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模组,通过设置转接电路板,可以提升电池模组的电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筋膜枪。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应用于按摩仪,包括:电池、转接电路板和电输出件,所述电池至少包括: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所述第一电池的轴线和所述第二电池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池的轴线的方向上分布,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设置于所述转接电路板的同一侧,所述转接电路板设置有第一电连接线,所述第一电连接线至少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的电极,以使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通过所述转接电路板串联连接;所述电输出件与所述转接电路板电连接,以输出所述电池的能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通过在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的一侧设置转接电路板,使得多节电池之间的电连接可以通过转接电路板实现,这样可以避免出现错接、漏接的问题,从而可以提升电池模组的电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接电路板朝向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一电池的轴线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接电路板构造为平板状且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电池的轴线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接电路板朝向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电子元器件,所述电子元器件朝向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之间的空隙凸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的外周包覆有绝缘层且所述电池的电极从所述绝缘层中露出,所述绝缘层至少部分地包裹所述电输出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连接线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转接电路板上且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池或所述第二电池的电极上,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弯折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连接线还包括:第一隔离层,所述第一隔离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弯折连接处且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隔离层为套环,所述套环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弯折连接处;或所述第一隔离层为贴片,所述贴片贴设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弯折连接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隔离层为塑料套、胶套、塑料贴片和胶片中的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第二隔离层,所述第二隔离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和所述转接电路板之间,以将所述转接电路板和所述绝缘层隔离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接电路板在所述第二隔离层上的投影不超出所述第二隔离层的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隔离层与所述第一电池相连接且连接部分为平面,所述第二隔离层与所述第二电池相连接且连接部分为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隔离层为弹性隔离层,以使所述第二隔离层向背离所述转接电路板的方向可弹性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隔离层为塑料片或海绵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的正极设置有围绕所述正极的第三隔离层,所述第三隔离层延伸至所述电池设置所述正极的端面边缘处,以隔离负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三电池,所述第三电池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电池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三电池与所述第一电池在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池的轴线的方向上分布,所述第三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背离所述转接电路板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池的正极、所述第二电池的正极和所述第三电池的负极位于所述电池模组的同一侧,所述第一电池的负极、所述第二电池的负极和所述第三电池的正极位于所述电池模组的同一侧,所述第三电池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池的正极通过第二电连接线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池的正极与所述第二电池的负极通过第三电连接线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接电路板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电池、所述第二电池和所述第三电池的外接圆在水平面的投影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至少设置于所述电池和所述转接电路板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封装层包括:外周封装部和端面封装部,所述端面封装部连接于所述外周封装部的端部且朝向内侧延伸,所述外周封装部设置于所述电池的外周面和所述转接电路板的外侧,所述端面封装部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电池的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周封装部和/或所述端面封装部开设有供所述电输出件穿出的穿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连接线为金属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筋膜枪,包括:外壳和所述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设置有凸筋,所述凸筋朝向相邻两个所述电池之间的空隙凸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三电池,所述第三电池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电池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三电池与所述第一电池并排设置,所述第三电池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背离所述转接电路板的一侧;所述凸筋为三个且分别为第一凸筋、第二凸筋和第三凸筋,所述第一凸筋对应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之间的空隙,所述第二凸筋对应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三电池之间的空隙,所述第三凸筋对应所述第二电池和所述第三电池之间的空隙,所述第一凸筋的凸出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凸筋的凸出长度,以及小于所述第三凸筋的凸出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具有上述电池模组100的按摩仪,例如筋膜枪S。
如图2-图6所示,电池模组100包括:电池20和转接电路板10。
其中,电池20包括: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第一电池21的轴线和第二电池22的轴线平行,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在垂直于第一电池21的轴线的方向上分布,如此,可以方便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的布置。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的高度可以相同,例如为圆柱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可以是结构相同的两节电池。
其中,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设置于转接电路板10的同一侧,即转接电路板10位于第一电池21的柱面和第二电池22的柱面一侧。并且,转接电路板10上设置有第一电连接线11,第一电连接线11至少用于连接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的电极,以使电池20通过转接电路板10串联连接。
具体地,转接电路板10上形成有电连接线路,包括第一电连接线11,第一电连接线11可以为多条。一条第一电连接线11连接在第一电池21上的负极和转接电路板10的一端,另一条第一电连接线11又从转接电路板10的另一端接出连接到第二电池22的正极,第一电池21上的正极和第二电池22的负极可以同样设置,由此可以实现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之间的串联,这样可以避免电池20之间的错接、漏接问题,从而可以提升电池模组100的电连接稳定性。
即,通过使用转接电路板10对多节电池20之间进行转接,对于多节电池20的串联而言,将多条第一电连接线11集成在转接电路板10上,且转接电路板10在电池20上相比于电线具有更大、更稳定的接触面,能够更稳定地连接在电池20上,整个电池模组100具有更为稳定的结构,能够在筋膜枪S高频振动时保持电池模组100的供电稳定性。
当第一电池21的正极和第二电池22的正极同向设置时,转接电路板10的设置还可以使得电池模组100无需设置跨越电池20轴向长度的电线,可以避免接电线路复杂的问题。当然,第一电池21的正极还可以和第二电池22的负极同向设置。
其中,转接电路板10上还可以设置电输出件13,电输出件13与转接电路板10电连接,以输出电池20的能量。即可以通过电输出件13对外输出电池20的能量,从而来驱动驱动件进行转动。
此外,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的至少一个端面平齐,即至少一个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长度可以相等,则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的两个端面可分别对应平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长度可以是不相等的,因此可仅有一个端面是对应平齐的,另一个端面不平齐。
其中,转接电路板10朝向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的一侧表面与第一电池21的轴线平行。如此设置,使得转接电路板10与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的轴线平行设置,从而可以节省电池模组100占用的空间。进一步地,转接电路板10可以构造为平板状,并且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电池21的轴线平行。平板状的转接电路板10可以进一步地减少电池模组100占用的空间。
此外,如图3所示,转接电路板10朝向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电子元器件12,电子元器件12朝向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之间的空隙凸出。即,转接电路板10朝向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电子元器件12,另一侧为光面,因为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为圆柱形,当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接触时,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之间的接合处形成低洼,如此能够容置电子元器件12,使得电池模组100的外表面较为平整,以及使电池模组100的尺寸较小。
如图5和图6所示,电池20的外周包覆有绝缘层24,并且电池20的电极从绝缘层24中露出,绝缘层24至少部分地包裹电输出件13。其中,电池20的正极和负极中的一个与电池20的筒柱为一体,本实施例中电池20的负极与电池20的筒柱一体,因此电池20的筒柱相当于电池20的负极,筒柱一直延伸至电池20的正极的所在的端面上,通过包覆绝缘层24,将筒柱包裹于其中,并使得电池20的正极和负极在电池20的两端露出,避免电池20在筒柱上形成异常导通,造成无法形成有效的串联的问题,甚至造成电池20的短接。并且,绝缘层24也可以包裹电输出件13,从而可以提升电输出件13的使用安全。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电连接线11包括: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第一连接部111连接于转接电路板10上,并且第二连接部112连接于第一电池21或第二电池22的电极上,第二连接部112相对第一连接部111弯折设置,以与第一电池21或第二电池22的电极边缘相对应。如此,第一连接部111与转接电路板10连接,第二连接部112与第一电池21或第二电池22连接,即可以实现转接电路板10与电池20之间的电连接,由此可以实现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之间的串联。其中,第二连接部112还可以相对第一连接部111弯折设置,如此可以方便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与第一电连接线11进行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电连接线11还包括第一隔离层113。第一隔离层113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的弯折连接处,并且朝向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延伸。因为转接电路板10设置在电池20的侧面,使得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之间需要相对弯折设置,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之间的弯折处容易形成锐边或披锋,锐边或披锋容易割破电池20的绝缘层24。通过在第一电连接线11的折弯处套有第一隔离层113,第一隔离层113能够有效地防止折弯处割破电池20的绝缘层24,从而可以避免电池20的正极与电池20的筒柱之间形成电连接,即防止电池20形成内闭环,从而可以对第一电连接线11起到隔离的作用。
可选地,第一隔离层113可以为套环,套环套设在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的弯折连接处。套环可以直接套设在弯折处,从而可以避免弯折处的锐边或披锋割破电池20的绝缘层24,从而可以对电池20起到保护的作用。
可选地,第一隔离层113可以为贴片,贴片贴设在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的弯折连接处。贴片贴设在弯折连接处时,可以将电池20的绝缘层24与弯折连接处隔离开,也可以实现对电池20的保护。
可选地,第一隔离层113可以为胶套或塑料套。胶套或塑料套可以直接套设在第一电连接线11的折弯处,不仅可以避免弯折处的锐边或披锋割破电池20的绝缘层24,而且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进一步地提升电池20的使用安全。胶套可以是橡胶套或硅胶套。
当然,第一隔离层113还可以是塑料贴片和胶片中的一种。也就是说,塑料贴片和胶片贴设在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二连接部112的弯折连接处,从而可以保护第一电池21或第二电池22。并且,通过贴设塑料贴片或胶片的方式来保护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方便快捷。
可选地,如图3和图5所示,电池模组100还包括第二隔离层30。第二隔离层30设置于绝缘层24和转接电路板10之间,以将转接电路板10和绝缘层24隔离开。也就是说,通过在转接电路板10与电池20之间设有第二隔离层30,能够有效地防止转接电路板10上凸起的电子元器件12或者第一电连接线11在高频震动时将电池20的绝缘层24割破,从而形成异常导通,如此可以提升电池20的使用安全。
第二隔离层30的长度可与电池20的轴向长度相匹配,由此除了能够防止转接电路板10割破绝缘层24之外,还能够防止第一电连接线11割破绝缘层24。
参照图3和图5所示,转接电路板10在第二隔离层30上的投影不超出第二隔离层30的边缘。也就是说,转接电路板10在第二隔离层30上的投影完全落入至第二隔离层30中,由此能够防止转接电路板10将第二绝缘层24割破,其中,第二隔离层30可以通过背胶粘接在电池20外。
参照图3和图5所示,第二隔离层30与第一电池21相连接,并且连接部分为平面,第二隔离层30与第二电池22相连接,并且连接部分为平面。如此,第二隔离层30与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之间的连接部位形成平面,从而能够对转接电路板10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即在安装转接电路板10时能够防止转接电路板10向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之间的低洼处滑动,即可以避免电子元器件12距离电池20过近而划破电池20的绝缘层24。
具体地,第二隔离层30可以为弹性隔离层,以使第二隔离层30向背离转接电路板10的方向可弹性变形。也就是说,第二隔离层30能够朝向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之间的低洼处变形,转接电路板10设有电子元器件12的一面朝向第二隔离层30设置,由此第二隔离层30的变形能够避让转接电路板10上的电子元器件12,节省电池模组100的安装空间,也能够使转接电路板10更靠近电池20设置。
可选地,第二隔离层30可以为塑料片或海绵片。海绵片和塑料片都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第二隔离层30设置在绝缘层24和转接电路板10之间时,可以将转接电路板10和绝缘层24隔离开,并且可以使第二隔离层30向背离转接电路板10的方向可弹性变形。而且,海绵片可以隔绝热量,这样可以避免传动组件产生的热量传输到电池20处。
如图5所示,电池20的正极设置有围绕正极的第三隔离层25,第三隔离层25延伸至电池20设置正极的端面边缘处。如此设置,第三隔离层25能够有效地防止电池20的正极与电池20的筒柱,即电池20的负极导通,从而可以避免电池20在筒柱上形成异常导通,造成无法形成有效的串联的问题,甚至造成电池20的短接的问题。
进一步地,电池模组100的端面形成一整片第三隔离层25,第三隔离层25上形成有用于方便电池20的正极和负极露出的通孔,其余部分将电池20的端面覆盖,具有较好的隔离作用。此外,第三隔离层25可以直接通过背胶粘接在电池20的端面上。
如图3和图5所示,电池20还包括:第三电池23,第三电池23的轴线与第一电池21的轴线平行,第三电池23与第一电池21在垂直于第一电池21的轴线的方向上分布,第三电池23设置于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背离转接电路板10的一侧。如此,第一电池21、第二电池22和第三电池23之间相邻设置,第一电池21、第二电池22和第三电池23的轴线在端面上的连线呈三角形,三节电池20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比较稳定。此外,设置三节电池20,可以提升电池模组100的蓄电量,也就是说,提升电池模组100的续航能力。
其中,参照图5所示,第一电池21的正极、第二电池22的正极和第三电池23的负极位于电池模组100的同一侧,第一电池21的负极、第二电池22的负极和第三电池23的正极位于电池模组100的同一侧,第三电池23的负极与第一电池21的正极通过第二电连接线电连接,第三电池23的正极与第二电池22的负极通过第三电连接线电连接。进一步地,设有转接电路板10的两节电池20的正极在同一侧,负极在另一侧,不设置转接电路板10的一节电池20的正极与设有转接电路板10的电池20的负极在同一侧,由此能够减少第一电连接线11跨越电池20的轴向进行接电的次数,减少第一电连接线11的接线长度,提升接电稳定性。
参照图3所示,转接电路板10在水平面的投影位于第一电池21、第二电池22和第三电池23的外接圆在水平面的投影之内。转接电路板10连接在电池20的柱面上时,落在三节电池20的外接圆之内,从而使得电池模组100整体能够落在其三节电池20的外接圆内,节省电池模组100安装所需占用的空间,即缩减筋膜枪S的空间。
如图4和图5所示,电池模组100还包括:封装层40,封装层40至少设置于电池20和转接电路板10的外侧。通过在电池20和转接电路板10的外侧设置封装层40,可以对电池20和转接电路板10的固定起到较好的约束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止电池20和转接电路板10在高频振动发生分离,还能够防止第一电连接线11与电池20的接线位置外露被腐蚀或氧化,导致电阻发生变化,影响输出电压。
如图5所示,封装层40包括:外周封装部41和端面封装部42,端面封装部42连接于外周封装部41的端部,并且朝向内侧延伸,外周封装部41设置在电池20的外周面和转接电路板10的外侧,端面封装部42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电池20的端面。也就是说,外周封装部41包裹在电池20的柱面上并将转接电路板10包覆于其中,即外周封装部41可以对电池20和转接电路板10的固定起到较好的约束作用,能够有效地防止电池20和转接电路板10在高频振动发生分离。并且,端面封装部42相对外周封装部41内扣,端面封装部42至少部分地封装电池20的端面,可以避免第一电连接线11与电池20的接线位置外露被腐蚀或氧化,导致电阻发生变化。
结合图3-图6所示,外周封装部41或端面封装部42开设有供电输出件13穿出的穿孔43。其中,电输出件13用于输出电池20的电压,电输出件13通过电线为筋膜枪S进行供电。通过在外周封装部41或端面封装部42开设穿孔43,可以容许电池模组100的电线接出。
可选地,第一电连接线11为金属片。即,金属片连接在两节电池20的电极之间,或者连接在电池20的电极与转接电路板10之间,金属片具有较好的导电性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即可以将转接电路板10连接在电池20上,将电池20与电池20之间连接,使得电池20与电池20之间受到转接电路板10连接的约束具有更为稳定的连接效果,即提升电池模组100的结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筋膜枪S,包括:外壳200和电池模组100,电池模组100设置于外壳200内。其中,外壳200中形成有容置腔,电池模组100放置在容置腔内,转接电路板10上可以设置多条第一电连接线11,从而将多条第一电连接线11集成在一块转接电路板10上,且转接电路板10在电池20上相比于电线具有更大、更稳定的接触面,能够更稳定地连接在电池20上,整个电池模组100具有更为稳定的结构,能够在筋膜枪S高频振动时保持电池模组100的供电稳定性。电池模组100可以给传动组件供电,传动组件可以驱动按摩头300进行往复按摩。
具体地,外壳200设置有凸筋,凸筋朝向相邻两节电池20之间的空隙凸出。容置腔的壁面上形成有凸筋,凸筋与电池模组100的柱面抵接,从而能够消除电池模组100与容置腔的壁面之间的间隙,有效地防止电池模组100在容置腔内晃动,从而减小电池模组100的振动,以及减小电池模组100振动带来的噪音。
其中,凸筋可以为三个,并且分别为第一凸筋211、第二凸筋212和第三凸筋213,第一凸筋211对应第一电池21和第二电池22之间的空隙,第二凸筋212对应第一电池21和第三电池23之间的空隙,第三凸筋213对应第二电池22和第三电池23之间的空隙,第一凸筋211的凸出长度小于第二凸筋212的凸出长度,以及小于第三凸筋213的凸出长度。也就是说,电池模组100呈三棱柱状,并且设有转接电路板10的一面较其他的两面高,容置腔内的第一凸筋211高度较低,第二凸筋212和第三凸筋213高度较高,即第一凸筋211与电池模组100设有转接电路板10的一面匹配,从而使得第一凸筋211可以避让设有转接电路板10的一侧,如此可以对电池模组100的装配具有定位的作用。并且,由于电池模组100的转接电路板10上接出电线,因此能够将电池模组100的电线接出方向进行定位,能够有效地防止电线发生扭转,牵拉等造成接触不良的问题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