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27507U - 曳引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曳引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27507U
CN214527507U CN202120410514.XU CN202120410514U CN214527507U CN 214527507 U CN214527507 U CN 214527507U CN 202120410514 U CN202120410514 U CN 202120410514U CN 214527507 U CN214527507 U CN 2145275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ve
traction
suspension member
wheel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1051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艳妮
方永清
王国卿
宋亮
高亚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o Lif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1051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275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275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275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曳引机系统,其包括具有曳引轮的曳引机以及驱动轿厢运行的第一悬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轮具有绕置所述第一悬挂件的第一轮槽以及第二轮槽,所述第一悬挂件包括第一承载体以及包覆于第一承载体外周可与第一轮槽接触的第一包覆层;所述第二轮槽可用于绕置预悬挂所述轿厢的第二悬挂件,该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电梯在安装的过程,异物进入到第一悬挂件与曳引轮之间的问题,可以降低包覆层为非金属材质的第一悬挂件的磨损速度,并且能够使电梯的安装过程更加安全;同时避免了爬缆器等贵重设备,降低电梯的安装成本。

Description

曳引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曳引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梯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梯采用非钢丝绳悬挂装置,配合曳引机的曳引轮进行动力传递,在标准《电梯用非钢丝绳悬挂装置》中,悬挂装置分为钢丝绳和非钢丝绳两种,非钢丝绳悬挂装置主要特点是内部为承载体,外部包覆高分子弹性体的包覆体,从形状区分有带状和绳子状。
由于包覆体与曳引轮之间一直接触。在电梯安装过程中,会有异物(例如水泥、沙子或石头)掉落进悬挂装置与曳引轮的间隙,悬挂装置碾压异物会加剧包覆体的磨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曳引机系统,避免异物进入到悬挂装置与曳引轮之间。
本申请提供一种曳引机系统,其包括具有曳引轮的曳引机以及驱动轿厢运行的第一悬挂件,所述曳引轮具有绕置所述第一悬挂件的第一轮槽以及第二轮槽,所述第一悬挂件包括第一承载体以及包覆于第一承载体外周可与第一轮槽接触的第一包覆层;所述第二轮槽可用于绕置预悬挂所述轿厢的第二悬挂件。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轮槽与所述第二轮槽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各第一轮槽与各第二轮槽沿曳引轮的轴向交替布置;
所述第一悬挂件与所述第二悬挂件的数量均为多个,各第一悬挂件与各第二悬挂件分别绕置于对应的第一轮槽与第二轮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轮槽的数量为3个,所述第二轮槽的数量为4个。
可选的,沿曳引轮的轴向,所述第一轮槽的两侧均具有轴肩,且相邻的第一轮槽共用同一轴肩;
所述第二轮槽开设于所述轴肩。
可选的,沿曳引轮的轴向截面,所述第一轮槽的横截面呈条形,所述第二轮槽的截面呈V型或U型。
可选的,沿曳引轮的轴向,所述第一轮槽的长度为L1,所述第二轮槽的长度为L2,且满足L1:L2=1~10。
可选的,所述第一包覆层为非金属材质,所述第一承载体的数量为多根,各第一承载体沿第一悬挂件宽度依次排布,所述第一承载体为钢丝绳、碳纤维或纤维绳;
所述第二悬挂件包括钢丝绳。
可选的,所述第二悬挂件绕置在第二轮槽的圈数为N+0.5,N为自然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悬挂件的展开状态与所述第二悬挂件的展开状态均呈环形;
所述第一轮槽的直径为D1,所述第一悬挂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内径为D2,且满足D1:D2≤50;
所述第一轮槽的直径为D3,所述第二悬挂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内径为D4,且满足D3:D4≤50。
可选的,存在一穿过轿厢重心的竖直参照面,所述第二轮槽各自对称分布在所述竖直参照面两侧。
本申请的一种曳引机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电梯在安装的过程,异物进入到第一悬挂件与曳引轮之间的问题,可以降低包覆层为非金属材质的第一悬挂件的磨损速度,并且能够使电梯的安装过程更加安全;同时避免了爬缆器等贵重设备,降低电梯的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曳引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曳引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悬挂件曳引轮与第二悬挂件分别绕置在曳引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曳引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悬挂件的绕置方式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第一悬挂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第二悬挂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第二悬挂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电梯安装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曳引机;11、曳引轮;12、第一轮槽;13、第二轮槽;14、轴肩;
20、第一悬挂件;21、第一承载体;22、第一包覆层;
30、第二悬挂件;31、钢丝绳;32、第二包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梯,电梯包括轿厢以及曳引机系统,曳引机系统包括曳引机以及驱动的轿厢运行的第一悬挂件20。具体地,曳引机10具有曳引轮11,曳引轮11具有绕置第一悬挂件20的第一轮槽12。
电梯在安装的过程中,会有异物(例如水泥、沙子或石头)掉落进第一悬挂件20与曳引轮11之间的间隙。例如,安装电梯导轨的支架时,需要在井道壁上钻孔固定膨胀螺栓,此时会有异物掉下,这部分异物掉落进第一悬挂件20与曳引轮11之间的间隙,第一悬挂件20在碾压异物时,会加剧第一悬挂件20的磨损。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如图1至图4所示,参考其中一实施例,曳引轮11还具有第二轮槽13,第二轮槽13可用于绕置预悬挂轿厢的第二悬挂件30。电梯在安装的过程中,第二悬挂件30绕置在曳引轮11的第二轮槽13、并临时悬挂轿厢,待电梯的其它部件(例如电梯导轨的支架,或其它会产生异物的部件)安装完成后,第一悬挂件20绕置在曳引轮11的第一轮槽12、并连接至轿厢,最后将第二悬挂件30拆除,此时第二轮槽13空置,并且第二悬挂件30可以重复使用。
第一悬挂件20在长时间使用磨损后,对第一悬挂件20进行更换时,可以现将第二悬挂件30继续绕置在曳引轮11的第二轮槽13、并临时悬挂轿厢,在将第一悬挂件20进行更换,此过程无需额外的葫芦等吊装装置,以便于第一悬挂件20的拆装。
本申请中,能够有效解决电梯在安装的过程,异物进入到第一悬挂件20与曳引轮11之间的问题,可以降低包覆层为非金属材质的第一悬挂件20的磨损速度,并且能够使电梯的安装过程更加安全;同时避免了爬缆器等贵重设备,降低电梯的安装成本。
第一轮槽12与第二轮槽13沿曳引轮11的轴向依次布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轮槽12与第二轮槽13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各第一轮槽12与各第二轮槽13沿曳引轮11的轴向交替布置;第一悬挂件20与第二悬挂件30的数量均为多个,各第一悬挂件20与各第二悬挂件30分别绕置于对应的第一轮槽12与第二轮槽13。
第一轮槽12与第二轮槽13的数量均不少于2个。其中,第一轮槽12的数量为N1,第二轮槽13的数量为N2,且满足N2-N1=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轮槽12的数量为3个,第二轮槽13的数量为4个;相应的,第一悬挂件20的数量为3根,第二悬挂件30的数量为4根。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悬挂件20的数量与第二悬挂件30的数量根据轿厢的载重进行调整,在此不在进行阐述。
本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沿曳引轮11的轴向,第一轮槽12的两侧均具有轴肩14,且相邻的第一轮槽12共用同一轴肩14;第二轮槽13开设于轴肩14。其中,沿曳引轮11的轴向截面,第一轮槽12的横截面呈条形,第二轮槽13的截面呈V型或U型。
为了降低第二轮槽13的占用曳引轮11上的空间,参考其中一实施方式,沿曳引轮11的轴向,第一轮槽12的长度为L1,第二轮槽13的长度为L2,且满足L1:L2=1~10。优选地,L1:L2=2~4。
第二悬挂件30绕置在曳引轮11的方式上,如图3及图5所示,参考其中一实施方式,第二悬挂件30绕置在第二轮槽13的圈数为N+0.5,N为自然数(例如图3,N为0时,第二悬挂件30绕置在曳引轮11上的方式)。优选地,N=1,即圈数为1.5,以能够增加第二悬挂件30的摩擦系数。
本实施例中,第一悬挂件20的展开状态与第二悬挂件30的展开状态均呈环形;第一轮槽12的直径为D1,第一悬挂件20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内径为D2,且满足D1:D2≤50;第一轮槽12的直径为D3,第二悬挂件30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内径为D4,且满足D3:D4≤50。
为了使曳引系统稳定的悬挂轿厢,参考其中一实施方式,存在一穿过轿厢重心的竖直参照面(如图1中的X),第二轮槽13各自对称分布在竖直参照面两侧。当然,为了使曳引系统稳定的驱动轿厢,第一轮槽12各自对称分布在竖直参考面两侧,存在竖直参考面穿过其中一第一轮槽12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轿厢具有导向轮(图未视),导向轮开设有第三轮槽与第四轮槽,第三轮槽用以绕置第一悬挂件20,第四轮槽用以绕置第二悬挂件30。第一轮槽12的数量与第三轮槽的数量相等,且第一轮槽12的槽型与第三轮槽的槽型相同;第二轮槽13的数量与第四轮槽的数量相等,且第二轮槽13的槽型与第四轮槽的槽型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悬挂件20为外覆层为非金属材质的非钢丝绳曳引悬挂,第一悬挂件20的横截面呈条形或楔形等。第一悬挂件20的具体设置上,如图6所示,参考其中一实施方式,第一悬挂件20包括第一承载体21以及包覆于第一承载体21外周可与第一轮槽12接触的第一包覆层22,第一承载体21是第一悬挂件20中承受拉伸载荷的主要部件。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承载体21的数量为多根,各第一承载体21沿第一悬挂件宽度依次排布。
在第一悬挂件20的横截面上可见,较长的一边的尺寸为第一悬挂件20的宽度,较短的一边的尺寸为第一悬挂件20的厚度,在使用状态下第一悬挂件20的一部分绕置在曳引轮11的第一绳槽,其厚度也可以理解为该部分在曳引轮11径向上的尺寸,其宽度也可以理解为该部分在曳引轮11轴向上的尺寸。其中,各第一承载体21沿第一悬挂件2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沿第一悬挂件20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布,且位于第一包覆层22的中心部位。
第一包覆层22为非金属材质,例如:第一包覆层22为聚氨酯材质。第一承载体21选用抗拉强度较高的材质,例如:第一承载体21为钢丝绳、碳纤维或纤维绳。第一承载体21的形状可以有绳状、带状、链状等多种形式,优选的,第一承载体21的截面为圆形。
第二悬挂件30的具体设置上,如图7及图8所示,参考其中一实施例,第二悬挂件30包括钢丝绳31。当然,为了降低第二悬挂件30与曳引轮11的摩擦,第二悬挂件30还包括包覆在钢丝绳31外侧的第二包覆层32,第二包覆层32为聚氨酯材质,且具有弹性。
如图9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梯安装方法,采用上述各实施例的曳引机系统,电梯安装方法包括:
顶部操作平台安装于井道,并将所述曳引机10安装于顶部操作平台;
将第二悬挂件30分别绕置在曳引机10的曳引轮11以及轿厢的导向轮,以对轿厢预悬挂;
安装电梯的辅助部件;
安装电梯的电器部件;
清理电梯的安装环境;
将第一悬挂件20分别绕置在曳引机10的曳引轮11以及轿厢的导向轮;
拆除第二悬挂件30。
具体地,将曳引机10安装在井道的顶部操作平台,然后曳引机10通过第二悬挂件30将轿厢临时悬挂。在安装完电梯的其它部件后,将第一悬挂件20分别绕置在曳引轮11的第一轮槽12与导向轮的第三轮槽,并对第二悬挂件30进行拆除。
本申请中,能够有效解决电梯在预设施工段中,异物进入到第一悬挂件20与曳引轮11之间的问题,可以降低第一悬挂件20的磨损速度,并且能够使电梯的安装过程更加安全;同时避免了爬缆器等贵重设备,降低电梯的安装成本。
其中,电梯的辅助部件为导轨、厅门、安全部件、轿壁、门机、轿门等部件;电器部件为控制系统、井道照明等部件;电梯的安装环境为机房、井道、轿顶、对重架、底坑等安装环境。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曳引机系统,其包括具有曳引轮的曳引机以及驱动轿厢运行的第一悬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轮具有绕置所述第一悬挂件的第一轮槽以及第二轮槽,所述第一悬挂件包括第一承载体以及包覆于第一承载体外周可与第一轮槽接触的第一包覆层;所述第二轮槽可用于绕置预悬挂所述轿厢的第二悬挂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槽与所述第二轮槽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各第一轮槽与各第二轮槽沿曳引轮的轴向交替布置;
所述第一悬挂件与所述第二悬挂件的数量均为多个,各第一悬挂件与各第二悬挂件分别绕置于对应的第一轮槽与第二轮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槽的数量为3个,所述第二轮槽的数量为4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曳引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曳引轮的轴向,所述第一轮槽的两侧均具有轴肩,且相邻的第一轮槽共用同一轴肩;
所述第二轮槽开设于所述轴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曳引轮的轴向截面,所述第一轮槽的横截面呈条形,所述第二轮槽的截面呈V型或U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曳引轮的轴向,所述第一轮槽的长度为L1,所述第二轮槽的长度为L2,且满足L1:L2=1~1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曳引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覆层为非金属材质,所述第一承载体的数量为多根,各第一承载体沿第一悬挂件宽度依次排布,所述第一承载体为钢丝绳、碳纤维或纤维绳;
所述第二悬挂件包括钢丝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悬挂件绕置在第二轮槽的圈数为N+0.5,N为自然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挂件的展开状态与所述第二悬挂件的展开状态均呈环形;
所述第一轮槽的直径为D1,所述第一悬挂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内径为D2,且满足D1:D2≤50;
所述第一轮槽的直径为D3,所述第二悬挂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内径为D4,且满足D3:D4≤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曳引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存在一穿过轿厢重心的竖直参照面,所述第二轮槽各自对称分布在所述竖直参照面两侧。
CN202120410514.XU 2021-02-24 2021-02-24 曳引机系统 Active CN2145275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10514.XU CN214527507U (zh) 2021-02-24 2021-02-24 曳引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10514.XU CN214527507U (zh) 2021-02-24 2021-02-24 曳引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27507U true CN214527507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36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10514.XU Active CN214527507U (zh) 2021-02-24 2021-02-24 曳引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275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7448A (zh) * 2021-02-24 2021-05-11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曳引机系统及电梯安装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77448A (zh) * 2021-02-24 2021-05-11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曳引机系统及电梯安装方法
CN112777448B (zh) * 2021-02-24 2024-01-02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曳引机系统及电梯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37483B2 (en) Rope and elevator using the same
JP3724322B2 (ja) ワイヤロープとそれを用いたエレベータ
KR100916769B1 (ko) 엘리베이터 및 엘리베이터의 트랙션 시브
RU2352514C2 (ru) Лифт
KR100580908B1 (ko) 외장이 없는 합성 섬유 로프
RU2492130C2 (ru) Тонкая высокопрочная проволока для подъемного каната лифта
JP2004523445A5 (zh)
EP3483109B1 (en) Elevator system belt
CN214527507U (zh) 曳引机系统
KR101635468B1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벨트
EP3336034B1 (en) Elevator system suspension member
EP1097101B1 (en) Elevator system having drive motor located at the bottom portion of the hoistway
CN214527506U (zh) 电梯系统
CN112830364B (zh) 电梯系统及电梯安装方法
CN112777448A (zh) 曳引机系统及电梯安装方法
JP2005529042A (ja) エレベータ
EP1795483A1 (en) Elevator apparatus
CN107709214B (zh) 电梯用主吊索和使用其的电梯装置
US10221043B2 (en) Elevator suspension and/or driving arrangement
EP1911715B1 (en) Elevator system having drive motor located at the bottom portion of the hoistway
CN114867678A (zh) 具有多个不同吊具的电梯设备
KR20060096090A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WO2009032170A1 (en) Roping system for elevators and mine shafts using synthetic rop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