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63034U - 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 - Google Patents
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463034U CN214463034U CN202023101721.1U CN202023101721U CN214463034U CN 214463034 U CN214463034 U CN 214463034U CN 202023101721 U CN202023101721 U CN 202023101721U CN 214463034 U CN214463034 U CN 2144630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king
- lifting
- frame
- rack
- vehicle carr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包括:外伸式台架、同步升降系统、地面拖曳式横移机构、上层分体式横移装置、上层载车板、底层载车板和充电枪;外伸式台架包括上支撑架、一对第一支腿和一对第二支腿,两个第一支腿分置于上支撑架长度方向的两端,两个第一支腿之间形成侧移开口,第二支腿设置在上支撑架宽度方向的同一侧,两个第二支腿的间距小于上支撑架的长度,能够使外伸式台架的支腿结构避开四角位置,按设备受力分布和具体的设备工况使用条件进行结构布置,构成台架式承载。其结构更合理,承载能力更强,安全性更高,整体性能更好,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立体式停车机,其上层停车位和下层停车位的框架均长度和宽度均大于车辆尺寸的长方形框架结构,并且构成框架的支撑立杆均设置在框架的四角位置,以形成车辆侧移的开口。此种结构的立体式停车机需要在开口一侧和与开口一侧相对的侧面设置不小于车辆长度的横杆,使开口长度大于车辆长度,避免影响车辆的进出。造成停车机尺寸过大,框架的连杆过长的问题,连杆受长度影响出现中部下垂,不利于停车机的生产精度和使用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停车机框架尺寸过大导致的生产精度低、稳定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包括:外伸式台架、同步升降系统、地面拖曳式横移机构、上层分体式横移装置、上层载车板和底层载车板;所述外伸式台架包括上支撑架、一对第一支腿和一对第二支腿,两个所述第一支腿分置于所述上支撑架长度方向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支腿之间形成侧移开口,所述第二支腿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架宽度方向的同一侧,两个所述第二支腿的间距小于上支撑架的长度;所述底层载车板滑动连接于地面,所述地面拖曳式横移机构连接所述底层载车板,所述地面拖曳式横移机构的驱动方向沿所述侧移开口的开口方向;所述上层分体式横移装置驱动所述上层载车板在所述上支撑架上沿所述侧移开口的开口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同步升降系统驱动所述上层载车板在所述上支撑架外脱离所述上层分体式横移装置并升降;所述充电枪设置在所述上层载车板和/或下层载车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所述第一支腿包括立杆和横杆,所述立杆与所述横杆端部相接,所述横杆沿所述上支撑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横杆背离所述立杆一端与所述上支撑架的端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所述上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的轮面上端位于所述上支撑架的支撑面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所述同步升降系统包括:升降驱动电机、单侧支杆、单侧升降组件、升降滑轮、升降钢缆和钢缆收放组件,所述升降驱动电机分别与所述单侧升降组件和所述钢缆收放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单侧升降组件适于连接上层载车板一侧,并适于支撑上层载车板沿单侧支杆升降,所述升降滑轮适于转动连接上层载车板另一侧,所述升降钢缆一端连接所述钢缆收放组件,另一端固定,所述升降钢缆与所述升降滑轮的下侧搭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所述单侧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套、单侧升降齿轮和单侧升降齿条,所述单侧升降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且与所述升降套转动连接,所述升降套适于与上层载车板转动连接,所述单侧升降齿条与所述单侧支杆固定连接并沿所述单侧支杆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单侧升降齿轮与所述单侧升降齿条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所述上层分体式横移装置包括:行走架、行走驱动组件、第一快接件和第二快接件,所述行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行走架上,所述行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行走架沿垂直于所述行走架的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快接件设置于所述行走架上沿移动方向一侧,所述第二快接件适于与所述上层载车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快接件上设置有对接槽,所述对接槽下端开口,所述第二快接件上设置有对接板,所述对接板位于所述对接槽内,所述对接槽在所述行走架移动方向上对所述对接板形成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所述行走驱动组件包括行走驱动电机、行走齿轮和行走齿条,所述行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行走架,所述行走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行走架底部,所述行走齿条沿垂直于所述行走架的方向延伸,所述行走齿轮与所述行走齿条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所述上层分体式横移装置包括:行走架、行走驱动组件、第一快接件和第二快接件,所述行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行走架上,所述行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行走架沿垂直于所述行走架的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快接件设置于所述行走架上沿移动方向一侧,所述第二快接件适于与上层载车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快接件上设置有对接槽,所述对接槽下端开口,所述第二快接件上设置有对接板,所述对接板位于所述对接槽内,所述对接槽在所述行走架移动方向上对所述对接板形成限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所述行走驱动组件包括行走驱动电机、行走齿轮和行走齿条,所述行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行走架,所述行走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行走架底部,所述行走齿条沿垂直于所述行走架的方向延伸,所述行走齿轮与所述行走齿条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所述行走驱动组件还包括行走滚轮,所述行走滚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行走架底部,所述行走滚轮支撑所述行走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其外伸式台架将两个第一支腿分置于上支撑架长度方向的两端,两个第一支腿之间形成侧移开口,第二支腿设置在上支撑架宽度方向的同一侧,两个第二支腿的间距小于上支撑架的长度,能够使外伸式台架的支腿结构避开四角位置,按设备受力分布和具体的设备工况使用条件进行结构布置,构成台架式承载。与原型式比较,结构更合理,承载能力更强,安全性更高,整体性能更好,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使用状态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使用状态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使用状态图之三;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使用状态图之四;
图7是表现本实用新型中同步升降系统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表现本实用新型中同步升降系统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表现本实用新型中外伸式台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现本实用新型中上层分体式横移装置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表现本实用新型中上层分体式横移装置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现本实用新型中地面拖曳式横移机构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表现本实用新型中地面拖曳式横移机构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外伸式台架; 110:上支撑架; 111:支撑轮;
120:第一支腿; 121:立杆; 122:横杆;
123:加强杆; 130:第二支腿; 140:侧移开口;
200:同步升降系统; 210:升降驱动电机; 220:单侧支杆
230:单侧升降组件; 231:升降套; 232:单侧升降齿轮;
233:单侧升降齿条; 240:升降滑轮; 250:升降钢缆;
260:钢缆收放组件; 261:第一被动链轮; 262:第二被动链轮;
263:环状链条; 270:旋转驱动组件; 271:伸缩装置;
272:旋转驱动齿条; 273:旋转驱动齿轮; 280:升降传动轴;
300:地面拖曳式横移 310:地面横移驱动电 320:拖曳传动轴;
机构; 机;
330:拖曳主动链轮; 340:转向链轮; 341:第一链轮;
342:第二链轮; 350:拖曳从动链轮; 360:拖曳链条;
361:水平拖曳段; 400:上层分体式横移 410:行走架;
装置;
411:轴槽; 412:电机支架; 420:行走驱动组件;
421:行走驱动电机; 422:行走齿轮; 423:行走齿条;
424:行走传动轴; 430:第一快接件; 431:对接槽;
432:支撑板; 433:对接滚轮; 440:第二快接件;
441:对接板; 450:行走滚轮; 500:上层载车板;
600:底层载车板; 610:定向滑轨; 700、充电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图1-图13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以下简称停车机)包括:外伸式台架100、同步升降系统200、地面拖曳式横移机构300、上层分体式横移装置400、上层载车板500、底层载车板600和充电枪700。
充电枪700设置在上层载车板500和/或底层载车板600上,能够对上层载车板500和/或底层载车板600上的车辆进行充电。
结合图9,外伸式台架100包括上支撑架110、一对第一支腿120和一对第二支腿130。上支撑架110为由工字钢或角钢等钢结构材料形成的长方形框架,上支撑架110水平设置,其下方形成下层停车位置,上方形成上层停车位置。两个第一支腿120分置于上支撑架110长度方向的两端,两个第一支腿120之间形成侧移开口140,侧移开口140能够用于车辆的出入,进行下层停车时,车辆由侧移开口140横移至上支撑架110的下方。第二支腿130设置在上支撑架110宽度方向的同一侧,两个第二支腿130的间距小于上支撑架110的长度。
可选的,第一支腿120包括立杆121和横杆122,立杆121与横杆122端部相接,横杆122沿上支撑架110的长度方向延伸,横杆122背离立杆121一端与上支撑架110的端部连接。横杆122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两立杆121之间的宽度,在满足下层停车的宽度需求的前提下,减小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的整体重量。进一步的,可在横杆122和立杆121之间设置加强杆123,加强杆123一端连接横杆122另一端连接立杆121,横杆122、立杆121和加强杆123共同构成三角形稳定的支撑结构。
可选的,上支撑架110上设置有支撑轮111,支撑轮111的轴线方向沿上支撑架110的长度方向,支撑轮111的轮面上端位于上支撑架110的支撑面上方。支撑轮111能够用于支撑上层载车板500横移。
结合图12和图13,底层载车板600滑动连接于地面,地面拖曳式横移机构300连接底层载车板600,地面拖曳式横移机构300的驱动方向沿侧移开口140的开口方向。地面拖曳式横移机构300包括地面横移驱动电机310、拖曳传动轴320、拖曳主动链轮330、转向链轮340、拖曳从动链轮350和拖曳链条360。
地面横移驱动电机310固定于转向链轮340上方,具体的,可将地面横移驱动电机310和转向链轮340均固定在停车机的外伸式台架100的第二支腿130上,转向链轮340固定在靠近第二支腿130的底部位置。拖曳传动轴320也可转动连接在第二支腿130上,地面横移驱动电机310与拖曳传动轴320之间可通过联轴器等结构连接,拖曳主动链轮330设置于拖曳传动轴320上,地面横移驱动电机310运行时能够带动拖曳传动轴320和拖曳主动齿轮轴向旋转。
拖曳从动链轮350设置于地面上,拖曳链条360为环形链条,拖曳链条360同时连接拖曳主动链轮330、转向链轮340和拖曳从动链轮350。拖曳链条360在转向链轮340位置形成转角,拖曳链条360在转向链轮340与拖曳从动链轮350之间形成水平拖曳段361,水平拖曳段361适于连接停车机的底层载车板600。当地面横移驱动电机310运行时,能够带动拖曳链条360转动,从而带动底层载车板600横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面拖曳式横移机构300,将驱动结构与底层载车板600分置,并布置在高处,在一般积水情况下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使用,不会出现水泡毁损设备的现象,也不会存在漏电安全隐患。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故障率低、运行安全可靠、安装维修方便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转向链轮340包括第一链轮341和第二链轮342,第一链轮341和第二链轮342错位设置,第一链轮341位于第二链轮342下方,且位于第二链轮342背离拖曳从动链轮350一侧,第一链轮341连接拖曳链条360的内测,第二链轮342连接拖曳链条360的外侧,拖曳链条360在第一链轮341和第二链轮342位置形成转角。第一链轮341和第二链轮342的作用下,能够使拖曳链条360由竖向转为横向,实现底层载车板600的拖曳,并且,能够保证拖曳链条360上除与拖曳主动链轮330、拖曳从动链轮350、转向链轮340连接位置以外的部分宽度均匀。
可选的,拖曳主动链轮330、转向链轮340、拖曳从动链轮350和拖曳链条360沿拖曳传动轴320的轴线方向对应设置有两组及以上,能够在底层载车板600的不同位置对其进行横移驱动,使底层载车板600移动更平稳。
底层载车板600与拖曳链条360连接位置为水平拖曳段361上的一点。底层载车板600底部设置有地面行走轮,地面行走轮转动连接于底层载车板600,其轴线平行于拖曳从动链轮350,地面行走轮支撑底层载车板600在地面移动,减小底层载车板600的移动阻力,进而对地面拖曳式横移机构300起到保护作用。
更进一步地,地面行走轮在底层载车板600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各地面行走轮轴线平行且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各地面行走轮能够同时支撑底层载车板600,使底层载车板600移动更平稳,同时减小底层载车板600上单个地面行走轮承受的压力。
可选的,底层载车板600滑动连接有定向滑轨610,定向滑轨610固定于地面,且沿水平拖曳段361的长度方向延伸。底层载车板600滑动连接于定向滑轨610,定向滑轨610除起到支撑作用外,还对底层载车板600起到导向作用,避免底层载车板600移动时偏斜。
进一步可选的,定向滑轨610平行间隔设置有两个及以上,底层载车板600同时滑动连接于各定向滑轨610。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底层载车板600底部设置有避让槽,避让槽沿底层载车板600的滑动方向延伸,底层载车板600滑动连接至拖曳从动链轮350上方时,拖曳从动链轮350位于避让槽内。避让槽在背离转向链轮340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当底层载车板600横移时,拖曳从动链轮350能够由该开口出入避让槽。通过设置避让槽能够使底层载车板600滑动至拖曳从动链轮350上方,从而增加底层载车板600的移动范围。
结合图7、图8,同步升降系统200驱动上层载车板500在上支撑架110外脱离上层分体式横移装置400并升降。具体的,同步升降系统200包括升降驱动电机210、单侧支杆220、单侧升降组件230、升降滑轮240、升降钢缆250和钢缆收放组件260。
升降驱动电机210适于固定在待支撑件上,该待支撑件为上层载车板500。升降驱动电机210分别与单侧升降组件230和钢缆收放组件260传动连接,单侧升降组件230适于连接上层载车板500一侧,并适于支撑上层载车板500沿单侧支杆220升降,升降滑轮240适于转动连接上层载车板500另一侧,升降钢缆250一端连接钢缆收放组件260,另一端位于升降滑轮240上方且高度固定,升降钢缆250与升降滑轮240的下侧搭接,升降钢缆250背离钢缆收放组件260一端可固定在上层分体式横移装置400上。
当升降驱动电机210运行时,能够通过单侧升降组件230支撑上层载车板500的一侧升降,同时通过钢缆收放组件260控制升降钢缆250的收放,升降钢缆250作用在升降滑轮240上,并通过升降滑轮240对上层载车板500背离单侧升降组件230一侧进行支撑。在单侧升降组件230和升降钢缆250的共同支撑下能够实现上层载车板500的平稳升降。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单侧升降组件230包括升降套231、单侧升降齿轮232和单侧升降齿条233。单侧升降齿轮232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且与升降套231转动连接,单侧升降齿条233与单侧支杆220固定连接并沿单侧支杆220长度方向延伸,单侧升降齿轮232与单侧升降齿条233啮合。升降套231适于与上层载车板500连接,升降套231套设在单侧支杆220上,升降套231能够沿单侧支杆220滑动。当驱动电机运行使,带动单侧升降齿轮232旋转,在单侧升降齿轮232与单侧升降齿条233的作用下,使升降套231沿单侧支杆220滑动。当单侧支杆220竖向设置,且一端抵接在地面上时,升降套231沿单侧支杆220移动即可带动上层载车板500升降。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同步升降系统200还包括旋转驱动组件270,旋转驱动组件270与单侧支杆220连接,单侧支杆22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旋转驱动组件270驱动单侧支杆2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一位置,单侧支杆220水平,在第二位置,单侧支杆220竖直。当需要支撑上层载车板500升降时,可通过旋转驱动组件270驱动单侧支杆220旋转至第一位置,使单侧支杆220起到支撑作用;当不需要支撑上层载车板500升降时,可通过旋转驱动组件270驱动单侧支杆220旋转至第二位置,以将单侧支撑杆收起。
可选的,升降套231适于与待支撑件转动连接,升降套231的转轴方向垂直于单侧支杆220的长度方向。旋转驱动组件270包括伸缩装置271、旋转驱动齿条272和旋转驱动齿轮273。旋转驱动齿轮273与升降套231固定连接,旋转驱动齿轮273的轴线方向平行于升降套231的轴线方向。旋转驱动齿轮273与升降套231能够同步旋转、移动。伸缩装置271适于与待支撑件固定连接,伸缩装置271的活动端与旋转驱动齿条272固定连接,旋转驱动齿条272的长度方向沿伸缩装置271的伸缩方向,且垂直于旋转驱动齿轮273的轴线方向,旋转驱动齿条272与旋转驱动齿轮273啮合。当伸缩装置271运行时,能够带动旋转驱动齿条272滑动,从而带动旋转驱动齿轮273及升降套231旋转,此时,单侧支杆220与升降套231一同绕升降套231的轴线旋转,实现单侧支杆2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
可选的,单侧支杆220一端设置滚轮,该滚轮的轴线平行于升降套231的轴线,在第一位置时,单侧支杆220竖直,其端部的滚轮与地面抵接。通过设置滚轮能够使单侧支杆220旋转更顺利。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钢缆收放组件260包括第一被动链轮261、第二被动链轮262和环状链条263,第一被动链轮261和第二被动链轮262适于转动连接于上层载车板500,第一被动链轮261和第二被动链轮262轴线平行,并且沿上层载车板500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第一被动链轮261与升降驱动电机210传动连接,环状链条263一端连接第一被动链轮261,另一端连接第二被动链轮262,环状链条263连接升降钢缆250的端部。升降驱动电机210运行时,带动第一被动链轮261旋转,第一被动链轮261将动力传递至环状链条263,环状链条263转动时能够拖拽升降钢缆250的一端移动。当升降钢缆250向背离升降滑轮240的方向移动时,升降钢缆250向上压迫升降滑轮240,能够通过升降滑轮240支撑上层载车板500向上移动;当升降钢缆250向背离升降滑轮240的方向移动时,逐渐改变升降钢缆250上与升降滑轮240接触的位置,使上层载车板500向下移动。
同步升降系统200还包括升降传动轴280,升降传动轴280水平转动连接于上载车板,升降传动轴280与升降驱动电机210传动连接,具体可采用链条传动。单侧升降齿轮232的转轴与升降传动轴280垂直且通过锥齿轮组传动连接。第一被动链轮261与升降传动轴280固定连接,单侧升降齿轮232和第一被动链轮261均通过升降传动轴280与升降驱动电机210传动连接。当升降驱动电机210运行时,能够带动升降传动轴280旋转,升降传动轴280能够将动力同时传递至单侧升降齿轮232和第一被动链轮261。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单侧支杆220、单侧升降组件230、升降滑轮240、升降钢缆250和钢缆收放组件260对应设置有两组。单侧升降组件230、升降滑轮240、升降钢缆250和钢缆收放组件260通过同一个升降传动轴280传动。由此,在升降驱动电机210运行时,能够同时通过两个单侧支杆220同时支撑上载车板升降,支撑更稳定,牢固性更高。
进一步地,旋转驱动组件270与单侧支杆220对应设置有两组,两个单侧支杆22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转动方向相反。通过两组旋转驱动组件270分别驱动单侧支杆220旋转,并使其旋转方向相反,能够避免两个单侧支杆220之间相互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同一个单侧支杆220上平行设置有两个单侧升降齿条233,各单侧升降齿条233分别对应设置一个单侧升降齿轮232。同一个单侧支杆220上对应的两个单侧升降齿轮232可以安装在同一个转轴上,以实现两个单侧升降齿轮232的同步旋转,同时能够简化结构。通过两组单侧升降齿轮232和单侧升降齿条233连接同一个单侧支杆220,有利于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增加使用安全。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旋转驱动齿轮273虽然与单侧升降齿轮232同轴设置且套设在单侧升降齿轮232的转轴外部,但旋转驱动齿轮273与单侧升降齿轮232的转轴并不接触,互不影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同步升降系统200,把升降驱动电机210设置在上层载车板500上,使二者为相同位置的同一物体,既是升降设备又是升降对象。同时利用升降钢缆250与升降滑轮240作为辅助支撑,能够有效减小设备体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同步升降系统200中的单侧支杆220只有在上层载车板500移动至停车机的外伸式台架100上且能够由外伸式台架100支撑全部重量后才由第一位置切换第二位置。
结合图10、图11,上层分体式横移装置400包括:行走架410、行走驱动组件420、第一快接件430和第二快接件440。行走驱动组件420设置于行走架410上,行走驱动组件420驱动行走架410沿垂直于行走架410的方向往复移动,行走架410的移动方向即为拖拽上层载板横移的方向。第一快接件430设置于行走架410上沿移动方向一侧,第二快接件440适于与停车机的上层载车板500固定连接。当第一快接件430与第二快接件440连接时,行走架410与上层载车板500能够实现同步移动。
第一快接件430上设置有对接槽431,第二快接件440上设置有对接板441,对接板441位于对接槽431内,对接槽431在行走架410移动方向上对对接板441形成限位,已实现对上层载车板500的横移驱动。对接槽431下端开口,从而在上层载车板500升降时,第二快接件440能够与第一快接件430脱离或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行走驱动组件420包括行走驱动电机421、行走齿轮422和行走齿条423,行走驱动电机421固定连接于行走架410,行走齿轮422转动连接于行走架410底部,行走齿条423沿垂直于行走架410的方向延伸,行走齿轮422与行走齿条423啮合。当行走驱动电机421运行时,带动行走齿轮422旋转,行走齿轮422与行走齿条423相互作用,为行走架410提供移动动力。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行走驱动电机421、行走齿轮422均与行走架410共同移动,在带动上层载车板500移动时,能够为上层载车板500余量移动空间。
可选的,行走驱动组件420还包括行走滚轮450,行走滚轮450转动连接于行走架410底部,在上层分体式横移装置400带动上层载车板500在停车机的外伸式台架100上移动时,行走滚轮450与外伸式台架100的上表面抵接,支撑行走架410移动。
可选的,行走驱动组件420还包括行走传动轴424,行走传动轴424转动连接于行走架410,其轴线方向沿行走架410的长度方向。行走驱动电机421与行走传动轴424通过链条传动,行走齿轮422设置在行走传动轴424上且与行走传动轴424共轴线。
进一步地,行走齿轮422沿行走传动轴424的轴线方向设置有两个及以上,行走齿条423与行走齿轮422对应设置有两个及以上。当行走驱动电机421运行时能够通过行走传动轴424带动两个及以上的行走齿轮422转动,为行走架410两个及以上的位置提供驱动力,使行走架410移动更平稳。
行走架410上设置有轴槽411,传动轴设置于轴槽411内,能够对行走传动轴424起到遮挡保护作用,避免停车机上的其他部件与行走传动轴424碰触,提高设备运转安全。
行走架410上设置有电机支架412,该电机支架412可以为门型支架,电机支架412上可设置螺纹孔,用于固定行走驱动电机421,同时方便行走驱动电机421与行走传动轴424之间传动链条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快接件430包括支撑板432和对接滚轮433,对接滚轮433转动连接于支撑板432,其轴线方向水平且垂直于行走架410的横移方向。对接槽431为对接滚轮433与行走架410之间形成的间隙,由此,使对接板441滑入或滑出对接槽431时更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快接件430和第二快接件440沿行走架410的长度方向对应设置有两组及以上,使上层分体式横移装置400能够通过两点以上位置牵引上层载车板500,移动更平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与原型式比较,结构更合理,承载能力更强,安全性更高,整体性能更好,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伸式台架、同步升降系统、地面拖曳式横移机构、上层分体式横移装置、上层载车板、底层载车板和充电枪;所述外伸式台架包括上支撑架、一对第一支腿和一对第二支腿,两个所述第一支腿分置于所述上支撑架长度方向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支腿之间形成侧移开口,所述第二支腿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架宽度方向的同一侧,两个所述第二支腿的间距小于上支撑架的长度;所述底层载车板滑动连接于地面,所述地面拖曳式横移机构连接所述底层载车板,所述地面拖曳式横移机构的驱动方向沿所述侧移开口的开口方向;所述上层分体式横移装置驱动所述上层载车板在所述上支撑架上沿所述侧移开口的开口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同步升降系统驱动所述上层载车板在所述上支撑架外脱离所述上层分体式横移装置并升降;所述充电枪设置在所述上层载车板和/或下层载车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腿包括立杆和横杆,所述立杆与所述横杆端部相接,所述横杆沿所述上支撑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横杆背离所述立杆一端与所述上支撑架的端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的轮面上端位于所述上支撑架的支撑面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升降系统包括:升降驱动电机、单侧支杆、单侧升降组件、升降滑轮、升降钢缆和钢缆收放组件,所述升降驱动电机分别与所述单侧升降组件和所述钢缆收放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单侧升降组件适于连接上层载车板一侧,并适于支撑上层载车板沿单侧支杆升降,所述升降滑轮适于转动连接上层载车板另一侧,所述升降钢缆一端连接所述钢缆收放组件,另一端固定,所述升降钢缆与所述升降滑轮的下侧搭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侧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套、单侧升降齿轮和单侧升降齿条,所述单侧升降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且与所述升降套转动连接,所述升降套适于与上层载车板转动连接,所述单侧升降齿条与所述单侧支杆固定连接并沿所述单侧支杆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单侧升降齿轮与所述单侧升降齿条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分体式横移装置包括:行走架、行走驱动组件、第一快接件和第二快接件,所述行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行走架上,所述行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行走架沿垂直于所述行走架的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快接件设置于所述行走架上沿移动方向一侧,所述第二快接件适于与所述上层载车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快接件上设置有对接槽,所述对接槽下端开口,所述第二快接件上设置有对接板,所述对接板位于所述对接槽内,所述对接槽在所述行走架移动方向上对所述对接板形成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驱动组件包括行走驱动电机、行走齿轮和行走齿条,所述行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行走架,所述行走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行走架底部,所述行走齿条沿垂直于所述行走架的方向延伸,所述行走齿轮与所述行走齿条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分体式横移装置包括:行走架、行走驱动组件、第一快接件和第二快接件,所述行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行走架上,所述行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行走架沿垂直于所述行走架的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快接件设置于所述行走架上沿移动方向一侧,所述第二快接件适于与上层载车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快接件上设置有对接槽,所述对接槽下端开口,所述第二快接件上设置有对接板,所述对接板位于所述对接槽内,所述对接槽在所述行走架移动方向上对所述对接板形成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驱动组件包括行走驱动电机、行走齿轮和行走齿条,所述行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行走架,所述行走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行走架底部,所述行走齿条沿垂直于所述行走架的方向延伸,所述行走齿轮与所述行走齿条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驱动组件还包括行走滚轮,所述行走滚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行走架底部,所述行走滚轮支撑所述行走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01721.1U CN214463034U (zh) | 2020-12-21 | 2020-12-21 | 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01721.1U CN214463034U (zh) | 2020-12-21 | 2020-12-21 | 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463034U true CN214463034U (zh) | 2021-10-22 |
Family
ID=78191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101721.1U Active CN214463034U (zh) | 2020-12-21 | 2020-12-21 | 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463034U (zh) |
-
2020
- 2020-12-21 CN CN202023101721.1U patent/CN2144630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04745B (zh) | 移动式耙矸机 | |
CN112282462B (zh) | 具有平层装置和回转功能的横移台车存取车辆的方法 | |
CN107575072A (zh) | 一种公交车立体车库 | |
CN112606732A (zh) | 换电系统 | |
CN107740620A (zh) | 巷道堆垛立体车库 | |
CN214463034U (zh) | 独立单元式立体停车充电机 | |
CN214463033U (zh) | 立体停车充电机分体式横移装置及停车机 | |
CN107060408A (zh) | 停车装置及停车系统 | |
CN214463032U (zh) | 立体停车充电机循环组合式同步升降系统及停车机 | |
CN207714844U (zh) | 巷道堆垛立体车库 | |
CN214463035U (zh) | 立体停车充电机拖曳式横移机构、停车设备以及停车机 | |
CN206569286U (zh) | 无杆飞机牵引车 | |
CN210915049U (zh) | 自移动快速架设塔式起重机 | |
CN112777254A (zh) | 一种物料输送设备 | |
CN112523567A (zh) | 立体停车充电机循环组合式同步升降系统及停车机 | |
CN206750174U (zh) | 无杆飞机牵引车导向装置及无杆飞机牵引车 | |
CN116253273A (zh) | 一种具有水带收放功能的叉车 | |
CN206397227U (zh) | 停车装置及停车系统 | |
CN214330489U (zh) | 一种伸缩门 | |
CN112282461B (zh) | 具有伸缩式自动平层装置和回转功能的横移台车 | |
CN104528478A (zh) | 一种电力线缆自动收放线设备 | |
CN214778770U (zh) | 一种物料输送设备 | |
CN214989047U (zh) | 一种无溶剂复合铝箔高位放卷系统 | |
CN110752538B (zh) | 轨道车辆线槽模块作业平台 | |
CN206750172U (zh) | 无杆飞机牵引车抱轮开关门装置、顶升机构及牵引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