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11580U - 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11580U
CN214411580U CN202120786449.0U CN202120786449U CN214411580U CN 214411580 U CN214411580 U CN 214411580U CN 202120786449 U CN202120786449 U CN 202120786449U CN 214411580 U CN214411580 U CN 214411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ring
upper seat
contact
r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8644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桂林
林望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Leif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Leif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Leif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Leif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8644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11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11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115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型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该D2信号圈为一体式结构,且具有第二触片与第二触环,包括用于装配D2信号圈的上座及与上座固定装配的盖体组件,D2信号圈通过第二触片贯穿上座,且通过盖体组件的配合实现在上座上的限位,本实用新型将D2信号圈设置成一体式结构,此结构简单、合理、环保,降低成本,降低温升有效提高产品寿命,解决以往固铆接不牢.松动出现的接触不良簧片触点闪络打火现象;优化了信号簧片双层包叠的结构,有效提高簧片插线端子的稳定性、牢固性,电流通过的槽截面积增大,降低温升有效的防止熔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和装配容易的特点,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型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
背景技术
市面上耦合器中的D2信号圈是分两部分,通过铆压的方式连接,这样带来的后果是铆接不良或铆接电阻大,导致信号输出弱电的不稳定;同时,导电圈和动作簧片的连接是通过在动作簧片上设置切口,折弯和铆压的方式使两者电连接,铆接不牢或松动很容易出现接触不良,簧片触点闪络打火现象;再则,信号簧片需要双层包叠,而市面上的信号簧片通过宽度不同形成异形结构,而往往通过两边对称向内形成双层包叠,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当中留有很大一块没有覆盖,稳定性欠佳,如何处理上述是我们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D2信号圈,该D2信号圈为一体式结构,且具有第二触片与第二触环,包括用于装配D2信号圈的上座及与上座固定装配的盖体组件,D2信号圈通过第二触片贯穿上座,且通过盖体组件的配合实现在上座上的限位。
所述上座上设有配合第二触片通过的第二通孔,盖体组件包括盖板,盖板上设有用于抵接第二触片的第二凸块,D2信号圈通过第二触片与第二凸块的配合实现在上座上的限位。
所述上座上设有对D2信号圈进行限位的限位孔,第二触环上设有与限位孔配合的限位凸起。
包括D1信号圈,该D1信号圈为一体式结构,且具有第一触片与第一触环,D1信号圈通过第一触片贯穿于上座,且通过盖体组件的配合实现在上座上的限位。
所述上座上设有配合第一触片通过的第一通孔,盖板上设有用于抵接第一触片的第一凸块,D1信号圈通过第一触片与第一凸块的配合实现在上座上的限位。
所述上座上设有对D1信号圈进行限位的型槽,D1信号圈通过与型槽的配合实现限位。
所述上座上设有用于配合导电圈的动作簧片,动作簧片上设有配合导电圈电连接的连接孔,连接孔的侧部设有弹片,动作簧片和导电圈通过弹片弹性压迫导电圈实现电连接。
所述弹片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连接孔的两侧。
所述弹片向连接孔内拱起,且具有圆滑的曲面结构。
包括与上座配合的下座,下座内设有信号簧片,信号簧片上设有用于配合固连到下座的连接段,该连接段通过两种宽度形成一宽一窄的两个面域,且具有直线连通两个面域的公共边,窄面域处且与公共边对称的一边称为短边,信号簧片上且相对于短边处设有覆盖一半窄面域的第一折弯部,信号簧片上且相对于公共边处设有覆盖剩余面域的第二折弯部,连接段通过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的配合实现双层包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D2信号圈设置成一体式结构,通过耦合器上座盖板进行固定,此结构简单、合理、环保,降低成本,减少因铆接不良或铆接电阻大,导致信号输出弱电的稳定性;同时在动作簧片上设置八字形结构向中间闭合直接和导电圈铆接脚相抵在一起,圈脚呈侧翻铆压状紧贴簧片,结构简单增加接触压力和接触表面积,降低温升有效提高产品寿命,解决以往固铆接不牢.松动出现的接触不良簧片触点闪络打火现象;优化了信号簧片双层包叠的结构,有效提高簧片插线端子的稳定性、牢固性,电流通过的槽截面积增大,降低温升有效的防止熔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和装配容易的特点,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D2信号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D1信号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动作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信号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8所示,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包括D2信号圈300,该D2信号圈300为一体式结构,且具有第二触片310与第二触环320,包括用于装配D2信号圈300的上座100及与上座100固定装配的盖体组件700,D2信号圈300通过第二触片310贯穿上座100,且通过盖体组件700的配合实现在上座100上的限位,第二触环320留置于上座100的底部,由第二触片310伸出上座100顶部,通过盖体组件700限位。
所述上座100上设有配合第二触片310通过的第二通孔120,盖体组件700包括盖板710,盖板710上设有用于抵接第二触片310的第二凸块712,D2信号圈300通过第二触片310与第二凸块712的配合实现在上座100上的限位,盖体组件700包括固定铁片720,固定铁片720通过与上座100的螺丝紧固将盖板710压向第一触片410和第二触片310,第二触片310从第二通孔120处穿出。
所述上座100上设有对D2信号圈300进行限位的限位孔130,第二触环320上设有与限位孔130配合的限位凸起321,限位凸起321与D2信号圈300为一体式结构,限位凸起321通过限位孔130伸入上座100顶部,再通过折弯进行限位固定,限位孔130和限位凸起321的配合加强了D2信号圈300的限位,使得D2信号圈300在上座不容易松动。
包括D1信号圈400,该D1信号圈400为一体式结构,且具有第一触片410与第一触环420,D1信号圈400通过第一触片410贯穿于上座100,且通过盖体组件700的配合实现在上座100上的限位,第一触环420留置于上座100的底部,由第一触片410伸出上座100顶部,通过盖体组件700限位。
所述上座100上设有配合第一触片410通过的第一通孔110,盖板710上设有用于抵接第一触片410的第一凸块711,D1信号圈400通过第一触片410与第一凸块711的配合实现在上座100上的限位,第一触片410从第一通孔110处穿出。
所述上座100上设有对D1信号圈400进行限位的型槽140,D1信号圈400通过与型槽140的配合实现限位,型槽140加强对D1信号圈400的限位作用。
所述上座100上设有用于配合导电圈510的动作簧片500,动作簧片500上设有配合导电圈510电连接的连接孔520,连接孔520的侧部设有弹片521,动作簧片500和导电圈510通过弹片521弹性压迫导电圈510实现电连接,弹片521具有弹性恢复力。
所述弹片521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连接孔520的两侧,弹片521数量优选为两个,加强导电圈510和动作簧片500之间的电连接。
所述弹片521向连接孔520内拱起,且具有圆滑的曲面结构,使得弹片521形成“八”字结构,圈脚呈侧翻铆压状紧贴簧片。
包括与上座100配合的下座200,下座200内设有信号簧片600,信号簧片600上设有用于配合固连到下座200的连接段,该连接段通过两种宽度形成一宽一窄的两个面域,且具有直线连通两个面域的公共边621,窄面域630处且与公共边621对称的一边称为短边611,信号簧片600上且相对于短边611处设有覆盖一半窄面域630的第一折弯部610,信号簧片600上且相对于公共边621处设有覆盖剩余面域的第二折弯部620,连接段通过第一折弯部610和第二折弯部620的配合实现双层包叠,较宽的面域称之为宽面域640,如图所示7,连接段一般认为螺孔650至外部的部分,第一折弯部610和第二折弯部620的处理之后使得双层包叠的覆盖面积更大,信号簧片600在本申请指D1信号簧片和D2信号簧片,上座100与下座200通过插接耦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D2信号圈(300),该D2信号圈(300)为一体式结构,且具有第二触片(310)与第二触环(320),包括用于装配D2信号圈(300)的上座(100)及与上座(100)固定装配的盖体组件(700),D2信号圈(300)通过第二触片(310)贯穿上座(100),且通过盖体组件(700)的配合实现在上座(100)上的限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100)上设有配合第二触片(310)通过的第二通孔(120),盖体组件(700)包括盖板(710),盖板(710)上设有用于抵接第二触片(310)的第二凸块(712),D2信号圈(300)通过第二触片(310)与第二凸块(712)的配合实现在上座(100)上的限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100)上设有对D2信号圈(300)进行限位的限位孔(130),第二触环(320)上设有与限位孔(130)配合的限位凸起(321)。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D1信号圈(400),该D1信号圈(400)为一体式结构,且具有第一触片(410)与第一触环(420),D1信号圈(400)通过第一触片(410)贯穿于上座(100),且通过盖体组件(700)的配合实现在上座(100)上的限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100)上设有配合第一触片(410)通过的第一通孔(110),盖板(710)上设有用于抵接第一触片(410)的第一凸块(711),D1信号圈(400)通过第一触片(410)与第一凸块(711)的配合实现在上座(100)上的限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100)上设有对D1信号圈(400)进行限位的型槽(140),D1信号圈(400)通过与型槽(140)的配合实现限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100)上设有用于配合导电圈(510)的动作簧片(500),动作簧片(500)上设有配合导电圈(510)电连接的连接孔(520),连接孔(520)的侧部设有弹片(521),动作簧片(500)和导电圈(510)通过弹片(521)弹性压迫导电圈(510)实现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521)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连接孔(520)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521)向连接孔(520)内拱起,且具有圆滑的曲面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上座(100)配合的下座(200),下座(200)内设有信号簧片(600),信号簧片(600)上设有用于配合固连到下座(200)的连接段,该连接段通过两种宽度形成一宽一窄的两个面域,且具有直线连通两个面域的公共边(621),窄面域(630)处且与公共边(621)对称的一边称为短边(611),信号簧片(600)上且相对于短边(611)处设有覆盖一半窄面域(630)的第一折弯部(610),信号簧片(600)上且相对于公共边(621)处设有覆盖剩余面域的第二折弯部(620),连接段通过第一折弯部(610)和第二折弯部(620)的配合实现双层包叠。
CN202120786449.0U 2021-04-17 2021-04-17 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 Active CN214411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86449.0U CN214411580U (zh) 2021-04-17 2021-04-17 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86449.0U CN214411580U (zh) 2021-04-17 2021-04-17 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11580U true CN214411580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32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86449.0U Active CN214411580U (zh) 2021-04-17 2021-04-17 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115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0943B (zh) 屏蔽板组件及接触件模块、高速电连接器
TW201729467A (zh) 接線端子結構改良
CN110931667A (zh) 高容量锂电池盖板
CN214411580U (zh) 一种器具耦合器的组件改良型结构
CN209747767U (zh) 鳞片式夹簧及插套
CN216528532U (zh) 一种防水型轻触开关
CN213959183U (zh) 用于电连接器的u型簧片
CN100481642C (zh) 一种插头插座组件
CN208723142U (zh) 一种直插式继电器插座结构
CN219720395U (zh) 液体加热器皿连接器用电极片
CN220857120U (zh) 开关插座
CN208401106U (zh) 一种新型冠簧
CN205790531U (zh) 一种母插接件
CN209133724U (zh) 风扇连接器
CN218849880U (zh) 一种座式连接的电连接器
CN220984371U (zh) 一种无螺丝弹片开关及家用电器
CN216976736U (zh) 一种低压轨道取电器
CN211980955U (zh) 一种使用安全性高的插座组件
CN208939199U (zh) 连接器高载流冠簧
CN202871693U (zh) 一种电热水壶温控器的弹片定位结构
CN216598149U (zh) 电连接器
CN218242311U (zh) 一种星形排布接触件和端子
CN215084238U (zh) 一种挂脖按摩风扇
CN208337301U (zh) 一种电机碳刷套
CN215816692U (zh) 插座连接器屏蔽结构及其插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