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09826U - I/o挡板及机箱 - Google Patents

I/o挡板及机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09826U
CN214409826U CN202120473035.2U CN202120473035U CN214409826U CN 214409826 U CN214409826 U CN 214409826U CN 202120473035 U CN202120473035 U CN 202120473035U CN 214409826 U CN214409826 U CN 214409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protrusion
substrate
hook
straigh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7303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纪正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oxinch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oxin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oxin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oxinchu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7303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09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09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098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机箱技术邻域,公开了一种I/O挡板及机箱,所述I/O挡板安装于背板的缺口,所述主挡板包括基板和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凸起、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一卡钩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卡钩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分别用于卡接于所述背板,其中,所述第一凸起设置有坡面,所述坡面用于抵接于所述缺口的内侧壁。通过以上设置,方便了将所述I/O挡板安装于所述背板,以及从所述背板拆卸下来。

Description

I/O挡板及机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涉及机箱技术邻域,特别是涉及一种I/O挡板及机箱。
背景技术
I/O挡板为台式电脑机箱的通用配件,一般设置在台式电脑机箱的背板上,起到遮挡I/O接口、实现电磁屏蔽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的部分I/O挡板通过I/O挡板四周的弹性卡钩卡接于机箱的背板上,安装时,先将I/O挡板四周的弹性卡钩对准背板的缺口的四周边沿,然后沿大致垂直于I/O挡板的方向用力推动将I/O挡板,以使得I/O挡板四周的弹性卡钩越过缺口的边沿并卡接于背板,从而实现将I/O挡板固定于机箱。其中,在安装过程中,需使用较大的推力,容易破坏I/O挡板结构和/或背板结构,安装难度大,且拆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简单、拆卸方便的I/O挡板及机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I/O挡板,安装于背板的缺口,所述I/O挡板包括:
主挡板,所述主挡板包括基板和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凸起、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一卡钩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卡钩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分别用于卡接于所述背板,其中,所述第一凸起设置有坡面,所述坡面用于抵接于所述缺口的内侧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坡面为斜平面或曲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呈扁平的球冠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钩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一平直段,所述第一弯折段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所述第一平直段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侧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卡钩包括第二弯折段和第二平直段,所述第二弯折段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所述第二平直段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折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平直段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侧的方向延伸;其中,
所述第二平直段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延伸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直段相对所述基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凸起相对所述基板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另一端相较所述第一凸起的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远离所述第二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卡钩和第二凸起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所述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三侧和与所述第三侧相对的第四侧,其中,所述第一侧指向所述第二侧的方向与所述第三侧指向第四侧的方向相互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垫板,安装于所述基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箱,所述机箱包括:
背板,设置有缺口;
壳体,所述背板安装于所述壳体;以及
如上所述的I/O挡板,所述I/O挡板安装于所述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I/O挡板,通过于所述基板的第二侧设置所述第一凸起,且所述第一凸起设置有用于抵接于所述缺口的内侧壁的坡面,一方面,安装时,通过转动所述主挡板,以及沿所述第一侧指向所述第二侧的方向滑动所述主挡板,即可实现将所述主挡板安装于所述背板,其安装简单;一方面,拆卸时,通过沿所述第二侧指向所述第一侧的方向滑动所述主挡板,以及转动所述主挡板,即可实现将所述主挡板从所述背板拆卸下来,其拆卸方便。其中,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所需用力较小,避免对所述I/O挡板和/或所述背板结构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且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O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I/O挡板与背板配合时的其中一状态图;
图3是图2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3的I/O挡板与背板配合时的其中另一状态图;
图5是图4的I/O挡板与背板配合时的其中又一状态图;
图6是图5的I/O挡板与背板配合时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O挡板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O挡板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I/O挡板100与背板200配合时的其中一状态图,图3为图2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I/O挡板100,所述I/O挡板100用于安装于背板200的缺口201。
所述I/O挡板100包括主挡板10,所述主挡板10包括基板11和限位结构12,所述限位结构12包括第一凸起121、第一卡钩122和第二卡钩123,所述第一卡钩122和第一凸起121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11的第一侧11A,所述第二卡钩123设置于所述基板11的与所述第一侧11A相对的第二侧11B,所述第一卡钩122和第二卡钩123分别用于卡接于所述背板200,以限制所述主挡板10沿垂直于所述基板11的方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一凸起121设置有坡面1211,所述坡面1211用于抵接于所述缺口201的内侧壁,以使得所述主挡板10沿所述第二侧11B指向所述第一侧11A的方向运动时受阻,且在拆卸过程中,所述坡面1211可沿所述缺口201的内侧壁靠近所述基板11的一边运动,以允许所述主挡板10沿所述第二侧11B指向所述第一侧11A的方向。
具体地,请参阅图3,安装时,先使得所述基板11的第二侧11B远离所述缺口201的第二边201B,后将所述第一卡钩122绕过所述缺口201的第一边201A并卡接于所述缺口201的第一边201A,此时,所述缺口201的第一边201A位于所述第一卡钩122和第一凸起121之间;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I/O挡板100与背板200配合时的其中另一状态图,然后,以所述缺口201的第一边201A为转轴转动所述主挡板10,使得所述基板11的第二侧11B朝向所述缺口201的第二边201B运动,直至所述第二卡钩123越过所述缺口201的第二边201B;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I/O挡板100与背板200配合时的其中又一状态图,最后,沿所述第一侧11A指向所述第二侧11B的方向滑动所述主挡板10,使得所述第一凸起121的坡面1211沿所述背板200的侧壁运动,直至所述坡面1211抵接于所述缺口201的第一边201A的内侧壁,此时,所述第一卡钩122和第二卡钩123分别卡接于所述缺口201的第一边201A和第二边201B,从而实现将所述主挡板10安装于所述背板200。其中,由于所述坡面1211抵接于所述缺口201的第一边201A内侧壁,使得所述主挡板10沿所述第二侧11B指向所述第一侧11A的方向运动时受阻,从而实现所述主挡板10紧固地安装于所述背板200。
拆卸时,克服所述缺口201的第一边201A的内侧壁对所述坡面1211的阻力,将所述主挡板10沿所述第二侧11B指向所述第一侧11A的方向滑动,直至所述第二卡钩123脱离所述背板200的第二边201B;然后,以所述缺口201的第一边201A为转轴转动所述主挡板10,使得所述基板11的第二侧11B远离所述缺口201的第二边201B运动,直至所述第二卡钩123反越过所述缺口201的第二边201B后,便可直接将所述主挡板10取出,从而实现将所述主挡板10从所述背板200拆卸下来。其中,所述第一边201A和第二边201B相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I/O挡板100,通过于所述基板11的第二侧11B设置所述第一凸起121,且所述第一凸起121设置有用于抵接于所述缺口201的第一边201A的内侧壁的坡面1211,一方面,安装时,通过转动所述主挡板10,以及沿所述第一侧11A指向所述第二侧11B的方向滑动所述主挡板10,即可实现将所述主挡板10安装于所述背板200,其安装简单,无需沿大致垂直于所述主挡板10的方向用力推动所述主挡板10,以使得所述第一卡钩122和第二卡钩123分别越过所述缺口201的第一边201A和第二边201B,以将所述第一卡钩122和第二卡钩123卡接于所述背板200;一方面,拆卸时,通过沿所述第二侧11B指向所述第一侧11A的方向滑动所述主挡板10,以及转动所述主挡板10,即可实现将所述主挡板10从所述背板200拆卸下来,其拆卸方便。其中,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所需用力较小,避免对所述I/O挡板100和/或所述背板200结构造成破坏。
对于上述的基板11,所述基板11呈板状结构,所述基板11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101,所述第一连接孔1101沿所述基板11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基板11,所述第一连接孔1101用于允许I/O接口穿过。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孔1101的形状、大小以及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所述第一连接孔1101的形状、大小以及数量分别进行限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基板11和限位结构12可为一体结构。
请复参阅图5,对于上述的第一凸起121,所述第一凸起121自所述基板11的一面沿远离所述基板11的方向延伸得到,所述第一凸起121的至少部分设置有所述坡面1211,所述坡面1211自所述第一凸起121靠近所述基板11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凸起121的另一端延伸。在所述第一凸起121沿所述第二侧11B指向所述第一侧11A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坡面1211靠近所述基板11的一端切入所述背板200和基板11之间,并沿所述缺口201的第一边201A的内侧壁靠近所述基板11运动。
其中,所述坡面1211为斜平面或曲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121呈扁平的球冠状,也即所述坡面1211为曲面。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坡面1211为斜平面,且所述坡面1211设置于所述第一凸起121背向所述第二侧11B的一侧。
请复参图3,对于上述的第一卡钩122和第二卡钩123,所述第一卡钩122包括第一弯折段1221和第一平直段1222,所述第一弯折段122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11,所述第一平直段122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段1221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平直段1222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侧11B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卡钩123包括第二弯折段1231和第二平直段1232,所述第二弯折段12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11,所述第二平直段12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折段123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平直段1232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侧11A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平直段1232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平直段1222的延伸长度。通过以上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卡钩122沿所述第一侧11A指向所述第二侧11B运动后仍留有部分长度卡接于所述缺口201的第一边201A,且避免了所述第二卡钩123过长在越过所述缺口201的第二边201B时出现干涉,保证了所述第一卡扣的卡接作用,以及方便了所述第二卡钩123的卡接。
其中,所述第一弯折段1221的一端自所述基板11的一面朝向远离所述基板11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一弯折段1221弯折方向背离所述第二侧11B;所述第二弯折段1231的一端自所述基板11的一面朝向远离所述基板11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二弯折段1231弯折方向背离所述第一侧11A。
请参阅图5和图6,图6示出了图5的I/O挡板100与背板200配合时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当所述第一卡钩122和第二卡钩123分别卡接于所述缺口201的第一边201A和第二边201B后,所述基板11位于所述背板200的一侧,所述第一平直段1222和第二平直段1232位于所述背板200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卡钩122和基板11的第一侧11A共同配合并卡接所述缺口201的第一边201A,所述第二卡钩123和基板11的第二侧11B共同配合并卡接所述缺口201的第二边201B,从而限制所述主挡板10沿垂直于所述基板11的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直段1222相对所述基板11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凸起121相对所述基板11的高度,也即,所述第一平直段1222面向所述基板11的一面与所述基板11之间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凸起121背离所述基板11的一端与所述基板11之间的垂直距离。通过以上设置,使得所述第一平直段1222和第一凸起121之间形成一可容纳所述缺口201的第一边201A的空间,从而允许了所述主挡板10以所述缺口201的第一边201A为转轴进行转动,防止转动时由于所述第一平直段1222和第一凸起121之间的空间不足而造成卡滞。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直段1222的另一端相较所述第一凸起121的远离所述基板11的一端远离所述第二侧11B。通过以上设置,所述主挡板10沿所述第一侧11A指向所述第二侧11B运动,直至所述第一凸起121的坡面1211抵紧所述缺口201的第一边201A的内侧壁后,所述第一平直段1222的另一端还留有部分长度以卡接于所述背板200,保证了所述第一卡钩122的卡接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12还包括第二凸起124,所述第二卡钩123和第二凸起124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侧11B,所述第二凸起124用于抵接于所述缺口201的第二边201B内侧壁,以限制所述主挡板10沿所述第一侧11A指向第二侧11B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12还包括第三凸起125和第四凸起126,所述第三凸起125和第四凸起126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11的第三侧11C和与所述第三侧11C相对的第四侧11D,所述第三凸起125和第四凸起126分别用于抵接于所述缺口201的第三边201C和第四边201D内侧壁,以限制所述主挡板10沿所述第三侧11C指向所述第四侧11D的方向,以及沿所述第四侧11D指向所述第三侧11C的方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一侧11A指向所述第二侧11B的方向与所述第三侧11C指向第四侧11D的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边201A指向所述第二边201B的方向与所述第三边201C指向第四边201D的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侧11A对应所述第一边201A,所述第二侧11B对应所述第二边201B,所述第三侧11C对应所述第三边201C,所述第四侧11D对应所述第四边201D。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124、第三凸起125和所述第四凸起126均呈半圆柱状,且均垂直于所述基板11设置,所述第二凸起124、第三凸起125和第四凸起126的垂直于所述基板11的平面分别与所述第二边201B、第三边201C和第四边D的内侧壁相对。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凸起124、第三凸起125和第四凸起126的形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只需所述第二凸起124、第三凸起125和所述第四凸起126可分别抵接于所述缺口的第二边201B、第三边201C和第四边201D即可。
当所述主挡板10安装于所述背板200后,所述第一凸起121、第二凸起124、第三凸起125和第四凸起126共同配合以阻止所述主挡板10沿平行于所述基板11的平面运动,以及所述基板11、第一卡钩122和第二卡钩123共同配合以阻止所述主挡板10沿垂直于所述基板11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所述主挡板10固定于所述背板200。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卡钩122、第二卡钩123、第一凸起121、第二凸起124、第三凸起125和第四凸起126的数量可以分别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只需至少为一个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所述第一卡钩122、第二卡钩123、第一凸起121、第二凸起124、第三凸起125和第四凸起126的数量分别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I/O挡板的结构分解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I/O挡板100还包括垫板20,所述垫板20安装于所述基板11,所述垫板20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101一一对应的第二连接孔2001。其中,所述垫板20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效果,所述垫板20可以为导电泡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垫板20可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垫板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I/O挡板100包括所述主挡板10和安装于所述主挡板10的垫板20,其结构简单,简化了产品的开模工作,且组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箱,所述机箱包括背板200、壳体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I/O挡板100,所述背板200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背板200设置有与所述主挡板10相适配的缺口201,所述I/O挡板100安装于所述缺口201并卡接于所述背板200。其中,所述垫板20位于所述主挡板10面向所述机箱的内部的一面。
所述机箱可以是台式电脑机箱,也可以是服务器设备的外壳等。对于所述机箱的其他结构可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I/O挡板,安装于背板的缺口,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挡板,所述主挡板包括基板和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凸起、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一卡钩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卡钩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分别用于卡接于所述背板,其中,所述第一凸起设置有坡面,所述坡面用于抵接于所述缺口的内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O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面为斜平面或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I/O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呈扁平的球冠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I/O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钩包括第一弯折段和第一平直段,所述第一弯折段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所述第一平直段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弯折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侧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卡钩包括第二弯折段和第二平直段,所述第二弯折段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基板,所述第二平直段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弯折段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平直段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侧的方向延伸;其中,
所述第二平直段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延伸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I/O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直段相对所述基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凸起相对所述基板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I/O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直段的另一端相较所述第一凸起的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远离所述第二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O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卡钩和第二凸起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O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所述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三侧和与所述第三侧相对的第四侧,其中,所述第一侧指向所述第二侧的方向与所述第三侧指向第四侧的方向相互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O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垫板,安装于所述基板。
10.一种机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设置有缺口;
壳体,所述背板安装于所述壳体;以及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I/O挡板,所述I/O挡板安装于所述缺口。
CN202120473035.2U 2021-03-04 2021-03-04 I/o挡板及机箱 Active CN214409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73035.2U CN214409826U (zh) 2021-03-04 2021-03-04 I/o挡板及机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73035.2U CN214409826U (zh) 2021-03-04 2021-03-04 I/o挡板及机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09826U true CN214409826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27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73035.2U Active CN214409826U (zh) 2021-03-04 2021-03-04 I/o挡板及机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098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18377B2 (en) Computer enclosure
US7208686B1 (en) Computer front bezel assembly
US7758133B2 (en) Mounting assembly for side panel of computer enclosure
EP1701238B1 (en) Computer device locking system
US8297574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US7161798B2 (en) Expansion card retention apparatus
US20090129002A1 (en) Computer enclosure adapted for mounting different types of transfer cards
US841035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US20110036960A1 (en) Connection device
US8369093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expansion c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14409826U (zh) I/o挡板及机箱
EP2740119B1 (en) User interface mounting module and method to mount a user interface on a ups
US20060278420A1 (en) Computer enclosure with direct-mounting front bezel
CN211083438U (zh) 一种支架
CN112181067B (zh) 数据处理器固定装置
US6418012B1 (en) Assembly for components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CN114126273A (zh) 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8768044U (zh) 电脑机壳与电脑主机
JP3623699B2 (ja) 卓上壁掛兼用型通信機器
CN218819514U (zh) 一款平板电脑壁挂盒结构
CN215813686U (zh) 相机外壳金属件
CN212456182U (zh) 用于安装显示屏的装置及显示屏
CN220440981U (zh) 卡接构件和电子设备
JP3891242B2 (ja) サポート及び配線装置
CN218383955U (zh) 板卡固定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24

Address after: 518000, 4th Floor, No. 31, Xiacun Community,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aoxinch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501-2, building a, wisdom Plaza, 4068 Qiaoxiang Road, Gaofa community, Shahe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baoxinchua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