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38412U - 一种管路气密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路气密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38412U
CN214538412U CN202120145852.5U CN202120145852U CN214538412U CN 214538412 U CN214538412 U CN 214538412U CN 202120145852 U CN202120145852 U CN 202120145852U CN 214538412 U CN214538412 U CN 2145384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communicating
pressure
communication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4585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松
程芳玲
夏元平
姜春鹏
葛明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4585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384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384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384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路气密检测装置,包括相并列设置的第一连通管路和第二连通管路,第一连通管路与等效管路连接,第二连通管路用于与被测管路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管路、第二连通管路与同一进气管路连通,第一连通管路设置第一压力检测元件,第二连通管路设置第二压力检测元件。

Description

一种管路气密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密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路气密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目前,轨道车辆管路通过直压法进行气密试验,首先将压缩空气充入管路中,其次封堵管路,保持一段时间,最后,通过该段时间内压力的变化进行检测管路的气密性。直压法原理简单,操作性强,但发明人发现,管路内压力变化受外界温度扰动较大,当保压时间较长时,会出现压力上升的情况,存在误判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路气密检测装置,该装置利用差压法原理,通过等效管路和被测管路之间的压差变化实现气密性自动检测,有效提高管路气密检测的测量精度和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路气密检测装置,包括相并列设置的第一连通管路和第二连通管路,第一连通管路与等效管路连接,第二连通管路用于与被测管路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管路、第二连通管路与同一进气管路连通,第一连通管路设置第一压力检测元件,第二连通管路设置第二压力检测元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通管路设置第一通断元件,第二连通管路设置第二通断元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通管路和第二连通管路之间通过第三连通管路连接,第三连通管路设置差压传感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连通管路与第一连通管路连接端设置第三通断元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连通管路与第二连通管路连接端设置第四通断元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路依次设置球阀、气源处理器、数字压力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路设置增压阀和稳压风缸。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管路设置过滤器和电气比例阀。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等效管路与第一排气管路连通,第一排气管路设置第五通断元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排气管路,第二排气管路用于与被测管路连通,第二排气管路设置过滤器和第六通断元件。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管路气密检测装置,利用差压法原理,设置等效管路,且等效管路、被测管路均与一连通管路连接,从而使得等效管路、被测管路形成并列关系,将压缩空气分别充入被测管路和等效管路,在两者之间建立平衡关系,通过两者之间的压力变化,判断被测管路的气密性。由于被测管路与等效管路所处环境相同,受外界影响可相互抵消,两者之间的压差只是针对管路压力的变化,如被测管路有泄漏,可以很清晰的表现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管路气密检测装置,通过等效管路和被测管路之间的压差变化实现气密性自动检测,有效提高管路气密检测的测量精度和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管路气密检测装置示意图;
图中: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其中,1球阀,2气源处理器,3数字压力表,4增压阀,5稳压风缸,6过滤器,7电气比例阀,8电磁阀Ⅰ,9电磁阀Ⅲ,10差压传感器,11电磁阀Ⅱ,12电磁阀Ⅳ,13压力变送器Ⅰ,14等效管路,15电磁阀Ⅴ,16压力变送器Ⅱ,17第二连通管路,18第二排气管路,19过滤器,20电磁阀Ⅵ,21被测管路,22第一连通管路,23第三连通管路,24进气管路,25第一排气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实用新型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方便叙述,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解释部分:本实用新型中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管路气密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提出一种管路气密检测装置,包括气源处理器2、增压阀4、稳压风缸5、过滤器6、电气比例阀7、差压传感器10、压力变送器Ⅰ13、等效管路14等。
等效管路14用于与被测管路21相并列设置;等效管路指规格与长度与被测管路一致或布置相同的管路,从而等效管路形成被测管路的参照,进而对被测管路的气密性进行测试。
等效管路14与第一连通管路22连接,被测管路21与第二连通管路17连接,第二连通管路和第一连通管路相并列设置。
第一连通管路、第二连通管路与同一进气管路24连通,由进气管路为等效管路、被测管路通入压缩空气。
在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在第一连通管路设置电磁阀Ⅰ8(即第一通断元件)、第二连通管路设置电磁阀Ⅱ11(即第二通断元件),电磁阀Ⅰ用以控制第一连通管路的通断,电磁阀Ⅱ用以控制第二连通管路的通断。通过电磁阀Ⅰ、电磁阀Ⅱ的设置,可以控制等效管路、被测管路的通气与否。
第一连通管路还设置压力变送器Ⅰ13(即第一压力检测元件),压力变送器Ⅰ用以监测第一连通管路的压力值,也即可以测得等效管路的压力值。
第二连通管路还设置压力变送器Ⅱ16(即第二压力检测元件),压力变送器Ⅱ用以监测第二连通管路的压力值,也即可以测得被测管路的压力值。
通过压力变送器Ⅰ和压力变送器Ⅱ的设置,可动态监测管路内部压力变化,实时显示数值变化。
第一连通管路和第二连通管路之间还通过第三连通管路23连接,第三连通管路与第一连通管路连接端设置电磁阀Ⅲ9(即第三通断元件),第三连通管路与第二连通管路连接端设置电磁阀Ⅳ12(即第四通断元件),在充风阶段电磁阀Ⅲ9、电磁阀Ⅳ12关闭,保护差压传感器10不被压力冲击遭到损坏;气压稳定后,关闭电磁阀Ⅰ8、电磁阀Ⅱ11,打开电磁阀Ⅲ9、电磁阀Ⅳ12,第三连通管路23通过差压传感器10检测两侧压力。
在进行气密性检测时,将电磁阀Ⅰ、电磁阀Ⅱ关闭,等效管路和被测管路内均不再通入空气,将电磁阀Ⅲ、电磁阀Ⅳ打开,通过观察压力变送器Ⅰ和压力变送器Ⅱ的压力差值,由等效管路做参照,可以测得被测管路的气密性。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三连通管路还设置差压传感器10,通过差压传感器可直接测得等效管路和被测管路的压力差值,进而更为快捷的得出被测管路的气密性。
具体设置时,第二连通管路和第一连通管路连通后的汇合管路与进气管路24连接,进气管路依次设置球阀1、气源处理器2、数字压力表3,球阀用以控制进气管路的通断,气源处理器和数字压力表均采用现有元器件,在此不再赘述。
进气管路24还设置增压阀4,以在压力不足时对进气管路的进气压力进行增压调节。
进气管路24还设置稳压风缸5,进而对进气管路的气流进行稳定处理。
进气管路24设置过滤器6,以对进入空气进行过滤,保持进气的洁净。
进气管路24设置电气比例阀7,进而调整保压压力。
在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等效管路与第一排气管路25连通,第一排气管路25设置电磁阀Ⅴ15(即第五通断元件),通过电磁阀Ⅴ控制第一排气管路的通断,打开电磁阀Ⅴ可将气体排出。
在可选的实施方案中,被测管路与第二排气管路18连通,第二排气管路设置过滤器19和电磁阀Ⅵ20(即第六通断元件),过滤器可对被测管路排出空气进行过滤,电磁阀Ⅵ可控制第二排气管路的通断,打开电磁阀Ⅵ可将气体排出。
在本实施方案中,球阀1、气源处理器2、数字压力表3、增压阀4、稳压风缸5、过滤器6、电气比例阀7、电磁阀Ⅰ8、电磁阀Ⅲ9、差压传感器10、电磁阀Ⅱ11、电磁阀Ⅳ12、压力变送器Ⅰ13、电磁阀Ⅴ15、压力变送器Ⅱ16、过滤器19、电磁阀Ⅵ20均与控制装置连接,由此可实现对管路通断、压力监测等的自动控制。
该检测装置的主要工作过程如下:
将进气管路接入外部风源,球阀1控制风源的通断,经过气源处理器2进行调压、过滤油水,压力不足时,通过增压阀4进行增压调节,风源进入稳压风缸5稳定气流,通过电气比例阀7调整保压压力;
压缩空气一路进入第一连通管路,经电磁阀Ⅰ8、压力变送器Ⅰ13进入等效管路14,通过压力变送器Ⅰ13将压力信号传送到显示终端,实现压力的动态监测;压缩空气另一路进入第二连通管路,经电磁阀Ⅱ11、压力变送器Ⅱ16进入被检测管路,通过压力变送器Ⅱ16将压力信号传送到显示终端,实现压力的动态监测;
两支路压力稳定后,电磁阀Ⅰ8、电磁阀Ⅱ11关闭,电磁阀Ⅲ9、电磁阀Ⅳ12打开,差压传感器10将信号传输到显示终端,通过差压传感器10中数值变化,得出被测管路和等效管路的压力差值变化,进而判断被测管路的气密性;
检测结束后,打开电磁阀Ⅴ15、电磁阀Ⅵ20分别将等效管路和被测管路中的气体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管路气密检测装置,与被测管路形成闭环系统,利用差压法原理实现气密性自动检测,差压法可实现保压功能,有效提高管路气密检测的测量精度和效率。该装置中等效管路与被测管路联通,可有效降低外部扰动,可以并联实现多管同时保压;并且可以自由移动,不受作业条件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管路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相并列设置的第一连通管路和第二连通管路,第一连通管路与等效管路连接,第二连通管路用于与被测管路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管路、第二连通管路与同一进气管路连通,第一连通管路设置第一压力检测元件,第二连通管路设置第二压力检测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通管路设置第一通断元件,第二连通管路设置第二通断元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通管路和第二连通管路之间通过第三连通管路连接,第三连通管路设置差压传感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三连通管路与第一连通管路连接端设置第三通断元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路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三连通管路与第二连通管路连接端设置第四通断元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气管路依次设置球阀、气源处理器、数字压力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气管路设置增压阀和稳压风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气管路设置过滤器和电气比例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等效管路与第一排气管路连通,第一排气管路设置第五通断元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二排气管路,第二排气管路用于与被测管路连通,第二排气管路设置过滤器和第六通断元件。
CN202120145852.5U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管路气密检测装置 Active CN2145384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45852.5U CN214538412U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管路气密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45852.5U CN214538412U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管路气密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38412U true CN214538412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345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45852.5U Active CN214538412U (zh) 2021-01-19 2021-01-19 一种管路气密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384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67290U (zh) 汽车空调箱气密性试验系统
CN102182929B (zh) 一种管道堵塞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02994396U (zh) 一种核电站气密门的恒压法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3479474U (zh) 真空测试仪
CN104784793B (zh) 呼吸机及呼吸机的氧传感器自动校准方法
CN100585359C (zh) 燃气调压器的测试装置
CN203249743U (zh) 一种气密封性检测装置
CN202040547U (zh) 一种管道堵塞的检测装置以及供应系统
CN214538412U (zh) 一种管路气密检测装置
CN204788789U (zh) 一种阀冷系统压力传感器现场检测装置
CN201289493Y (zh) 一种烟气流速压力温度的测量装置
CN204228364U (zh) 一种气密检测装置
CN212433298U (zh) 一种测量电磁阀响应时间的测试装置
CN207248452U (zh) 一种球阀气密性测试系统
CN216208121U (zh) 一种单向阀关闭试验机
CN208780414U (zh) 气密性检测装置及其系统
CN104155070A (zh) 一种气密封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10343670U (zh) 一种水泵自动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11579166A (zh) 一种evap系统燃油蒸气泄漏检测装置
CN108302094A (zh) 液压阀内泄漏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16559584U (zh) 一种桥架主梁用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3018026A (zh) 一种电磁脉冲阀喷吹性能综合测试装置
CN201210104Y (zh) 一种燃气调压器的测试装置
CN110243444A (zh) 负压源装置、燃气表检定气路系统及检定方法
CN204064313U (zh) 气路阻尼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