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28955U - 一种细胞共培养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细胞共培养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28955U
CN214528955U CN202023308936.0U CN202023308936U CN214528955U CN 214528955 U CN214528955 U CN 214528955U CN 202023308936 U CN202023308936 U CN 202023308936U CN 214528955 U CN214528955 U CN 2145289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ring body
culture
cylinder
culture scaff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089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彦英
赵静
李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Fansibei Bio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33089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289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28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289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共培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细胞共培养支架,包括环体,环体的外圆周上设有至少两个凸台,环体的下端设有至少三个圆周分布的支柱,支柱的端部上设有向着支柱所围成的圆形的中心延伸的承载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细胞共培养支架,以支柱支撑承载平台,节省材料成本;该支架可采用重复使用灭菌的材料制备而成,降低了实验成本;同时可实现细胞共培养的实时同步,最大程度上模拟体内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细胞共培养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共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胞共培养支架。
背景技术
利用离体细胞培养技术研究细胞间如何相互作用是医学及生物学领域常常涉及到的科学问题。
利用Transwell小室(Transwell chamber,Transwell insert)进行细胞共培养是目前研究细胞间相互作用最常用的技术之一。Transwell小室的外形为一个可放置在孔板里的小杯子,不同型号也可有不同形状,不同大小,可根据实验需要,进行不同选择。Transwell小室的关键部分是杯子底部有一张通透性的膜,可以将细胞种植培养于膜上,其膜上带有微孔,可以实现培养板与小室内培养液的物质交换。制备这种通透性膜的常用材料是聚碳酸酯膜,但其价格昂贵,且无法重复使用,成本较高。
另一种常用的研究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技术是通过将经特定处理的A细胞的培养液收集并转移到B细胞的培养瓶中进行孵育培养,进而观察A细胞释放的某些物质对B细胞的影响。这种条件性培养技术虽然成本相对较低,但问题在于转移上清液无法达到体内细胞之间物质释放交换及相互作用的实时同步。
综上所述,发明一种价格低廉、操作简易且能较好模拟体内细胞间实时相互作用的新型实验器具仍是细胞共培养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胞共培养支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细胞共培养支架,包括环体,环体的外圆周上设有至少两个凸台,环体的下端设有至少三个圆周分布的支柱,支柱的端部上设有向着支柱所围成的圆形的中心延伸的承载片。
优选地,所述支柱包括与环体相连的第一柱体以及与第一柱体同轴滑动相连的第二柱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柱体滑动套设在第二柱体的一端上,第二柱体上设有刻度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柱体内部设有与第二柱体外壁抵接的阻尼片。
优选地,所述支柱的下端向着支柱所围成的圆形的中心倾斜。
优选地,所述环体的外圆周上设有防滑纹。
优选地,所述环体的外圆周上均布有四个凸台。
优选地,所述环体上设有四个支柱,支柱位于凸台下方。
优选地,所述支柱的截面为长方形。
优选地,所述环体、凸台、支柱和承载片均由PVC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细胞共培养支架,以支柱支撑承载平台,节省材料成本;该支架可采用重复使用灭菌的材料制备而成,降低了实验成本;同时可实现细胞共培养的实时同步,最大程度上模拟体内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细胞共培养支架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细胞共培养支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细胞共培养支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剖视图。
图中:1-环体;2-凸台;3-支柱;4-承载片;5-第一柱体;6-第二柱体;7-阻尼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以及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细胞共培养支架,包括环体1,环体1的外圆周上设有四个凸台2,环体1的下端设有四个圆周分布的支柱3,支柱3的端部上设有向着支柱3所围成的圆形的中心延伸的承载片4,四个承载片4形成一个可以放置孔板爬片的承载平台。
细胞共培养支架的具体使用方法以24孔培养板结合48孔板爬片为例进行说明,承载片4形成的承载平台可支撑48孔板爬片。环体1的大小与24孔培养板上培养孔的大小保持一致,凸台2搭在培养孔边沿上将支架固定,且支架的整体高度略小于24孔培养板的深度,让48孔板爬片上的细胞有足够生长空间。
环体1、凸台2、支柱3和承载片4均由PVC材料制成,可灭菌进行重复使用,且不易受热变形。具体使用时只需将该支架置于多孔培养板中,取育有细胞的孔板爬片置于承载平台平台上即可,在进行下一次实验之前,将支架清洗灭菌后即可再次使用,操作简便。
该细胞共培养支架可以在满足体外细胞共培养条件的同时,更加接近细胞交互作用的体内真实环境,无需转移培养液上清,即可实现细胞共培养的实时同步;该支架灭菌后可重复使用,无需使用Transwell小室,只要更换孔板爬片即可,因而可在大大节约实验成本的同时,达到最理想的共培养效果。
支柱3的下端向着支柱3所围成的圆形的中心倾斜,支柱3位于凸台2下方一一对应设置,支柱3的截面为长方形。为了便于取放支架,环体1的外圆周上设有防滑纹。
可以理解,凸台2的数量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四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凸台2数量也可以为三个或者五个。支柱3的数量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四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柱3数量也可以为三个或者五个。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细胞共培养支架,与实施例一中细胞共培养支架仅在于,支柱3为伸缩支柱,伸缩支柱更便于调节支架的高度,使支架的高度小于多孔培养板的深度。
伸缩支柱包括第一柱体5以及与第一柱体5同轴滑动相连的第二柱体6。第一柱体5与环体1相连,第二柱体6与承载片4相连。具体的,第一柱体5滑动套设在第二柱体6的一端上,第二柱体6上设有刻度线。刻度线便于统一第二柱体6伸出第一柱体5的长度,使得承载平台保持水平。
第一柱体5内部设有与第二柱体6外壁抵接的阻尼片7,阻尼片7由阻尼橡胶制成,其提供的摩擦力使得第二柱体6的位置调节到位后不易移动。当需要调节时只需施加一定的力即可。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细胞共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环体(1),环体(1)的外圆周上设有至少两个凸台(2),环体(1)的下端设有至少三个圆周分布的支柱(3),支柱(3)的端部上设有向着支柱(3)所围成的圆形的中心延伸的承载片(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共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3)包括与环体(1)相连的第一柱体(5)以及与第一柱体(5)同轴滑动相连的第二柱体(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胞共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5)滑动套设在第二柱体(6)的一端上,第二柱体(6)上设有刻度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胞共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5)内部设有与第二柱体(6)外壁抵接的阻尼片(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共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3)的下端向着支柱(3)所围成的圆形的中心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共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1)的外圆周上设有防滑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共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1)的外圆周上均布有四个凸台(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细胞共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1)上设有四个支柱(3),支柱(3)位于凸台(2)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共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3)的截面为长方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共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1)、凸台(2)、支柱(3)和承载片(4)均由PVC材料制成。
CN202023308936.0U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细胞共培养支架 Active CN2145289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08936.0U CN214528955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细胞共培养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08936.0U CN214528955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细胞共培养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28955U true CN214528955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99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08936.0U Active CN214528955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细胞共培养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289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4125B (zh) 粘附性细胞的培养方法
JP5676265B2 (ja) 細胞保存方法、及び細胞輸送方法
Mestres et al. Advantages of microfluidic systems for studying cell-biomaterial interactions—focus on bone regeneration applications
JP6189787B2 (ja) 細胞培養器具
CN105378051A (zh) 用于培养细胞的结构件
CN108641931A (zh) 一种数字化微阵列器官芯片及其应用
CN202181306U (zh) 多种细胞共培养支架以及多种细胞共培养装置
Liu et al. Comparison of various bioreactors on growth and artemisinin biosynthesis of Artemisia annua L. shoot cultures
CN214528955U (zh) 一种细胞共培养支架
CN106591127A (zh) 具有三维表面微结构的细胞培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2952751A (zh) 多种细胞共培养支架
CN203048950U (zh) 悬挂式多细胞共培养装置
CN205501324U (zh) 一种细胞培养摇床装置
CN220166205U (zh) 一种类器官共培养芯片
Weber et al. Expansion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a fixed-bed bioreactor system based on non-porous glass carrier–Part B: modeling and scale-up of the system
CN201587946U (zh) 一种多种细胞体外联合培养装置
CN205205153U (zh) 一种适用于干细胞球的细胞培养皿
CN217025936U (zh) 一种细胞培养瓶
CN204434602U (zh) 一种浮游藻类细胞微孔阵列培养装置
CN211471437U (zh) 一种培养组件
CN103620018B (zh) 细胞培养器
CN208914398U (zh) 一种微孔模具
CA2372219A1 (en) Modular cell support systems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cell growth
CN203498381U (zh) 一种适用单细胞的细胞培养皿
CN203429184U (zh) 多种附壁细胞共培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31

Address after: No. 391-45 Jinghai Road, Haimen Street, Haimen Ci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199

Patentee after: Nantong Fansibei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30600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No. 98, University street, Yuci District, Jinzhong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