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13773U - 一种臭气处理装置和应用其的雨水调蓄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臭气处理装置和应用其的雨水调蓄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13773U
CN214513773U CN202120367867.6U CN202120367867U CN214513773U CN 214513773 U CN214513773 U CN 214513773U CN 202120367867 U CN202120367867 U CN 202120367867U CN 214513773 U CN214513773 U CN 2145137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dor
biological filter
filter bed
mo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678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鞠庆玲
刘启凯
董继卿
长英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HIHARA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HIHARA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HIHARA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678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137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137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137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臭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臭气处理装置和应用其的雨水调蓄池。该臭气处理装置包括具有吸附模式和降解模式的第一生物滤床和第二生物滤床,以及菌液箱,其中,菌液箱分别可选择地与第一生物滤床或第二生物滤床连通,以使得当第一生物滤床和第二生物滤床二者中的一者处于吸附模式且吸附呈饱和状态时,该者与菌液箱连通以将该者转换为降解模式,而另一者与菌液箱不连通以使该者处于吸附模式。本实用新型的臭气处理装置能够实现对流量或浓度波动较大的臭气进行高效除臭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臭气处理装置和应用其的雨水调蓄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臭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臭气处理装置和应用其的雨水调蓄池。
背景技术
雨水调蓄池是一种雨水收集设施,占地面积大,一般可建造于城市广场、绿地、停车场等公共区域的下方,主要作用是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存其内,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雨水慢慢地排出。雨水调蓄池既能规避雨水洪峰,实现雨水循环利用,又能避免初期雨水对承受水体的污染,还能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
雨水调蓄池内产生的臭气是间断性的,每次收集雨水后臭气量大,浓度高,当蓄积的雨水慢慢调出后,臭气量少、浓度低,由于雨水间隔时间不定,因此臭气具有很大的波动性。而现有的传统生物滤床只有在稳定的臭气(包括稳定的风量和浓度)情况下才可以发挥其最大的除臭能力,考虑到雨水调蓄池臭气的不稳定性,传统生物滤床处理很难实现达标排放,因此,需对传统生物滤床进行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雨水调蓄池产生的臭气波动大、难以采用传统生物滤床进行处理的困难,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高效进行臭气处理的臭气处理装置和应用其的雨水调蓄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臭气处理装置,包括具有吸附模式和降解模式的第一生物滤床和第二生物滤床,以及菌液箱,其中,菌液箱分别可选择地与第一生物滤床或第二生物滤床连通,以使得当第一生物滤床和第二生物滤床二者中的一者处于吸附模式且吸附呈饱和状态时,该者与菌液箱连通以将该者转换为降解模式,而另一者与菌液箱不连通以使该者处于吸附模式。
进一步地,第一生物滤床和第二生物滤床均构造为:吸附模式的工作时长大于降解模式的工作时长。
进一步地,第一生物滤床和第二生物滤床均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储水层、布气层、填料层以及喷淋层,其中,菌液箱分别可选择地与第一生物滤床的布气层或第二生物滤床的布气层相连通。
进一步地,填料层为由多个炭粒形成的多孔炭质层。
进一步地,储水层与喷淋层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循环泵构造为:当第一生物滤床和第二生物滤床二者中的任一者处于降解模式时,循环泵持续工作,以使喷淋层持续喷淋。
进一步地,第一生物滤床和第二生物滤床的进气口分别与外部的雨水调蓄池相连通,雨水调蓄池的臭气出口与第一生物滤床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和雨水调蓄池的臭气出口与第二生物滤床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进风阀,当第一生物滤床和第二生物滤床二者中的任一者处于降解模式时,该者上的进风阀关闭,另一者上的进风阀开启。
进一步地,菌液箱中的微生物菌种包括极端嗜酸硫杆菌。
进一步地,菌液箱中储存有好氧污泥。
进一步地,第一生物滤床和第二生物滤床的出气口处均设置有臭气浓度检测装置,臭气浓度检测装置构造为当第一生物滤床和第二生物滤床二者中的任一者处于吸附模式且该者的出气口处的臭气浓度检测装置超出预设值时,该者切换为降解模式,另一者切换为吸附模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雨水调蓄池,包括调蓄池主体和与调蓄池主体的臭气出口相连通的上述臭气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臭气处理装置中,第一生物滤床和第二生物滤床同时具备吸附模式和降解模式,即每个生物滤床都将吸附技术与生物降解作用融合于一体,通过将第一生物滤床和第二生物滤床设置一备一用,确保永远有一台处于吸附模式,以确保臭气处理达标,这针对于浓度或流量波动较大的臭气具有更高效地除臭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臭气处理装置不仅适用于恶臭气体的处理,也适用于有机废气(尤其是恶臭成分与有机成分同时存在)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臭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臭气处理装置和应用其的雨水调蓄池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臭气处理装置100的结构,包括具有吸附模式和降解模式的第一生物滤床1和第二生物滤床2,以及菌液箱3。其中,菌液箱3分别可选择地与第一生物滤床1或第二生物滤床2连通,以使得当第一生物滤床1和第二生物滤床2二者中的一者处于吸附模式且吸附呈饱和状态时,该者与菌液箱3连通以将该者转换为降解模式,而另一者与菌液箱3不连通以使该者处于吸附模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臭气处理装置100在使用时,第一生物滤床1和第二生物滤床2二者可始终处于一备一用状态。当二者中的一者,例如第一生物滤床1处于吸附模式时,即臭气仅进入第一生物滤床1进行除臭,此时第二生物滤床2可处于不工作状态或处于降解模式,当第一生物滤床1吸附恶臭物质后逐渐呈饱和状态时,第一生物滤床1与菌液箱3连通以将第一生物滤床1转换为降解模式,第二生物滤床2与菌液箱3不连通并开启吸附模式,此时菌液箱3中的流体可被引入第一生物滤床1中,使得流体中的微生物逐渐将第一生物滤床1吸附的恶臭物质进行降解,从而使第一生物滤床1重新恢复吸附能力,即重新具备吸附模式,以在第二生物滤床2吸附呈饱和状态时投入下一个吸附过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臭气处理装置100中,第一生物滤床1和第二生物滤床2同时具备吸附模式和降解模式,即每个生物滤床都将吸附技术与生物降解作用融合于一体,通过将第一生物滤床1和第二生物滤床2设置一备一用,确保永远有一台处于吸附模式,从而确保臭气处理达标,这针对于浓度或流量波动较大的臭气具有更高效地除臭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臭气处理装置100不仅适用于恶臭气体的处理,也适用于有机废气(尤其是恶臭成分与有机成分同时存在)的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臭气处理装置100,第一生物滤床1和第二生物滤床2可具有相似或相同的结构。
优选地,第一生物滤床1和第二生物滤床2可均构造为:吸附模式的工作时长大于降解模式的工作时长。通过将降解模式的工作时长设置的较短,可实现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吸附饱和的生物滤床进行降解,从而保证有足够的吸附模式的工作时长来对臭气进行除臭。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生物滤床1和第二生物滤床2的结构均相同,以第一生物滤床1为例,一生物滤床1可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储水层11、布气层12、填料层13以及喷淋层14。其中,菌液箱3分别可选择地与第一生物滤床1的布气层12或第二生物滤床2的布气层相连通。
以下结合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臭气处理装置100的具体结构来说明其具体的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第一生物滤床1和第二生物滤床2的进气口分别与外部的雨水调蓄池相连通,雨水调蓄池的臭气出口与第一生物滤床1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进风阀15,雨水调蓄池的臭气出口与第二生物滤床2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进风阀21,当第一生物滤床1和第二生物滤床2二者中的任一者处于降解模式时,该者上的进风阀关闭,另一者上的进风阀开启。
具体地,当第一生物滤床1处于吸附模式时,第二生物滤床2可处于非工作状态或降解模式,此时第一进风阀15、第一出风阀16开启,第一菌液阀17关闭,第二进风阀21、第二出风阀22关闭。臭气S在风机5的作用下进入第一生物滤床1的布气层12,臭气自下而上运动,依次经过填料层13、喷淋层14后经第一生物滤床1的出气口排出,在该过程中,储水层11中的液体在第一循环泵18的作用下被引至喷淋层14,喷淋层14朝向填料层13喷淋,该储水层11中的液体例如可以是用于分解臭气中的硫化物或粘性有机组分的微生物培养液,该向下喷淋的微生物培养液能够充分捕捉向上流动的臭气,从而使得臭气更充分地与微生物培养液发生接触并反应,以达到处理臭气的作用。由此,第一生物滤床1完成了其吸附模式下的臭气吸附除臭过程。当第一生物滤床1处于吸附饱和状态时,第一生物滤床1开启降解模式,第二生物滤床2开启吸附模式(该吸附模式的工作过程与上述第一生物滤床1的工作过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此时第一进风阀15、第一出风阀16关闭,第一菌液阀17开启,第二进风阀21、第二出风阀22开启,第二菌液阀23关闭,对于第一物滤床1的降解模式,菌液箱3中的菌液在第三循环泵31的作用下被引至第一物滤床1的储水层11中,该菌液可以是经过特殊培养的有效除臭菌,例如极端嗜酸硫杆菌;也可以是污水处理厂好氧池的活性污泥,前者降解饱和滤床内的污染物的速度明显快于后者,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具体采用不同形式的菌液来决定生物滤床的吸附容量和再生时间,以确保不影响除臭效果。此外,也可以采取加入生物活性促进剂等技术手段来加快吸附和降解过程。第一循环泵18可将储水层11中的液体和菌液箱3中的菌液引至喷淋层14,通过喷淋层14对填料层13进行喷淋,菌液中的微生物逐渐将填料层13上所吸附的恶臭物质降解,使得填料层13重新恢复吸附能力。
优选地,第一循环泵18和第二循环泵24可构造为:当第一生物滤床1和第二生物滤床2二者中的任一者处于降解模式时,循环泵持续工作,以使喷淋层14持续喷淋。该设置可加快处于降解模式的生物滤床的降解过程,从而确保整个除臭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吸附模式的工作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填料层13可为由多个炭粒形成的多孔炭质层,即填料层由炭质填料形成。炭质填料的特性是多孔质、保水性高、有良好的透水性和通气性,不易风化,抗腐蚀性、抗酸碱性。由于炭质填料具有多孔性表面,因此与微生物的相容性好,有利于多种微生物生长,可形成种类丰富的生物群落,使各种臭气成分同时被有效去除。同时,由于炭质填料保湿性好,可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一定的含水率,有利于微生物的存活,因此水的消耗量少,可长期稳定运行。炭质填料内部孔隙主要由纳米级的微孔构成,因此自身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为了使填料层13的除臭更为经济有效,炭质填料可以选用直径范围为2-50mm的炭粒,且多孔炭质层的比表面积大于260m2/g。
回到图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生物滤床1和第二生物滤床2的出气口处均可设置有臭气浓度检测装置(图中未示出),臭气浓度检测装置构造为当第一生物滤床1和第二生物滤床2二者中的任一者处于吸附模式且该者的出气口处的臭气浓度检测装置超出预设值时,该者切换为降解模式,另一者切换为吸附模式。该臭气浓度检测装置可实现在任一生物滤床未处于吸附饱和状态下对臭气质量的严格监测,以确保臭气始终能够具有足够的吸附时长,从而确保臭气能够有效达标排出。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雨水调蓄池(图中未示出),可包括调蓄池主体和与调蓄池主体的臭气出口相连通的上述臭气处理装置100。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臭气处理装置100中的第一生物滤床1和第二生物滤床2永远有一台处于吸附模式,因此可有效确保臭气处理达标,这针对于雨水调蓄池中的浓度或流量波动较大的臭气具有更高效地除臭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吸附模式和降解模式的第一生物滤床和第二生物滤床,以及菌液箱,其中,所述菌液箱分别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生物滤床或所述第二生物滤床连通,以使得当所述第一生物滤床和所述第二生物滤床二者中的一者处于所述吸附模式且吸附呈饱和状态时,该者与所述菌液箱连通以将该者转换为所述降解模式,而另一者与所述菌液箱不连通以使该者处于所述吸附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物滤床和所述第二生物滤床均构造为:吸附模式的工作时长大于所述降解模式的工作时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物滤床和所述第二生物滤床均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储水层、布气层、填料层以及喷淋层,其中,所述菌液箱分别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生物滤床的布气层或所述第二生物滤床的布气层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为由多个炭粒形成的多孔炭质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层与所述喷淋层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构造为:当所述第一生物滤床和所述第二生物滤床二者中的任一者处于所述降解模式时,所述循环泵持续工作,以使所述喷淋层持续喷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物滤床和所述第二生物滤床的进气口分别与外部的雨水调蓄池相连通,所述雨水调蓄池的臭气出口与所述第一生物滤床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和所述雨水调蓄池的臭气出口与所述第二生物滤床的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进风阀,当所述第一生物滤床和所述第二生物滤床二者中的任一者处于所述降解模式时,该者上的所述进风阀关闭,另一者上的所述进风阀开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箱中的微生物菌种包括极端嗜酸硫杆菌。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箱中储存有好氧污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物滤床和所述第二生物滤床的出气口处均设置有臭气浓度检测装置,所述臭气浓度检测装置构造为当所述第一生物滤床和所述第二生物滤床二者中的任一者处于所述吸附模式且该者的出气口处的臭气浓度检测装置超出预设值时,该者切换为所述降解模式,另一者切换为所述吸附模式。
10.一种雨水调蓄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蓄池主体和与所述调蓄池主体的臭气出口相连通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臭气处理装置。
CN202120367867.6U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臭气处理装置和应用其的雨水调蓄池 Active CN2145137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7867.6U CN214513773U (zh)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臭气处理装置和应用其的雨水调蓄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7867.6U CN214513773U (zh)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臭气处理装置和应用其的雨水调蓄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13773U true CN214513773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35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67867.6U Active CN214513773U (zh)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臭气处理装置和应用其的雨水调蓄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137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29097U (zh) 一种生物滤池臭气净化系统
CN111530272A (zh) 生物除臭填料及利用该填料去除垃圾渗滤液恶臭的滴滤塔
CN105582792B (zh) 一种同步去除恶臭物质和微生物气溶胶的设备与方法
CN202844876U (zh) 一种新型高效生物除臭净化器
CN102580494A (zh) 一种恶臭气体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1625503U (zh) 高浓度臭气生物处理装置
CN208893856U (zh) 高效垃圾除臭系统
CN104001421B (zh) 一种采用无泡曝气预处理的复合生物除臭工艺与装置
CN200995119Y (zh) 多功能联合法除尘除臭净化装置
CN205019959U (zh) 一种新型生物滤池除臭装置
CN103623693A (zh) 一种高效生物除臭设备
CN101011591A (zh) 复合微生物和纳米复合载体处理恶臭气体的方法及装置
CN106799164A (zh) 一种两相生物除臭方法和除臭装置
CN110624393A (zh) 一种生物滤池多级除臭方法及装置
CN108079763A (zh) 农村生活和养殖污水处理用厌氧池密封除臭盖及其处理方法
CN110694464A (zh) 一种生物土壤过滤除臭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20130A (zh) 生物除臭装置
CN214513773U (zh) 一种臭气处理装置和应用其的雨水调蓄池
CN210544301U (zh) 一种具备处理复杂臭气成分的除臭工艺系统
CN202478801U (zh) 一种恶臭气体处理系统
CN110743341A (zh) 臭气除臭系统及除臭方法
CN105084654A (zh) 污水除臭的方法
CN204865531U (zh) 一种生物活性炭除臭塔
CN112915775B (zh) 一种污泥干化臭气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5340563U (zh) 生物过滤除臭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0120 1st floor, No.8 Lane 676, Wuxing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Xi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120 1st floor, No.8 Lane 676, Wuxing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NISHIHARA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SHANGHAI)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4 first floor, No. 30, Lane 676, Wuxing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Xi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120 1st floor, No.8 Lane 676, Wuxing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Xi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anghai)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