CN214597678U - 蓄水用滤芯 - Google Patents

蓄水用滤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97678U
CN214597678U CN202023084381.6U CN202023084381U CN214597678U CN 214597678 U CN214597678 U CN 214597678U CN 202023084381 U CN202023084381 U CN 202023084381U CN 214597678 U CN214597678 U CN 214597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ilter
filter element
cavity
en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843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栋
张涛
龚圆杰
何海
范婷
赵保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843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97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97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97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关于一种蓄水用滤芯,该蓄水用滤芯包括:滤瓶体,滤瓶体内集成有滤芯和水驱罐,滤芯包括前置滤芯或后置滤芯;滤瓶体上设置有三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三个接口中一个接口用于进出自来水,一个接口用于进出纯水,一个接口用于将滤芯过滤后的水排出;滤芯包括滤材壳体和固定在滤材壳体内的滤材,滤材壳体连接滤瓶体,滤芯在为前置滤芯时用于对进入滤瓶体内的自来水进行过滤,在为后置滤芯时用于对进入滤瓶体内的纯水进行过滤;水驱罐,包括水驱罐端盖和固定连接水驱罐端盖的水驱罐水袋,水驱罐端盖连通连接滤瓶体,水驱罐用于将滤瓶体划分为纯水腔和非纯水腔,纯水腔用于存储纯水。本技术方案可以减小净水器的整体体积。

Description

蓄水用滤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净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水用滤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水质卫生,家庭配备净水器已成为一个趋势;净水器如果长期不使用,净水器内RO(Reverse Osmosis,反渗透)滤芯中的RO膜前的粒子会穿过RO膜渗透到纯水端,导致第一杯水TDS(Total dissolved solids,总溶解固体)较高,影响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可以在净水器内单独设置水箱或水驱罐来实现纯水泡膜技术,但是单独的水箱或水驱罐会占用净水器的内部空间,造成净水器整体体积大,影响水槽柜内其他家电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蓄水用滤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蓄水用滤芯,包括:
滤瓶体,所述滤瓶体内集成有滤芯和水驱罐,所述滤芯包括前置滤芯或后置滤芯中的一种;所述滤瓶体上设置有三个接口,所述三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三个接口中一个接口用于进出自来水,一个接口用于进出纯水,一个接口用于将所述滤芯过滤后的水排出;
所述滤芯,包括滤材壳体和固定在所述滤材壳体内的滤材,所述滤材壳体连接所述滤瓶体,所述滤芯在为所述前置滤芯时用于对进入所述滤瓶体内的自来水进行过滤,在为所述后置滤芯时用于对进入所述滤瓶体内的纯水进行过滤;
所述水驱罐,包括水驱罐端盖和固定连接所述水驱罐端盖的水驱罐水袋,所述水驱罐端盖连通连接所述滤瓶体,所述水驱罐用于将所述滤瓶体划分为纯水腔和非纯水腔,所述纯水腔用于存储纯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材壳体,包括滤材上端盖、滤材下端盖和导流壳,所述滤材上端盖为中空的环形盖体,所述滤材下端盖为板型盖体,所述导流壳为内部中空的柱形壳体,所述导流壳的下端连接所述滤材下端盖,所述滤材壳体形成位于所述导流壳外侧的外部环形空腔和位于所述导流壳内侧的内部柱形空腔,所述外部环形空腔连通所述第一接口,所述导流壳上设有过水孔;
所述滤材,位于所述外部环形空腔内;
所述水驱罐位于所述内部柱形空腔内,所述水驱罐端盖连通所述水驱罐水袋的袋口和所述第二接口,所述水驱罐与所述滤材壳体之间的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三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材壳体,包括集成端盖和下端盖,所述集成端盖包括形成柱形腔体的支架和位于支架内侧的环形板,所述下端盖为板型盖体,所述滤材壳体与所述滤瓶体之间的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接口;
所述滤材,为环形柱体,位于所述环形板下方,固定于所述环形板和所述下端盖之间,所述滤材的环形中空区域对应于所述环形板的环形中空区域;
所述水驱罐,位于所述柱形腔体内所述环形板上方,所述水驱罐端盖连通所述水驱罐水袋的袋口和所述第二接口,所述水驱罐与所述滤材壳体之间的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三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滤芯为所述后置滤芯时,所述滤芯设置在所述水驱罐内;
所述水驱罐端盖连接所述滤瓶体,所述水驱罐与所述滤瓶体之间的第四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接口;
所述滤材壳体,包括后置上端盖和后置下端盖,所述后置上端盖为中空的环形盖体,与所述滤瓶体固定连接,所述后置下端盖为板型盖体;
所述滤材,为环形柱体,位于所述滤材壳体内,所述滤材的中间空腔通过所述后置上端盖的中空区域连通所述第二接口;
所述水驱罐水袋的袋口通过所述水驱罐与所述滤芯之间的第五腔体连通所述第三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材壳体还包括中心管道;
相应的,所述滤材的中间空腔通过所述后置上端盖的中空区域连通所述第二接口包括:所述中心管道位于所述后置滤芯主体的中间空腔内,穿过所述后置上端盖的中空区域以及所述后置下端盖连通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水驱罐水袋;
所述水驱罐水袋的袋口通过所述水驱罐与所述滤芯之间的第五腔体连通所述第三接口包括:水驱罐水袋的袋口通过所述水驱罐与所述滤芯之间的第五腔体连通所述滤材的外侧,所述滤材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道之间的第六腔体连通所述第三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位于所述滤瓶体的顶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位于所述滤瓶体的下端,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位于所述滤瓶体的上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接口位于所述滤瓶体的下端,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位于所述滤瓶体的上端;所述滤材下盖板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口位于所述滤瓶体的上端,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位于所述滤瓶体的下端,所述滤材下盖板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驱罐水袋包括弹性水袋或可折叠非弹性水袋。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可以将水驱罐结构与前置滤芯或后置滤芯集成在一起形成上述蓄水用滤芯,减小净水器的整体体积,解决净水器纯水泡膜和用水需求时设置单独水驱罐增加体积的问题,减小净水器在水槽柜内的占用空间,方便水槽柜内其他家电的安装。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蓄水用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蓄水用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蓄水用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蓄水用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蓄水用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蓄水用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蓄水用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蓄水用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垂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蓄水用滤芯,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蓄水用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蓄水用滤芯包括滤瓶体1以及滤瓶体内集成的滤芯2和水驱罐3,所述滤芯2包括前置滤芯或后置滤芯中的一种;所述滤瓶体1上设置有三个接口,所述三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和第三接口13,所述三个接口中一个接口用于进出自来水,一个接口用于进出纯水,一个接口用于将所述滤芯过滤后的水排出;所述滤芯2,包括滤材壳体21和固定在所述滤材壳体21内的滤材22,所述滤材壳体21连接所述滤瓶体1,所述滤芯在为所述前置滤芯时用于对进入所述滤瓶体内的自来水进行过滤,在为所述后置滤芯时用于对进入所述滤瓶体内的纯水进行过滤;所述水驱罐3,包括水驱罐端盖31和固定连接所述水驱罐端盖31的水驱罐水袋32,所述水驱罐端盖31连通连接所述滤瓶体1,所述水驱罐3用于将所述滤瓶体1划分为纯水腔和非纯水腔,所述纯水腔用于存储纯水。
这里,在所述滤芯为所述前置滤芯时,自来水从进出自来水的接口进入滤瓶体后,被前置滤芯过滤后产生净水,净水可以从排出滤芯过滤后的水的接口排出,此时,水驱罐内的腔体为纯水腔,连通进出纯水的接口,纯水腔内的纯水与水驱罐外的净水在水压作用下从该进出纯水的接口存储纯水或排出纯水,该纯水在从该纯水腔内排出时,可以供用户使用和纯水泡膜。
这里,在所述滤芯为所述后置滤芯时,示例的,如图1所示,水驱罐内的腔体为纯水腔,该水驱罐外的腔体为非纯水腔,此时,自来水从进出自来水的接口如第一接口11进入非纯水腔,该纯水从进出纯水的接口如第二接口12进入滤瓶体后,可以被后置滤芯过滤,然后从排出滤芯过滤后的水的接口如第三接口13排出,此时,水驱罐的纯水腔内的纯水与自来水腔内的自来水在水压的相互作用进行存储或排出,该纯水在从该纯水腔内排出时,可以供用户使用和纯水泡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水驱罐内的腔体可以为非纯水腔,自来水可以从进出自来水的接口进入水驱罐内纯水腔,具体结构与图1不同,会在以下的其他实施例中进行描述,在此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可以将水驱罐结构与前置滤芯或后置滤芯集成在一起形成上述蓄水用滤芯,减小净水器的整体体积,解决净水器纯水泡膜和用水需求时设置单独水驱罐增加体积的问题,减小净水器在水槽柜内的占用空间,方便水槽柜内其他家电的安装。
这里,该蓄水用滤芯的滤瓶体内的具体集成结构有很多种,以下对这些机构进行详细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蓄水用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滤材壳体21包括滤材上端盖211、滤材下端盖212和导流壳213,滤材上端盖211为中空的环形盖体,可以固定在该滤瓶体1内,所述滤材下端盖212为板型盖体,所述导流壳213为内部中空的柱形壳体,所述导流壳213的上端可以连接所述滤材上端盖211使所述内部中空连通所述环形盖体的中空,此时,该滤材上端盖211连接该滤瓶体1,或者,该导流壳213也可以直接穿过滤材上端盖211的环形中空连接滤瓶体1,此时,该滤材上端盖211可以连接该导流壳213也可以连接该滤瓶体1。所述导流壳213的下端连接所述滤材下端盖212,所述滤材壳体21形成位于所述导流壳213外侧的外部环形空腔和位于所述导流壳213内侧的内部柱形空腔,所述外部环形空腔连通所述第一接口11,所述导流壳213上设有过水孔2131。如图2所示,该滤材22位于所述外部环形空腔内。该水驱罐3位于所述内部柱形空腔内,该水驱罐3包括水驱罐端盖31和固定连接所述水驱罐端盖31的水驱罐水袋32,所述水驱罐端盖31连通所述水驱罐水袋32的袋口和所述第二接口12,所述水驱罐3与所述滤材壳体21之间的第一腔体14连通所述第三接口13,这里,该水驱罐端盖31固定在所述滤瓶体1上,示例的,如图2所示,该水驱罐端盖31可以直接固定在该滤瓶体1上;或者,该水驱罐端盖31也可以通过滤材上端盖211固定在所述滤瓶体1上,如滤材上端盖211固定在该滤瓶体1上,该水驱罐端盖31固定连接该滤材上端盖211的内环侧壁等等,或者,该水驱罐端盖31也可以通过该导流壳213固定在滤瓶体11等等。
图2所示的蓄水用滤芯内的滤芯2既可以是前置滤芯也可以是后置滤芯。
在该滤芯2时前置滤芯时,该滤芯2内的滤材22为前置用滤材,可以包括PP棉、活性炭、折纸PP、无纺布中的至少一种滤材。其中,该PP棉也可称为填充棉,是一种普通的人造化学纤维,材质为聚丙烯纤维进行人造化学纤维,过滤自来水中的胶体杂质,微泥,铁锈,虫卵,有机污染矿物质杂物等大颗粒物质。该前置用滤材主要是为后续的反渗透滤芯做预处理,过滤掉大颗粒物质,防止该反渗透滤芯被损坏。此时,该滤瓶体1上设置的第一接口11为自来水进水口,该第二接口12为纯水进出口,该第三接口13为净水出水口;其中,该自来水进水口通过净水器的自来水管道连通外部自来水口,用于使外部自来水进入该蓄水用滤芯,该净水出水口为该前置滤芯净化后的净水的出水口,该纯水进出口用于使水驱罐内存储的纯水进出。该集成前置滤芯的蓄水用滤芯通常都设置在净水器整机的外部自来水口之后,外部自来水从该净水器整机的外部自来水口进入净水器后,可以通过该蓄水用滤芯的第一接口11进入至该蓄水用滤芯,经外部环形空腔内的滤材22过滤处理后得到的净水可以从导流壳213的过水孔2131进入至该内部柱形空腔内,经过该水驱罐3与所述滤材壳体21之间的第一腔体14流至该第三接口13,如此该蓄水用滤芯制出的净水就可以从该第三接口13流出,后续可以通过相应水路管道流入反渗透滤芯和后置滤芯进行进一步的净化。此时的水驱罐水袋32内的腔体为纯水腔,该净水器内经反渗透滤芯净化而制出的纯水可以从该滤瓶体1的第二接口12进入至该水驱罐水袋32内存储,水驱罐水袋32里的纯水可以供用户用水或起到冲洗RO膜浓水侧等作用。该水驱罐水袋32与导流壳213之间第一腔体14为净水腔即非纯水腔,用于容纳滤芯2净化后的净水,该第一腔体14内的净水可以起到调节水驱罐水袋32内储存纯水量的作用。当水驱罐水袋32内的纯水压力大于该第一腔体14内的净水压力时,水驱罐3需要进水存水,此时该水驱罐水袋32会压迫该第一腔体14内的净水,使该第一腔体14内的净水排出,使得水驱罐水袋内纯水体积增加;当水驱罐水袋内的纯水压力小于该第一腔体14内的净水压力时,水驱罐3会排水,此时第一腔体14内的净水体积增加挤压水驱罐水袋32,排出水驱罐水袋32内的纯水。
在该滤芯2时后置滤芯时,该滤芯2内的滤材22为后置用滤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种滤材:活性炭、PP棉、折纸PP、超滤膜、微滤膜、矿化剂等等,用于对流过的纯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过滤掉水中的颗粒杂质和一些有色杂质,主要用于改善纯水口感、抑菌抗菌剂、截留微生物。此时,该滤瓶体1上设置的第二接口12为自来水进水口,该第一接口11和第三接口13可以一个为纯水进口一个为经后置滤芯过滤后的纯水的出口。这里,以该第一接口11为纯水出口,该第三接口13为纯水进口为例,反渗透滤芯制出的纯水可以经过该第三接口13进入至该蓄水用滤芯的第一腔体14,此时,该第一腔体14为纯水腔,用于存储纯水,进入的纯水可以从导流壳213的过水孔2131进入至外部环形空腔,被外部环形空腔内的滤材22过滤处理后得到的纯水可以第一接口11流出,以供用户使用或做纯水泡膜。此时的水驱罐水袋32内的腔体为自来水腔即非纯水腔,外部自来水从该净水器整机的外部自来水口进入净水器后,可以通过该蓄水用滤芯的第二接口12进入至该蓄水用滤芯的水驱罐3的水驱罐水袋32。该水驱罐水袋32与导流壳213之间第一腔体14为纯水腔,该水驱罐水袋32内自来水可以起到调节第一腔体14内的纯水水量的作用。当水驱罐水袋32内的自来水压力大于该第一腔体14内的纯水压力时,水驱罐3会进入自来水,使得水驱罐水袋膨胀,此时该水驱罐水袋32会压迫该第一腔体14内的纯水,使该第一腔体14内的纯水排出;当水驱罐水袋内的自来水压力小于该第一腔体14内的纯水压力时,第一腔体14内的纯水体积增加挤压水驱罐水袋32使其排出自来水,第一腔体14开始存储纯水。
由上所述,该滤芯为前置滤芯或后置滤芯时蓄水用滤芯的结构相同,仅是各接口对应连接的外部管道不同。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滤瓶体1内各部件的连接可以使该滤瓶体1内只有以上所述的各水流可以流通的区域是连通的,其他未限定要连通的区域均是不连通的,可以通过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堵住,具体堵住实现方式有多种,如通过密封胶连接堵住等等,在此不一一例举。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图3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蓄水用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接口11位于所述滤瓶体1的下端,所述第二接口12和所述第三接口13位于所述滤瓶体1的上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图4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蓄水用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第三接口13位于所述滤瓶体1的下端,所述第一接口11和所述第二接口12位于所述滤瓶体1的上端;此时,为了合理利用该蓄水用滤芯内的空间,使该蓄水用滤芯内的各结构分布更合理,该第二接口12位于滤材上端盖211所在侧的一端即滤瓶体1的上端,与该滤材上端盖211的内环中空处连通,此时,该第三接口13就位于该滤材下端盖212所在的侧的一端即滤瓶体的下端,可以在该滤材下端盖212上设置有开口2121,所述开口2121直接连通所述第三接口13。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图5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蓄水用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接口12位于所述滤瓶体1的上端,所述第一接口11和所述第三接口13位于所述滤瓶体1的下端,此时,为了合理利用该蓄水用滤芯内的空间,使该蓄水用滤芯内的各结构分布更合理,该第三接口13位于滤材上端盖211所在侧的一端,与该滤材上端盖211的内环中空处连通,此时,所述第三接口13就位于该滤材下端盖212所在的侧的一端,可以在该滤材下端盖212上设置有开口2121,所述开口2121直接连通所述第三接口13。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图6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蓄水用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滤材壳体21,包括集成端盖214和下端盖215,所述集成端盖214包括形成柱形腔体的支架2141和位于支架内侧的环形板2142,所述下端盖为板型盖体215,所述滤材壳体21与所述滤瓶体1之间的第二腔体15连通所述第一接口11;所述滤材22为环形柱体,位于所述环形板2142下方,固定于所述环形板2142和所述下端盖215之间,所述滤材22的环形中空区域对应所述环形板2142的环形中空区域;所述水驱罐3,位于所述柱形腔体内所述环形板2142上方,所述水驱罐端盖31连通所述水驱罐水袋32的袋口和所述第二接口12,所述水驱罐3与所述滤材壳体21之间的第三腔体16连通所述第三接口13。
图6所示的蓄水用滤芯内的滤芯2既可以是前置滤芯也可以是后置滤芯。
在该滤芯2时前置滤芯时,该滤芯2内的滤材22为前置用滤材。此时,该滤瓶体1上设置的第一接口11为自来水进水口,该第二接口12为纯水进出口,该第三接口13为净水出水口。该集成前置滤芯的蓄水用滤芯通常都设置在净水器整机的外部自来水口之后,外部自来水从该净水器整机的外部自来水口进入净水器后,可以通过该蓄水用滤芯的第一接口11进入至该蓄水用滤芯,经第二腔体15流至滤材22的外侧经滤材22过滤处理后得到的净水可以从滤材22的环形中空区域以及所述环形板2142的环形中空区域,进入至该水驱罐3与所述滤材壳体21之间的第三腔体16,经该第三腔体16流至该第三接口13,如此该蓄水用滤芯制出的净水就可以从该第三接口13流出,后续可以通过相应水路管道流入反渗透滤芯和后置滤芯进行进一步的净化。此时的水驱罐水袋32内的腔体为纯水腔,该净水器内经反渗透滤芯净化而制出的纯水可以从该滤瓶体1的第二接口12进入至该水驱罐水袋32内存储,水驱罐水袋32里的纯水也可以从该第二接口12排出供用户用水或起到冲洗RO膜浓水侧等作用。该水驱罐3与滤材壳体21之间的第三腔体16为净水腔即非纯水腔,用于容纳滤芯2净化后的净水,该第三腔体16内的净水可以起到调节水驱罐水袋32内储存纯水量的作用,具体调节原理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
在该滤芯2时后置滤芯时,该滤芯2内的滤材22为后置用滤材,此时,该滤瓶体1上设置的第二接口12为自来水进水口,该第一接口11和第三接口13可以一个为纯水进口一个为经后置滤芯过滤后的纯水的出口。这里,以该第一接口11为纯水出口,该第三接口13为纯水进口为例,反渗透滤芯制出的纯水可以经过该三接口13进入至该蓄水用滤芯的第三腔体16,此时,该第三腔体16为纯水腔,用于存储纯水,进入的纯水可以从所述环形板2142的环形中空区域进入至滤材22的环形中空区域,被滤材22过滤处理后得到的纯水可以通过该第二腔体15流向该第一接口11,从该第一接口11流出以供用户使用或做纯水泡膜。此时的水驱罐水袋32内的腔体为自来水腔即非纯水腔,外部自来水从该净水器整机的外部自来水口进入净水器后,可以通过该蓄水用滤芯的第二接口12进入至该蓄水用滤芯的水驱罐3的水驱罐水袋32。该水驱罐与所述滤材壳体21之间的第三腔体16为纯水腔,该水驱罐水袋32内自来水可以起到调节第三腔体16内的纯水水量的作用,具体调节原理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
由上所述,该滤芯2为前置滤芯或后置滤芯时蓄水用滤芯的结构相同,仅是各接口对应连接的外部管道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图7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蓄水用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所述滤芯2为所述后置滤芯时,可以将所述滤芯2设置在所述水驱罐3内;所述水驱罐端盖31连接所述滤瓶体1,示例的,如图7所示,该水驱罐端盖31可以直接固定在该滤瓶体1上。所述水驱罐3与所述滤瓶体1之间的第四腔体17连通所述第一接口11;所述滤材壳体21,包括后置上端盖216和后置下端盖217,所述后置上端盖216为中空的环形盖体,与所述滤瓶体1固定连接,所述后置下端盖217为板型盖体;所述滤材22为环形柱体,位于所述滤材壳体21内,即位于该后置上端盖216与该后置下端盖217之间的区域,所述滤材22的中间空腔通过所述后置上端盖216的中空区域连通所述第二接口12;所述水驱罐水袋32的袋口通过所述水驱罐3与所述滤芯2之间的第五腔体18连通所述第三接口13。
此时,该滤瓶体1上设置的第一接口11为自来水进水口,该第二接口12和第三接口13可以一个为纯水进口一个为经后置滤芯过滤后的纯水的出口。这里以该第三接口13为纯水进口,该第二接口12为纯水出口为例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该反渗透滤芯制出的纯水可以通过该第三接口13进入至该蓄水用滤芯,通过该水驱罐3与滤芯2之间的第五腔体18进入至该水驱罐水袋32进行纯水储存;该水驱罐水袋32排水时会从袋口排出至第五腔体18,从该第五腔体18进入至该滤材22,经过该滤材22的过滤后,经过该滤材22的中间空腔,从该第二接口12排出,以供回流进行纯水泡膜或用户使用。外部自来水从该净水器整机的外部自来水口进入净水器后,可以通过该第一接口11进入至该蓄水用滤芯的第四腔体17,该第四腔体17为非纯水腔即自来水腔用于容纳从该第一接口11进入的自来水,该第四腔体17的自来水可以起到调节水驱罐水袋32内储存纯水量的作用,具体调节原理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图8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蓄水用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滤材壳体21还包括中心管道218;相应的,所述滤材22的中间空腔通过所述后置上端盖216的中空区域连通所述第二接口包括:所述中心管道位于所述后置滤芯主体的中间空腔内,穿过所述后置上端盖的中空区域以及所述后置下端盖连通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水驱罐水袋;所述水驱罐水袋的袋口通过所述水驱罐与所述滤芯之间的第五腔体18连通所述第三接口包括:水驱罐水袋的袋口通过所述水驱罐与所述滤芯之间的第五腔体18连通所述滤材,所述滤材与所述中心管道之间的第六腔体连通所述第三接口。
这样,该反渗透滤芯制出的纯水可以通过该第二接口12进入至该蓄水用滤芯,从该中心管218进入至该水驱罐水袋32进行储水;该水驱罐水袋32排水时会从袋口排出至该水驱罐3与滤芯2之间的第五腔体18,从该第五腔体18进入至该滤材22,经过该滤材22的过滤后,经过滤材与所述中心管218之间的第六腔体,从该第三接口13排出,以供回流进行纯水泡膜或用户使用。如此,从该水驱罐水袋32排出的纯水均经过该滤材的过滤,提高用水质量。
这里,可以是如图8所示,该后置上端盖216直接连接该滤瓶体1,在该中心管218上设置限位板2181来禁止所述后置下端盖217向下运动;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该中心管218连接该后置上端盖216和后置下端盖217,如此固定该后置上端盖216和后置下端盖217。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6至图8所示,所述第一接口11、所述第二接口12和所述第三接口13位于所述滤瓶体1的顶部,如此方便该蓄水用滤芯在该净水器中的安装或拆卸。
上述图2至图5给出了该蓄水用滤芯中各种水口的不同位置情况,不同水口连接净水器中的不同水路管道,可以根据净水器内部的各种设计使用图2至图5中的各种蓄水用滤芯,以便净水器中的水路通道更短,净水器的体积更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水驱罐水袋32包括弹性水袋或可折叠的非弹性水袋,如此方便在自来水或纯水的压力下进出水,该弹性水袋的弹性材料可以是橡胶、硅胶等弹性材料,也可以是其他弹性高分子材料,进一步的,该水驱罐水袋32内储水不止用于进入RO膜浓水侧浸泡,也用于饮用,故可以采用食品级的弹性材料制造。该可折叠的非弹性水袋的才来可以是PE(聚乙烯)等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蓄水用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滤瓶体,所述滤瓶体内集成有滤芯和水驱罐,所述滤芯包括前置滤芯或后置滤芯中的一种;所述滤瓶体上设置有三个接口,所述三个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三个接口中一个接口用于进出自来水,一个接口用于进出纯水,一个接口用于将所述滤芯过滤后的水排出;
所述滤芯,包括滤材壳体和固定在所述滤材壳体内的滤材,所述滤材壳体连接所述滤瓶体,所述滤芯在为所述前置滤芯时用于对进入所述滤瓶体内的自来水进行过滤,在为所述后置滤芯时用于对进入所述滤瓶体内的纯水进行过滤;
所述水驱罐,包括水驱罐端盖和固定连接所述水驱罐端盖的水驱罐水袋,所述水驱罐端盖连通连接所述滤瓶体,所述水驱罐用于将所述滤瓶体划分为纯水腔和非纯水腔,所述纯水腔用于存储纯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用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材壳体,包括滤材上端盖、滤材下端盖和导流壳,所述滤材上端盖为中空的环形盖体,所述滤材下端盖为板型盖体,所述导流壳为内部中空的柱形壳体,所述导流壳的下端连接所述滤材下端盖,所述滤材壳体形成位于所述导流壳外侧的外部环形空腔和位于所述导流壳内侧的内部柱形空腔,所述外部环形空腔连通所述第一接口,所述导流壳上设有过水孔;
所述滤材,位于所述外部环形空腔内;
所述水驱罐位于所述内部柱形空腔内,所述水驱罐端盖连通所述水驱罐水袋的袋口和所述第二接口,所述水驱罐与所述滤材壳体之间的第一腔体连通所述第三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用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材壳体,包括集成端盖和下端盖,所述集成端盖包括形成柱形腔体的支架和位于支架内侧的环形板,所述下端盖为板型盖体,所述滤材壳体与所述滤瓶体之间的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接口;
所述滤材,为环形柱体,位于所述环形板下方,固定于所述环形板和所述下端盖之间,所述滤材的环形中空区域对应于所述环形板的环形中空区域;
所述水驱罐,位于所述柱形腔体内所述环形板上方,所述水驱罐端盖连通所述水驱罐水袋的袋口和所述第二接口,所述水驱罐与所述滤材壳体之间的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三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用滤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滤芯为所述后置滤芯时,所述滤芯设置在所述水驱罐内;
所述水驱罐端盖连接所述滤瓶体,所述水驱罐与所述滤瓶体之间的第四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接口;
所述滤材壳体,包括后置上端盖和后置下端盖,所述后置上端盖为中空的环形盖体,与所述滤瓶体固定连接,所述后置下端盖为板型盖体;
所述滤材,为环形柱体,位于所述滤材壳体内,所述滤材的中间空腔通过所述后置上端盖的中空区域连通所述第二接口;
所述水驱罐水袋的袋口通过所述水驱罐与所述滤芯之间的第五腔体连通所述第三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水用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材壳体还包括中心管道;
相应的,所述滤材的中间空腔通过所述后置上端盖的中空区域连通所述第二接口包括:所述中心管道位于所述后置滤芯主体的中间空腔内,穿过所述后置上端盖的中空区域以及所述后置下端盖连通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水驱罐水袋;
所述水驱罐水袋的袋口通过所述水驱罐与所述滤芯之间的第五腔体连通所述第三接口包括:水驱罐水袋的袋口通过所述水驱罐与所述滤芯之间的第五腔体连通所述滤材的外侧,所述滤材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道之间的第六腔体连通所述第三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蓄水用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位于所述滤瓶体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水用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位于所述滤瓶体的下端,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位于所述滤瓶体的上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水用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口位于所述滤瓶体的下端,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位于所述滤瓶体的上端;所述滤材下盖板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水用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位于所述滤瓶体的上端,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位于所述滤瓶体的下端,所述滤材下盖板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用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驱罐水袋包括弹性水袋或可折叠非弹性水袋。
CN202023084381.6U 2020-12-18 2020-12-18 蓄水用滤芯 Active CN214597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4381.6U CN214597678U (zh) 2020-12-18 2020-12-18 蓄水用滤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4381.6U CN214597678U (zh) 2020-12-18 2020-12-18 蓄水用滤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97678U true CN214597678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30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84381.6U Active CN214597678U (zh) 2020-12-18 2020-12-18 蓄水用滤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97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936463U (zh) 净水器
CN214360805U (zh) 即热型净水器
CN214344674U (zh) 具有蓄水功能的滤芯
JP2004230358A (ja) 卓上型浄水器
CN214344673U (zh) 蓄水滤芯
CN214597678U (zh) 蓄水用滤芯
CN215387799U (zh) 蓄水用的双前置滤芯
CN214360804U (zh) 一种净水系统
CN214360582U (zh) 前后置复合滤芯
CN214611834U (zh) 净水器
CN214734901U (zh) 一种桌面式净水机
CN112499795A (zh) 净水系统
CN112479409A (zh) 反渗透复合滤芯
CN208038156U (zh) 反渗透净水机
CN206783424U (zh) 一种反向自清洗双重过滤水龙头
CN214360580U (zh) 双前置单后置复合滤芯
CN214936464U (zh) 反渗透复合滤芯
CN214360583U (zh) 复合滤芯
CN215403387U (zh) 净水系统
CN214360581U (zh) 单前置单后置复合滤芯
CN112551722A (zh) 复合滤芯
CN217756967U (zh) 复合滤芯结构
CN203754519U (zh) 净水杯用过滤芯
CN216191270U (zh) 混合式净水系统
CN213112848U (zh) 一种并联式集成水路板及净水装置及净软水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