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13961U - 一种动物产品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物产品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13961U
CN214413961U CN202120189382.2U CN202120189382U CN214413961U CN 214413961 U CN214413961 U CN 214413961U CN 202120189382 U CN202120189382 U CN 202120189382U CN 214413961 U CN214413961 U CN 2144139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ing
cooling water
tank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893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牧原
秦英林
聂长涛
嵇相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yuan Meat F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yuan Meat F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yuan Meat F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yuan Meat F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893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139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13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139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物产品冷却系统,该系统包括冷水循环机组、冷却水槽及水循环装置,冷水循环机组用于将冷却水温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冷却水槽用于盛放冷却水及动物产品,冷却水槽设置有进出水口以及用于取放动物产品的取放料结构,冷却水槽的进出水口分别与冷水循环机组的进出水口连接构成冷却水回路;水循环装置接入冷却水回路以驱动冷却水在冷水循环机组与冷却水质之间流动;上述动物产品冷却系统采用冷水循环机组实现对冷却水的控温,能够使冷却水循环使用,并保证冷却水温度稳定地处于合适的范围内,不需要使用冰,耗水少,运行成本低;冷水循环机组的制冷剂与水直接换热,制冷效率高,有助于减少冷却时间,快速冷却产品,改善产品品相。

Description

一种动物产品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屠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物产品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猪屠宰行业里的猪头、猪蹄等产品的预冷在预冷槽中进行,目前一般通过在预冷槽的水内放入冰块或冰片的方式使预冷槽内的水温降低,但这种方式不仅耗水量大且常带走部分未完全融化的冰,用水量和冰的使用量大大增加,导致运行成本大大增加,且制冷效果难以控制,温度不稳定,较难达到合适的温度。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更高效的猪头蹄冷却方式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物产品冷却系统,以达到制冷效率高,运行成本相对较低,温度稳定可控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物产品冷却系统,包括:
冷水循环机组,用于将冷却水温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
冷却水槽,所述冷却水槽用于盛放冷却水以及动物产品,所述冷却水槽设置有进出水口以及用于取放动物产品的取放料结构,所述冷却水槽的进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冷水循环机组的进出水口连接构成冷却水回路;
水循环装置,所述水循环装置接入所述冷却水回路以驱动冷却水在所述冷水循环机组与所述冷却水质之间流动。
优选地,所述取放料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冷却水槽的第一端的入料口以及设置于所述冷却水槽第二端的出料口,所述冷却水槽内设置有用于将动物产品从所述入料口推向所述出料口的推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推动装置包括螺旋输送叶片以及驱动装置,所述螺旋输送叶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冷却水槽内,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螺旋输送叶片的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入料口向所述冷却水槽内倾斜向下地延伸有入料通道,所述入料通道的末端低于所述冷却水槽水位,所述出料口向所述冷却水槽内倾斜向上地延伸有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的末端不低于所述冷却水槽的水位。
优选地,所述冷却水槽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冷却水槽的第一端,所述冷却水槽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冷却水槽的第二端,所述冷却水槽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冷却水槽的第一端的下侧,所述冷却水槽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冷却水槽的第二端的上侧。
优选地,还包括补水箱,所述补水箱的出水口通过补水阀门与所述冷水循环机组的进水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冷水循环机组的出水口通过回水阀门与所述补水箱连接。
优选地,所述动物产品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冷却水槽,各所述冷却水槽的出水口分别通过回水管与所述冷水循环机组的进水口连通,各所述冷却水槽的进水口分别通过供水管与所述冷水循环机组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回水管串接有所述水循环装置以及第一流量控制阀,所述供水管串接有第二流量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补水箱的出水口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冷却水槽的所述回水管与所述冷水循环机组的进水口连通,且所述补水箱的出水口与该所述冷却水槽的所述回水管连接于所述水循环装置的上游。
优选地,还包括CIP装置,所述CIP装置包括CIP水箱、CIP出水阀门以及CIP回水阀门,所述CIP水箱的出水口通过所述CIP出水阀门与所述冷水循环机组的进水口连通,所述CIP水箱的进水口通过所述CIP回水阀门与所述冷水循环机组的出水口连通。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动物产品冷却系统,该动物产品冷却系统包括冷水循环机组、冷却水槽以及水循环装置,其中,冷水循环机组用于将冷却水温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冷水循环机组包括蒸发器、压缩机、支架、自控元件、阀门和管路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蒸发成套装置,利用制冷剂蒸发吸热的原理进行制冷,制冷剂可以为R717/R22/R507A等,制冷剂在蒸发器中与从冷却水槽中流出的冷却水之间进行换热,蒸发器冷水侧均使用不锈钢材质,对冷却水无污染,机组的自控元件控制可以保证冷却水出水温度达到设定值±0.5℃的控制精度;通过自控元件的优化组合可实现机组运行过程中的全自动控制,并具有防冻功能,可有效地防止蒸发器侧结冰;冷却水槽用于盛放冷却水以及动物产品,动物产品在冷却水槽内完成冷却,冷却水槽设置有进出水口以及用于取放动物产品的取放料结构,冷却水槽的进出水口分别与冷水循环机组的进出水口连接构成冷却水回路;水循环装置接入冷却水回路以驱动冷却水在冷水循环机组与冷却水质之间流动;上述动物产品冷却系统采用冷水循环机组实现对冷却水的控温,能够使冷却水循环使用,减少耗水量,无需使用冰块或冰片,并保证冷却水温度稳定地处于合适的范围内,降低运行成本;冷水循环机组的制冷剂与水直接换热,制冷效率高,有助于减少冷却时间,能够快速冷却产品,使冷却后的产品品相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物产品冷却系统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物产品冷却系统的冷却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物产品冷却系统的冷却水槽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物产品冷却系统的冷却水槽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物产品冷却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
1为冷水循环机组;2为冷却水槽;210为槽体;211为入料口;212为出料口;213为冷却水槽的进水口;214为冷却水槽的出水口;215为出料通道;220为推动装置;221为螺旋输送叶片;222为驱动装置;3为水循环装置;4为第一流量控制阀;5为第二流量控制阀;6为补水箱;7为补水阀门;8为回水阀门;9为排水阀;10为溢流管;11为排放阀;12为CIP装置;1201为CIP水箱;1202为CIP出水阀门;1203为CIP回水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动物产品冷却系统,以达到制冷效率高,运行成本相对较低,温度稳定可控的目的。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物产品冷却系统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动物产品冷却系统,包括冷水循环机组1、冷却水槽2以及水循环装置3。
其中,冷水循环机组1用于将冷却水温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冷水循环机组1包括蒸发器、压缩机、支架、自控元件、阀门和管路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蒸发成套装置,利用制冷剂蒸发吸热的原理进行制冷,制冷剂可以为R717/R22/R507A等,制冷剂在蒸发器中与从冷却水槽2中流出的冷却水之间进行换热,蒸发器冷水侧均使用不锈钢材质,对冷却水无污染,机组的自控元件控制可以保证冷却水出水温度达到设定值±0.5℃的控制精度;通过自控元件的优化组合可实现机组运行过程中的全自动控制,并具有防冻功能,可有效地防止蒸发器侧结冰;冷却水槽2用于盛放冷却水以及动物产品,冷却水槽2可以采用封闭式或者开放式结构,动物产品在冷却水槽2内完成冷却,冷却水槽2设置有进出水口以及用于取放动物产品的取放料结构,冷却水槽2的进出水口分别与冷水循环机组1的进出水口连接构成冷却水回路;水循环装置3接入冷却水回路以驱动冷却水在冷水循环机组1与冷却水质之间流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物产品冷却系统采用冷水循环机组1实现对冷却水的控温,能够使冷却水循环使用,减少耗水量,无需使用冰块或冰片,并保证冷却水温度稳定地处于合适的范围内,降低运行成本;冷水循环机组1的制冷剂与水直接换热,制冷效率高,有助于减少冷却时间,能够快速冷却产品,使冷却后的产品品相更好。
如图2-图4所示,冷却水槽2包括槽体210,槽体210用于盛放动物产品以及冷却水,槽体210上部开放,槽体210的第一端设置有入料口211,槽体210的第二端设置有出料口212,入料口211以及出料口212作为冷却水槽2的取放料结构,当然也可以直接从槽体210的敞口处取放动物产品而不用设置专门的入料口211以及出料口212。
作为优选地,冷却水槽2内设置有用于将动物产品从入料口211推向出料口212的推动装置220,以使动物产品与冷却水槽2内的冷却水更充分地接触,并实现动物产品在冷却后自动出料,提高动物产品冷却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推动装置220包括螺旋输送叶片221以及驱动装置222,螺旋输送叶片221可转动地设置于冷却水槽2内,驱动装置222与螺旋输送叶片221的一端连接,在工作时,驱动装置222驱动螺旋输送叶片221转动,螺旋输送叶片221推动动物产品从入料口211向出料口212移动,使动物产品与流动的冷却水充分接触换热,通过对冷却水槽2的长度进行设计,可以保证动物产品从入料口211移动至出料口212时,温度符合加工要求。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入料口211向冷却水槽2内倾斜向下地延伸有入料通道,入料通道的末端低于冷却水槽2水位,出料口212向冷却水槽2内倾斜向上地延伸有出料通道215,出料通道215的末端不低于冷却水槽2的水位,螺旋输送叶片221转动时不仅能够推动动物产品从入料口211向出料口212方向移动,还能够将动物产品向上带起,从而使其通过出料通道215从出料口212离开冷却水槽2,避免冷却水从出料口212流出,减少冷却过程中冷却水的损耗。
作为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水槽2的出水口214设置于冷却水槽2的第一端,冷却水槽2的进水口213设置于冷却水槽2的第二端,冷却水槽2的出水口214位于冷却水槽2的第一端的下侧,冷却水槽2的进水口213设置于冷却水槽2的第二端的上侧,这样冷却水的流动方向与动物产品的移动方向相反,可以进一步提高动物产品冷却效率,缩短冷却时间。
可以理解的是,动物产品离开冷却水槽2时,不可避免地会将部分冷却水带出冷却水槽2,因此随着动物产品冷却的进行,需要定期向冷却水槽2内补充冷却水,为此上述动物产品冷却系统还包括补水箱6,补水箱6的出水口通过补水阀门7与冷水循环机组1的进水口连接,补水箱6的补水首先进入冷水循环机组1中进行冷却,然后再进入冷却水槽2中,避免补水与冷却水槽2中的冷却水存在温差,影响动物产品的冷却效果,使得补水与动物产品的冷却可以同时进行,无需中断动物产品的冷却。
作为优选地,补水箱6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9,排水管可以与厂房的排水系统连通。
进一步地,该补水箱6还设置有溢流管10,该溢流管10与厂房的排水系统连通或者溢流管10通过排水管与厂房的排水系统连通,避免补水箱6中水位过高。
作为优选地,冷水循环机组1的出水口通过回水阀门8与补水箱6连接,在冷却完成后,可以将冷水循环机组1内的含有油脂及血水的冷却水全部排放至补水箱6中,在通过补水箱6的排水管排放,或者可以利用补水箱6内常温水清洗冷水循环机组1、冷却水槽2以及相应的连接管路,该清洗结合控制器和电磁阀组可实现用后自动清洗。
进一步地,冷水循环机组1的出水口还可以设置冷却水排放管,该冷却水排放管上设置有排放阀11,可将冷却水全部排出。
作为优选地,如图1所示,动物产品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冷却水槽2,各冷却水槽2的出水口214分别通过回水管与冷水循环机组1的进水口连通,各冷却水槽2的进水口213分别通过供水管与冷水循环机组1的出水口连通,回水管串接有水循环装置3以及第一流量控制阀4,供水管串接有第二流量控制阀5,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冷却的产品数量启动任意数量的冷却水槽2的水循环装置3、第一流量控制阀4以及第二流量控制阀5进行冷却。
作为优选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补水箱6的出水口通过至少一个冷却水槽2的回水管与冷水循环机组1的进水口连通,且补水箱6的出水口与该冷却水槽2的回水管连接于水循环装置3的上游,借助水循环装置3将补水经冷水循环机组1添加到冷却水槽2中。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动物产品冷却系统还包括CIP(Cleaning in place,就地清洗或定位清洗)装置12,CIP装置12包括CIP水箱1201、CIP出水阀门1202以及CIP回水阀门1203,CIP水箱1201的出水口通过CIP出水阀门1202与冷水循环机组1的进水口连通,CIP水箱1201的出水口经CIP出水阀门1202通过水循环装置3与冷水循环机组1的进水口,实现对冷水循环机组1的清洗,CIP水箱1201的进水口通过CIP回水阀门1203与冷水循环机组1的出水口连通。
上述CIP水箱1201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设置于冷却水槽2。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动物产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水循环机组,用于将冷却水温度控制在预设范围内;
冷却水槽,所述冷却水槽用于盛放冷却水以及动物产品,所述冷却水槽设置有进出水口以及用于取放动物产品的取放料结构,所述冷却水槽的进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冷水循环机组的进出水口连接构成冷却水回路;
水循环装置,所述水循环装置接入所述冷却水回路以驱动冷却水在所述冷水循环机组与所述冷却水质之间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产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放料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冷却水槽的第一端的入料口以及设置于所述冷却水槽第二端的出料口,所述冷却水槽内设置有用于将动物产品从所述入料口推向所述出料口的推动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物产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包括螺旋输送叶片以及驱动装置,所述螺旋输送叶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冷却水槽内,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螺旋输送叶片的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物产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口向所述冷却水槽内倾斜向下地延伸有入料通道,所述入料通道的末端低于所述冷却水槽水位,所述出料口向所述冷却水槽内倾斜向上地延伸有出料通道,所述出料通道的末端不低于所述冷却水槽的水位。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动物产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槽的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冷却水槽的第一端,所述冷却水槽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冷却水槽的第二端,所述冷却水槽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冷却水槽的第一端的下侧,所述冷却水槽的进水口设置于所述冷却水槽的第二端的上侧。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动物产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水箱,所述补水箱的出水口通过补水阀门与所述冷水循环机组的进水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物产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循环机组的出水口通过回水阀门与所述补水箱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物产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物产品冷却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冷却水槽,各所述冷却水槽的出水口分别通过回水管与所述冷水循环机组的进水口连通,各所述冷却水槽的进水口分别通过供水管与所述冷水循环机组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回水管串接有所述水循环装置以及第一流量控制阀,所述供水管串接有第二流量控制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物产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箱的出水口通过至少一个所述冷却水槽的所述回水管与所述冷水循环机组的进水口连通,且所述补水箱的出水口与该所述冷却水槽的所述回水管连接于所述水循环装置的上游。
10.根据权利要求1-4及7-9任意一项所述的动物产品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CIP装置,所述CIP装置包括CIP水箱、CIP出水阀门以及CIP回水阀门,所述CIP水箱的出水口通过所述CIP出水阀门与所述冷水循环机组的进水口连通,所述CIP水箱的进水口通过所述CIP回水阀门与所述冷水循环机组的出水口连通。
CN202120189382.2U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动物产品冷却系统 Active CN2144139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89382.2U CN214413961U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动物产品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89382.2U CN214413961U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动物产品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13961U true CN214413961U (zh) 2021-10-19

Family

ID=78057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89382.2U Active CN214413961U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动物产品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139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17693B2 (en) Water purifying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ly making ice and cold water using one evaporator
US6688131B1 (en) Ice making machine
CN204787389U (zh) 喷淋式储物设备
CN214413961U (zh) 一种动物产品冷却系统
CN214148502U (zh) 一种粮仓群低温储粮系统
CN205658286U (zh) 一种喷淋式果蔬冷水冷却装置
CN112146212B (zh) 一种用于供冷系统的制冰装置
CN208490716U (zh) 一种冷冻蔬菜生产线的冰水冷却装置
CN210267879U (zh) 高汤包冷却机
JP2005077029A (ja) 製氷機
CN108592478B (zh) 一种基于平板射流冲击蒸发器的组合式速冻装置
CN109269133B (zh) 冷却系统及冷却设备
CN208205556U (zh) 一种馅料冷却装置
CN101696838A (zh) 一种带有载气装置的制冰机
WO2022104836A1 (zh) 带有落冰机构的雪花制冰机
CN220567554U (zh) 制冰装置以及饮品机
CN212205120U (zh) 一种环保节能冷水机
CN216557941U (zh) 一种带有多个不同温度冷却源的冷却装置
CN216094038U (zh) 一种球磨机轴瓦和罗茨风机的冷却水循环系统
CN103156000A (zh) 一种人造奶油生产系统及其工艺流程
CN219209039U (zh) 一种板式悬浮结晶纯化系统
CN214371205U (zh) 二元节能型工业冷冻装置
CN216466096U (zh) 一种循环冷却水箱
CN218672690U (zh) 一种水产环保水冷制冷机并联系统
CN217209996U (zh) 一种酱汁料包生产的冷却水槽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