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90979U - 一种新型透水方涵生产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透水方涵生产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90979U
CN214490979U CN202023241799.3U CN202023241799U CN214490979U CN 214490979 U CN214490979 U CN 214490979U CN 202023241799 U CN202023241799 U CN 202023241799U CN 214490979 U CN214490979 U CN 2144909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quare culvert
permeable
mold
external mold
permeable squ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4179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海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Luan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Luan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Luan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lian Luan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4179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909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909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909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透水方涵生产模具,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透水方涵外模,所述透水方涵外模内部的两侧皆放置安装有透水方涵内模,所述透水方涵内模一侧的两端皆固定安装有透水篦子固定模具,两个所述透水方涵内模相互靠近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可变径丝杠,且所述可变径丝杠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透水方涵外模的两端皆螺纹安装有锁紧螺栓,所述透水方涵外模的内部设置有清洁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清洁机构,利用丝杆转动带动丝母进行移动,从而可以使清洁板在透水方涵外模的内部进行滑动,从而对透水方涵外模内部底端的杂物进行清扫,防止了透水方涵外模的内部堆积较多的杂物,增加了装置的洁净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透水方涵生产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透水方涵生产模具。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透水方涵起到连接城市地下管网,使得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在透水方涵的生产中,需要使用到模具进行生产。
但是现有的透水方涵生产模具大多不具备清洁机构,从而容易导致模具在多次生产透水方涵后,内部会堆积较多的灰尘和杂物,不便于工作人员清理,降低了装置的洁净程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透水方涵生产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透水方涵生产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大多不具备清洁机构,从而容易导致模具在多次生产透水方涵后,内部会堆积较多的灰尘和杂物,不便于工作人员清理,降低了装置的洁净程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透水方涵生产模具,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透水方涵外模,所述透水方涵外模内部的两侧皆放置安装有透水方涵内模,所述透水方涵内模一侧的两端皆固定安装有透水篦子固定模具,两个所述透水方涵内模相互靠近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可变径丝杠,且所述可变径丝杠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透水方涵外模的两端皆螺纹安装有锁紧螺栓,所述透水方涵外模的内部设置有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所述透水方涵外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一端活动安装有丝杆,且所述丝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透水方涵外模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外侧螺纹安装有丝母,所述丝母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皆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皆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皆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清洁板。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透水方涵外模内部的两侧皆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皆滑动安装至第二滑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一侧皆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杆,所述固定块的一侧皆插入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侧皆固定安装有固定弹簧,且所述固定弹簧的一侧皆与固定块的外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的一侧皆嵌入安装有滚珠。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一侧皆插入安装至第一滑块的内部,且所述限位杆的一侧皆为斜坡状。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一侧皆铰接安装有限位板,所述固定块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固定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有清洁机构,利用丝杆转动带动丝母进行移动,从而可以使清洁板在透水方涵外模的内部进行滑动,从而对透水方涵外模内部底端的杂物进行清扫,防止了透水方涵外模的内部堆积较多的杂物,增加了装置的洁净程度。
2、通过设置有限位机构,利用固定弹簧插入至第一滑块的内部,从而可以将第一滑块牢固的固定在第一滑槽的内部,增加了结构的牢固性,同时也防止了第一滑块在不使用时,出现滑动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块与清洁板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110、透水方涵外模;111、透水篦子固定模具;112、透水方涵内模;113、可变径丝杠;114、锁紧螺栓;2、清洁机构;210、伺服电机;211、丝杆;212、丝母;213、连接杆;214、固定块;215、第一滑槽;216、第一滑块;217、清洁板;218、第二滑块;219、第二滑槽;220、滚珠;3、限位机构;310、限位杆;311、固定弹簧;312、限位板;313、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新型透水方涵生产模具,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包括透水方涵外模110,透水方涵外模110内部的两侧皆放置安装有透水方涵内模112,透水方涵内模112一侧的两端皆固定安装有透水篦子固定模具111,两个透水方涵内模112相互靠近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可变径丝杠113,且可变径丝杠113的数量为两个,透水方涵外模110的两端皆螺纹安装有锁紧螺栓114,透水方涵外模110的内部设置有清洁机构2,清洁机构2包括伺服电机210,透水方涵外模1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210,伺服电机210的一端活动安装有丝杆211,且丝杆211的一端通过轴承与透水方涵外模110的内部活动连接,丝杆211的外侧螺纹安装有丝母212,丝母212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连接杆213,连接杆213的上端皆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14,固定块214的内部皆开设有第一滑槽215,第一滑槽215的内部皆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216,第一滑块21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清洁板217,利用丝杆211转动带动丝母212进行移动,从而可以使清洁板217在透水方涵外模110的内部进行滑动,从而对透水方涵外模110内部底端的杂物进行清扫,防止了透水方涵外模110的内部堆积较多的杂物,增加了装置的洁净程度。
进一步的,连接杆213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218,透水方涵外模110内部的两侧皆开设有第二滑槽219,第二滑块218皆滑动安装至第二滑槽219的内部,当连接杆213在进行移动时,会使第二滑块218在第二滑槽219的内部滑动,从而可以为连接杆213的移动提供稳定性。
进一步的,固定块214的一侧皆设置有限位机构3,限位机构3包括限位杆310,固定块214的一侧皆插入安装有限位杆310,限位杆310的外侧皆固定安装有固定弹簧311,且固定弹簧311的一侧皆与固定块214的外侧固定连接,利用固定弹簧311插入至第一滑块216的内部,从而可以将第一滑块216牢固的固定在第一滑槽215的内部,增加了结构的牢固性,同时也防止了第一滑块216在不使用时,出现滑动的现象。
进一步的,第二滑块218的一侧皆嵌入安装有滚珠220,当第二滑块218在滑动时,会使滚珠220在第二滑块218的内部进行滚动,从而可以减小第二滑块218受到的摩擦力。
进一步的,限位杆310的一侧皆插入安装至第一滑块216的内部,且限位杆310的一侧皆为斜坡状,使工作人员在滑动安装第一滑块216时,不需要拉动限位杆310,即可完成安装。
进一步的,限位杆310的一侧皆铰接安装有限位板312,固定块214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13,当工作人员将限位杆310拉出时,将限位板312翻转至固定板313的一侧,即可使限位杆310不会受固定弹簧311的惯性影响出现回弹,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
工作原理:当工作人员在使用装置主体1时,先将装置主体1外接电源,随后即可开始使用装置主体1,通过透水篦子固定模具111固定一个300*500的透水水篦子,随后通过调节可变径丝杠113,胀紧透水方涵内模112,固定透水方涵外模110后,通过锁紧螺栓114连接锁紧内外模具便可浇筑混凝土,从而完成对透水方涵的生产。
当工作人员需要对透水方涵外模110的内部进行清理时,通过启动开关,从而启动伺服电机210,利用伺服电机210带动丝杆211进行转动,从而使丝母212在丝杆211的外侧进行移动,带动两侧的连接杆213进行移动,同时第二滑块218在第二滑槽219的内部进行滑动,使清洁板217对透水方涵外模110内部底端的杂物进行清扫。
当工作人员需要对清洁板217进行拆卸清理时,通过向外侧拉动限位杆310,使限位杆310脱离第一滑块216的内部,随后将限位板312翻转,使限位板312放置在固定板313的一侧,即可利用第一滑块216在第一滑槽215的内部滑动,向上拉动清洁板217,完成对清洁板217的拆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新型透水方涵生产模具,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透水方涵外模(110),所述透水方涵外模(110)内部的两侧皆放置安装有透水方涵内模(112),所述透水方涵内模(112)一侧的两端皆固定安装有透水篦子固定模具(111),两个所述透水方涵内模(112)相互靠近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可变径丝杠(113),且所述可变径丝杠(11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透水方涵外模(110)的两端皆螺纹安装有锁紧螺栓(114),所述透水方涵外模(110)的内部设置有清洁机构(2),所述清洁机构(2)包括伺服电机(210),所述透水方涵外模(1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210),所述伺服电机(210)的一端活动安装有丝杆(211),且所述丝杆(211)的一端通过轴承与透水方涵外模(110)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丝杆(211)的外侧螺纹安装有丝母(212),所述丝母(212)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连接杆(213),所述连接杆(213)的上端皆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14),所述固定块(214)的内部皆开设有第一滑槽(215),所述第一滑槽(215)的内部皆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216),所述第一滑块(21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清洁板(2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透水方涵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13)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218),所述透水方涵外模(110)内部的两侧皆开设有第二滑槽(219),所述第二滑块(218)皆滑动安装至第二滑槽(219)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透水方涵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14)的一侧皆设置有限位机构(3),所述限位机构(3)包括限位杆(310),所述固定块(214)的一侧皆插入安装有限位杆(310),所述限位杆(310)的外侧皆固定安装有固定弹簧(311),且所述固定弹簧(311)的一侧皆与固定块(214)的外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透水方涵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218)的一侧皆嵌入安装有滚珠(2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透水方涵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310)的一侧皆插入安装至第一滑块(216)的内部,且所述限位杆(310)的一侧皆为斜坡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透水方涵生产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310)的一侧皆铰接安装有限位板(312),所述固定块(214)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固定板(313)。
CN202023241799.3U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新型透水方涵生产模具 Active CN2144909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41799.3U CN214490979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新型透水方涵生产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41799.3U CN214490979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新型透水方涵生产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90979U true CN214490979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211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41799.3U Active CN214490979U (zh) 2020-12-29 2020-12-29 一种新型透水方涵生产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909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29861B (zh) 一种海绵城市路面排水井盖清堵装置
CN110616671B (zh) 一种河道护坡修建用辅助机械
CN216047335U (zh) 一种用于市政的太阳能路面照明装置
CN214490979U (zh) 一种新型透水方涵生产模具
CN213653394U (zh) 水利工程用水闸垃圾拦截装置
CN208266927U (zh) 一种市政道路井盖固定装置
CN110130465B (zh) 一种基于杠杆原理的变电站地下使用的排水设备
CN220747677U (zh) 一种新型模板紧固夹具
CN212984016U (zh) 一种环保厕所雨水收集装置
CN111749127A (zh) 一种具有自动分流功能的桥梁排污渠
CN113356011A (zh) 一种环保式路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8060436U (zh) 一种用于市政给排水的井盖
CN216795854U (zh) 一种花坛壁防水结构
CN214272237U (zh) 新型人行道雨水收集系统
CN216641642U (zh) 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水利工程施工用围挡装置
CN214447775U (zh) 一种塑料承插管件的制作设备
CN212078205U (zh) 一种市政道路快速排水装置
CN220451055U (zh) 一种口袋公园可调节高度格栅结构
CN213326174U (zh) 一种建筑电气施工设备
CN219930845U (zh) 一种护坡网的回收装置
CN220847083U (zh) 一种路桥用排水装置
CN219863068U (zh) 一种海绵城市水循环利用设备
CN116129771B (zh) 一种基于bim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装置及方法
CN217352706U (zh) 海绵城市的建筑蓄水结构
CN215549640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预制件简易脱模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