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85597U - 触发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发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85597U
CN214485597U CN202120300681.9U CN202120300681U CN214485597U CN 214485597 U CN214485597 U CN 214485597U CN 202120300681 U CN202120300681 U CN 202120300681U CN 214485597 U CN214485597 U CN 2144855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vot
magnetic element
supporting seat
swing arm
rota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0068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锦灿
杨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0068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855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855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855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发装置及电子设备,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基座、转动组件、霍尔传感器和传动组件;基座包括板体、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和第三支撑座,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和第三支撑座相互间隔,且分别与板体的同一板面相连;转动组件与第一支撑座枢接;霍尔传感器包括磁性元件和霍尔芯片,磁性元件与第二支撑座枢接,磁性元件的枢接轴线与磁性元件的充磁方向垂直,且与转动组件的枢接轴线平行,霍尔芯片与第三支撑座相连,且与磁性元件相对间隔;传动组件位于转动组件和磁性元件之间,且分别与转动组件和磁性元件相连,传动组件被配置为,当转动组件转动时,驱动磁性元件相对霍尔芯片转动。本申请能够有利于小型化设计。

Description

触发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发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通常都需要与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即用户发出操作指令,电子设备接收后做出相应的反馈。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接收用户的各项操作指令,电子设备配置有触发装置。触发装置能够将用户的操作指令转化为电信号,并根据电信号做出相应的反馈,以实现用户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交互。
对于能够输出模拟信号的触发装置来说,目前通常采用可调电位器方案,即通过可调电位器来将用户的操作指令转化为电信号。然而该方案需要为可调电位器提供较大的安装空间,导致电子设备的体积过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发装置及电子设备,能够有利于小型化设计。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发装置,包括基座、转动组件、霍尔传感器和传动组件;
所述基座包括板体、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和第三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和所述第三支撑座相互间隔,且分别与所述板体的同一板面相连;
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座枢接;
所述霍尔传感器包括磁性元件和霍尔芯片,所述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支撑座枢接,所述磁性元件的枢接轴线与所述磁性元件的充磁方向垂直,且与所述转动组件的枢接轴线平行,所述霍尔芯片与所述第三支撑座相连,且与所述磁性元件相对间隔;
所述传动组件位于所述转动组件和所述磁性元件之间,且分别与所述转动组件和所述磁性元件相连,所述传动组件被配置为,当所述转动组件转动时,驱动所述磁性元件相对所述霍尔芯片转动。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触发装置;
所述触发装置为上述触发装置,所述基座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至少部分的所述转动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外。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在用户使用本申请提供的触发装置时,驱动转动组件旋转,在传动组件的作用下,磁性元件随之旋转。由于霍尔传感器保持静止,且与磁性元件之间相对间隔布置,所以霍尔传感器相对于磁性元件的磁线位置将产生变化。如此一来,霍尔芯片随之输出相应的电信号。
也就是说,用户在通过驱动转动组件来输入操作指令后,触发装置能够同步输出相应的电信号。并且,由于霍尔芯片和磁性元件的体积都较小,所以能够有利于触发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枢轴与磁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基座;11、板体;12、第一支撑座;13、第二支撑座;14、第三支撑座;
2、转动组件;21、第二枢轴;22、主体;22a、第一端;22b、第二端;23、键帽;24、复位扭簧;
3、霍尔传感器;31、磁性元件;311、第一枢轴;312、磁体;32、霍尔芯片;
4、传动组件;41、皮带;42、第一摆臂;421、滑槽;43、第二摆臂;431、插销;
100、壳体;200、触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手柄是一种常见的游戏外设,其能够实现用户与游戏机之间的交互。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接收用户的各项操作指令,手柄中包括多个触发装置。触发装置能够将用户的操作指令转化为电信号,并传输到游戏机,以实现用户与游戏机之间的交互。
对于能够输出模拟信号的触发装置来说,目前通常采用可调电位器方案,即通过可调电位器来将用户的操作指令转化为电信号。然而该方案需要为可调电位器提供较大的安装空间,导致手柄的体积过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发装置。图1为该触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触发装置包括基座1、转动组件2、霍尔传感器3和传动组件4。
基座1包括第一支撑座12、第二支撑座13、第三支撑座14和板体11,第一支撑座12、第二支撑座13和第三支撑座14相互间隔,且分别与板体11的同一板面相连。转动组件2与第一支撑座12枢接。霍尔传感器3包括磁性元件31和霍尔芯片32,磁性元件31与第二支撑座13枢接,磁性元件31的枢接轴线与磁性元件31的充磁方向垂直,且与转动组件2的枢接轴线平行,霍尔芯片32与第三支撑座14相连,且与磁性元件31相对间隔。传动组件4位于转动组件2和磁性元件31之间,且分别与转动组件2和磁性元件31相连,传动组件4被配置为,当转动组件2转动时,驱动磁性元件31相对霍尔芯片32转动。
在用户使用本申请提供的触发装置时,驱动转动组件2旋转,在传动组件4的作用下,磁性元件31随之旋转。由于霍尔传感器3保持静止,且与磁性元件31之间相对间隔布置,所以霍尔传感器3相对于磁性元件31的磁线位置将产生变化。如此一来,霍尔芯片32随之输出相应的电信号。
也就是说,用户在通过驱动转动组件2来输入操作指令后,触发装置能够同步输出相应的电信号。并且,由于霍尔芯片32和磁性元件31的体积都较小,所以能够有利于触发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由前文可知,触发装置所输出的电信号,是因磁性元件31和霍尔元件之间的相对转动产生的。因此,下面对磁性元件31和霍尔芯片32进行介绍。
图2为触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在本实施例中,磁性元件31包括第一枢轴311和磁体312。第一枢轴311可转动地插接在第二支撑座13内,且第一端与传动组件4相连。磁体312与第一枢轴311的第二端相连,磁体312为圆柱形结构件,且与第一枢轴311同轴。
第一枢轴311用于为磁体312提供安装基础,由于第一枢轴311可转动地插接在第二支撑座13内,所以与第一枢轴311相连的磁体312,能够随着第一枢轴311相对于第二支撑座13转动,从而相对于霍尔芯片32转动。磁体312则用于产生磁场,以配合霍尔芯片32输出电信号。并且,由于磁体312为径向充磁的圆柱形结构件,且与第一枢轴311同轴,所以磁体312的轴线与自身的转动轴线同轴。
示例性地,第一枢轴311平行于板体11,以与板体11之间保持合适的间距,避免第一枢和磁体312在转动时与板体11之间产生干涉。可选地,第一枢轴311和第二支撑座13之间间隙配合,即直接插接在一起。当然,也能够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装配在一起,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示例性地,磁体312为永磁铁,以保证其能够长时间的保持磁性。
图3为第一枢轴311与磁体312的装配示意图,结合图3,可选地,第一枢轴311为空心结构件,磁体312的一部分插接在第一枢轴311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一枢轴311外。也就是说,利用第一枢轴311的内部空间,能够容置一部分的磁体312,这样有效的缩小了磁性元件31的体积,进一步地有利于触发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示例性地,第一枢轴311的内部空间为圆柱形,如此设计,能够使得第一枢轴311的内部空间与磁体312相匹配,磁体312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紧固插接在第一枢轴311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能够利用胶水将第一枢轴311和磁体312粘接在一起,以进一步地保证第一枢轴311和磁体312之间的连接牢固度。
再次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霍尔芯片32粘接在第三支撑座14上,以保证霍尔芯片32与第三支撑座14之间的连接牢固度。需要说明的是,在将霍尔芯片32粘接至第三支撑座14上之后,应该保证霍尔芯片32的引脚不受影响,能够正常的与其他电子器件相连。
示例性地,霍尔芯片32为方形结构件,霍尔芯片32的轴线与磁体312的轴线同轴。
前文对磁性元件31和霍尔元件进行了介绍,下面接着对转动组件2和传动组件4进行介绍。
继续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转动组件2包括第二枢轴21和主体22。第二枢轴21的端部可转动地插接在第一支撑座12内。主体22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主体22的第一端与第二枢轴21相连,主体22的第二端背离第二枢轴21延伸。
由于主体22的体积相较于磁体312来说更大,所以第二枢轴21的长度相较于第一枢轴311来说也更长,为了保证第一支撑座12对于第一枢轴311的稳固支撑,示例性地,第一支撑座12包括两个座体,两个座体间隔布置,第二枢轴21的两端分别插接在两个座体内,主体22位于两个座体之间。
主体22的第一端与第二枢轴21的中部相连,以保证第二枢轴21能够稳固的对主体22进行支撑。并且,为了便于用户输出操作指令,即操作转动组件2转动,主体22的第二端背离第二枢轴21延伸。
与第一枢轴311相似的是,第二枢轴21平行于板体11,以与板体11之间保持合适的间距,避免第二枢和主体22的第一端在转动时与板体11之间产生干涉。可选地,第二枢轴21和第一支撑座12之间间隙配合,即直接插接在一起。当然,也能够通过轴承可转动地装配在一起,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图3为触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转动组件2还包括复位扭簧24,复位扭簧24套设在第二枢轴21上,复位扭簧24的一端与主体22相抵,另一端与板体11相抵。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复位扭簧24用于为主体22提供复位时的驱动力。在用户未驱动主体22时,主体22保持静止,复位扭簧24处于自然状态下。在用户对主体22施加作用力,以驱动主体22转动时,复位扭簧24随之产生弹性形变,并积蓄弹性势能。在用户停止对主体22施加作用力后,复位扭簧24释放弹性势能,以驱动主体22反向转动并复位。如此一来,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便捷性。
当然,若在其他实施例中,不需要转动主体22自动复位,那么也能够不配置复位扭簧24,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由于主体22的第二端供用户操作,所以为了便于用户操作,在本实施例中,转动组件2还包括键帽23,键帽23位于主体22的第二端,且与主体22的第二端相连。如此设计,通过键帽23增大了用户的可操作面积,如此能够有利于用户的操作。
图4为转动组件2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地,键帽23包括相反的两侧面,一侧面与主体22相连,另一侧面为内凹的弧面,以便于用户按压。
由前文可知,用户在驱动转动组件2转动后,需要通过传动组件4来带动磁性元件31同步转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两种传动组件4,下面依次进行介绍。
再次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4包括皮带41,皮带41同时套接在第一枢轴311和第二枢轴21上。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由于皮带41同时套接在第一枢轴311和第二枢轴21上,所以在主体22带动第二枢轴21转动时,第一枢轴311会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磁体312相对于霍尔芯片32转动。
示例性地,第一枢轴311和第二枢轴21的外周壁上,以及皮带41的内侧,具有摩擦纹路,从而提高了第一枢轴311、第二枢轴21和皮带41之间的摩擦力,以避免出现打滑的问题。
另外,为了避免皮带41在第一枢轴311和第二枢轴21上产生不必要的轴向移动,第一枢轴311和第二枢轴21的外周壁上具有皮带41槽,皮带41位于皮带41槽内,以通过皮带41槽起到限位的作用。
前文介绍了传动组件4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下面介绍第二种实现方式。
图5为触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5,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4包括第一摆臂42和第二摆臂43。第一摆臂42垂直于磁性元件31的枢接轴线,且第一端与第一枢轴311相连,第一摆臂42具有滑槽421,滑槽421沿第一摆臂4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摆臂43垂直于转动组件2的枢接轴线,且第一端与主体22相连,第二摆臂43靠近第二端的部位具有插销431,插销431可滑动地插接在滑槽421内。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在主体22带动第二枢轴21转动时,第二摆臂43的第二端以第二枢轴21的枢接轴线为轴,带动插销431转动。由于插销431可滑动地插接在滑槽421内,所以在插销431转动的同时,第一摆臂42随之以第一枢轴311的枢接轴线为轴转动,从而通过第一枢轴311带动磁体312相对于霍尔芯片32转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枢轴21和第一枢轴311的枢接轴线不重合,所以插销431的转动轴线与滑槽421的转动轴线不重合,如此一来,就插销431在带动第一摆臂42转动的同时,插销431会在滑槽421中滑动,为了避免对插销431造成干涉,滑槽421的长度应该足够长。
示例性地,第一摆臂42和第一枢轴311为一体式结构件,第二摆臂43与主体22为一体式结构件。如此设计,不仅提高了第一摆臂42和第一枢轴311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二摆臂43和主体22之间的结构强度,而且还进一步地提高了触发装置的结构强度,更有利于触发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传动组件4除了上述两种实现方式外,还可以是齿轮配合的实现方式。例如,传动组件4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套接在第一枢轴311上,且与第一枢轴311同轴,第二齿轮套接在第二枢轴21上,且与第二枢轴21同轴,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如此一来,在主体22带动第二枢轴21转动时,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枢轴311随之带动磁体312相对于霍尔芯片32转动。
上述的各种传动组件4,都能够使得磁体312与主体22同步转动,且磁体312的转动角度与主体22的转动角度成线性关系,如此一来,就能够使得触发装置输出非常线性的模拟电信号,有利于用户的操作平顺性。
图6为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为游戏机的手柄,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0和触发装置200。触发装置200为图1-5所示的触发装置200,基座1位于壳体100内,且与壳体100的内壁相连,至少部分的转动组件2位于壳体100外。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触发装置200为手柄的按键模块,其接收的用户操作指令为按压,触发装置200能够根据用户按压转动组件2转动的行程,输出非常线性的模拟电信号,从而提高了用户的操作平顺性。
当然,电子设备除了为游戏机的手柄之外,还能够是掌上游戏机等(参见图7),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转动组件(2)、霍尔传感器(3)和传动组件(4);
所述基座(1)包括板体(11)、第一支撑座(12)、第二支撑座(13)和第三支撑座(14),所述第一支撑座(12)、所述第二支撑座(13)和所述第三支撑座(14)相互间隔,且分别与所述板体(11)的同一板面相连;
所述转动组件(2)与所述第一支撑座(12)枢接;
所述霍尔传感器(3)包括磁性元件(31)和霍尔芯片(32),所述磁性元件(31)与所述第二支撑座(13)枢接,所述磁性元件(31)的枢接轴线与所述磁性元件(31)的充磁方向垂直,且与所述转动组件(2)的枢接轴线平行,所述霍尔芯片(32)与所述第三支撑座(14)相连,且与所述磁性元件(31)相对间隔;
所述传动组件(4)位于所述转动组件(2)和所述磁性元件(31)之间,且分别与所述转动组件(2)和所述磁性元件(31)相连,所述传动组件(4)被配置为,当所述转动组件(2)转动时,驱动所述磁性元件(31)相对所述霍尔芯片(3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元件(31)包括第一枢轴(311)和磁体(312);
所述第一枢轴(311)可转动地插接在所述第二支撑座(13)内,且第一端与所述传动组件(4)相连;
所述磁体(312)与所述第一枢轴(311)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磁体(312)为圆柱形结构件,且与所述第一枢轴(311)同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轴(311)为空心结构件,所述磁体(312)的一部分插接在所述第一枢轴(311)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枢轴(311)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2)包括第二枢轴(21)和主体(22);
所述第二枢轴(21)的端部可转动地插接在所述第一支撑座(12)内;
所述主体(22)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22a)和第二端(22b),所述主体(22)的第一端(22a)与所述第二枢轴(21)相连,所述主体(22)的第二端(22b)背离所述第二枢轴(21)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4)包括皮带(41);
所述皮带(41)同时套接在所述第一枢轴(311)和所述第二枢轴(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4)包括第一摆臂(42)和第二摆臂(43);
所述第一摆臂(42)垂直于所述磁性元件(31)的枢接轴线,且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枢轴(311)相连,所述第一摆臂(42)具有滑槽(421),所述滑槽(421)沿所述第一摆臂(42)的长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摆臂(43)垂直于所述转动组件(2)的枢接轴线,且第一端与所述主体(22)相连,所述第二摆臂(43)靠近第二端的部位具有插销(431),所述插销(431)可滑动地插接在所述滑槽(42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42)和所述第一枢轴(311)为一体式结构件,所述第二摆臂(43)与所述主体(22)为一体式结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2)还包括键帽(23);
所述键帽(23)位于所述主体(22)的第二端(22b),且与所述主体(22)的第二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2)还包括复位扭簧(24);
所述复位扭簧(24)套设在所述第二枢轴(21)上,所述复位扭簧(24)的一端与所述主体(22)相抵,另一端与所述板体(11)相抵。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0)和触发装置(200);
所述触发装置(200)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触发装置,所述基座(1)位于所述壳体(100)内,且与所述壳体(100)的内壁相连,至少部分的所述转动组件(2)位于所述壳体(100)外。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柄或者掌上游戏机。
CN202120300681.9U 2021-02-02 2021-02-02 触发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44855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00681.9U CN214485597U (zh) 2021-02-02 2021-02-02 触发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00681.9U CN214485597U (zh) 2021-02-02 2021-02-02 触发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85597U true CN214485597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218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00681.9U Active CN214485597U (zh) 2021-02-02 2021-02-02 触发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855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42390B2 (en) Electric switch
JP6908830B2 (ja) 発電装置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KR19990036895A (ko) 푸시스위치부착 회전형 전기부품
CN210525142U (zh) 用于机器人的关节执行器和机器人
CN214956567U (zh) 扳机按键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587193B (zh) 带减速机构的马达
CN214485597U (zh) 触发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334506A (zh) 按键组件以及应用该按键组件的电子设备
CN114566398A (zh) 电子设备
EP1094483A3 (en) Combined control-type electronic component
WO2017098704A1 (ja) 発電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11263048B (zh) 传动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22091149A (ja) スイッチ操作装置
CN110253623B (zh) 一种可变刚度的机器人关节模块
CN110213986B (zh) 传动装置及洁面仪
US20230277926A1 (en) Force feedback apparatus
CN116820183B (zh) 具有旋转馈感的旋钮及电器
CN217588586U (zh) 一种二维双向旋转电磁铁
CN212572681U (zh) 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936561Y (zh) 电动工具
CN220134545U (zh) 伸缩旋转机构
JP2010025262A (ja) 出力伝達装置及び減速機構付モータ
US11703904B1 (en) Force feedback apparatus
CN216002409U (zh) 自动打开和锁定机构及手套箱
CN114060396B (zh) 空心式转轴与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