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23172U - 一种摩擦耦合轮对及应用其的轨道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擦耦合轮对及应用其的轨道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23172U
CN214523172U CN202120715051.8U CN202120715051U CN214523172U CN 214523172 U CN214523172 U CN 214523172U CN 202120715051 U CN202120715051 U CN 202120715051U CN 214523172 U CN214523172 U CN 2145231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disc
friction
nut
intermediate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150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武迪
尧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21207150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231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231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231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擦耦合轮对及应用其的轨道车辆,包括车轮轴和分别布置在车轮轴两端的车轮;车轮外侧设有环形槽,环形槽与中间盘匹配且中间盘位于环形槽内,环形槽与中间盘的相对面设有摩擦结构,中间盘远离车轮侧设有传动盘,中间盘与传动盘两者相对面设有多个预紧弹簧及彼此匹配的凹凸结构,凹凸结构内设有保险环结构,保险环结构与安装在传动盘上的调节装置连接,通过调节装置可调整保险环结构在车轮轴轴向方向的位置以切换中间盘与传动盘间的连接形态。本实用新型的摩擦耦合轮对,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能够良好兼顾弯道性能,同时大大减少轮对磨损,经济性好,极具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摩擦耦合轮对及应用其的轨道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路桥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摩擦耦合轮对及应用其的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轮对,是机车车辆上与钢轨相接触的部分,由左右两个车轮牢固地压装在同一根车轴上所组成。轮对的作用是保证机车车辆在钢轨上的运行和转向,承受来自机车车辆的全部静、动载荷,把它传递给钢轨,并将因线路不平顺产生的载荷传递给机车车辆各零部件。此外,机车车辆的驱动和制动也是通过轮对起作用的。
目前有两种轮对形式,其一是常规形式轮对,为车轮轴与分别布置在其两端的车轮刚性连接,这种轮对在通过直线或大半径曲线时,能保持自动对中的状态,但在通过小半径曲线时,难以保持自动对中的状态,影响其通过性能,且由于轨道外侧的车轮转速明显大于内侧,其内外车轮的最大速度差低于小半径弯道内外侧轨道之间的长度差,从而导致外侧车轮打滑,因此外侧的车轮磨损明显更加严重,长时间使用必然严重影响轮对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将极大地损伤钢轨;其二是独立轮对,即左右车轮通过轴承安装在车轴上,左、右车轮能够独立旋转,内外车轮的速度差自动适应小半径弯道内外侧轨道之间的距离差,小半径弯道通过能力好,但过直线轨道或大半径曲线时不能自动对中,由于车辆运行时会受到外界干扰,车轮难免不发生侧偏,而一旦侧偏则难以回正,使轮缘较长时间贴靠轨道,造成轮轨磨耗和噪声污染。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在具备直线性能基础上良好兼顾弯道性能的轮对极具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轮对小半径曲线弯道性能差且磨损严重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良好兼顾弯道性能的轮对,具体为一种摩擦耦合轮对,该轮对的中间盘与传动盘紧密接触时(即功能模式状态),能够实现在特定条件下车轮与车轮轴的不同步旋转,进而减少车轮磨损并改善轮对的弯道性能,同时通过调节装置即可完成中间盘与传动盘间的连接形态的切换,操作简便,极具应用前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摩擦耦合轮对,包括车轮轴和分别布置在所述车轮轴两端的车轮;
所述车轮外侧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中间盘匹配且中间盘位于环形槽内,所述环形槽与中间盘的相对面设有用于增加摩擦的摩擦结构,所述中间盘远离车轮侧设有传动盘,所述中间盘与传动盘两者相对面设有多个预紧弹簧(用于给上述摩擦结构施加预紧力,使其可以具有相对较大的静摩擦力,便于顺利进行转矩的传递)及彼此匹配的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内设有保险环结构,所述保险环结构与安装在传动盘上的调节装置连接,通过调节装置可调整保险环结构在车轮轴轴向方向的位置以切换中间盘与传动盘间的连接形态。保险环结构的作用在于通过调节装置可以使其沿凹凸结构内的空隙轴向移动,沿轴外方向可抵住传动盘(该状态为功能模式)或沿轴内方向可抵住中间盘(该状态为保险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摩擦耦合轮对,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该轮对的保险环结构沿轴外方向可抵住传动盘时(即功能模式状态),能够实现在特定条件下车轮与车轮轴的不同步旋转,进而减少车轮磨损并改善轮对的弯道性能,同时通过调节装置即可完成中间盘与传动盘间的连接形态的切换,操作简便,极具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的中间盘与传动盘间的连接形态共有两种,一为功能模式(保险环结构沿轴外方向可抵住传动盘),另一为保险模式(保险环结构沿轴内方向可抵住中间盘)。
功能模式的状态为保险环结构的位置抵住传动盘,此时轮对在轨道上运动,车轮受到钢轨的转矩进而传递给传动盘,由于传动盘外侧一端与车轮轴为过盈配合,因此将转矩最终传递到车轮轴,此时车轮轴与车轮为同速转动,与普通轮对一致;在该轮对通过直线或大半径曲线时,都能像普通轮对一样保持自动对中的功能,而遇到小半径曲线时,轨道外侧的轮轨转距急剧增大,预紧弹簧使摩擦结构有一定的静摩擦力,当轮轨间的转矩大于摩擦结构的转矩时,起初车轮相对中间盘出现转动的趋势,而后中间盘在摩擦结构的作用下朝着轴外方向运动一定距离(半球状凸起的半径)后才开始发生转动。功能模式的功能主要是实现在特定条件下车轮与车轮轴的不同步旋转,从而起到减少车轮的磨耗的作用。
保险模式的状态为保险环结构的位置抵住中间盘即中间盘就无法再向传动盘进行轴向移动(沿轴外方向),即半球状凸起的功能被锁止,此时中间盘和传动盘之间不会发生相对移动,功能被锁止,该模式下(保险模式下)的车轮、中间盘和传动盘组成的整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的普通轮对基本相同,可以将各部分看作一体与车轮轴配合。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摩擦耦合轮对,所述环形槽为圆环形且其与车轮共轴。
如上所述的一种摩擦耦合轮对,所述摩擦结构包括固定在中间盘上的外摩擦片和固定在环形槽内的内摩擦片。内外摩擦片的作用是为了将车轮的转矩传递给中间盘。
如上所述的一种摩擦耦合轮对,所述内摩擦片包括内摩擦片固定部和内摩擦片摩擦作用部;
所述内摩擦片固定部整体呈环形,其周面上圆周布置有多块内摩擦片摩擦作用部(圆环缺状),相邻的内摩擦片摩擦作用部间留有间隙,中间盘对应所述间隙的位置设有表面光滑过度的凸起(表面光滑过度的凸起的对数与间隙一致,这个数量也可增加或减少,且设置成外摩擦片内径侧与外径侧各一个是为了顶起来的时候可以受力均匀),内摩擦片固定部对应所述间隙处设有多个通孔,通过该通孔即可使用固定件(螺栓)将内摩擦片固定部固定在车轮的环形槽内。即内摩擦片摩擦作用部在内摩擦片固定部呈现突起状,内摩擦片与外摩擦片贴合时,表面光滑过度的凸起位于内摩擦片摩擦作用部间的间隙内,当两摩擦片开始滑动时,表面光滑过度的凸起就会顺势滑到内摩擦片摩擦作用部上,使得中间盘整体背向内摩擦片方向移动,此时预紧弹簧就会被压缩,中间盘与传动盘间的两盘间隙也被占满,两侧车轮即可进行独立转动;
由于内摩擦片摩擦作用部为块状凸起,所以在中间盘的表面光滑过度的凸起接触到内摩擦片摩擦作用部只有一瞬间,而后若是想要继续独立转动,则需要满足轮轨转矩的力足以将中间盘的表面光滑过度的凸起顶起来;
也就是说,想要完成独立转动,需要满足两点条件,一是轮轨转矩大于内外摩擦片在预紧力下的静摩擦转矩,二是轮轨转矩的力要持续地足以顶起中间盘的表面光滑过度的凸起,一旦某个时刻轮轨转矩的力不足以将表面光滑过度的凸起顶起,则该轮对失去独立转动的功能,成为普通轮对。
如上所述的一种摩擦耦合轮对,所述表面光滑过度的凸起为半球状凸起。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此处仅给出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如该凸起为球缺状、半椭球状、椭球缺状也可适用。
如上所述的一种摩擦耦合轮对,所述凹凸结构共有两组,两组凹凸结构共轴,一组凹凸结构包括中间盘沿着车轮轴轴向方向向外侧延伸形成的外凸环和传动盘上与所述外凸环匹配的外凹环,另一组凹凸结构包括中间盘沿着车轮轴轴向方向向内侧延伸形成的内凸环和传动盘上与所述内凸环匹配的内凹环,所述外凸环的直径大于内凸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凹凸结构,此处仅给出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而已。
如上所述的一种摩擦耦合轮对,所述保险环结构共有两组,一组为布置在外凸环和外凹环之间的外保险环,另一组为布置在内凸环和内凹环之间的内保险环;
所述多个预紧弹簧布置在两组凹凸结构之间且每个预紧弹簧均套装在导向柱外,所述导向柱包括传动盘导向柱和中间盘导向柱,传动盘导向柱和中间盘导向柱中的一结构为空心结构,另一结构插入空心结构内完成导向柱的安装。导向柱的数量可根据预紧弹簧的数量进行设置,其作用是用于对预紧弹簧的位置及布置方向进行限定,同时为中间盘与传动盘的相对运动提供一定的裕度,当预紧弹簧产生压缩时,中间盘导向柱就可以同时沿传动盘导向柱移动,也因为两保险环在功能模式下抵住传动盘,两盘间隙存在,预紧弹簧产生压缩时,整个中间盘可以向传动盘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两套保险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设备的可靠性,而且能够避免中间盘与传动盘间隙不匀的情况。预紧弹簧周向分布有16个,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预紧弹簧的数量。
如上所述的一种摩擦耦合轮对,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主板、轴承I、轴承II、轴承III、螺母I、螺母II、螺母III、大齿轮、小齿轮I、小齿轮II和压紧板;
所述调节主板上开有三个通孔,其上分别安有轴承I、轴承II和轴承III;
所述轴承I、轴承II和轴承III分别套装有螺母I、螺母II和螺母III,螺母I、螺母II和螺母III的一端分别安装有小齿轮I、大齿轮和小齿轮II,螺母I和螺母III的另一端分别与螺纹杆I和螺纹杆II的一端连接,螺纹杆I和螺纹杆II的另一端分别与外保险环和内保险环连接,螺纹杆I与螺母I共轴,螺纹杆II与螺母III共轴,所述小齿轮I和小齿轮II位于大齿轮的两侧且同时与大齿轮啮合,小齿轮I、大齿轮和小齿轮II的远离调节主板侧设有用于固定小齿轮I、大齿轮和小齿轮II的压紧板,大齿轮和压紧板上对应位置设有增加摩擦用的摩擦片;
所述调节装置共有多个(四个),其圆周布置在传动盘上,即内外保险环上固连的螺纹杆周向分布各四根,穿过传动盘被调节装置所作用,内外保险环通过其螺纹杆与螺母实现移动,螺母又配合在轴承内圈,通过大小齿轮实现转动,由于各齿轮的啮合,可以实现两小齿轮的同向同速度转动,而螺纹杆的螺纹分布也一致,使得拨动一个小齿轮时,内外保险环可以同时移动;
内外保险环移动的行程,或抵住传动盘停止,或抵住中间盘停止,那么到达这两个行程终点时,依靠压紧板上的摩擦片与大齿轮上的摩擦片贴合,实现齿轮的固定,具体来说,拨动外侧的小齿轮使得内外保险环到达所需的位置时,压紧盘将齿轮压紧防止其转动,锁定内外保险环的位置,压紧板通过各部件固定在调节主板上。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此处仅给出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其他形式的调节装置也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只要能够实现对内外保险环的同步调整即可。
如上所述的一种摩擦耦合轮对,所述车轮通过车轮轴承与车轮轴配合(车轮与车轮轴间只有车轮轴承连接,其余部分没有配合关系,留有空隙)且车轮轴上设有用于限定车轮轴承位置的环形凸起,所述传动盘与车轮轴过盈配合,进而完成整个装置的轴向限定。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如上所述的一种摩擦耦合轮对的轨道车辆。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摩擦耦合轮对,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该轮对的保险环结构沿轴外方向可抵住传动盘时(即功能模式状态),能够实现在特定条件下车轮与车轮轴的不同步旋转,进而减少车轮磨损并改善轮对的弯道性能,同时通过调节装置即可完成中间盘与传动盘间的连接形态的切换,保险环结构的位置抵住中间盘时(即保险模式状态,为轮对性能出现不可靠时应用该状态以确保轮对可正常运作),此时中间盘和传动盘之间不会发生相对移动,功能被锁止,其相当于普通轮对,其模式切换操作简便,极具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擦耦合轮对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擦耦合轮对的车轮、传动盘及中间盘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去除预紧弹簧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的爆炸视图;
图5为所有调节装置与内外保险环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摩擦耦合轮对的剖切图;
图7和8分别为内外摩擦片装配不同视角的示意图;
其中,1-车轮轴,2-车轮,3-传动盘,4-调节装置,41-调节主板,42-轴承I,43-轴承II,44-轴承III,45-螺母I,46-螺母II,47-螺母III,48-小齿轮I,49-大齿轮,410-小齿轮II,411-压紧板,5-中间盘,6-预紧弹簧,7-内保险环,8-外保险环,9-外摩擦片,10-内摩擦片,11-传动盘导向柱,12-中间盘导向柱,13-内凸环,14-外凸环,15-车轮轴承,16-螺纹杆I,17-环形凸起,18-半球状凸起,19-内摩擦片固定孔,20-内摩擦片固定部,21-内摩擦片摩擦作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阐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摩擦耦合轮对,如图1~8所示,包括车轮轴1和分别布置在车轮轴1两端的车轮2;
车轮2外侧设有与车轮2共轴的圆环形槽,圆环形槽与中间盘5匹配且中间盘5位于圆环形槽内,圆环形槽与中间盘5的相对面设有摩擦结构,摩擦结构包括固定在中间盘5上的外摩擦片9和固定在圆环形槽内的内摩擦片10,内摩擦片10包括内摩擦片固定部20和内摩擦片摩擦作用部21,内摩擦片固定部20整体呈环形,其周面上圆周布置有多块内摩擦片摩擦作用部21,相邻的内摩擦片摩擦作用部21间留有间隙,中间盘5对应间隙的位置设有半球状凸起18(表面光滑过度的凸起)且间隙处开有内摩擦片固定孔19,通过内摩擦片固定孔19即可将内摩擦片固定部20固定在圆环形槽上;
中间盘5远离车轮2侧设有传动盘3,中间盘5与传动盘3两者相对面设有16个预紧弹簧6及两组彼此匹配且共轴的凹凸结构,一组凹凸结构包括中间盘5沿着车轮轴1轴向方向向外侧延伸形成的外凸环14和传动盘3上与外凸环14匹配的外凹环,另一组凹凸结构包括中间盘5沿着车轮轴1轴向方向向内侧延伸形成的内凸环13和传动盘3上与内凸环13匹配的内凹环,外凸环14的直径大于内凸环13,且以上两组凹凸结构内均设有保险环结构,一组为布置在外凸环14和外凹环之间的外保险环8,另一组为布置在内凸环13和内凹环之间的内保险环7,内保险环7及外保险环8与圆周安装在传动盘3上的四个调节装置4连接;
调节装置4包括调节主板41、轴承I 42、轴承II 43、轴承III 44、螺母I 45、螺母II46、螺母III 47、大齿轮49、小齿轮I 48、小齿轮II 410和压紧板411;
调节主板41上开有三个通孔,其上分别安有轴承I 42、轴承II 43和轴承III 44;
轴承I 42、轴承II 43和轴承III 44分别套装有螺母I 45、螺母II 46和螺母III47,螺母I 45、螺母II 46和螺母III 47的一端分别安装有小齿轮I 48、大齿轮49和小齿轮II 410,螺母I 45和螺母III 47的另一端分别与螺纹杆I 16和螺纹杆II的一端连接,螺纹杆I 16和螺纹杆II的另一端分别与外保险环8和内保险环7连接,螺纹杆I 16与螺母I 45共轴,螺纹杆II与螺母III 47共轴,小齿轮I 48和小齿轮II 410位于大齿轮49的两侧且同时与大齿轮49啮合,小齿轮I 48、大齿轮49和小齿轮II 410的远离调节主板41侧设有用于固定小齿轮I 48、大齿轮49和小齿轮II 410的压紧板411,通过调节装置4可调整内保险环7及外保险环8在车轮轴1轴向方向的位置以切换中间盘5与传动盘3间的连接形态;
16个预紧弹簧6布置在两组凹凸结构之间且每个预紧弹簧均套装在导向柱外,导向柱包括传动盘导向柱11和中间盘导向柱12,其中中间盘导向柱12为空心结构,传动盘导向柱11插入中间盘导向柱12内完成导向柱的安装;
车轮2通过车轮轴承15与车轮轴1配合且车轮轴1上设有用于限定车轮轴承15位置的环形凸起17,传动盘3与车轮轴1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摩擦耦合轮对进行模式切换的操作方法:
(1)功能模式即保险环结构沿轴外方向可抵住传动盘;
内外保险环的位置抵住传动盘,此时轮对在轨道上运动,车轮受到钢轨的转矩进而传递给传动盘,由于传动盘外侧一端与车轮轴为过盈配合,因此将转矩最终传递到车轮轴,此时车轮轴与车轮为同速转动,与普通轮对一致;在该轮对通过直线或大半径曲线时,都能像普通轮对一样保持自动对中的功能,而遇到小半径曲线时,轨道外侧的轮轨转距急剧增大,预紧弹簧使摩擦结构有一定的静摩擦力,当轮轨间的转矩大于摩擦结构的转矩时,起初车轮相对中间盘出现转动的趋势,而后中间盘在摩擦结构的作用下朝着轴外方向运动一定距离(半球状凸起的半径)后才开始发生转动,即在特定条件下车轮与车轮轴的不同步旋转,这起到减少车轮的磨耗的作用。
(2)保险模式即保险环结构沿轴内方向可抵住中间盘;
内外保险环的位置抵住中间盘,此时中间盘就无法再向传动盘进行轴向移动(沿轴外方向)了,即半球状凸起的功能被锁止,该模式下(保险模式下)的车轮、中间盘和传动盘组成的整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的普通轮对基本相同,可以将各部分看作一体与车轮轴配合。
经验证,本实用新型的摩擦耦合轮对,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该轮对的保险环结构沿轴外方向可抵住传动盘时(即功能模式状态),能够实现在特定条件下车轮与车轮轴的不同步旋转,进而减少车轮磨损并改善轮对的弯道性能,同时通过调节装置即可完成中间盘与传动盘间的连接形态的切换,保险环结构的位置抵住中间盘时(即保险模式状态,为轮对性能出现不可靠时应用该状态以确保轮对可正常运作),此时中间盘和传动盘之间不会发生相对移动,功能被锁止,其相当于普通轮对,其模式切换操作简便,极具应用前景。
实施例2
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如实施例1所述的摩擦耦合轮对和车体。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摩擦耦合轮对,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轮轴和分别布置在所述车轮轴两端的车轮;
所述车轮外侧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中间盘匹配且中间盘位于环形槽内,所述环形槽与中间盘的相对面设有摩擦结构,所述中间盘远离车轮侧设有传动盘,所述中间盘与传动盘两者相对面设有多个预紧弹簧及彼此匹配的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内设有保险环结构,所述保险环结构与安装在传动盘上的调节装置连接,通过调节装置可调整保险环结构在车轮轴轴向方向的位置以切换中间盘与传动盘间的连接形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耦合轮对,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为圆环形且其与车轮共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耦合轮对,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结构包括固定在中间盘上的外摩擦片和固定在环形槽内的内摩擦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摩擦耦合轮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摩擦片包括内摩擦片固定部和内摩擦片摩擦作用部;
所述内摩擦片固定部整体呈环形,其周面上圆周布置有多块内摩擦片摩擦作用部,相邻的内摩擦片摩擦作用部间留有间隙,中间盘对应所述间隙的位置设有表面光滑过度的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摩擦耦合轮对,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光滑过度的凸起为半球状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耦合轮对,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共有两组,两组凹凸结构共轴,一组凹凸结构包括中间盘沿着车轮轴轴向方向向外侧延伸形成的外凸环和传动盘上与所述外凸环匹配的外凹环,另一组凹凸结构包括中间盘沿着车轮轴轴向方向向内侧延伸形成的内凸环和传动盘上与所述内凸环匹配的内凹环,所述外凸环的直径大于内凸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摩擦耦合轮对,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环结构共有两组,一组为布置在外凸环和外凹环之间的外保险环,另一组为布置在内凸环和内凹环之间的内保险环;
所述多个预紧弹簧布置在两组凹凸结构之间且每个预紧弹簧均套装在导向柱外,所述导向柱包括传动盘导向柱和中间盘导向柱,传动盘导向柱和中间盘导向柱中的一结构为空心结构,另一结构插入空心结构内完成导向柱的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摩擦耦合轮对,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主板、轴承I、轴承II、轴承III、螺母I、螺母II、螺母III、大齿轮、小齿轮I、小齿轮II和压紧板;
所述调节主板上开有三个通孔,其上分别安有轴承I、轴承II和轴承III;
所述轴承I、轴承II和轴承III分别套装有螺母I、螺母II和螺母III,螺母I、螺母II和螺母III的一端分别安装有小齿轮I、大齿轮和小齿轮II,螺母I和螺母III的另一端分别与螺纹杆I和螺纹杆II的一端连接,螺纹杆I和螺纹杆II的另一端分别与外保险环和内保险环连接,螺纹杆I与螺母I共轴,螺纹杆II与螺母III共轴,所述小齿轮I和小齿轮II位于大齿轮的两侧且同时与大齿轮啮合,小齿轮I、大齿轮和小齿轮II的远离调节主板侧设有用于固定小齿轮I、大齿轮和小齿轮II的压紧板;
所述调节装置共有多个,其圆周布置在传动盘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擦耦合轮对,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通过车轮轴承与车轮轴配合且车轮轴上设有用于限定车轮轴承位置的环形凸起,所述传动盘与车轮轴过盈配合。
10.应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摩擦耦合轮对的轨道车辆。
CN202120715051.8U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摩擦耦合轮对及应用其的轨道车辆 Active CN2145231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15051.8U CN214523172U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摩擦耦合轮对及应用其的轨道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15051.8U CN214523172U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摩擦耦合轮对及应用其的轨道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23172U true CN214523172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73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15051.8U Active CN214523172U (zh) 2021-04-08 2021-04-08 一种摩擦耦合轮对及应用其的轨道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231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5561B (zh) 全环面牵引传动装置
US8671845B2 (en) Central suspension device, wagon bogie and express railway wagon
JP7036932B2 (ja) 軌道車両用の高速列車軌間可変台車
EP3038899A1 (en) Landing gear drive system flexible interface
CN113119652A (zh) 一种摩擦耦合轮对及应用其的轨道车辆
CN214523172U (zh) 一种摩擦耦合轮对及应用其的轨道车辆
CN110857024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动力总成
US3915490A (en) Resilient railway wheel
CN102114753A (zh) 具有驱动功能的万向脚轮
CN113607444A (zh) 高速重载列车轮轨型面摩擦磨损及滚动触疲劳试验装置
CN105346550A (zh) 带差速器的跨座式单轨车辆双轴动力转向架
JP4501356B2 (ja) 鉄道車両用歯車装置及び鉄道車両用台車
CN105909685A (zh) 三球销型万向节及其重载型传动轴总成
CN114312128B (zh) 齿轨轮及转向架
CN101672331A (zh) 一种等速万向节的结构
CN101439644B (zh) 一种轨道用车轮
CN209938579U (zh) 一种走行齿轮结构及齿轮车辆轮对
CN202790173U (zh) 球面滚子球笼联轴器
CN206361013U (zh) 一种汽车转向节用滚针轴承
CN216185430U (zh) 商用车四槽通滚道转向传动轴总成
CN104118471A (zh) 一种能自动补偿花键磨损间隙的伸缩式转向下传动轴组合
CN204020968U (zh) 一种能自动补偿花键磨损间隙的伸缩式转向下传动轴组合
CN110469175A (zh) 无避让型立体车位防倾行走装置
CN207173714U (zh) 一种滚珠滑动转向轴传动副
CN113968254B (zh) 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