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36193U - 一种抑制垃圾焚烧炉co生成量的二次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抑制垃圾焚烧炉co生成量的二次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36193U
CN214536193U CN202120630175.6U CN202120630175U CN214536193U CN 214536193 U CN214536193 U CN 214536193U CN 202120630175 U CN202120630175 U CN 202120630175U CN 214536193 U CN214536193 U CN 214536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air
water
branch pipes
nozzles
cooled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3017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洪臣
王欢
郎鹏德
郎秀荣
刘德勇
宋任宇
纪腾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zhou Jieji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zhou Jieji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zhou Jieji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zhou Jieji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3017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36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36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361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抑制垃圾焚烧炉CO生成量的二次风装置,属于循环流化床生活垃圾焚烧炉技术领域;目的是解决循环流化床生活垃圾焚烧炉CO排放经常超标的问题;技术方案为,二次风装置包括二次风环箱、与二次风环箱相连通的多根二次风主管,二次风主管设置在焚烧炉炉膛的水冷壁前墙和水冷壁后墙的外侧,位于水冷壁墙同一侧的相邻的两根二次风主管之间设置有多层水平的二次风支管,每层二次风支管通过二次风分管连接有多个二次风喷嘴,二次风喷嘴与二次风支管之间设置有可调节风门,通过二次风喷嘴的布置,使烟气向上的运动轨迹呈现一定的折线状态;技术效果为,二次风与烟气混合均匀,延长烟气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有效抑制CO的生产量。

Description

一种抑制垃圾焚烧炉CO生成量的二次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循环流化床生活垃圾焚烧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抑制垃圾焚烧炉CO生成量的二次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已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处理这些无处安放的垃圾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综合利用等,但考虑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不足、成分复杂的特性,一些处理方式在我国无法大规模推广利用,目前,适合我国发展应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是焚烧。
影响垃圾焚烧炉CO生成量的主要因素有垃圾特性、给料稳定性、焚烧温度、烟气湍流、烟气停留时间等。循环流化床生活垃圾焚烧炉在CO排放控制方面普遍存在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循环流化床生活垃圾焚烧炉的发展。生活垃圾焚烧企业无法对垃圾特性进行把控,垃圾给料稳定性方面的改进一般所需费用均较高,各类型垃圾焚烧炉炉膛内焚烧温度均控制在850℃以上,应尽可能在影响垃圾焚烧炉CO生成量除垃圾特性、给料稳定性、焚烧温度外的其他主要因素中寻求解决办法。因为GB18485-2014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物控制标准》中规定生活垃圾焚烧炉CO排放1小时限值为100mg/m³、24小时限值为80mg/m³,且为强制性要求,所以急需一种装置来解决循环流化床生活垃圾焚烧炉CO排放经常超标的问题,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抑制垃圾焚烧炉CO生成量的二次风装置,目的是解决循环流化床生活垃圾焚烧炉CO排放经常超标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抑制垃圾焚烧炉CO生成量的二次风装置,包括二次风环箱、与所述二次风环箱相连通的多根二次风主管,所述二次风主管设置在焚烧炉炉膛的水冷壁前墙和水冷壁后墙的外侧,位于水冷壁墙同一侧的相邻的两根所述二次风主管之间设置有多层水平的二次风支管,所述二次风支管上设置有多个二次风分管,所述二次风分管远离所述二次风支管的一端设置有二次风喷嘴,所述二次风喷嘴向下倾斜设置在水冷壁墙中,位于同一层所述二次风支管上的所述二次风喷嘴与水平线的夹角相等,所述夹角范围为5~15°,所述二次风喷嘴与所述二次风支管之间设置有可调节风门,设置在所述水冷壁后墙中的所述二次风喷嘴为后二次风喷嘴,设置在所述水冷壁前墙中的所述二次风喷嘴为前二次风喷嘴,位于相邻层的所述二次风支管上的所述前二次风喷嘴与后二次风喷嘴呈错行交叉设置,所述后二次风喷嘴高于位于相同层的所述二次风支管上的所述前二次风喷嘴,所述前二次风喷嘴与位于相同层的所述二次风支管上的所述后二次风喷嘴呈错列交叉设置,设置在所述水冷壁墙同一侧的所述二次风喷嘴与位于相邻层的所述二次风支管上的所述二次风喷嘴呈错列交叉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风喷嘴为圆形或者矩形。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水冷壁前墙的前侧的所述二次风支管的层数与位于所述水冷壁后墙的后侧的所述二次风支管的层数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风主管设置有四根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水冷壁的四角处。
进一步的,所述二次风支管设置有2~6层。
进一步的,设置在每层所述二次风支管上的二次风喷嘴不少于5个。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二次风与烟气混合均匀,延长了烟气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有效抑制了CO的生产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二次风装置的正向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C-C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D-D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1为二次风环箱,2为二次风主管,3为二次风支管,4为二次风分管,5为可调节风门,6为二次风喷嘴,7为水冷壁后墙,8为水冷壁前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抑制垃圾焚烧炉CO生成量的二次风装置,包括二次风环箱1、与二次风环箱1相连通的四根二次风主管2,二次风主管2设置在焚烧炉炉膛的水冷壁前墙8和水冷壁后墙7的外侧,且设置在水冷壁的四角处,位于水冷壁墙同一侧的相邻的两根二次风主管2之间设置有多层水平的二次风支管3,位于水冷壁前墙8的前侧的二次风支管3的层数与位于水冷壁后墙7的后侧的二次风支管3的层数相同,均为四层,每层二次风支管3上设置有六个二次风分管4,二次风分管4远离二次风支管3的一端设置有二次风喷嘴6,二次风喷嘴6向下倾斜设置在水冷壁墙中,用于将二次风导入锅炉炉膛,位于同一层二次风支管3上的二次风喷嘴6与水平线的夹角相等,夹角范围为5~15°,位于不同层的二次风支管3上的二次风喷嘴6根据具体的锅炉结构设计不同的向下角度,二次风喷嘴6与二次风支管3之间设置有可调节风门5,二次风喷嘴6为圆形或者矩形,设置在每层二次风支管3上的二次风喷嘴6的具体数量根据锅炉结构确定。
设置在水冷壁后墙7中的二次风喷嘴6为后二次风喷嘴6,设置在水冷壁前墙8中的二次风喷嘴6为前二次风喷嘴6,位于相邻层的二次风支管3上的前二次风喷嘴6与后二次风喷嘴6呈错行交叉设置,后二次风喷嘴6高于位于相同层的二次风支管3上的前二次风喷嘴6,这样设置的位置关系可以从图1中看出,前二次风喷嘴6与位于相同层的二次风支管3上的后二次风喷嘴6呈错列交叉设置,这样设置的位置关系可以从图2或者图3中看出,设置在水冷壁墙同一侧的二次风喷嘴6与位于相邻层的二次风支管3上的二次风喷嘴6呈错列交叉设置,这样设置的位置关系可以从图2结合图3中看出,且位于相隔一层的二次风支管3上二次风喷嘴6设置相同,从A-A与C-C的视图相同、B-B与D-D的视图相同可以看出。
二次风支管3的数量由水冷壁墙需要设置的二次风喷嘴6层数决定,由二次风支管3上引出二次风分管4,每根二次风支管3上引出的二次风分管4数量由该二次风支管3对应层需要设置的二次风喷嘴6数决定,
工作过程为,经过预热的二次风被引入二次风环箱1,二次风沿位于水冷壁四角的四根二次风主管2向下流通,二次风由二次风环箱1导入锅炉炉膛,依次经过了二次风主管2的分配、二次风支管3的分层、二次风分管4的分散、可调节风门5的精准调节、二次风喷嘴6的提速,最终以一定的向下角度喷入锅炉炉膛,加之各环节的间的错列交叉布置、选择的不同形式的喷嘴,使得二次风与生活垃圾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烟气在良好混合的同时,烟气向上的运动轨迹呈现出一定的折线状态,增加了烟气在炉膛内的流通行程,即加强了烟气湍流、提高了烟气停留时间,使得燃烧所需的氧气能够得到良好的供应,又保证了CO高温转化为CO2反应程度,从而有效抑制CO的生产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二次风与烟气混合均匀:借助于二次风喷嘴6层间、二次风喷嘴6间的错列交叉布置,二次风喷嘴6对二次风射入锅炉炉膛速度的提升(射流的射程与射流的初始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不同锅炉结构选择不同的二次风喷嘴6形式,使得二次风具有较强的扰动能力和射流强度,能够与生活垃圾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烟气良好混合;
(2)延长了烟气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借助于水冷壁前墙8与水冷壁后墙7间相邻层二次风喷嘴6呈错列交叉布置,二次风喷嘴6与水平线成向下5~15°的角度,以及二次风具有较强的射流强度,使得烟气向上的运动轨迹呈现出一定的折线状态,增加了烟气在炉膛内的流通行程;
(3)有效抑制CO的生产量:借助于二次风与烟气混合均匀,延长了烟气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使得燃烧所需的氧气能够得到良好的供应,又保证了CO高温转化为CO2反应程度,从而能够有效抑制CO的生产量。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抑制垃圾焚烧炉CO生成量的二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二次风环箱、与所述二次风环箱相连通的多根二次风主管,所述二次风主管设置在焚烧炉炉膛的水冷壁前墙和水冷壁后墙的外侧,位于水冷壁墙同一侧的相邻的两根所述二次风主管之间设置有多层水平的二次风支管,所述二次风支管上设置有多个二次风分管,所述二次风分管远离所述二次风支管的一端设置有二次风喷嘴,所述二次风喷嘴向下倾斜设置在水冷壁墙中,位于同一层所述二次风支管上的所述二次风喷嘴与水平线的夹角相等,所述夹角范围为5~15°,所述二次风喷嘴与所述二次风支管之间设置有可调节风门,设置在所述水冷壁后墙中的所述二次风喷嘴为后二次风喷嘴,设置在所述水冷壁前墙中的所述二次风喷嘴为前二次风喷嘴,位于相邻层的所述二次风支管上的所述前二次风喷嘴与后二次风喷嘴呈错行交叉设置,所述后二次风喷嘴高于位于相同层的所述二次风支管上的所述前二次风喷嘴,所述前二次风喷嘴与位于相同层的所述二次风支管上的所述后二次风喷嘴呈错列交叉设置,设置在所述水冷壁墙同一侧的所述二次风喷嘴与位于相邻层的所述二次风支管上的所述二次风喷嘴呈错列交叉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垃圾焚烧炉CO生成量的二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喷嘴为圆形或者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垃圾焚烧炉CO生成量的二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水冷壁前墙的前侧的所述二次风支管的层数与位于所述水冷壁后墙的后侧的所述二次风支管的层数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垃圾焚烧炉CO生成量的二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主管设置有四根且分别设置在所述水冷壁的四角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垃圾焚烧炉CO生成量的二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支管设置有2~6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制垃圾焚烧炉CO生成量的二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每层所述二次风支管上的二次风喷嘴不少于5个。
CN202120630175.6U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抑制垃圾焚烧炉co生成量的二次风装置 Active CN214536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30175.6U CN214536193U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抑制垃圾焚烧炉co生成量的二次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30175.6U CN214536193U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抑制垃圾焚烧炉co生成量的二次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36193U true CN214536193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66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30175.6U Active CN214536193U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抑制垃圾焚烧炉co生成量的二次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361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71569B1 (ja) 2023-06-26 2024-04-22 エス・ユー・テクノス株式会社 廃棄物処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71569B1 (ja) 2023-06-26 2024-04-22 エス・ユー・テクノス株式会社 廃棄物処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1835B (zh) 一种燃煤增效剂
CN214536193U (zh) 一种抑制垃圾焚烧炉co生成量的二次风装置
CN207122904U (zh) 一种低氮燃烧的垃圾焚烧炉
CN201885240U (zh) 一种智能型污泥焚烧炉
CN214120046U (zh) 一种双涡旋的垃圾焚烧炉二次风布置装置
CN202868717U (zh) 蒸汽助燃锅炉
CN106940017A (zh) 燃煤电厂协同生活垃圾气化的系统及方法
CN201992665U (zh) 电加热焚烧式医疗垃圾焚烧炉
CN208382176U (zh) 一种烟气再循环系统
CN216047703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生活垃圾焚烧炉二次风系统
CN201093506Y (zh) 焚烧炉
CN107062240A (zh) 燃煤发电机组协同生活垃圾热解的系统及方法
CN203454155U (zh) 一种防止垃圾焚烧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的风口布置装置
CN204486101U (zh) 一种在旋风分离器进出口设置喷枪的喷射模块
CN206626580U (zh) 燃煤电厂协同生活垃圾气化的系统
CN113405099A (zh) 一种高负荷高参数的垃圾焚烧锅炉
CN203687019U (zh) 生物质二次裂解的装置
CN202229394U (zh) 带料仓的节能减排火管锅炉
CN111765475A (zh) 基于炉排的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及其工作方法
CN213334405U (zh) 多辊式生活垃圾热解气装置二次燃烧室
CN212299010U (zh) 一种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低nox二次风喷嘴布置结构
CN205279097U (zh) 一种低氮燃烧三废流化混燃炉系统
CN214370205U (zh) 一种环保高温炉
CN217843873U (zh) 一种垃圾焚烧二燃室供风装置
CN216844700U (zh) 一种抑制二噁英的垃圾焚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