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06316U - 空气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06316U
CN214406316U CN202120445766.6U CN202120445766U CN214406316U CN 214406316 U CN214406316 U CN 214406316U CN 202120445766 U CN202120445766 U CN 202120445766U CN 214406316 U CN214406316 U CN 2144063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water tank
wet film
we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457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沐原
袁宏亮
姜凤华
郑辉
杜成志
苏炳超
杨勇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457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063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063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063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湿膜组件,设于壳体内,湿膜组件包括:水槽;支架,与水槽连接,支架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支架上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摩擦部;湿膜,湿膜设于转轴上并与摩擦部接触,湿膜的一部分设于水槽内;驱动部,与转轴连接,驱动部用于驱动转轴转动,以驱动湿膜朝向进风口的一侧和朝向出风口的一侧中的一者向水槽内运动,另一者自水槽向远离水槽的方向运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调节装置,通过将湿膜的一部分浸在水槽内,并驱动湿膜转动以使湿膜不断浸水,不需要使用水泵向湿膜上喷水,避免了水泵工作时气泡破裂造成的噪音。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中,湿膜式的加湿器,通过水泵将水箱内的液体泵送至湿膜顶部,液体沿湿膜向下渗透,浸湿湿膜的所有层面,该种加湿方式效率低,且水泵泵送水噪音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湿膜组件,设于壳体内,湿膜组件包括:水槽;支架,与水槽连接,支架位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支架上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摩擦部;湿膜,湿膜设于转轴上并与摩擦部接触,湿膜的一部分设于水槽内;驱动部,与转轴连接,驱动部用于驱动转轴转动,以驱动湿膜朝向进风口的一侧和朝向出风口的一侧中的一者向水槽内运动,另一者自水槽向远离水槽的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湿膜组件和驱动部,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湿膜组件包括水槽、支架和湿膜,湿膜设置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空气由进风口进入壳体,经湿膜后再由出风口流出,从而带走湿膜上的水分,起到加湿室内空气的作用。水槽用于盛装液体,湿膜的一部分设置在水槽内,也即湿膜的一部分浸泡在水槽中,驱动部通过转轴驱动湿膜转动,使得湿膜朝向进风口的一侧和朝向出风口的一侧中的一者能够向水槽中运动,另一者自水槽中移出,也即在驱动部的驱动下,湿膜能够向水槽内运动并与液体接触,使得湿膜被浸湿,然后被浸湿的湿膜再由水槽移出,以遮挡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这样,能够使得遮挡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的湿膜保持湿润,空气由进风口进入壳体后,经过浸水后的湿膜,保证了湿膜的加湿效果,同时,通过将湿膜的一部分浸在水槽内,并驱动湿膜转动以使湿膜不断浸水的方案,提升了湿膜浸湿的效率,避免了水泵泵水时气泡破裂造成的噪音,进而降低了空气调节装置使用时的噪音,保证了空气调节装置的可靠性。其中,转轴上设置有摩擦部,转轴通过摩擦部与湿膜连接,增加了转轴与湿膜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湿膜打滑,增强了湿膜转动的平稳性和可靠性。在驱动部驱动转轴转动时,通过摩擦部驱动湿膜转动,使得湿膜进入水槽内被浸湿,然后再不断的运动至水槽上侧,使得湿膜整体保持湿润状态,保证了加湿效果。
其中,水槽设置在湿膜的底部,一方面可以承接湿膜浸水后多余的液体,避免液体滴落在壳体内,进而避免壳体被液体腐蚀,提升壳体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水槽对湿膜起到支撑的作用,加强了湿膜组件的稳定性。同时,水槽内不需要使用水泵泵水,在清洗水槽时减去了拆卸水泵的操作,便于水槽的清洗。
进一步地,水槽内用于盛装液体,液体中具有杀菌消毒物质,从而使得浸泡过液体的湿膜附带着具有杀菌消毒物质的液体,这样,当空气由进风口进入壳体后,在带走湿膜上的水分的同时,还能够被具有杀菌消毒物质的液体消毒,并且,在空气的流动下,杀菌消毒物质还能够随空气进入室内空间中,从而对室内空间进行消毒,提升了空气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的空气调节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转轴包括:第一转轴,与支架转动连接,第一转轴位于水槽外,驱动部与第一转轴连接;第二转轴,与支架转动连接,第二转轴设于水槽内,湿膜套设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其中,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摩擦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转轴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与支架转动连接,第一转轴设置在水槽外部,第二转轴设置在水槽内部,同时支架与水槽连接,从而可将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湿膜以及水槽一同由壳体中取出,便于对湿膜组件的清洗。湿膜套设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且第一转轴与驱动部连接,这样,在驱动部的驱动下,第一转轴转动,由于湿膜套设在第一转轴上,因此第一转轴驱动湿膜转动,同时,湿膜的转动带动位于水槽内的第二转轴转动,进而实现湿膜的转动,使得湿膜各个部分均能被浸湿,保证了湿膜的加湿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驱动部与壳体连接,驱动部与第一转轴可拆卸连接,湿膜组件与壳体可拆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部安装在壳体上,并与第一转轴可拆卸连接,从而可将驱动部与第一转轴拆卸,使得驱动部留在壳体上,湿膜组件整体由壳体中拆卸出来,也即将湿膜、水槽和支架整体由壳体中拆卸下来,进而便于对湿膜、水槽以及支架的清洗。该种设计方式不需要使用水泵向湿膜上喷水,避免了水泵工作时的噪音的影响,同时,在清洗水槽时,不需要将水泵拆卸,或者设计运动机构将水泵移动到外部,使得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摩擦部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凸起结构、橡胶件、毛刷。
在该技术方案中,摩擦部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凸起结构、橡胶件、毛刷。通过凸起结构的设置,增大了转轴与湿膜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在驱动过程中湿膜打滑,加强了转动过程中的平稳性和可靠性。通过橡胶件的设置,在增大转轴和湿膜之间的摩擦力的同时,还使得湿膜和转轴之间的接触为弹性接触,减小了在转动过程中湿膜卡死不能转动的机率,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通过毛刷的设置,也能够在保证转轴和湿膜之间摩擦力的同时,使得湿膜与转轴之间通过毛刷弹性接触,避免湿膜被卡死而不能转动的情况,提高了湿膜组件运行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基于摩擦部包括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凸起结构沿转轴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任一凸起结构包括多个凸起,多个凸起沿转轴的周向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摩擦部为凸起结构的情况下,凸起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凸起结构沿转轴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湿膜通过多个凸起结构与转轴连接,使得湿膜与转轴的连接更加稳定,进而保证了湿膜转动的稳定性。任一凸起结构中包括多个凸起,多个沿转轴的周向分布,既增加了凸起结构与湿膜之间的摩擦力,又能够保证在转轴转动过程中,对湿膜驱动的平稳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基于摩擦部包括橡胶件,橡胶件套设在转轴上,橡胶件上设有多个凸点。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摩擦部为橡胶件的情况下,橡胶件与转动轴固定连接,且橡胶件包覆在转轴的壁面上,在转动过程中湿膜能够在橡胶件的摩擦力的作用下转动,使得湿膜和转轴之间的接触为弹性接触,减小了在转动过程中湿膜卡死不能转动的机率,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其中,橡胶件上设有多个凸点,多个凸点的设置增加了橡胶件与湿膜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湿膜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打滑的现象,保证了湿膜转动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基于摩擦部包括毛刷,沿转轴的周向,毛刷呈多排设置,任一排毛刷沿转轴的轴线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摩擦部包括毛刷的情况下,使得湿膜和转轴之间的接触为弹性接触,减小了在转动过程中湿膜卡死不能转动的机率,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其中,沿转轴的周向,毛刷呈多排设置且每一排毛刷沿转轴的轴线方向延伸,使得转轴在转动过程中,均能够通过毛刷驱动湿膜转动,保证了湿膜转动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湿膜组件还包括:连接筋,连接筋环绕转轴设置,转轴通过连接筋与支架转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湿膜组件还包括连接筋,转轴通过连接筋与支架连接,连接筋环绕转轴设置,使得连接筋凸出于转轴的外壁面,这样,减小了转轴与支架的接触面积,减小了转轴和支架之间的摩擦阻力,进而减小了转轴转动带来的噪音。
进一步地,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筋,连接筋环绕第一转轴设置,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筋,连接筋环绕第二转轴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连接筋与支架接触的表面呈弧形。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筋与支架接触的表面呈弧形设置,减小了连接筋与支架的接触面积,减小了连接筋与支架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小了第一转轴转动的噪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输出轴与第一转轴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包括输出轴,第一电机通过输出轴与第一转轴连接,实现第一转轴的驱动,结构简单。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驱动部包括第二电机和齿轮机构,第二电机通过齿轮机构驱动第一转轴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部包括第二电机和齿轮机构,第二电机通过齿轮机构驱动第一转轴转动,使得第一转轴转动的更加平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湿膜组件还包括:水箱,与水槽连接,水箱上设有出液口;阀体,阀体设于出液口,阀体用于开启或关闭出液口,基于阀体开启出液口,水箱和水槽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湿膜组件还包括水箱和阀体,水箱上设置有出液口,阀体设置在出液口处,用于开启出液口或关闭出液口。在阀体开启出液口的情况下,出液口与水槽连通,从而能够通过水箱向水槽内注水,使得水槽内的水量充足,进而保证湿膜保持湿润,保证了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效果。其中,水箱设置在水槽上,通过水槽对水箱起到支撑的作用,进而可在将湿膜组件由壳体提出时,使得水箱和水槽一同被提出,便于对水槽和水箱清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湿膜组件还包括:电解组件,电解组件设于水槽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湿膜组件包括电解组件,电解组件设置在水槽内,在电解组件的作用下,能够将水槽内的液体处理成具有杀菌、消毒效果的物质,湿膜经过水槽时,杀菌消毒物质能够随液体被湿膜带走,空气由进风口进入壳体后,在被湿膜加湿的基础上,还能够被消毒,同时,还能够通过空气将杀菌、消毒物质带入室内的空气中,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水槽包括:第一腔体,支架的一部分设于第一腔体内;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连通,基于阀体开启出液口,出液口与第二腔体连通,电解组件设于第二腔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水槽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支架的一部分伸入第一腔体内,通过第一腔体内的液体浸湿湿膜,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连通,且在阀体开启出液口的情况下,出液口与第二腔体连通,因此开启出液口时,水箱内的液体能够流入第二腔体内,然后由第二腔体流入第一腔体内,以保证湿膜浸湿的可靠性。其中,电解组件设置在第二腔体内,从而电解组件能够将第二腔体内的液体电解,进而使得电解后的液体流入第一腔体内,以使得湿膜能够被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液体浸湿,进而实现了对空气的杀菌消毒。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风轮,设于壳体内,位于湿膜朝向出风口的一侧,风轮用于向出风口排风。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风轮,风轮设置在壳体内,通过风轮的转动,驱使进风口处的空气向出风口运动,进而使得空气穿过湿膜后流向出风口,带走湿膜上的水分实现对空气的加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湿膜组件和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湿膜组件和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湿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湿膜组件和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转轴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示出图7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转轴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示出图9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转轴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2示出图11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壳体,10进风口,12出风口,2湿膜组件,20水槽,202第一腔体,204第二腔体,21水箱,210阀体,22湿膜,24支架,26第一转轴,27第二转轴,28摩擦部,280凸起结构,2800凸起,282橡胶件,2820凸点,284毛刷,29连接筋,3驱动部,4六角轴,5风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1、湿膜组件2和驱动部3。
具体地,壳体1上设有进风口10和出风口12;湿膜组件2设于壳体1内,湿膜组件2包括:水槽20;支架24,与水槽20连接,支架24位于进风口10和出风口12之间,支架24上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摩擦部28;湿膜22,湿膜22设于转轴上并与摩擦部28接触,湿膜22的一部分设于水槽20内;驱动部3,与转轴连接,驱动部3用于驱动转轴转动,以驱动湿膜22朝向进风口10的一侧和朝向出风口12的一侧中的一者向水槽20内运动,另一者自水槽20向远离水槽20的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1、湿膜组件2和驱动部3,壳体1上设有进风口10和出风口12,湿膜组件2包括水槽20、支架24和湿膜22,湿膜22设置在进风口10和出风口12之间,空气由进风口10进入壳体1,经湿膜22后再由出风口12流出,从而带走湿膜22上的水分,起到加湿室内空气的作用。水槽20用于盛装液体,湿膜22的一部分设置在水槽20内,也即湿膜22的一部分浸泡在水槽20中,驱动部3通过转轴驱动湿膜22转动,使得湿膜22朝向进风口10的一侧和朝向出风口12的一侧中的一者能够向水槽20中运动,另一者自水槽20中移出,也即在驱动部3的驱动下,湿膜22能够向水槽20内运动并与液体接触,使得湿膜22被浸湿,然后被浸湿的湿膜22再由水槽20移出,以遮挡在进风口10和出风口12之间,这样,能够使得遮挡在进风口10和出风口12之间的湿膜22保持湿润,空气由进风口10进入壳体1后,经过浸水后的湿膜22,保证了湿膜22的加湿效果,同时,通过将湿膜22的一部分浸在水槽20内,并驱动湿膜22转动以使湿膜22不断浸水的方案,提高了湿膜22浸湿的效率,避免了水泵泵水时气泡破裂造成的噪音,进而降低了空气调节装置使用时的噪音,保证了空气调节装置的可靠性。其中转轴上设置有摩擦部28,转轴通过摩擦部28与湿膜22连接,增加了转轴与湿膜22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湿膜22打滑,增强了湿膜22转动的平稳性和可靠性。在驱动部3驱动转轴转动时,通过摩擦部28驱动湿膜22转动,使得湿膜22进入水槽20内被浸湿,然后再不断的运动至水槽20上侧,使得湿膜22整体保持湿润状态,保证了加湿效果。
其中,水槽20设置在湿膜22的底部,一方面可以承接湿膜22浸水后多余的液体,避免液体滴落在壳体1内,进而避免壳体1被液体腐蚀,提升壳体1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水槽20对湿膜22起到支撑的作用,加强了湿膜组件2的稳定性。同时,水槽20内不需要使用水泵泵水,在清洗水槽20时减去了拆卸水泵的操作,便于水槽20的清洗。
进一步地,水槽20内用于盛装液体,液体中具有杀菌消毒物质,从而使得浸泡过液体的湿膜22附带着具有杀菌消毒物质的液体,这样,当空气由进风口10进入壳体1后,在带走湿膜22上的水分的同时,还能够被具有杀菌消毒物质的液体消毒,并且,在空气的流动下,杀菌消毒物质还能够随空气进入室内空间中,从而对室内空间进行消毒,提升了空气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部3驱动湿膜22转动的运动过程中,包括以下两种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方式:持续驱动湿膜22循环转动和间歇式驱动湿膜22转动。也即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驱动部3连接,用于控制驱动部3驱动湿膜22持续循环转动和/或间歇式转动。
具体地,在持续驱动湿膜22循环转动的情况下,开启空气调节装置后,驱动部3驱动湿膜22持续转动,以使湿膜22持续不断的进入水槽20内被加湿,从而使得空气经过的湿膜22中具有充足的水分,提高了加湿效果;在驱动部3间歇式驱动湿膜22转动的情况下,驱动部3按照第一预设时长驱动湿膜22转动,使得湿膜22朝向进风口10的一侧和朝向出风口12的一侧中的至少一者经过水槽20完全被浸湿,并保持第二预设时长后再次驱动湿膜22转动第一预设时长,既保证了加湿效率,又降低了驱动部3的工作时长,进而降低了驱动部3的能耗。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时长和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按照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转轴包括:第一转轴26和第二转轴27;第一转轴26与支架24转动连接,第一转轴26位于水槽20外,驱动部3与第一转轴26连接;第二转轴27与支架24转动连接,第二转轴27设于水槽20内,湿膜22套设于第一转轴26和第二转轴27,其中,第一转轴26和第二转轴27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摩擦部28。
在该实施例中,转轴包括第一转轴26和第二转轴27,第一转轴26和第二转轴27分别与支架24转动连接,第一转轴26设置在水槽20外部,第二转轴27设置在水槽20内部,同时支架24与水槽20连接,从而可将支架24、设置在支架24上的湿膜22以及水槽20一同由壳体1中取出,便于对湿膜组件2的清洗。湿膜22套设在第一转轴26和第二转轴27上,且第一转轴26与驱动部3连接,这样,在驱动部3的驱动下,第一转轴26转动,由于湿膜22套设在第一转轴26上,因此第一转轴26驱动湿膜22转动,同时,湿膜22的转动带动位于水槽20内的第二转轴27转动,进而实现湿膜22的转动,使得湿膜22各个部分均能被浸湿,保证了湿膜22的加湿效果。
其中,第一转轴26和第二转轴27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摩擦部28,通过摩擦部28的设置能够防止湿膜22转动过程中打滑的情况的发生。
同时,由于第一转轴26和第二转轴27均与支架24转动连接,因此在驱动部3的驱动下,第二转轴27随湿膜22的转动而转动,进而减小了第二转轴27与湿膜22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了湿膜22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湿膜22套设在第一转轴26和第二转轴27上,也即第一转轴26和第二转轴27设置在湿膜22的内壁面围成的空间内,对湿膜22起到支撑和驱动的作用。也就是,支架24支撑第一转轴26和第二转轴27,湿膜22将第一转轴26和第二转轴27套设在内壁面围成的空间内,进而通过驱动部3的驱动实现了湿膜22的转动。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转轴26的轴线和第二转轴27的轴线相平行,第一转轴26的轴线与进风口10所在平面相垂直、第二转轴27的轴线与进风口10所在平面相垂直,进而使得湿膜22与进风口10相对的表面较大,使得空气能够完全经过湿膜22后再流出壳体1,保证了加湿效果,同时也较小了空气调节装置的体积。
当然,也可以将第一转轴26的轴线与进风方向设计为具有一定的角度,也即第一转轴26的轴线和第二转轴27的轴线相平行,第一转轴26相对于进风口10所在的平面倾斜设置,第二转轴27相对于进风口10所在的平面倾斜设置,使得湿膜22朝向进风口10的表面相对于进风口10所在平面倾斜设置,从而增加了湿膜22的面积,进而提高了加湿效率。
实施例三:
如图13和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驱动部3与壳体1连接,驱动部3与第一转轴26可拆卸连接,湿膜组件2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部3安装在壳体1上,并与第一转轴26可拆卸连接,从而可将驱动部3与第一转轴26拆卸,使得驱动部3留在壳体1上,湿膜组件2整体由壳体1中拆卸出来,也即将湿膜22、水槽20和支架24整体由壳体1中拆卸下来,进而便于对湿膜22、水槽20以及支架24的清洗。该种设计方式不需要使用水泵向湿膜22上喷水,避免了水泵工作时的噪音的影响,同时,在清洗水槽20时,不需要将水泵拆卸,或者设计运动机构将水泵移动到外部,使得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
在具体应用中,驱动部3与壳体1连接,驱动部3位于壳体1内。
另外,驱动部3与壳体1连接,也保证了驱动部3的稳定性,进而降低了驱动部3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并且,驱动部3与壳体1连接,在拆卸湿膜组件2时,避免了电线拆卸的复杂性,使得拆卸更加简便,从而便于湿膜组件2的清洗。
实施例四:
如图6至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摩擦部28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凸起结构280、橡胶件282、毛刷284。
在该实施例中,摩擦部28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凸起结构280、橡胶件282、毛刷284。通过凸起结构280的设置,增大了转轴与湿膜22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在驱动过程中湿膜22打滑,加强了转动过程中的平稳性和可靠性。通过橡胶件282的设置,在增大转轴和湿膜22之间的摩擦力的同时,还使得湿膜22和转轴之间的接触为弹性接触,减小了在转动过程中湿膜22卡死不能转动的机率,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通过毛刷284的设置,也能够在保证转轴和湿膜22之间摩擦力的同时,使得湿膜22与转轴之间通过毛刷284弹性接触,避免湿膜22被卡死而不能转动的情况,提高了湿膜组件2运行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橡胶件282和毛刷284的材质较软,因此使得湿膜22与转轴之间通过橡胶件282或毛刷284实现弹性接触。
实施例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四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基于摩擦部28包括凸起结构280,凸起结构28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凸起结构280沿转轴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任一凸起结构280包括多个凸起2800,多个凸起2800沿转轴的周向分布.
进一步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基于摩擦部28包括橡胶件282,橡胶件282套设在转轴上,橡胶件282上设有多个凸点2820。
进一步地,如图9和图10所示,基于摩擦部28包括毛刷284,沿转轴的周向,毛刷284呈多排设置,任一排毛刷284沿转轴的轴线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在摩擦部28为凸起结构280的情况下,凸起结构28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凸起结构280沿转轴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湿膜22通过多个凸起结构280与转轴连接,使得湿膜22与转轴的连接更加稳定,进而保证了湿膜22转动的稳定性。任一凸起结构280中包括多个凸起2800,多个沿转轴的周向分布,既增加了凸起结构280与湿膜22之间的摩擦力,又能够保证在转轴转动过程中,对湿膜22驱动的平稳性。在摩擦部28为橡胶件282的情况下,橡胶件282与第一转动轴固定连接,且橡胶件282包覆在转轴的壁面上,在转动过程中湿膜22能够在橡胶件282的摩擦力的作用下转动,使得湿膜22和转轴之间的接触为弹性接触,减小了在转动过程中湿膜22卡死不能转动的机率,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其中,橡胶件282上设有多个凸点2820,多个凸点2820的设置增加了橡胶件282与湿膜22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湿膜22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打滑的现象,保证了湿膜22转动的可靠性。在摩擦部28包括毛刷284的情况下,使得湿膜22和转轴之间的接触为弹性接触,减小了在转动过程中湿膜22卡死不能转动的机率,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其中,沿转轴的周向,毛刷284呈多排设置且每一排毛刷284沿转轴的轴线方向延伸,使得转轴在转动过程中,均能够通过毛刷284驱动湿膜22转动,保证了湿膜22转动的可靠性。
具体地,在任一凸起结构280中,多个凸起2800沿转轴的周向均匀分布,提升了湿膜22转动的稳定性。
具体地,橡胶件282套设在转轴上,多个凸点2820沿橡胶件282周向和轴向上均匀分布。
具体地,毛刷284为橡胶毛刷。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转轴26和第二转轴27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凸起结构280,或第一转轴26和第二转轴27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橡胶件282,或第一转轴26和第二转轴27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毛刷284。
实施例六:
如图8、图10和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湿膜组件2还包括:连接筋29,连接筋29环绕第一转轴26设置,第一转轴26通过连接筋29与支架24转动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湿膜组件2还包括连接筋29,第一转轴26通过连接筋29与支架24连接,连接筋29环绕第一转轴26设置,使得连接筋29凸出于第一转轴26的外壁面,这样,减小了第一转轴26与支架24的接触面积,减小了第一转轴26和支架24之间的摩擦阻力,进而减小了第一转轴26转动带来的噪音。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转轴26上设有多个连接筋29,从而提高了第一转轴26和支架24的连接强度,也增加了每个连接筋29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第一转轴26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筋29,第二转轴27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筋29。
进一步地,连接筋29与支架24接触的表面呈弧形。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筋29与支架24接触的表面呈弧形设置,减小了连接筋29与支架24的接触面积,减小了连接筋29与支架24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小了第一转轴26转动的噪音。
实施例七:
如图15和图1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驱动部3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输出轴与第一转轴26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部3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包括输出轴,第一电机通过输出轴与第一转轴26连接,实现第一转轴26的驱动,结构简单。
在具体应用中,如图16所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为六角轴4,既保证了输出轴与第一转轴26之间力矩的传递效果,又使得第一转轴26与输出轴便于拆卸,从而便于对湿膜组件2的清洗。
实施例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驱动部3包括第二电机和齿轮机构,第二电机通过齿轮机构驱动第一转轴26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部3包括第二电机和齿轮机构,第二电机通过齿轮机构驱动第一转轴26转动,使得第一转轴26转动的更加平稳。
实施例九: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湿膜组件2还包括:水箱21,与水槽20连接,水箱21上设有出液口;阀体210,阀体210设于出液口,阀体210用于开启或关闭出液口,基于阀体210开启出液口,水箱21和水槽20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湿膜组件2还包括水箱21和阀体210,水箱21上设置有出液口,阀体210设置在出液口处,用于开启出液口或关闭出液口。在阀体210开启出液口的情况下,出液口与水槽20连通,从而能够通过水箱21向水槽20内注水,使得水槽20内的水量充足,进而保证湿膜22保持湿润,保证了空气调节装置的加湿效果。其中,水箱21设置在水槽20上,通过水槽20对水箱21起到支撑的作用,进而可在将湿膜组件2由壳体1提出时,使得水箱21和水槽20一同被提出,便于对水槽20和水箱21清洗。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阀体210的设置能够实现水箱21对水槽20的自动补水。
实施例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湿膜组件2还包括:电解组件,电解组件设于水槽20内。
在该实施例中,湿膜组件2包括电解组件,电解组件设置在水槽20内,在电解组件的作用下,能够将水槽20内的液体处理成具有杀菌、消毒效果的物质,湿膜22经过水槽20时,杀菌消毒物质能够随液体被湿膜22带走,空气由进风口10进入壳体1后,在被湿膜22加湿的基础上,还能够被消毒,同时,还能够通过空气将杀菌、消毒物质带入室内的空气中,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
在具体应用中,水槽20内盛装有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氯,通过电解组件的设置,能够将水槽20内的低价态的氯氧化成高价态的氯,高价态的氯氧化性强,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含有消毒物质的液体被空气带到外部,实现对室内空间的杀菌消毒作用,同时,电解组件工作时,还可以持续沉积自来水中原有的钙镁离子,降低液体的整体硬度,进而极大程度的降低了雾化产生的水雾中的碳酸盐,降低对人体呼吸道的影响。
在另一个应用中,在水槽20内放置盐,形成盐水,通过电解组件的设置,使得盐水形成具有杀菌消毒的物质,进而实现对空气中细菌、病毒的消杀。
可以理解的是,电解组件包括:第一电极,设于水槽20内;第二电极,设于水槽20内,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间隔设置;供电部,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供电部用于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供电。
在该实施例中,电解组件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浸入液体中,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隔设置,通过供电部的供电,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个得正电,另一个得负电,进而实现电解组件的电解水的功能。
实施例十一: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水槽20包括:第一腔体202,支架24的一部分设于第一腔体202内;第二腔体204,与第一腔体202连通,基于阀体210开启出液口,出液口与第二腔体204连通,电解组件设于第二腔体204内。
在该实施例中,水槽20包括第一腔体202和第二腔体204,支架24的一部分伸入第一腔体202内,通过第一腔体202内的液体浸湿湿膜22,第二腔体204与第一腔体202连通,且在阀体210开启出液口的情况下,出液口与第二腔体204连通,因此开启出液口时,水箱21内的液体能够流入第二腔体204内,然后由第二腔体204流入第一腔体202内,以保证湿膜22浸湿的可靠性。其中,电解组件设置在第二腔体204内,从而电解组件能够将第二腔体204内的液体电解,进而使得电解后的液体流入第一腔体202内,以使得湿膜22能够被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的液体浸湿,进而实现了对空气的杀菌消毒。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腔体202设置在支架24的底部,水箱21设置在第二腔体204的顶部。
实施例十二: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风轮5,设于壳体1内,位于湿膜22朝向出风口12的一侧,风轮5用于向出风口12排风。
在该实施例中,空气调节装置还包括风轮5,风轮5设置在壳体1内,通过风轮5的转动,驱使进风口10处的空气向出风口12运动,进而使得空气穿过湿膜22后流向出风口12,带走湿膜22上的水分实现对空气的加湿。
在具体应用中,叶轮设置在湿膜22朝向出风口12的一侧,且叶轮与出风口12对应设置。
具体地,空气调节装置为加湿器。
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1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加湿器,加湿器包括风机系统和加湿系统,加湿系统包括湿膜组件2,湿膜组件2包括湿膜22、水箱21、水槽20,水箱21提供水,水槽20储存水,湿膜22将水吸附分散,通过加湿器的过风区域,将水汽带到空气中。风机系统由电机、风轮5组成,提供风力动力,风经过湿膜22,将水汽带到空气中。
进一步地,湿膜组件2包括湿膜22、支架24、第一转轴26和第二转轴27,湿膜22装配在第一转轴26和第二转轴27之间,第一转轴26一端和驱动部3连接,驱动部3可以为步进电机驱动或者步进电机加齿轮驱动形式。第一转轴26随着驱动部3转动,进而带动湿膜22及第二转轴27一起循环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转轴26上设置有摩擦部28,摩擦部28包括凸起结构280,凸起结构280上设计凸起2800,增大了和湿膜22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湿膜22打滑,进而加强转动的平稳性及可靠性。第一转轴26和第二转轴27与支架24配合转动的位置处采用筋条配合,减小了第一转轴26和第二转轴27与支架24的摩擦阻力,进而减小产生异音的风险。第一转轴26与湿膜22的配合方式除凸起结构280以外,还可采用毛刷284或橡胶件282的方式,毛刷284和橡胶件282材质较软,与湿膜22接触是弹性接触(非硬接触),减小了摩擦部28卡死湿膜22的机率,提高运行可靠性。
进一步地,驱动部3固定在壳体1上,驱动部3通过六角轴4和第一转轴26连接。当水槽20需要清洗时,水槽20、湿膜22、支架24及设置在支架24上的第一转轴26、第二转轴27一起抽出来(支架24固定在水槽20上),此时驱动部3和湿膜组件2脱离开。
本申请提出的实施例,通过设计驱动部3和湿膜组件2,使得湿膜22类似皮带传输机,可循环滚动;湿膜22下侧设计水槽20,湿膜22滚动经过水槽20,湿膜22浸水后再慢慢滚动到水槽20上侧,湿膜22不断循环滚动,就可将湿膜22保持湿润状态,风经过湿膜22后就可进行加湿;通过上述实施例,加湿器可不使用水泵,避免水泵带来的噪声、堵塞等问题,湿膜组件2做成一个可拆卸部件,当水槽20需要清洗时,整个部件就可抽出来,相比较水泵淋浴方式,方便拆洗(因为减少了拆水泵及拆水管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湿膜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湿膜组件包括:
水槽;
支架,与所述水槽连接,所述支架位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支架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摩擦部;
湿膜,所述湿膜设于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摩擦部接触,所述湿膜的一部分设于所述水槽内;
驱动部,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以驱动所述湿膜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和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中的一者向所述水槽内运动,另一者自所述水槽向远离所述水槽的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
第一转轴,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水槽外,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
第二转轴,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设于所述水槽内,所述湿膜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
其中,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所述摩擦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第一转轴可拆卸连接,所述湿膜组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部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凸起结构、橡胶件、毛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摩擦部包括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结构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任一所述凸起结构包括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沿所述转轴的周向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摩擦部包括橡胶件,所述橡胶件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橡胶件上设有多个凸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摩擦部包括毛刷,沿所述转轴的周向,所述毛刷呈多排设置,任一排所述毛刷沿所述转轴的轴线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膜组件还包括:
连接筋,所述连接筋环绕所述转轴设置,所述转轴通过所述连接筋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筋与所述支架接触的表面呈弧形。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或
所述驱动部包括第二电机和齿轮机构,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齿轮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膜组件还包括:
水箱,与所述水槽连接,所述水箱上设有出液口;
阀体,所述阀体设于所述出液口,所述阀体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出液口,基于所述阀体开启所述出液口,所述水箱和所述水槽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膜组件还包括:
电解组件,所述电解组件设于所述水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包括:
第一腔体,所述支架的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基于所述阀体开启所述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电解组件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轮,设于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湿膜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所述风轮用于向所述出风口排风。
CN202120445766.6U 2021-03-02 2021-03-02 空气调节装置 Active CN2144063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45766.6U CN214406316U (zh) 2021-03-02 2021-03-02 空气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45766.6U CN214406316U (zh) 2021-03-02 2021-03-02 空气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06316U true CN214406316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27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45766.6U Active CN214406316U (zh) 2021-03-02 2021-03-02 空气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063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5074A (zh) * 2022-06-30 2022-10-25 宁波小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湿器的低功耗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5074A (zh) * 2022-06-30 2022-10-25 宁波小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湿器的低功耗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06316U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101629741B (zh) 空调装置
JP2011158143A (ja) 空気清浄装置、及び加湿機の制御方法
CN215637738U (zh) 湿膜组件、加湿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14992739A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211650609U (zh) 可用于蒸发式加湿器的水箱结构
KR101240123B1 (ko) 가습 공기청정기
TW200938780A (en) Humidifier, air cleaner, and electrolyzed water unit
CN214664934U (zh) 空气调节装置
KR101090214B1 (ko) 은이온세정기가 구비된 공기조화장치
CN206763547U (zh) 一种试管清洁消毒装置
CN115164313A (zh) 空气调节装置
JP2016180531A (ja) 空気浄化装置
CN109848088B (zh) 一种活鸭养殖用鸭笼自动清理装置
JP4467354B2 (ja) 洗浄装置及び除菌装置
KR200465442Y1 (ko) 공기청정기
CN215062528U (zh) 空气处理装置
JP2002340356A (ja) 空調装置
RU206598U1 (ru) Увлажнитель и обеззараживатель воздуха
CN217357223U (zh) 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CN214469075U (zh) 空气调节装置
CN214065141U (zh) 加湿器
CN210299375U (zh) 皮肤营养素生产用终端灭菌装置
KR20120057152A (ko) 라디칼 살균 가습기
CN215227332U (zh) 用于清洁拖把桶的桶体装置及清洁拖把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