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73380U - 一种堵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堵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73380U
CN214573380U CN202120352068.1U CN202120352068U CN214573380U CN 214573380 U CN214573380 U CN 214573380U CN 202120352068 U CN202120352068 U CN 202120352068U CN 214573380 U CN214573380 U CN 214573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structure
pull rod
gasket
sleeve
tem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5206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钊
石宏
周俭
张振
龚鹏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ad and Bridge International Co Ltd
Road and Bridge East China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ad and Bridge International Co Ltd
Road and Bridge East China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ad and Bridge International Co Ltd, Road and Bridge East China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Road and Bridge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5206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73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73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733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堵漏装置,包括套管和垫圈,套管穿设于模板上的拉杆孔内,拉杆穿设于套管中;垫圈套设于套管上,垫圈上同轴设置有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第二环形结构环设在第一环形结构的外周面,第二环形结构连接于模板,第一环形结构的内周面抵靠于套管,沿背离垫圈的方向,第一环形结构的直径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管和垫圈的配合有效防止浇筑时拉杆孔处漏浆现象,安拆方便、操作简单。利用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配合封堵拉杆和拉杆孔之间的间隙,实现拉杆无缝隙的穿设于拉杆孔中,实现堵漏,且第一环形结构的直径变化使得垫圈能够更加紧密抵靠于套管上,进一步提升防止拉杆孔处漏浆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堵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堵漏装置。
背景技术
绝大多数桥梁承台和墩柱工程在浇筑混凝土施工时,需要采用有拉杆的模板体系成型。但浇筑成型后的混凝土外观质量会直接受到拉杆与模板位置处的拉杆孔处理质量的影响。
目前,工程中通常采用拉杆直接穿过模板,在模板外侧采用塞土工布或在拉杆上缠绕泡沫胶带对拉杆孔进行处理,防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漏浆。但因模板上拉杆设置数量较多,进而相应的待处理拉杆孔数量较多,且大量采用塞土工布或在拉杆上缠绕泡沫胶对拉杆孔进行堵漏,操作繁琐,作业量大,堵漏质量易受操作人员影响,不能保证拉杆与模板位置处的拉杆孔不漏浆,进而会造成浇筑成型后的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现象,影响表面外观质量。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用于浇筑混凝土作业时,对拉杆与模板位置处的拉杆孔进行堵漏的装置,操作便捷、安拆方便,有效保证拉杆孔处不漏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堵漏装置,操作便捷、安拆方便,有效保证拉杆孔处不漏浆。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堵漏装置,包括:
套管,所述套管穿设于模板上的拉杆孔内,拉杆能够穿设于所述套管中;
垫圈,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套管上,所述垫圈上同轴设置有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环设在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外周面,所述第二环形结构连接于所述模板,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内周面抵靠于所述套管,沿背离所述垫圈的方向,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直径逐渐减小。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位于所述垫圈的同一侧,所述垫圈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内周面围设形成环形的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一胶体层。
作为优选,沿所述垫圈的轴向,所述第一环形结构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长度相同。
作为优选,沿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轴向,所述第二环形结构上设置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连接于所述垫圈,所述第二端部连接于所述模板。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端部上设置有第二胶体层,所述第二端部通过所述第二胶体层连接于所述模板。
作为优选,从所述第一端部到所述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环形结构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
作为优选,沿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轴向,所述第一环形结构上设置有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连接于所述垫圈,所述第四端部位于所述拉杆孔中。
作为优选,从所述第三端部到所述第四端部,所述第一环形结构的内径逐渐减小。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端部的内径与所述垫圈的内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堵漏装置中,通过设置于拉杆和模板之间的套管和垫圈的配合作用下,有效防止施工过程中拉杆孔处的漏浆现象,安拆方便、操作简单。在垫圈上的第一环形结构和第二环形结构的配合下,实现将穿设于套管内的拉杆无缝隙的穿设于模板中,进而实现对拉杆与模板穿设位置处的拉杆孔进行堵漏,且第一环形结构的直径变化使得垫圈能够更加紧密抵靠于套管上,进一步提升防止拉杆孔处漏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堵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堵漏装置的垫圈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堵漏装置的垫圈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堵漏装置的套管和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堵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
10-模板;20-拉杆;
1-套管;
2-垫圈;
21-第一环形结构;211-第三端部;212-第四端部;
22-第二环形结构;221-第一端部;222-第二端部;
2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堵漏装置,包括套管1和垫圈2,套管1穿设于模板10上的拉杆孔内,拉杆20能够穿设于套管1中;垫圈2套设于套管1上,垫圈2上同轴设置有第一环形结构21和第二环形结构22,第二环形结构22环设在第一环形结构21的外周面,第二环形结构22连接于模板10,第一环形结构21的内周面抵靠于套管1,沿背离垫圈2的方向,即从第三端部211到第四端部212,第一环形结构21的直径逐渐减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堵漏装置中,通过上述设置于拉杆20和模板10之间的套管1和垫圈2的配合作用下,有效防止施工过程中拉杆20与模板10穿设位置处的拉杆孔漏浆现象,套管1和垫圈2进行堵漏作业时安拆方便、操作简单。通过垫圈2上的第一环形结构21和第二环形结构22的配合设置,使得第二环形结构22连接于拉杆孔外侧的模板10上,第一环形结构21抵靠于套管1,从而将穿设于套管1内的拉杆20无缝隙的穿设于模板10上的拉杆孔中,实现对拉杆20与模板10穿设位置处的拉杆孔进行堵漏;同时第一环形结构21的直径逐渐减小使得第一环形结构21能够更加紧密抵靠于套管1的管壁上,进一步提升防止拉杆孔处漏浆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至图4,垫圈2为环形结构,沿垫圈2的轴向,第一环形结构21和第二环形结构22设置于垫圈2的同一端面上,且第一环形结构21和第二环形结构22均与垫圈2同轴设置,垫圈2的表面与第一环形结构21的外周面和第二环形结构22的内周面围设形成环形的凹槽23。通过上述凹槽23与第一环形结构21的配合,使得垫圈2便于套设于套管1上,在拆装过程中,套管1与第一环形结构21会发生相互挤压,凹槽23能够为第一环形结构21的变形提供一定的空间,减小套管1与垫圈2之间的拆装阻力,同时又能保证安装后的第一环形结构21紧密抵靠于套管1上。
进一步地,参见图2至图4,凹槽23内设置有第一胶体层,增强垫圈2与模板10之间的密封性,有利于防止拉杆孔处漏浆。
具体地,第一胶体层可选用玻璃胶,涂抹方便,且成本低。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至图5,沿第二环形结构22的轴向,第二环形结构22上设置有截面呈环形的第一端部221和第二端部222,第一端部221连接于垫圈2,第二端部222连接于模板10,且第二端部222的直径大于拉杆孔的直径。在第一圆环结构21的配合下,通过上述将第二端部222环设于模板10上的拉杆孔外侧,第一端部221连接于垫圈2,从而堵封拉杆20与模板10上的拉杆孔之间的缝隙,防止拉杆孔处漏浆。
进一步地,第二端部222上设置有第二胶体层,第二端部222通过第二胶体层连接于模板10,在垫圈2套设于套管1上后,即可将第二胶体层均匀涂抹于第二端部222,以实现将第二端部222连接于模板10,固定连接操作简单省时,使用过后又便于剥离拆卸。
进一步地,参见图3至图5,从第一端部221到第二端部222,第二环形结构22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即上述设置使得沿第二环形结构22的轴向,第二端部222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一端部221的截面面积,增大第二环形结构22与模板10的连接面积,从而提升防漏浆性能。
具体地,第一端部221的外径与垫圈2的外径相同,从第一端部221到第二端部222,第二环形结构22的外周面的直径逐渐增大,既有利于第二环形结构22与垫圈2一体加工成型,节省原材料,又能保证第二环形结构22与模板10的连接稳定性。
具体地,第二胶体层可选用玻璃胶,涂抹方便,且成本低。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至图5,沿第一环形结构21的轴向,第一环形结构21上设置有截面呈环形的第三端部211和第四端部212,第三端部211连接于垫圈2,第四端部212位于模板10上的拉杆孔中。上述设置中从第三端部211到第四端部212,第一环形结构21的内周面均抵靠于套管1的管壁上,从而实现将位于拉杆孔处的套管1与垫圈2之间的缝隙封堵,同时配合凹槽23的设置,在安装过程中,第四端部212能够像凹槽23一侧产生微小变形,有利于套管1与垫圈2进行套设安装。
具体地,套管1和垫圈2及垫圈2上设置的第一环形结构21和第二环形结构22均可采用PVC(聚氯乙烯)材料制备而成。
进一步地,参见图3至图5,从第三端部211到第四端部212,第一环形结构21的内周面的直径逐渐减小,即第一环形结构21的内径沿背离垫圈2的方向逐渐减小。上述设置使得第四端部212能够紧紧抵靠于套管1的管壁上,避免从第一环结构21与套管1的连接处漏浆,增强密封连接处的可靠性,同时第一环形结构21的内周面呈现出斜面设置,能够降低套管1与垫圈2套设安装的阻力,使得安装便捷。
进一步地,参见图2和图3,第三端部211的内径与垫圈2的内径相同,保证垫圈2的内周面与第一环形结构21的内周面平滑连接,便于套管1与垫圈2进行套设安装,且套管1的管壁与垫圈2的内周面和第一环形结构21的内周面能够无缝隙贴合,增强密封性,同时又有利于第一环形结构21与垫圈2一体加工成型。
具体地,参见图1至图3,沿垫圈2的轴向,第一环形结构21和第二环形结构22的长度相同,使得第四端部212与第二端部222位于同一平面内,避免位于拉杆孔处的第四端部212伸入模板10内侧过多而影响混凝土浇筑施工和成型质量。
具体地,上述套管1、垫圈2及垫圈2上设置的第一环形结构21和第二环形结构22的具体尺寸根据拉杆20和模板10上的拉杆孔进行调整和设定,需保证套管1与垫圈2的尺寸相配合。例如可选用直径为32mm,厚1.5mm的套管1,相应的垫圈2的内径设为32mm,第一环形结构21的第三端面211的内径与垫圈2的内径相同,垫圈2的外径根据拉杆孔直径确定,至少需保证第二端面222的外径大于拉杆孔的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5,结合上述各结构件及其连接关系。采用套管1和垫圈2对拉杆20与模板10上的拉杆孔进行堵漏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参见图4,先将拉杆20穿设于模板10上的拉杆孔中,完成模板10与拉杆20的安装,其中,拉杆20根据施工需要可选用不同规格的精轧螺纹钢,然后将套管1套设于拉杆20上,且套管1在模板10的外侧留有一定的长度。
第二步、在凹槽23上涂抹足量的第一胶体层,在第二端面222上涂抹足量的第二胶体层。
第三步、将第二端面222和第四端面212朝向模板10,并将垫圈2从模板10的外侧套设于套管1上,使第二端面222贴靠于拉杆孔外侧的模板10上。
第四步、利用重物敲打垫圈2使得第二端面222紧贴于模板10上,直至第二胶体层从模板10与第二端面222的贴合处溢出。
第五步、擦除溢出的第二胶体层。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管(1),所述套管(1)穿设于模板(10)上的拉杆孔内,拉杆(20)能够穿设于所述套管(1)中;
垫圈(2),所述垫圈(2)套设于所述套管(1)上,所述垫圈(2)上同轴设置有第一环形结构(21)和第二环形结构(22),所述第二环形结构(22)环设在所述第一环形结构(21)的外周面,所述第二环形结构(22)连接于所述模板(10),所述第一环形结构(21)的内周面抵靠于所述套管(1),沿背离所述垫圈(2)的方向,所述第一环形结构(21)的直径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21)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22)位于所述垫圈(2)的同一侧,所述垫圈(2)的表面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21)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22)的内周面围设形成环形的凹槽(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3)内设置有第一胶体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垫圈(2)的轴向,所述第一环形结构(21)和所述第二环形结构(22)的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环形结构(22)的轴向,所述第二环形结构(22)上设置有第一端部(221)和第二端部(222),所述第一端部(221)连接于所述垫圈(2),所述第二端部(222)连接于所述模板(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222)上设置有第二胶体层,所述第二端部(222)通过所述第二胶体层连接于所述模板(1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端部(221)到所述第二端部(222),所述第二环形结构(22)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环形结构(21)的轴向,所述第一环形结构(21)上设置有第三端部(211)和第四端部(212),所述第三端部(211)连接于所述垫圈(2),所述第四端部(212)位于所述拉杆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三端部(211)到所述第四端部(212),所述第一环形结构(21)的内径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堵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部(211)的内径与所述垫圈(2)的内径相同。
CN202120352068.1U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堵漏装置 Active CN214573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2068.1U CN214573380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堵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2068.1U CN214573380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堵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73380U true CN214573380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16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52068.1U Active CN214573380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堵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733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01567A (zh) 抗震自锁式滚压半灌浆套筒加工方法、砼构件加工方法
CN106245851A (zh) 一种钢筋砼中钢筋对接结构及其对接方法和应用
CN214573380U (zh) 一种堵漏装置
CN204691081U (zh) 含带肋约束波纹管钢筋搭接连接构件
CN210105312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专用对拉螺栓
CN213330003U (zh) 一种防止墙体分段浇筑接茬部位错台漏浆的模板
CN215173170U (zh) 一种煤矿用纤维增强复合管的电熔法兰连接装置
CN212251495U (zh) 一种混凝土水池水下设备安装装置
CN212001647U (zh) 一种有套管穿楼板管道周边防渗结构
CN108301571A (zh) 一种抗震装配自锁式滚压半灌浆套筒
CN210439568U (zh) 一种用于钢筋连接的灌浆套筒
CN210500792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构件间的双管型钢筋连接结构
CN207892137U (zh) 一种抗震装配自锁式滚压半灌浆套筒
CN206090888U (zh) 一种施工缝防渗结构
CN214993390U (zh) 混凝土护栏模板结构
CN216893626U (zh) 一种穿墙螺杆用辅助防渗漏装置
CN217232713U (zh) 一种密肋楼盖用新型无需填缝的塑料膜壳
CN214743843U (zh) 一种柔性套管与管道的连接结构
CN216743194U (zh) 一种防渗止水套管
CN215806871U (zh) 一种新型接口预应力混凝土管
CN220035332U (zh) 一种用于新、老混凝土结构缝间的止水系统
CN217603531U (zh) 一种管道墙体连接处防渗漏装置
CN213065103U (zh) 一种管道塌陷复圆内衬圈
CN217150949U (zh) 一种建筑物用管道出屋面防水构造
CN218405840U (zh) 一种钢构件与粱体的连接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