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02512U - 测试装置和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测试装置和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02512U
CN214502512U CN202120603349.XU CN202120603349U CN214502512U CN 214502512 U CN214502512 U CN 214502512U CN 202120603349 U CN202120603349 U CN 202120603349U CN 214502512 U CN214502512 U CN 214502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intermediate relay
test
communication protocol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033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永军
姚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Sensors and Communica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Sensors and Communica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Sensors and Communication Ltd filed Critical Siemens Sensors and Communica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033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025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02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025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测试装置,该测试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端口、测试控制模块、至少两个通信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端口;每一个通信模块均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端口和至少一个第二端口之间,每一个通信模块均支持一个通信协议,不同的通信模块支持不同的通信协议;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通过一根信号线与外部的计算机连接,至少一个第二端口连接有一根供电线,以通过该供电线与外部的待测仪表连接;测试控制模块,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触发连通从一个第一端口经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至一个第二端口的通路,以利用计算机通过测试装置中形成的通路对待测仪表进行测试。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装置能够提高对待测仪表的测试效率。

Description

测试装置和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测试装置和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仪表(例如工业仪表)所支持的通信协议多种多样。
在利用计算机对由不同厂家生产的仪表的性能进行测试时,通常是将计算机和待测仪表通过相适配的通信模块进行通讯连接。其中,计算机和通信模块之间连接有一条信号线,该信号线与计算机连接的端口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而与通信模块连接的端口根据不同厂家的生产要求而定;待测仪表和通信模块之间连接有一条供电线,该供电线通过外接电源向待测仪表供电。
然而,由于待测仪表支持的通信协议多种多样,因此在对多个支持不同通信协议的待测仪表进行测试时,测试人员通常需要在对每一个待测仪表的测试开始前,对信号线和供电线进行重复接线工作,这会导致测试效率低下。
因此,目前亟待需要一种测试装置和测试系统来提高对待测仪表的测试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测试装置,能够提高对待测仪表的测试效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端口、测试控制模块、至少两个通信模块和至少一个第二端口;
至少两个通信模块中的每一个通信模块均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端口和至少一个第二端口之间,每一个通信模块均支持一个通信协议,不同的通信模块支持不同的通信协议;
至少一个第一端口通过一根信号线与外部的计算机连接,至少一个第二端口连接有一根供电线,以通过该供电线与外部的待测仪表连接;
测试控制模块,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触发连通从一个第一端口经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至一个第二端口的通路,以利用计算机通过测试装置中形成的通路对支持目标通信协议的待测仪表进行测试。
通过利用上述方案中的测试装置,可以实现在测试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根信号线和一根供电线,就能够对支持不同通信协议的待测仪表进行测试,如此提高了对待测仪表的测试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控制模块包括:一个控制器;
控制器接收由计算机发来的测试信号,通过对该测试信号的解析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其中,测试信号携带有目标通信协议的信息。
给出了一个测试控制模块的具体实施例,即利用控制器来实现触发连通从一个第一端口经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至一个第二端口的通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控制模块包括:一个第一中间继电器组;
第一中间继电器组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端口和至少两个通信模块之间;
第一中间继电器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中间继电器,每一个第一中间继电器均与一个通信模块连接,不同的第一中间继电器连接不同的通信模块;
每一个第一中间继电器,在未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时处于常开状态,在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时变为闭合状态,以形成从一个第一端口经该第一中间继电器至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的通路。
给出了一个测试控制模块的具体实施例,即利用第一中间继电器组来形成从一个第一端口经该第一中间继电器至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的通路,以利于实现触发连通从一个第一端口经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至一个第二端口的通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一个通信模块均通过一根导线与一个第二端口连通,以形成从该通信模块至该第二端口的通路。
给出了一个形成从通信模块至第二端口的通路的具体实施例,即利用导线实现通信模块和第二端口的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二中间继电器组;
第二中间继电器组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二端口和至少两个通信模块之间;
第二中间继电器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二中间继电器,每一个第二中间继电器均与一个通信模块连接,不同的第二中间继电器连接不同的通信模块;
每一个第二中间继电器,在未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时处于常开状态,在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时变为闭合状态,以形成从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至一个第二端口的通路。
给出了一个形成从通信模块至第二端口的通路的具体实施例,即利用第二中间继电器组实现通信模块和第二端口的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控制模块包括:一个第三中间继电器组;
第三中间继电器组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二端口和至少两个通信模块之间;
第三中间继电器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三中间继电器,每一个第三中间继电器均与一个通信模块连接,不同的第三中间继电器连接不同的通信模块;
每一个第三中间继电器,在未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时处于常开状态,在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时变为闭合状态,以形成从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至一个第二端口的通路;
每一个通信模块均通过一根导线与一个第一端口连通,以形成从该第一端口至该通信模块的通路。
给出了一个测试控制模块的具体实施例,即利用第三中间继电器组和导线来实现触发连通从一个第一端口经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至一个第二端口的通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机械开关;
至少两个机械开关中的每一个机械开关均与一个中间继电器的线圈连接,不同的机械开关连接不同的中间继电器的线圈;
在测试装置通电且每一个机械开关在受到外力作用闭合时,触发与该机械开关连接的中间继电器的线圈通电,以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
通过设置机械开关的方式,可以方便使中间继电器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进而利于实现触发连通从一个第一端口经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至一个第二端口的通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装置还包括:蓄电池;
蓄电池用于向至少两个通信模块供电和通过至少一个第二端口向外部的待测仪表供电。
利用测试装置自带的蓄电池,方便对通信模块和待测仪表供电。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系统,包括:计算机、测试装置和待测仪表;
测试装置为上述的测试装置;
计算机通过一根信号线与测试装置的至少一个第一端口连接,待测仪表通过一根供电线与测试装置的至少一个第二端口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装置通过将至少两个通信模块集成在一个测试装置内,在利用计算机通过测试装置对支持不同通信协议的待测仪表进行测试时,在保证该测试装置内集成有与该待测仪表支持相同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的基础上,再通过测试装置中设置的测试控制模块,如此可以通过一根信号线分别连接计算机和测试装置的第一端口以及通过一根供电线分别连接待测仪表和测试装置的第二端口,从而简化了连接计算机和待测仪表的线路,避免了重复接线,减少了测试时间,进而可以提高对待测仪表的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基于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提供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中的中间继电器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测试装置 200:计算机 300:待测仪表
11:第一端口 12:测试控制模块 13:通信模块
14:第二端口 15:信号线 16:供电线
17:导线 18:第二中间继电器组 19:机械开关
121:控制器 122:第一中间继电器组 123:第三中间继电器组
12a:线圈 12b:常开端 12c:常闭端
12d:公共端 12e:拨片
13':通信模块 200':计算机 300':待测仪表
15':信号线 16':供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提供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提供的测试系统包括:计算机200'、至少两个通信模块13'和待测仪表300',计算机200'和每一个通信模块13'之间均连接有一条信号线15',该信号线15'与计算机200'连接的端口为USB接口(而与通信模块13'连接的端口根据不同厂家的生产要求而定),待测仪表300'和每一个通信模块13'之间均连接有一条供电线16',该供电线16'通过外接电源向待测仪表300'供电。
在对多个支持不同通信协议的待测仪表300'进行测试时,测试人员通常需要在对每一个待测仪表300'的测试开始前,对信号线15'和供电线16'进行重复接线工作(即每一次的测试需要重新接信号线15'和供电线16'),这会导致测试效率低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可以考虑对多个支持不同通信协议的待测仪表集成在一个黑盒子中(下文称为测试装置),这样在连接测试装置和计算机时可以容易实现将多根信号线替换为一根信号线,同理在连接测试装置和待测仪表时可以容易实现将多根供电线替换为一根供电线,如此可以简化连接计算机和待测仪表的线路,避免了重复接线,减少了测试时间,进而可以提高对待测仪表的测试效率。
以上就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的构思,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构思的具体实现方式。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测试系统包括:计算机200、测试装置100和待测仪表300,其中:
计算机200通过一根信号线15与测试装置100的至少一个第一端口11连接,待测仪表300通过一根供电线16与测试装置100的至少一个第二端口14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测试系统通过简化连接计算机200和待测仪表300的线路,避免了重复接线,减少了测试时间,进而可以提高对待测仪表300的测试效率。
下面对测试装置100的具体组成进行介绍。
请继续参阅图2,该测试装置1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端口11、测试控制模块12、至少两个通信模块13和至少一个第二端口14,其中:
至少两个通信模块13中的每一个通信模块13均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端口11和至少一个第二端口14之间,每一个通信模块13均支持一个通信协议,不同的通信模块13支持不同的通信协议;
至少一个第一端口11通过一根信号线15与外部的计算机200连接,至少一个第二端口14连接有一根供电线16,以通过该供电线16与外部的待测仪表300连接;
测试控制模块12,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触发连通从一个第一端口11经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13至一个第二端口14的通路,以利用计算机200通过测试装置100中形成的通路对支持目标通信协议的待测仪表300进行测试。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至少两个通信模块13集成在一个测试装置100内,在利用计算机200通过测试装置100对支持不同通信协议的待测仪表300进行测试时,在保证该测试装置100内集成有与该待测仪表300支持相同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13的基础上,再通过测试装置100中设置的测试控制模块12,如此可以通过一根信号线15分别连接计算机200和测试装置100的第一端口11以及通过一根供电线16分别连接待测仪表300和测试装置100的第二端口14,从而简化了连接计算机200和待测仪表300的线路,避免了重复接线,减少了测试时间,进而可以提高对待测仪表300的测试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测试装置100可以仅包括一个第一端口11和一个第二端口14,如此可以进一步简化信号线15和测试装置100的连线分支(即信号线15和计算机200连接的端口为一个USB接口,而与测试装置100连接的端口为一个第一端口11)以及供电线16和测试装置100的连线分支(即供电线16和待测仪表300连接的端口为一个供电端口,而与测试装置100连接的端口为一个第二端口1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通信协议包括但不限于HART协议、PROFIBUS PA协议和FOUNDATION FIELD协议。以支持HART协议的待测仪表300为例,该待测仪表300可以为HART温度变送器、HART压力变送器和HART执行器等。
进一步地,以待测仪表300为HART压力变送器为例,在利用计算机100对待测仪表300进行测试时,例如还可以包括一些电流采集模块(图中未示出)和压力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等。其中,电流采集模块连接HART压力变送器,用于采集HART压力变送器的电流值,例如电流采集模块可以为高精度电流表或高精度低温漂数字万用表,便于精准采集HART压力变送器输出的电流值,以提高采集精度;压力控制器连接HART压力变送器,用于根据计算机100的指令发送校准压力值,例如压力控制器为带有GPIB接口的高精度压力控制器;计算机100通过USB依次连接电流采集模块和压力控制器。
计算机100,用于初始化HART压力变送器的参数组态;用于根据HART压力变送器输出的校准电流值与电流采集模块采集的电流值计算电流校准值;用于根据HART压力变送器的量程调节压力控制器输出的校准压力值,按照校准压力值与HART压力变送器读取压力值之差生成量程校准值;还用于计算HART压力变送器的精确度值与回差值,并判断精确度值与回差值是否在预设技术指标范围内,如果是,则输出合格,如果否,则输出不合格。
下面结合图3至图6对测试控制模块12的四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第一个实施例(即图3)提供的测试控制模块12包括一个控制器121;第二个实施例(即图4)提供的测试控制模块12包括一个第一中间继电器组122;第三个实施例(即图5)提供的测试控制模块12包括一个第一中间继电器组122,且测试装置100还包括一个第二中间继电器组18;第四个实施例(图6)提供的测试控制模块12包括一个第三中间继电器组123。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测试控制模块12包括:一个控制器121;
控制器121接收由计算机200发来的测试信号,通过对该测试信号的解析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其中,测试信号携带有目标通信协议的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控制器121来实现对触发连通从一个第一端口11经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13至一个第二端口14的通路,易于维护,也可以减少测试装置100的内部接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21可以是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其中,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的外部接线;同时具有很强的自我诊断能力,能随时查出自身的故障,并显示给技术人员,使技术人员能迅速检查、判断故障的原因。如果是PLC自身的原因,在维修时只需更换插入式模块及其它易损坏的部件即可,既方便又减少了影响生产的时间,使维护也变得容易起来。而且,PLC的体积小(小型PLC的底部尺寸小于100毫米)、重量轻(小型PLC的重量小于150克)、能耗低(小型PLC的功耗仅数瓦),由于体积小,因此很容易装入测试装置100的内部。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测试控制模块12包括:一个第一中间继电器组122;
第一中间继电器组122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端口11和至少两个通信模块13之间;
第一中间继电器组122包括至少两个第一中间继电器,每一个第一中间继电器均与一个通信模块13连接,不同的第一中间继电器连接不同的通信模块13;
每一个第一中间继电器,在未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时处于常开状态,在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时变为闭合状态,以形成从一个第一端口11经该第一中间继电器至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13的通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第一中间继电器组122来实现从一个第一端口11经该第一中间继电器至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13的通路,如此可以测试控制模块12的制造成本。
其中,第一中间继电器组122包括的第一中间继电器,可以是8脚中间继电器或14脚中间继电器,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通信模块13均通过一根导线17与一个第二端口14连通,以形成从该通信模块13至该第二端口14的通路。
在本实施例中,在测试控制模块12为第一中间继电器组122时,由于第一中间继电器组122是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一端口11和至少两个通信模块13之间,其只是实现了从一个第一端口11经该第一中间继电器至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13的通路。要想实现连通从一个第一端口11经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13至一个第二端口14的通路,还需保证通信模块13至第二端口14的通路。因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直接采用导线的方式连接每一个通讯模块13和一个第二端口14,以形成从该通信模块13至该第二端口14的通路。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测试装置100还包括:一个第二中间继电器组18;
第二中间继电器组18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二端口14和至少两个通信模块13之间;
第二中间继电器组18包括至少两个第二中间继电器,每一个第二中间继电器均与一个通信模块13连接,不同的第二中间继电器连接不同的通信模块13;
每一个第二中间继电器,在未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时处于常开状态,在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时变为闭合状态,以形成从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13至一个第二端口14的通路。
在本实施例中,在测试控制模块12为第一中间继电器组122时,本实施例是通过利用第二中间继电器组18来实现的从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13至一个第二端口14的通路,这种方式相比图4所示的实施例,在连接方式的层面,可以起到更进一步的物理隔断的作用,即在未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时,第一中间继电器组122和第二中间继电器组18均处于常开状态,从而可以保证未工作的通信模块不会参与到(可以理解为产生电连接)测试电路中,进而确保测试的准确性。
其中,第二中间继电器组18包括的第二中间继电器,可以是8脚中间继电器或14脚中间继电器,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测试控制模块12包括:一个第三中间继电器组123;
第三中间继电器组123连接于至少一个第二端口14和至少两个通信模块13之间;
第三中间继电器组123包括至少两个第三中间继电器,每一个第三中间继电器均与一个通信模块13连接,不同的第三中间继电器连接不同的通信模块13;
每一个第三中间继电器,在未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时处于常开状态,在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时变为闭合状态,以形成从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13至一个第二端口14的通路;
每一个通信模块13均通过一根导线17与一个第一端口11连通,以形成从该第一端口11至该通信模块13的通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第三中间继电器组123来实现从一个第一端口11经该第一中间继电器至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13的通路,如此可以测试控制模块12的制造成本。
其中,第三中间继电器组123包括的第三中间继电器,可以是8脚中间继电器或14脚中间继电器,在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第三个和第四个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系统中的中间继电器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测试装置100还包括:至少两个机械开关19;
至少两个机械开关19中的每一个机械开关19均与一个中间继电器的线圈12a连接,不同的机械开关19连接不同的中间继电器的线圈12a;
在测试装置100通电且每一个机械开关19在受到外力作用闭合时,触发与该机械开关19连接的中间继电器的线圈12a通电,以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机械开关19,可以方便地实现操作人员对中间继电器的控制。其中,该中间继电器可以是第一中间继电器组122包括的第一中间继电器、第二中间继电器组18包括的第二中间继电器以及第三中间继电器组123包括的第三中间继电器。
当然,也可以在此设置继电器,来对上述的中间继电器进行触发控制,在此不进行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中间继电器包括至少两组触点,每一组触点均包括常开端12b、常闭端12c和公共端12d,其中:
一个第一端口11连接常开端12b和常闭端12c中的一者,一个通信模块13连接常开端12b和常闭端12c中的另一者;或,一个第二端口14连接常开端12b和常闭端12c中的一者,一个通信模块13连接常开端12b和常闭端12c中的另一者;
在未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时,公共端12d和常闭端12c通过拨片12e处于导通状态,常开端12b和常闭端12c处于断开状态;
在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时,与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13相连的中间继电器的拨片e动作,以使该中间继电器的公共端12d和常闭端12c处于断开状态,常开端12b和常闭端12c处于导通状态,从而形成从一个第一端口11经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13至一个第二端口14的通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测试装置100还包括:蓄电池(图中未示出);
蓄电池用于向至少两个通信模块13供电和通过至少一个第二端口14向外部的待测仪表300供电。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测试装置100自带的蓄电池,方便对通信模块13和待测仪表300供电。具体而言,一方面从防爆角度考虑,要求使用安全电压;另一方面,通常待测仪表为Ⅲ型电动仪表,而Ⅲ型电动仪表的标准供电电压是直流24V,因此测试装置100包括的蓄电池为24V直流电源。
当然,测试装置100也可以外接220V的交流电源,再通过变压器变为24V直流电,以对测试装置100和待测仪表300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测试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端口(11)、测试控制模块(12)、至少两个通信模块(13)和至少一个第二端口(14);
所述至少两个通信模块(13)中的每一个通信模块(13)均连接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1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14)之间,每一个通信模块(13)均支持一个通信协议,不同的通信模块(13)支持不同的通信协议;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11)通过一根信号线(15)与外部的计算机(200)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14)连接有一根供电线(16),以通过该供电线(16)与外部的待测仪表(300)连接;
所述测试控制模块(12),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触发连通从一个第一端口(11)经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13)至一个第二端口(14)的通路,以利用所述计算机(200)通过所述测试装置(100)中形成的通路对支持目标通信协议的待测仪表(300)进行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控制模块(12)包括:一个控制器(121);
所述控制器(121)接收由所述计算机(200)发来的测试信号,通过对该测试信号的解析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其中,所述测试信号携带有所述目标通信协议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控制模块(12)包括:一个第一中间继电器组(122);
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组(122)连接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11)和所述至少两个通信模块(13)之间;
所述第一中间继电器组(122)包括至少两个第一中间继电器,每一个第一中间继电器均与一个通信模块(13)连接,不同的第一中间继电器连接不同的通信模块(13);
每一个第一中间继电器,在未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时处于常开状态,在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时变为闭合状态,以形成从一个第一端口(11)经该第一中间继电器至所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13)的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通信模块(13)均通过一根导线(17)与一个第二端口(14)连通,以形成从该通信模块(13)至该第二端口(14)的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100)还包括:一个第二中间继电器组(18);
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组(18)连接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14)和所述至少两个通信模块(13)之间;
所述第二中间继电器组(18)包括至少两个第二中间继电器,每一个第二中间继电器均与一个通信模块(13)连接,不同的第二中间继电器连接不同的通信模块(13);
每一个第二中间继电器,在未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时处于常开状态,在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时变为闭合状态,以形成从所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13)至一个第二端口(14)的通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控制模块(12)包括:一个第三中间继电器组(123);
所述第三中间继电器组(123)连接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14)和所述至少两个通信模块(13)之间;
所述第三中间继电器组(123)包括至少两个第三中间继电器,每一个第三中间继电器均与一个通信模块(13)连接,不同的第三中间继电器连接不同的通信模块(13);
每一个第三中间继电器,在未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时处于常开状态,在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时变为闭合状态,以形成从所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通信模块(13)至一个第二端口(14)的通路;
每一个通信模块(13)均通过一根导线(17)与一个第一端口(11)连通,以形成从该第一端口(11)至该通信模块(13)的通路。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所述的测试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100)还包括:至少两个机械开关(19);
所述至少两个机械开关(19)中的每一个机械开关(19)均与一个中间继电器的线圈(12a)连接,不同的机械开关(19)连接不同的中间继电器的线圈(12a);
在所述测试装置(100)通电且每一个机械开关(19)在受到外力作用闭合时,触发与该机械开关(19)连接的中间继电器的线圈(12a)通电,以得到对应目标通信协议的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100)还包括:蓄电池;
所述蓄电池用于向所述至少两个通信模块(13)供电和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14)向外部的待测仪表(300)供电。
9.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200)、测试装置(100)和待测仪表(300);
所述测试装置(100)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装置(100);
所述计算机(200)通过一根信号线(15)与所述测试装置(100)的至少一个第一端口(11)连接,所述待测仪表(300)通过一根供电线(16)与所述测试装置(100)的至少一个第二端口(14)连接。
CN202120603349.XU 2021-03-24 2021-03-24 测试装置和测试系统 Active CN214502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03349.XU CN214502512U (zh) 2021-03-24 2021-03-24 测试装置和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03349.XU CN214502512U (zh) 2021-03-24 2021-03-24 测试装置和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02512U true CN214502512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200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03349.XU Active CN214502512U (zh) 2021-03-24 2021-03-24 测试装置和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025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72208B (zh) 一种单三相表集成可靠性测试台
CN109212457B (zh) 一种多台位高压电压互感器自动压接装置及检定方法
CN214502512U (zh) 测试装置和测试系统
CN207752134U (zh) 便携式电气试验仪器功能检查装置
CN212844307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真空开关机械特性试验系统
CN209821292U (zh) 一种高压配电盒的测试工装及其测试系统
CN216925837U (zh) 一种整机电机温度传感器测量系统
CN217385689U (zh) 多工位试验系统及测试平台
CN217007468U (zh) 电流采样电路及电流测量系统
CN102981134B (zh) 开关柜智能显示装置测试仪
CN115032520A (zh) 一种用于测试电源管理芯片的自动化远程测控系统
CN113009332A (zh) 中间继电器校验仪
CN207502679U (zh) 一种断路器温升功耗特性测试系统
CN208488190U (zh) 一种用于变电站中的指针式主变温度系统故障检测装置
CN112731239A (zh) 一种故障指示器的功能测试工装
CN220709271U (zh) 一种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系统
CN212410841U (zh) 一种断路器试验设备的校验测试箱
CN104749546A (zh) 一种新型ⅲ型专变采集终端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214252511U (zh) 蓝牙断路器检测系统
CN103472336B (zh) 一种测试治具
CN210090637U (zh) 一种三相真空断路器电寿命的在线监测装置
CN219302582U (zh) 一种无线电设备配电盒试验装置
CN220525903U (zh) 一种导引头接口电压测量控制装置
CN219417709U (zh) 一种电流、电压变送器特性测试系统
CN216771920U (zh) 一种牵引供电电动隔离开关分合闸回路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