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15388U - 插拔连接结构、转接部件和呼吸支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插拔连接结构、转接部件和呼吸支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15388U
CN214415388U CN202022149666.7U CN202022149666U CN214415388U CN 214415388 U CN214415388 U CN 214415388U CN 202022149666 U CN202022149666 U CN 202022149666U CN 214415388 U CN214415388 U CN 2144153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heating
plug connection
connection structure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4966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征
谢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Micomme Zhongjin Med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Micomme Zhongjin Med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Micomme Zhongjin Med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Micomme Zhongjin Med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4966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153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15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153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p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拔连接结构、转接部件和呼吸支持设备。所述插拔连接结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具有用于连通加温呼吸管的第一端口,以及用于连通气体湿化后的输送管的第二端口;插拔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管体上,并与所述管体的内壁或外壁之间形成插拔间隙,所述插拔间隙的宽度分别与所述加温呼吸管的端部管壁厚度及所述输送管的端部管壁厚度相适当,以使所述加温呼吸管和/或所述输送管插入所述插拔间隙内与所述管体连接。该插拔连接结构便于加温呼吸管与转接部件的出气端之间的连接,并使加温呼吸管的进气端和转接部件的出气端的结构更加简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插拔连接结构、转接部件和呼吸支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支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结构、转接部件和呼吸支持设备。
背景技术
呼吸支持设备用于将气体进行加湿和加温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气体输送给患者。其中,呼吸支持设备中的加湿装置和加温呼吸管之间通常会使用转接部件连接,经加湿装置湿化后的气体通过转接部件的管道输送至加温呼吸管进行加温处理,最后将加湿加温后的气体提供给患者。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0412994.6、发明名称为《一种呼吸加温湿化的转接部件》中记载,转接部件上的呼吸管接口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卡扣位,通过设置卡扣位便于固定与呼吸管接口连接的呼吸管路。
然而,上述转接部件与呼吸管路之间的卡扣连接,会使呼吸管路的进气端及转接部件的结构复杂,并且还增加了其加工难度,从而提高了其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插拔连接结构、转接部件和呼吸支持设备,通过插拔连接部件可以简化转接部件的出气端和呼吸管路的进气端的结构,进而降低二者的加工难度,从而节约生产成本。此外,呼吸支持设备采用上述含有插拔连接结构的转接部件,可以增加其组装效率,降低其使用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插拔连接结构,包括:
管体,所述管体具有用于连通加温呼吸管的第一端口,以及用于连通气体湿化后的输送管的第二端口;
插拔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管体上,并与所述管体的内壁或外壁之间形成插拔间隙,所述插拔间隙的宽度分别与所述加温呼吸管的端部管壁厚度及所述输送管的端部管壁厚度相适当,以使所述加温呼吸管和/或所述输送管插入所述插拔间隙内与所述管体连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拔连接结构中,所述管体包括:
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端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的端部;
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连接形成所述管体,且所述第二端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的端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拔连接结构中,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均具有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分别为围绕形成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通气通道的软管层和套设在所述软管层上的硬管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拔连接结构中,所述插拔连接部绕设在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拔连接结构中,所述插拔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为一体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拔连接结构中,所述管体的通气通道的通过横截面与加温呼吸管通道的通过横截面以及气体湿化后的输送管的通过横截面均相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拔连接结构中,所述管体内安装有加热元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拔连接结构中,所述加热元件为电热铜丝。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转接部件,包括:
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的两端口分别连接气体提供装置和加湿装置;
第四管体,所述第四管体的两端口分别连接所述加湿装置及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插拔连接结构的第二端口;
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插拔连接结构,所述插拔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用于连通加温呼吸管的通道,并将湿化后的气体输送至加温呼吸管的通道中。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呼吸支持设备,所述呼吸支持设备包括:
气体提供装置,用于提供患者呼吸的气体;
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转接部件,所述转接部件分别用于连通所述气体提供装置的气体通道和加湿装置;
加湿装置,用于湿化所述气体提供装置输送进来的气体,并将湿化后的气体通过所述转接部件输送至加温呼吸管中;
加温呼吸管,用于加温湿化后的气体,并将加温湿化的气体输送给患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拔连接结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具有用于连通加温呼吸管的第一端口,以及用于连通气体湿化后的输送管的第二端口;插拔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管体上,并与所述管体的内壁或外壁之间形成插拔间隙,所述插拔间隙的宽度分别与所述加温呼吸管的端部管壁厚度及所述输送管的端部管壁厚度相适当,以使所述加温呼吸管和/或所述输送管插入所述插拔间隙内与所述管体连接。该插拔连接结构通过在管体上设置插拔连接部,便于加温呼吸管进气端口与转接部件的出气端口之间的连接,并使加温呼吸管的进气端口和转接部件的出气端口的结构更加简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插拔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插拔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插拔连接结构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插拔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插拔连接结构中的加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转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转接部件;
10-插拔连接结构;
11-管体;
111-第一端口;
112-第二端口;
113-第一管体;
114-第二管体;
115-软管层;
116-硬管层;
117-加热元件;
118-插拔孔道;
12-插拔连接部;
121-插拔间隙;
20-第三管体;
30-第四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呼吸支持设备用于将气体进行加湿和加温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气体输送给患者。其中,呼吸支持设备中的加湿装置和加温呼吸管之间通常会使用转接部件连接,经加湿装置湿化后的气体通过转接部件的管道输送至加温呼吸管进行加温处理,最后将加湿加温后的气体提供给患者。在现有技术的转接部件中,其呼吸管接口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的卡扣位,通过设置卡扣位便于固定与呼吸管接口连接的呼吸管路。然而,上述转接部件与呼吸管路之间的卡扣连接,会使呼吸管路的进气端及转接部件的结构复杂,并且还增加了其加工难度,从而提高了其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拔连接结构,该插拔连接结构通过在管体上设置插拔连接部,便于加温呼吸管进气端口与转接部件的出气端口之间的连接,并使加温呼吸管的进气端口和转接部件的出气端口的结构更加简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插拔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插拔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插拔连接结构的仰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插拔连接结构的侧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插拔连接结构中的加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转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拔连接结构10,该插拔连接结构10包括管体11和插拔连接部12。
其中,管体11具有用于连通加温呼吸管的第一端口111,以及用于连通气体湿化后的输送管的第二端口112;插拔连接部12设置在管体11的外壁上,并与管体11的外壁之间形成插拔间隙121,该插拔间隙121的宽度分别与加温呼吸管的端部管壁厚度及输送管的端部管壁厚度相适当,以使加温呼吸管和/或输送管插入插拔间隙121内与管体11连接。
另外,插拔连接部12还可以设置在管体11的内壁上,并与管体11的内部之间形成插拔间隙121,且该插拔间隙121的宽度分别与加温呼吸管的端部管壁厚度及输送管的端部管壁厚度相适当,以使加温呼吸管和/或输送管插入插拔间隙121内与管体11连接。
该插拔连接部12用于使加温呼吸管和/或气体湿化后的输送管插入插拔间隙121内与管体11连接。通过上述插入方式来实现气体输送管道的连通,简化了加温呼吸管进气端口和输送管的出气端口的结构,进而降低二者的加工难度,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拔连接结构10中,管体11包括第一管体113和第二管体114。上述第一端口111设置在第一管体113的一端部,第一管体113的另一端部与第二管体114中的一端部连接使二者的通气通道连通形成插拔连接结构10中的管体11,而且管体11的第二端口112设置在第二管体114的另一端部。上述管体11设置的第一管体113和第二管体114便于组装,及拆卸清洗或消毒。
进一步的,第一管体113和第二管体114的管径可以根据加温呼吸管和湿化气体输送管的管径进行选择。对于第一管体113和第二管体114的结构及材质在本实施例中不做特殊限制,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管体结构和材质,例如,第一管体113和/或第二管体114具有双层结构,该双层结构分别为围绕形成第一管体113和第二管体114通气通道的软管层115和套设在软管层115上的硬管层116。软管层115外套设硬管层116,可以提高管体11的密封性的同时,也可以使加温呼吸管的进气端口插入软管层115内使二者连接更加紧密。
更进一步的,对于第一管体113和第二管体114的连接方式不做特殊限制,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将两者连接即可。例如,第一管体113和第二管体114的连接方式可以但不限于为可拆卸连接方式,具体的,该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拔连接结构10中,插拔连接部12设置在管体11上,并与管体11的内壁或外壁之间形成插拔间隙121,该插拔连接部12用于使加温呼吸管和/或气体湿化后的输送管插入插拔间隙121内与管体11连接。
具体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插拔连接部12绕设在第一管体113的外壁上,并与第一管体113的外壁形成插拔间隙121,该插拔间隙121的缺口与管体11第二端口112的方向一致,可以使湿化气体的输送管通过该缺口进入插拔间隙121中与管体11连接。
进一步的,插拔连接部12与第一管体113的外壁可以分体设置或一体设置。其中,插拔连接部12与第一管体113的外壁分体设置时,可以调整插拔连接部12在第一管体113外壁的位置,以增加插拔间隙121的深度来调节加温呼吸管和湿化气体输送管的连接可靠性。
如图1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插拔连接部12与第一管体113的外壁为一体设置,该一体设置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实现。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该插拔连接部12不局限于设置在第一管体113外壁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管体114上。而且,第一管体113和第二管体114到的外壁可以分别设置一个插拔连接部12,并分别连接加温呼吸管和湿化气体的输送管,进一步的方便组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管体11的通气通道的通过横截面与加温呼吸管通道的通过横截面以及气体湿化后的输送管的通过横截面均相同。
如图3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管体11内安装有加热元件,用于给进入加温呼吸管的湿化气体进行预加热,进而降低两段管的温差,避免湿化气体的湿度下降过快。进一步的,如图1、3和5所示,管体11上还设置有插拔孔道118,加热元件117安装在插拔孔道118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加热元件117为电热丝,该电热丝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电热丝。示例性的,电热丝可以包括具有导电性的防拉线及螺旋缠绕在防拉线上螺旋金属丝,该螺旋金属丝在可以增加电阻的同时,还可以增加散热面积,从而提高加热效果。对于该电热丝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
进一步的,上述金属丝的金属可以但不限于为金、银、铜、铝和它们的合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基于生产成本和加工的难易程度考虑,电热丝的材质选自铜,即,加热元件117可以为电热铜丝。
进一步的,电热铜丝的端部设有绝缘层。在本实施例中,对该绝缘层的材质不做特殊限制,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绝缘材质,只要能够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即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绝缘层的材质可以选自高分子聚合物,该高分子聚合物可以但不限于为聚乙烯、聚偏氟乙烯、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的共聚物、聚丙烯、聚碳酸酯、聚碳酸酯-聚酯合金或尼龙掺和乙烯和乙烯醇共聚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该绝缘层的材质选自聚丙烯。聚丙烯为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合成树脂,具有耐化学性、耐热性、电绝缘性和良好的高耐磨加工性能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插拔连接结构,通过在管体上设置插拔连接部,该插拔连接部与管体的内壁或外壁之间形成插拔间隙,该插拔间隙的宽度分别与加温呼吸管的管壁厚度及输送管的管壁厚度相适当,以便于加温呼吸管和/或输送管插入插拔间隙内与管体连接,并且可以使加温呼吸管的进气端口和转接部件的出气端口的结构更加简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转接部件,如图6所示,该转接部件1包括:插拔连接结构10、第三管体20和第三管体30。
其中,第三管体20的两端口分别连接气体提供装置和加湿装置;第四管体30的两端口分别连接加湿装置及插拔连接结构10的第二端口112;插拔连接结构10的第一端口111用于连通加温呼吸通道,并将湿化后的气体输送至加温呼吸管的通道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转接部件,由于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插拔连接结构,使其结构更加简单,并降低了转接部件的制造难度,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呼吸支持设备,包括:气体提供装置、转接部件、加湿装置和加温呼吸管。其中,气体提供装置用于提供患者呼吸的气体;转接部件分别用于连通气体提供装置的气体通道和加湿装置;加湿装置用于湿化气体提供装置输送进来的气体,并将湿化后的气体通过所述转接部件输送至加温呼吸管;加温呼吸管,用于加温湿化后的气体,并将加温湿化的气体输送给患者。
进一步的,加温呼吸管的出口端连接与佩戴在患者头部的呼吸界面,该呼吸界面包括但不限于面罩、口鼻罩、鼻塞。呼吸机或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主机输出的气体经加温呼吸管加温后,再经过呼吸界面进入患者的呼吸道,进而为患者提供治疗。
本实施例提供的呼吸支持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插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管体,所述管体具有用于连通加温呼吸管的第一端口,以及用于连通气体湿化后的输送管的第二端口;
插拔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管体上,并与所述管体的内壁或外壁之间形成插拔间隙,且所述插拔间隙的宽度分别与所述加温呼吸管的端部管壁厚度及所述输送管的端部管壁厚度相适当,以使所述加温呼吸管和/或所述输送管插入所述插拔间隙内与所述管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包括:
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端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的端部;
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连接形成所述管体,且所述第二端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管体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均具有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分别为围绕形成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通气通道的软管层和套设在所述软管层上的硬管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连接部绕设在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为一体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插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通气通道的通过横截面与加温呼吸管通道的通过横截面以及气体湿化后的输送管的通过横截面均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内安装有加热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拔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为电热铜丝。
9.一种转接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的两端口分别连接气体提供装置和加湿装置;
第四管体,所述第四管体的两端口分别连接所述加湿装置及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插拔连接结构的第二端口;
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插拔连接结构,所述插拔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口用于连通加温呼吸管的通道,并将湿化后的气体输送至加温呼吸管的通道中。
10.一种呼吸支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支持设备包括:
气体提供装置,用于提供患者呼吸的气体;
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接部件,所述转接部件分别用于连通所述气体提供装置的气体通道和加湿装置;
加湿装置,用于湿化所述气体提供装置输送进来的气体,并将湿化后的气体通过所述转接部件输送至加温呼吸管中;
加温呼吸管,用于加温湿化后的气体,并将加温湿化的气体输送给患者。
CN202022149666.7U 2020-09-27 2020-09-27 插拔连接结构、转接部件和呼吸支持设备 Active CN2144153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49666.7U CN214415388U (zh) 2020-09-27 2020-09-27 插拔连接结构、转接部件和呼吸支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49666.7U CN214415388U (zh) 2020-09-27 2020-09-27 插拔连接结构、转接部件和呼吸支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15388U true CN214415388U (zh) 2021-10-19

Family

ID=78058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49666.7U Active CN214415388U (zh) 2020-09-27 2020-09-27 插拔连接结构、转接部件和呼吸支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153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87393B2 (ja) 医療用チューブ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05631B2 (ja) 改良型呼吸管
EP1948277B1 (en) Ventilation tube for use in a respiratory circuit
CN103857434A (zh) 改进的医用管
CN101653636A (zh) 呼吸器及其与呼吸软管系统的组合装置
TW202320875A (zh) 醫用管及製造方法
WO2005028012A1 (en) A connector
TW201249491A (en) Component for medical circuit
CN217067329U (zh) 医用管组件
CN214415388U (zh) 插拔连接结构、转接部件和呼吸支持设备
CN216571089U (zh) 一种加热型鼻氧管、湿化装置及呼吸支持设备
US20240115847A1 (en) Heated respiratory hose support helix incorporating lumens
CN117258104A (zh) 呼吸管路以及呼吸机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