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26724U - 一种沉降观测点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沉降观测点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426724U CN214426724U CN202120872871.8U CN202120872871U CN214426724U CN 214426724 U CN214426724 U CN 214426724U CN 202120872871 U CN202120872871 U CN 202120872871U CN 214426724 U CN214426724 U CN 2144267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bservation
- panel
- observation point
- embedded
-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沉降观测点安装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沉降观测点定位不准、容易被毁坏、且加装底盒后由于装修层过厚导致面板无法安装的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沉降观测点结构,包括横向设置在混凝土层的预埋件以及与预埋件可拆卸连接的观测杆,所述预埋件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与混凝土表层平齐的预埋底板,预埋底板的外端连接有置于装修层中的底盒,底盒的外侧设置有与装修层表层贴合的面板,面板上设置有观察窗,底盒中设置有用于固定面板的卡紧装置,观测杆依次穿过观察窗、底盒以及预埋底板连接在预埋件上,观测杆的外端伸出面板。本实用新型避免沉降观测点返工维修、重复引测等问题,同时实现了对于不同装修面层厚度下的观测点面板的安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沉降观测点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降观测点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沉降观测贯穿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沉降观测贯穿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传统的沉降观测点在预埋与安装保护盒时多采用传统外漏式植筋预埋,面板标识简易粘贴,往往会出现植筋孔定位不准确,墙柱钢筋较密难以预埋,或上层施工过程中,重物掉落碰撞、砸坏观测点、标识脱落,需重新引测复位等问题。
现有技术中采用沉降观测点预埋板的,沉降观测点预埋板是和混凝土基层平齐的,但是后期混凝土上会增加抹灰层、保温层、面层等,会导致预埋板凹陷,因此还缺少安装一个用于保护沉降观测点的底盒;底盒一般通常包括盒体和面板,盒体埋设于墙体内,面板与墙面平齐设置,面板和盒体之间的距离应为可调,以便在盒体固定后能够调节面板使其与墙面平齐,然而现实中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可能会由于抹灰层、保温层、面层过厚,导致预留预埋在主体结构中的盒体与面板之间的距离过大,会导致面板无法安装。
因此,一种沉降观测点结构亟待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沉降观测点定位不准、容易被毁坏、且加装底盒后由于装修层过厚导致面板无法安装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沉降观测点结构,该工具预埋部分采用分离式沉降观测点,在混凝土浇筑前将预埋件预埋在主体结构钢筋孔隙内,预埋件后期连接底盒,待观测时将观测点连接到预埋件上,不用时取出;标识面板安装固定部分通过设置一种可前后伸缩带动上下变形的的支撑固定金属支架,卡紧上下底盒内壁起到紧固面板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沉降观测点结构,包括横向设置在混凝土层的预埋件以及与预埋件可拆卸连接的观测杆,所述预埋件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与混凝土表层平齐的预埋底板,预埋底板的外端连接有置于装修层中的底盒,底盒的外侧设置有与装修层表层贴合的面板,面板上设置有观察窗,底盒中设置有用于固定面板的卡紧装置,观测杆依次穿过观察窗、底盒以及预埋底板连接在预埋件上,观测杆的外端伸出面板。
优选地,卡紧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变形支架以及安装在面板上的螺丝,变形支架为相对螺丝对称的平行六边形,变形支架的侧壁抵靠底盒的左内壁或右内壁,螺丝垂直穿设在变形支架的一组对边上,其中,靠近面板的一边上设置有用于螺丝穿设的通孔,远离面板的一边上设置有用于螺丝螺纹连接的螺纹孔,变形支架的任意两邻边均可在变形支架所在平面内弯折,旋拧螺丝可使变形支架抵紧在底盒的上下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变形支架为两个,两个变形支架的侧壁分别抵靠底盒的左右内壁。
优选地,变形支架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与底盒上下内壁贴合的抵接面。
优选地,抵接面上粘接有用于加固变形支架与底盒连接的双面胶带。
优选地,观察窗上设置有可覆盖观察窗的转动门,转动门上设置有观测点标识。
优选地,观测杆与预埋件螺纹连接。
优选地,预埋底板上固定连接预埋角钢,预埋角钢与墙体拐角处的混凝土层平齐。
具体施工步骤:具体操作步骤:
(1)将沉降观测点预埋件与预埋底板单面坡口焊接连接,沉降观测杆与预留孔洞对中对齐,保证焊接完成后,孔洞外侧与沉降观测点预埋件的螺栓口平齐;
(2)根据沉降观测点设置的位置,控制沉降观测点预埋件的水平标高;
(3)采用铁钉绑丝将预埋底板固定在建筑外墙模板内侧,钢筋绑扎可提前避开观测点预埋件,混凝土浇筑时也可充分包裹固定;
(4)等混凝土浇筑成型后,预埋底板上预留的螺丝孔,作为后期沉降观测点保护底盒的固定底板,将底盒固定于预埋底板后可进行外墙装修;
(5)外墙装修好后,将变形支架提前通过面板上的螺丝固定在面板上,最后再安装在底盒内,通过紧固螺丝,带动对称的两边前后伸缩,当两个变形支架竖向分别贴紧底盒的左右内壁设置时,带动变形支架上下变形,使变形支架抵紧底盒上下内壁上(当两个变形支架横向分别贴紧底盒的上下内壁设置时,带动变形支架左右变形,使变形支架抵紧底盒左右内壁上),双面胶可加固连接;
(6)待需要沉降点观测时,只需将面板上的观察窗打开,将观测杆插入预埋件中即可。
(7)观测完毕后,将观测杆取出,关闭观察窗上的转动门。
若观测点位在墙角处的上方,则在预埋底板上焊接可兼做预埋件的支撑和混凝土墙角的保护的预埋角钢,根据沉降观测点预埋高度,选取等长度预埋角钢,在预埋角钢顶部侧边焊接预埋底板,采用铁钉绑丝将预埋角钢、预埋底板固定在建筑外墙柱模板内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在预埋部分采用分离式沉降观测点,在混凝土浇筑前将预埋件预埋在主体结构钢筋孔隙内,待观测时将观测点连接到预埋件上,不用时取出,既解决了观测点长期滞留在墙上造成的损坏,又可有效避免后期植筋时破坏墙体和钢筋。
2. 本实用新型在标识面板安装固定部分通过一种可前后伸缩带动上下变形的的支撑固定金属支架,卡紧上下底盒内壁起到紧固的作用,既可灵活拆卸易于周转,又操作简便,经济实用。
3.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次施工,全过程正常的使用,避免返工维修、重复引测等问题,同时实现了对于不同装修面层厚度下的观测点面板的安装,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全过程沉降观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与价值。
4. 本实用新型在观测点位在墙角处的上方时,在预埋底板上焊接做预埋件的支撑的预埋角钢,同时也可以用于对易被破坏的混凝土墙角形成保护,且不影响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未安装观测杆时的竖剖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观测杆后的竖剖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未焊接预埋角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焊接预埋角钢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变形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预埋角钢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中:1- 预埋件;2-预埋底板;3-底盒;4-面板;4.1-观察窗;5.1-变形支架;5.2-螺丝;5.3-通孔;5.4-螺纹孔;5.5-抵接面;6-观测杆;7-双面胶带;8-预埋角钢;9-面层;10-保温层;11-抹灰层;12-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地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施例:一种沉降观测点结构,包括横向设置在混凝土层的预埋件1以及与预埋件1可拆卸连接的观测杆6,预埋件1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与混凝土表层平齐的预埋底板2,预埋底板2的外端连接有置于装修层中的底盒3(面层9、保温层10以及抹灰层11共同组成装修层),底盒3的外侧设置有与装修层表层贴合的面板4,面板4上设置有观察窗4.1,底盒3中设置有用于固定面板4的卡紧装置,观测杆6依次穿过观察窗4.1、底盒3以及预埋底板2连接在预埋件1上,观测杆6的外端伸出面板4。
参考图1、图2所示,本套工具共分为结构预埋和标识面板安装固定两个部分:
1.结构预埋部分:
预埋件1与观测杆6螺纹连接,观测杆6为标准成品螺栓式沉降观测点,市场已有标准构件,取材简便,预埋件1和观测杆6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部件,具体结构再此不做赘述;根据观测点设置的位置,参考图6所示,若观测点位在墙角处的上方,可选择在预埋底板2上焊接可兼做预埋件1的支撑和混凝土墙角的保护的预埋角钢8,根据沉降观测点预埋高度,选取等长度75mm*75mm*5mm等边预埋角钢8,在预埋角钢8顶部侧边焊接一块150mm*150mm*4mm不锈钢预埋底板2,预埋底板2的正中预留沉降观测点孔洞,孔径27mm,在孔洞四周提前预留沉降观测底盒3的固定螺丝孔洞,孔径根据底盒3底部螺丝的直径确定,预埋件1、预埋底板2、预埋角钢8之间均采用单面焊接的方式连接,底盒3为暗埋式方形金属保护盒,标识面板4为4mm厚金属不锈钢标识面板。
待工具组装完成后,提前采用铁钉绑丝固定在墙柱模板内侧,钢筋绑扎可提前避开观测点预埋件1,混凝土浇筑时也可充分包裹固定,等混凝土浇筑成型后,预埋角钢8可兼做预埋件1的支撑和混凝土墙角的保护,预埋底板2可作为后期沉降观测点底盒3的固定底板;若观测点不在墙角附近,则将预埋角钢8去掉即可,其他施工流程大致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2.标识面板4安装固定:
卡紧装置包括变形支架5.1以及安装在面板4上的螺丝5.2,变形支架5.1为相对螺丝5.2对称的平行六边形,变形支架5.1的侧壁抵靠底盒3的左内壁或右内壁,螺丝5.2垂直穿设在变形支架5.1的一组对边上,其中,靠近面板4的一边上设置有用于螺丝5.2穿设的通孔5.3,远离面板4的一边上设置有用于螺丝5.2螺纹连接的螺纹孔5.4,变形支架5.1的任意两邻边均可在变形支架5.1所在平面内弯折,旋拧螺丝5.2可带动变形支架5.1抵紧在底盒3的上下内壁上,观察窗4.1上设置有可覆盖观察窗4.1的转动门4.2,转动门4.2上设置有观测点标识。
本实施例中标识面板4的变形支架5.1采用取材简便的2mm厚的钢片加工成U型槽,变形支架5.1根据底盒3尺寸进行定型化加工,具有伸缩变形的特点,钢材质的变形支架5.1稳定性和耐久性更高,以100mm*100mm*100mm的尺寸底盒为例,通过预制加工成将U型槽口斜切开,U型槽底不切断,共制作1段20mm,5段40mm和1段30mm。将该7段沿U型槽口方向向内折成边长为40mm的等边六边形,其中20mm段和30mm段弯折后搭接10mm,用于螺丝固定连接,然后在40mm的对称两边钻孔套丝,预留孔径和丝扣可保证面板螺丝5.2直径正常紧固即可,变形支架5.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与底盒3内壁抵紧的抵接面5.5,在变形支架5.1上与底盒3内壁抵紧的外夹角处削出一个用于与底盒3内壁贴合的抵接面5.5,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本实施例中变形支架5.1为两个,竖向设置在底盒3中,分别贴紧底盒3的左右内壁,可防止螺丝5.2转动过程中带动变形支架5.1偏转。将变形支架提前通过底盒面板4的螺丝5.2固定在面板4上,最后再安装在底盒3内,通过紧固螺丝5.21,带动对称的两边前后伸缩,进而带动变形支架5.1上下变形,抵接在底盒3上,使提前粘贴在抵接面5.5上的双面胶带7加固变形支架5.1与底盒3的连接,保证了变形支架5.1的支撑强度和抗滑移,实现了不同装修面层厚度下的底盒面板4的安装;其他诸如在底盒3的底板上设置用于固定螺丝5.2的长连接柱,长连接柱内部设置有内螺纹,二者螺纹连接,也可防止螺丝5.2转动过程中带动变形支架5.1偏转。
当然,变形支架5.1也可以横向设置在底盒3中,两个变形支架5.1分别贴紧底盒3的上下内壁,变形支架5.1的形状也可为菱形,材质也可为塑料材质,任意两邻边满足均可在变形支架5.1所在平面内弯折即可。
具体操作步骤:
(1)将沉降观测点预埋件1与预埋底板2单面坡口焊接连接,沉降观测杆6与预留孔洞对中对齐,保证焊接完成后,孔洞外侧与沉降观测点预埋件1的螺栓口平齐;
(2)根据沉降观测点设置的位置,控制沉降观测点预埋件1的水平标高;
(3)采用铁钉绑丝将预埋底板2固定在建筑外墙模板内侧,钢筋绑扎可提前避开观测点预埋件1,混凝土浇筑时也可充分包裹固定;
(4)等混凝土浇筑成型后,预埋底板2上预留的螺丝孔,作为后期沉降观测点保护底盒3的固定底板,将底盒3固定于预埋底板2后可进行外墙装修;
(5)外墙装修好后,将变形支架5.1提前通过面板4上的螺丝5.2固定在面板4上,最后再安装在底盒3内,通过紧固螺丝5.2,带动对称的两边前后伸缩,当两个变形支架5.1竖向分别贴紧底盒3的左右内壁设置时,带动变形支架5.1上下变形,使变形支架5.1抵紧底盒3上下内壁上,(当两个变形支架5.1横向分别贴紧底盒3的上下内壁设置时,带动变形支架5.1左右变形,使变形支架5.1抵紧底盒3左右内壁上),双面胶7可加固连接;
(6)待需要沉降点观测时,只需将面板4上的观察窗4.1打开,将观测杆6插入预埋件1中即可。
(7)观测完毕后,将观测杆6取出,关闭观察窗4.1上的转动门4.2。
若观测点位在墙角处的上方,则在预埋底板2上焊接可兼做预埋件1的支撑和混凝土墙角的保护的预埋角钢8,根据沉降观测点预埋高度,选取等长度预埋角钢8,在预埋角钢顶部侧边焊接预埋底板2,采用铁钉绑丝将预埋角钢8、预埋底板2固定在建筑外墙柱模板内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沉降观测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向设置在混凝土层的预埋件(1)以及与预埋件(1)可拆卸连接的观测杆(6),所述预埋件(1)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与混凝土表层平齐的预埋底板(2),预埋底板(2)的外端连接有置于装修层中的底盒(3),底盒(3)的外侧设置有与装修层表层贴合的面板(4),面板(4)上设置有观察窗(4.1),底盒(3)中设置有用于固定面板(4)的卡紧装置,观测杆(6)依次穿过观察窗(4.1)、底盒(3)以及预埋底板(2)连接在预埋件(1)上,观测杆(6)的外端伸出面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观测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变形支架(5.1)以及安装在面板(4)上的螺丝(5.2),变形支架(5.1)为相对螺丝(5.2)对称的平行六边形,变形支架(5.1)的侧壁抵靠底盒(3)的左内壁或右内壁,螺丝(5.2)垂直穿设在变形支架(5.1)的一组对边上,其中,靠近面板(4)的一边上设置有用于螺丝(5.2)穿设的通孔,远离面板(4)的一边上设置有用于螺丝(5.2)螺纹连接的螺纹孔,变形支架(5.1)的任意两邻边均可在变形支架(5.1)所在平面内弯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降观测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支架(5.1)为两个,两个变形支架(5.1)的侧壁分别抵靠底盒(3)的左右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沉降观测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支架(5.1)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与底盒(3)上下内壁贴合的抵接面(5.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沉降观测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5.5)上粘接有用于加固变形支架(5.1)与底盒(3)连接的双面胶带(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观测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4.1)上设置有可覆盖观察窗(4.1)的转动门(4.2),转动门(4.2)上设置有观测点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观测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杆(6)与预埋件(1)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降观测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底板(2)上固定连接预埋角钢(8),预埋角钢(8)与墙体拐角处的混凝土层平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872871.8U CN214426724U (zh) | 2021-04-26 | 2021-04-26 | 一种沉降观测点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872871.8U CN214426724U (zh) | 2021-04-26 | 2021-04-26 | 一种沉降观测点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426724U true CN214426724U (zh) | 2021-10-19 |
Family
ID=78076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872871.8U Active CN214426724U (zh) | 2021-04-26 | 2021-04-26 | 一种沉降观测点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426724U (zh) |
-
2021
- 2021-04-26 CN CN202120872871.8U patent/CN21442672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097147B2 (en) | Non-destructive form bracket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 |
CN105113646A (zh) | 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外窗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 |
CN112814235B (zh) | 一种分层导流开放式石材幕墙施工方法 | |
CN104631668A (zh) | 复合龙骨双层装饰幕墙连接施工方法 | |
CN113882562A (zh) | 一种异型双面木纹清水混凝土墙施工方法 | |
CN214426724U (zh) | 一种沉降观测点结构 | |
CN118187462A (zh) | 一种幕墙安装施工方法 | |
CN209837653U (zh) | 一种用于安装石材幕墙的脚手架 | |
CN114934673B (zh) | 一种木结构体系玻璃幕墙施工方法 | |
CN219081040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pcf板安装定位构造 | |
CN215670189U (zh) | 一种外墙stp超薄绝热真空保温结构 | |
CN206205166U (zh) | 一种可同步交叉施工的地下室外墙防水保护结构 | |
CN114086677A (zh) | 一种保温施工工艺 | |
CN213204597U (zh) | 一种斜屋面檐口收口处的石材幕墙 | |
CN209150694U (zh) | 一种屋面避雷带安装支架 | |
CN207776302U (zh) | 一种坡屋面植筋焊接镀锌方管找平施工装置 | |
CN112609736A (zh) | 一种地下室防水剪力墙后浇带施工方法 | |
CN117365127B (zh) | 屋面变形缝盖板结构施工方法 | |
CN204491912U (zh) | 建筑物管道间的隔墙结构 | |
CN112031288B (zh) | 一种室外广场玻璃砖天窗及施工方法 | |
CN216142628U (zh) | 一种装配式凸窗结构 | |
CN206859561U (zh) | 轻质水泥挂板的固定结构 | |
CN216740147U (zh) | 膨胀玻化微珠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 |
CN214061639U (zh) | 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外墙单面支模装置 | |
CN213330042U (zh) | 一种混凝土薄板止水加固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030006 No.8, xierxiang, Bingzhou South Road, Xiaodian District,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xi Seventh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SHANXI SIJIA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030006 No.8, xierxiang, Bingzhou South Road, Xiaodian District, Taiy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XI GUANGY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SHANXI SIJIAN GROUP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