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71422U - 一种水处理用好氧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处理用好氧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71422U
CN214571422U CN202121288689.4U CN202121288689U CN214571422U CN 214571422 U CN214571422 U CN 214571422U CN 202121288689 U CN202121288689 U CN 202121288689U CN 214571422 U CN214571422 U CN 214571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aerobic tank
water
sewage
aerob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8868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缪兵权
曹文娟
郭小斌
张大健
陈亚利
黄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Environmental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Environmental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Environmental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Environmental and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8868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714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71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71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处理用好氧池,所述好氧池中的入水来自于其前端的缺氧池,所述好氧池中的出水进入其后端的第一沉淀池,所述好氧池中设置有若干悬浮填料,且好氧池底部装有多个曝气装置和多个用于使得来自于缺氧池中的入水在好氧池中均匀分布的布水器,所述好氧池的上部且在悬浮填料的上方设置有溢流堰,用于所述好氧池的出水从所述溢流堰处流动到第一沉淀池。本实用新型所述好氧池用于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生化系统中,所述生化系统将AAO和MBBR两种工艺结合在一起,其工艺单元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水处理用好氧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处理用好氧池。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污水处理需求也随之增加。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近年来加快了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步伐,但总体污水处理能力较低,尤其是一些早期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对氮、磷的去除率较低,出水水质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城镇累计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4271座,污水处理能力达1.90亿m3/d。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相关规定,到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5%。“十三五”期间的废水治理投入将达到15.603亿元。城市原有的污水处理厂,在城市规模持续扩张、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加上污水水质日渐复杂,其生产工艺难以满足现阶段的排放标准,因此“提标改造”成为城市污水处理厂迫切的需求,“提标改造”期间生活污水应急处理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发明专利CN201510516665.2公开一种将城镇污水处理达标地表水四类的处理系统及其工艺,其包括有沿工艺过程依次连接的格栅池、曝气沉砂池、AAO生化池、周进周出矩形二沉池、生物接触氧化池、高密度沉淀池、D型滤池及紫外线消毒池;通过前述各单元的精心合理设计及其相互组合,能够实现前述地表水IV类的排放标准出水水质,且工艺稳定性佳,对出水水质有很好地保障,同时,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用药量较少,产生污泥少,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及维护费用较低,符合节能降耗的时代要求,很好地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统一,其适于推广应用于类似水质要求的污水处理工程中。但该发明专利的方案中重复性作用单元多,工艺节点长,该方案占地面积大,建设时间较长,不能满足生活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程时间紧、任务重的项目特点。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2010555017.9公开了一种基于A/O-MBBR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依次通过溢流结构连接的澄清池、缺氧池、一级好氧池、二级好氧池和沉淀池;沉淀池底部设置动力结构,动力结构通过回流管与澄清池连接,回流管上设置有除磷药剂接入口和管道混合器,管道混合器位于除磷药剂接入口的下游;缺氧池内的缺氧填料为组合填料,由塑料球状外壳包裹聚氨酯填料组合而成,缺氧池的进水挡板内设置有碳源药剂接入口;两个好氧池内的好氧填料分别为高密度聚乙烯MBBR填料和PPC生物载体;各个部分集成安装于壳体内,壳体为玻璃钢材质。污水处理设备和污水处理方法采用A/O-MBBR纯生物膜法工艺,抗冲击能力强,辅配化学除磷及碳源投加装置,可有效强化氮磷污染物的去除。该发明中,在AO单元后承接MBBR工艺,沉淀池单元回流硝化液至澄清池,同时投加碳源,在缺氧池启动反硝化进行脱氮除磷。但该发明在生化处理系统中添加除磷药剂,导致该发明方案的脱氮除磷效果不佳,且因除磷药剂加入到回流管回流至生化工艺前端,剩余的化学药剂将影响池中微生物生长,进一步降低脱氮效果。此外,该发明方案中需要投加碳源,而市政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量大,污水处理时间长,在大水量和长时间的加持下,所需的碳源药剂成本也就比较高。因此,该方案同样不适宜市政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
因此,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一种较为理想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尤其是一种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用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相应地,本领域需要对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好氧池结构做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提标改造期间生活污水应急处理,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应急处理系统,高质量、高效率应对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应急处理,该系统的出水标准可根据客户需求实现一级B、一级A和准地表Ⅳ类水标准,具有质量标准高、建设速度快、占地面积小和投资成本低等优点。
因此,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按污水流向先后设置的旋流沉砂器(2)、生化系统(3)、深度处理系统(4)以及消毒系统(5),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处理来自于生化系统(3)和深度处理系统(4)中的多余污泥的污泥处置系统(6);所述生化系统包括按污水流向先后设置的厌氧池(31)、缺氧池(32)、好氧池(33)和第一沉淀池(34),所述深度处理系统(4)包括加载多效澄清池(40),所述加载多效澄清池(40)按污水流向先后设置有混凝池(41)、絮凝池(42)和第二沉淀池(43);所述缺氧池(32)和好氧池(33)中均设置有若干悬浮填料,且缺氧池中安装有两台潜水搅拌机(35),所述两台潜水搅拌机分别设置在缺氧池的入水侧和出水侧,且两台潜水搅拌机设置在不同高度处,所述好氧池底部装有多个曝气装置(36)和多个用于使得来自于缺氧池中的入水在好氧池中均匀分布的布水器(37),所述多个布水器和多个曝气装置交错布置,所述厌氧池、好氧池和第一沉淀池中均在池上部设置有溢流堰;所述好氧池(33)中的硝化液部分经过硝化液回流管回流至所述缺氧池(32)中,所述第一沉淀池(34)中的部分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回流至所述厌氧池(31)中;从加载多效澄清池(40)的顶壁自上而下延伸的第一隔板(410)把混凝池和絮凝池分开,使得所述污水自混凝池的下部或底部流入絮凝池中,从加载多效澄清池(40)的底板自下而上延伸的第二隔板(411)把絮凝池和第二沉淀池分隔开,使得所述污水自絮凝池的上部或顶部流入第二沉淀池中,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通入絮凝池中的污泥回流管,且在絮凝池顶部设置有带阀门的漏斗(49)用于向絮凝池中添加微砂,所述阀门用于控制微砂的添加速度;所述消毒系统(5)包括按污水流向先后设置的用于添加含氯化合物消毒的消毒池(51)和紫外杀毒渠(52)。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缺氧池中入水侧的潜水搅拌机的高度设置为低于其出水侧的潜水搅拌机的高度;优选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为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应急处理系统。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浮填料为圆柱状填料,且悬浮填料的高度和直径均为0.5~4cm之间,优选悬浮填料的高度和直径均为1~2cm之间,优选所述悬浮填料的材质为聚丙烯。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缺氧池的入水侧设置有第一污水管,所述第一污水管的入口连通厌氧池上部溢流堰的出水,且所述第一污水管设置为使得污水从入口处进入第一污水管后,向下运送到缺氧池底部或下部,所述第一污水管的出口设置在缺氧池的底部或下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缺氧池的出水侧或者在所述好氧池的入水侧设置有第二污水管,所述第二污水管的入口连通缺氧池出水侧的上部,且所述第二污水管设置为使得污水从入口处进入第二污水管后,向下运送到好氧池的底部或下部,所述第二污水管的出口设置在好氧池的底部或下部,且第二污水管的出口与所述布水器直接或间接连通。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厌氧池中设置有潜水搅拌机(35)和曝气装置(36),在好氧池上部的溢流堰下方设置有滤网(310),在第一沉淀池的溢流堰下方设置有斜板(38),在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底部还设置有污泥排放管用于将剩余污泥排放至污泥处置系统中;优选所述污泥处置系统包括污泥浓缩池(61)和含叠螺脱水机的污泥脱水间(62),来自于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剩余污泥先送入污泥浓缩池(61)中,在污泥浓缩池(61)中重力沉淀后,上清液送入旋流沉砂器(2)前的提升泵房(1)进行再处理,而下层泥浆送入污泥脱水间(62)进行脱水。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深度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从第二沉淀池(43)池底的污泥和微砂的混合物中回收微砂的介质回收装置(48),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与介质回收装置(48)连通的介质回收管。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沉淀池包括污水先后流经的预沉淀区和斜管分离区,所述斜管分离区内设置有斜管填料;优选所述斜管分离区还设置有位于斜管填料上方的溢流堰(47),所述深度处理系统还包括出水渠(44),所述出水渠(44)设置在第二沉淀池上部的溢流堰旁。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凝池和絮凝池中分别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45)和第二搅拌机构(46),且在混凝池和絮凝池顶部均设置有加药口;优选所述漏斗(49)设置在絮凝池(42)入水口侧的加载多效澄清池顶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使用如上所述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生活污水;优选地,污水管网收集的污水先经格栅除杂质后进入旋流沉砂器去除砂砾,然后进入生化系统进行处理,生化系统中第一沉淀池的出水进入深度处理系统中进行深度处理,第二沉淀池中的出水进入消毒系统消毒后达标排放;优选地,所述混凝池和絮凝池内进行间歇搅拌,且调整第二沉淀池向絮凝池的污泥回流量而使得絮凝池的污泥浓度达3~5g/L,且通过控制漏斗(49)处的阀门开度而实时控制絮凝池中介质微砂的投加速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生化系统,所述生化系统包括按污水流向先后设置的厌氧池(31)、缺氧池(32)、好氧池(33)和第一沉淀池(34),所述缺氧池(32)和好氧池(33)中均设置有若干悬浮填料,且缺氧池中安装有两台潜水搅拌机(35),所述两台潜水搅拌机分别设置在缺氧池的入水侧和出水侧,且两台潜水搅拌机设置在不同高度处,所述好氧池底部装有多个曝气装置(36)和多个用于使得来自于缺氧池中的入水在好氧池中均匀分布的布水器(37),所述厌氧池、好氧池和第一沉淀池中均在池上部设置有溢流堰。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缺氧池中入水侧的潜水搅拌机的高度设置为低于其出水侧的潜水搅拌机的高度。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浮填料为圆柱状填料,且悬浮填料的高度和直径均为0.5~4cm之间。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悬浮填料的高度和直径均为1~2cm之间。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浮填料的材质为聚丙烯。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缺氧池的入水侧设置有第一污水管,所述第一污水管的入口连通厌氧池上部溢流堰的出水,且所述第一污水管设置为使得污水从入口处进入第一污水管后,向下运送到缺氧池底部或下部,所述第一污水管的出口设置在缺氧池的底部或下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缺氧池的出水侧或者在所述好氧池的入水侧设置有第二污水管,所述第二污水管的入口连通缺氧池出水侧的上部,且所述第二污水管设置为使得污水从入口处进入第二污水管后,向下运送到好氧池的底部或下部,所述第二污水管的出口设置在好氧池的底部或下部,且第二污水管的出口与所述布水器直接或间接连通。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好氧池底部的多个布水器和多个曝气装置交错布置。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好氧池中设置有硝化液回流管,且相应设置回流泵,用于回流部分硝化液至缺氧池中;所述第一沉淀池中设置有污泥回流管,且相应设置回流泵,用于回流部分污泥至厌氧池中。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厌氧池中设置有潜水搅拌机(35)和曝气装置(36),在好氧池上部的溢流堰下方设置有滤网(310),在第一沉淀池的溢流堰下方设置有斜板(38),在所述第一沉淀池的底部还设置有污泥排放管用于将剩余污泥排放至污泥处置系统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系统,所述深度处理系统(4)包括加载多效澄清池(40),所述加载多效澄清池(40)按污水流向先后设置有混凝池(41)、絮凝池(42)和第二沉淀池(43),从加载多效澄清池(40)的顶壁自上而下延伸的第一隔板(410)把混凝池和絮凝池分开,使得所述污水自混凝池的下部或底部流入絮凝池中,从加载多效澄清池(40)的底板自下而上延伸的第二隔板(411)把絮凝池和第二沉淀池分隔开,使得所述污水自絮凝池的上部或顶部流入第二沉淀池中,且在絮凝池顶部设置有带阀门的漏斗(49)用于向絮凝池中添加微砂,所述阀门用于控制微砂的添加速度。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通入絮凝池中的污泥回流管。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深度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从第二沉淀池(43)池底的污泥和微砂的混合物中回收微砂的介质回收装置(48),所述第二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与介质回收装置(48)连通的介质回收管。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沉淀池包括污水先后流经的预沉淀区和斜管分离区,所述斜管分离区内设置有斜管填料。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斜管分离区还设置有位于斜管填料上方的溢流堰(47),所述深度处理系统还包括出水渠(44),所述出水渠(44)设置在第二沉淀池上部的溢流堰旁。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凝池和絮凝池中分别设置有第一搅拌机构(45)和第二搅拌机构(46),且在混凝池和絮凝池顶部均设置有加药口。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漏斗(49)设置在絮凝池(42)入水口侧的加载多效澄清池顶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处理用缺氧池,所述缺氧池(32)中的入水来自于其前端的厌氧池(31),所述缺氧池(32)中的出水进入其后端的好氧池(33),所述缺氧池(32)中设置有若干悬浮填料,且缺氧池中安装有两台潜水搅拌机(35),所述两台潜水搅拌机分别设置在缺氧池的入水侧和出水侧,且两台潜水搅拌机设置在不同高度处。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缺氧池中入水侧的潜水搅拌机的高度设置为低于其出水侧的潜水搅拌机的高度。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浮填料为圆柱状填料,且悬浮填料的高度和直径均为0.5~4cm之间。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悬浮填料的高度和直径均为1~2cm之间。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浮填料的材质为聚丙烯。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缺氧池的入水侧设置有第一污水管,所述第一污水管的入口连通厌氧池上部溢流堰的出水,且所述第一污水管设置为使得污水从入口处进入第一污水管后,向下运送到缺氧池底部或下部,所述第一污水管的出口设置在缺氧池的底部或下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缺氧池的出水侧设置有第二污水管,所述第二污水管的入口连通缺氧池出水侧的上部,且所述第二污水管设置为使得污水从入口处进入第二污水管后,向下运送到好氧池的底部或下部,所述第二污水管的出口设置在好氧池的底部或下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处理用好氧池,所述好氧池(33)中的入水来自于其前端的缺氧池(32),所述好氧池(33)中的出水进入其后端的第一沉淀池(34),所述好氧池(33)中设置有若干悬浮填料(39),且好氧池底部装有多个曝气装置(36)和多个用于使得来自于缺氧池中的入水在好氧池中均匀分布的布水器(37),所述好氧池(33)的上部且在悬浮填料的上方设置有溢流堰,用于所述好氧池的出水从所述溢流堰处流动到第一沉淀池(34)。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好氧池底部的多个布水器和多个曝气装置交错布置。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好氧池的入水侧设置有第二污水管,所述第二污水管的入口连通缺氧池出水侧的上部,且所述第二污水管设置为使得污水从入口处进入第二污水管后,向下运送到好氧池的底部或下部,所述第二污水管的出口设置在好氧池的底部或下部,且第二污水管的出口与所述布水器直接或间接连通。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好氧池中设置有硝化液回流管,且相应设置回流泵,用于回流部分硝化液至缺氧池中。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好氧池上部的溢流堰下方位置设置有滤网(310)。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好氧池的溢流堰设置为污水经过溢流堰后,直接从溢流堰处自上而下溢流至第一沉淀池中。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浮填料为圆柱状填料,且悬浮填料的高度和直径均为0.5~4cm之间。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悬浮填料的高度和直径均为1~2cm之间。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浮填料的材质为聚丙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出水标准可根据客户需求实现一级B、一级A和准地表Ⅳ类水标准。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并不需要在生化系统中投加如除磷药剂等任何化学药剂,而是将AAO和MBBR两种工艺结合在一起形成本实用新型的生化系统,且在生化系统后的深度处理系统中实现除磷效果。
2)本实用新型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造速度快,占地面积小。处理规模为15000m3/d时,用时仅三个月,即可完成从场地平整至系统运行出水稳定达标的全周期,占地面积仅5亩。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中采用格栅与旋流沉砂池结合,占地面积小;生化系统中采用AAO工艺与MBBR工艺相结合,工艺单元少,处理效果叠加;深度处理系统中采用加载多效澄清池高效加载沉淀,处理效率高,且能模块化装配式处理。
3)本实用新型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方法采用装配式建造,多重措施降噪除臭,确保生态环保无二次污染,为周围居民提供了生态环保宜居的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和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生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深度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31-厌氧池,32-缺氧池,33-好氧池,34-沉淀池,35-潜水搅拌机,36-曝气装置,37-布水器,38-斜板,39-悬浮填料,310-滤网。41-混凝池,42-絮凝池,43-沉淀池,44-出水渠,45-第一搅拌机构,46-第二搅拌机构,47-溢流堰,48-介质回收装置,49-漏斗,410第一隔板,411-第二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应急处理系统,其工艺流程如附图1所示。图1中的生化系统和深度处理系统的结构图具体如图2和图3所示。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期间生活污水的应急处理,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氨氮、总磷等。本系统通过生化处理与深度处理工艺相结合,通过工厂化制作,标准化、通用化、装配化建造,自动化运行,信息化管理,具有质量标准高、建设速度快、占地面积小和投资成本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装配式生活污水提标改造应急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污水管网收集的污水首先进入提升泵房。提升泵房内设置粗格栅及提升泵,粗格栅作为预处理的第一道工序,设置在提升泵之前,能够有效去除塑料、纸及较小悬浮物等杂质,防止泵及其管道被磨损或阻塞。所述粗格栅为回转式格栅机,栅宽B=1000mm,栅隙b=10mm,在满足一体化建造的同时满足污水处理要求。
S2、污水经提升泵的提升作用提升至细格栅池,去除污水中细小的悬浮物,再进入旋流沉砂器,去除砂砾。所述细格栅也为回转式格栅机,栅宽B=800mm,栅隙b=5mm。旋流沉砂器主要去除原水中细小的漂浮物及污水中粒径大于0.2mm且密度大于2.65t/m3的砂粒。
S3、经细格栅过滤后的污水进入生化系统。该生化系统结合AAO工艺(即厌氧-缺氧-好氧法)与MBBR工艺(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特点,该生化系统由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组成。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中均投加有一定数量的聚丙烯塑料圆柱体悬浮填料,该悬浮填料自重相对轻,亲水性好,比表面积较高,能有效提高缺氧池和好氧池中的生物量及生物种类,从而提高其污水处理效率。所述悬浮填料可以直接商购获取,填料为近似圆柱体形状,其直径和高度均为1~2cm。所述悬浮填料的投加量可以由缺氧池和好氧池中的具体工况而定。
所述厌氧池中安装有一台潜水搅拌机,缺氧池中安装有两台潜水搅拌机,好氧池底部装有布水器和曝气装置。所述缺氧池中的两台潜水搅拌机设置在相对方向,即缺氧池的入水侧和出水侧,且两台潜水搅拌机设置在不同高度,保障缺氧池内污水的传质混合,增加缺氧池内污水的流通性,同时防止悬浮填料结团和沉积。所述好氧池底部的布水器和曝气装置交错布置,废水从缺氧池的上部位置进入污水管,通过污水管向下运送到好氧池底部的布水主干管,再从主干管流动到与曝气装置交错设置的布水管中,污水从布水管和布水器进入好氧池,布水器和曝气装置交错布置有利于好氧池内的水、气、填料均匀反应,污水处理效率最大化。所述好氧池中设置一台回流泵,回流部分硝化液至缺氧池,同时沉淀池所产生的污泥的一部分通过另一台回流泵回流到厌氧池。通过污泥回流与硝化液回流工艺,在加强生化处理效果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活性污泥的浓度,减少了其他处理单元的处理负荷。本实用新型生化系统中的巧妙结构设计,使得传氧效率明显提升;在高污泥浓度和高反应效率的双重作用下,生化反应的速度大大加快,因而使得水力停留时间明显缩短。而厌氧池污水流动至缺氧池以及好氧池污水流动至沉淀池都是通过池上部的溢流堰进入到下一池。所述沉淀池中的沉淀方式采用斜管沉淀。缺氧池中不设溢流堰,但厌氧池、好氧池和第一沉淀池中均在池上部设置溢流堰。在好氧池上部的溢流堰下方位置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水平设置用于防止填料流失。污水经过厌氧池上部的溢流堰后,也是经过污水管向下运送到缺氧池底部或下部,从缺氧池底部或下部进入缺氧池中。污水经过好氧池上部的溢流堰后,直接从溢流堰处从上而下溢流至第一沉淀池中。第一沉淀池中的斜板设置在其溢流堰下方,从沉淀池的溢流堰处溢出的污水进入深度处理系统4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除了好氧池中需要曝气之外,厌氧池需氧量虽小,但也需要曝气机构对其进行间歇式曝气,曝气机构在为厌氧池提供氧气的同时,用于混匀池中的污水。
S4、生化系统出水进入深度处理系统进行深度处理,深度处理系统中采用加载多效澄清工艺(CRHIC-SED)。在该深度处理系统内进一步去除SS和TP。所述加载多效澄清工艺(CRHIC-SED)对应的深度处理系统包括混凝池(41)、絮凝池(42)以及包含预沉淀区和斜管分离区的第二沉淀池(43),来自于絮凝反应池中的90%的絮体进入斜管分离区前已在预沉淀区沉淀浓缩。所述混凝池和絮凝池中均设置搅拌机构,且混凝池和絮凝池顶部均设置加药口。自顶壁而下的第一隔板410把混凝池和絮凝池分开,自底板而上的第二隔板411把絮凝池和沉淀池分隔开。第二沉淀池中污水先后流经预沉淀区和斜管分离区,第二沉淀池的清水从斜管上方的溢流堰流出,进入消毒系统5进行消毒。
由于生化系统的出水与入水相比,其悬浮物已大幅降低,生化系统出水的水质呈现浑浊状态主要是由于其浊度偏高,水中颗粒物体积小,质量轻,难以形成较大体积的絮体沉淀。因此,本实用新型经大量实验后,将加载多效澄清工艺进行了如下改进:1、更换PAM药剂,絮凝剂更换为比原来分子量明显加大,达到1600万。2、通过间歇搅拌的方法降低混凝池和絮凝池内的搅拌频率,且搅拌机构的叶片面积适度调低。3、适度提高从第二沉淀池向絮凝池的污泥回流量,使得絮凝池的污泥浓度达3-5g/L左右。4、通过在絮凝池投加微砂,进一步增加絮凝池中絮体的密度;且在絮凝池顶部设置带阀门的漏斗装置用于添加微砂,由阀门控制微砂的添加速度,可根据絮凝池水质情况缓慢投加微砂,确保微砂都能和絮体凝聚成团,也能有效防止短时间内加入大量微砂对絮体产生强烈冲击而导致絮体被打散。第二沉淀池底部排出的污泥中的绝大部分经“介质回收管道”进入介质回收装置中用于回收介质微砂,微砂的回收率达到95%左右,介质回收装置可以采用旋流式装置,依据微砂密度大于污泥密度的原理而将二者分开。所述介质回收装置可以直接商购获取。所述微砂为筛分后的细砂,其同样可以通过商购获取。介质回收装置中分离出来的污泥排放至污泥处置系统6中,第二沉淀池底部排出的污泥中的小部分经“污泥回流管道”回到絮凝池,另外也有少量污泥不经“介质回收”而直接经污泥排放管道排放至污泥处置系统6中。
S5、从深度处理系统中排出的污水然后进入消毒池消毒,消毒池中投加次氯酸钠,消毒池的出水进入紫外杀毒渠,通过紫外线加强消毒后达到排放标准,达标排放。所述次氯酸钠通过加药间联通加药泵投加。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次氯酸钠和紫外线双重杀菌消毒,对出水中大肠杆菌进行灭杀,实现达标排放。
S6、步骤S3和步骤S4所产生的剩余污泥排至污泥浓缩池,进行重力浓缩,上清液流入提升泵房1,剩下的污泥用螺杆泵输送至污泥脱水间62的叠螺脱水机,进行污泥脱水,脱水后的污泥含水率约80%,由输送机输送至污泥斗暂存,污泥暂存一定量后最终交由第三方污泥处理单位外运处置。
进一步地,本系统所有工艺单元均能通过工厂化制作,标准化、通用化、装配化建造,能够快速实现污水的正常运行处理。
进一步地,本系统配备有加药间,分别连通深度处理系统的加载多效澄清工艺(CRHIC-SED)和后续的消毒工艺。所述加载多效澄清工艺(CRHIC-SED)的混凝池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絮凝池投加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
进一步地,本系统主要工艺均采用钢板结构,碳钢材料,辅助设计采用钢砼结构。既可规模化化处理,又有利于节省占地且从结构构造上降低噪音和臭味影响。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和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水处理用好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33)中的入水来自于其前端的缺氧池(32),所述好氧池(33)中的出水进入其后端的第一沉淀池(34),所述好氧池(33)中设置有若干悬浮填料(39),且好氧池底部装有多个曝气装置(36)和多个用于使得来自于缺氧池中的入水在好氧池中均匀分布的布水器(37),所述好氧池(33)的上部且在悬浮填料的上方设置有溢流堰,用于所述好氧池的出水从所述溢流堰处流动到第一沉淀池(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用好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底部的多个布水器和多个曝气装置交错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用好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的入水侧设置有第二污水管,所述第二污水管的入口连通缺氧池出水侧的上部,且所述第二污水管设置为使得污水从入口处进入第二污水管后,向下运送到好氧池的底部或下部,所述第二污水管的出口设置在好氧池的底部或下部,且第二污水管的出口与所述布水器直接或间接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用好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中设置有硝化液回流管,且相应设置回流泵,用于回流部分硝化液至缺氧池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用好氧池,其特征在于,在好氧池上部的溢流堰下方位置设置有滤网(310)。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水处理用好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的溢流堰设置为污水经过溢流堰后,直接从溢流堰处自上而下溢流至第一沉淀池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用好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填料为圆柱状填料,且悬浮填料的高度和直径均为0.5~4c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处理用好氧池,其特征在于,悬浮填料的高度和直径均为1~2c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水处理用好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填料的材质为聚丙烯。
CN202121288689.4U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水处理用好氧池 Active CN214571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88689.4U CN214571422U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水处理用好氧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88689.4U CN214571422U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水处理用好氧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71422U true CN214571422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30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88689.4U Active CN214571422U (zh) 2021-06-09 2021-06-09 一种水处理用好氧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714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65017B (zh) 一种双循环的脱氮除磷废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9592840A (zh) 一种校园污水处理装置
CN103214141A (zh) 一种可显著提高经济性的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方法
CN113264645A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2775025A (zh) 高效低能耗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11003906A (zh) 一种节能高效市政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方法
CN107311405A (zh)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US1035836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ediation of wastewater including aerobic and electrocoagulation treatment
CN114291964B (zh) 一种脱氮回收磷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5439286B (zh) 一种垂直流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AU200629843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eating organically contaminated waste water
CN111392964B (zh) 一种雨污合流泵站污水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CN211419896U (zh)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CN209835881U (zh) 一种适合农村分散式户用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8146052U (zh) 乡镇污水a2o生化物化一体化处理池
CN214571422U (zh) 一种水处理用好氧池
CN214735247U (zh) 一种水处理用缺氧池
CN214829796U (zh) 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系统
CN215924713U (zh) 一种河流水体异位处理系统
CN215627425U (zh) 一种基于mbr膜反应器的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13738791U (zh) 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生化系统
Awuah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UASB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t James Town (Mudor), Accra
CN213865856U (zh)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05313183U (zh) 一种垂直流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CN212222744U (zh) 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再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