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11003U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11003U
CN214511003U CN202023352641.3U CN202023352641U CN214511003U CN 214511003 U CN214511003 U CN 214511003U CN 202023352641 U CN202023352641 U CN 202023352641U CN 214511003 U CN214511003 U CN 2145110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dirt
filter screen
main body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5264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朝伟
覃丕健
张强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335264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110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110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110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包括:主体,内部设置带有风轮的真空电机;集尘腔,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集尘腔上设置有进气口;转动电机,设置在所述主体内,所述转动电机上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还包括挡尘部,所述挡尘部沿背向转动电机方向内径逐渐增大,所述过滤网背向所述转动电机方向的边沿,与所述集尘腔内壁紧邻设置。这样设置降低了大颗粒污物对过滤网的冲击力,保证了过滤网的过滤性能,同时,过滤网与集尘腔的内壁紧邻,避免漏滤,有效实现对气流的完全过滤。

Description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背景技术
如今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消费者收入持续增长,尤其是大中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居民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大面积住房越来越多,居民对吸尘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强。
真空吸尘器作为常见的电器设备,通过内置的电机制造负压环境,将外界混有尘土和污物的空气吸入到吸尘器内部,经过过滤和分离,尘土和污物存留在吸尘器内,洁净的空气排出至外界。通常真空吸尘器的污物分离器包括多孔袋式分离器或旋风分离器。
但是,多孔袋式分离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集尘袋上的小孔会迅速被污物堵塞,导致吸尘器吸力下降,在集尘袋填满之后,需要扔掉旧袋、换上新袋,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并且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污物分离效率较低。对于旋风分离器来说,携带有尘污的气流会在吸尘器的内部形成旋风,由于尘污颗粒本身有相对较大的质量,依靠离心力的作用就会和容器壁发生摩擦碰撞、跌入集尘盒中,从而达到分离污物和空气的目的,但是旋风分离器自身所要消耗的真空压力较大,所需的真空电机功率较大,运转时噪声比较强烈,影响用户体验。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尘污分离器,其中包括一个位于集尘腔室气流出口处的带有小孔的盘和一个驱动该盘进行转动的电机。该盘布置为绕旋转轴线旋转,并且包括供清洁后的气流穿过的孔。携带污物的气流进入腔室并与旋转的转盘接触,转盘向气流施加切向力,所以气流中携带的污物会沿该转盘表面向转盘的边缘做径向移动。在此过程中,气流会从转盘中的小孔流出,而其中的污物则由于其更大的惯性而继续向外径边缘移动并聚集在腔室的底部。相比于旋风分离器,这种分离器消耗的真空压力较小,可以搭配功率和噪声较小的真空电机。
但这种分离器在工作过程中,所有污物会跟随气流冲击转盘,污物中较大的颗粒物会对转盘造成刮损,影响转盘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尘污分离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大颗粒污物冲击并损伤转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包括:主体,内部设置带有风轮的真空电机;
集尘腔,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集尘腔上设置有进气口;
转动电机,设置在所述主体内,所述转动电机上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过滤网;
所述过滤网还包括挡尘部,所述挡尘部沿背向转动电机方向内径逐渐增大,所述过滤网背向所述转动电机方向的边沿,与所述集尘腔内壁紧邻设置。
进气口设置在所述集尘腔的侧壁上。
过滤网包括:过滤部,与所述输出轴连接并垂直设置,其上设置有若干开孔区域;
所述挡尘部,一端与所述过滤部连接;
环形遮挡部,与所述挡尘部另一端连接设置,并与所述过滤部平行,所述环形遮挡部的外边沿与所述集尘腔内壁紧邻并间隔设置。
主体的内壁或所述环形遮挡部上还设置有间隙阻挡部,所述间隙阻挡部设置在所述环形遮挡部下侧,并与所述环形遮挡部紧邻设置。
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间隙阻挡部设置在所述凹槽中。
间隙阻挡部为防尘毛刷。
过滤网朝向所述转动电机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适于连接所述输出轴。
主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适于固定所述转动电机。
电机支架包括固定部和若干支撑柱,所述固定部呈筒形设置,与所述转动电机过盈连接,所支撑柱沿所述固定部周向均匀设置,并连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主体的内壁。
主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真空电机相邻设置。
排气孔上还设置有出风格栅。
主体上还设置有真空电机安装部,适于固定所述真空电机。
尘污分离装置还包括电机过滤网,与所述风轮相邻设置,并设置在所述风轮的沿进气方向的前端位置。
集尘腔上设置有敞口,所述主体通过所述敞口与所述集尘腔连接。
过滤网呈杯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上述的尘污分离装置;
吸尘管,一端设置连接在所述尘污分离装置的进气口位置;
吸尘器头,连接在所述吸尘管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包括:主体,内部设置带有风轮的真空电机;集尘腔,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集尘腔上设置有进气口;转动电机,设置在所述主体内,所述转动电机上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还包括挡尘部,所述挡尘部沿背向转动电机方向内径逐渐增大,所述过滤网背向所述转动电机方向的边沿,与所述主体内壁紧邻设置。
通过在过滤网上设置内径逐渐变化的挡尘部,且边沿与主体内壁紧邻设置,当带有尘污的气流进入集尘腔内后,在带有风轮的真空电机作用下,气流会朝向过滤网方向运动,并与挡尘部的内壁发生碰撞,由于过滤网与转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固定,在转动电机的驱动下,过滤网上的挡尘部会发生转动,冲击挡尘部的气流以及其中的尘污会在摩擦作用下发生变向,随挡尘部运动,且大颗粒的尘污会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离心,朝向集尘腔内壁方向运动,并继续与挡尘部发生碰撞,损失动能,并留在集尘腔内,这样通过设置挡尘部降低了大颗粒污物对过滤网上其他部分的冲击力,保证了过滤网的过滤性能,同时,过滤网与主体的内壁紧邻,避免漏滤,有效实现对气流的完全过滤。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集尘腔的侧壁上。
这样设置,在气流流入集尘腔后,在真空电机的负压作用下,会形成朝向过滤网流动的环流,且环流的中心为输出轴所在轴线,这样使得大颗粒污物在离心作用下朝向集尘腔内壁方向运动,并被挡尘部或集尘腔内壁阻挡,留在集尘腔中,降低了大颗粒污物对过滤网的冲击,保证了过滤网的过滤性能。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所述间隙阻挡部为防尘毛刷。
通过设置防尘毛刷,一方面可以阻挡在离心力作用下运动至边缘位置的大颗粒尘污,降低对环形遮挡部的冲击力,另一方面,作为补充密封件,遮挡环形遮挡部与集尘腔内壁的间隙,阻止尘污自间隙进入主体中,起到补充密封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尘污分离装置的结构爆炸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尘污分离装置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尘污分离装置的立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2-真空电机;3-集尘腔;31-进气口;4-转动电机;41-输出轴;5-过滤网;51-过滤部;52-挡尘部;53-环形遮挡部;54-连接套;6-防尘毛刷;7-电机支架;71-固定部;72-支撑柱;11-排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包括主体1、集尘腔3、转动电机4及过滤网5等结构。
主体1呈筒状设置,包括内径不同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一体成型设置,第二主体上设置有敞口,第一主体内部设置带有风轮的真空电机2,在真空电机2转动时可以产生负压。集尘腔3呈圆筒状连接在主体1上,与主体1连接,集尘腔3上设置有进气口31;转动电机4设置在第二主体内,转动电机4上设置有输出轴41,输出轴41上设置有过滤网5;过滤网5呈杯状设置,包括有挡尘部52,挡尘部52沿背向转动电机4方向内径逐渐增大,过滤网5背向转动电机4方向的边沿,与主体1内壁紧邻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输出轴41与真空电机2的旋转轴同轴设置。
通过在过滤网5上设置内径逐渐变化的挡尘部52,且边沿与主体1内壁紧邻设置,当带有尘污的气流进入集尘腔3内后,在带有风轮的真空电机2作用下,气流会朝向过滤网5方向运动,并与挡尘部52的内壁发生碰撞,由于过滤网5与转动电机4的输出轴41连接固定,在转动电机4的驱动下,过滤网5上的挡尘部52会发生转动,冲击挡尘部52的气流以及其中的尘污会在摩擦作用下发生变向,随挡尘部52运动,且大颗粒的尘污会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离心,朝向集尘腔3内壁方向运动,并继续与挡尘部52发生碰撞,损失动能,并留在集尘腔3内,这样通过设置挡尘部52降低了大颗粒污物对过滤网5上完成过滤部51分的冲击力,保证了过滤网5的过滤性能,同时,过滤网5与主体1的内壁紧邻,避免漏滤,有效实现对气流的完全过滤。
进气口31设置在集尘腔3的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口31沿集尘腔3的内壁切向设置。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进气口31的延伸方向也可以过输出轴41所在轴线。
这样设置,在气流流入集尘腔3后,在真空电机2的负压作用下,会形成朝向过滤网5流动的环流,且环流的中心为输出轴41所在轴线,这样使得大颗粒污物在离心作用下朝向集尘腔3内壁方向运动,并被挡尘部52或集尘腔3内壁阻挡,留在集尘腔3中,降低了大颗粒污物对过滤网5的冲击,保证了过滤网5的过滤性能。
过滤网5包括过滤部51、挡尘部52和环形遮挡部53。
过滤部51呈圆片状设置,与输出轴41连接并垂直连接,其上设置有若干过滤尘污并供气流通过的开孔区域;挡尘部52内径较小的一端与过滤部51连接,另一端连接环形遮挡部53;环形遮挡部53呈圆环片状设置,与过滤部51平行,其内缘与挡尘部52另一端连接,环形遮挡部53的外边沿与集尘腔3内壁紧邻并间隔设置。环形遮挡部53的设置可以进一步遮挡在离心力作用下运动至集尘腔3内壁的大颗粒尘污,有效避免尘污撞击带有开孔区域的过滤部51,保证过滤网5过滤性能的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的内壁上主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间隙阻挡部设置在所述凹槽中,在本实施例中,间隙遮挡部为环形防尘毛刷6,也可以为其他遮挡结构如防尘帘等。防尘毛刷6设置在环形遮挡部53下侧,并与环形遮挡部53紧邻设置。通过设置防尘毛刷6,一方面可以阻挡在离心力作用下运动至边缘位置的大颗粒尘污,降低对环形遮挡部53的冲击力,另一方面,作为补充密封件,遮挡环形遮挡部53与集尘腔3内壁的间隙,阻止尘污自间隙进入主体1中,起到补充密封的作用。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间隙阻挡部也可以设置在集尘腔中。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防尘毛刷6也可以不设置,改为在主体1内壁或集尘腔3内壁上设置容纳并可以供环形遮挡部53转动的密封槽。
本实施例中,对过滤部51上的具体结构不进行过多限定,其可以在整体直径范围内开设通孔。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滤部51包括开孔区域及不开孔区域,开孔区域设置在不开孔区域的内部。具体地,不开孔区域自身呈环状结构。开孔区域中设置有若干通孔,沿远离过滤网5的中心方向,通孔的纵向轴线与过滤网5的纵向轴线的夹角逐渐增加。通过对通孔轴线的设置方式,使得通孔自身可以相对尘污的运动方向偏离一定角度,避免尘污直接进入到通孔中,对通孔造成堵塞。
过滤网5朝向转动电机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套54,连接套54适于连接输出轴41。
具体地,连接套54设置在过滤网5的轴线位置,并朝向转动电机4的方向延伸。对连接套54与输出轴4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进行过多限定,其可以采用过盈连接,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还可以通过在连接套54和输出轴41行分别打孔,然后在孔中放入销钉进行连接。
主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电机支架7,电机支架7适于固定转动电机4。电机支架7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制,满足过风和固定转动电机4即可,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电机支架7包括固定部71和若干支撑柱72,固定部71呈筒形设置,与转动电机4过盈连接,所支撑柱72沿固定部71周向均匀设置,并连接固定部71和主体1的内壁。这样设置在保证对转动电机4的稳固支撑的同时,减小对气流的阻挡效果,保证气流的稳定流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若干呈长圆孔状的排气孔11,排气孔11与真空电机2相邻设置。外界气流在被过滤除去尘土或杂质后的洁净气体可以自排气孔11排出。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排气孔11也可以设置在主体1的其他位置,如第二主体或第一主体的底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排气孔11上还设置有出风格栅,可以打开或关闭,可以在尘污分离装置不使用时关闭出风格栅,避免外界尘土或蚊虫进入。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出风格栅也可以不设置。
主体1上还设置有真空电机2安装部,适于固定真空电机2。在本实施例中,真空电机2安装部为设置在第一主体内壁上的凹槽。凹槽设置在输出轴41的延长线上,真空电机2一端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凹槽上,通过设置凹槽,可以实现真空电机2自身的稳定,避免真空电机2发生晃动。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真空电机2安装部还可以为设置在第一主体内的真空电机2支架结构。
尘污分离装置还包括电机过滤网5,与风轮相邻设置,并设置在风轮的沿进气方向的前端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集尘腔3为直径大于主体1的筒形,可拆卸地套合在主体1上,便于对集尘腔3内部集尘的清理和过滤网5的检修,也可以通过卡扣或螺纹等不同连接方式固定,在本实施例中为卡扣连接,集尘腔3上设置有敞口,主体1通过敞口与集尘腔3连接,集尘腔3上设置有进气口31,在本实施例中,集尘腔3由设置进气口31的尘杯盖和设置敞口的集尘腔3体构成。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上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吸尘管以及吸尘器头。吸尘管一端设置连接在尘污分离装置的进气口31位置,吸尘器头连接在吸尘管的另一端。
当尘污分离装置启动后,真空电机2工作产生负压,负压将通过吸尘器头将尘污通过吸尘管吸入到尘污分离装置中,从而实现对尘污自身的收纳。
本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在尘污分离装置上设置把手,从而形成手持式吸尘器,当需要进行吸尘操作时,用户直接手扶把手便可以实现吸尘操作。作为变型,可以将尘污分离装置设置在吸尘桶中,此时用户手持吸尘管,在清洁过程中产生的尘污等将进入到吸尘桶中进行收集,同时在吸尘桶中设置有滚轮,以便随用户一同运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6)

1.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1),内部设置带有风轮的真空电机(2);
集尘腔(3),设置在所述主体(1)上,所述集尘腔(3)上设置有进气口(31);
转动电机(4),设置在所述主体(1)内,所述转动电机(4)上设置有输出轴(41),所述输出轴(41)上设置有过滤网(5);
所述过滤网(5)还包括挡尘部(52),所述挡尘部(52)沿背向转动电机(4)方向内径逐渐增大,所述过滤网(5)背向所述转动电机(4)方向的边沿,与所述主体(1)内壁紧邻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31)设置在所述集尘腔(3)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5)包括:
过滤部(51),与所述输出轴(41)连接并垂直设置,其上设置有若干开孔区域;
所述挡尘部(52),一端与所述过滤部(51)连接;
环形遮挡部(53),与所述挡尘部(52)另一端连接设置,并与所述过滤部(51)平行,所述环形遮挡部(53)的外边沿与所述集尘腔(3)内壁紧邻并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壁或环形遮挡部(53)上还设置有间隙阻挡部,所述间隙阻挡部设置在所述环形遮挡部(53)下侧,并与所述环形遮挡部(53)紧邻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间隙阻挡部设置在所述凹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阻挡部为防尘毛刷(6)。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5)朝向所述转动电机(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套(54),所述连接套(54)适于连接所述输出轴(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电机支架(7),所述电机支架(7)适于固定所述转动电机(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7)包括固定部(71)和若干支撑柱(72),所述固定部(71)呈筒形设置,与所述转动电机(4)过盈连接,所支撑柱(72)沿所述固定部(71)周向均匀设置,并连接所述固定部(71)和所述主体(1)的内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排气孔(11),所述排气孔(11)与所述真空电机(2)相邻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11)上还设置有出风格栅。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上还设置有真空电机(2)安装部,适于固定所述真空电机(2)。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过滤网(5),与所述风轮相邻设置,并设置在所述风轮的沿进气方向的前端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腔(3)上设置有敞口,所述主体(1)通过所述敞口与所述集尘腔(3)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5)呈杯形设置。
16.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5中任一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
吸尘管,一端设置连接在所述尘污分离装置的进气口(31)位置;
吸尘器头,连接在所述吸尘管的另一端。
CN202023352641.3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Active CN2145110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52641.3U CN214511003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52641.3U CN214511003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11003U true CN214511003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99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52641.3U Active CN214511003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110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251957C2 (ru) Пылеулавли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циклонного типа для пылесоса
KR100433414B1 (ko) 진공청소기용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RU2276962C1 (ru) Фильт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ылесоса
RU2526008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ылеулавливания и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пылесос
CN112220414A (zh) 双旋涡风尘盒结构及扫地机器人
CN214510997U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CN108814421B (zh)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110840331A (zh) 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112773247A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CN214511003U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CN112656288A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112656295A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CN214511002U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CN112656292A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211722990U (zh) 一种旋风分离组件、进气过滤装置及吸尘器
CN214510981U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214712322U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CN112656289A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214510982U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114680707A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214712323U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214511001U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214712317U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214510996U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112773246A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