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58197U - 电极预加热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极预加热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58197U
CN214558197U CN202120565093.8U CN202120565093U CN214558197U CN 214558197 U CN214558197 U CN 214558197U CN 202120565093 U CN202120565093 U CN 202120565093U CN 214558197 U CN214558197 U CN 214558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forming
insulating support
electrode
electrode preheating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650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宏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rose Electric Motor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rose Electric Mo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rose Electric Mo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rose Electric Motor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650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58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58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581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极预加热设备。所述电极预加热设备包括绝缘支架、固定在该绝缘支架上的电路形成部件以及加热电源,一对待加热的电极分开接触该电路形成部件,该对电极又分别与加热电源电连接,使得该电路形成部件、该对电极和加热电源构成一个电回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极预加热设备构造简单,制造成本低,停机时间短,操作效率高。

Description

电极预加热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极预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在对电机电极进行更换时,由于电极材料的性质,新电极的电阻通常非常低,进行电阻焊时产生的能量也非常低,在不经预处理的情况下无法直接焊接到电机定子的引出线上。因此,需要事先对新电极进行预加热,以使电极表面产生氧化膜,使得电极具有较高电阻,由此在电阻焊时生成更多能量,以便焊接工艺稳定进行。
目前预加热设备利用一个单独的工作良好的电机定子,在预加热时,将新电极逐个接到该电机定子上,然后使电机定子通电,以对新电极进行预加热。这种设备的明显缺点是:需要单独的工作良好的电机定子,这使预加热设备成本较高;电极预加热过程时间长,这导致更换电极的停机时间较长。此外,新电极需逐个夹装于设备中,操作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极预加热设备,其克服了目前预加热设备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极预加热设备,其包括绝缘支架和固定在该绝缘支架上的电路形成部件以及加热电源,一对待加热的电极分开接触该电路形成部件,该对电极又分别与加热电源电连接,使得该电路形成部件、该对电极和加热电源构成一个电回路。例如,该对电极被夹在电路形成部件两侧。以此方式,电流流过电极与电路形成部件之间的接触部位处,产生热量,从而加热电极。而且,可以成对加热电极,提高操作效率。
根据实施例,绝缘支架材料为工程塑料。
根据实施例,绝缘支架为L形板,包括水平段和与之垂直的竖直段。
优选的,电路形成部件具有低电阻率。以此方式,电流流过电路形成部件时产生的热量不会太高,可满足加热电极的需要,但不会熔化。即使电路形成部件局部熔化,也不会达到使其焊接于电极的程度。
根据实施例,电路形成部件为伸长铜片。替选的是,电路形成部件可以是铜棒、铜杆,或者材料可以是其它低电阻率材料。
优选的,绝缘支架上设有一对凸耳,电路形成部件的两端被分别支撑在该对凸耳上。以此方式,电路形成部件与绝缘支架隔开,避免加热电极时影响绝缘支架。
优选的,凸耳上设有凹口,电路形成部件的端部被接纳于凹口。以此方式,能够更稳定支撑电路形成部件。
根据实施例,凸耳固定在绝缘支架的水平段上。以此方式,避免电路形成部件掉落。
根据实施例,凸耳材料可以是铝。
优选的,电极预加热设备还包括线性伺服电机,绝缘支架与该线性伺服电机操作连接,以使绝缘支架能够线性移动。而由于电路形成部件固定于绝缘支架,电路形成部件也能够线性移动。以此方式,当电路形成部件的一个部分由于可能的熔化而被焊穿时,可以移动电路形成部件,使其另一部分与电极接触,由此充分利用材料,节约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极预加热设备构造简单,制造成本低,且预加热时间短,缩短停机时间。此外,无需再逐个夹装新电极,提高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的电极预加热设备的示意性透视图。
附图未按比例绘制。
附图标记列表
1 电极预加热设备
10 绝缘支架
20 铜片
30 凸耳
40 电极
50 线性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极预加热设备1,其包括绝缘支架10、伸长铜片20、一对凸耳30、一对待加热的电极40、线性伺服电机50以及加热电源(未示出)。
绝缘支架10的材料为工程塑料,凸耳30的材料为铝。绝缘支架10为L形板,具有水平段和与之垂直的竖直段(未标出)。
所述一对电极40被夹在铜片20两侧,以分开接触铜片20,且其分别与加热电源电连接。这样,铜片20、该对电极40和加热电源构成一个电回路。另一方面,由于绝缘支架10的存在,电流不会经过绝缘支架10。
所述一对凸耳30固定地布置在绝缘支架10的水平段上,铜片20的两端被分别支撑在该对凸耳30上。凸耳30上还设有凹口,铜片20的两个端部被分别接纳于相应的凹口中。
此外,绝缘支架10借助于线性伺服电机50而能够线性移动。由于凸耳30是固定在绝缘支架10上的,故凸耳30且相应的还有其支撑的铜片20也能够线性移动。
铜片具有低电阻率。这样,电流流过铜片时产生的热量不会太高,既可满足加热电极以形成氧化膜的需要,但又不会使铜片熔化。即使铜片因变热而局部熔化,也不会达到使其焊接于电极的程度。而通过使铜片线性移动,与电极接触的铜片部分可以变化,以便在铜片一部分因熔化而被焊穿时使铜片另一部分接触电极,提高铜片利用率。进一步,当一块铜片被用完后,仅需将一块新的铜片放置到凸耳上即可继续预加热。
经测算,与目前采用电极定子的电极预加热设备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极预加热设备,年成本节约可达11万元人民币,预加热过程导致的停机时间降低可达50%。
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例如,电路形成部件不限于伸长铜片,而是可以用铜条、铜棒来代替,还可以采用其它低电阻率材料。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特征可以独立于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其它特征使用,也可以在需要时与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其它特征相种组合。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可以获得其它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电极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预加热设备包括绝缘支架、固定在该绝缘支架上的电路形成部件以及加热电源,一对待加热的电极分开接触该电路形成部件,该对电极又分别与加热电源电连接,使得该电路形成部件、该对电极和加热电源构成一个电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电路形成部件具有低电阻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电路形成部件为伸长铜片、铜棒或铜杆。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绝缘支架为L形板,包括水平段和与之垂直的竖直段。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绝缘支架上设有一对凸耳,电路形成部件的两端被分别支撑在该对凸耳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凸耳上设有凹口,电路形成部件的端部被接纳于所述凹口。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极预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电极预加热设备还包括线性伺服电机,绝缘支架与该线性伺服电机操作连接,以使绝缘支架能够线性移动。
CN202120565093.8U 2021-03-18 2021-03-18 电极预加热设备 Active CN214558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5093.8U CN214558197U (zh) 2021-03-18 2021-03-18 电极预加热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5093.8U CN214558197U (zh) 2021-03-18 2021-03-18 电极预加热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58197U true CN214558197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20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65093.8U Active CN214558197U (zh) 2021-03-18 2021-03-18 电极预加热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581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20276B2 (ja) 太陽電池を接続するためのはんだ付け装置
CN102481649A (zh) 具有包括定位在与远离工件的表面的不同距离处的两个臂部的至少一个回路元件的感应焊接装置
US3384958A (en) Method of brazing
CN108356270B (zh) 一种基于接触电阻加热的金属3d打印方法
CN106803563B (zh) 电池模组及焊接系统
CN214558197U (zh) 电极预加热设备
GB1024540A (en) A method of securing an electrical contact
JP2009262159A (ja) ダイレクト溶接装置およびその溶接方法
CN101549556B (zh) 异相电焊接器和工艺
KR101372391B1 (ko) 고주파 용접장치용 지그
KR101406547B1 (ko) 용접장치 및 용접전극
CN107175378A (zh) 交流电焊机进行银或银合金触点硬钎焊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12153764B (zh) 一种可用于制备陶瓷材料的快速加热方法
CN212761616U (zh) 一种快速感应焊锡机
CN212599605U (zh) 导电母排组件焊接电极结构
JP2013006210A (ja) 電磁力によるアルミニウム箔の溶接法
CN206076171U (zh) 带辅助开关的密封型直流接触器
CN216028712U (zh) 一种用于平行缝焊机的焊接轮及其导线的软连接结构
CN206356720U (zh) 一种用于夹持需打点铜排的夹具
CN219246673U (zh) 一种功率模块、电控总成和车辆
CN221087818U (zh) 一种电磁线焊接装置
CN111975185B (zh) 一种焊接装置、滚焊机及焊接方法
US2600582A (en) Sliding contact system for conducting welding currents
CN216829258U (zh) 一种用于轨道焊接冷却装置
US515778A (en) Electric metal-work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u Hongmin

Inventor after: Yao Hao

Inventor before: Zhu Hongmi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