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11389U - 一种蓄电池箱及列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电池箱及列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11389U
CN214411389U CN202022256720.8U CN202022256720U CN214411389U CN 214411389 U CN214411389 U CN 214411389U CN 202022256720 U CN202022256720 U CN 202022256720U CN 214411389 U CN214411389 U CN 214411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battery box
groups
bus
bus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5672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文龙
周建升
孙玉昆
徐广伟
张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5672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113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11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11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箱及列车,所述蓄电池箱包括蓄电池箱体、接线箱体、第一汇流排、第二汇流排和多组蓄电池:所述接线箱体焊接于所述蓄电池箱体外部: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所述第二汇流排位于所述接线箱体内部;所述多组蓄电池位于所述蓄电池箱体内部;所述第一汇流排用于对所述多组蓄电池的正极电流进行汇流处理,并输送至负载端;所述第二汇流排用于对所述多组蓄电池的负极电流进行汇流处理,并输送至负载端。通过该蓄电池箱,可以使蓄电池箱与接线箱融为一体,从而缩短了接线箱与蓄电池之间的距离,降低了对传输电缆长度的需求,节省了安装空间和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蓄电池箱及列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列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蓄电池箱及列车。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列车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列车需要紧急供电或电能不足时,可以通过蓄电池来为列车进行供电,维持列车的正常运行。其中,蓄电池往往具备多块电池,因此需要在列车中安装接线箱来对多快电池进行汇流,得到能够使列车使用的大电流。
相关技术中,蓄电池以及接线箱的安装会占用大量的列车空间,成本较高,不利于列车的改进和修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蓄电池箱,该蓄电池箱上焊接有接线箱体,接线箱体内容安装有汇流排。通过该蓄电池箱,可以使蓄电池箱与接线箱融为一体,从而缩短了接线箱与蓄电池之间的距离,降低了对传输电缆长度的需求,节省了安装空间和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蓄电池箱,所述蓄电池箱包括蓄电池箱体、接线箱体、第一汇流排、第二汇流排和多组蓄电池:
所述接线箱体焊接于所述蓄电池箱体外部:
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所述第二汇流排位于所述接线箱体内部;
所述多组蓄电池位于所述蓄电池箱体内部;
所述第一汇流排用于对所述多组蓄电池的正极电流进行汇流处理,并输送至负载端;
所述第二汇流排用于对所述多组蓄电池的负极电流进行汇流处理,并输送至负载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汇流排包括第一汇流接线位、第一接孔螺母、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一输电线,所述第一汇流母线用于连接所述多组蓄电池的正极和所述第一汇流接线位,所述第一输电线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孔螺母和所述负载端,所述第二汇流排包括第二汇流接线位、第二接孔螺母、第二汇流母线和第二输电线,所述第二汇流母线用于连接所述多组蓄电池的负极和所述第二汇流接线位,所述第二输电线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接孔螺母和所述负载端,所述第一汇流排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一汇流接线位实现所述多组蓄电池正极的并联连接,得到汇流后的正极电流;
通过所述第一接孔螺母和所述第一输电线将所述汇流后的正极电流输送至所述负载端;
所述第二汇流排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第二汇流母线和所述第二汇流接线位实现所述多组蓄电池负极的并联连接,得到汇流后的负极电流;
通过所述第二接孔螺母和所述第二输电线将所述汇流后的负极电流输送至所述负载端。
可选的,所述蓄电池箱进一步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中,所述第二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二汇流母线中。
可选的,所述汇流排的正面和反面具有绝缘涂层,所述汇流排中间安装有绝缘内芯。
可选的,所述第一二极管包括多组二极管,所述多组二极管之间为并联关系。
可选的,所述二极管通过散热座与所述蓄电池箱体连接。
可选的,所述二极管与所述散热座之间填充有导热胶体,在所述蓄电池箱体外侧与所述散热座对应位置具有散热筋条。
可选的,所述散热座为散热铝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列车,所述列车包括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箱。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蓄电池箱,该蓄电池箱包括蓄电池箱体、接线箱体、第一汇流排、第二汇流排和多组蓄电池,该接线箱体焊接于蓄电池箱体外部,多组蓄电池放置在蓄电池箱体内部,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位于接线箱体内部,分别用于对多组蓄电池的正极电流和负极电流进行汇流处理,并输送至负载端。基于此,可以通过该蓄电池箱,采用较短的输电线即可使接线箱中的汇流排完成对多组蓄电池的汇流,而不需要用较长的输电电缆来连接汇流排和蓄电池,从而减少了输电电缆成本,同时节省了列车中的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蓄电池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蓄电池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蓄电池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相关技术中,接线箱的安装往往与蓄电池箱之间有较长的距离,因此就需要在列车中划分出部分空间用于安装在接线箱与蓄电池箱之间进行电能传输的输电电缆,输电电缆的造价较高,因此相关技术中的安装方法会占用大量的安装空间,同时安装成本较高,不利于列车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蓄电池箱,该蓄电池箱上焊接有接线箱体,接线箱体内容安装有汇流排。通过该蓄电池箱,可以使蓄电池箱与接线箱融为一体,从而缩短了接线箱与蓄电池之间的距离,降低了对传输电缆长度的需求,节省了安装空间和成本。
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都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蓄电池箱的示意图,该蓄电池箱包括蓄电池箱体10、接线箱体11、第一汇流排20、第二汇流排 21和多组蓄电池。其中,在蓄电池箱外往往具有一定的检修空间,用于使相关人员对蓄电池箱进行检修。基于此,为了节省列车中的安装空间,本申请利用该检修空间,将接线箱体11焊接于该蓄电池箱体10外侧,如图1所示。
第一汇流排20和第二汇流排21位于接线箱体11的内部,第一汇流排20 用于对多组蓄电池的正极电流进行汇流处理,并输送至负载端;第二汇流排 21用于对多组蓄电池的负极电流进行汇流处理,并输送至负载端。其中,多组蓄电池位于蓄电池箱体10的内部,负载端是指列车中需要用电的各种负载设备。
通过上述结构,电能从蓄电池中流出后,可以直接通过输电线接到第一汇流排20和第二汇流排21中进行汇流处理,由于第一汇流排20和第二汇流排21位于紧挨蓄电池箱体10的接线箱体11中,因此,采用较短的输电线即可实现电能汇流,而不需要在接线箱和蓄电箱之间架设输电电缆。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蓄电池箱,该蓄电池箱包括蓄电池箱体、接线箱体、第一汇流排、第二汇流排和多组蓄电池,该接线箱体焊接于蓄电池箱体外部,多组蓄电池放置在蓄电池箱体内部,第一汇流排和第二汇流排位于接线箱体内部,分别用于对多组蓄电池的正极电流和负极电流进行汇流处理,并输送至负载端。基于此,可以通过该蓄电池箱,采用较短的输电线即可使接线箱中的汇流排完成对多组蓄电池的汇流,而不需要用较长的输电电缆来连接汇流排和蓄电池,从而减少了输电电缆成本,同时节省了列车中的安装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汇流排20包括第一汇流接线位25、第一接孔螺母26、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一输电线,第一汇流母线用于连接多组蓄电池的正极和第一汇流接线位25,所述第一输电线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孔螺母 26和所述负载端,第二汇流排包括第二汇流接线位33、第二接孔螺母34、第二汇流母线和第二输电线,第二汇流母线用于连接多组蓄电池的负极和第二汇流接线位33,第二输电线用于连接第二接孔螺母34和负载端。
其中,第一汇流排具体20用于:通过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一汇流接线位25 实现多组蓄电池正极的并联连接,得到汇流后的正极电流;
通过第一接孔螺母26和第一输电线将汇流后的正极电流输送至负载端;
第二汇流排21具体用于:
通过第二汇流母线和第二汇流接线位33实现多组蓄电池负极的并联连接,得到汇流后的负极电流;
通过第二接孔螺母34和第二输电线将汇流后的负极电流输送至负载端。
其中,第一汇流排20和第二汇流排21上还具有焊接螺母23,用于压接多组蓄电池的汇流母线23。在接线箱体11左侧开有8个过线孔,右侧开有4 个接线孔,用于通过上述汇流母线和输电线。过线孔上可以配有M40格兰头 1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防止各组蓄电池之间出现反向电流,损伤蓄电池组,如图3所示,蓄电池箱中还包括第一二极管30和第二二极管36,第一二极管30位于第一汇流母线中,第二二极管36位于第二汇流母线中,从而能够避免汇流母线中的电流逆流。
在一中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使第一汇流排20和第二汇流排21之间具有可靠的电气间隙以及爬电距离,防止蓄电池正负电之间出现干扰,在该汇流排的正面和反面具有绝缘图层27,例如可以为高绝缘性防护膜,同时,在汇流排中间还可以安装有绝缘内芯28,该绝缘内芯28可以位于汇流排中间的过孔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二极管的安装方式可以为并联方式,例如,第一二极管30可以包括多组二极管,多组耳机管之间为并联关系,可以安装在不同的汇流母线上,进一步提高防护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在输电的过程中,二极管会因为电流通过而产生一定的热能,为了防止该热能损坏二极管及汇流母线,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二极管可以通过散热座31与蓄电池箱体10连接。可选的,该散热座31可以为散热铝座。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二极管与散热座31之间可以填充有导热胶体32,该导热胶体可以为高性能导热胶;同时,在蓄电池箱体10外侧与散热座31对应位置可以具有散热筋条17,该散热筋条17位于蓄电池箱体10的蒙皮16上。
除了上述蓄电池箱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列车,该列车中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展示的蓄电池箱。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下述介质中的至少一种: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设备及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箱包括蓄电池箱体、接线箱体、第一汇流排、第二汇流排和多组蓄电池:
所述接线箱体焊接于所述蓄电池箱体外部:
所述第一汇流排与所述第二汇流排位于所述接线箱体内部;
所述多组蓄电池位于所述蓄电池箱体内部;
所述第一汇流排用于对所述多组蓄电池的正极电流进行汇流处理,并输送至负载端;
所述第二汇流排用于对所述多组蓄电池的负极电流进行汇流处理,并输送至负载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排包括第一汇流接线位、第一接孔螺母、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一输电线,所述第一汇流母线用于连接所述多组蓄电池的正极和所述第一汇流接线位,所述第一输电线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接孔螺母和所述负载端,所述第二汇流排包括第二汇流接线位、第二接孔螺母、第二汇流母线和第二输电线,所述第二汇流母线用于连接所述多组蓄电池的负极和所述第二汇流接线位,所述第二输电线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接孔螺母和所述负载端,所述第一汇流排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汇流母线和第一汇流接线位实现所述多组蓄电池正极的并联连接,得到汇流后的正极电流;
通过所述第一接孔螺母和所述第一输电线将所述汇流后的正极电流输送至所述负载端;
所述第二汇流排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第二汇流母线和所述第二汇流接线位实现所述多组蓄电池负极的并联连接,得到汇流后的负极电流;
通过所述第二接孔螺母和所述第二输电线将所述汇流后的负极电流输送至所述负载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箱进一步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一汇流母线中,所述第二二极管位于所述第二汇流母线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的正面和反面具有绝缘涂层,所述汇流排中间安装有绝缘内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极管包括多组二极管,所述多组二极管之间为并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通过散热座与所述蓄电池箱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与所述散热座之间填充有导热胶体,在所述蓄电池箱体外侧与所述散热座对应位置具有散热筋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座为散热铝座。
9.一种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列车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箱。
CN202022256720.8U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蓄电池箱及列车 Active CN2144113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56720.8U CN214411389U (zh)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蓄电池箱及列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56720.8U CN214411389U (zh)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蓄电池箱及列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11389U true CN214411389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18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56720.8U Active CN214411389U (zh)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蓄电池箱及列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113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3195A1 (zh) * 2022-01-27 2023-08-03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储能集装箱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3195A1 (zh) * 2022-01-27 2023-08-03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储能集装箱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22463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模块单元及电池模块
CN102024865B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池片的连接方法
CN106935782B (zh) 一种电池单元及包括该电池单元的电池模块
CN202905752U (zh) 多功能智能光伏汇流箱
WO2011044759A1 (zh) 一种太阳电池组件
CN214411389U (zh) 一种蓄电池箱及列车
CN208538986U (zh) 一种电池组串联连接装置
CN206194879U (zh) 一种易组装便于散热动力圆柱锂电池模块
CN208046256U (zh) 基站供电电池组
CN102569458A (zh)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接线盒
CN218648786U (zh) 一种光伏系统用直流汇流母线
CN207097933U (zh) 一种免焊接电池组
CN201352559Y (zh) 一种硅太阳能电池接线盒
CN208971463U (zh) 一种带储能装置的光伏电站汇流箱
CN201270264Y (zh) 电池组
CN219017827U (zh) 一种固态聚合物电芯的多功能模组结构
CN201352713Y (zh) 一种光伏阵列汇流箱
CN203119802U (zh) 一种智能光伏防雷汇流箱
CN218300148U (zh) 一种储能电池模组集成线路板
CN219268812U (zh) 一种用于光伏关断的正极接线盒、负极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CN204168177U (zh) 中高压三电平撬棒电路、变流器以及风力并网发电系统
CN208046237U (zh) 用于新能源站的供电系统
CN216929622U (zh) 一种锂电储能集成系统
CN214411440U (zh)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
CN202487615U (zh)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接线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