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60257U - 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 - Google Patents

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60257U
CN214460257U CN202023172029.8U CN202023172029U CN214460257U CN 214460257 U CN214460257 U CN 214460257U CN 202023172029 U CN202023172029 U CN 202023172029U CN 214460257 U CN214460257 U CN 214460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p
gravity
pulleys
inclined plane
dam c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7202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晓晨
周树高
关成杰
屈斌
代李昊
徐嵬
代克飞
李坤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ina Communications Water Transportation Design &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ina Communications Water Transportation Design &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ina Communications Water Transportation Design &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ina Communications Water Transportation Design &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7202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60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60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602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顶部控制室(E)中安装轮轴(14);在顶部控制室(E)正下方设置重力块(3);卷扬机(4)和重力块(3)分别通过卷扬钢缆(15)和重力钢缆(6)与安装在承船架(1)底部的对应的不同承船滑轮(7)连接。平衡利用重力块(3)和卷扬机(4)产生的动力,使承船架(1)匀速的沿上坡(C)和下坡(D)斜面运动,动力充足,有效实现自动平衡,显著提高船只通过能力。升船速度更快,所需的牵引动力设备的要求更低,节能环保造价低,应用便利实施,运行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创新设备装置的结构改进技术,尤其是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
背景技术
斜面干式升船机是载运船舶的承船架沿斜坡升降的升船机。是最早出现的一种通航建筑物,其原始雏形为黏土滑道上用人工绞盘作动力工具,将船舶沿斜坡拖曳升降。一般由承船架、供承船架行走而铺设的斜坡道以及驱动机构、控制系统等构成。按承船架的升降方向可分为纵向斜面升船机和横向斜面升船机。按上、下坡是否均设有斜坡道来分,可分为一面坡斜面升船机和二面坡斜面升船机。与垂直升船机相比,它易于管理和维护,没有高空建筑产生的复杂技术问题和营运问题,易于适应水位的变幅。而其主要缺点是在提升高度大的情况下,线路长影响通过能力,承船架启/制动的加/减速影响船舶在承船架内的泊稳条件。
目前,通过能力不足与日益增长的运量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
现有干式升船机一般采用钢丝绳卷扬提升方案,由提升绞车、承船架、斜坡道设备、供电设备、电力拖动与控制设备以及机房检修桥机等组成。由于可合理配置卷扬机动力不足,致使升船机过船吨位有限,过船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包括承船架、轨道、重力块和卷扬机;承船架安置在轨道上,轨道包括分别铺装在上坡和下坡的二段,在这二段衔接处即坝顶设置顶部控制室;卷扬机安装在顶部控制室中,顶部控制室中安装轮轴;在顶部控制室正下方设置重力块;卷扬机和重力块分别通过卷扬钢缆和重力钢缆与安装在承船架底部的对应的不同承船滑轮连接。
尤其是,在承船架底部同轴对称安装二对承船滑轮,相应的,在轮轴中部同轴对称安装一对卷扬滑轮,在该对卷扬滑轮外侧对称同轴安装一对重力大滑轮,卷扬机通过卷扬钢缆卷绕过卷扬滑轮与安装在承船架底侧中部的一组承船滑轮连接,重力块通过重力钢缆卷绕过重力大滑轮与安装在承船架底部外侧对应的承船滑轮连接。
尤其是,在轮轴中部同轴安装三个一组重力小滑轮,该三个重力小滑轮各自通过一根重力钢缆分别对应悬挂连接一个重力块。
尤其是,在轮轴两端分别安装一个重力大滑轮,在轮轴中段均匀安装三个重力小滑轮,三个重力块各自通过一根重力钢缆向上卷绕过该三个重力小滑轮;同时,两端的二个重力大滑轮分别通过一根重力钢缆绕过外侧的对应承船滑轮与各自一侧的活动栓绳桩相连。
尤其是,在顶部控制室中,在轮轴上部上坡、下坡侧对称一对天轮,在这对天轮正下方对应安装一对地轮,一对卷扬机对称安装在该对地轮外侧,一根卷扬钢缆中部卷绕承船滑轮、天轮和地轮,两端分别与该对卷扬机连接。
尤其是,轮轴两端分别同轴安装拴绳滑轨,拴绳滑轨上侧安装活动栓绳桩,一根卷扬钢缆由一部卷扬机引出,依次卷绕过同侧地轮,再绕过同侧天轮卷绕过承船滑轮,然后由活动栓绳桩顶部向下卷绕过另一侧地轮后再与另一侧卷扬机连接。
尤其是,同组的一对卷扬机分别安装在轮轴偏向两端方向的上坡一侧和下坡一侧。
尤其是,在顶部控制室顶部下坡一侧口沿上安装导向轮。在下坡一侧,卷扬钢缆压接在导向轮上。
尤其是,承船架为液压连杆边腿式承船车。
尤其是,承船架由承船结构、牵引和行走机构三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平衡利用重力块(3)和卷扬机(4)产生的动力,使承船架(1)匀速的沿上坡(C)和下坡(D)斜面运动,动力充足,有效实现自动平衡,显著提高船只通过能力。升船速度更快,所需的牵引动力设备的要求更低,节能环保造价低,应用便利实施,运行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立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动力系统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卷扬机动力系统纵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重力块动力系统纵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重力块动力系统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卷扬机系统过坝顶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重力块系统过坝顶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承船架、2-轨道、3-重力块、4-卷扬机、5-轮轴、6-重力钢缆、7-承船滑轮、8-卷扬滑轮、9-重力滑轮、10-活动栓绳桩、11-天轮、12-顶板、13-地轮、14-轮轴、15-卷扬钢缆、16-拴绳滑轨、17-导向轮;91-重力大滑轮、92-重力小滑轮;A-斜坡道、B-坝顶、C-上坡、D-下坡、E-坝顶控制室、F-地面控制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原理在于,在坝顶加装重力式平衡块,改为平衡块与卷扬机相结合的动力模式,采用卷扬机与重力块组合动力系统,以增加斜面干式升船机过船吨位及过船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附图1-7所示,一种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包括承船架1、轨道2、重力块3和卷扬机4;安装布置结构为:
一、平面布置包括:
斜坡道A:斜坡道A以坝顶B为分水岭分成上坡C和下坡D两段,设计跨度为323m,宽度24m,坝顶B宽度设计为3m,高度为40m,坡长165m,坡比按实际需要设置1:4。斜坡道A设有三条用于承载承船架1的轨道2,轨道2宽1m,轨距7.5m。
(2)承船架1;承船架1由承船结构、牵引和行走机构三部分组成,设计标准与垂直升船机承船厢相同。其中,承船结构根据适应斜坡道A的上坡C、下坡D的布置条件,承船架1采用液压链杆变腿式高低轮结构,过坝顶B时开始变轨。
(3)设置顶部控制室E和地面控制室F,顶部控制室E、地面控制室F分别为24m*10m*4m和4m*10m*10m。顶部控制室E布置在坝顶B正下方,上坡C、下坡D的二段斜坡道A的轨道在此相接,并用于布置卷扬机4、卷扬滑轮8和轮轴14;地面控制室F设置在坝顶B下方地面处,用于对重力块3的控制,同时为重力块3提供足够的垂直空间。
二、动力系统包括卷扬机系统和重力块系统,共设置四组滑轮,其中二组为卷扬滑轮8,另外二组为重力滑轮9;
三、动力系统平面布置包括:
(1)卷扬机4动力系统;设置二台卷扬机4,通过配套安装卷扬滑轮8、钢缆6、承船滑轮7及活动栓绳桩10为承船架1提供动力。卷扬机4连接滑轮系统为动滑轮系统,包括天轮11、导向地轮13、承船滑轮7及活动栓绳桩10,卷扬滑轮8直径统一设计为1.0m,活动栓绳桩10高度设计为2.2m。卷扬钢缆15绕天轮11穿过顶板12的绳孔通过地轮13与卷扬机4的卷筒连接。
(2)重力块动力系统;设置三个重力块3,通过轮轴14、配套重力滑轮9、重力钢缆6、承船滑轮7及活动栓绳桩10为承船架提供动力。重力滑轮9包括三个重力小滑轮92与二个重力大滑轮91组成;与重力滑轮9连接的动滑轮系统还包括地轮13、承船滑轮7及活动栓绳桩10,重力块3通过重力钢缆6与重力小滑轮92相连,重力大滑轮91通过重力钢缆6绕过承船滑轮7与活动栓绳桩10相连。轮轴14设计长度为16m,直径为2.0m,重力小滑轮92直径为2.0m,重力大滑轮91直径为8m,导向地轮13直径为1.0m。
前述中,承船架1为液压连杆边腿式承船车。
前述中,顶部控制室E顶部安装顶板12。
前述中,在顶部控制室E顶部下坡D一侧口沿上安装导向轮17。在下坡D一侧,卷扬钢缆15压接在导向轮17上。
前述中,顶部控制室E与地面控制室F之间有竖直安装的钢缆管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天轮11负责在承船架1过坝顶时顺接卷扬滑轮8位置处的中间两股卷扬钢缆15,当承船架1“由上坡C至下坡D过坝顶时”,卷扬钢缆15随承船架1自动由左侧天轮11顺接至右侧天轮11,随后继续对承船架1产生牵引力,由下坡D至上坡C时同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向轮17负责承船架1由上坡C至下坡D过坝顶时,布置在下坡D侧顺接重力大滑轮91的卷扬钢缆11。由于连接重力大滑轮91的重力钢缆6盘绕方式为逆时针盘绕,故当承船架1在上坡C侧上坡时或由下坡D过坝顶至上坡C侧后重力大滑轮91可正常连接外侧两股重力钢缆6;当承船架1在上坡C侧上坡时或由上坡C侧过坝顶至下坡D侧重力大滑轮91则需要导向轮17辅助顺接外侧二股重力钢缆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斜面升船运行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当船舶由引航道到达承船架1上方位置,先由卷扬机4缓慢提升承船架1直至船舶坐落于承船架1上部,操作人员固定好船舶后,船员下船从陆上过坝,准备完成;
(2)上行爬升上坡C:准备工作完成后,同时开启卷扬机系统和重力块系统,卷扬机4和重力块3通过卷扬钢缆15和重力钢缆6分别将动力传导至各自滑轮组,再共同提供承船架1向上的拉力,使承船架1匀速提升至坝顶B,此时卷扬机4将卷扬钢缆15全部收回,重力块3位于最下方;
(3)过坝顶B:坝顶B宽度为3m,承船架1依靠惯性通过坝顶B,带动钢重力钢缆6及活动栓绳桩10转向下坡D下行侧,同时,承船架1依靠液压进行变腿,调整承船架1上部为水平。

Claims (10)

1.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包括承船架(1)、轨道(2)、重力块(3)和卷扬机(4);承船架(1)安置在轨道(2)上,轨道(2)包括分别铺装在上坡(C)和下坡(D)的二段,在这二段衔接处即坝顶(B)设置顶部控制室(E);卷扬机(4)安装在顶部控制室(E)中,其特征在于,顶部控制室(E)中安装轮轴(14);在顶部控制室(E)正下方设置重力块(3);卷扬机(4)和重力块(3)分别通过卷扬钢缆(15)和重力钢缆(6)与安装在承船架(1)底部的对应的不同承船滑轮(7)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其特征在于,在承船架(1)底部同轴对称安装二对承船滑轮(7),相应的,在轮轴(14)中部同轴对称安装一对卷扬滑轮(8),在该对卷扬滑轮(8)外侧对称同轴安装一对重力大滑轮(91),卷扬机(4)通过卷扬钢缆(15)卷绕过卷扬滑轮(8)与安装在承船架(1)底侧中部的一组承船滑轮(7)连接,重力块(3)通过重力钢缆(6)卷绕过重力大滑轮(91)与安装在承船架(1)底部外侧对应的承船滑轮(7)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其特征在于,在轮轴(14)中部同轴安装三个一组重力小滑轮(92),该三个重力小滑轮(92)各自通过一根重力钢缆(6)分别对应悬挂连接一个重力块(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其特征在于,在轮轴(14)两端分别安装一个重力大滑轮(91),在轮轴(14)中段均匀安装三个重力小滑轮(92),三个重力块(3)各自通过一根重力钢缆(6)向上卷绕过该三个重力小滑轮(92);同时,两端的二个重力大滑轮(91)分别通过一根重力钢缆(6)绕过外侧的对应承船滑轮(7)与各自一侧的活动栓绳桩(10)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其特征在于,在顶部控制室(E)中,在轮轴(14)上部上坡(C)、下坡(D)侧对称一对天轮(11),在这对天轮(11)正下方对应安装一对地轮(13),一对卷扬机(4)对称安装在该对地轮(13)外侧,一根卷扬钢缆(15)中部卷绕承船滑轮(7)、天轮(11)和地轮(13),两端分别与该对卷扬机(4)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其特征在于,轮轴(14)两端分别同轴安装拴绳滑轨(16),拴绳滑轨(16)上侧安装活动栓绳桩(10),一根卷扬钢缆(15)由一部卷扬机(4)引出,依次卷绕过同侧地轮(13),再绕过同侧天轮(11)卷绕过承船滑轮(7),然后由活动栓绳桩(10)顶部向下卷绕过另一侧地轮(13)后再与另一侧卷扬机(4)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其特征在于,同组的一对卷扬机(4)分别安装在轮轴(14)偏向两端方向的上坡(C)一侧和下坡(D)一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其特征在于,在顶部控制室(E)顶部下坡(D)一侧口沿上安装导向轮(17);在下坡(D)一侧,卷扬钢缆(15)压接在导向轮(17)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其特征在于,承船架(1)为液压连杆边腿式承船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其特征在于,承船架(1)由承船结构、牵引和行走机构三部分。
CN202023172029.8U 2020-12-24 2020-12-24 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 Active CN214460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72029.8U CN214460257U (zh) 2020-12-24 2020-12-24 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72029.8U CN214460257U (zh) 2020-12-24 2020-12-24 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60257U true CN214460257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93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72029.8U Active CN214460257U (zh) 2020-12-24 2020-12-24 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602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041149C (en) Gradient-adaptive elevator
CN201400508Y (zh) 无机房电梯
CN106315349A (zh) 一种深立井多绳缠绕提升钢丝绳张力自动均衡装置及方法
CN217025124U (zh) 一种双摇臂抱杆动力集成系统
CN205387439U (zh) 一种桅杆起吊装置
CN109488038A (zh) 跨越既有建筑的张弦梁柔性拉索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01148312Y (zh) 双索跨吊装系统跑车
CN111874780A (zh) 一种高速电梯降压导流罩
CN201395455Y (zh) 无机房电梯
CN214460257U (zh) 增强的坝顶配重平衡复合动力斜面干式升船机
CN201183702Y (zh) 利用动滑轮新型竖井提升装置
CN201132717Y (zh) 曳引传动的单柱单笼升降机
CN110065888B (zh) 一种缆索起重机主索拆除施工方法
CN108147295B (zh) 一种用于悬索桥施工中的缆索吊机及其起重牵引系统
CN203112386U (zh) 一种无高空起重设备配合的塔式桁架安装结构
CN201473146U (zh) 无轨道式电梯
CN212687392U (zh) 一种桥梁架设用缆索吊机起重装置
CN204689291U (zh) 一种电梯前端状态采集器
CN105480873B (zh) 不停运高铁跨越设备的跨梁变幅旋转机构
CN111284282B (zh) 中小型矿山斜井汽车单绳提升与配重的方法
CN101597004B (zh) 节能双轿厢电梯
CN209618693U (zh) 一种环抱式单梁运行起重小车
CN103101847A (zh) 一种无高空起重设备配合的塔式桁架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03734215U (zh) 架空放缆牵引车及其专用提升工具
CN112339617A (zh) 一种高铁无轨恒张力承力索架设技术及架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