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24713U - 一种河流水体异位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流水体异位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924713U CN215924713U CN202122365303.1U CN202122365303U CN215924713U CN 215924713 U CN215924713 U CN 215924713U CN 202122365303 U CN202122365303 U CN 202122365303U CN 215924713 U CN215924713 U CN 2159247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sludge
- area
- zone
- ri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流水体异位处理系统,其包括:格栅配水池,高效净化池,污泥储池和污泥处理系统;河水经水泵抽出后输送到格栅配水池中,通过格栅除去部分悬浮物;格栅配水池的水进一步经高效净化池处理,所述系统包括絮凝澄清区和增氧净化区;絮凝澄清区采用混凝剂、絮凝剂去除水中SS和有机污染物,其出水输入增氧净化区,并借助生物填料和好氧生物菌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产出的清水回输到河道,产出的污泥送入污泥储池中暂存,污泥可送入污泥处理系统进一步做泥水分离,泥水分离的水再返回至增氧净化区,污泥外运。本实用新型可对受污染河道进行快速净化、整治和恢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流水体异位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污染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N、P等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造成河道水体的富营养化,直接造成季节性甚至终年的水体黑臭状况。城市、城镇发展建设与水资源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由于城市、城镇环境建设中没有实施生态保护措施,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河道清理不及时等,使得河道出现黑臭等现象,并且河道长时间不清理,将导致有害物质释放。
水环境的质量是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整治黑臭水体,实现河道清洁、河水清澈、河岸美丽,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促进旅游业、农业、畜牧业、经济发展。
传统的河道水体净化的方法主要是在河堤上铺生物地毯,种植具有净化水质的特殊植物,清理河道污泥,人工日常维护等方式。这些方式改善河道水体的成效较慢。对于一些市内的景观河流,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处理系统,能够较快地卓有成效地起到净化和改善水质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流水体异位处理系统,主要是将受污染河道的水抽离到处理系统,经过絮凝、接触氧化、沉淀等多种工艺,对受污染水体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回排到河道下游的方式,对河道进行快速净化、整治和恢复,解决现有技术改善水质速度较慢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流水体异位处理系统,其包括:
格栅配水池,高效净化池,污泥储池和污泥处理系统;
河水经水泵抽出后,输送到格栅配水池中,格栅配水池包括一个水池,水池中内部由格栅分隔成至少两个区域,一个区域靠近水池的入水侧,另一侧为水池的出水侧;通过格栅除去部分悬浮物,以保护后续管路和处理流程的畅通;
高效净化池包括絮凝澄清区和增氧净化区;所述格栅配水池的出水经絮凝澄清区处理后,再流入增氧净化区进一步处理;所述絮凝澄清区采用混凝剂、絮凝剂去除水中P、SS和有机污染物;所述增氧净化区通过生物填料和好氧生物菌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增氧净化区产出的清水排放回到河流;
所述絮凝澄清区和增氧净化区产生的污泥送入污泥储池中暂存,并送入污泥处理系统进一步做泥水分离,产水返回至增氧净化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絮凝澄清区包括絮凝反应区、斜管沉淀区和加药装置;所述絮凝反应区随水流方向设置多个搅拌区,各搅拌区内设有搅拌轮;所述加药装置通过加药管将絮凝剂和混凝剂加到絮凝反应区位于水流最上游的第一个搅拌区,水体依次经过其余搅拌区边流动边发生絮凝;所述斜管沉淀区设有斜管填料,以加速泥水分离,水从斜管沉淀区上部的溢流堰进入到增氧净化区;斜管沉淀区产生的污泥送入污泥储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增氧净化区包括曝气系统、好氧反应区、加药装置和沉淀区;所述曝气系统向所述好氧反应区供氧,所述好氧反应区内装填有填料,所述填料上负载好氧生物菌膜;所述絮凝澄清区的出水进入好氧反应区进行硝化脱氮;好氧反应区出水进入沉淀区,且在进入沉淀区之前由加药装置向水体中加入混凝剂;所述沉淀区设有斜管填料,以加速泥水分离;沉淀区产生的水从沉淀区上部的溢流堰出来,产生的污泥送入污泥储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好氧反应区的出水通过布水花墙进入沉淀区,以减小对沉淀区的扰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增氧净化区中,加药装置的加药管连接在布水花墙的前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污泥处理系统包括叠螺污泥脱水机、絮凝剂加药装置、螺旋输送机和集水池;
所述污泥储池中暂存中的污泥通过污泥泵送入叠螺污泥脱水机中,所述絮凝剂加药装置向叠螺污泥脱水机中加絮凝剂;经叠螺污泥脱水机对污泥脱水后,出水输入集水池,产生的污泥由螺旋输送机送到指定地点;集水池中的水回输增氧净化区进行处理。
(三)有益效果
针对城市景观河道或水体量较小的河道,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将受污染河道的水抽离到处理系统,经过絮凝、接触氧化、沉淀等多种工艺,对受污染水体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回排到河道下游的方式,对河道进行快速净化、整治和恢复,解决现有技术改善水质速度较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可选择需要处理的河流附近的空地上进行搭建,以对河水进行净化,提升水质和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的整体组成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系统中絮凝澄清区的整体组成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系统中增氧净化区的整体组成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系统中污泥处理系统的整体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流水体异位处理系统,其包括:格栅配水池1,高效净化池2,污泥储池3和污泥处理系统4。河水经水泵抽出后,首先输送到格栅配水池1中,格栅配水池1包括一个水池,水池中内部由格栅分隔成至少两个区域,一个区域靠近水池的入水侧,另一侧为水池的出水侧;通过格栅除去部分悬浮物,以保护后续管路和处理流程的畅通。此外,还可以根据河水中固体悬浮物的量,设置多级格栅,将水池内部由格栅孔从大到小依次间隔排列,其靠近出水侧的格栅孔最小。
高效净化池2包括絮凝澄清区21和增氧净化区22。格栅配水池1的出水经絮凝澄清区21处理后,再流入增氧净化区22进一步处理。絮凝澄清区21采用混凝剂、絮凝剂去除水中SS和有机污染物,增氧净化区22通过生物填料和好氧生物菌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絮凝澄清区21和增氧净化区22分别产生的污泥送入污泥储池3中暂存,并送入污泥处理系统4进一步做泥水分离,产水返回至增氧净化区22,污泥外运。增氧净化区22产出的清水排放回到河流。
絮凝澄清区21包括絮凝反应区211、斜管沉淀区212和加药装置213。絮凝反应区211随水流方向设置多个搅拌区,各搅拌区内设有搅拌轮。加药装置213通过加药管将絮凝剂和混凝剂加到絮凝反应区位于水流最上游的第一个搅拌区,水体依次经过其余搅拌区边流动边发生絮凝。斜管沉淀区212设有斜管填料,以加速泥水分离,水从斜管沉淀区上部的溢流堰进入到增氧净化区22,斜管沉淀区212底部产生的污泥送入污泥储池3。
增氧净化区22包括曝气系统223、好氧反应区221、加药装置224和沉淀区222。曝气系统223向好氧反应区221供氧,好氧反应区221内装填有填料,填料上负载好氧生物菌膜。絮凝澄清区21的出水进入好氧反应区在生物菌膜作用下,进行硝化脱氮;好氧反应区221的出水进入沉淀区222,且在进入沉淀区222之前由加药装置224向水体中加入混凝剂。沉淀区222设有斜管填料,以加速泥水分离;沉淀区222产生的水从沉淀区222上部的溢流堰出来,产生的污泥送入污泥储池3。
好氧反应区221的出水通过布水花墙2221进入沉淀区222,通过布水花墙的布水作用,可以减小对沉淀区222的扰动。加药装置224的加药管连接在布水花墙2221的前端,通过布水花墙将药剂在水中混合均匀。
污泥处理系统4包括叠螺污泥脱水机41、絮凝剂加药装置43、螺旋输送机42和集水池44。污泥储池3中暂存中的污泥通过污泥泵送入叠螺污泥脱水机41中,絮凝剂加药装置43可向叠螺污泥脱水机41中加絮凝剂,经叠螺污泥脱水机41对污泥脱水后,出水输入集水池44收集,产生的污泥含水率约80%,由螺旋输送机42送到指定地点,集水池44中的水回输增氧净化区22进行处理。
河水经水泵提升至格栅配水池,再经絮凝澄清区,在絮凝反应区211投加混凝剂、絮凝剂(PAC、PAM等)等化学药剂,通过电中和及吸附架桥的原理去除水中SS和有机污染物,再通过自流的方式从斜管沉淀区212沉淀部分污泥后,水自流到增氧净化区22。增氧净化区22中填充有生物填料,在填料表层附着有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氮、TN等污染物。处理后的河水再次沉淀后排放至河道中,达到河水净化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河流水体异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格栅配水池,高效净化池,污泥储池和污泥处理系统;
河水经水泵抽出后,输送到格栅配水池中,格栅配水池包括一个水池,水池中内部由格栅分隔成至少两个区域,一个区域靠近水池的入水侧,另一侧为水池的出水侧;通过格栅除去部分悬浮物,以保护后续管路和处理流程的畅通;
高效净化池包括絮凝澄清区和增氧净化区;所述格栅配水池的出水经絮凝澄清区处理后,流入增氧净化区进一步处理;所述絮凝澄清区采用混凝剂、絮凝剂去除水中SS和有机污染物;所述增氧净化区通过生物填料和好氧生物菌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增氧净化区产出的清水经沉淀后排放回到河流;
所述絮凝澄清区和增氧净化区产生的污泥送入污泥储池中暂存,并送入污泥处理系统进一步做泥水分离,产水返回至增氧净化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水体异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澄清区包括絮凝反应区、斜管沉淀区和加药装置;所述絮凝反应区随水流方向设置多个搅拌区,各搅拌区内设有搅拌轮;所述加药装置通过加药管将絮凝剂和混凝剂加到絮凝反应区位于水流最上游的第一个搅拌区,水体依次经过各搅拌区边流动边发生絮凝;所述斜管沉淀区设有斜管填料,以加速泥水分离,水从斜管沉淀区上部的溢流堰进入到增氧净化区;斜管沉淀区产生的污泥送入污泥储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水体异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净化区包括曝气系统、好氧反应区、加药装置和沉淀区;所述曝气系统向所述好氧反应区供氧,所述好氧反应区内装填有填料,所述填料上附着好氧生物菌膜;所述絮凝澄清区的出水进入好氧反应区进行硝化脱氮;好氧反应区出水进入沉淀区,且在进入沉淀区之前由加药装置向水体中加入混凝剂;所述沉淀区设有斜管填料,以加速泥水分离;沉淀区产生的水从沉淀区上部的溢流堰出来,产生的污泥送入污泥储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流水体异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反应区的出水通过布水花墙进入沉淀区,以减小对沉淀区的扰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流水体异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净化区中,加药装置的加药管连接在布水花墙的前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流水体异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系统包括叠螺污泥脱水机、絮凝剂加药装置、螺旋输送机和集水池;所述污泥储池中暂存中的污泥通过污泥泵送入叠螺污泥脱水机中,所述絮凝剂加药装置向叠螺污泥脱水机中加絮凝剂;经叠螺污泥脱水机对污泥脱水后,出水输入集水池,产生的污泥由螺旋输送机送到指定地点;集水池中的水回输增氧净化区进行处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65303.1U CN215924713U (zh) | 2021-09-28 | 2021-09-28 | 一种河流水体异位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65303.1U CN215924713U (zh) | 2021-09-28 | 2021-09-28 | 一种河流水体异位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924713U true CN215924713U (zh) | 2022-03-01 |
Family
ID=80415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365303.1U Active CN215924713U (zh) | 2021-09-28 | 2021-09-28 | 一种河流水体异位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92471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17564A (zh) * | 2022-10-09 | 2022-12-02 | 安徽久吾天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水华污染水体修复方法 |
-
2021
- 2021-09-28 CN CN202122365303.1U patent/CN21592471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417564A (zh) * | 2022-10-09 | 2022-12-02 | 安徽久吾天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水华污染水体修复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28096B (zh) | 生态敏感区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204625440U (zh) | 城市生活垃圾渗沥液零排放处理系统 | |
CN103951064A (zh) | 一种用于微污染水处理的生态滤池 | |
CN114291964B (zh) | 一种脱氮回收磷的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6277655A (zh) | 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113264645A (zh) |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
CN110526504B (zh) | 一种靶向脱氮除磷树脂再生废液处理的系统及方法 | |
CN210438573U (zh) | 一种抑堵增氧型人工湿地系统 | |
CN215924713U (zh) | 一种河流水体异位处理系统 | |
CN218089261U (zh) | 装配式商砼污水处理设备 | |
CN111606502A (zh) | 病死畜禽无害化废水处理工艺及系统 | |
CN110054365A (zh) | 一种黑臭水体的旁路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 |
CN212713159U (zh) | 一种可实现低碳氮比污水高效脱氮除磷处理的反应器 | |
CN111392964B (zh) | 一种雨污合流泵站污水的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 |
CN209537254U (zh) | 一种微动力水环境修复治理及应急船 | |
CN201268653Y (zh) | 含氨氮和磷废水的深度处理装置 | |
CN109368941A (zh) |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应用 | |
CN209481417U (zh) | 一种养殖废水处理系统 | |
CN216005564U (zh) | 一种河流水体异位净化处理组合设备 | |
CN1074752C (zh) | 需氧性家畜饲养净化槽 | |
CN106542705A (zh) | 一种农家乐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109354337A (zh) | 一种养殖废水处理系统 | |
CN111547950A (zh) | 一种生态厕所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 |
CN205473254U (zh) | 一种复合型污水处理装置 | |
CN214829796U (zh) | 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