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43845U - 转子组件、电机及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转子组件、电机及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43845U
CN214543845U CN202120806782.3U CN202120806782U CN214543845U CN 214543845 U CN214543845 U CN 214543845U CN 202120806782 U CN202120806782 U CN 202120806782U CN 214543845 U CN214543845 U CN 2145438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rotor
outer core
fa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067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雨
周倩云
吕强
李萍
梁颖恒
郑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lling Mo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067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438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43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438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子组件、电机及家用电器,其中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永磁体和注塑体,所述转子铁芯包括内铁芯和外铁芯,所述内铁芯设有用于安装转轴的轴孔,所述外铁芯设有容纳槽,所述永磁体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通过注塑体能够使外铁芯与内铁芯连接形成转子铁芯,并使得转轴与外铁芯之间形成绝缘,有效降低轴电压,减小轴承的电腐蚀,外铁芯采用多个外铁芯单元围绕内铁芯间隔排列而成,第一扇形片与第二扇形片层叠形成外铁芯单元,在第一扇形片相对于第二扇形片设置用于对永磁体定位的第一凸起,这样在保证永磁体结构稳定性的情况下,能够有利于减少外铁芯内侧的凸起结构,从而减少磁路在外铁芯的内侧处的漏磁。

Description

转子组件、电机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子组件、电机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内置式永磁电机具有功率密度高等优势,在家用电器领域广泛使用。目前内置式永磁电机的转子铁芯通常通过内磁桥与内部铁芯轴套连接,该种结构无法增加转轴与铁芯之间的绝缘性,容易会导致轴承出现电腐蚀,降低电机可靠性。相关技术中,转子铁芯采用注塑体连接轴套,但这种结构存在设计不合理问题,且漏磁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影响电机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转子组件,有效解决因转子铁芯设计不合理而导致漏磁的问题,结构更加实用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包括上述转子组件的电机及家用电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转子组件,包括:
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包括内铁芯和外铁芯,所述内铁芯设有用于安装转轴的轴孔,所述外铁芯设有容纳槽,所述外铁芯与所述内铁芯之间间隔设置;
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
注塑体,所述注塑体至少填充于所述内铁芯与所述外铁芯之间;
其中,所述外铁芯包括围绕所述内铁芯间隔设置的多个外铁芯单元,相邻的所述外铁芯单元之间形成所述容纳槽,所述外铁芯单元包括沿所述转子铁芯轴向层叠的第一扇形片和第二扇形片,所述第一扇形片的内侧相对于所述第二扇形片的内侧凸出形成有用于定位所述永磁体的第一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子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注塑体能够使外铁芯与内铁芯连接形成转子铁芯,使得转轴与外铁芯之间形成绝缘,有效降低轴电压,减小轴承的电腐蚀,有利于提高电机的可靠性;其中外铁芯采用多个外铁芯单元围绕内铁芯间隔排列而成,第一扇形片与第二扇形片层叠形成外铁芯单元,在第一扇形片上设置用于对永磁体定位的第一凸起,而第二扇形片上不设置第一凸起,这样在保证永磁体结构稳定性的情况下,能够有利于减少外铁芯内侧的凸起结构,从而减少磁路在外铁芯的内侧处的漏磁,有效降低永磁体内侧的自交链漏磁,结构更加稳定可靠,能够保证电机运行更加稳定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外铁芯单元中,所述第一扇形片与所述第二扇形片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交替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外铁芯单元中,所述第一扇形片设置于所述外铁芯单元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的两端,所述第二扇形片设置于所述外铁芯单元两端的所述第一扇形片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相邻的所述外铁芯单元中,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的同一高度位置对应的扇形片包括所述第一扇形片和所述第二扇形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凸起包括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段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且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延伸段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内铁芯之间沿所述转子铁芯径向的距离为L1,且满足1.5mm≤L1≤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的高度为L2,且满足L2≤1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铁芯包括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层叠的多个环圈片,所述环圈片的外侧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永磁体对应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永磁体之间填充有所述注塑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外铁芯单元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一扇形片和所述第二扇形片,所述第一通孔填充有所述注塑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外铁芯单元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均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第一扇形片和所述第二扇形片,以用于定位相应的所述外铁芯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通孔包括多边形孔位和圆形孔位,所述多边形孔位的中心和所述圆形孔位的圆心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机,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转子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家用电器,包括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子铁芯与永磁体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冲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冲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扇形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扇形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外铁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外铁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扇形片与第一环圈片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转子组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转子组件1000;
转子铁芯100,内铁芯110,轴孔111,第二凸起112,外铁芯120,第一凸起121,第一延伸段1211,第二延伸段1212,第三凸起122,第一通孔123,第二通孔124,长方形孔位1241,圆形孔位1242,第一冲片130,第一环圈片131,第一扇形片132,第二冲片140,第二环圈片141,第二扇形片142,容纳槽150,外铁芯单元160;
永磁体200;
注塑体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至图10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子组件1000,适用于内置式永磁电机。下面以具体示例对转子组件1000进行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组件1000,包括转子铁芯100和多个永磁体200,其中,转子铁芯100包括内铁芯110和外铁芯120,外铁芯120包括多个外铁芯单元160,多个外铁芯单元160围绕内铁芯110间隔排列设置,相邻的外铁芯单元160之间隔开形成容纳槽150,这样沿外铁芯120的周向分布有多个容纳槽150,永磁体200嵌入在容纳槽150内,使永磁体200置于外铁芯120内部。
参见图1所示,图1所示为转子组件1000沿垂直于转子铁芯100轴向的截面示意图。转子铁芯100包括有2P个外铁芯单元160和1个内铁芯110,其中2P为转子极数,图1中外铁芯单元160的数量2P为10个,永磁体200的数量也为10个。
为了使磁回路均匀分布,多个容纳槽150沿外铁芯120的周向均匀分布,永磁体200能够均匀排列在容纳槽150内,且永磁体200沿转子铁芯100的轴向贯穿外铁芯120。此外,内铁芯110设有轴孔111,转轴(附图未示出)装配在该轴孔111内,例如转轴通过过盈配合方式与内铁芯110连接,具体不再赘述。
考虑到电机在工作时,转子铁芯100与端盖之间会形成电势差,相关技术中通过内磁桥将外铁芯120与内铁芯110连接起来,在转轴处形成轴电压,会对端盖上的轴承产生电腐蚀,对轴承造成损伤,可靠性降低。基于此,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将每个外铁芯单元160均与内铁芯110隔开,通过注塑方式将绝缘的非导磁材料填充在外铁芯单元160与内铁芯110之间,形成注塑体300,通过注塑体300能够使外铁芯120、内铁芯110与永磁体200结合成一体。
可理解到,相邻外铁芯单元160之间均断开,容纳槽150沿转子铁芯100的内侧均敞开且与内铁芯110相对应,这样注塑体300能够覆盖永磁体200朝向内铁芯110的一侧,使得外铁芯120与内铁芯110之间以及永磁体200与内铁芯110之间均形成绝缘,从而提高转轴与外铁芯120之间的绝缘性,有效降低轴电压,减小轴承的电腐蚀,可靠性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注塑体300通过注塑方式形成在外铁芯120与内铁芯110之间,以及永磁体200与内铁芯110之间的间隙内,也可以进一步填充在永磁体200与外铁芯120之间的空隙内,使外铁芯120与永磁体200结合更稳定,可靠性更强。实施例中注塑体300可以是树脂类材质,具体不作进一步限定。
此外,实施例中永磁体200采用长方体结构,采用的永磁体200可以是铁氧体类的烧结磁铁或钕磁铁等。相邻外铁芯单元160之间限定出与永磁体200匹配的容纳槽150,每个外铁芯单元160大致呈扇形形状,这样多个外铁芯单元160与多个永磁体200沿转子铁芯100的周向交替排列形成圆柱形的转子铁芯100,结构设计更加合理,更实用可靠。
可以理解的是,转子铁芯100可以由冲片层叠压制而成,具体的,转子铁芯100包括多个第一冲片130和多个第二冲片140,图2中所示为第一冲片130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冲片130包括第一环圈片131和多个第一扇形片132,多个第一扇形片132沿转子铁芯100的周向且围绕第一环圈片131间隔设置,第一环圈片131位于第一冲片130的中心位置。第一扇形片132的数量与外铁芯单元160的数量一致,第一环圈片131与内铁芯110数量一致,即每个第一冲片130具有10个第一扇形片132和1个第一环圈片131。第一扇形片132大致呈扇形形状,第一环圈片131大致呈环形。
图3中所示为第二冲片140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冲片140包括第二环圈片141和多个第二扇形片142,多个第二扇形片142沿转子铁芯100的周向且围绕第二环圈片141间隔设置,第二环圈片141位于第二冲片140的中心位置。第二扇形片142的数量与外铁芯单元160的数量一致,第二环圈片141与内铁芯110数量一致,即每个第二冲片140具有10个第二扇形片142和1个第二环圈片141。第二扇形片142大致呈扇形形状,第二环圈片141大致呈环形。
可以理解的是,每个第一冲片130和每个第二冲片140分别为单独的一层叠片,层叠时第一扇形片132与第二扇形片142对应,第一环圈片131与第二环圈片141对应,这样通过多个第一冲片130和多个第二冲片140层叠压制形成转子铁芯100。
其中,第一扇形片132与第二扇形片142层叠形成外铁芯单元160,由于第一扇形片132与第二扇形片142均沿转子铁芯100周向间隔排列,从而组成多个外铁芯单元160,得到外铁芯120。第一环圈片131与第二环圈片141层叠形成内铁芯110,从而实现通过层叠方式制成转子铁芯100。
参见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扇形片132沿转子铁芯100的径向的内侧均设置有第一凸起121,该第一凸起121用于对永磁体200进行定位。而在每个第二扇形片142沿转子铁芯100的径向的内侧均不设置第一凸起121,即第一扇形片132的内侧相对于第二扇形片142的内侧凸出有第一凸起121。在第一冲片130与第二冲片140层叠时,第一扇形片132的内侧与第二扇形片142的内侧在转子铁芯100的轴向上不会重合,即第一凸起121沿转子铁芯100的轴向仅分布在外铁芯120内侧的局部位置,并非全部覆盖外铁芯120的内侧。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可以理解到,第一凸起121朝向容纳槽150的方向延伸,第一凸起121可理解凸出形成在第一扇形片132内侧的凸起结构,即便是在外铁芯120内侧的局部位置设置第一凸起121,通过第一凸起121也能够对永磁体200的端部进行支撑,在填充注塑体300时能够对永磁体200起到定位作用,减少永磁体200在容纳槽150内出现偏移,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由于第一凸起121凸出于外铁芯120的内侧,注塑体300能够覆盖各个第一扇形片132的第一凸起121,即第一凸起121能够嵌入到注塑体300内,有利于提高外铁芯120与注塑体300的结合强度,进而保证转子铁芯100具有较高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的,相对于在外铁芯120的内侧沿转子铁芯100的轴向全部覆盖第一凸起121的结构,本实施例中通过减少第一凸起121的数量,即减少外铁芯120内侧的凸起结构,从而减少磁路在外铁芯120内侧的凸起结构位置的泄漏,起到减少漏磁的作用,这样有效降低永磁体200的自交链漏磁,有利于提高电机的磁性能,保证电机运行的可靠性,且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结构更加实用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冲片130和第二冲片140沿转子铁芯100的轴向的排列方式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而设置,例如,第一冲片130和第二冲片140可以是交替层叠方式进行排列;也可以是将第一冲片130相互层叠形成第一冲片组,第二冲片140相互层叠形成第二冲片组,然后将第一冲片组与第二冲片组叠合在一起。当然,第一冲片130与第二冲片140也可以相对偏转一定的角度后进行层叠,以上仅为示例,具体不再赘述。
参见图4、图5和图6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在每个第一冲片130中,所有的第一扇形片132沿转子铁芯100的径向的内侧均设置有第一凸起121,第一冲片130与第二冲片140沿转子铁芯100的轴向交替设置,第一扇形片132的内侧具有第一凸起121,第二扇形片142的内侧不设置第一凸起121。
图6所示为第一扇形片132与第二扇形片142层叠形成一个外铁芯单元160的结构示意图,考虑到第一环圈片131与第二环圈片141的结构一致,无论第一冲片130与第二冲片140采用何种排列方式进行层叠,内铁芯110的整体结构均相同,图6中略去内铁芯110的结构。
具体来说,以一个外铁芯单元160为示例进行说明,第一扇形片132与第二扇形片142交替层叠,这样在转子铁芯100的轴向上,第一凸起121等间隔分布在外铁芯单元160内侧。且由于第一凸起121凸出形成于第一扇形片132的内侧端部,第一扇形片132的内侧与第二扇形片142的内侧不重合,第一凸起121沿转子铁芯100的轴向不完全覆盖外铁芯单元160的内侧,这样有利于减少外铁芯120内侧的凸起结构,起到减少漏磁的作用,降低永磁体200沿转子铁芯100径向内侧的自交链漏磁,有利于提高电机的磁性能,保证电机运行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冲片130与第二冲片140沿转子铁芯100的轴向交替层叠方式不限于单层冲片相互交替,例如,第一冲片130相互层叠形成第一冲片组,第二冲片140相互层叠形成第二冲片组,第一冲片组与第二冲片组相互交替进行层叠形成转子铁芯100,具体不再赘述。可理解到,注塑体300能够填充在相邻第一凸起121之间的空隙,即第一凸起121能够嵌入到注塑体300内,有效提高外铁芯120与注塑体300的结合强度,使转子铁芯100具有较高的整体强度。
参见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在每个第一冲片130中,所有的第一扇形片132沿转子铁芯100的径向的内侧均设置有第一凸起121,将第一冲片130设置在转子铁芯100沿轴向的两端,将第二冲片140设置转子铁芯100的中间部分,即第二冲片140位于转子铁芯100两端的第一冲片130之间。图7所示为第一扇形片132与第二扇形片142层叠形成一个外铁芯单元160的结构示意图,图7中略去内铁芯110的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一冲片130相互层叠形成第一冲片组,第一冲片组分别位于转子铁芯100沿轴向的两端,多个第二冲片140相互层叠形成第二冲片组,第二冲片组件叠压在两个第一冲片组之间,从而构成转子铁芯100。
如图7所示,外铁芯单元160的内侧仅在上下两端具有第一凸起121,中间部位不具有第一凸起121,该中间部位与上下两端的凸起部位不重合,即第一凸起121沿转子铁芯100的轴向仅覆盖外铁芯120内侧的局部部位,从而减少外铁芯120内侧的凸起结构,进而起到减少漏磁的作用,进一步降低永磁体200的自交链漏磁,有利于提高电机的磁性能,保证电机运行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保证第一凸起121对永磁体200具有足够支撑强度的情况下,第一凸起121的数量越小,降低漏磁的效果越好,这样既可对永磁体200起到定位作用,又可进一步降低漏磁,从而提高电机磁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冲片130和第二冲片140上均设置有第一凸起121,具体来说,每个第一冲片130包括第一扇形片132和第二扇形片142,第一扇形片132和第二扇形片142围绕第一环圈片131间隔设置;每个第二冲片140包括第一扇形片132和第二扇形片142,第一扇形片132和第二扇形片142围绕第二环圈片141间隔设置。
可理解到,该实施例中,第一冲片130与第二冲片140具有相同的结构,为了使第一冲片130与第二冲片140层叠时,第一冲片130上的第一凸起121与第二冲片140上的第一凸起121不重合,将第一冲片130与第二冲片140相对旋转一定角度,使得两冲片上的第一凸起121能够错开,旋转角度α满足α=360°/2P,其中,2P为转子极数。
例如,实施例中2P=10,α=360°/2P=36°,在第一冲片130与第二冲片140重合时,将第二冲片140相对于第一冲片130旋转36°,即可使两冲片上的第一凸起121相互错开,这样多个第一冲片130与多个第二冲片140沿转子铁芯100的轴向交替层叠,每个外铁芯单元160的内侧均具有第一凸起121,附图未示出该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交替层叠排列方式可参见上述图6所示实施例所示,具体不再赘述。
参见图4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21包括第一延伸段1211和第二延伸段1212,第一延伸段1211和第二延伸段1212分别沿转子铁芯100的周向延伸,使第一延伸段1211和第二延伸段1212分别对应相邻的永磁体200进行定位。
参见图4所示,以第一扇形片132为示例,第一延伸段1211和第二延伸段1212均设置在第一扇形片132的端部且沿转子铁芯100的径向对称分布,可理解到,相邻的两个第一扇形片132之间形成一个容纳槽150,其中一个第一扇形片132上的第一延伸段1211与另一个第一扇形片132上的第二延伸段1212配合对该容纳槽150的永磁体200进行定位,结构稳定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起121与内铁芯110之间隔开一定的间隙,使外铁芯120与内铁芯110之间保持绝缘。由于第一延伸段1211和第二延伸段1212均沿转子铁芯100的周向延伸,在转子铁芯100径向上,第一凸起121与内铁芯110之间的距离可理解为第一延伸段1211和第二延伸段1212与内铁芯110之间的距离。
参见图8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21与内铁芯110之间沿转子铁芯100径向的距离为L1,且满足1.5mm≤L1≤2mm,使设计更加合理,保证外铁芯120与内铁芯110之间具有可靠的绝缘性能。
可理解到,第二凸起121与内铁芯110之间的距离L1若过小,会降低内铁芯110与外铁芯120之间的绝缘性能,而L1过大时,则会降低内铁芯110、外铁芯120与注塑体300连接的结合力,进而降低转子组件1000结构强度,影响电机的性能。
参见图8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段1211和第二延伸段1212均沿转子铁芯100的周向凸出而形成,第一延伸段1211和第二延伸段1212沿转子铁芯100的周向的高度相等,且该高度L2满足L2≤1mm,避免凸起的高度过大而容易漏磁,有效第一凸起121位置的漏磁。可理解到,第一延伸段1211和第二延伸段1212沿转子铁芯100的周向的高度也可以是不相等,具体不再赘述。
参见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圈片131的外侧边沿转子铁芯100的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112,同时第二环圈片141的外侧边沿转子铁芯100的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二凸起112,第一环圈片131与第二环圈片141上的第二凸起112的数量一致,使第一环圈片131与第二环圈片141层叠时能够重合。而且第二凸起112的数量与容纳槽150的数量一致,在转子铁芯100的径向上第二凸起112与容纳槽150正对,这样能够保证电机磁路的对称性,降低反电势的影响;此外永磁体200装配在容纳槽150内时能够与第二凸起112隔开,满足绝缘性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环圈片131与第二环圈片141层叠形成内铁芯110,第二凸起112凸出形成在内铁芯110的外侧,通过第二凸起112能够增加内铁芯110与注塑体300之间的结合力,能够有效提高整体结构强度,可靠性更强。
参见图1、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铁芯120沿转子铁芯100的轴向设有第一通孔123,第一通孔123贯穿第一冲片130和第二冲片140,可理解到,外铁芯120包括环绕设置的多个外铁芯单元160,每个外铁芯单元160上均设置有第一通孔123,第一通孔123沿转子铁芯100的轴向贯穿外铁芯单元160,即第一通孔123贯穿每个第一扇形片132和第二扇形片142。
注塑时,将非导磁材料注入到每个第一通孔123中,使注塑体300能够填充到每个第一通孔123中,这样注塑体300同时填充在外铁芯120与内铁芯110之间以及外铁芯120的各个第一通孔123中,并且注塑体300能够在转子铁芯100轴向的两端覆盖永磁体200以及部分的转子铁芯100,从而使外铁芯120、内铁芯110和永磁组成转子组件1000,这样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降低了外铁芯120与内铁芯110之间的漏磁,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在转子铁芯100径向上,相邻的外铁芯单元160外侧之间是断开,在第一扇形片132和第二扇形片142的外侧分别设置第三凸起122,通过第三凸起122对永磁体200的外侧进行定位,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
考虑到容纳槽150位于外铁芯120外侧位置为敞开结构,注塑体300同时覆盖在转子铁芯100外侧裸露的永磁体200上,使得注塑体300能够完全覆盖永磁体200,有效降低漏磁,结构更加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外铁芯单元160上的第一通孔123的数量不限于一个,可同时设置有两个或以上的第一通孔123,进一步提高注塑体300与转子铁芯100的结构强度。此外,第一通孔123可以是圆形、多边形等,具体不作进一步限定。
参见图1、图9和图10所示,外铁芯120沿转子铁芯100的轴向设有第二通孔124,第二通孔124贯穿第一冲片130和第二冲片140,每个外铁芯单元160上均设置有第二通孔124,第一通孔123沿转子铁芯100的轴向贯穿外铁芯单元160,第二通孔124用于定位第一冲片130和第二冲片140。
在注塑过程,注塑模具通过第二通孔124对第一冲片130和第二冲片140进行定位,例如,利用注塑模具上的定位销插入第二通孔124,使第一冲片130和第二冲片140同时得到固定,定位更加稳定可靠,然后再进行注塑操作,注塑完成后拔出定位销,第二通孔124不影响转子组件1000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4、图5和图8所示,第二通孔124包括有长方形孔位1241和圆形孔位1242,长方形孔位1241的中心与圆形孔位1242的圆形重合,实施例中,圆形孔位1242的直径大于长方形孔位1241的宽度,使长方形孔位1241与圆形孔位1242部分重合,这样在注塑时,第二通孔124即可插入长方形的定位销,也可以插入圆柱形的平衡钉。
具体来说,注塑模具(附图未示出)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具有腔室,腔室内设有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将第一冲片130、第二冲片140和永磁体200放置在腔室内,其中,第一定位销与轴孔111对应,第二定位销呈长方体且与第二通孔124的长方形孔位1241对应,上模设置有圆柱形的平衡钉,上模与下模扣合进行注塑时,平衡钉对应插入到第二通孔124的圆形孔位1242中,从而通过第二定位销与平衡钉配合对第一扇形片132与第二扇形片142进行定位。由于平衡钉与第二定位销沿轴向方向不完全重合,在拨出第二定位销时,能够便于第二定位销与外铁芯120快速分离,实现快速脱模。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通孔124的形状不限于长方形孔位1241与圆形孔位1242配合,长方形孔位1241也可以是三角形孔位、正方形孔位或其它的多边形孔位,具体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的电机,该电机包括定子和上述实施例所示的转子组件1000,转轴通过轴孔111与内铁芯110连接组成转子,转子和定子装配到电机的壳体内,转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轴承,附图未示出定子、壳体、轴承等部件的结构。由于电机采用了上述实施例所示的转子组件1000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的家用电器(附图未示出),该家用电器可以是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采用的电机为上述实施例的电机。由于家用电器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电机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3)

1.一种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包括内铁芯和外铁芯,所述内铁芯设有用于安装转轴的轴孔,所述外铁芯设有容纳槽,所述外铁芯与所述内铁芯之间间隔设置;
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
注塑体,所述注塑体至少填充于所述内铁芯与所述外铁芯之间;
其中,所述外铁芯包括围绕所述内铁芯间隔设置的多个外铁芯单元,相邻的所述外铁芯单元之间形成所述容纳槽,所述外铁芯单元包括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层叠的第一扇形片和第二扇形片,所述第一扇形片的内侧相对于所述第二扇形片的内侧凸出形成有用于定位所述永磁体的第一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外铁芯单元中,所述第一扇形片与所述第二扇形片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交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外铁芯单元中,所述第一扇形片设置于所述外铁芯单元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的两端,所述第二扇形片设置于所述外铁芯单元两端的所述第一扇形片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铁芯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的同一高度位置上,所述第一扇形片和所述第二扇形片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包括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段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且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延伸段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内铁芯之间沿所述转子铁芯径向的距离为L1,且满足1.5mm≤L1≤2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的高度为L2,且满足L2≤1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铁芯包括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层叠的多个环圈片,所述环圈片的外侧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周向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永磁体对应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永磁体之间填充有所述注塑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外铁芯单元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均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一扇形片和所述第二扇形片,所述第一通孔填充有所述注塑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外铁芯单元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均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第一扇形片和所述第二扇形片,以用于定位相应的所述外铁芯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包括多边形孔位和圆形孔位,所述多边形孔位的中心和所述圆形孔位的圆心重合。
12.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子组件。
13.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机。
CN202120806782.3U 2021-04-19 2021-04-19 转子组件、电机及家用电器 Active CN2145438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06782.3U CN214543845U (zh) 2021-04-19 2021-04-19 转子组件、电机及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06782.3U CN214543845U (zh) 2021-04-19 2021-04-19 转子组件、电机及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43845U true CN214543845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74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06782.3U Active CN214543845U (zh) 2021-04-19 2021-04-19 转子组件、电机及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438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77644A (zh) * 2022-06-15 2023-12-22 杭州松下马达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导流通道的转子铁芯及转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77644A (zh) * 2022-06-15 2023-12-22 杭州松下马达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导流通道的转子铁芯及转子
CN117277644B (zh) * 2022-06-15 2024-03-22 杭州松下马达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导流通道的转子铁芯及转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80325B (zh) 转子、马达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CN206099696U (zh) 无刷电机
CN107733111A (zh) 一种转子铁芯
US20060055263A1 (en) Rotor of BLDC motor
CN111490612B (zh) 电机转子、电机和电子水泵
CN214543845U (zh) 转子组件、电机及家用电器
CN106033920A (zh) 一种塑封定子的制造方法、塑封定子和外转子电机
CN110535265B (zh) 电机转子
CN108551219A (zh) 转子总成和电机
CN108768027A (zh)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CN203840089U (zh) 一种电机转子及其应用的电机
CN115224838A (zh) 转子组件、电机及家用电器
CN110311491B (zh) 一种具有低漏磁柔性转子的高效永磁电机
CN214543844U (zh) 转子组件、电机及家用电器
CN215601110U (zh) 转子组件、电机及电器设备
CN113014010B (zh) 转子组件、电机和家用电器
WO2022222374A1 (zh) 转子组件、电机及家用电器
CN109274237B (zh) 外转子电机和具有其的洗衣机
CN112039237A (zh) 转子铁芯、转子、电机
CN107196436B (zh) 转子冲片、斜极转子和永磁电机
CN216625411U (zh) 转子铁芯、转子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电机
KR102019126B1 (ko) 모터의 로터 및 이를 제작하는 방법
CN219145127U (zh) 磁环及使用该磁环的转子组件
CN217824471U (zh) 一种转子铁芯、转子结构及电机
US20240171022A1 (en) Mo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