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81391U - 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81391U
CN214481391U CN202023163367.5U CN202023163367U CN214481391U CN 214481391 U CN214481391 U CN 214481391U CN 202023163367 U CN202023163367 U CN 202023163367U CN 214481391 U CN214481391 U CN 214481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resistor
terminal
capacitor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6336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欣
王小龙
朱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ceco Electric Jiax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ceco Electric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ceco Electric Jiax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ceco Electric Jiax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6336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81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81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813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包括单火取电供电电路、第一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电路、第二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电路、调光过零反馈电路、PWM驱动电路、隔离PWM驱动电路、调光保护电路和单片机模块。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其采用单火供电的方式实现对进行供电;其采用IGBT调光电路来实现调光;其采用反馈电路实现与传统双联双控开关组成双控回路;其不仅采用实体按键控制,还提供WIFI连接其他智能设备来进行控制灯具的方式,并能向智能设备提供此时灯具开关与调光的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调光开关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化的潮流席卷全球,各项新兴的电子设备都在努力挣脱单一功能的束缚,往智能化、信息化、互联化发展,对于现存的旧设备,尤其是诸如墙壁调光开关等使用年限较长的设备,其智能化的呼声很大,其需求不仅是简单的替换,更要兼顾与现有设备共存的要求。
现有的调光墙壁开关多为手动机械调节,一般一个面板只能控制一路调光、开关通路,且不具备双控的功能。
常规的调光器调光方式为可控硅调光,具有电路设计简单、成本低等优势,但同时,可控硅会产生电磁干扰,破坏电网质量,甚至会损坏电气设备,是其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墙壁调光开关控制数量少、电磁干扰大、调光兼容性不佳、智能化不足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其采用单火供电的方式实现对进行供电;其采用IGBT调光电路来实现调光;其采用反馈电路实现与传统双联双控开关组成双控回路;其不仅采用实体按键控制,还提供WIFI连接其他智能设备来进行控制灯具的方式,并能向智能设备提供此时灯具开关与调光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具有反应快、精度高、兼容性高、可靠性性高、成本低等优点。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其主要保护为电路),包括单火取电供电电路、(传统的)第一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电路、(传统的)第二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电路、调光过零反馈电路、PWM驱动电路、隔离PWM驱动电路、IGBT)调光保护电路和单片机模块,其中:
所述单片机模块分别与所述单火取电供电电路、所述第一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电路、所述第二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电路、所述调光过零反馈电路、所述PWM驱动电路和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单火取电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PWM驱动电路和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调光保护电路分别与所述调光过零反馈电路、所述PWM驱动电路和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单火取电供电电路包括两路输入桥堆BD1和输入桥堆BD2,所述输入桥堆BD1的3端经保险丝电阻R1后与火线接入端Lin电性连接,所述输入桥堆BD2的3端与输出端Lo1电性连接,所述输入桥堆BD2的4端与输出Lo2电性连接,所述输入桥堆BD1的1端和输入桥堆BD2的1端电性连接,所述输入桥堆BD1的2端和输入桥堆BD2的2端电性连接,所述输入桥堆BD1的1端经过电感L1与原边绕组T1的1端电性连接,所述原边绕组T1的2端与电源控制芯片U1的Drain端(4端)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单火取电供电电路还包括辅助绕组T2、输出绕组T3、输出绕组T4及输出绕组T5,所述辅助绕组T2的6端依次经过二极管D1和电阻R4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供电端VCC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4远离所述二极管D1的一端还通过电容C6接GND0,所述电容C6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7,所述辅助绕组T2的7端与所述输入桥堆BD1的2端电性相连,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检测端CS与电阻R2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GND0,所述输出绕组T3的4端与二极管D2的正端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端分别与电容C3的正端和二极管D3正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3另一端均与所述输出绕组T3的3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4与所述电容C3并联,所述二极管D3的负端与单片机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端经电阻R54、二极管ZD1和电阻R5后接GND,所述电阻R5的两端与光耦U2的1端和2端连接,所述光耦U2的4端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供电端VCC电性连接,所述光耦U2的3端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FB端电性连接,所述光耦U2的3端经并联的R3和C5后接GND0,所述输出绕组T4的5端与二极管D4的正端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端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所述PWM驱动电路的电阻R18的一端、所述PWM驱动电路的电阻R15的一端和所述PWM驱动电路的三极管Q8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GND,所述输出绕组T5的9端与二极管D5的负端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端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的电阻R36的一端、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的电阻R37一端和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的三极管Q14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T5的8端电性连接(为隔离的地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单片机模块的Switch1端与第一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电路电性连接,所述Switch1端分别与三极管Q20的集电极和电容C8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接GND0,所述三极管Q20的发射极接GND,所述三极管Q20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50的一端、电阻R52的一端和电容C7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52的另一端接GND,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接GND,所述电阻R50经过电阻R51和电容D12与反馈端Rs2电性连接;
所述单片机模块的Switch2端与第二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电路电性连接,所述Switch2端分别与三极管Q19的集电极、电容C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接GND,所述三极管Q19的发射极接GND,所述三极管Q19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53的一端、电阻R55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55的另一端接GND,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接GND,所述电阻R53依次经过电阻R54和二极管D11与反馈端Rs2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单片机模块的ZeroCross端与所述调光过零反馈电路电性连接,所述调光过零反馈电路包括过零芯片Q27,所述过零芯片Q27的Vin端经电阻R43和电阻R42后分别与二极管D6的负端和二极管D7的负端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正端与所述调光保护电路的晶体管Q2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正端与调光保护电路的晶体管Q1电性连接,所述过零芯片Q27的GND端接GND,所述过零芯片Q27的Vout端通过电阻R44与三极管Q28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44的两端并接有二极管D8,所述三极管Q28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56,所述电阻R56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单片机模块与隔离PWM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与所述调光保护电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包括隔离光耦U12,所述隔离光耦U12的1端与电阻R33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3负端电性连接(接5V电源),所述隔离光耦U12的2端与三极管Q16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6的发射极接GND,所述三极管Q16的基极通过电阻R34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的PWM2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U12的3端与所述输出绕组T5的8端电性连接(为隔离的地端GND1),所述隔离光耦U12的4端分别与电阻R36的一端、电阻R38的一端和电阻R39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4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5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4的集电极依次通过电阻R40和电阻R41与所述三极管Q15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40与电阻R41的连接端作为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的输出,与调光保护电2的电阻R29一端、电阻R30一端和电阻R31一端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还包括WIFI模块,所述WIFI模块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电性连接(所述WIFI模块与单片机模块连接,WIFI模块可以再与其他智能设备连接,所述其他智能设备可控制所述两路灯具的亮灭状态及调光状态,同时,单片机模块可通过WIFI模块向其他智能设备实时传输所述两路灯具的亮灭及调光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的单火取电供电电路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的第一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电路和第二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的调光过零反馈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的PWM驱动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的隔离PWM驱动电路。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的调光保护电路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的外部开关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灯具、单片机模块、火线和传统双联双控开关等可被视为现有技术。
优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其主要保护为电路),包括单火取电供电电路、(传统的)第一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电路、(传统的)第二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电路、调光过零反馈电路、PWM驱动电路、隔离PWM驱动电路、(IGBT)调光保护电路和单片机模块,其中:
所述单片机模块分别与所述单火取电供电电路、所述第一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电路、所述第二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电路、所述调光过零反馈电路、所述PWM驱动电路和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单火取电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PWM驱动电路和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调光保护电路分别与所述调光过零反馈电路、所述PWM驱动电路和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具体的是,所述单火取电供电电路包括两路输入桥堆BD1和输入桥堆BD2,所述输入桥堆BD1的3端经保险丝电阻R1后与火线接入端Lin电性连接,所述输入桥堆BD2的3端与输出端Lo1电性连接,所述输入桥堆BD2的4端与输出Lo2电性连接,所述输入桥堆BD1的1端和输入桥堆BD2的1端电性连接,所述输入桥堆BD1的2端和输入桥堆BD2的2端电性连接,所述输入桥堆BD1的1端经过电感L1与原边绕组T1的1端电性连接,所述原边绕组T1的2端与电源控制芯片U1的Drain端(4端)电性连接。
更具体的是,所述单火取电供电电路还包括辅助绕组T2、输出绕组T3、输出绕组T4及输出绕组T5,所述辅助绕组T2的6端依次经过二极管D1和电阻R4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供电端VCC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4远离所述二极管D1的一端还通过电容C6接GND0,所述电容C6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7,所述辅助绕组T2的7端与所述输入桥堆BD1的2端电性相连,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检测端CS与电阻R2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GND0,所述输出绕组T3的4端与二极管D2的正端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端分别与电容C3的正端和二极管D3正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3另一端均与所述输出绕组T3的3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4与所述电容C3并联,所述二极管D3的负端与单片机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端经电阻R54、二极管ZD1和电阻R5后接GND,所述电阻R5的两端与光耦U2的1端和2端连接,所述光耦U2的4端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供电端VCC电性连接,所述光耦U2的3端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FB端电性连接,所述光耦U2的3端经并联的R3和C5后接GND0,所述输出绕组T4的5端与二极管D4的正端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端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所述PWM驱动电路的电阻R18的一端、所述PWM驱动电路的电阻R15的一端和所述PWM驱动电路的三极管Q8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GND,所述输出绕组T5的9端与二极管D5的负端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端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的电阻R36的一端、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的电阻R37一端和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的三极管Q14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T5的8端电性连接(为隔离的地端)。
进一步的是,所述单片机模块的Switch1端与第一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电路电性连接,所述Switch1端分别与三极管Q20的集电极和电容C8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接GND0,所述三极管Q20的发射极接GND,所述三极管Q20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50的一端、电阻R52的一端和电容C7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52的另一端接GND,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接GND,所述电阻R50经过电阻R51和电容D12与反馈端Rs2电性连接;
所述单片机模块的Switch2端与第二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电路电性连接,所述Switch2端分别与三极管Q19的集电极、电容C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接GND,所述三极管Q19的发射极接GND,所述三极管Q19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53的一端、电阻R55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55的另一端接GND,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接GND,所述电阻R53依次经过电阻R54和二极管D11与反馈端Rs2电性连接。
更进一步的是,所述单片机模块的ZeroCross端与所述调光过零反馈电路电性连接,所述调光过零反馈电路包括过零芯片Q27,所述过零芯片Q27的Vin端经电阻R43和电阻R42后分别与二极管D6的负端和二极管D7的负端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正端与所述调光保护电路的晶体管Q2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正端与调光保护电路的晶体管Q1电性连接,所述过零芯片Q27的GND端接GND,所述过零芯片Q27的Vout端通过电阻R44与三极管Q28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44的两端并接有二极管D8,所述三极管Q28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56,所述电阻R56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9。
优选地,所述单片机模块与隔离PWM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与所述调光保护电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包括隔离光耦U12,所述隔离光耦U12的1端与电阻R33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3负端电性连接(接5V电源),所述隔离光耦U12的2端与三极管Q16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6的发射极接GND,所述三极管Q16的基极通过电阻R34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的PWM2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U12的3端与所述输出绕组T5的8端电性连接(为隔离的地端GND1),所述隔离光耦U12的4端分别与电阻R36的一端、电阻R38的一端和电阻R39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4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5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4的集电极依次通过电阻R40和电阻R41与所述三极管Q15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40与电阻R41的连接端作为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的输出,与调光保护电2的电阻R29一端、电阻R30一端和电阻R31一端电性连接)。
优选地,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还包括WIFI模块,所述WIFI模块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电性连接(所述WIFI模块与单片机模块连接,WIFI模块可以再与其他智能设备连接,所述其他智能设备可控制所述两路灯具的亮灭状态及调光状态,同时,单片机模块可通过WIFI模块向其他智能设备实时传输所述两路灯具的亮灭及调光状态)。
优选地,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图8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与传统双联双控开关组成双控回路,所述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即本实用新型)包括一路火线接入端Lin、两路输出端Lo1和Lo2、两路传统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端Rs1和Rs2,所述5个端口中,输出端Lo1和反馈端Rs1为一路,输出端Lo2和反馈段Rs2为另一路,火线接入端Lin作为公共输入端,传统双联双控开关包括一路公共端COM1及其两路输出端L11和L12,另一路公共端COM2及其两路输出端L21和L22。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双联双控开关组成双控开关的连接有两种,其一本实用新型在前而传统双联双控开关在后:所述火线接入端Lin接火线,所述输出端Lo1与所述输出端L11、所述公共端COM1电性连接,所述反馈段Rs1与L2电性连接,所述Lo2与所述L21、所述COM2电性连接,所述Rs2与所述L22电性连接,所述COM1和所述COM2分别接两路灯具作为输出,两路灯具都接零线;
其二为本实用新型在后:所述COM1、COM2、L11、Lin电性连接后再与火线连接,所述L12与所述Rs1电性连接,所述L21悬空,所述L22与所述Rs2电性连接,所述Lo1和Lo2分别接两路灯具作为输出,两路灯具都接零线。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按键控制模块,所述按键控制模块与单片机模块连接,作为对灯具开关的控制以及调光的控制,所述按键控制模块有两组按键,每组有两个按键(即为图1的开关1-1、开关1-2、开关2-1和开关2-2),所述每组按键中的一个按键控制灯具的开启和调光亮度增,所述另一个按键控制灯具的关短和调光亮度减。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灯具、火线、单片机模块和传统双联双控开关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火取电供电电路、第一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电路、第二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电路、调光过零反馈电路、PWM驱动电路、隔离PWM驱动电路、调光保护电路和单片机模块,其中:
所述单片机模块分别与所述单火取电供电电路、所述第一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电路、所述第二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电路、所述调光过零反馈电路、所述PWM驱动电路和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单火取电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PWM驱动电路和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调光保护电路分别与所述调光过零反馈电路、所述PWM驱动电路和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火取电供电电路包括两路输入桥堆BD1和输入桥堆BD2,所述输入桥堆BD1的3端经保险丝电阻R1后与火线接入端Lin电性连接,所述输入桥堆BD2的3端与输出端Lo1电性连接,所述输入桥堆BD2的4端与输出Lo2电性连接,所述输入桥堆BD1的1端和输入桥堆BD2的1端电性连接,所述输入桥堆BD1的2端和输入桥堆BD2的2端电性连接,所述输入桥堆BD1的1端经过电感L1与原边绕组T1的1端电性连接,所述原边绕组T1的2端与电源控制芯片U1的Drain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火取电供电电路还包括辅助绕组T2、输出绕组T3、输出绕组T4及输出绕组T5,所述辅助绕组T2的6端依次经过二极管D1和电阻R4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供电端VCC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4远离所述二极管D1的一端还通过电容C6接GND0,所述电容C6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7,所述辅助绕组T2的7端与所述输入桥堆BD1的2端电性相连,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检测端CS与电阻R2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GND0,所述输出绕组T3的4端与二极管D2的正端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端分别与电容C3的正端和二极管D3正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3另一端均与所述输出绕组T3的3端电性连接,电容C4与所述电容C3并联,所述二极管D3的负端与单片机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端经电阻R54、二极管ZD1和电阻R5后接GND,所述电阻R5的两端与光耦U2的1端和2端连接,所述光耦U2的4端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供电端VCC电性连接,所述光耦U2的3端与所述电源控制芯片U1的FB端电性连接,所述光耦U2的3端经并联的R3和C5后接GND0,所述输出绕组T4的5端与二极管D4的正端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负端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所述PWM驱动电路的电阻R18的一端、所述PWM驱动电路的电阻R15的一端和所述PWM驱动电路的三极管Q8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接GND,所述输出绕组T5的9端与二极管D5的负端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端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的电阻R36的一端、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的电阻R37一端和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的三极管Q14的发射极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T5的8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模块的Switch1端与第一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电路电性连接,所述Switch1端分别与三极管Q20的集电极和电容C8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接GND0,所述三极管Q20的发射极接GND,所述三极管Q20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50的一端、电阻R52的一端和电容C7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52的另一端接GND,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接GND,所述电阻R50经过电阻R51 和电容D12与反馈端Rs2电性连接;
所述单片机模块的Switch2端与第二双联双控开关反馈电路电性连接,所述Switch2端分别与三极管Q19的集电极、电容C6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接GND,所述三极管Q19的发射极接GND,所述三极管Q19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53的一端、电阻R55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55的另一端接GND,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接GND,所述电阻R53依次经过电阻R54和二极管D11与反馈端Rs2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模块的ZeroCross端与所述调光过零反馈电路电性连接,所述调光过零反馈电路包括过零芯片Q27,所述过零芯片Q27的Vin端经电阻R43和电阻R42后分别与二极管D6的负端和二极管D7的负端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正端与所述调光保护电路的晶体管Q2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正端与调光保护电路的晶体管Q1电性连接,所述过零芯片Q27的GND端接GND,所述过零芯片Q27的Vout端通过电阻R44与三极管Q28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44的两端并接有二极管D8,所述三极管Q28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56,所述电阻R56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模块与隔离PWM驱动电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与所述调光保护电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PWM驱动电路包括隔离光耦U12,所述隔离光耦U12的1端与电阻R33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3负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U12的2端与三极管Q16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6的发射极接GND,所述三极管Q16的基极通过电阻R34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的PWM2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U12的3端与所述输出绕组T5的8端电性连接,所述隔离光耦U12的4端分别与电阻R36的一端、电阻R38的一端和电阻R39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4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电阻R39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5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4的集电极依次通过电阻R40和电阻R41与所述三极管Q15的集电极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还包括WIFI模块,所述WIFI模块与所述单片机模块电性连接。
CN202023163367.5U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 Active CN214481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63367.5U CN214481391U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63367.5U CN214481391U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81391U true CN214481391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93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63367.5U Active CN214481391U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813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41654A (zh) * 2024-01-25 2024-03-01 深圳市鸿远微思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调光控制电路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41654A (zh) * 2024-01-25 2024-03-01 深圳市鸿远微思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调光控制电路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27779B (zh) 一种隔离式通用照明led驱动电路
CN214481391U (zh) 一种双联双控智能调光开关控制系统
CN109195249B (zh) 一种基于可控硅的拨码开关电路
CN107889320B (zh) 照明系统、单火线取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7531122U (zh) 一种led集鱼灯电源输出切换电路
CN216852448U (zh) Led驱动电源及灯具
US10187939B2 (en) Drive circuit
JP7084063B1 (ja) 感電防止保護策を備え、且つ多様な電気供給モードとの互換性を有する照明管
CN213991084U (zh) 一种分段调光调色灯带电路
CN210579350U (zh) 一种蓝牙控制交流mos管驱动模块调光器
CN212752135U (zh) 隔离型knx电源
CN111163560A (zh) 一种0-10v小调光快速启动的控制电路
CN112040594A (zh) 一种直流供电照明调光模块
CN213073181U (zh) 隔离调光调色led驱动电路和驱动器
CN111010777A (zh) 控制电路和设备控制系统
CN111836433A (zh) 一种供电电源的控制电路
CN113473672B (zh) 具有防触电保护及兼容多样电流稳定供电模式的灯管
CN213818257U (zh) Led照明驱动电路
CN213991085U (zh) 一种分段调光调色灯带
CN210958882U (zh) 一种单火线取电智能调光开关
CN211557589U (zh) 控制电路和设备控制系统
CN212628489U (zh) 一种直流供电照明调光模块
CN211184341U (zh) 调光电源电路及调光电源
CN214046081U (zh) 开关电路、调光电路及灯具
CN213818302U (zh) 灯具及其调控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