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74311U - 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 - Google Patents

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74311U
CN214574311U CN202120306971.4U CN202120306971U CN214574311U CN 214574311 U CN214574311 U CN 214574311U CN 202120306971 U CN202120306971 U CN 202120306971U CN 214574311 U CN214574311 U CN 214574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inlet
pump station
sedimen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069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龙
张亚辉
吴振宁
刘晓琴
周利娟
郑二伟
陈利军
李志伟
王福玉
王科然
刘伟伟
王含笑
闫观清
蒋志宏
陈平
岳鹏展
冯凉
王敬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Water and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Water and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Water and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Water and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069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74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74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74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包括共用进水池,设置在共用进水池一侧壁上的进水口和另一侧的沉积池,进水池和沉积池之间通过挡水墙隔开;沉积池分为泥沙沉积区、第一和第二引水过渡区;泥沙沉积区位于沉积池中部,泥沙沉积区的底板高程低于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和进水池的底板高程;在进水池底板上设置有导沙槽,导沙槽自进水口延伸至沉积区;在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旁路引水管,所述第一、第二旁路引水管分别通过第一、第二电动阀与第一、第二泵站抽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减少了进水池内泥沙沉积,水体过流有效截面稳定,提高双输水泵站运行效率。同时达到泥沙清理不停机,保证正常供水。

Description

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水渠道长距离调水工程中的双输水泵站,尤其是涉及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
背景技术
在大江大渠长距离调水工程中,设置双输水泵站是必不可少的,双输水泵站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供水安全保障。双输水泵站通常包括:前池、检修闸门、进水池、双水泵房及副厂房等建筑物。双输水泵站投入运行后工作人员需要定期进入进水池内进行清理淤积的泥沙,在清理泥沙时需要水泵停机中断供水。目前,双输水泵站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有待解决的问题有:
1、泵站运行一年后进水池内沉积泥沙影响水体流态,降低泵站运行效率。以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36号分水口输水管线双输水泵站的第三水厂泵站、金山水厂泵站为例,进水池尺寸为长度为38.9m,宽度为14.8m,深度9.5m,每年淤积泥沙深度约为6.1m,即为进水池净深度的三分之二;水体由前池流入进水池至水泵进水管,在进水池内水体的底部类似升高的沙滩,水体过流有效截面较少,糙率增大。
2、伴随泵站运行,进水池内淤积泥沙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泥沙的淤积速度不再同进水池初期运行时一样,泥沙的淤积速度会随之减慢,水体带来的泥沙大多进入水泵抽到输水管道中,进而沉积到输水管道中;另外,对于水泵的过机泥沙还会加速水泵叶轮的磨损。
3、清理进水池内淤积泥沙每年需要清理一次,清理泥沙需要水泵停止运行、中断供水,近几年清理泥沙年平均费用需要三十余万,导致泵站运行费用高。
4、进水池内淤积的泥沙含有藻类有机物,每年5月份开始发酵,直接看到水面有气泡冒出,到八、九月份最为严重,对泵站水质产生污染。
分析发生以上缺陷的原因,主要是流动的水体中含有泥沙和藻类菌,水体进入进水池后过流面积增大,流速变慢,为泥沙沉积创造了条件。仔细观察由进水检修闸门至水泵主过流区域相对沉积泥沙少,水泵进水口处几乎形成漏斗形状,泥沙被水泵抽走了。查阅目前现行的设计规范,没有专门针对输水泵站进水池清理泥沙的设计规范和标准,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中也没输水泵站进水池清理泥沙的条文要求。因此,对进水池内进行淤积泥沙清理,是适应长距离供水工程建设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利用水体进入进水池后的动能以及水泵引水管提供的动能,实现不停机淤积泥沙清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包括布置在第一泵站和第二泵站之间的共用进水池,设置在所述共用进水池一侧壁上的进水口;共用进水池相对于所述进水口的另一侧设置有沉积池,进水池和所述沉积池之间通过挡水墙隔开;沉积池分为泥沙沉积区、第一引水过渡区和第二引水过渡区;所述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分别位于靠近所述第一、第二泵站的沉积池两端,所述泥沙沉积区位于沉积池中部,泥沙沉积区的底板高程低于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和进水池的底板高程;在进水池的底板上至少设置有三条导沙槽,所述导沙槽自进水池的进水口延伸至位于泥沙沉积区的所述挡水墙位置处,并通过开设在挡水墙上对应位置处的导流孔与泥沙沉积区连通;在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旁路引水管,所述第一、第二旁路引水管分别通过第一、第二电动阀与第一、第二泵站抽水管连通。
所述泥沙沉积区的底板为水平面,所述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的底板分别为朝着泥沙沉积区向下倾斜的斜面,坡度为5-7%,以利于泥沙保持在泥沙沉积区内;泥沙沉积区底板高程低于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地板高程的高程差设定原则为:以满足所述第一、第二泵站一周工作时间的泥沙沉积容量为准。
所述导沙槽为直通槽,开设在所述挡水墙上的导流孔为方形导流孔。
所述进水池的底板为朝着沉积池向下倾斜的斜面,坡度为2-3%。
本实用新型优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减少双输水泵站进水池内泥沙沉积,改善进水池内水体流态,水体过流有效截面稳定,提高双输水泵站运行效率。
2、减少水泵过机泥沙及水泵叶轮的磨损。
3、定期清理双输水泵站进水池内淤积泥沙工序简单,采用泥浆泵车对泥沙沉积池的沉积区进行泥沙集中清理,减少劳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达到双输水泵站不停机,保证正常供水。
4、双输水泵站进水池内淤积泥沙适时清理,遏制沉积泥沙中藻类有机物对泵站水质产生污染。
5、避免了在双输水泵站进水池内大面积清理沉积泥沙工作,节约泵站运行费用;现有已经运行的一个双输水泵站清理沉积泥沙专项费用每年在35万元左右;初步测算,采用本发明成果泵站清理沉积泥沙每周清理一次,清理一次费用约1200元左右,年清理费用6万5千元,而且还足以保证泵站能够长期、连续运行,提高供水可靠性和供水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双输水泵站、进水池、沉积池的布置示意图。
图2是图1的N-N向剖视图(顺时针旋转90º)。
图3是图1的K1-K1向剖视图(顺时针旋转90º)。
图4是图1的K2-K2向剖视图(顺时针旋转90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包括向第一泵站1.1、第二泵站1.2供水的共用进水池1.3。
在第一泵站1.1、第二泵站1.2建设期同时建设进水池2和沉积池3,使得第一泵站1.1和第二泵站1.2位于进水池2的任一相对两侧,沉积池3和进水池2的进水口2.1位于进水池2的另一相对两侧,进水池2的底板为朝着沉积池3向下倾斜的斜面,坡度为3%,以利于清理进水池2内沉积的泥沙。
进水池2和沉积池3之间通过混凝土挡水墙4隔开,沉积池3的面积是进水池2面积的20%;沉积池3分为第一引水过渡区3.1、第二引水过渡区3.2和泥沙沉积区3.3;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3.1、3.2分别位于靠近第一、第二泵站1.1、1.2的沉积池3两端,泥沙沉积区3.3位于沉积池3中部;泥沙沉积区3.3的底板为水平面,其底板高程低于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3.1、3.2和进水池2的底板高程;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3.1、3.2的底板分别为朝着泥沙沉积区3.3向下倾斜的斜面,坡度为5%,以利于泥沙保持在泥沙沉积区3.3内。
泥沙沉积区3.3的底板高程低于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3.1、3.2和进水池2的底板高程,具体地,泥沙沉积区3.3底板高程低于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3.1、3.2底板高程的高程差设计原则为:以满足双输水泵站一周时间内泥沙沉积的容量为准,一般为3~5米。
根据进水池2进水口2.1的宽度,在进水池2底板上设置3~5条底部平面为直通型的导沙槽2.2,进水口2.1的宽度≤3米时,在进水池2底板上设置3条底部平面为直通型的导沙槽2.2;进水口2.1的宽度大于3米且≤4米时,在进水池2底板上设置4条底部平面为直通型的导沙槽2.2;进水口2.1的宽度大于4米时,在进水池2底板上设置5条底部平面为直通型的导沙槽2.2。每条导沙槽2.2均自进水池2的进水口2.1延伸至位于泥沙沉积区3.3的挡水墙4位置处,并通过开设在挡水墙4上对应位置处的方形导流孔4.1与泥沙沉积区3.3连通,各方形导流孔4.1的过流面积之和与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3.1、3.2内设置的第一、第二旁路引水管3.4、3.5过流面积相等;导沙槽2.2的总宽度选择,以满足包围进水口2.1宽度范围为准。
在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3.1、3.2内分别设置第一、第二旁路引水管3.4、3.5,第一、第二旁路引水管3.4、3.5分别通过电动阀3.6、3.7与第一、第二泵站1.1、1.2内的抽水管3.8、3.9连通。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第一、第二泵站1.1、1.2正常抽水运行时,分别调节电动阀3.6、3.7开度,通过开设在挡水墙4上的方形导流孔4.1和导沙槽2.2的联合作用,在进水池2和泥沙沉积区3.3形成水位差,使得在进水池2内形成进水口2.1与泥沙沉积区3.3之间的有效过流通道;一方面在进水口2.1处利用水体动能将进水池进水口2.1水体带来的泥沙推入导沙槽2.2内,保持泥沙在导沙槽2.2内向泥沙沉积区3.3移动,另一方面利用泥沙沉积区3.3与进水池2的水位差,起到对进水池2内泥沙的拉沙的作用,将进水池2内的泥沙输送沉积在泥沙沉积区3.3。
根据泥沙沉积区3.3泥沙的沉积情况,定期采用泥浆泵车对泥沙沉积区3.3内的泥沙集中清理,完成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内的沉积泥沙清理工作。

Claims (4)

1.一种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包括布置在第一泵站和第二泵站之间的共用进水池,设置在所述共用进水池一侧壁上的进水口;其特征在于:共用进水池相对于所述进水口的另一侧设置有沉积池,进水池和所述沉积池之间通过挡水墙隔开;沉积池分为泥沙沉积区、第一引水过渡区和第二引水过渡区;所述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分别位于靠近所述第一、第二泵站的沉积池两端,所述泥沙沉积区位于沉积池中部,泥沙沉积区的底板高程低于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和进水池的底板高程;在进水池的底板上至少设置有三条导沙槽,所述导沙槽自进水池的进水口延伸至位于泥沙沉积区的所述挡水墙位置处,并通过开设在挡水墙上对应位置处的导流孔与泥沙沉积区连通;在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内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旁路引水管,所述第一、第二旁路引水管分别通过第一、第二电动阀与第一、第二泵站抽水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沙沉积区的底板为水平面,所述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的底板分别为朝着泥沙沉积区向下倾斜的斜面,坡度为5-7%,以利于泥沙保持在泥沙沉积区内;泥沙沉积区底板高程低于第一、第二引水过渡区地板高程的高程差设定原则为:以满足所述第一、第二泵站一周工作时间的泥沙沉积容量为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沙槽为直通槽,开设在所述挡水墙上的导流孔为方形导流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池的底板为朝着沉积池向下倾斜的斜面,坡度为2-3%。
CN202120306971.4U 2021-02-03 2021-02-03 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 Active CN214574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06971.4U CN214574311U (zh) 2021-02-03 2021-02-03 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06971.4U CN214574311U (zh) 2021-02-03 2021-02-03 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74311U true CN214574311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15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06971.4U Active CN214574311U (zh) 2021-02-03 2021-02-03 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743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58386B (zh) 一种提高城市泵站斜向进流箱涵流量分配均匀性的方法
CN214574311U (zh) 具备泥沙清理的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
CN112814079B (zh) 清理双输水泵站共用进水池内泥沙的方法
CN112814078B (zh) 输水泵站进水池泥沙清理方法
CN214574312U (zh) 具备淤积沉沙的输水泵站进水池
CN112814080B (zh) 清理输水泵站正面进水池内泥沙的方法
CN214574538U (zh) 具备泥沙自沉淀的输水泵站进水池
CN110714444B (zh) 水动力联动冲淤排沙设施
CN206245390U (zh) 一种涵管引水式泵站
CN108130948B (zh) 一种适用于深层地下排水提升泵站的压力流进水流道系统
CN209538111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供水兼泄水装置
CN216240796U (zh) 一种隧道清污分流施工结构
CN210827741U (zh) 一种雨水收集、净化和再利用系统
CN108149644B (zh) 一种滚水坝前水力自动减淤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20978306U (zh) 一种一体化预制泵站
WO2020164168A1 (zh) 一种基于轴距的轴流泵叶轮设计方法
CN206667363U (zh) 一种潜没式涵洞进水结构
CN101858323A (zh) 一种虹吸式出水的竖井贯流泵装置结构型式
CN217549145U (zh) 一种污水处理粗格栅渠
CN218757725U (zh) 一种补给水泵房
CN114109395B (zh) 一种隧道清污分流施工方法及结构
CN218235337U (zh) 一种电站大坝发电取水自动调节冲沙进水量装置
CN117702862A (zh) 单向水泵实现双向运行功能的布置工艺
CN219863072U (zh) 一种综合技术供排水系统
CN218589945U (zh) 一种阶梯式水仓巷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