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57589U - 控制电路和设备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控制电路和设备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57589U
CN211557589U CN201922498025.XU CN201922498025U CN211557589U CN 211557589 U CN211557589 U CN 211557589U CN 201922498025 U CN201922498025 U CN 201922498025U CN 211557589 U CN211557589 U CN 2115575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ubunit
resistor
unit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802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仲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fu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fu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fu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fu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802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575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575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575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控制电路和设备控制系统。其中,控制电路包括:信号生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信号生成模块包括并联的多个开关单元,每个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市电的火线或零线连接,每个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信号处理模块的第一端连接;信号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每个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信号处理模块,用于从信号生成模块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基于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用于控制对应的目标用电设备的目标控制信号。能够实现对多个用电设备的控制,并且在不提高成本的情况下达到控制电路布线更加方便的效果。

Description

控制电路和设备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和设备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调光技术通常有可控硅调光、0—10V调光、DALI调光控制系统、无线调光系统等。其中,可控硅调光、0~10V调光等,可以同时对多个灯调光,但是由于每个调光器因为功率的原因,其控制的灯的数量通常只为几个到十几个,且调光器成本比较高。DALI调光控制系统能对每个灯进行寻址调光,但整个系统昂贵。无线调光系统,因为环境的原因,调光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调光,而且整个系统调试复杂度高,成本也较高。
因此,现有的调光技术,通常存在控制电路布线复杂或者实现成本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电路和设备控制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控制电路布线复杂以及实现成本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信号生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信号生成模块包括并联的多个开关单元,每个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市电的火线或零线连接,每个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一个输入端连接;
所述信号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每个所述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生成第一控制信号;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从所述信号生成模块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用于控制对应的目标用电设备的目标控制信号。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每个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市电的火线或零线连接,所述信号生成模块基于每个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传递到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使得信号处理模块对接收到的每路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用于控制对应的目标用电设备的目标控制信号。从而能够实现对多个用电设备的控制,并且由于所述信号生成模块可以任意地从火线或零线上连接出来,因此能够在不提高成本的情况下达到控制电路布线更加方便的效果。
可选地,所述开关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开关器件;所述开关器件包括:机械开关、继电器、MOS管中的任意一种。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每个开关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开关器件,所述开关器件包括:机械开关、继电器、MOS管中的任意一种。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每个开关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开关器件,基于所述至少一个开关器件通过开或关,能够控制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
可选地,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整流单元、多个隔离单元,所述整流单元与所述多个隔离单元通过地线连接;
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与地线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连接市电的火线和零线,所述整流单元的第四端作为电压输出端,所述整流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市电进行整流,并通过所述整流单元的第四端输出第一电压;
每个所述隔离单元的第一端与地线连接,所述隔离单元第二端接第二电压,所述隔离单元的第三端作为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一个输入端与所述信号生成模块连接,所述隔离单元的第四端作为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一个信号输出端,用于对从信号生成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进行隔离,得到第二控制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作为所述目标控制信号通过所述隔离单元的第三端输出,用于控制对应的目标用电设备的电源状态和/或功率。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整流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市电进行整流,并通过所述整流单元的第四端输出第一电压;所述第一电压为电路总输出电压,所述隔离单元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隔离后得到第二控制信号并输出,能够实现对至少一个对应的目标用电设备的电源状态和/或功率的控制。
可选地,所述隔离单元包括:保护子单元、整流子单元、稳压子单元、以及光耦子单元;
所述保护子单元与所述整流子单元连接,用于保护所述隔离单元;
所述整流子单元与所述光耦子单元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进行整流;
所述稳压子单元与所述整流子单元并联,用于稳定整流子单元两端电压;
所述光耦子单元,用于对整流后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隔离,得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保护子单元能够对隔离单元中的电路起到电路保护作用,所述整流子单元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进行整流,所述稳压子单元起到稳定整流子单元两端电压的作用,所述光耦子单元能够对整流后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进行隔离并得到用于输出第二控制信号。
可选地,所述保护子单元包括:保护电阻;所述保护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生成模块中的一个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保护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子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保护电阻以串联的方式接入隔离单元电路,能够对所述隔离单元电路起到电路保护作用。
可选地,所述整流子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串联和所述第一二极管正极串联,其中所述第二电阻与第一二极管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与所述地线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一电容所形成的整流子单元,起到将第一控制信号进行半波整流的作用。
可选地,所述稳压子单元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光耦子单元的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地线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能够稳定第一电容两端的电压。
可选的,所述光耦子单元包括:第三电阻、第二二极管、第一三极管及第四电阻;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整流子单元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地线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以耦合方式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目标控制信号。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光耦子单元能够对整流后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进行隔离,并输出能够控制多个用电设备的电源状态和/或功率的目标控制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设备控制系统,包括:多个用电设备,以及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中的信号处理模块的多个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多个用电设备连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控制电路和设备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多个用电设备的控制,并且由于所述信号生成模块可以任意地从火线或零线上连接出来,因此能够在不提高成本的情况下达到控制电路布线更加方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的信号生成模块的方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的信号处理模块的方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的整流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的隔离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标:100-信号生成模块;200-信号处理模块;210-整流单元;220-隔离单元;HV-高电压;E-地线;221-保护子单元;222-整流子单元;223-稳压子单元;224-光耦子单元;F1-保护电阻;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D1-第一二极管;ZD1-第一稳压二极管;C1-第一电容;+-电容正极;D2-第二二极管;BD1-第一三极管;SOT_4-光耦;P-信号输出端;VCC-低电压;J2-插座;F2-第二保护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D3-第三二极管;ZD2-第二稳压二极管;C2-第二电容;D4-第四二极管;BD2-第二三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因此不能解释为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模块”、“单元”、“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包括:信号生成模块100、信号处理模块200。
信号生成模块100包括多个并联的开关单元,每个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市电的火线或零线连接,每个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信号处理模块200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示例的,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的信号生成模块100的方框示意图。如图2所示,信号生成模块100中包括了多个开关单元S1、S2…Sn。图中的市电L表示市电的火线,市电N表示市电的零线。
信号生成模块100用于基于多个开关单元(S1、S2…Sn)的开关状态生成第一控制信号。
每个开关单元Si(i=1,2,3,…,n)可以产生开或关的两种状态,从而使信号生成模块100的每一路的输出信号都能呈现两种状态,即有电流流过的状态和没有电流流过的状态。本实施例中,可以将信号生成模块100中的信号生成电路根据需要设置为单一电路输出,或是多支并联电路输出,即可以理解为n可以等于1,也可以大于1。当n大于1时,信号生成模块100即包括多个开关单元,也就具有并联的多支信号生成电路。
示例性地,每一路信号生成电路上通过开关单元S1、S2…或Sn的闭合或打开,产生两种状态的控制信号。当开关单元的数量为一个时,为单一支路输出,能够生成两种状态的控制信号;开关单元的数量为两个时,则为两支支路输出,通过对这两支支路能够生成的两路不同状态的排列组合,即可组合为四种不同状态的控制信号;开关单元数量为三个时,可组合为八种不同状态的控制信号;依此类推,开关单元数量为n时,可以生成2n种不同状态的控制信号。以用电设备为n个灯具为例,由于每个灯具的电源状态包括开和关,因此n个灯具的电源状态就有2n种状态,从而通过上述2n种不同状态的控制信号即可实现对n个灯具的电源状态的控制。
信号处理模块200的每一输入端与信号生成模块100的一个输出端连接,信号处理模块200的每一输入端用于从信号生成模块100接收一路第一控制信号,并基于该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用于控制一个用电设备的目标控制信号。信号处理模块200的每个信号输出端P输出该目标控制信号。
其中,每个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即为信号生成模块100的一个输出端,每个输出端分别与信号处理模块200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因此,信号处理模块200至少包括n个输入端,n个输入端分别对应开关单元S1、S2…Sn。在信号生成模块100的任一路开关单元Si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后,第一控制信号可以通过与该开关单元Si连接的信号处理模块200的输入端i,传递到信号处理模块200。信号处理模块200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后,对第一控制信号进行整流和隔离后输出用于控制目标用电设备的目标控制信号。
示例性地,用电设备可以为多个,分别与多个开关单元对应。即对于开关单元S1、S2…Sn,可以有n个用电设备,分别记为用电设备1~n,分别对应开关单元S1、S2…Sn,则开关单元S1对应的目标用电设备即为用电设备1,开关单元S2对应的目标用电设备即为用电设备2,依次类推。
开关单元S1、S2…Sn中的不同开关单元闭合或打开,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的控制信号的组合,控制不同的用电设备开启或关闭。开关单元S1和S2闭合,其它开关单元打开可以形成一种控制信号组合,控制开关单元S1和S2对应的用电设备1和2开启,其他的用电设备关闭;开关单元S3和S5闭合,其它开关单元打开可以形成另一种控制信号组合,控制开关单元S3和S5对应的用电设备3和5开启,其他的用电设备关闭。
进一步的,该多个用电设备可以是n个灯具,由于基于多个开关单元(S1、S2…Sn)的开关状态可以生成n路第一控制信号,因此信号处理模块200基于n路第一控制信号即可输出对应的n路目标控制信号,通过n路目标控制信号就能够控制该n个灯具。除了灯具,上述的多个用电设备也可以是其他的用电设备。
因此,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对多个用电设备的控制,并且由于所述信号生成模块可以任意地从火线或零线上连接出来,因此能够在不提高成本的情况下达到控制电路布线更加方便的效果。
可选的,每个开关单元(S1、S2…或Sn)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开关器件。
示例性地,开关单元中包含的至少一个开关器件中的每个开关器件可以是机械开关、继电器、MOS(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中任意一种,但不限于上述的机械开关、继电器、MOS管,除此之外开关器件还可以是其他任意能够用作开关的器件。
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还可以通过目标控制信号对上述用电设备的功率进行控制。例如可以将多路目标控制信号所表示的不同状态与不同的功率进行关联。
可选地,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的信号处理模块200的方框示意图。信号处理模块200可以包括:整流单元210、多个隔离单元220,整流单元210与多个隔离单元220通过地线E连接。
其中,整流单元210的第一端与地线E连接,整流单元210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连接市电的火线和零线,整流单元210的第四端作为电压输出端,整流单元210用于对接收到的市电进行整流,并通过整流单元210的第四端输出第一电压,该第一电压可以是高电压HV。
每个隔离单元220的第一端与地线E连接,每个隔离单元220的第二端均接第二电压,该第二电压可以是低电压VCC,每个隔离单元220的第三端作为信号处理模块200的一个输入端与信号生成模块100连接,每个隔离单元220的第四端作为信号处理模块200的一个信号输出端P,用于对从信号生成模块100接收的第一控制信号进行隔离,得到第二控制信号,并将第二控制信号作为目标控制信号通过每个隔离单元220的第三端输出,用于控制对应的目标用电设备的电源状态和/或功率。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整流单元210对接收到的市电进行整流,并通过整流单元210的第四端输出第一电压。每个隔离单元220的第二端接第二电压,第二电压为低电压VCC,低电压VCC用于为隔离单元220提供驱动能量。
整流单元210第一端接地,每个隔离单元220第一端接地,则整流单元210与每个隔离单元220通过地线E连接起来,因此能够实现控制电路布线更加方便的效果。
每个隔离单元220将第一控制信号隔离后得到第二控制信号并输出,能够实现对多个对应的目标用电设备的电源状态和/或功率的控制。
可选地,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的整流单元2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整流单元210包括四个二极管、变压器,四个二极管以桥路方式连接。其中,四个二极管包括桥路方式连接形成的桥路电路包括两个支路,每个支路中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二极管,两个支路的第一连接点(两个支路中二极管正极的连接点)接地线E,两个支路的第二连接点(两个支路中二极管负极的连接点)作为电压输出端输出第一电压,该第一电压为高电压HV,两个支路的中点(支路中两个二极管的连接点)分别连接变压器的一边的两端,变压器的另一边的两端用于连接市电的零线和火线。
上述桥路电路,用于对接收到的市电进行整流,并通过整流单元210中的桥路电路的两个支路的第二连接点输出第一电压,其中市电为交流电,第一电压为直流电。即桥路电路将市电的交流电流整流为直流电流。
可选地,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的隔离单元220的结构示意图。隔离单元220包括:保护子单元221、整流子单元222、稳压子单元223、以及光耦子单元224。保护子单元221与整流子单元222连接,用于保护所述隔离单元220。整流子单元222与光耦子单元224连接,用于对第一控制信号进行整流。稳压子单元223与整流子单元222并联,用于稳定整流子单元222两端电压。光耦子单元224,用于对整流后的第一控制信号隔离,得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控制信号通过保护子单元221,传递到整流子单元222。整流子单元222将对第一控制信号进行整流,再将整流后的控制信号传递到光耦SOT_4,由光耦SOT_4隔离后得到第二控制信号,并将第二控制信号作为目标控制信号输出。
可选地,如图5所示,保护子单元221包括:保护电阻F1。
保护电阻F1的第一端通过插座J2与信号生成模块100中的一个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保护电阻F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保护电阻F1的第一端连接插座J2,以通过插座J2与一个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保护电阻F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R1串联,能够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能够起到对电路保护的作用。
可选地,如图5所示,整流子单元222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串联和第一二极管D1正极串联,其中第二电阻R2与第一二极管D1正极连接。第一电容C1的正极(+)与第一二极管D1负极连接。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与所述地线E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容C1组成整流子单元222,对从信号处理模块100接收到的第一控制信号进行半波整流,再将半波整流后的第一控制信号传递到光耦子单元224。
可选地,稳压子单元223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与第一二极管D1与光耦子单元224的连接点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与地线E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稳压二极管ZD1能够稳定整流子单元222中的第一电容C1两端的电压,起到保护整流子单元222的作用。
可选地,如图5所示,光耦子单元224包括:第三电阻R3、第二二极管D2、第一三极管BD1以及第四电阻R4。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整流子单元222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与地线E连接。第二二极管D2与第一三极管BD1以耦合方式连接。第一三极管BD1的发射极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接第二电压,第二电压为低电压VCC。第一三极管BD1的集电极作为信号输出端P,用于输出所述目标控制信号。第二二极管D2与第一三极管BD1组成光耦SOT_4。
示例性地,第一控制信号由第三电阻R3传递到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2与第一三极管BD1以耦合方式连接,组成光耦SOT_4。第一三极管BD1发射极与第四电阻R4串联,并接入低电压VCC,由低电压VCC提供驱动能量,驱动第一三极管BD1运行。第二二极管D2与第一三极管BD1组成光耦SOT_4,对控制信号进行隔离后,从该信号输出端P输出目标控制信号。该信号输出端P与控制器连接,该控制器可以是单片机,单片机用于接收光耦子单元224输出的目标控信号,上述的控制器不限于单片机,也可以是其他任意具有处理功能的器件,例如逻辑电路、CPU、MCU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图,如图6所示,信号生成模块100中的多个开关单元S1~Sn中每个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市电的火线(或零线)电连接,第二端端作为信号生成模块100的一个输出端与插座J2连接;信号处理模块200中包括整流单元210和多个隔离单元220,对于每个隔离单元220,其第一端与地线E连接,第二端接第二电压VCC,第三端作为信号处理模块的一个输入端与插座J2,第四端作为信号处理模块200的一个信号输出端P,从而信号生成模块100的一个输出端通过插座J2连接与信号处理模块200的一个隔离单元220连接。其中,每个隔离单元220的结构相同。如图6中示出的第二路隔离单元220,其包括的第二保护电阻F2、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三二极管D3、第二稳压二极管ZD2、C2-第二电容、第四二极管D4以及第二三极管BD2,分别与第一路隔离单元220中的保护电阻F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二极管D1、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第一电容C1、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一三极管BD1的作用相同。依次类推,其他各路隔离单元220的电路结构和电路中的各个器件的作用均可参照上述第一路隔离单元220,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一种设备控制系统,包括:多个用电设备,以及上述图1至图6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电路;
该控制电路中的信号处理模块200的多个信号输出端P与多个用电设备连接。示例的,信号处理模块200的多个信号输出端P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每个输入端用于接收每一信号输出端P输出的目标控信号,并根据每一目标控信号控制对应的用电设备。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不限于单片机,也可以是其他任意具有处理功能的器件,例如逻辑电路、CPU、MCU等。该设备控制系统对该多个用电设备进行控制的实现方式与上述图1至图6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实现方式相同,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控制电路和设备控制系统,每个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市电的火线或零线连接,所述信号生成模块基于每个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传递到所述信号处理模块,使得信号处理模块对接收到的每路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后输出用于控制对应的目标用电设备的目标控制信号。从而能够实现对多个用电设备的控制,并且由于所述信号生成模块可以任意地从火线或零线上连接出来,因此能够在不提高成本的情况下达到控制电路布线更加方便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信号生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信号生成模块包括并联的多个开关单元,每个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与市电的火线或零线连接,每个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一个输入端连接;
所述信号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每个所述开关单元的开关状态生成第一控制信号;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从所述信号生成模块接收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用于控制对应的目标用电设备的目标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开关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器件包括:机械开关、继电器、MOS管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整流单元、多个隔离单元,所述整流单元与所述多个隔离单元通过地线连接;
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端与地线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连接市电的火线和零线,所述整流单元的第四端作为电压输出端,所述整流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市电进行整流,并通过所述整流单元的第四端输出第一电压;
每个所述隔离单元的第一端与地线连接,所述隔离单元第二端接第二电压,所述隔离单元的第三端作为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一个输入端与所述信号生成模块连接,所述隔离单元的第四端作为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一个信号输出端,用于对从信号生成模块接收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进行隔离,得到第二控制信号,并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作为所述目标控制信号通过所述隔离单元的第三端输出,用于控制对应的目标用电设备的电源状态和/或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单元包括:保护子单元、整流子单元、稳压子单元、以及光耦子单元;
所述保护子单元与所述整流子单元连接,用于保护所述隔离单元;
所述整流子单元与所述光耦子单元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进行整流;
所述稳压子单元与所述整流子单元并联,用于稳定整流子单元两端电压;
所述光耦子单元,用于对整流后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隔离,得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子单元包括:保护电阻;
所述保护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信号生成模块中的一个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保护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子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子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串联和所述第一二极管正极串联,其中所述第二电阻与第一二极管正极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负极连接;
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与所述地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子单元包括第一稳压二极管;
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与所述光耦子单元的连接点连接;
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地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子单元包括:第三电阻、第二二极管、第一三极管及第四电阻;
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整流子单元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地线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第一三极管以耦合方式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作为所述信号输出端,用于输出所述目标控制信号。
10.一种设备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用电设备,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中的信号处理模块的多个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多个用电设备连接。
CN201922498025.XU 2019-12-31 2019-12-31 控制电路和设备控制系统 Active CN2115575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8025.XU CN211557589U (zh) 2019-12-31 2019-12-31 控制电路和设备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8025.XU CN211557589U (zh) 2019-12-31 2019-12-31 控制电路和设备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57589U true CN211557589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89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8025.XU Active CN211557589U (zh) 2019-12-31 2019-12-31 控制电路和设备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575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8730A (zh) 负载控制设备的电源
US8773034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electronic loads
US20120319477A1 (en) Lighting system
US10104727B2 (en) Silicon-controlled rectifier-compatible constant-voltage circuit, LED dimming circuit, and related LED lighting apparatus
JP2018174694A (ja)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無停電電源充電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3825437B (zh) Ac‑dc电力升压器及用于ac和dc照明的ac‑dc电力控制模块
CN105025632A (zh) 一种开关调色的led灯具及其控制电路
CN109195249B (zh) 一种基于可控硅的拨码开关电路
CN111010777A (zh) 控制电路和设备控制系统
CN211557589U (zh) 控制电路和设备控制系统
US20170324270A1 (en) Standby circuit, and outlet, plug, and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07531122U (zh) 一种led集鱼灯电源输出切换电路
CN103200735B (zh) 一种防止led闪烁的led驱动器
US11211817B1 (e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capable of intelligently controlling direct current output
US20200337134A1 (en) Control circuit and related lighting system
US9832827B2 (en) Battery back up lamp using AC wiring activation
CN114400649A (zh) 电源电路以及电源装置
US10630198B2 (en) Voltage converter
CN101867309A (zh) 单电压开关状态转换电路
CN207968330U (zh) 一种隔离供电电路
CN111505975A (zh) 具有两根导线的家用自动化电子控制装置
US20150137690A1 (en) Power supply module for energy saving lamp
JP6562354B2 (ja) 電源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CN217486680U (zh) 一种同时支持零火线供电和单火线供电的智能开关电路
CN217388546U (zh) 一种隔离开关电源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