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13600U - 一种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环保除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环保除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13600U
CN214513600U CN202120728346.9U CN202120728346U CN214513600U CN 214513600 U CN214513600 U CN 214513600U CN 202120728346 U CN202120728346 U CN 202120728346U CN 214513600 U CN214513600 U CN 214513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removal
dust
air
wa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283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光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hengre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hengre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hengre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hengre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283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13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13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136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环保除尘装置,包括除尘腔室、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进风管道内设有引风机,所述除尘腔室内设有除尘机构,除尘机构包括二级除尘组件及供水组件,二级除尘组件包括拦截网及加湿管,所述拦截网架设在除尘腔室内并使进风管道的出风端与出风管道的进风端分别位于拦截网的两侧,所述加湿管设置在拦截网中上部且与供水组件相通,所述加湿管导出的水沿拦截网导流。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除尘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了二级除尘组件,会对含尘量大的空气进行连续除尘处理,使得含尘量高的空气经过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除尘装置也能进行有效的除尘处理,确保除尘装置对空气的除尘效果,能应用于含有较大粉尘污染的建筑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环保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建设过程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环保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智能建筑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
而形成智能建筑的第一步就需要建设建筑物结构,通过施工图纸将建筑物建设完成后,再通过自动化控制实现建筑的智能通风、智能消防等作用。
建筑体的施工现场存在粉尘污染大、噪音大等通病,为解决施工现场粉尘大的问题,施工现场会采用散水降尘,通过简单的水管排水进行降尘处理。但是用水管进行洒水降尘,需要操作人员不断移动水管的位置,同时水管出口导出的水过多,使得水管排水降尘的操作容易导致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同时还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设置有对应的除尘设备,该除尘设备包括除尘腔室、与除尘腔室相通设置的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及设置在除尘腔室内的喷淋装置,在进风管道内设有引风机,喷淋装置为设有多个喷头的喷淋管,喷淋管与供水泵连接;该除尘设备工作时,引风机工作将带灰尘的空气引入除尘腔室,然后供水泵工作将水从喷口到处对进入除尘腔室的含尘空气除尘,除尘后的空气从出风管道到处,进而达到集中除尘的目的。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除尘设备只能处理空气中含尘量较少的情况,在空气中粉尘含量较大时,喷头到处的水雾还没有将空气中的粉尘捕捉沉降,粉尘就会对流动的空气从出风管道导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环保除尘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除尘设备不能对粉尘含量过高的空气进行有效除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环保除尘装置,包括除尘腔室、与除尘腔室连接的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内设有引风机,所述除尘腔室内设有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一级除尘组件、二级除尘组件及用于供水的供水组件,
所述一级除尘组件包括与供水组件相通设置的多个喷淋管,每个所述喷淋管上均设有喷嘴;
所述二级除尘组件包括竖直或倾斜设置的拦截网及与拦截网配合使用的加湿管,所述拦截网架设在除尘腔室内并使进风管道的出风端与出风管道的进风端分别位于拦截网的两侧,所述加湿管设置在拦截网中上部且与供水组件相通,所述加湿管导出的水沿拦截网导流。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引风机工作将含尘空气从进风管道导入除尘腔室,进入除尘腔室内的含尘空气先通过一级除尘组件(一级除尘组件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喷淋装置)进行除尘处理,由于导入除尘腔室的空气中含尘量较大,一级除尘组件不能完全除去空气中的粉尘(主要是停留时间短、喷嘴喷洒的水有盲区,进而导致一级除尘组件不能对含尘量过高的空气进行除尘处理),未被喷嘴导出的水珠(水雾)捕捉的粉尘颗粒将会随空气流动朝向出风管道移动并接触拦截网,由于拦截网是处于一个潮湿的状态,粉尘颗粒又极易吸水,则穿过一级除尘机构的粉尘将会被拦截网拦截进行二级除尘,干净的空气穿过拦截网从出风管道导出。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除尘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了二级除尘组件,会对含尘量大的空气进行连续除尘处理,使得含尘量高的空气经过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除尘装置也能进行有效的除尘处理,确保除尘装置对空气的除尘效果,能应用于含有较大粉尘污染的建筑环境。
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拦截网是竖直或倾斜设置,粘附在拦截网上的吸水灰尘会在水流作用下沿拦截网导流,还能有效避免拦截网的堵塞,确保除尘装置的有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放大图。
图中:安装管1、加湿管2、导流嘴3、拦截网4、出风管道5、溢流管6、除尘腔室7、底座8、增压泵9、万向轮10、蓄水池11、观察窗口12、喷嘴13、进水管14、喷淋管15、连接管16、环形滑动槽17、进风管道18、引风机19、支撑环20、加固体21、加水口111、支撑柱112、盖板1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环保除尘装置,包括底座8及底座8上设置的除尘腔室7,其中底座8底部设有多个万向轮10,使得整个除尘装置可任意移动至待除尘的施工区域。所述除尘腔室7的内腔为长方体结构;为使除尘腔室7能有效除尘,所述除尘腔室7连接有进风管道18和出风管道5,进风管道18靠近除尘腔室7顶部设置,出风管道5与进风管道18相对设置并靠近除尘腔室7的中下部设置,为使进风管道18具有导风作用,在所述进风管道18内设有引风机19,引风机19工作将外界含尘空气导入除尘腔室7内,通过所述除尘腔室7内设置的除尘机构进行除尘处理。
如图1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除尘装置主要是用于对含尘量高的空气进行除尘处理,为使除尘装置能有效除尘,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一级除尘组件、二级除尘组件及用于供水的供水组件,所述一级除尘组件包括与供水组件相通设置的多个喷淋管15,每个所述喷淋管15上均设有喷嘴13;一级除尘组件靠近进风管道18出风端设置,并且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两个喷管,一个喷管靠近除尘腔室7内顶部水平设置,另一个喷管贴合除尘腔室7内壁竖直设置,确保从喷嘴13导出的水雾能在横、纵方向均匀分布,提高一级除尘组件的除尘效果。所述二级除尘组件包括竖直或倾斜设置的拦截网4及与拦截网4配合使用的加湿管2,所述拦截网4架设在除尘腔室7内并使进风管道18的出风端与出风管道5的进风端分别位于拦截网4的两侧,所述加湿管2设置在拦截网4中上部且与供水组件相通,所述加湿管2导出的水沿拦截网4导流。拦截网4竖直或倾斜设置的目的是为了粘附在拦截网4上的灰尘能在水流的作用下能下移,避免拦截网4全部堵塞,本实用新型图示是将拦截网4竖直设置,减小灰尘随水流下落的阻力,便于灰尘导入除尘腔室7的底部进行聚集,同时还可以在拦截网4的两侧涂布一层疏水材料层,例如:聚烯烃、聚碳酸酯、聚酰胺、聚丙烯腈等,进一步减少灰尘沿拦截网4导流的阻力。所述供水组件包括蓄水池11及与蓄水池11相通并设有增压泵9的进水管14,其中所述蓄水池11顶部设有加水口111,所述进水管14与每个喷淋管15通过连接管16连接,所述进水管14和加湿管2通过安装管1连接,在加湿管2上设有导流嘴3,导流嘴3的设置便于将加湿管2内的水导入拦截网4上使得水能沿拦截网4导流。导入除尘腔室7底部的含水灰尘将在除尘腔室7底部聚集,当除尘腔室7内的固液分离(沉降的作用)的水过多时,上层水将从除尘腔室7设置的带阀门的溢流管6流入储水池(图中未显示)暂存,暂存在储水池内的水最后会通过带水泵的循环水管导入蓄水池11内进行循环利用,沉降在除尘腔室7内底部的固体(含水灰尘)最后从除尘腔室7底部设置的排泥口(图中未显示)导出。
如图1所示,引风机19工作将含尘空气从进风管道18导入除尘腔室7,进入除尘腔室7内的含尘空气先通过一级除尘组件(一级除尘组件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喷淋装置)进行除尘处理,由于导入除尘腔室7的空气中含尘量较大,一级除尘组件不能完全除去空气中的粉尘(主要是停留时间短、喷嘴13喷洒的水有盲区,进而导致一级除尘组件不能对含尘量过高的空气进行除尘处理),未被喷嘴13导出的水珠(水雾)捕捉的粉尘颗粒将会随空气流动朝向出风管道5移动并接触拦截网4,由于拦截网4是处于一个潮湿的状态,粉尘颗粒又极易吸水,则穿过一级除尘机构的粉尘将会被拦截网4拦截进行二级除尘,干净的空气穿过拦截网4从出风管道5导出。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现有技术的除尘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了二级除尘组件,会对含尘量大的空气进行连续除尘处理,使得含尘量高的空气经过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除尘装置也能进行有效的除尘处理,确保除尘装置对空气的除尘效果,能应用于含有较大粉尘污染的建筑环境。
如图1、2所示,在蓄水池11上设置的加水口111有两个作用,一是方便对蓄水池11中进行加水,配合蓄水池11上设置的透明材质(例如透明玻璃)的观察窗口12观察,确保蓄水池11内有充足的水;二是要避免蓄水池11密封使得进水管14导水使蓄水池11内压力增大,影响进水管14导水。设置的加水口111不加水时,为避免异物进入蓄水池11内,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加水口111上设有异物遮挡组件,所述异物遮挡组件包括设置在蓄水池11外顶部的多个支撑柱112及与多个支撑柱112插接配合的盖板113,其中多个支撑柱112沿加水口111成环设置。将盖板113与支撑柱112分离就可以插入加水管(与施工现场用水管连接的管道)对蓄水池11进行加水。
如图1、3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除尘装置主要是对含尘量较大的环境进行除尘,就会导致引风机19容易积灰,在使用除尘装置后最好对引风机19进行维护,进行维护就需要拆卸引风机19,为方便引风机19的拆装,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进风管水平设置,且所述引风机19可拆卸的设置在进风管道18内,所述进风管道18内壁开设有环形滑动槽17,所述引风机19嵌设在环形滑动槽17内并依次通过支撑环20与加固体21固定。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环保除尘装置,包括除尘腔室、与除尘腔室连接的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内设有引风机,所述除尘腔室内设有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机构包括一级除尘组件、二级除尘组件及用于供水的供水组件,
所述一级除尘组件包括与供水组件相通设置的多个喷淋管,每个所述喷淋管上均设有喷嘴;
所述二级除尘组件包括竖直或倾斜设置的拦截网及与拦截网配合使用的加湿管,所述拦截网架设在除尘腔室内并使进风管道的出风端与出风管道的进风端分别位于拦截网的两侧,所述加湿管设置在拦截网中上部且与供水组件相通,所述加湿管导出的水沿拦截网导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环保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组件包括蓄水池及与蓄水池相通并设有增压泵的进水管,其中所述蓄水池顶部设有加水口,所述进水管与每个喷淋管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进水管和加湿管通过安装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环保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口上设有异物遮挡组件,所述异物遮挡组件包括设置在蓄水池外顶部的多个支撑柱及与多个支撑柱插接配合的盖板,其中多个支撑柱沿加水口成环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环保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腔室欲蓄水池均固定在可移动的底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环保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水平设置,且所述引风机可拆卸的设置在进风管道内,所述进风管道内壁开设有环形滑动槽,所述引风机嵌设在环形滑动槽内并依次通过支撑环与加固体固定。
CN202120728346.9U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环保除尘装置 Active CN214513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28346.9U CN214513600U (zh)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环保除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28346.9U CN214513600U (zh)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环保除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13600U true CN214513600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72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28346.9U Active CN214513600U (zh) 2021-04-09 2021-04-09 一种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环保除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136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89183A (zh) 一种水旋式喷漆室
CN110339663A (zh) 一种具有风向变轨技术的喷淋除尘设备
CN214513600U (zh) 一种智能建筑施工过程中环保除尘装置
CN211216037U (zh) 一种混凝土生产降尘管道
CN205517067U (zh) 一种用于数控机床除锈镀膜的降污除尘系统
CN204656246U (zh) 一体化紊流型湿式除尘设备
CN210584213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除尘系统
CN105981633A (zh)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农田灌溉装置
CN107470077B (zh) 一种喷漆房风量水量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0699389U (zh) 一种房建施工用环保型除尘喷淋装置
CN210845703U (zh) 一种组合式喷漆车间漆雾及废气处理装置
CN208595080U (zh) 通风机
CN209997386U (zh) 不锈钢旋流塔废气处理设备
CN208302453U (zh) 一种废气处理喷淋塔
CN202988884U (zh) 污水处理深度过滤装置
CN208320390U (zh) 一种抽油烟机的排气净化装置
CN220090906U (zh) 一种酵母干燥塔尾气除尘装置
CN215085900U (zh) 一种一体式除尘装置
CN211753477U (zh) 一种用于喷漆房的废气处理装置
CN209631413U (zh) 一种立式湿电除尘用的立式脉动蜂窝阳极系统
CN213090012U (zh) 一种喷淋式水洗加湿器
CN220370723U (zh) 一种湿式负压除尘装置
CN213038473U (zh) 一种应用于建筑工地的智能节能装置
CN205109287U (zh) 一种气膜建筑的降尘装置
CN212999035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除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