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63351U - 解锁机构和解锁钥匙 - Google Patents

解锁机构和解锁钥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63351U
CN214463351U CN202023089662.0U CN202023089662U CN214463351U CN 214463351 U CN214463351 U CN 214463351U CN 202023089662 U CN202023089662 U CN 202023089662U CN 214463351 U CN214463351 U CN 2144633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locking
assembly
operating
sheet assembly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896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学文
苏其杰
李争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896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633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633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633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解锁机构和解锁钥匙。其中,解锁机构包括:壳体;解锁片组件,解锁片组件具有推动凸起;弹性机构,弹性机构能够带动解锁片组件向工作位置或收回位置运动,并使解锁片组件保持在工作位置或收回位置;操作组件,操作组件具有伸出壳体的操作端,以及与推动凸起交替配合的第一推动面和第二推动面,当解锁机构解锁时,操作人员操作操作端,第一推动面与推动凸起抵接,并挤压解锁片组件向工作位置运动,并且在解锁片组件的运动过程中,当操作端停止运动后,推动凸起与第一推动面分离,解锁片组件在弹性机构的带动下继续运动至工作位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脑钥匙的安全性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解锁机构和解锁钥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解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解锁机构和解锁钥匙。
背景技术
在防误安全领域,电脑钥匙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电脑钥匙与锁具解锁过程直接相关的是解锁机构,在防误安全领域,解锁机构的其中主要特征为钥匙片动作机构及授权机构。
现有电脑钥匙中钥匙片多为凸起柱状、片状或条状。钥匙片动作机构在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采用固定结构,即钥匙片不能收回,该方式钥匙片外露易出现因跌落、碰撞导致磨损甚至损坏;或者采用折叠方式收回钥匙片,而折叠方式采用机械按压操作,也易出现误操作而将钥匙片弹出。
现有一种具有折叠功能的解锁钥匙隐藏结构,包括钥匙、钥匙柄、旋转块、复位块、卡块和复位扭簧;通过旋转块,复位弹簧,卡块实现不需解锁时将钥匙锁止在钥匙柄内,解锁时,将钥匙从钥匙柄中释放。该方案将钥匙片旋转折叠技术应用于解锁钥匙中,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尚未解决误操作按钮将钥匙弹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锁机构和解锁钥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脑钥匙的安全性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解锁机构,包括:壳体;解锁片组件,解锁片组件伸缩设置在壳体上,并具有伸出壳体的工作位置和缩回壳体的收回位置,解锁片组件具有推动凸起;弹性机构,弹性机构的两端分别与壳体和解锁片组件可转动连接,弹性机构的轴线与解锁片组件的运动轨迹线形成有夹角,弹性机构能够带动解锁片组件向工作位置或收回位置运动,并使解锁片组件保持在工作位置或收回位置;操作组件,操作组件具有伸出壳体的操作端,以及与推动凸起交替配合的第一推动面和第二推动面,当解锁机构解锁时,操作人员操作操作端,第一推动面与推动凸起抵接,并挤压解锁片组件向工作位置运动,并且在解锁片组件的运动过程中,当操作端停止运动后,推动凸起与第一推动面分离,解锁片组件在弹性机构的带动下继续运动至工作位置;当解锁机构复位时,操作人员操作操作端,第二推动面与推动凸起抵接,并挤压解锁片组件向收回位置运动,并且在解锁片组件的运动过程中,当操作端停止运动后,推动凸起与第二推动面分离,解锁片组件在弹性机构的带动下继续运动至收回位置。
进一步地,解锁片组件还具有位于工作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当解锁片组件位于中间位置时,弹性机构的压缩量最大,且推动凸起与第一推动面或第二推动面挤压接触,当解锁片组件位于工作位置或收回位置时,弹性机构的压缩量最小,并且当操作端停止运动后,解锁片组件沿运动方向越过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弹性机构包括:套筒;杆件,杆件可伸缩地穿设在套筒内,套筒的端部和杆件的端部中的一者与壳体铰接,另一者与解锁片组件铰接;弹性件,弹性件套设在杆件上,并与杆件和套筒抵接,弹性件为套筒和杆件提供彼此分离的弹力,当解锁片组件位于收回位置时,弹性件为解锁片组件提供由工作位置向收回位置方向的弹力,当解锁片组件位于工作位置时,弹性件为解锁片组件提供由收回位置向工作位置方向的弹力。
进一步地,弹性机构为多个,且设置在解锁片组件周向对称的两侧。
进一步地,操作组件包括:拨杆,拨杆滑动设置在壳体上,并具有匚字形结构,推动凸起伸入至匚字形结构内,且匚字形结构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推动面和第二推动面;推钮,推钮与拨杆连接,并具有操作端,壳体具有滑槽,推钮滑动设置在滑槽内,并能够带动拨杆滑动,推钮的滑动距离小于解锁片组件的滑动距离。
进一步地,解锁机构还包括锁定组件,锁定组件活动设置在壳体内,锁定组件具有锁定端和解锁端,锁定端能够伸入至解锁片组件的运动路径上,并将解锁片组件止挡锁定在工作位置,解锁端能够与操作端配合,当解锁机构复位时,操作端与解锁端接触,操作端挤压解锁端以带动锁定端退出解锁片的运动路径。
进一步地,锁定组件包括:锁舌,锁舌具有锁定端;压块,压块与锁舌远离锁定端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压块远离锁舌的一端具有解锁端,操作组件包括推钮,推钮具有操作端,且推钮能够沿锁舌的运动方向运动,当解锁机构闭锁时,推钮与压块分离,当解锁机构复位时,推钮与压块接触,推钮被按压时能够通过挤压压块带动锁舌退出解锁片的运动路径。
进一步地,锁定组件还包括:锁舌复位件,锁舌复位件与锁舌抵接,并为锁舌提供伸入解锁片组件的运动路径的复位力;推钮复位件,推钮复位件与推钮抵接,并为推钮提供沿锁舌的运动方向远离压块的复位力。
进一步地,锁定端具有倾斜设置的避让斜面,且避让斜面远离解锁片组件伸出壳体的一侧,当解锁片组件向工作位置运动时,解锁片组件挤压避让斜面,使得锁定端暂时避让解锁片组件的运动,待解锁片组件越过锁定端后,锁定端重新伸入至解锁片组件的运动路径。
进一步地,解锁片组件包括:与锁芯配合的解锁片;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与解锁片远离伸出壳体的一端连接,并与解锁片同步运动,弹性机构与安装支架可转动连接,安装支架的侧面具有推动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解锁钥匙,包括上述的解锁机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过设置有弹性机构和操作组件,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将解锁片组件在工作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运动的效果。具体而言,当解锁机构闭锁时,解锁片组件位于收回位置,此时弹性机构依旧给解锁片组件施力,使得解锁片组件保持在收回位置而不会意外伸出;当需要使用解锁机构时,操作人员推动操作端,使得操作组件动作,第一推动面即会与推动凸起接触并且挤压,从而带动解锁片组件向工作位置运动,在该过程中,操作组件并不会一直驱动解锁片组件运动,解锁片组件运动的前一部分是在操作组件的驱动下进行的,而当解锁片组件运动一定的距离后,操作端不再运动,此后,弹性机构起到驱动作用,第一推动面会与推动凸起分离,弹性机构继续驱动解锁片组件向工作位置运动,直到解锁片组件运动到工作位置,从而实现解锁机构的解锁;当解锁机构复位时,操作人员反向推动操作端,第二推动面与推动凸起接触挤压,从而带动解锁片组件向收回位置运动,与解锁的过程相似,复位的过程中操作组件也不会一直驱动解锁片组件的运动,解锁片组件运动的前一部分是在操作组件的驱动下进行的,而当解锁片组件运动一定的距离后,操作端不再运动,此后,弹性机构起到驱动作用,第二推动面会与推动凸起分离,弹性机构继续驱动解锁片组件向收回位置运动,直到解锁片组件运动到收回位置,从而实现解锁机构的复位。通过上述设置方式,采用手动推动操作端有效防止外界误操作对解锁钥匙的影响,避免非工作状态时,误操作导致解锁片弹出,提高解锁钥匙的携带安全性和使用便利性,并且由于解锁片组件的一部分运动是通过弹性机构进行驱动的,操作组件不必一直挤压驱动解锁片组件,因而可以缩短操作端的操作行程,提高解锁机构的使用体验,有利于模块化和小型化。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解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解锁机构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解锁机构在闭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解锁机构在解锁片组件位于中间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解锁机构在解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2中的解锁机构的解锁片组件与弹性机构的配合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图2中的解锁机构的操作组件与锁定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2中的解锁机构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2中的解锁机构的锁舌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2中的解锁机构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滑槽;20、解锁片组件;21、解锁片;22、安装支架;221、推动凸起;222、安装槽;223、枢转孔;30、弹性机构;31、套筒;32、杆件;33、弹性件;40、操作组件;41、拨杆;411、第一推动面;412、第二推动面;42、推钮;50、锁定组件;51、锁舌;511、锁定端;52、压块;53、锁舌复位件;54、推钮复位件;60、检测件;70、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脑钥匙的安全性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解锁机构和解锁钥匙。其中,解锁钥匙具有下述的解锁机构。
如图1至图11所示的一种解锁机构,包括壳体10、解锁片组件20、弹性机构30和操作组件40,解锁片组件20伸缩设置在壳体10上,并具有伸出壳体10的工作位置和缩回壳体10的收回位置,解锁片组件20具有推动凸起221;弹性机构30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0和解锁片组件20可转动连接,弹性机构30的轴线与解锁片组件20的运动轨迹线形成有夹角,弹性机构30能够带动解锁片组件20向工作位置或收回位置运动,并使解锁片组件20保持在工作位置或收回位置;操作组件40具有伸出壳体10的操作端,以及与推动凸起221交替配合的第一推动面411和第二推动面412,当解锁机构解锁时,操作人员操作操作端,第一推动面411与推动凸起221抵接,并挤压解锁片组件20向工作位置运动,并且在解锁片组件20的运动过程中,当操作端停止运动后,推动凸起221与第一推动面411分离,解锁片组件20在弹性机构30的带动下继续运动至工作位置;当解锁机构复位时,操作人员操作操作端,第二推动面412与推动凸起221抵接,并挤压解锁片组件20向收回位置运动,并且在解锁片组件20的运动过程中,当操作端停止运动后,推动凸起221与第二推动面412分离,解锁片组件20在弹性机构30的带动下继续运动至收回位置。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有弹性机构30和操作组件40,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将解锁片组件20在工作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运动的效果。具体而言,当解锁机构闭锁时,解锁片组件20位于收回位置,此时弹性机构30依旧给解锁片组件20施力,使得解锁片组件20保持在收回位置而不会意外伸出;当需要使用解锁机构时,操作人员推动操作端,使得操作组件40动作,第一推动面411即会与推动凸起221接触并且挤压,从而带动解锁片组件20向工作位置运动,在该过程中,操作组件40并不会一直驱动解锁片组件20运动,解锁片组件20运动的前一部分是在操作组件40的驱动下进行的,而当解锁片组件20运动一定的距离后,操作端不再运动,此后,弹性机构30起到驱动作用,第一推动面411会与推动凸起221分离,弹性机构30继续驱动解锁片组件20向工作位置运动,直到解锁片组件20运动到工作位置,从而实现解锁机构的解锁;当解锁机构复位时,操作人员反向推动操作端,第二推动面412与推动凸起221接触挤压,从而带动解锁片组件20向收回位置运动,与解锁的过程相似,复位的过程中操作组件40也不会一直驱动解锁片组件20的运动,解锁片组件20运动的前一部分是在操作组件40的驱动下进行的,而当解锁片组件20运动一定的距离后,操作端不再运动,此后,弹性机构30起到驱动作用,第二推动面412会与推动凸起221分离,弹性机构30继续驱动解锁片组件20向收回位置运动,直到解锁片组件20运动到收回位置,从而实现解锁机构的复位。通过上述设置方式,采用手动推动操作端有效防止外界误操作对解锁钥匙的影响,避免非工作状态时,误操作导致解锁片21弹出,提高解锁钥匙的携带安全性和使用便利性,并且由于解锁片组件20的一部分运动是通过弹性机构30进行驱动的,操作组件40不必一直挤压驱动解锁片组件20,因而可以缩短操作端的操作行程,提高解锁机构的使用体验,有利于模块化和小型化。
如图3所示,解锁片组件20还具有位于工作位置和收回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当解锁片组件20位于中间位置时,解锁片组件20的一部分伸出壳体10,另一部分尚未伸出壳体10,此时的解锁机构依旧无法解锁锁芯,并且此时的弹性机构30的压缩量最大,且推动凸起221与第一推动面411或第二推动面412挤压接触,当解锁片组件20位于工作位置或收回位置时,弹性机构30的压缩量最小,并且当操作端停止运动后,解锁片组件20沿运动方向越过中间位置。这样,如图3至图5所示,当解锁机构解锁时,第一推动面411挤压推动凸起221使得解锁片组件20运动时,弹性机构30会先被压缩,操作人员的部分力转化为弹性机构30的弹力储存起来,待解锁片组件20运动过中间位置后,弹性机构30即可将其储存的弹力释放出来,从而推动解锁片组件20运动至工作位置,此时操作组件40不需要继续施力,从而可以缩短操作行程。复位过程与上述相似,区别在于与推动凸起221配合的为第二推动面412。
优选地,由于操作组件40只需要将解锁片组件20推动过中间位置即可,因而操作端的运动行程可以设置成解锁片组件20在工作位置与中间位置之间的距离或者在收回位置与中间位置之间的距离即可。并且本实施例将中间位置设置在工作位置和收回位置的正中间,即解锁片组件20在工作位置和中间位置之间的运动距离与在收回位置与中间位置之间的运动距离相等,这样,操作端的行程即为解锁片组件20行程的一半,在解锁机构解锁、复位过程中,操作组件40只需要挤压解锁片组件20越过中间位置后即不需要再动作。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他距离。
如图6和图7所示,弹性机构30包括套筒31、杆件32和弹性件33,杆件32可伸缩地穿设在套筒31内,套筒31的端部和杆件32的端部中的一者与壳体10铰接,另一者与解锁片组件20铰接,本实施例将套筒31的一端与壳体10铰接,杆件32的一端与解锁片组件20铰接,弹性机构30的轴线即为套筒31、杆件32的轴线,也是杆件32的运动轨迹线;弹性件33套设在杆件32上,弹性件33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且与杆件32和套筒31抵接,弹性件33为套筒31和杆件32提供彼此分离的弹力。并且当解锁片组件20位于工作位置或者收回位置时,弹性机构30的轴线与解锁片组件20的运动轨迹线形成有小于90度的夹角,而当解锁片组件20位于中间位置时,弹性机构30的轴线与解锁片组件20的运动轨迹线相互垂直。这样,当解锁片组件20位于收回位置时,弹性件33为解锁片组件20提供由工作位置向收回位置方向的弹力,即图3中向下的力,其使得解锁片组件20保持在壳体10内;当解锁片组件20位于收回位置时,弹性件33为解锁片组件20提供由工作位置向收回位置方向的弹力,即图3中向上的力,其使得解锁片组件20在不受外力挤压时能够保持在工作位置。而当解锁片组件20在收回位置和中间位置之间时,弹性件33对解锁片组件20的施力方向与在收回位置时相同,均为向下的力,解锁机构复位时解锁片组件20正是在该力的作用下由中间位置运动至收回位置;相似地,当解锁片组件20在中间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时,弹性件33对解锁片组件20的施力方向与在工作位置时相同,均为向上的力,解锁机构解锁时解锁片组件20正是在该力的作用下由中间位置运动至工作位置。
可选地,弹性机构30为多个,且设置在解锁片组件20周向对称的两侧。本实施例设置有两个弹性机构30,两个弹性机构30能够使得解锁片组件20受力平衡,避免解锁片组件20运动卡涩的情况,保证流畅性。
如图2至图5和图8所示,操作组件40包括拨杆41和推钮42,拨杆41滑动设置在壳体10上,并具有匚字形结构,推动凸起221伸入至匚字形结构内,且匚字形结构内壁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推动面411和第二推动面412,并且第一推动面411与第二推动面412之间形成有一段距离,推动凸起221即在该段距离内运动,由于解锁片组件20运动至中间位置之后拨杆41即不再运动,因而该段距离的长度设置成中间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的距离或者中间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的距离即可,而本实施例的上述两个距离、操作端的行程三者是相等的,因而本实施例的第一推动面411与第二推动面412之间的距离、中间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的距离、中间位置与收回位置之间的距离、操作端的行程四者是相等的。推钮42与拨杆41连接,并具有外露于壳体10的操作端,操作人员通过推动推钮42滑动即可带动拨杆41滑动,实现对解锁片组件20的驱动。如图11所示,壳体10沿解锁片组件20的运动方向开设有滑槽11,推钮42滑动设置在滑槽11内,推钮42的滑动距离小于解锁片组件20的滑动距离,因而滑槽11开设相应长度即可,使得滑槽11的长度即为推钮42的运动行程,从而对推钮42的运动进行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解锁机构还包括锁定组件50,锁定组件50活动设置在壳体10内,锁定组件50与解锁片组件20和操作组件40相关联。具体而言,锁定组件50具有锁定端511和解锁端,锁定端511能够伸入至解锁片组件20的运动路径上,并将解锁片组件20止挡锁定在工作位置,使得解锁机构在使用受力时解锁片组件20能够保持在工作位置。
而解锁端用于与操作端配合,当解锁机构解锁完成后需要复位时,操作端与解锁端接触,操作端挤压解锁端以带动锁定端511退出解锁片21的运动路径。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锁定组件50包括锁舌51和压块52,锁舌51能够滑动并具有锁定端511;压块52与锁舌51远离锁定端511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压块52远离锁舌51的一端具有解锁端,解锁端与推钮42配合。当解锁机构闭锁完成后,推钮42与压块52分离,二者之间无相互作用,也不会产生干扰;当解锁机构解锁时,推钮42在滑槽11内运动的同时逐渐靠近压块52,并在解锁完成后与压块52接触,此时解锁片组件20被锁定端511止挡而锁定,若需要复位,则需要操作人员先按压推钮42,推钮42被按压时挤压压块52,压块52带动锁舌51运动从而使得锁定端511退出解锁片21的运动路径,使得解锁片组件20能够运动,然后操作人员再推动推钮42通过第二推动面412推动解锁片组件20运动。
本实施例的推钮42有两个方向的运动,其中一个方向为沿滑槽11的长度方向的滑动,该运动通过操作人员的推动实现,其作用是带动拨杆41挤压解锁片组件20,实现对解锁片组件20的驱动,而另一个方向是沿与滑槽11长度垂直的深度方向的运动,该方向与锁舌51的运动方向相同,该运动通过操作人员按压推钮42实现,其作用是挤压压块52,使得压块52带动锁舌51退出解锁片组件20的运动路径,实现对解锁片组件20的解锁。当然,除了采用本实施例的一个推钮42实现两个作用外,也可以设置两个推钮42,两个推钮42分别实现不同的作用。
可选地,锁定组件50还包括锁舌复位件53和推钮复位件54,本实施例的弹性件33、锁舌复位件53和推钮复位件54均为弹簧,锁舌复位件53与锁舌51上的轴肩抵接,并为锁舌51提供伸入解锁片组件20的运动路径的复位力,使得解锁片组件20运动至工作位置时锁定端511自动将解锁片组件20锁定;推钮复位件54与推钮42抵接,并为推钮42提供沿锁舌51的运动方向远离压块52的复位力,使得推钮42在不被按压时不挤压压块52。通过锁舌复位件53和推钮复位件54的配合,使得锁定组件50整体在不触发时始终保持在锁定解锁片组件20的状态。
如图10所示,锁定端511呈钩状,其具有倾斜设置的避让斜面,且避让斜面远离解锁片组件20伸出壳体10的一侧,即图10中的下侧,而与之相对的上侧面则设置成止挡平面,该止挡平面与解锁片组件20伸出壳体10的方向形成不小于90度的夹角,避让斜面与解锁片组件20缩回壳体10的方向形成不大于60度的夹角。这样,当解锁片组件20向工作位置运动时,由于锁定端511位于解锁片组件20的运动路径上,因而解锁片组件20会挤压避让斜面,使得锁定端511暂时避让解锁片组件20的运动,解锁片组件20能够顺利运动至工作位置,待解锁片组件20越过锁定端511后,锁定端511在锁舌复位件53的作用下重新伸入至解锁片组件20的运动路径,止挡平面与解锁片组件20的底面抵接,从而将解锁片组件20锁定在工作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解锁片组件20包括与锁芯配合的解锁片21和安装支架22,解锁片21上开设有机械齿形等结构,从而解锁锁芯。安装支架22与解锁片21远离伸出壳体10的一端连接,并与解锁片21同步运动,如图9所示,安装支架22开设有安装槽222,解锁片21的端部即安装在安装槽222内,安装槽222的侧面还开设有固定孔,解锁片21上开设有连接孔或连接槽,销轴穿设在安装支架22的固定孔和解锁片21的连接孔或连接槽上,从而将解锁片21与安装支架22固定连接在一起。安装支架22的侧面还设置有枢转孔223和推动凸起221,弹性机构30的杆件32通过转轴与枢转孔223转动连接。
如图2所示,解锁机构还包括检测件60和线圈70,检测件60为霍尔元件,其位于壳体10靠近锁芯的一端,并能够在解锁机构转动解锁过程中与锁芯内的磁钢进行配合,从而通过检测磁通变化确定锁芯的开闭锁状态;线圈70位于壳体10靠近锁芯的一端,并能够与锁芯之间进行供电、采码、通信,以实现确认锁芯身份、为锁芯供电等功能。
此外,解锁机构还可以设置有控制组件,控制组件与检测件60、线圈70等通电部件电连接,并能够控制各部件的动作,通过控制系统对各部件的运动进行协调。例如,解锁机构插入锁芯时线圈70对锁芯进行身份认证,认证通过后控制组件控制解锁锁芯的授权组件。
如图11所示,在壳体10上安装各部件的容纳腔内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限位结构,对解锁片21、拨杆41、锁舌51等部件的运动进行限位,以保证各部件的运动可靠性。本实施例的壳体10包括上壳和下壳两部分,上壳和下壳对接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从而形成容纳各部件的容纳腔,并且方便将各部件安装到壳体10内。
本实施例的解锁机构的动作过程如下:
解锁时,操作人员手动推动推钮42向上滑动,带动拨杆41向上动作,第一推动面411与安装支架22的推动凸起221接触挤压,并推动解锁片组件20向工作位置运动,同时弹性机构30的弹性件33逐步被压缩;当解锁片组件20运动至中间位置时,弹性机构30的压缩量最大,此时两个弹性件33形成的合力最大;而后解锁片组件20越过中间位置,推钮42运动至滑槽11的端部而停止运动,弹性机构30对解锁片组件20的力改变为向上,解锁片组件20在弹性机构30的驱动下运动至工作位置;当解锁片组件20运动至工作位置后,锁定组件50的锁定端511与安装支架22抵接,从而将解锁片组件20锁定在工作位置。解锁完成,解锁机构可以正常使用。
复位时,操作人员手动按压推钮42,推动压块52转动,联动锁舌51退出解锁片组件20的运动路径,解锁片组件20能够自由运动;同时操作人员手动推动推钮42向下滑动,带动拨杆41向下动作,第二推动面412与安装支架22的推动凸起221接触挤压,并推动解锁片组件20向收回位置运动,同时弹性机构30的弹性件33逐步压缩;当解锁片组件20运动至中间位置时,弹性机构30的压缩量最大,此时两个弹性件33形成的合力最大;而后解锁片组件20越过中间位置,推钮42运动至滑槽11的端部而停止运动,弹性机构30对解锁片组件20的力改变为向下,解锁片组件20在弹性机构30的驱动下运动至收回位置,并且在弹性机构30的作用下保持在收回位置。复位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指的是至少两个。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脑钥匙的安全性低的问题;
2、有效防止外界误操作对解锁钥匙的影响,避免非工作状态时,误操作导致解锁片弹出,提高解锁钥匙的携带安全性和使用便利性;
3、缩短操作端的操作行程,提高解锁机构的使用体验,有利于模块化和小型化;
4、锁定组件使得解锁片组件在工作位置时实现锁定,结构简单、可靠,稳定性强。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
解锁片组件(20),所述解锁片组件(20)伸缩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并具有伸出所述壳体(10)的工作位置和缩回所述壳体(10)的收回位置,所述解锁片组件(20)具有推动凸起(221);
弹性机构(30),所述弹性机构(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10)和所述解锁片组件(20)可转动连接,所述弹性机构(30)的轴线与所述解锁片组件(20)的运动轨迹线形成有夹角,所述弹性机构(30)能够带动所述解锁片组件(20)向所述工作位置或所述收回位置运动,并使所述解锁片组件(20)保持在所述工作位置或所述收回位置;
操作组件(40),所述操作组件(40)具有伸出所述壳体(10)的操作端,以及与所述推动凸起(221)交替配合的第一推动面(411)和第二推动面(412),当所述解锁机构解锁时,操作人员操作所述操作端,所述第一推动面(411)与所述推动凸起(221)抵接,并挤压所述解锁片组件(20)向所述工作位置运动,并且在所述解锁片组件(20)的运动过程中,当所述操作端停止运动后,所述推动凸起(221)与所述第一推动面(411)分离,所述解锁片组件(20)在所述弹性机构(30)的带动下继续运动至所述工作位置;当所述解锁机构复位时,操作人员操作所述操作端,所述第二推动面(412)与所述推动凸起(221)抵接,并挤压所述解锁片组件(20)向所述收回位置运动,并且在所述解锁片组件(20)的运动过程中,当所述操作端停止运动后,所述推动凸起(221)与所述第二推动面(412)分离,所述解锁片组件(20)在所述弹性机构(30)的带动下继续运动至所述收回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片组件(20)还具有位于所述工作位置和所述收回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当所述解锁片组件(20)位于所述中间位置时,所述弹性机构(30)的压缩量最大,且所述推动凸起(221)与所述第一推动面(411)或所述第二推动面(412)挤压接触,当所述解锁片组件(20)位于所述工作位置或所述收回位置时,所述弹性机构(30)的压缩量最小,并且当所述操作端停止运动后,所述解锁片组件(20)沿运动方向越过所述中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30)包括:
套筒(31);
杆件(32),所述杆件(32)可伸缩地穿设在所述套筒(31)内,所述套筒(31)的端部和所述杆件(32)的端部中的一者与所述壳体(10)铰接,另一者与所述解锁片组件(20)铰接;
弹性件(33),所述弹性件(33)套设在所述杆件(32)上,并与所述杆件(32)和所述套筒(31)抵接,所述弹性件(33)为所述套筒(31)和所述杆件(32)提供彼此分离的弹力,当所述解锁片组件(20)位于所述收回位置时,所述弹性件(33)为所述解锁片组件(20)提供由所述工作位置向所述收回位置方向的弹力,当所述解锁片组件(20)位于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弹性件(33)为所述解锁片组件(20)提供由所述收回位置向所述工作位置方向的弹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30)为多个,且设置在所述解锁片组件(20)周向对称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组件(40)包括:
拨杆(41),所述拨杆(41)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并具有匚字形结构,所述推动凸起(221)伸入至所述匚字形结构内,且所述匚字形结构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所述第一推动面(411)和所述第二推动面(412);
推钮(42),所述推钮(42)与所述拨杆(41)连接,并具有所述操作端,所述壳体(10)具有滑槽(11),所述推钮(42)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11)内,并能够带动所述拨杆(41)滑动,所述推钮(42)的滑动距离小于所述解锁片组件(20)的滑动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机构还包括锁定组件(50),所述锁定组件(50)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锁定组件(50)具有锁定端和解锁端,所述锁定端能够伸入至所述解锁片组件(20)的运动路径上,并将所述解锁片组件(20)止挡锁定在所述工作位置,所述解锁端能够与所述操作端配合,当所述解锁机构复位时,所述操作端与所述解锁端接触,所述操作端挤压所述解锁端以带动所述锁定端退出所述解锁片(21)的运动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50)包括:
锁舌(51),所述锁舌(51)具有所述锁定端(511);
压块(52),所述压块(52)与所述锁舌(51)远离所述锁定端(511)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压块(52)远离所述锁舌(51)的一端具有所述解锁端,所述操作组件(40)包括推钮(42),所述推钮(42)具有所述操作端,且所述推钮(42)能够沿所述锁舌(51)的运动方向运动,当所述解锁机构闭锁时,所述推钮(42)与所述压块(52)分离,当所述解锁机构复位时,所述推钮(42)与所述压块(52)接触,所述推钮(42)被按压时能够通过挤压所述压块(52)带动所述锁舌(51)退出所述解锁片(21)的运动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50)还包括:
锁舌复位件(53),所述锁舌复位件(53)与所述锁舌(51)抵接,并为所述锁舌(51)提供伸入所述解锁片组件(20)的运动路径的复位力;
推钮复位件(54),所述推钮复位件(54)与所述推钮(42)抵接,并为所述推钮(42)提供沿所述锁舌(51)的运动方向远离所述压块(52)的复位力。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端(511)具有倾斜设置的避让斜面,且所述避让斜面远离所述解锁片组件(20)伸出所述壳体(10)的一侧,当所述解锁片组件(20)向所述工作位置运动时,所述解锁片组件(20)挤压所述避让斜面,使得所述锁定端(511)暂时避让所述解锁片组件(20)的运动,待所述解锁片组件(20)越过所述锁定端(511)后,所述锁定端(511)重新伸入至所述解锁片组件(20)的运动路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片组件(20)包括:
与锁芯配合的解锁片(21);
安装支架(22),所述安装支架(22)与所述解锁片(21)远离伸出所述壳体(10)的一端连接,并与所述解锁片(21)同步运动,所述弹性机构(30)与所述安装支架(22)可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支架(22)的侧面具有所述推动凸起(221)。
11.一种解锁钥匙,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解锁机构。
CN202023089662.0U 2020-12-18 2020-12-18 解锁机构和解锁钥匙 Active CN2144633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9662.0U CN214463351U (zh) 2020-12-18 2020-12-18 解锁机构和解锁钥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9662.0U CN214463351U (zh) 2020-12-18 2020-12-18 解锁机构和解锁钥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63351U true CN214463351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90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89662.0U Active CN214463351U (zh) 2020-12-18 2020-12-18 解锁机构和解锁钥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633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84017B2 (en) Lock device with a electric locking function
CN103370488B (zh) 用于具有防恐慌功能的双门扇门组件的锁系统
JP7300059B2 (ja) ロックシリンダ及びロック解除キー
CN111608494A (zh) 一种全自动安全锁体
CN110219522B (zh) 地线锁及解锁钥匙
KR200476646Y1 (ko) 훅 방향 전환식 여닫이 도어 잠금장치
CN214463351U (zh) 解锁机构和解锁钥匙
CN213518376U (zh) 解锁机构和解锁钥匙
US4481796A (en) Mortise lock provided with bolt and latch
CN216624045U (zh) 棘轮弹按结构、开关和用电设备
CN107905637B (zh) 电子挂锁
US6536248B1 (en) Door lock-and-handle assembly
CN212271839U (zh) 解锁钥匙
CN109767938B (zh) 压板闭锁装置
CN214365453U (zh) 一种三杆式执手锁
CN114763724B (zh) 双锁芯锁头
EP1662075B1 (en) Antipanic handle
CN110905295B (zh) 一种锁止机构、锁芯及锁具
CN209924644U (zh) 改进结构的电动锁体
CN109736647B (zh) 锁止机构及锁具
CN216110159U (zh) 解锁机构和解锁钥匙
US4295349A (en) Door lock
CN106285216B (zh) 拉链密码锁
CN215332038U (zh) 智能面板锁
CN213518375U (zh) 解锁机构和解锁钥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