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96644U - 一种负压引流敷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压引流敷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96644U
CN214596644U CN202023143725.6U CN202023143725U CN214596644U CN 214596644 U CN214596644 U CN 214596644U CN 202023143725 U CN202023143725 U CN 202023143725U CN 214596644 U CN214596644 U CN 214596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negative pressure
dressing
permeating
ab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437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立
夏熙明
黄英武
陈福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VSD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VSD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VSD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VSD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437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96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96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966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压引流敷料,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伤口接触层、支撑传输层、吸收层、密封透气层和负压吸盘;其中支撑传输层包括第一渗透面、第二渗透面及纱线结构,第一、第二渗透面上开设有渗透孔;伤口接触层贴敷于第一渗透面且其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吸附孔,吸收层为吸水材料且贴敷于第二渗透面,密封透气层贴敷于吸收层且其上开设有与吸收层的吸收孔相对应的透气孔;负压吸盘与透气孔连通;负压吸盘上方连接有导管并通过导管与外源负压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引流敷料设置有支撑传输层,可分散压力避免形成压痕,并且支撑性好,避免敷料变形,良好的通透性利于伤口积液穿过,且该敷料为一体化敷料,操作简单方便,利于家庭护理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负压引流敷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敷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压引流敷料。
背景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一种设计思维独特、对传统外科引流作出了重大改进的新型引流技术,这一技术明显改善了引流效果,可有效预防伤口积液,快速清洁创面,加快感染腔隙闭合,促进伤口愈合。同时还减轻了病人痛苦,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更为一些用传统方法处理困难、疗效不佳的疾患,提供了新的治疗可能性。
但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传统的负压引流装置操作复杂、成本高,密封贴膜的操作需要经过专业培训,而现有的负压引流敷料在负压处理后,会对伤口固定处造成过大压力形成压痕,不利于伤口愈合,并且敷料会因受力被压瘪或变形导致粘接不牢固易脱落,这些缺点限制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家庭护理中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负压引流敷料,将传统负压引流装置制备成一体化敷料,操作更方便,并且可分散作用在伤口上的压力,支撑性好,可促进伤口愈合,抑制疤痕产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负压引流敷料,所述敷料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伤口接触层、支撑传输层、吸收层、密封透气层和负压吸盘;
其中所述支撑传输层包括第一渗透面、第二渗透面及连接所述第一渗透面和第二渗透面的纱线结构,所述第一渗透面和第二渗透面上均匀开设有相对应的渗透孔;所述伤口接触层贴敷于所述第一渗透面且其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吸附孔,所述吸收层为吸水材料制备且贴敷于所述第二渗透面,所述密封透气层贴敷于所述吸收层且所述密封透气层上开设有与所述吸收层上的吸收孔相对应的透气孔;所述负压吸盘吸附于所述密封透气层且与所述透气孔连通;所述负压吸盘上方连接有导管并通过所述导管与外源负压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引流敷料为一体式敷料,其中伤口接触层直接与伤口接触,伤口处的积液由伤口接触层上的吸附孔通过,并穿过支撑传输层的第一、第二渗透面上的渗透孔,然后被吸收层所吸收,吸收层上方还设置有密封透气层,可避免伤口二次感染。同时密封透气层上开设有与所述吸收层上的吸收孔相对应的透气孔,负压吸盘与密封透气层上的透气孔连通,并通过导管外接有负压装置,开启负压装置后,负压吸盘可将吸收层的积液经过吸收层的吸收孔和密封透气层上的透气孔被吸走并引流出去。
进一步的,所述伤口接触层下方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可避免伤口接触层下方失去粘性,使用时直接揭下保护层,即可粘贴于伤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吸盘通过粘接或超声焊接的方式吸附于所述密封透气层。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传输层的纱线结构为尼龙单丝或涤纶单丝交叉分布形成的立体支撑结构。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支撑性以及回弹性,不仅可分散作用在伤口上的压力,使压力分散均匀,避免形成压痕,同时可避免负压处理后敷料压瘪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传输层的第一渗透面和第二渗透面为尼龙或涤纶制成的网布,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利于伤口积液穿过进而被吸收层吸收或被负压吸盘吸走。
进一步的,所述伤口接触层为硅凝胶或涂覆有压敏胶的PE膜。硅凝胶或涂覆有压敏胶的PE膜可直接与伤口接触,并且具有粘性,可粘附于伤口处避免脱落,且粘性适中,避免了揭下时拉扯到伤口。
进一步的,所述吸收层由高吸水倍率材料制成。用于吸收伤口处产生的积液,同时为创面提供了湿性环境,可加快伤口愈合。
进一步的,所述高吸水倍率材料选自超吸水纤维、医用脱脂棉、医用吸水海绵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透气层由聚氨酯膜制成。聚氨酯膜具有阻隔作用,可为伤口局部提供阻菌屏障,防止细菌和水侵入,同时其具有高水蒸气透过率,可透过水蒸气,利于伤口愈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引流敷料中设置有支撑传输层,可分散负压作用在伤口上的压力,使压力分散均匀、作用面积更广,避免形成压痕,改善伤口周围供血,促进伤口愈合;其良好的支撑性和回弹性可避免压力造成的敷料变形,同时其良好的通透性有利于伤口积液穿过并被上方的吸收层所吸收。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引流敷料为一体化敷料,操作简单方便,利于患者在家庭护理条件下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负压引流敷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支撑传输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负压引流敷料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密封透气层;2、吸收层;3、支撑传输层;4、伤口接触层;5、负压吸盘;6、环形胶膜;7、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压引流敷料,如附图1所示,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粘接为一体的伤口接触层4、支撑传输层3、吸收层2和密封透气层1及负压吸盘5。
其中伤口接触层4为硅凝胶,其上设有多个致密的吸附孔用于伤口积液的透过,并且其两面均具有粘性,一面可直接与伤口接触并粘接于皮肤上,另一面与支撑传输层3的下端即第一渗透面粘接。其中与伤口接触面的粘性适中,不仅可防止敷料脱落,也可避免粘性过强导致揭下敷料时拉扯伤口造成疼痛。同时硅凝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与伤口接触可以防止肉芽长入敷料中,减少换敷料时产生的疼痛,还可以抑制疤痕的产生。
所述支撑传输层3包括第一渗透面、第二渗透面及与所述第一渗透面和第二渗透面粘接的纱线结构,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2所示。所述第一渗透面和第二渗透面为涤纶制成的网布,其上均匀开设有相对应的渗透孔,用于伤口积液的穿过。所述纱线结构为尼龙单丝交叉分布形成的具有空隙的立体支撑结构,其不仅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可分散作用在伤口上的压力,使压力分散均匀且作用面积广,避免形成压痕,改善伤口周围供血,促进伤口愈合;且还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和回弹性,可避免因负压造成敷料被压瘪变形,同时其形成的空隙使其具有良好的通透性,有利于伤口积液穿过并被上方的吸收层2所吸收。
支撑传输层3的上端即第二渗透面与吸收层2粘接,吸收层2具有吸收性能,如由超吸水纤维棉制成,可用于吸收伤口处产生的积液,同时也为创面提供了一定的湿性环境,加快伤口愈合。
吸收层2上方粘接有密封透气层1,所述密封透气层1有高水蒸气透过率,如由聚氨酯膜制成,不仅可为伤口局部提供阻菌屏障,防止细菌和水侵入伤口,避免伤口二次感染;另一方面又可以透过水蒸气,使伤口透气,利于伤口愈合。
吸收层2上开设有吸收孔,密封透气层1上开设有与吸收层2的吸收孔相对应的透气孔,负压吸盘5通过环形胶膜6与所述密封透气层1上的透气孔密封连通。所述负压吸盘5上端可连接导管,并通过导管与外源负压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负压引流敷料为一体式敷料,在使用时,可直接将伤口接触层4粘接于伤口处,在不打开负压装置时,伤口处产生的少量积液会通过伤口接触层4上的吸附孔,并穿过支撑传输层3第一渗透面和第二渗透面上相对应的渗透孔,然后被吸收层2所吸收,避免积液在伤口处累积,同时为伤口提供一定的湿性环境以促进愈合。当伤口积液过多时,打开负压装置,通过负压吸盘5的吸力,伤口积液通过吸收层2的吸收孔及密封透气层1上的透气孔被吸走,从而被引流出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压引流敷料,如附图3所示,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1)所述伤口接触层4下方设置有保护层7,所述保护层7左右对称且中间部分重叠,一般为格拉辛纸。所述保护层7可避免伤口接触层下方失去粘性,有利于所述负压引流敷料的保存,在使用时直接从中间分别揭开左右的两个保护层7,即可将敷料粘贴于伤口处。
(2)本实施例中负压吸盘5通过超声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密封透气层1上的透气孔密封连通。
(3)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收层2由医用吸水海绵制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负压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敷料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伤口接触层、支撑传输层、吸收层、密封透气层和负压吸盘;
其中所述支撑传输层包括第一渗透面、第二渗透面及连接所述第一渗透面和第二渗透面的纱线结构,所述第一渗透面和第二渗透面上均匀开设有相对应的渗透孔;所述伤口接触层贴敷于所述第一渗透面且其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吸附孔,所述吸收层为吸水材料制备且贴敷于所述第二渗透面,所述密封透气层贴敷于所述吸收层且所述密封透气层上开设有与所述吸收层上的吸收孔相对应的透气孔;所述负压吸盘吸附于所述密封透气层且与所述透气孔连通;所述负压吸盘上方连接有导管并通过所述导管与外源负压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伤口接触层下方设置有保护层。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盘通过粘接或超声焊接的方式吸附于所述密封透气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传输层的纱线结构为尼龙单丝或涤纶单丝交叉分布形成的立体支撑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传输层的第一渗透面和第二渗透面为尼龙或涤纶制成的网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伤口接触层为硅凝胶或涂覆有压敏胶的聚乙烯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层由高吸水倍率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压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吸水倍率材料选自超吸水纤维、医用脱脂棉、医用吸水海绵中的任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透气层由聚氨酯膜制成。
CN202023143725.6U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负压引流敷料 Active CN214596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3725.6U CN214596644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负压引流敷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3725.6U CN214596644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负压引流敷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96644U true CN214596644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31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43725.6U Active CN214596644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负压引流敷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966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8077A (zh) * 2021-12-15 2022-02-11 湖南德普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创面冲洗功能的负压引流敷料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8077A (zh) * 2021-12-15 2022-02-11 湖南德普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创面冲洗功能的负压引流敷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46966B2 (ja) 局所陰圧閉鎖療法被覆材
TWI767911B (zh) 負壓傷口敷料管理系統
JP7000419B2 (ja) 加圧下で使用する医療システムおよびドレッシング
US7825289B2 (en) Wound dressing adhesive compression device
JP6640748B2 (ja) 流体獲得および分配特徴を備えるドレッシング
US8545466B2 (en) Device for treatment of wounds with reduced pressure
USRE46825E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ridging from a dressing in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CN106943636A (zh) 抽吸端口
US9302034B2 (en)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dressing
JP2016503690A (ja) 吸湿性シール
CN213789152U (zh) 一种微孔网负压引流敷料
CN214596644U (zh) 一种负压引流敷料
CN206792720U (zh) 一种创口护理装置
CN213098766U (zh) 一种中药止血纱布片
CN211797228U (zh) 一种医用敷料贴膜
CN211131712U (zh) 一种高透湿硅凝胶微负压引流敷料
CN106420167A (zh) 真空锁液治疗系统
CN206372187U (zh) 敷料
CN218247967U (zh) 一种负压引流系统套装
CN110584881A (zh) 管理受损组织渗液的医用装置
CN218979451U (zh) 一种可视吸渗敷料
CN213964565U (zh) 一种便捷式负压引流敷料
CN219166887U (zh) 一种负压引流创面敷料
CN213130290U (zh) 一种普外科术后防感染装置
CN218045580U (zh) 一种防水型伤口保护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