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56041U - 一种轿底结构、无轿壁式平台电梯及无井道电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轿底结构、无轿壁式平台电梯及无井道电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456041U CN214456041U CN202120268029.3U CN202120268029U CN214456041U CN 214456041 U CN214456041 U CN 214456041U CN 202120268029 U CN202120268029 U CN 202120268029U CN 214456041 U CN214456041 U CN 2144560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form
- light curtain
- car
- elevator
- diffuse refl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轿底结构、无轿壁式平台电梯及无井道电梯,涉及电梯领域,解决了轿底位置处缺少安全防护,电梯安全性能欠佳的问题;该轿底结构包括轿底平台和漫反射光幕,漫反射光幕位于轿底平台边侧上部且其发射光束能射向轿底平台上方;和/或,漫反射光幕位于轿底平台边侧下部且其发射光束能射向轿底平台下方;漫反射光幕用于与电梯控制系统连接并能在接收到感应距离内经遮挡物反射回的光束时发出信号以使控制系统控制电梯停止运行;本实用新型用于对轿底平台的安全防护,当漫反射光幕在感应距离内接受到经遮挡物反射回的光线时,发出信号控制系统控制电梯停止运行,防止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或对乘客造成危险,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轿底结构、无轿壁式平台电梯及无井道电梯。
背景技术
现有电梯中通常在轿厢厢门处设置安全防护结构,但轿底处缺少相应的安全防护结构。尤其对于无轿壁式平台电梯和无井道电梯而言,轿底的安全防护至关重要。
针对目前市场上的无轿壁式平台电梯,井道围壁实际充当了轿厢壁在使用,电梯在井道内运行,由于无相应轿壁,因此当使用者位于平台上时,若使用者靠近平台边缘位置平台电梯在上升及下降过程中易发生危险。
对于无井道电梯,如家用无井道电梯,适用于包括多层楼层的家居使用,电梯轿厢在预设导轨上在楼层之间运行,若底层楼层处位于电梯轿厢下部位置处存在障碍物,如椅子等,电梯轿厢在下降过程中易与障碍物碰撞,发生故障,甚至伤人事故。
综上,现有的家用电梯轿厢底部缺少相应的安全防护结构,尤其对于无轿壁式平台电梯和无井道电梯而言,安全性能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轿底结构、无轿壁式平台电梯及无井道电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轿底位置处缺少安全防护,电梯安全性能欠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轿底结构,包括轿底平台和漫反射光幕,其中:
所述漫反射光幕位于所述轿底平台边侧上部且其发射光束能射向所述轿底平台上方;和/或,所述漫反射光幕位于所述轿底平台边侧下部且其发射光束能射向所述轿底平台下方;所述漫反射光幕用于与电梯控制系统连接并能在接收到感应距离内经遮挡物反射回的光束时发出信号以使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电梯停止运行。
优选的,所述轿底平台内存在有用于固定所述漫反射光幕的容纳位,所述容纳位布置于所述轿底平台上部的一侧或两侧或三侧;
和/或,所述容纳位布置于所述轿底平台下部的一侧或两侧以上或布满于所述轿底平台下部。
优选的,所述轿底平台的边侧固定有光幕外壳,所述光幕外壳呈弯折状并围设出能包裹所述漫反射光幕至少部分的包裹空间,所述包裹空间为敞口状,且所述光幕外壳与所述轿底平台的侧壁固定到位后所述轿底平台侧壁与所述光幕外壳共同构造出所述容纳位。
优选的,所述光幕外壳的两侧贴合于所述轿底平台表面,且其上存在有安装孔以供锁紧件穿过连接所述轿底平台和所述光幕外壳。
优选的,所述轿底平台的上部和/或下部存在有允许所述发射光束穿过的透光孔。
优选的,所述轿底平台上存在有允许所述发射光束穿过的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位于所述光幕外壳上表面,并在所述光幕外壳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有多个;
和/或,所述透光孔开设于所述轿底平台的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轿壁式平台电梯,包括电梯控制系统和上述轿底结构,所述漫反射光幕至少位于所述轿底平台上部且其发射光束能射向所述轿底平台上方。
优选的,所述漫反射光幕设置于所述轿底平台的三侧,所述轿底平台剩余一侧上存在有电梯操控箱。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无井道电梯,包括电梯控制系统、轨道和沿所述轨道运行的轿厢,所述轿厢具有上述轿底结构,所述漫反射光幕至少位于所述轿底平台边侧下部且其发射光束能射向所述轿底平台下方。
优选的,所述无井道电梯还包括:阻断传感器,其与所述电梯控制系统相连接,用于在所述轿底平台至待停止层的距离大于所述感应距离设定值时发出信号以使所述电梯控制系统对所述漫反射光幕的信号进行屏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轿底结构,在轿底平台边侧的上部和/或下部设置了漫反射光幕,漫反射光幕的反射光线能射向轿底平台上方和/或下方,漫反射安全光幕与电梯本身具有的控制系统连接,当漫反射光幕在感应距离内接受到经遮挡物反射回的光线时,发出信号控制系统控制电梯停止运行,防止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或对乘客造成危险,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轿壁式平台电梯,具有上述轿底结构,漫反射光幕至少位于轿底平台上部,能够防止位于轿底平台上的乘客处于轿底平台边侧位置时在电梯持续运行过程中发生危险,保护轿底平台上的乘客,起到较好的安全防护作用。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井道电梯,具有上述轿底结构,漫反射光幕至少位于轿底下部,电梯运行时能够即刻改变运行状态从而避免故障的发生,保护轿箱底部,起到较好的安全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漫反射光幕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漫反射光幕位于轿底平台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漫反射光幕位于轿底平台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光幕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电梯平台;1、轿底平台;2、漫反射光幕;3、光幕外壳;31、安装孔;301、包裹空间;4、透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置于轿底平台1上对电梯进行安全防护的轿底结构、无轿壁式平台电梯及无井道电梯。
下面结合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1
如图2-图4所示,图2和图3中示出了一种电梯平台100的结构,以此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该结构的电梯平台10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轿底结构,包括轿底平台1和漫反射光幕2,其中:漫反射光幕2位于轿底平台1边侧上部且其发射光束能射向轿底平台1上方;和/或,漫反射光幕2位于轿底平台1边侧下部且其发射光束能射向轿底平台1下方;漫反射光幕2用于与电梯控制系统连接并能在接收到感应距离内经遮挡物反射回的光束时发出信号以使控制系统控制电梯停止运行。
其中,上述漫反射光幕2为现有的成熟技术,可直接由市场上购得,采用单边发射和接收的漫反射光幕2。参见图1所示,上述漫反射式光幕的工作原理是单边扫描检测传感器来发射和接收,即该漫反射光幕2内包括有发射器和接收器,当无遮挡物遮挡时,漫反射光幕2的光束射出无反射光束,当存在遮挡物遮挡时,反射光束被遮挡物反射后由其内的接收器接收,并发出信号至与其通讯连接的电梯控制系统,电梯控制系统控制电梯停止运行。
其中,可选择或设置漫反射光幕2的感应距离在120mm-1400mm之间,在上述感应距离内的反射光束能被漫反射光幕2接收并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在上述感应距离外的反射光束无法被接收。感应距离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当该轿底结构应用至无轿壁式平台电梯上时,可设置防护高度,在设置合适的防护距离下可防止漫反射光幕2接收到井道顶层反射回的光束导致电梯停止运行而无法到达顶层。
上述电梯控制系统为电梯本身的控制系统,为本领域内的成熟技术,可通过在相应控制单元上编写逻辑程序,当控制单元接收到漫反射光幕2的信号时,按照逻辑程度控制电梯即刻停止运行,当遮挡物移除后电梯继续运行,或者,遮挡物未被移除延(可设定)时后,可控制电梯原路返回至上一层平层后,打开轿厢门及层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和图3所示,轿底平台1内存在有用于固定漫反射光幕2的容纳位,容纳位布置于轿底平台1上部的一侧或两侧或三侧;和/或,容纳位布置于轿底平台下部的一侧或两侧以上或布满于轿底平台下部。
上述容纳位可以为形成在轿底平台1内部的腔体或孔道等,用于容纳并固定漫反射光幕2。较优的,上述容纳位布置于轿底平台1上部和/或下部的三侧,能由多处位置对轿底平台1及其上的乘客进行安全防护,剩余一侧便于固定与井道适配的导轨、控制柜等。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和图4所示,轿底平台1的边侧固定有光幕外壳3,光幕外壳3呈弯折状并围设出能包裹漫反射光幕2至少部分的包裹空间301,包裹空间301为敞口状,且光幕外壳3与轿底平台1的侧壁固定到位后轿底平台1侧壁与光幕外壳共同构造出容纳位。
上述光幕外壳3可由不锈钢材质制成,保证其结构强度及耐腐蚀性。参见图4,弯折的光幕外壳3形成的包裹空间301可夹持漫反射光幕2,并在与轿底平台1侧壁安装固定后将漫反射光幕2完全包裹,防止其脱离的同时防止漫反射光幕2裸露在轿底平台1上。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和图4所示,光幕外壳3的两侧贴合于轿底平台1表面,且其上存在有安装孔31以供锁紧件穿过连接轿底平台1和光幕外壳。
锁紧件可以为螺栓以及与螺栓配合的螺母,或螺钉等,通过锁紧件穿过安装孔31将夹持有漫反射光幕2的光幕外壳暗安装固定在轿底平台1边侧,防止漫反射光幕2脱离,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防止漫反射光幕2裸露在外。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和图3所示,轿底平台1的上部和/或下部存在有允许发射光束穿过的透光孔4。当漫反射光幕2固定于轿底平台1内的容纳位内时,其发射光束能穿过透光孔4向轿底平台1上方和/或轿底平台1下方发射,保证漫反射光幕2在不裸露于轿底平台1外的同时能将发射光束发射至上方、下方,为轿底平台1提供安全防护。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和图3所示,轿底平台1上存在有允许所述发射光束穿过的透光孔4,透光孔4位于光幕外壳3上表面,并在光幕外壳3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有多个;和/或,透光孔4开设于轿底平台1的下表面。
上述透光孔4的具体形状、大小等不做具体限定,如图2,当漫反射光幕2需要向轿底平台1上方发射光束时,可将透光孔4设置在固定漫反射光幕2的光幕外壳3上表面,对光幕外壳3进行加工即可,无需对原有轿底平台1结构加工透光孔4。对于无轿壁式平台电梯而言,可只需在轿底平台1上部安装漫反射光幕2,也可同时在轿底平台1下部安装漫反射光幕2,如图3所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轿壁式平台电梯,包括电梯控制系统和上述轿底结构,由于无轿壁式平台电梯更侧重于保护轿底平台1上乘客的安全,因此漫反射光幕2至少位于轿底平台1上部且其发射光束能射向轿底平台1上方,轿底平台1下部可安装或不安装漫反射光幕2,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
该无轿壁式平台电梯,具有上述轿底结构,漫反射光幕2至少位于轿底平台1上部,能够防止位于轿底平台1上的乘客处于轿底平台1边侧位置时在电梯持续运行过程中发生危险,保护轿底平台1上的乘客,起到较好的安全防护作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见图2和图3所示,漫反射光幕2设置于轿底平台1的三侧,轿底平台1剩余一侧上存在有电梯操控箱。漫反射光幕2能在乘客可能处于的轿底平台1边侧形成防护,更好的保护乘客的安全及电梯的稳定运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井道电梯,包括电梯控制系统、轨道和沿轨道运行的轿厢,轿厢具有上述轿底结构,漫反射光幕2至少位于轿底平台1边侧下部且其发射光束能射向轿底平台1下方。
该无井道电梯,具有上述轿底结构,漫反射光幕2至少位于轿底平台1下部,能够防止电梯在下行过程中遇到楼层地面上放置的障碍物因难以即可改变运行状态而发生故障或引发危险,保护轿底平台1,起到较好的安全防护作用。
考虑到无井道电梯包括连接各楼层的轨道和沿轨道运行的轿厢,如家用无井道电梯,当轿厢需要在低层楼层停靠时,轿厢应当能够停留至低层楼层地面,为了防止漫反射光幕2的发射光束在接收到经地面反射回的光束时,电梯停止运行,而无法使轿厢停靠在地面,本实施例中的无井道电梯还包括:阻断传感器,其与电梯控制系统相连接,用于在轿底平台至待停止层的距离大于感应距离设定值时发出信号以使电梯控制系统对漫反射光幕的信号进行屏蔽。
上述轿底平台至待停止层的距离大于感应距离的设定值,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任意设定,应当满足在接近停止层地面时,控制系统接收阻断传感器的信号及时将漫反射光幕的信号屏蔽。其中屏蔽原理可采用对控制系统中单片机IO引脚电平转换等本领域内的成熟技术,阻断漫反射光幕与控制系统单片机引脚与传感器的电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的,上述切断传感器可以为磁性接近开关,磁性接近开关设置于平台梯操纵箱后部方便安装拆卸的位置;电梯导轨边侧合适(需调整)位置处设置有磁性部件(如永久磁铁)。当磁性接近开关靠近下方的磁性部件能触发开关信号输出,电梯控制系统接收到该信号将IO引脚电平转换,阻断漫反射光幕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上述磁性接近开关为现有的成熟技术,可直接由市场上购得,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合理选择或设置漫反射光幕2的感应距离,并应当满足磁性接近开关靠近磁性部件触发输出信号的距离大于漫反射光幕2的感应距离,保证电梯轿厢与地面的距离在小于漫反射光幕2的感应距离之前将漫反射光幕2与电梯控制系统阻断,以使电梯轿厢正常停留在低层楼层地面。
上述结构能够在对轿底平台1进行安全防护的前提下,保证电梯轿厢正常停留在低层楼层地面,不影响电梯的正常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底平台和漫反射光幕,其中:
所述漫反射光幕位于所述轿底平台边侧上部且其发射光束能射向所述轿底平台上方;和/或,所述漫反射光幕位于所述轿底平台边侧下部且其发射光束能射向所述轿底平台下方;所述漫反射光幕用于与电梯控制系统连接并能在接收到感应距离内经遮挡物反射回的光束时发出信号以使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电梯停止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底平台内存在有用于固定所述漫反射光幕的容纳位,所述容纳位布置于所述轿底平台上部的一侧或两侧或三侧;
和/或,所述容纳位布置于所述轿底平台下部的一侧或两侧以上或布满于所述轿底平台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底平台的边侧固定有光幕外壳,所述光幕外壳呈弯折状并围设出能包裹所述漫反射光幕至少部分的包裹空间,所述包裹空间为敞口状,且所述光幕外壳与所述轿底平台的侧壁固定到位后所述轿底平台侧壁与所述光幕外壳共同构造出所述容纳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幕外壳的两侧贴合于所述轿底平台表面,且其上存在有安装孔以供锁紧件穿过连接所述轿底平台和所述光幕外壳。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底平台的上部和/或下部存在有允许所述发射光束穿过的透光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底平台上存在有允许所述发射光束穿过的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位于所述光幕外壳上表面,并在所述光幕外壳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有多个;
和/或,所述透光孔开设于所述轿底平台的下表面。
7.一种无轿壁式平台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控制系统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轿底结构,所述漫反射光幕至少位于所述轿底平台上部且其发射光束能射向所述轿底平台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轿壁式平台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漫反射光幕设置于所述轿底平台的三侧,所述轿底平台剩余一侧上存在有电梯操控箱。
9.一种无井道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控制系统、轨道和沿所述轨道运行的轿厢,所述轿厢具有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轿底结构,所述漫反射光幕至少位于所述轿底平台边侧下部且其发射光束能射向所述轿底平台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井道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井道电梯还包括:阻断传感器,其与所述电梯控制系统相连接,用于在所述轿底平台至待停止层的距离大于所述感应距离设定值时发出信号以使所述电梯控制系统对所述漫反射光幕的信号进行屏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68029.3U CN214456041U (zh) | 2021-01-29 | 2021-01-29 | 一种轿底结构、无轿壁式平台电梯及无井道电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68029.3U CN214456041U (zh) | 2021-01-29 | 2021-01-29 | 一种轿底结构、无轿壁式平台电梯及无井道电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456041U true CN214456041U (zh) | 2021-10-22 |
Family
ID=78116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268029.3U Active CN214456041U (zh) | 2021-01-29 | 2021-01-29 | 一种轿底结构、无轿壁式平台电梯及无井道电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456041U (zh) |
-
2021
- 2021-01-29 CN CN202120268029.3U patent/CN21445604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644111A (en) | Elevator hatch door monitoring system | |
EP1762531B2 (en) | Safety system for elevator doors | |
EP1015373B1 (en) | Assembly of a safety detection system for sliding doors | |
KR20010014017A (ko) | 슬라이딩 도어를 제어하는 안전 탐지 시스템 | |
JP2003321176A (ja) | エレベータ装置のシャフトドア監視方法 | |
EP1833747B1 (en) | Elevator safety systems | |
WO2006057898A2 (en) | Door safety device | |
WO2019063406A1 (en) | SECURE ACCESS TO AN ELEVATOR CAGE | |
CN214456041U (zh) | 一种轿底结构、无轿壁式平台电梯及无井道电梯 | |
US6069558A (en) | Warning system for vehicles operating in confined spaces | |
JP4574678B2 (ja) | ガラスドア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かごのドアと隣接する壁との間における、異物、特に指を検出する装置、およびこの装置が取り付けられたエレベータ | |
JP5494823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 |
CN111908290B (zh) | 一种电梯阻车装置及方法 | |
JP2004224529A (ja) | エレベータの着床検出装置 | |
JP3372887B2 (ja) | エレベータ出入口の安全装置 | |
TWI505983B (zh) | 升降機之測量裝置及具有此種測量裝置之升降機 | |
KR20000022575A (ko) | 엘리베이터의 착상 장치 | |
CN212292407U (zh) | 一种电梯阻车系统 | |
CN214243413U (zh) | 自动扶梯的防夹装置及自动扶梯 | |
CN210286362U (zh) | 用于检测电梯门关门到位状态的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电梯 | |
CN113296455A (zh) | 一种立体车库及其安全监控方法 | |
CN217760821U (zh) | 一种红外对射防护电机以及智能升降门窗 | |
JPH10139308A (ja) |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 |
CN220115377U (zh) | 一种穿梭车 | |
CN211493905U (zh) | 一种具有后方检测机构的自动导引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15200 intersection of Hongqiao East Road and beihuiqiao Road, Qidu Town,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80 meters south Patentee after: Suzhou Yisaide Elevato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200 intersection of Hongqiao East Road and beihuiqiao Road, Qidu Town,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80 meters south Patentee before: Suzhou yisaide Elevator Technology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