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33500U - 一种新型柱塞泵液力端进液管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柱塞泵液力端进液管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33500U
CN214533500U CN202120765226.6U CN202120765226U CN214533500U CN 214533500 U CN214533500 U CN 214533500U CN 202120765226 U CN202120765226 U CN 202120765226U CN 214533500 U CN214533500 U CN 2145335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annular
fixedly connected
plunger pump
threa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652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涛
许成明
张常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Furun Nelson Petroleum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Furun Nelson Petroleum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Furun Nelson Petroleum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Furun Nelson Petroleum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652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335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335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335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柱塞泵液力端进液管道系统,包括下部流通管,所述下部流通管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端口,所述第一螺纹端口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下部密封螺纹套夹,所述下部密封螺纹套夹套接在下部连接端口的外表面,所述下部连接端口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筒体,所述排液筒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部连接端口。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拧动下部密封螺纹套夹和上部密封螺纹套夹,使其分别与第一螺纹端口和第二螺纹端口断开连接后,工作人员可将排液筒体拆卸下来,然后将环形套管从环形放置腔内取出,即可将联动支架从排液筒体内取出,便于工作人员对其内部杂质进行清理。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柱塞泵液力端进液管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柱塞泵液力端进液管道系统。
背景技术
柱塞泵是液压系统的一个重要装置。它依靠柱塞在缸体中往复运动,使密封工作容腔的容积发生变化来实现吸油、压油。柱塞泵具有额定压力高、结构紧凑、效率高和流量调节方便等优点。
目前,柱塞泵液力端工作时经常需要将含有砂子、化学添加剂、泥浆或是水泥浆等流体泵送到井下,颗粒状固体杂质在流动的过程中不仅会对进液管道产生磨损,且若不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则会有对进液管道造成堵塞的风险,但工作人员在对进液管道进行拆卸时操作较为繁琐且费时费力,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柱塞泵液力端进液管道系统,具有不仅便于拆卸并便于清理,且保证了柱塞泵工作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柱塞泵液力端进液管道系统,包括下部流通管,所述下部流通管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端口,所述第一螺纹端口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下部密封螺纹套夹,所述下部密封螺纹套夹套接在下部连接端口的外表面,所述下部连接端口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筒体,所述排液筒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部连接端口,所述上部连接端口的外表面套接有上部密封螺纹套夹,所述上部密封螺纹套夹内部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端口,所述下部连接端口与排液筒体的内部均开设有环形放置腔,所述环形放置腔的插接有环形套管,所述环形套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联动支架,所述联动支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板,所述滤板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排液筒体、第一螺纹端口和第二螺纹端口的设置,当工作人员需要对排液筒体内的杂质进行清理时,通过拧动下部密封螺纹套夹和上部密封螺纹套夹,使其分别与第一螺纹端口和第二螺纹端口断开连接后,工作人员可将排液筒体拆卸下来,然后将环形套管从环形放置腔内取出,即可将联动支架从排液筒体内取出,便于工作人员对其内部杂质进行清理,同时,由于联动支架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不仅可对流通在排液筒体内的液体进行过滤,放置杂质堵塞在排液通道的两端,且联动支架贴附在排液筒体的内壁,可防止固体杂质对排液通道的内壁造成磨损,极大的延长了排液筒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液筒体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排液筒体分别设置在下部流通管顶部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排液筒体的设置,当工作人员需要对其中一个排液筒体进行拆卸时,可使液体通过另一个排液筒体流动,使得该柱塞泵可持续进行工作,提高了柱塞泵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螺纹端口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螺纹端口分别固定连接在上部流通管底部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体通过排液筒体会被吸入到上部流通管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部流通管与上部流通管正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下部流通管与上部流通管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端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磁阀的设置,工作人员可对液体的流向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放置腔的顶部设置有环形螺纹连接腔,所述螺纹连接腔开设在第二螺纹端口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连接夹固定在螺纹连接腔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螺纹连接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环形连接夹,所述环形连接夹的底部与环形套管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拧动环形套管即可带动环形连接夹进行旋转,进而使其与环形螺纹连接腔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排液筒体、第一螺纹端口和第二螺纹端口的设置,当工作人员需要对排液筒体内的杂质进行清理时,通过拧动下部密封螺纹套夹和上部密封螺纹套夹,使其分别与第一螺纹端口和第二螺纹端口断开连接后,工作人员可将排液筒体拆卸下来,然后将环形套管从环形放置腔内取出,即可将联动支架从排液筒体内取出,便于工作人员对其内部杂质进行清理,同时,由于联动支架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不仅可对流通在排液筒体内的液体进行过滤,放置杂质堵塞在排液通道的两端,且联动支架贴附在排液筒体的内壁,可防止固体杂质对排液通道的内壁造成磨损,极大的延长了排液筒体的使用寿命,通过两个排液筒体的设置,当工作人员需要对其中一个排液筒体进行拆卸时,可使液体通过另一个排液筒体流动,使得该柱塞泵可持续进行工作,提高了柱塞泵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液筒体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部流通管;2、第一螺纹端口;3、下部密封螺纹套夹;4、下部连接端口;5、排液筒体;6、上部连接端口;7、上部密封螺纹套夹;8、第二螺纹端口;9、环形放置腔;10、环形套管;11、联动支架;12、滤板;13、过滤网;14、上部流通管;15、电磁阀;16、安装端口;17、螺纹连接腔;18、环形连接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4,一种新型柱塞泵液力端进液管道系统,包括下部流通管1,下部流通管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端口2,第一螺纹端口2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下部密封螺纹套夹3,下部密封螺纹套夹3套接在下部连接端口4的外表面,下部连接端口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筒体5,排液筒体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部连接端口6,上部连接端口6的外表面套接有上部密封螺纹套夹7,上部密封螺纹套夹7内部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端口8,下部连接端口4与排液筒体5的内部均开设有环形放置腔9,环形放置腔9的插接有环形套管10,环形套管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联动支架11,联动支架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板12,滤板12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13,通过排液筒体5、第一螺纹端口2和第二螺纹端口8的设置,当工作人员需要对排液筒体5内的杂质进行清理时,通过拧动下部密封螺纹套夹3和上部密封螺纹套夹7,使其分别与第一螺纹端口2和第二螺纹端口8断开连接后,工作人员可将排液筒体5拆卸下来,然后将环形套管10从环形放置腔9内取出,即可将联动支架11从排液筒体5内取出,便于工作人员对其内部杂质进行清理,同时,由于联动支架1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13,不仅可对流通在排液筒体5内的液体进行过滤,放置杂质堵塞在排液通道的两端,且联动支架11贴附在排液筒体5的内壁,可防止固体杂质对排液通道的内壁造成磨损,极大的延长了排液筒体5的使用寿命,排液筒体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排液筒体5分别设置在下部流通管1顶部的两侧,通过两个排液筒体5的设置,当工作人员需要对其中一个排液筒体5进行拆卸时,可使液体通过另一个排液筒体5流动,使得该柱塞泵可持续进行工作,提高了柱塞泵的工作效率,第二螺纹端口8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二螺纹端口8分别固定连接在上部流通管14底部的两侧,液体通过排液筒体5会被吸入到上部流通管14内,下部流通管1与上部流通管14正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电磁阀15,下部流通管1与上部流通管1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端口16,通过电磁阀15的设置,工作人员可对液体的流向进行控制,环形放置腔9的顶部设置有环形螺纹连接腔17,螺纹连接腔17开设在第二螺纹端口8的内部,环形连接夹18固定在螺纹连接腔17的内部,环形螺纹连接腔17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环形连接夹18,环形连接夹18的底部与环形套管10固定连接,工作人员通过拧动环形套管10即可带动环形连接夹18进行旋转,进而使其与环形螺纹连接腔17分离。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排液筒体5、第一螺纹端口2和第二螺纹端口8的设置,当工作人员需要对排液筒体5内的杂质进行清理时,通过拧动下部密封螺纹套夹3和上部密封螺纹套夹7,使其分别与第一螺纹端口2和第二螺纹端口8断开连接后,工作人员可将排液筒体5拆卸下来,然后将环形套管10从环形放置腔9内取出,即可将联动支架11从排液筒体5内取出,便于工作人员对其内部杂质进行清理,同时,由于联动支架1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13,不仅可对流通在排液筒体5内的液体进行过滤,放置杂质堵塞在排液通道的两端,且联动支架11贴附在排液筒体5的内壁,可防止固体杂质对排液通道的内壁造成磨损,极大的延长了排液筒体5的使用寿命,通过两个排液筒体5的设置,当工作人员需要对其中一个排液筒体5进行拆卸时,可使液体通过另一个排液筒体5流动,使得该柱塞泵可持续进行工作,提高了柱塞泵的工作效率。

Claims (6)

1.一种新型柱塞泵液力端进液管道系统,包括下部流通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流通管(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端口(2),所述第一螺纹端口(2)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下部密封螺纹套夹(3),所述下部密封螺纹套夹(3)套接在下部连接端口(4)的外表面,所述下部连接端口(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排液筒体(5),所述排液筒体(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部连接端口(6),所述上部连接端口(6)的外表面套接有上部密封螺纹套夹(7),所述上部密封螺纹套夹(7)内部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端口(8),所述下部连接端口(4)与排液筒体(5)的内部均开设有环形放置腔(9),所述环形放置腔(9)的插接有环形套管(10),所述环形套管(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联动支架(11),所述联动支架(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滤板(12),所述滤板(12)的内部设置有过滤网(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柱塞泵液力端进液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筒体(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排液筒体(5)分别设置在下部流通管(1)顶部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柱塞泵液力端进液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端口(8)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螺纹端口(8)分别固定连接在上部流通管(14)底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柱塞泵液力端进液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流通管(1)与上部流通管(14)正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电磁阀(15),所述下部流通管(1)与上部流通管(1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端口(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柱塞泵液力端进液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放置腔(9)的顶部设置有环形螺纹连接腔(17),所述螺纹连接腔(17)开设在第二螺纹端口(8)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柱塞泵液力端进液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螺纹连接腔(17)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环形连接夹(18),所述环形连接夹(18)的底部与环形套管(10)固定连接。
CN202120765226.6U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新型柱塞泵液力端进液管道系统 Active CN2145335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65226.6U CN214533500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新型柱塞泵液力端进液管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65226.6U CN214533500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新型柱塞泵液力端进液管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33500U true CN214533500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74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65226.6U Active CN214533500U (zh) 2021-04-14 2021-04-14 一种新型柱塞泵液力端进液管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335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176040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疏水装置
CN205412390U (zh) 一种排污水循环再利用自动清洗网式过滤器
CN211562068U (zh) 一种化工泵过滤装置
CN110878756B (zh) 一种多功能水泵
CN211082292U (zh) 一种高温磁力泵
CN214533500U (zh) 一种新型柱塞泵液力端进液管道系统
CN201779010U (zh) 新型吸入扩散除污器
CN206290538U (zh) 一种拖拉机吸油集成装置
CN212523230U (zh) 一种快装式泥浆过滤器
CN214466141U (zh) 一种内置过滤网的供热平衡阀
CN212839725U (zh) 一种带有过滤功能的阀门
CN204563734U (zh) 用于液态肥料防结块剂的过滤器
CN209501017U (zh) 一种快速更换滤网的管道过滤器
CN109340550B (zh) 移动式水箱润滑剂主管道冲洗工艺及冲洗装置
CN208348055U (zh) 一种潜水螺杆泵的进水装置
CN105697357A (zh) 一种泵体的进出口连接结构
CN207814896U (zh) 用于油田高压注水泵轴瓦润滑的稀油站
CN218280872U (zh) 一种清洗液循环装置
CN201760179U (zh) 八寸离心加网式过滤器
CN220354189U (zh) 一种液压马达的油口结构
CN215658293U (zh) 一种慢走丝工作液过滤阀
CN212362496U (zh) 余热回收自动化装置
CN216205413U (zh) 一种电厂汽轮机凝汽器的循环水冷却供暖装置
CN219672863U (zh) 一种新型压滤机给料泵
CN208115316U (zh) 一种化工流体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