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13682U -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13682U
CN214513682U CN202120317874.5U CN202120317874U CN214513682U CN 214513682 U CN214513682 U CN 214513682U CN 202120317874 U CN202120317874 U CN 202120317874U CN 214513682 U CN214513682 U CN 214513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ste gas
adsorption
treatment device
hydrophilic
adsorp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1787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广超
郭相生
申泰炫
姚红杰
岳鹏举
宁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Sinom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Sinom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Sinom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Sinom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1787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13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13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13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围成处理腔的外壳,外壳具有供废气进出处理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吸附件设置在处理腔内,且位于废气由进气口流向出气口的气流路径上,所述吸附件具有材质为亲水材质的亲水接触面,废气在流经吸附件所在位置时,废气中的水雾能够与亲水接触面接触并吸附在亲水接触面上。废气流经吸附件的亲水接触面,基于亲水接触面的亲水特性,当废气中的水雾与亲水接触面接触后吸附在亲水接触面上,在亲水接触面上形成更大的液珠乃至形成水膜,如此,当废气中的灰尘随气流或在自身的布朗运动下与亲水接触面上的液珠或者水膜接触后,能够被吸附在吸附件上,如此实现对废气中水分和灰尘的消除,实现消白除尘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常伴随含水蒸气和灰尘的废气产生,如火电厂的湿法脱硫尾气和轧钢厂的冲渣水气等,为满足废气排放标准以及再利用要求,需要对此类废气进行消白和除尘处理,其中消白就是消除废气中的水蒸气,避免废气排出后遇冷形成白色浓烟。
现有技术中的废气处理装置多为离心式或湿式电除雾装置,此类废气处理装置不仅结构复杂,造价昂贵,而且在工作过程中还会消耗电能,导致废气处理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气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废气处理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处理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外壳,围成处理腔,且具有供废气进出处理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吸附件设置在处理腔内,且位于废气由进气口流向出气口的气流路径上,所述吸附件具有材质为亲水材质的亲水接触面,废气在流经吸附件所在位置时,废气中的水雾能够与亲水接触面接触并吸附在亲水接触面上。
有益效果为:废气经进气口进入外壳所围成的处理腔内,在向出气口流动的过程中,废气流经吸附件的亲水接触面,基于亲水接触面的亲水特性,当废气中的水雾与亲水接触面接触后吸附在亲水接触面上,在亲水接触面上形成更大的液珠乃至形成水膜,如此,当废气中的灰尘随气流或在自身的布朗运动下与亲水接触面上的液珠或者水膜接触后,能够被吸附在吸附件上,如此实现对废气中水分和灰尘的消除,并且,废气在处理腔内的除水、除尘过程不耗电,实现低成本的消白除尘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件为吸附板,吸附板至少外表面为亲水材料,亲水接触面为吸附板的外表面,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一组或沿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有至少两组吸附板组,吸附板组由多个吸附板组成,且吸附板组内的各吸附板沿垂直于废气流向的方向间隔布置,并通过吸附板固定结构固定在处理腔内。
有益效果为:吸附板提供亲水接触面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其板面对废气的流动进行引导,促使废气更加顺畅的流向出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板固定结构包括至少两根支撑杆,各支撑杆分别穿过对应吸附板组内的各吸附板并通过两端固定在所述外壳上。
有益效果为:通过支撑杆可以方便地将吸附板固定在外壳内。
进一步地,吸附板组内相邻的两吸附板之间设置有挡环,所述挡环穿装在支撑杆上。
有益效果为:设置挡环确保相邻两吸附板之间保持合适的间隔,避免相邻的两吸附板贴合导致部分亲水接触面无法参与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为金属杆,挡环表面为耐腐蚀的亲水材料,以通过挡环对金属杆进行耐腐蚀防护。
有益效果为:采用金属杆确保支撑杆能够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与此同时,挡环为耐腐蚀亲水材料,能够对金属的支撑杆进行防护,提高废气处理装置的耐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板为改性亲水塑料板,挡环为改性亲水塑料环。
有益效果为:选用改性亲水塑料制作吸附板和挡环取材方便,且具有极好的耐腐蚀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上下布置,所述外壳用于容纳吸附件的部分的横截面为矩形,包括位于四角处的立柱和固定在相邻两立柱之间的围板,所述支撑杆的端部均伸出外壳并连接有加强横梁,加强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邻近的两立柱上。
有益效果为:通过加强横梁对吸附板固定结构进行加强,提高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废气处理装置的耐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板组有至少两组,相邻两组吸附板组对应的吸附板在垂直于废气流动的方向上错开布置,并在废气的流动方向上部分重叠,通过在重叠部分上穿装支撑杆使得相邻的两吸附板组相对的一端共用支撑杆固定在外壳上。
有益效果为:设置至少两组吸附板组,在处理腔内形成更大面积的亲水接触面,提高对废气处理的效率,同时,相邻两组吸附板组共用支撑杆,能够简化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并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相邻两组吸附板组上下对应的吸附板的端部板面紧贴布置。
有益效果为:如此能够在间隔布置的吸附板之间形成畅通的通道,提高废气在处理腔内流动的顺畅性,进而提高废气处理装置对废气的处理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在外壳上上下布置,所述外壳顶部设置有对吸附板进行喷淋清洗的喷淋装置。
有益效果为:设置喷淋装置对吸附板及时进行清洗,避免吸附板上粘附过多的灰尘而导致废气处理装置的处理能力下降,同时,在废气温度较高水雾较少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喷淋装置对废气进行降温使废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并通过喷淋在在吸附件上形成吸附灰尘的水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废气处理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废气处理装置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1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废气处理装置实施例1喷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相应附图标记所对应的组成部分的名称为:
1-上段壳体;2-中段壳体;3-下段壳体;4-支腿;5-立柱;6-围板;7-吸附板;8-支撑杆;9-支撑块;10-加强横梁;11-挡环;12-主管路;13-喷水支路;14-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可能出现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可能出现的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可能出现的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设有”的对象可以是本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本体分体布置并连接在本体上,该连接可以是可拆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包括竖直布置的外壳,外壳由上至下分为上段壳体1、中段壳体2和下段壳体3,外壳内腔为处理腔,处理腔内设置有吸附件,用于吸附废气中的水雾,并通过吸附水雾在其表面形成水珠或者水膜来吸附灰尘。上段壳体1上端设置有进气口,下段壳体3的底部设置有出气口,外壳通过支腿4竖直固定在工作位。工作时,废气经进气口进入处理腔内并向下流动,经过吸附件的吸附完成消白及除尘处理,处理过的废气经出气口流出。
本实施例中,外壳的中段壳体2的横截面为矩形,如图1所示,包括位于四角处的立柱5以及固定在相邻两立柱之间的围板6,围板6为金属板,立柱5起到对外壳整体结构进行加强支撑的作用,生产制造时,选用常规的型材即可。上段壳体1的下端为与中段壳体2适配对接的矩形结构,上端为圆形的进气口,上段壳体1可拆安装在中段壳体2上端,以便于对废气处理装置内部进行检修。下段壳体3的结构与上段壳体的结构相同,不同的是,下段壳体3可以不可拆地连接在中段壳体2下端。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处理腔内的吸附件为设置在外壳1内的矩形的吸附板7,吸附板7为改性亲水塑料板,具体可为PP塑料板、PE塑料板等,具体的,外壳内由上至下设置有五组吸附板组,各吸附板组包括沿垂直于废气流动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吸附板7。各组吸附板组通过对应的吸附板固定结构固定在处理腔内,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组吸附板组的吸附板固定结构包括十根支撑杆8,十根支撑杆8分成上下两排,每排各五根,均为金属杆,各支撑杆8横穿对应吸附板组内的吸附板7,两端伸出中段壳体2的对应侧,在伸出端上密封焊接支撑块9,通过支撑块9与外壳挡止配合约束支撑杆沿其自身轴向的移动。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杆为金属管,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杆还可以为实心的金属棒。
为了对吸附板组的固定进行加强,进一步优化地,如图1和图3所示,每排五个支撑杆8上的支撑块9又同时连接一个加强横梁10,加强横梁10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立柱5固定连接,通过加强横梁10对支撑杆8在上下方向上进行支撑或者牵拉,减小对应侧围板所受载荷,提高吸附板组在外壳上固定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上下相邻的两吸附板组的相对端共用一排支撑杆8,也就是说,上下两组吸附板组实际上通过三排共十五个支撑杆8进行固定安装。上下两组吸附板组对应的吸附板的端部重叠并贴紧布置形成一个吸附板对,为了对吸附板之间的间隔进行保持,如图3所示,在支撑杆8上套装挡环11对相邻的两吸附板对之间的间隔进行保持,与此同时,挡环11也由改性亲水塑料制成,挡环11与吸附板7共同实现对金属材质的支撑杆8的防护,避免支撑杆8遭受废气腐蚀。
进一步地,由于吸附板上粘附的灰尘过多会影响废气中水滴在吸附板上的吸附,作为进一步优化地,如图4所示,废气处理装置顶部还设置有喷淋装置,关于喷淋装置的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伸至上段壳体1内的主管路12,主管路12伸至外壳1内的部分上连接有六个喷水支路13,六个喷水支路13分成两组,分别沿主管路12的径向向主管路12两侧悬伸,在喷水支路13上设置有喷头14。主管路12连接自来水管,可通过喷淋装置定期对吸附板7进行喷淋冲洗。
具体使用时,为提高废气处理装置的处理效率,可先对需要处理的废气进行降温处理,如降至80或70摄氏度以下,使废气中的水蒸气凝结为水雾,冷却后的废气经进气口进入处理腔并朝向出气口流动,在其流动路径上会流经吸附件,废气中的水雾与吸附件的亲水接触面接触能够吸附在吸附件的亲水接触面上并融合形成大的水珠或者在吸附件的亲水接触面上形成液膜,实现对废气的消白,与此同时,废气中的灰尘在自身的布朗运动或者随气流的流动过程中与吸附件上的水珠或者液膜接触能够粘附在吸附件上,实现对废气的除尘。随着吸附的水滴变多,会在吸附件上形成液流,液流裹挟着灰尘向下流动,对应地,在下段壳体3上开设排污口用于收集流下的污水。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保证吸附件的吸附能力,可定期开启喷淋装置对吸附件进行喷淋清洗。这样的废气处理装置结构简单,消白除尘过程中不会消耗电能,实现低成本的废气处理。
除此以外,当进入处理腔内的废气温度过高时,可以通过开启喷淋装置对废气进行降温,使废气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水雾,与此同时,通过喷淋在吸附板上形成水膜,提高废气处理装置对灰尘吸附的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处理腔内专门设置冷却系统对处理腔内的吸附板或废气进行降温。
本实用新型中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废气处理装置竖直布置,本实施例中,废气处理装置水平布置,废气在处理腔内沿左右方向流动。
本实用新型中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废气处理装置的横截面为矩形,本实施例中废气处理装置的外壳的横截面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中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吸附件为吸附板,本实施例中,吸附件为竖直布置的圆筒状。
本实用新型中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吸附板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处理腔内,本实施例中,在处理腔的内壁上设置插槽,吸附板通过插装在插槽内实现在处理腔内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中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的吸附板直接由改性亲水塑料制成,本实施例中,亲水板自身可以为在非亲水的板材上涂覆亲水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支撑杆为金属杆,本实施例中,支撑杆为亲水改性塑料管,为保证支撑杆能够对亲水板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设置更多的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中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实施例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设置五组吸附板组,本实施例中,吸附板组仅为一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吸附班组可以多于五组,也可以小于五组大于一组。
本实用新型中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实施例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每组吸附板组通过十根支撑杆固定,本实施例中,对应每组吸附板组设置两根支撑杆。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针对每吸附板组可设置多于十根的支撑,也可以设置少于十根大于两根的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中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实施例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相邻两组支撑板组沿废气流动方向间隔布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外壳,内腔为处理腔,且具有供废气进出处理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吸附件,设置在处理腔内,且位于废气由进气口流向出气口的气流路径上;
所述吸附件具有材质为亲水材质的亲水接触面,废气在流经吸附件所在位置时,废气中的水雾能够与亲水接触面接触并吸附在亲水接触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吸附件为吸附板(7),吸附板(7)至少外表面为亲水材料,亲水接触面为吸附板的外表面,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一组或沿废气的流动方向设置有至少两组吸附板组,吸附板组由多个吸附板(7)组成,且吸附板组内的各吸附板(7)沿垂直于废气流向的方向间隔布置,并通过吸附板固定结构固定在处理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吸附板固定结构包括至少两根支撑杆(8),各支撑杆(8)分别穿过对应吸附板组内的各吸附板(7)并通过两端固定在所述外壳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吸附板组内相邻的两吸附板(7)之间设置有挡环(11),所述挡环(11)穿装在支撑杆(8)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杆(8)为金属杆,挡环(11)表面为耐腐蚀的亲水材料,以通过挡环(11)对金属杆进行耐腐蚀防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吸附板(7)为改性亲水塑料板,挡环(11)为改性亲水塑料环。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意一项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上下布置,所述外壳用于容纳吸附件的部分的横截面为矩形,包括位于四角处的立柱(5)和固定在相邻两立柱(5)之间的围板(6),所述支撑杆(8)的端部均伸出外壳并连接有加强横梁(10),加强横梁(1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邻近的两立柱(5)上。
8.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吸附板组有至少两组,相邻两组吸附板组对应的吸附板(7)在垂直于废气流动的方向上错开布置,并在废气的流动方向上部分重叠,通过在重叠部分上穿装支撑杆(8)使得相邻的两吸附板组相对的一端共用支撑杆(8)固定在外壳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是,相邻两组吸附板组上下对应的吸附板(7)的端部板面紧贴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在外壳上上下布置,所述外壳顶部设置有对吸附板(7)进行喷淋清洗的喷淋装置。
CN202120317874.5U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Active CN214513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17874.5U CN214513682U (zh)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17874.5U CN214513682U (zh)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13682U true CN214513682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33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17874.5U Active CN214513682U (zh)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136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43751U (zh) 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喷淋塔
CN104998496B (zh) 静电水洗除尘装置
CN107614084B (zh) 一种雾霾净化装置
JP2011088147A (ja) 気体浄化装置
CN200939366Y (zh) 复合式过滤器
CN214513682U (zh) 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CN208990537U (zh) 一种复合型沥青烟净化装置
CN206121501U (zh) 含有分布式双层多孔性分布器的脱硫吸收塔
CN210485971U (zh) 空气净化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新风设备
JPH06170143A (ja) 空気清浄機
CN216604730U (zh) 一种沥青烟气处理装置
CN214513683U (zh) 一种烟气处理系统
CN201175637Y (zh) 水幕喷淋净化器
CN207755954U (zh) 高效水洗塔
CN220386120U (zh) 一种槽式液体分布器
CN206045736U (zh) 一种用于车间空气净化的喷淋塔
JPH0160289B2 (zh)
CN213761077U (zh) 一种高效除油雾洗涤塔
CN205570034U (zh) 活性焦脱硫高效洗涤组合系统
CN213725493U (zh) 一种喷淋除尘塔
CN210751945U (zh) 一种有机废气吸附脱附柜
CN211798890U (zh) 一种nmp溶剂回收专用分离装置
CN210543977U (zh) 一种干湿过滤器
CN1245240C (zh) 气体复合净化方法及其复合装置
CN214019893U (zh) 造粒塔的烟气复合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