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25972U - 一种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25972U
CN214425972U CN202120539841.5U CN202120539841U CN214425972U CN 214425972 U CN214425972 U CN 214425972U CN 202120539841 U CN202120539841 U CN 202120539841U CN 214425972 U CN214425972 U CN 2144259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steam
medium
water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398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上
赵华金
陈思卓
杨佳宝
李宇飞
范泽祺
王艺蕾
何海燕
易小力
王莉
崔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Beijing Therm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Beijing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Beijing Therm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Beijing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398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259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259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259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锅炉汽水系统包括锅炉给水系统、蒸汽汽化系统以及燃气轮机透平冷却空气系统TCA;第一高压给水泵、第二高压给水泵分别安装在两路高压输水分管道上;第一高压给水泵勺管通过第一液力耦合器与第一高压给水泵相连;第二高压给水泵勺管通过第二液力耦合器与第二高压给水泵相连;高压给水阀与两路高压输水分管道之间的高压输水总管道上设有三个测点,每个测点上均设一个压力传感器;三个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第一高压给水泵勺管、第二高压给水泵勺管的输入端分别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冷却水输送管道与TCA系统的进水端相连接;TCA系统的出水端与高压连接管道相连。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
背景技术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中的锅炉高压给水泵通常配置为两台,一用一备,运行中的高压给水泵所对应的勺管投入自动模式以控制高压给水压力,备用高压给水泵所对应的勺管设置为手动模式,其指令跟踪运行高压给水泵勺管的指令,且不对运行高压给水泵勺管指令进行任何限制。在现有技术中,若发生运行高压给水泵勺管指令突降造成的高压给水压力低,即使成功联启备用高压给水泵,也会由于备用高压给水泵勺管指令跟踪运行高压给水泵勺管指令一起突降,而导致备用高压给水泵联启后其勺管在手动模式下维持在低位,备用高压给水泵出力低甚至无出力,失去联启意义。
同时,由于锅炉高压给水泵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运行中除维持高压给水压力为高压汽包上水之外,还具有为机组中的燃气轮机透平冷却空气系统(TurbineCooling Air,TCA)供给冷却水的重要作用。在机组二拖一大负荷运行时,由于高压汽包内压力高,当高压给水压力低至接近高压给水泵联启值时,高压给水压力与高压汽包内差压已经很低,无法维持TCA系统正常的冷却水供水需求,极易造成TCA系统给水流量低,引起系统振荡甚至触发主保护TCA给水流量低跳闸。
且在现有技术中高压给水泵勺管控制对象一般为单点,即高压给水阀前水压为单测点,当测点故障或受到干扰时,极易造成高压给水泵勺管指令突降,严重影响机组的运行安全。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所述锅炉汽水系统应用于所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余热锅炉系统,所述余热锅炉系统包括余热锅炉、低压汽包、中压汽包、高压汽包以及设置于所述余热锅炉内的低压省煤器、低压蒸发器、低压过热器、中压省煤器、中压蒸发器、中压过热器、中压再热器、高压一级省煤器、高压二级省煤器、高压三级省煤器、高压蒸发器、高压过热器;
所述低压省煤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低压汽包;所述低压蒸发器与所述低压汽包相连通;所述低压过热器的进汽端连通所述低压汽包;所述中压省煤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中压汽包;所述中压蒸发器与所述中压汽包相连通;所述中压过热器的进汽端连通所述中压汽包;所述中压过热器的出汽端与所述中压再热器的进汽端之间通过中压过热蒸汽输送管道相连;所述高压一级省煤器、高压二级省煤器、高压三级省煤器依次相连通;所述高压三级省煤器的出水端通过高压连接管道与所述高压汽包相连通;所述高压蒸发器与所述高压汽包相连通;所述高压过热器的进汽端连通所述高压汽包;
所述锅炉汽水系统包括锅炉给水系统、蒸汽汽化系统以及燃气轮机透平冷却空气系统TCA;其中:
所述锅炉给水系统包括凝结水泵、低压汽包连通管道、高压输水分管道、高压输水总管道、中压输水分管道、中压输水总管道、第一中压给水泵、第二中压给水泵、中压给水阀、第一高压给水泵、第二高压给水泵、高压给水阀、第一高压给水泵勺管、第一液力耦合器、第二高压给水泵勺管、第二液力耦合器、压力传感器、控制装置;所述凝结水泵的进水端连通凝汽器,所述凝结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低压省煤器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低压汽包连通管道的一端与所述低压汽包相连,另一端分别引出两路所述高压输水分管道和两路所述中压输水分管道;所述第一中压给水泵、第二中压给水泵分别安装在两路所述中压输水分管道上;两路所述中压输水分管道汇合之后共同与所述中压输水总管道的一端相连,所述中压输水总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中压省煤器的进水端;所述中压给水阀安装于所述中压输水总管道上;所述第一高压给水泵、第二高压给水泵分别安装在两路所述高压输水分管道上;所述第一高压给水泵勺管通过所述第一液力耦合器与所述第一高压给水泵相连;所述第二高压给水泵勺管通过所述第二液力耦合器与所述第二高压给水泵相连;两路所述高压输水分管道汇合之后共同与所述高压输水总管道的一端相连,所述高压输水总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高压一级省煤器的进水端;所述高压给水阀安装于所述高压输水总管道上;所述高压给水阀与两路所述高压输水分管道之间的所述高压输水总管道上设置有三个测点,每个所述测点上均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三个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高压给水泵勺管、第二高压给水泵勺管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蒸汽汽化系统包括低压主蒸汽输送管道、高压排汽输送管道、中压主蒸汽输送管道、高压主蒸汽输送管道;所述低压主蒸汽输送管道连接所述低压过热器的出汽端;所述低压主蒸汽输送管道内输送的低压过热蒸汽与中压缸排汽汇合后共同输送至低压缸内;所述高压排汽输送管道的一端连通高压缸的排汽端,另一端连通所述中压过热蒸汽输送管道;所述中压主蒸汽输送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中压再热器的出汽端,另一端连通所述中压缸的进汽端;所述高压主蒸汽输送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高压过热器,另一端连通所述高压缸的进汽端;
所述高压给水阀与两路所述高压输水分管道之间的所述高压输水总管道上引出一路冷却水输送管道,所述冷却水输送管道与所述TCA系统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冷却水输送管道上安装有电动阀门;所述TCA系统的出水端与所述高压连接管道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蒸汽汽化系统还包括高压旁路、高压旁路压力调门;
所述高压旁路的一端与所述高压主蒸汽输送管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高压排汽输送管道相连;所述高压旁路压力调门安装于所述高压旁路上。
可选地,所述蒸汽汽化系统还包括中压旁路、中压旁路压力调门;
所述中压旁路的一端与所述中压主蒸汽输送管道相连,另一端连接所述凝汽器的进水端;所述中压旁路压力调门安装于所述中压旁路上。
可选地,所述蒸汽汽化系统还包括低压旁路、低压旁路压力调门;
所述低压旁路的一端与所述低压主蒸汽输送管道相连,另一端连接所述凝汽器的进水端;所述低压旁路压力调门安装于所述低压旁路上。
可选地,所述高压过热器包括高压一级过热器、高压二级过热器;
所述高压一级过热器的进汽端与所述高压汽包相连通;所述高压一级过热器的出汽端连通所述高压二级过热器的进汽端;所述高压二级过热器的出汽端与所述高压主蒸汽输送管道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中压省煤器包括中压一级省煤器、中压二级省煤器;
所述中压一级省煤器的进水端连接所述中压输水总管道;所述中压一级省煤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中压二级省煤器的进水端;所述中压二级省煤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中压汽包。
可选地,所述中压再热器包括中压一级再热器、中压二级再热器;
所述中压一级再热器的进汽端连接所述中压过热蒸汽输送管道;所述中压一级再热器的出汽端连通所述中压二级再热器的进汽端;所述中压二级再热器的出汽端连接所述中压主蒸汽输送管道。
可选地,所述高压给水阀、中压给水阀均为电动阀。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锅炉给水系统还包括高压给水旁路阀、中压给水旁路阀;
所述高压给水旁路阀与所述高压给水阀相并联;所述中压给水旁路阀与所述中压给水阀相并联。
再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高压给水旁路阀、中压给水旁路阀均为手动阀。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锅炉汽水系统采用TCA系统为机组燃机提供冷却水源,且回水经锅炉给水系统重新输送至高压汽包中进行重复利用,减少了热量损失,提高了机组的经济效益。此外,采用在高压给水阀前水压新增两个冗余测点的方式,加上原测点共在高压给水阀前的高压输水总管道上设置三个测点,根据三个测量结果参与调节,避免单一测点故障或波动引发的事故。同时,通过高压给水泵勺管调节液力耦合器的进油量,进而控制高压给水泵的转速,在高压给水泵备用投入后,对运行高压给水泵勺管指令进行限制,通过限制运行高压给水泵勺管指令范围,降低运行高压给水泵勺管指令突降对系统造成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中的锅炉给水系统,适用范围广,能够满足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各种工况下的要求,且解决了高压给水压力测点异常波动、勺管指令突降等事故情况下,高压给水泵备用无法达到预想效果的问题,提高了高压给水泵备用可靠性和机组运行稳定性。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创新点包括:
1、本实施例中,锅炉汽水系统采用TCA系统为机组燃机提供冷却水源,且回水经锅炉给水系统重新输送至高压汽包中进行重复利用,减少了热量损失,提高了机组的经济效益,是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创新点之一。
2、本实施例中,采用在高压给水阀前水压新增两个冗余测点的方式,加上原测点共在高压给水阀前的高压输水总管道上设置三个测点,根据三个测量结果取中后参与调节,避免单一测点故障或波动引发的事故,是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创新点之一。
3、本实施例中,通过高压给水泵勺管调节液力耦合器的进油量,进而控制高压给水泵的转速,在高压给水泵备用投入后,对运行高压给水泵勺管指令进行限制,通过限制运行高压给水泵勺管指令范围,降低运行高压给水泵勺管指令突降对系统造成的影响,是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创新点之一。
4、本实施例中,适用范围广,能够满足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各种工况下的要求,且解决了高压给水压力测点异常波动、勺管指令突降等事故情况下,高压给水泵备用无法达到预想效果的问题,提高了高压给水泵备用可靠性和机组运行稳定性,是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创新点之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及所应用的余热锅炉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及所应用的余热锅炉系统整体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中,1为余热锅炉、2为低压汽包、3为中压汽包、4为高压汽包、5为低压省煤器、6为低压蒸发器、7为低压过热器、8为中压一级省煤器、9为中压蒸发器、10为中压过热器、11为中压一级再热器、12为高压一级省煤器、13为高压二级省煤器、14为高压三级省煤器、15为高压蒸发器、16为高压一级过热器、17为中压过热蒸汽输送管道、18为高压连接管道、19为凝结水泵、20为低压汽包连通管道、21为高压输水分管道、22为高压输水总管道、23为中压输水分管道、24为中压输水总管道、25为第一中压给水泵、26为第二中压给水泵、27为中压给水阀、28为第一高压给水泵、29为第二高压给水泵、30为高压给水阀、31为第一高压给水泵勺管、32为第一液力耦合器、33为第二高压给水泵勺管、34为第二液力耦合器、35为第一压力传感器、36为第二压力传感器、37为第三压力传感器、38为控制装置、39为凝汽器、40为低压主蒸汽输送管道、41为高压排汽输送管道、42为中压主蒸汽输送管道、43为高压主蒸汽输送管道、44为低压缸、45为高压缸、46为中压缸、47为冷却水输送管道、48为TCA系统、49为电动阀门、50为高压旁路、51为高压旁路压力调门、52为中压旁路、53为中压旁路压力调门、54为低压旁路、55为低压旁路压力调门、56为高压二级过热器、57为中压二级省煤器、58为中压二级再热器、59为高压给水旁路阀、60为中压给水旁路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锅炉汽水系统应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余热锅炉系统,其中,图1、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及其所应用的余热锅炉系统整体结构。
需注意并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应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二拖一供热机组中,为能更清晰地展示锅炉汽水系统及余热锅炉系统整体的结构,图1中仅示出了一台余热锅炉相对应的连接结构。
如图1、图2所示,低压省煤器5的出水端连通低压汽包2;低压蒸发器6与低压汽包2相连通;低压过热器7的进汽端连通低压汽包2;中压省煤器的出水端连通中压汽包3;中压蒸发器9与中压汽包3相连通;中压过热器10的进汽端连通中压汽包3;中压过热器10的出汽端与中压再热器的进汽端之间通过中压过热蒸汽输送管道17相连;高压一级省煤器12、高压二级省煤器13、高压三级省煤器14依次相连通;高压三级省煤器14的出水端通过高压连接管道18与高压汽包4相连通;高压蒸发器15与高压汽包4相连通;高压过热器的进汽端连通高压汽包4。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高压过热器包括高压一级过热器16、高压二级过热器56,高压一级过热器16的进汽端与高压汽包4相连通;高压一级过热器16的出汽端连通高压二级过热器56的进汽端;高压二级过热器56的出汽端与高压主蒸汽输送管道43相连通;中压省煤器包括中压一级省煤器8、中压二级省煤器57,中压一级省煤器8的进水端连接中压输水总管道24;中压一级省煤器8的出水端连通中压二级省煤器57的进水端;中压二级省煤器57的出水端连通中压汽包3;中压再热器包括中压一级再热器11、中压二级再热器58;中压一级再热器11的进汽端连接中压过热蒸汽输送管道17;中压一级再热器11的出汽端连通中压二级再热器58的进汽端;中压二级再热器58的出汽端连接中压主蒸汽输送管道42。
通过锅炉汽水系统向余热锅炉系统输送锅炉用水,所输送来的冷水通过低压省煤器5进行预热后输入低压汽包2,低压汽包2下面连接着低压蒸发器6,水在低压蒸发器6内加热成饱和蒸汽上升到低压汽包2,之后,饱和蒸汽从低压汽包2输出再通过低压过热器7进行加热,产生低压过热蒸汽。低压汽包2为中压汽包3、高压汽包4供给水源,通过低压汽包2出来的水由中压给水泵注入中压一级省煤器8继续加热,再通过中压二级省煤器57进一步加热,然后进入中压汽包3,在中压蒸发器9内加热成饱和蒸汽上升至中压汽包3中,从中压汽包3输出的饱和蒸汽通过中压过热器10加热,然后再与高压缸45排出来的蒸汽混合,一同依次经过中压一级再热器11、中压二级再热器58加热,产生中压再热蒸汽。而通过低压汽包2出来的水由高压给水泵注入高压一级省煤器12进行加热,再由高压二级省煤器13、高压三级省煤器14进行进一步加热,然后进入高压汽包4,在高压蒸发器15内加热成饱和蒸汽上升至高压汽包4,从高压汽包4输出的饱和蒸汽再依次经高压一级过热器16、高压二级过热器56继续加热,产生高压过热蒸汽。
锅炉汽水系统包括锅炉给水系统、蒸汽汽化系统以及TCA系统48。其中,锅炉给水系统为余热锅炉1供给水源,并用以余热锅炉系统内部水源的输送,蒸汽汽化系统为机组输送余热锅炉1所产生的蒸汽,将余热锅炉1所产生的蒸汽输送至低压缸44、中压缸46、高压缸45中,驱动蒸汽轮机旋转做功,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而TCA系统48用于供给机组燃机冷却水源,以保证燃机的正常运行。
凝结水泵19的进水端连通凝汽器39,凝结水泵19的出水端与低压省煤器5的进水端相连通;低压汽包连通管道20的一端与低压汽包2相连,另一端分别引出两路高压输水分管道21和两路中压输水分管道23;第一中压给水泵25、第二中压给水泵26分别安装在两路中压输水分管道23上;两路中压输水分管道23汇合之后共同与中压输水总管道24的一端相连,中压输水总管道24的另一端连接中压省煤器的进水端;中压给水阀27安装于中压输水总管道24上;第一高压给水泵28、第二高压给水泵29分别安装在两路高压输水分管道21上;两路高压输水分管道21汇合之后共同与高压输水总管道22的一端相连,高压输水总管道22的另一端连接高压一级省煤器12的进水端;高压给水阀30安装于高压输水总管道22上。
凝汽器39内的冷水在凝结水泵19的作用下输送至余热锅炉系统中的低压省煤器5中,在低压省煤器5中进行预热后输送至低压汽包2中,为低压汽包2供给水源。低压汽包2为中压汽包3、高压汽包4供给水源,通过低压汽包连通管道20进行水源的输送,为保证机组在各种工况下的正常运行,本申请中的中压给水泵、高压给水泵均配置为两台,一运一备。详细的,中压给水泵包括第一中压给水泵25、第二中压给水泵26,第一中压给水泵25、第二中压给水泵26各通过一中压输水分管道23与低压汽包连通管道20相连通,第一中压给水泵25、第二中压给水泵26所输送的水源再由中压输水总管道24输送至中压一级省煤器8内,其中,通过中压给水阀27控制中压输水总管道24内的水流量,以保证机组运行过程中中压汽包3内的水量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同理,高压给水泵包括第一高压给水泵28、第二高压给水泵29,第一高压给水泵28、第二高压给水泵29各通过一高压输水分管道21与低压汽包连通管道20相连通,第一高压给水泵28、第二高压给水泵29所输送的水源再由高压输水总管道22输送至高压一级省煤器12内,其中,通过高压给水阀30控制高压输水总管道22内的水流量,以保证机组运行过程中高压汽包4内的水量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此外,将第一高压给水泵28、第二高压给水泵29其中一个设置为运行高压给水泵,机组启动时运行高压给水泵启动运行,另一个设置为备用高压给水泵。为对第一高压给水泵28、第二高压给水泵29的出力进行控制,如图3所示,第一高压给水泵勺管31通过第一液力耦合器32与第一高压给水泵28相连;第二高压给水泵勺管33通过第二液力耦合器34与第二高压给水泵29相连;高压给水阀30与两路高压输水分管道21之间的高压输水总管道22上设置有三个测点(图中未示出),每个测点上均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即第一压力传感器35、第二压力传感器36、第三压力传感器37;三个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装置38电连接;第一高压给水泵勺管31、第二高压给水泵勺管33的输入端分别与控制装置38电连接。在具体实施例中,控制装置38包括中值选择器和低信号监视模块,第一压力传感器35、第二压力传感器36、第三压力传感器37的输出端分别与中值选择器的一个输入端电连接,利用中值选择器监视输入信号的质量及差值,只要无质量或偏差警报,中值选择器1输出三测点输入信号中的无质量、差值报警的中值,利用低信号监视模块监视高压给水泵勺管指令的输出值,在输入信号小于“LOSP”设定值时,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高压给水泵勺管控制对象由原来的单测点改为三测点,三测点经中值选择器取中后参与调节,可有效避免单一测点故障或波动对高压给水泵勺管造成影响,能最大可能避免测点问题引发调节失准。当高压给水泵备用投入后,限制运行高压给水泵勺管指令的输出不低于系统的设定值,且备用高压给水泵勺管指令跟踪运行高压给水泵勺管指令一段时间间隔前的数值再加上一定的偏置,以降低运行高压给水泵勺管指令突降对系统造成的影响。
其中,高压给水阀30、中压给水阀27均优选为电动阀,并在高压给水阀30处与其并联一高压给水旁路阀59,在中压给水阀27处与其并联一中压给水旁路阀60,且高压给水旁路阀59、中压给水旁路阀60均为手动阀,避免高压给水阀30、中压给水阀27出现故障时导致机组不能正常运行,且采用手动控制的旁路阀与电动控制的给水阀配套使用,操作更灵活精准,安全可靠。
蒸汽汽化系统中的低压主蒸汽输送管道40连接低压过热器7的出汽端;低压主蒸汽输送管道40内输送的低压过热蒸汽与中压缸46排汽汇合后共同输送至低压缸44内;高压排汽输送管道41的一端连通高压缸45的排汽端,另一端连通中压过热蒸汽输送管道17;中压主蒸汽输送管道42的一端连通中压再热器的出汽端,另一端连通中压缸46的进汽端;高压主蒸汽输送管道43的一端连通高压过热器,另一端连通高压缸45的进汽端。进一步的,高压主蒸汽输送管道43上引出一路高压旁路50,高压旁路50连通高压排汽输送管道41,并在高压旁路50上安装高压旁路压力调门51;中压主蒸汽输送管道42上引出一路中压旁路52,中压旁路52连接凝汽器39的进水端,并在中压旁路52上安装中压旁路压力调门53;低压主蒸汽输送管道40上引出一路低压旁路54,低压旁路54连接凝汽器39的进水端,并在低压旁路54上安装低压旁路压力调门55。
低压过热器7所产生的低压过热蒸汽由低压主蒸汽输送管道40进行输送,并与中压缸46排汽汇合后共同输送至低压缸44内,对中压缸46所排出废汽进行重复利用,混合后的蒸汽驱动低压缸44旋转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中压二级再热器58所产生的中压再热蒸汽由中压主蒸汽输送管道42输送至中压缸46中,驱动中压缸46旋转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高压二级过热器56产生的高压过热蒸汽由高压主蒸汽输送管道43输送至高压缸45内,驱动高压缸45旋转做功,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为保证蒸汽汽化系统中蒸汽的正常输送以及机组启停过程中系统输送管道内凝结水的及时排放,蒸汽汽化系统中设置有低压旁路54、中压旁路52以及高压旁路50,并分别在低压旁路54、中压旁路52、高压旁路50上设置低压旁路压力调门55、中压旁路压力调门53、高压旁路压力调门51,以控制低压旁路54、中压旁路52、高压旁路50的开启关断,其中,低压旁路54、中压旁路52直接连通凝汽器39,高压旁路50需经中压一级再热器11、中压二级再热器58,再由中压旁路52与凝汽器39相连通。
高压给水阀30与两路高压输水分管道21之间的高压输水总管道22上引出一路冷却水输送管道47,冷却水输送管道47与TCA系统48的进水端相连接;冷却水输送管道47上安装有电动阀门49;TCA系统48的出水端与高压连接管道18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TCA系统48的冷却水来自高压给水泵的高压给水,回水经高压连接管道18回收至高压汽包4中,避免了热能的浪费。
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公开一种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锅炉汽水系统采用TCA系统为机组燃机提供冷却水源,且回水经锅炉给水系统重新输送至高压汽包中进行重复利用,减少了热量损失,提高了机组的经济效益。此外,采用在高压给水阀前水压新增两个冗余测点的方式,加上原测点共在高压给水阀前的高压输水总管道上设置三个测点,根据三个测量结果参与调节,避免单一测点故障或波动引发的事故。同时,通过高压给水泵勺管调节液力耦合器的进油量,进而控制高压给水泵的转速,在高压给水泵备用投入后,对运行高压给水泵勺管指令进行限制,通过限制运行高压给水泵勺管指令范围,降低运行高压给水泵勺管指令突降对系统造成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中的锅炉给水系统,适用范围广,能够满足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各种工况下的要求,且解决了高压给水压力测点异常波动、勺管指令突降等事故情况下,高压给水泵备用无法达到预想效果的问题,提高了高压给水泵备用可靠性和机组运行稳定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汽水系统应用于所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余热锅炉系统,所述余热锅炉系统包括余热锅炉、低压汽包、中压汽包、高压汽包以及设置于所述余热锅炉内的低压省煤器、低压蒸发器、低压过热器、中压省煤器、中压蒸发器、中压过热器、中压再热器、高压一级省煤器、高压二级省煤器、高压三级省煤器、高压蒸发器、高压过热器;
所述低压省煤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低压汽包;所述低压蒸发器与所述低压汽包相连通;所述低压过热器的进汽端连通所述低压汽包;所述中压省煤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中压汽包;所述中压蒸发器与所述中压汽包相连通;所述中压过热器的进汽端连通所述中压汽包;所述中压过热器的出汽端与所述中压再热器的进汽端之间通过中压过热蒸汽输送管道相连;所述高压一级省煤器、高压二级省煤器、高压三级省煤器依次相连通;所述高压三级省煤器的出水端通过高压连接管道与所述高压汽包相连通;所述高压蒸发器与所述高压汽包相连通;所述高压过热器的进汽端连通所述高压汽包;
所述锅炉汽水系统包括锅炉给水系统、蒸汽汽化系统以及燃气轮机透平冷却空气系统TCA;其中:
所述锅炉给水系统包括凝结水泵、低压汽包连通管道、高压输水分管道、高压输水总管道、中压输水分管道、中压输水总管道、第一中压给水泵、第二中压给水泵、中压给水阀、第一高压给水泵、第二高压给水泵、高压给水阀、第一高压给水泵勺管、第一液力耦合器、第二高压给水泵勺管、第二液力耦合器、压力传感器、控制装置;所述凝结水泵的进水端连通凝汽器,所述凝结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低压省煤器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低压汽包连通管道的一端与所述低压汽包相连,另一端分别引出两路所述高压输水分管道和两路所述中压输水分管道;所述第一中压给水泵、第二中压给水泵分别安装在两路所述中压输水分管道上;两路所述中压输水分管道汇合之后共同与所述中压输水总管道的一端相连,所述中压输水总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中压省煤器的进水端;所述中压给水阀安装于所述中压输水总管道上;所述第一高压给水泵、第二高压给水泵分别安装在两路所述高压输水分管道上;所述第一高压给水泵勺管通过所述第一液力耦合器与所述第一高压给水泵相连;所述第二高压给水泵勺管通过所述第二液力耦合器与所述第二高压给水泵相连;两路所述高压输水分管道汇合之后共同与所述高压输水总管道的一端相连,所述高压输水总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高压一级省煤器的进水端;所述高压给水阀安装于所述高压输水总管道上;所述高压给水阀与两路所述高压输水分管道之间的所述高压输水总管道上设置有三个测点,每个所述测点上均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三个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高压给水泵勺管、第二高压给水泵勺管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蒸汽汽化系统包括低压主蒸汽输送管道、高压排汽输送管道、中压主蒸汽输送管道、高压主蒸汽输送管道;所述低压主蒸汽输送管道连接所述低压过热器的出汽端;所述低压主蒸汽输送管道内输送的低压过热蒸汽与中压缸排汽汇合后共同输送至低压缸内;所述高压排汽输送管道的一端连通高压缸的排汽端,另一端连通所述中压过热蒸汽输送管道;所述中压主蒸汽输送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中压再热器的出汽端,另一端连通所述中压缸的进汽端;所述高压主蒸汽输送管道的一端连通所述高压过热器,另一端连通所述高压缸的进汽端;
所述高压给水阀与两路所述高压输水分管道之间的所述高压输水总管道上引出一路冷却水输送管道,所述冷却水输送管道与所述TCA系统的进水端相连接;所述冷却水输送管道上安装有电动阀门;所述TCA系统的出水端与所述高压连接管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汽化系统还包括高压旁路、高压旁路压力调门;
所述高压旁路的一端与所述高压主蒸汽输送管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高压排汽输送管道相连;所述高压旁路压力调门安装于所述高压旁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汽化系统还包括中压旁路、中压旁路压力调门;
所述中压旁路的一端与所述中压主蒸汽输送管道相连,另一端连接所述凝汽器的进水端;所述中压旁路压力调门安装于所述中压旁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汽化系统还包括低压旁路、低压旁路压力调门;
所述低压旁路的一端与所述低压主蒸汽输送管道相连,另一端连接所述凝汽器的进水端;所述低压旁路压力调门安装于所述低压旁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过热器包括高压一级过热器、高压二级过热器;
所述高压一级过热器的进汽端与所述高压汽包相连通;所述高压一级过热器的出汽端连通所述高压二级过热器的进汽端;所述高压二级过热器的出汽端与所述高压主蒸汽输送管道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省煤器包括中压一级省煤器、中压二级省煤器;
所述中压一级省煤器的进水端连接所述中压输水总管道;所述中压一级省煤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中压二级省煤器的进水端;所述中压二级省煤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中压汽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再热器包括中压一级再热器、中压二级再热器;
所述中压一级再热器的进汽端连接所述中压过热蒸汽输送管道;所述中压一级再热器的出汽端连通所述中压二级再热器的进汽端;所述中压二级再热器的出汽端连接所述中压主蒸汽输送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给水阀、中压给水阀均为电动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给水系统还包括高压给水旁路阀、中压给水旁路阀;
所述高压给水旁路阀与所述高压给水阀相并联;所述中压给水旁路阀与所述中压给水阀相并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给水旁路阀、中压给水旁路阀均为手动阀。
CN202120539841.5U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 Active CN2144259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9841.5U CN214425972U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9841.5U CN214425972U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25972U true CN214425972U (zh) 2021-10-19

Family

ID=78074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39841.5U Active CN214425972U (zh) 2021-03-16 2021-03-16 一种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259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83585B2 (en) Combined cycle plant
CN111237018A (zh) 一种应用于燃煤供汽机组停机不停炉模式下的工业蒸汽余压梯级利用系统
CN212154886U (zh) 一种应用于燃煤供汽机组停机不停炉模式下的工业蒸汽余压梯级利用系统
CN107060922B (zh) 火力发电厂的辅汽系统及其供汽方法
CN112128734A (zh) 135mw燃煤汽包炉亚临界机组电动给水泵无扰切换控制方法
JP2012184735A (ja) 複合サイクルプラント
CN214425972U (zh) 一种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
US756253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erative reconversion of pairs of pre-existing steam turbo-units
CN110159362B (zh) 一种汽轮机旁路控制系统
CN214836591U (zh) 一种高压给水泵出口多取样点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CN112031967A (zh) 一种海上平台用燃油供应设备及供应方法
CN111237735A (zh) 一种实现大型燃煤发电机组停机不停炉的应急工业供汽系统
CN113357690A (zh) 一种停机不停炉互联互备供热系统及方法
CN210485839U (zh) 一种供热系统
CN113175370B (zh) 一种不同机组间锅炉与汽轮机互连的系统以及运行方法
CN113175361B (zh) 一种基于高压缸零出力及再热蒸汽母管制连接及运行方法
CN215369964U (zh) 一种海水淡化补热系统
JP5613921B2 (ja) 排熱回収ボイラとその停缶中の腐食防止方法
CN214887268U (zh) 一种可防止天然气泄漏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CN113217905A (zh) 一种工业供汽减温水源优化的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09442382B (zh) 一种煤气发电锅炉给水系统
CN214120805U (zh) 转炉余热回收补汽系统
CN206190335U (zh) 一种汽轮机危急遮断系统
CN114811562B (zh)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锅炉汽包水位的联锁控制方法
CN214468509U (zh) 转炉余热回收补水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