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07775U - 叠层母排与屏蔽罩的集成结构和电机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叠层母排与屏蔽罩的集成结构和电机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507775U CN214507775U CN202120350231.0U CN202120350231U CN214507775U CN 214507775 U CN214507775 U CN 214507775U CN 202120350231 U CN202120350231 U CN 202120350231U CN 214507775 U CN214507775 U CN 2145077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ng
- shielding
- copper bar
- attached
- laminated busb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叠层母排与屏蔽罩的集成结构和电机控制装置,所述叠层母排包括铜排,在所述铜排的末端的外围设有屏蔽罩,还包括第一绝缘组件,所述第一绝缘组件至少具有第一绝缘膜,所述第一绝缘组件贴合于所述铜排与所述屏蔽之间,使所述铜排与所述屏蔽罩隔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信号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叠层母排与屏蔽罩的集成结构和电机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机控制装置中,铜排穿过屏蔽罩,屏蔽罩利用自身聚磁性能将过铜排的电信号转换为磁信号。
相关现有技术中,存在屏蔽罩的安装精度差而导致信号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叠层母排与屏蔽罩的集成结构和电机控制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因位置偏差导致信号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叠层母排与屏蔽罩的集成结构,所述叠层母排包括铜排,在所述铜排的末端的外围设有屏蔽罩,还包括第一绝缘组件,
所述第一绝缘组件至少具有第一绝缘膜,所述第一绝缘组件贴合于所述铜排与所述屏蔽罩之间,使所述铜排与所述屏蔽罩隔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绝缘膜贴合于所述铜排,其中,所述第一绝缘膜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折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折边沿第一方向延伸,使得在所述屏蔽罩从所述铜排的一侧延伸至另外一侧的情况下,所述屏蔽罩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折边与所述铜排隔离。
可选地,所述屏蔽罩包括至少一个弯折部,所述至少一个弯折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折边一一对应地贴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绝缘组件还包括绝缘导热垫,所述绝缘导热垫设置于所述铜排与所述屏蔽罩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绝缘组件还包括第二绝热膜,所述绝缘导热垫贴合于所述第一绝缘膜的面向所述屏蔽罩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热膜贴合于所述绝缘导热垫的背离所述第一绝热膜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热膜的背离所述绝缘导热垫的一侧与所述屏蔽罩贴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绝热膜包括第二折边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折边和所述第一延伸部弯折连接;所述第二折边在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使得所述第二绝热膜与所述绝缘导热垫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一延伸部在第二方向延伸,使得所述第二绝热膜与所述第一绝缘膜贴合。
可选地,所述绝缘导热垫贴合于所述铜排的面向所述屏蔽罩的一侧,且所述绝缘导热垫贴合于所述第一绝缘膜的背离所述屏蔽罩的一侧。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绝缘组件,所述第二绝缘组件贴合于所述屏蔽罩的背离所述第一绝缘组件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绝缘组件包括第三折边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三折边与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三折边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以使得所述第二绝缘组件与所述屏蔽罩的侧面贴合;所述第二延伸部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以使得所述第二绝缘组件与所述第一绝缘组件贴合。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机控制装置,所述电机控制装置包括如前述的叠层母排与屏蔽罩的集成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同一装配工装中,将叠层母排上的基准与装配工装的基准配合后,通过热压胶贴的方式,将屏蔽罩通过第一绝缘膜胶贴于铜排从而实现两者的固定,并且相互隔离且绝缘;从而在一套工序中将屏蔽罩安装于铜排,减小了多道工序对屏蔽罩相对于组件基准的位置偏差的影响,提高了其安装精度,进而能够提高电流采样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结构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屏蔽罩和绝缘件的拆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的屏蔽罩和绝缘件的拆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屏蔽罩和绝缘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叠层母排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集成结构 | 100b-3 | 第二绝缘膜 |
100a | 铜排 | 100b-1a | 第一折边 |
100b | 第一绝缘组件 | 100b-3a | 第二折边 |
100c | 屏蔽罩 | 100b-3b | 第一延伸部 |
100d | 第二绝缘组件 | 100c-1 | 弯折部 |
100b-1 | 第一绝缘膜 | 100d-1 | 第三折边 |
100b-2 | 绝缘导热垫 | 100d-2 | 第二延伸部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现有技术中,铜排和屏蔽罩的固定结构主要包括包塑连接和螺钉连接。其中,在包塑连接中,叠层母排为整体结构,屏蔽罩先通过塑胶包塑工艺将屏蔽罩固定到三相铜排上,再将包塑后的组件与P、N铜排固定在一起。在螺钉连接中,叠层母排组件为整体结构,屏蔽罩先包塑,再将屏蔽罩组件穿过铜排并用螺钉固定到铜排组件上。这两种固定方式需要预先将包塑件先与屏蔽罩装配,此时会产生一定的包装误差;再者,当将包塑好的屏蔽罩装配至三相铜排时,包塑件会产生变形,此时会相对于安装基准产生二次偏差,因而屏蔽罩相对于组件基准的位置度偏差较大,导致电流采样精度不高。
为此,参照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叠层母排和屏蔽罩100c 的集成结构,所述叠层母排包括铜排100a;。该集成结构还包括第一绝缘组件 100b。在装配时,铜排、第一绝缘组件和屏蔽罩在同一套工装中,在同一工序中通过热压胶贴实现将铜排、第一绝缘组件和屏蔽罩连接在一起,进而减少工艺程序,并且减小屏蔽罩相对于叠层母排的基准及铜排的位置误差,进而提高电流采样的进度。具体地,
参照图1和2所示,一种叠层母排与屏蔽罩100c的集成结构100,所述叠层母排包括铜排100a,在所述铜排100a的末端的外围设有屏蔽罩100c;屏蔽罩100c用于将铜排100a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磁场信号。该集成机构100还包括第一绝缘组件100b,所述第一绝缘组件100b至少具有第一绝缘膜100b-1,所述第一绝缘组件100b-1贴合于所述铜排100a与所述屏蔽罩100c之间,使所述铜排100a与所述屏蔽罩100c隔离。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同一装配工装中,将叠层母排100上的基准与装配工装的基准配合后,通过热压胶贴的方式,将屏蔽罩100c通过第一绝缘膜100b-1胶贴于铜排100a从而实现两者的固定,二者相互隔离且绝缘;从而在一套工序中将屏蔽罩100c安装于铜排100a,减小了多道工序对屏蔽罩相对于组件基准的位置偏差的影响,提高了其安装精度,进而能够提高电流采样的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该屏蔽罩100c包括霍尔元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绝缘膜100b-1贴合于所述铜排100a。第一绝缘膜100b-1 的两面均具有背胶,其一面用于粘贴铜排100a。由于铜排100a需要通过大电流,为了防止短路,通过第一绝缘膜100b-1将屏蔽罩100a与铜排100a彼此不接触;具体地,参照图2、3和4所示,所述第一绝缘膜100b-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折边100b-1a,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折边100b-1a沿第一方向延伸,该第一方向为屏蔽罩100c的高度方向。在所述屏蔽罩100c从所述铜排100a的一侧延伸至另外一侧的情况下,即:在屏蔽罩100c安装于铜排100a后,所述屏蔽罩100c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折边100b-1a与所述铜排100a不接触地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折边100b-1a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大于铜排100a 的厚度。
进一步地,可选地,所述屏蔽罩100c包括至少一个弯折部100c-1,所述至少一个弯折部100c-1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折边100b-1a一一对应地贴合。参照图3或4所示,弯折部100c-1为屏蔽罩的本体在经过弯折后在其高度上延伸的部段。也即:所述至少一个弯折部100c-1从屏蔽罩100c的本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从所述铜排100a的一侧延伸至另外一侧,并且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折边100b-1a一一对应地贴合,防止短接的发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绝缘膜100b-1的具体形态由屏蔽罩 100c的形态决定;第一绝缘膜100b-1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屏蔽罩100c与铜排 100a短接,也即:屏蔽罩100c通过第一绝缘膜100b-1与铜排100a不接触地连接在一起。比如,图示2-3中显示的优选实施例,屏蔽罩100c呈U型,因而第一绝缘膜100b-1a也呈U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第一绝缘膜100b-1的具体形态由屏蔽罩100c的形态决定的技术构思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可选地,参照图3或4所示,所述第一绝缘组件100b还包括绝缘导热垫 100b-2,所述导热绝缘垫100b-2设置于所述铜排100a与屏蔽罩100c之间。绝缘导热垫100b-2具有导热的功能,防止铜排100a产生的热量对屏蔽罩100c 的性能产生影响。具体地,所述绝缘导热垫100b-2的厚度由铜排100a所通过的额定电流决定,电流越大,绝缘导热垫100b-2的厚度越大。同时,绝缘导热垫100b-2还兼具绝缘的作用,防止屏蔽罩与铜排之间的短接。
可选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所示,所述第一绝缘组件100b还包括绝缘导热垫100b-2,所述绝缘导热垫100b-2贴合于所述第一绝缘膜 100b-1的背离所述铜排的一侧。由于铜排100a需要通过大电流,势必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为此,将绝缘导热垫100b-2贴合于所述第一绝缘膜100b-1的背离所述铜排100a的一侧,具有导热的功能,防止铜排100a产生的热量对屏蔽罩100c的性能产生影响。具体地,所述绝缘导热垫100b-2的厚度由铜排100a 所通过的额定电流决定,电流越大,绝缘导热垫100b-2的厚度越大。同时,绝缘导热垫100b-2还兼具绝缘的作用,防止屏蔽罩与铜排之间的短接。
可选地,所述绝缘导热垫100b-2的端部与所述至少一个弯折部100c-1彼此抵靠。绝缘导热垫100b-2与所示至少一个弯折部100c-1抵靠,有助于增强屏蔽罩100c与铜排100a的连接强度,同时,也便于绝缘导热垫100b-2在第三方向的定位。所述绝缘导热垫100b-2的端部与所述至少一个弯折部100c-1 也可以胶贴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第一绝缘组件100b还包括第二绝热膜100b-3,所述第二绝热膜100b-3贴合于所述绝缘导热垫100b-2的背离所述第一绝热膜100b-1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热膜100b-1的背离所述绝缘导热垫100b-2的一侧与所述屏蔽罩100c贴合。本实用新型,参照图2和4所示,所述第二绝热膜100b-3一方面是加强铜排100a和屏蔽罩100c之间的隔断作用,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对绝缘导热垫100b-2进一步地固定。
可选地,参照图3所示,所述第二绝热膜100b-3包括第二折边100b-3a 和第一延伸部100b-3b,所述第二折边100b-3a和所述第一延伸部100b-3b弯折连接。参照图2至4所示,所述第二折边100b-3b在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使得所述第二绝热膜100b-3与所述绝缘导热垫100b-2的侧面贴合,由此对绝缘导热垫100b-2进一步地固定。所述第一延伸部100b-3a在第二方向延伸,使得所述第二绝热膜100b-3与所述第一绝缘膜100b-1贴合。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屏蔽罩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彼此垂直由此,绝缘导热垫100b-2被所述第二绝热膜100b-3和所述第一绝缘膜100b-1限制在两者之间,以对绝缘导热垫100b-2进一步地进行位置固定。
另外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所示,所述绝缘导热垫100b-2贴合于所述铜排100a的面向所述屏蔽罩100c的一侧,且所述绝缘导热垫100b-2 贴合于所述第一绝缘膜100b-1的背离所述屏蔽罩的一侧。由于铜排100a需要通过大电流,势必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为此,将绝缘导热垫100b-2所述铜排 100a的面向所述屏蔽罩100c的一侧,且所述绝缘导热垫100b-2贴合于所述第一绝缘膜100b-1的背离所述屏蔽罩的一侧,具有导热的功能,防止铜排100a 产生的热量对屏蔽罩100c的性能产生影响。具体地,所述绝缘导热垫100b-2 的厚度由铜排100a所通过的额定电流决定,电流越大,绝缘导热垫100b-2的厚度越大。同时,绝缘导热垫100b-2还兼具绝缘的作用,防止屏蔽罩与铜排之间的短接。
此外,绝缘导热垫100b-2还可以为两个,这两个绝缘导热垫100b-2贴合于第一绝缘膜100b-1的两侧。
可选地,参照图2至4所示,所述集成结构还包括第二绝缘组件100d,所述第二绝缘组件100d贴合于所述屏蔽罩100c的背离所述第一绝缘组件 100a的一侧。第二绝缘组件100d主要增强屏蔽罩100c与铜排100a之间的连接强度。具体地,第二绝热组件100d可以为第三绝缘膜,也可以为具有绝缘功能的绝缘垫。
可选地,参照图3或4所示,所述第二绝缘组件100d包括第三折边100d-1 和第二延伸部100d-2,所述第三折边100d-1与所述第二延伸部100d-2连接。进一步地,参照图2所示,所述第三折边100d-1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以使得所述第二绝缘组件100d与所述屏蔽罩100a的侧面贴合,由此将屏蔽罩100a 在第二方向上限制固定,同时,第二绝缘组件100d的第三折边100d-1还与所述第二折边100b-3a贴合,并且,所述第二延伸部100d-2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以使得所述第二绝缘组件100d与所述第一绝缘组件100a贴合。具体地,参照图2或4所示,所述第二延伸部100d-2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与第一延伸部100b-3b贴合在一起,由此增强了屏蔽罩100c与铜排100a在热压贴合后的固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绝缘膜是能够保证良好电绝缘性的薄膜。这种薄膜应当具有很高的电阻率(高于1010Ω·cm)和击穿场强,而电子结构特点是禁带宽度大。为了用于高频绝缘,还要求材料具有低的介电损耗。常用的有机绝缘膜材料有聚酰亚胺、聚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
本实用新型中,绝缘导热垫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导热性、优良的绝缘性、压缩性和表面天然的粘性。比如,硅胶导热绝缘垫。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机控制装置,该电机控制装置包括叠层母排与屏蔽罩的集成结构,该集成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电机控制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叠层母排与屏蔽罩的集成结构,所述叠层母排包括铜排,在所述铜排的末端的外围设有屏蔽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绝缘组件,
所述第一绝缘组件至少具有第一绝缘膜,所述第一绝缘组件贴合于所述铜排与所述屏蔽罩之间,使所述铜排与所述屏蔽罩隔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母排与屏蔽罩的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膜贴合于所述铜排,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膜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折边,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折边沿第一方向延伸,使得在所述屏蔽罩从所述铜排的一侧延伸至另外一侧的情况下,所述屏蔽罩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折边与所述铜排隔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层母排与屏蔽罩的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包括至少一个弯折部,所述至少一个弯折部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折边一一对应地贴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母排与屏蔽罩的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组件还包括绝缘导热垫,所述绝缘导热垫设置于所述铜排与所述屏蔽罩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层母排与屏蔽罩的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组件还包括第二绝热膜,
所述绝缘导热垫贴合于所述第一绝缘膜的面向所述屏蔽罩的一侧;
所述第二绝热膜贴合于所述绝缘导热垫的背离所述第一绝热膜的一侧,所述第二绝热膜的背离所述绝缘导热垫的一侧与所述屏蔽罩贴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层母排与屏蔽罩的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热膜包括第二折边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折边和所述第一延伸部弯折连接;
所述第二折边在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使得所述第二绝热膜与所述绝缘导热垫的侧面贴合,
所述第一延伸部在第二方向延伸,使得所述第二绝热膜与所述第一绝缘膜贴合。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层母排与屏蔽罩的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热垫贴合于所述铜排的面向所述屏蔽罩的一侧,且所述绝缘导热垫贴合于所述第一绝缘膜的背离所述屏蔽罩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母排与屏蔽罩的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绝缘组件,所述第二绝缘组件贴合于所述屏蔽罩的背离所述第一绝缘组件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叠层母排与屏蔽罩的集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组件包括第三折边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三折边与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折边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以使得所述第二绝缘组件与所述屏蔽罩的侧面贴合;
所述第二延伸部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以使得所述第二绝缘组件与所述第一绝缘组件贴合。
10.一种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母排与屏蔽罩的集成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350231.0U CN214507775U (zh) | 2021-02-04 | 2021-02-04 | 叠层母排与屏蔽罩的集成结构和电机控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350231.0U CN214507775U (zh) | 2021-02-04 | 2021-02-04 | 叠层母排与屏蔽罩的集成结构和电机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507775U true CN214507775U (zh) | 2021-10-26 |
Family
ID=78220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350231.0U Active CN214507775U (zh) | 2021-02-04 | 2021-02-04 | 叠层母排与屏蔽罩的集成结构和电机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507775U (zh) |
-
2021
- 2021-02-04 CN CN202120350231.0U patent/CN21450777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466541B2 (en) | Low inductance power module | |
KR102315176B1 (ko) | 코일 장치, 기판을 갖는 코일 장치 및 전기 접속 상자 | |
JP5558543B2 (ja) |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 |
US11563240B2 (en) | Sampling circuit board for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module | |
CN218386102U (zh) | 汇流排、电机控制器组件以及电驱动总成系统 | |
JP2002340700A (ja) | 圧電センサ | |
CN214507775U (zh) | 叠层母排与屏蔽罩的集成结构和电机控制装置 | |
US11605582B2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 |
JP4055643B2 (ja) | インバータ装置 | |
JP7062130B2 (ja) | 電力変換装置 | |
CN211428144U (zh) | 一种封装体散热结构及功率半导体器件 | |
CN218123400U (zh) | 功率半导体器件与功率模块 | |
CN217522988U (zh) | 电路板、电路板组件和家用电器 | |
CN214675734U (zh) | 一种电加热膜 | |
CN220307630U (zh) | 功率组件和车载电源 | |
CN113015275A (zh) | 电加热膜 | |
JPH0613496Y2 (ja) | クランプセンサ | |
CN215934005U (zh) | 一种叠层母排 | |
US7154371B1 (en) |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attenuator | |
CN215770886U (zh) | 一种陶瓷电容器 | |
CN113936913B (zh) | 一种直流支撑电容器以及一种电机控制器 | |
CN220673641U (zh) | 逆变器和空调 | |
CN221861893U (zh) | 电池模组、电池组和用电设备 | |
CN219832634U (zh) | Igbt组件和压缩机 | |
CN218041905U (zh) | 可穿戴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15000 52 tianedang Road, Yuexi,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Huichuan United Power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52 tianedang Road, Yuexi,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HUICHUAN UNITED POWER SYSTEM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