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77366U - 一种双风扇冷却汽油发电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风扇冷却汽油发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77366U
CN214577366U CN202120329970.1U CN202120329970U CN214577366U CN 214577366 U CN214577366 U CN 214577366U CN 202120329970 U CN202120329970 U CN 202120329970U CN 214577366 U CN214577366 U CN 2145773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cooling
cooling fan
generato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2997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孙敏
孙玉清
陈万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id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id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id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id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2997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773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773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773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风扇冷却汽油发电机组。包括汽油发动机、第一冷却风扇、发电机、第二冷却风扇,所述发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外壳、定子形成进风口、风罩之间的密闭通道,由汽油发动机驱动第一冷却风扇、发电机、第二冷却风扇转动,冷却风在第一冷却风扇从进风口吸入,经过定子、转子后,由第二冷却风扇从风罩处排出,两个冷却风扇配合,使汽油发电机组的冷却效果更好,冷却更加均匀,保证设备在正常的温度下运转。

Description

一种双风扇冷却汽油发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风扇冷却汽油发电机组。
背景技术
汽油发电机组是由发动机使电机运转从而发电,发电机内部设置有发动机冷却风道和电机冷却风道,发动机冷却风道为发动机的缸头和消声器降温,而电机冷却风道为电机降温。
现有的汽油发电机组的电机冷却一般采用单风扇,设置在发电机的一端进行吸风,但是单风扇引导的冷却风冷却效果不甚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单风扇冷却效果不理想,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的双风扇冷却汽油发电机组。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双风扇冷却汽油发电机组,包括汽油发动机、第一冷却风扇、发电机、第二冷却风扇,由汽油发动机驱动第一冷却风扇、发电机、第二冷却风扇转动,所述发电机设置在第一冷却风扇和第二冷却风扇之间,并与第一冷却风扇、第二冷却风扇同轴连接,所述第一冷却风扇设有外壳,在外壳的侧面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第二冷却风扇外设有风罩,所述风罩侧面开设通风孔,所述发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外壳、定子形成进风口、风罩之间的密闭通道,冷却风在第一冷却风扇从进风口吸入,经过定子、转子后,由第二冷却风扇从风罩处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和进风口处设有均风道,在均风到处的外壳设有进风格栅,所述进风口沿外壳的切线方向向外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风扇为轴流式风扇,包括连接座、桨式叶片、固定圈,桨式叶片均匀焊接在连接座外轴,所述桨式叶片的外口通过固定圈进行加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冷却风扇为离心式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油发电机组的发电机前后分别直联有第一冷却风扇和第二冷却风扇,由汽油发动机驱动第一冷却风扇、发电机、第二冷却风扇转动,第一冷却风扇从进风口处吸风,第二冷却风扇通过离心作用将流过定子、转子的冷却风向外抽走,两个冷却风扇配合,使汽油发电机组的冷却效果更好,冷却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风扇冷却汽油发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风扇冷却汽油发电机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冷却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冷却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外壳和进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汽油发动机;2第一冷却风扇;21连接座;22桨式叶片;23固定圈;3发电机;31定子;32转子;4第二冷却风扇;5外壳;51进风格栅;6进风口;7风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一种双风扇冷却汽油发电机组,包括汽油发动机1、第一冷却风扇2、发电机3、第二冷却风扇4,由汽油发动机1驱动第一冷却风扇2、发电机3、第二冷却风扇4转动,所述发电机3设置在第一冷却风扇2和第二冷却风扇4之间,并与第一冷却风扇2、第二冷却风扇4同轴连接,所述第一冷却风扇2设有外壳5,在外壳5的侧面设置有进风口6,所述第二冷却风扇4外设有风罩7,所述风罩7侧面开设通风孔,所述发电机3包括转子32和定子31,外壳5、定子31形成进风口6、风罩7之间的密闭通道,冷却风在第一冷却风扇2 从进风口6吸入,经过定子31、转子32后,由第二冷却风扇4从风罩7处排出。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外壳5和进风口6处设有均风道,在均风到处的外壳5 设有进风格栅51,所述进风口6沿外壳5的切线方向向外延伸。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冷却风扇2为轴流式风扇,包括连接座21、桨式叶片22、固定圈23,桨式叶片22均匀焊接在连接座21外轴,所述桨式叶片22 的外口通过固定圈23进行加固。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二冷却风扇4为离心式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油发电机组的发电机3前后分别直联有第一冷却风扇2 和第二冷却风扇4,由汽油发动机1驱动第一冷却风扇2、发电机3、第二冷却风扇4转动,第一冷却风扇2从进风口6处吸风,第二冷却风扇5通过离心作用将流过定子31、转子32的冷却风向外抽走,两个冷却风扇配合,使汽油发电机组的冷却效果更好,冷却更加均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风扇冷却汽油发电机组具有更好冷却效果,保证设备在正常的温度下运转。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双风扇冷却汽油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汽油发动机(1)、第一冷却风扇(2)、发电机(3)、第二冷却风扇(4),由汽油发动机(1)驱动第一冷却风扇(2)、发电机(3)、第二冷却风扇(4)转动,所述发电机(3)设置在第一冷却风扇(2)和第二冷却风扇(4)之间,并与第一冷却风扇(2)、第二冷却风扇(4)同轴连接,所述第一冷却风扇(2)设有外壳(5),在外壳(5)的侧面设置有进风口(6),所述第二冷却风扇(4)外设有风罩(7),所述风罩(7)侧面开设通风孔,所述发电机(3)包括转子(32)和定子(31),外壳(5)、定子(31)形成进风口(6)、风罩(7)之间的密闭通道,冷却风在第一冷却风扇(2)从进风口(6)吸入,经过定子(31)、转子(32)后,由第二冷却风扇(4)从风罩(7)处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扇冷却汽油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和进风口(6)处设有均风道,在均风到处的外壳(5)设有进风格栅(51),所述进风口(6)沿外壳(5)的切线方向向外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扇冷却汽油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风扇(2)为轴流式风扇,包括连接座(21)、桨式叶片(22)、固定圈(23),桨式叶片(22)均匀焊接在连接座(21)外轴,所述桨式叶片(22)的外口通过固定圈(23)进行加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扇冷却汽油发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风扇(4)为离心式风扇。
CN202120329970.1U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双风扇冷却汽油发电机组 Active CN2145773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29970.1U CN214577366U (zh)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双风扇冷却汽油发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29970.1U CN214577366U (zh)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双风扇冷却汽油发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77366U true CN214577366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15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29970.1U Active CN214577366U (zh)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双风扇冷却汽油发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773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51676B2 (en) Axial-flow fan for a vehicle radiator
US10989055B2 (en) Cooling fan module
JP3919496B2 (ja) ラジエータファン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CN201106479Y (zh) 永磁逆变轻便式发电机组
CN207111476U (zh) 具有低噪音高效风扇的永磁电机
CN106958538B (zh) 离心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106989034B (zh) 离心风机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4577366U (zh) 一种双风扇冷却汽油发电机组
JP2007192034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CN112930443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风扇设施
CN212454609U (zh) 动力舱散热系统和工程设备
CN203685625U (zh) 一种高原电力机车牵引电机用冷却通风机
CN216447178U (zh) 一种后向离心风机
CN109869330A (zh) 一种两级电动压气机
CN113794313A (zh) 一种风冷电机
CN212343571U (zh) 一种低压大功率散热电机
CN107218234A (zh) 应用于永磁电机的低噪音高效风扇
CN209948885U (zh) 牵引电机
JP5883278B2 (ja) 建設機械
CN219176647U (zh) 离心风机散热通道
CN217976661U (zh) 风扇
CN220673571U (zh) 一种电机外风扇结构及电机
JP4478933B2 (ja) ファンシュラウド構造
CN217002033U (zh) 一种发电机组散热结构
CN106160313B (zh) 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