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04123U - 吹风机 - Google Patents

吹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04123U
CN214404123U CN202021397549.6U CN202021397549U CN214404123U CN 214404123 U CN214404123 U CN 214404123U CN 202021397549 U CN202021397549 U CN 202021397549U CN 214404123 U CN214404123 U CN 2144041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fan
nois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9754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解文辉
刘正伟
江雯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041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041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包括:机壳,机壳内具有风道,机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可转动的风扇,风扇设于风道内;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用于驱动风扇转动,其中,风道包括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分别位于风扇的上游和下游且相互连通,机壳在出风风道处的壁设有第一消声材料件,机壳在进风风道处的壁设有第二消声材料件。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通过在机壳的出风风道处的壁设置第一消声材料件以及在机壳的进风风道处的壁设置第二消声材料件,利用第一消声材料件和第二消声材料件可以对宽频噪声进行消声,从而减少了排气噪声,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吹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吹风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诸如吹风机等的吹风机,一般在出风口处设置海绵以实现隔音,其降噪效果不超过5分贝,而对于具有高速电机的吹风机,由于高速电机旋转引起的噪声很大,仅通过海绵隔离的降噪方式并不能满足降噪需求,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所述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的噪声低、使用体验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具有风道,所述机壳具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可转动的风扇,所述风扇设于所述风道内;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风扇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风扇转动,其中,所述风道包括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风风道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风扇的上游和下游且相互连通,所述机壳在所述出风风道处的壁设有第一消声材料件,所述机壳在所述进风风道处的壁设有第二消声材料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通过在机壳的出风风道处的壁设置第一消声材料件以及在机壳的进风风道处的壁设置第二消声材料件,即利用第一消声材料件和第二消声材料件可以对宽频噪声进行消声,从而减少了排气噪声,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所述第二消声材料件为消声海绵,且所述消声海绵紧贴所述风道的内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所述第二消声材料件的硬度为 60A~95A;和/或,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所述第二消声材料件的密度为30KG/m3~90KG/m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壳在所述出风风道处的壁设有第一消声腔,其中,所述第一消声腔通过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消声孔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一消声腔和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在所述出风风道的延伸方向上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消声腔的上游或者下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声腔形成沿所述机壳的周向延伸的环形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声腔包括一个或者沿所述出风风道的延伸方向排布的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限定有所述出风风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形成有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紧贴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第一外罩,所述第一外罩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外罩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限定出所述第一消声腔,所述第一壳体的与所述第一外罩相对的位置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消声孔。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一外罩分别形成环形,且所述第一外罩套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消声孔的通流面积总和为S,所述第一消声腔的体积为V,所述S和所述V的乘积对于基频区间为2e-5~6e-5,所述S和所述V的乘积对于叶频区间为6e-8~12e-8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消声腔在所述出风风道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为 15mm~35mm,所述第一外罩的内直径为D,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第一消声腔处的外直径为d,其中,D/d为1.04~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消声孔为圆孔或长条状孔,且所述第一消声孔为圆孔时的直径为3mm~8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消声孔的通流面积的总和为560mm2~3800mm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的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设有朝所述出风风道内延伸的导风件,所述第一消声腔或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的一端延伸至超出所述导风件预设距离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口处设有防护网。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机壳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限定有所述进风风道,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形成有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消声材料件紧贴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形成弯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设有第二外罩,所述第二外罩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限定出第二消声腔,所述第二壳体的与所述第二外罩相对的位置设有多个第二消声孔,所述第二消声腔通过多个所述第二消声孔与所述进风风道连通。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二外罩分别形成环形,且所述第二外罩套设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还包括: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设于所述机壳,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支架且位于所述机壳内,所述电机支架具有连通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的过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套设布置,所述电机支架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电机的转速为18000RPM~80000RP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风扇机构,所述风扇机构包括:
风扇,所述风扇具有绕其轴线呈周向分布的多片叶片,所述叶片之间呈非等间距分布;
与所述风扇相传动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转速在18000RPM至80000RPM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相邻所述叶片之间的最大夹角与相邻所述叶片之间的最小夹角之差小于等于15度。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叶片的数量为2的倍数,且所述叶片的数量小于21。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叶片的数量为3的倍数,且所述叶片的数量小于21。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叶片的数量表示为n,每n/3或n/2个相靠近的所述叶片为一组,在每一组所述叶片中相邻所述叶片之间的夹角变化一致,且相邻叶片间中心线的夹角变化为范围为0.8*360/n~1.2*360/n,组内相邻叶片间中心线的夹角不同,设定组内相邻叶片间中心线的夹角相加等于组夹角β,每组叶片之间中心线形成的组夹角β为90度、120度或180度。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叶片的数量为12,每4个相靠近的所述叶片为一组,在一组所述叶片中相邻所述叶片之间的夹角依次为34度、27度、33度,相邻组之间的夹角为26 度。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叶片远离所述风扇轴线的一端的边缘处具有沿所述叶片端部边缘延伸的凸起于叶片表面的引流部,所述引流部用于将所述叶片表面上流过的气流在叶片末端向相反的方向引导。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引流部在所述风叶机构的圆周面上的横截面面积比所述叶片端部的横截面大15%至200%。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引流部在径向方向上的最大厚度是所述叶片末端的最大厚度的 100%至200%。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引流部的横截面的形状呈翼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吹风机,所述吹风机包括风扇机构,所述风扇机构包括:
风扇,所述风扇具有绕其轴线呈周向分布的多片叶片,所述叶片之间呈非等间距分布;
与所述风扇相传动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转速在18000RPM至80000RPM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相邻所述叶片之间的最大夹角与相邻所述叶片之间的最小夹角之差小于等于15度。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叶片的数量为2的倍数,且所述叶片的数量小于21。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叶片的数量为3的倍数,且所述叶片的数量小于21。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叶片的数量表示为n,每n/3或n/2个相靠近的所述叶片为一组,在每一组所述叶片中相邻所述叶片之间的夹角变化一致,且相邻叶片间中心线的夹角变化为范围为0.8*360/n~1.2*360/n,组内相邻叶片间中心线的夹角不同,设定组内相邻叶片间中心线的夹角相加等于组夹角β,每组叶片之间中心线形成的组夹角β为90度、 120度或180度。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叶片的数量为12,每4个相靠近的所述叶片为一组,在一组所述叶片中相邻所述叶片之间的夹角依次为34度、27度、33度,相邻组之间的夹角为26 度。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叶片远离所述风扇轴线的一端的边缘处具有沿所述叶片端部边缘延伸的凸起于叶片表面的引流部,所述引流部用于将所述叶片表面上流过的气流在叶片末端向相反的方向引导。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引流部在所述风叶机构的圆周面上的横截面面积比所述叶片端部的横截面大15%至200%。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引流部在径向方向上的最大厚度是所述叶片末端的最大厚度的 100%至200%。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引流部的横截面的形状呈翼形。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吹风机还包括具有一流道的壳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流道中的导流锥,所述导流锥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导流锥中设置有所述电机,所述风扇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所述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的噪声低、使用体验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吹风机,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具有风道,所述机壳具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可转动的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轴流风扇包括轮毂及围绕所述轮毂的叶片;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风扇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风扇转动,
其中,所述风道包括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风风道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风扇的上游和下游且相互连通,
消声材料件,设置在所述进风风道的至少部分内壁,所述消声材料件的背离所述进风口的自由端与所述叶片靠近所述进风口的叶前端之间的距离小于40mm。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消声材料件还设置在所述出风风道的至少部分内壁,其中设置在出风风道的至少部分内壁的消声材料件定义为第一消声材料件,设置在所述进风风道内壁的消声材料件定义为第二消声材料件,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和所述第二消声材料件均呈两端开口的圆筒形,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和所述第二消声材料件的周向外壁分别贴合所述出风风道和所述进风风道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在一个视角的分解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在另一个视角的分解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所示的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在一个视角的分解图;
图8是图5中所示的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在另一个视角的分解图;
图9是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的综合消音结果比对图;
图10是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的消音频谱比对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多种实施例的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的等效声压级的比对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多种实施例的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的噪声频谱的比对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扇机构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扇机构中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风扇机构的吹风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叶片端部的引流部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7为不同类型的风扇的噪声效果对比图。
附图标记:
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100,
机壳10,进风口101,出风口102,
第一壳体11,出风风道111,第一消声孔112,第一消声材料件113,卡孔114,第一外罩12,第一消声腔121,
第二壳体13,转接弯管1301,壳体本体1302,进风风道131,第二消声孔132,第二消声材料件133,第二外罩14,第二消声腔141,
风扇20,叶片21,驱动电机30,电机支架40,过风口41,卡凸42,导风件50,卡槽51,卡块52,防护网60,手柄70,引流部211,导流锥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100。
如图1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100包括机壳10、风扇20和驱动电机30。
机壳10内具有风道,机壳10具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进风口101和出风口 102分别与风道连通,风道包括相互连通的进风风道131和出风风道111,进风口101 与进风风道131连通,出风口102与出风风道111连通。风扇20可转动地设于风道内,驱动电机30与风扇20连接,驱动电机30用于驱动风扇20转动。风扇20为轴流风扇,其包括轮毂和围绕轮毂的叶片。
其中,进风风道131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风扇20的上游,出风风道111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风扇20的下游,机壳10在风道内设置有消声材料件,消声材料件设置在进风风道的至少部分内壁,消声材料件背离进风口101的一端(自由端)与叶片靠近进风口101的叶前端(叶片的最前端缘)之间的距离小于40mm。优选的,该距离大于10mm,且小于等于30mm。消声材料件与风扇之间的距离越短,即进风风道131内壁未设消声材料件的路径就越短,能够减少气流与机壳10的撞击,而降低噪音。具体的,消声材料件包括贴合出风风道111的至少部分内壁设置的第一消声材料件113,和贴合所述进风风道131的至少部分内壁设置的第二消声材料件133。具体的,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113和第二消声材料件133均呈两端开口的圆筒形,第一消声材料件113的周向外壁贴合出风风道111的外壁,第二消声材料件133的周向外壁贴合进风风道131 的外壁。
本实施例中,出风风道111的内壁形成有径向向外的第一凹槽,第一消声材料件113 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第一凹槽的深度大致等于第一消声材料113的厚度。进风风道131的内壁形成有径向向外的第二凹槽,第二消声材料件133设置于第二凹槽内,第二凹槽的深度大致等于第二消声材料的厚度。将消声材料件设置与风道的内壁的凹槽内,使得消声材料件并非直接凸出于风道内壁设置,降低消声材料件对风道的流通面积的影响。当然,出风风道111也可不设置第一凹槽,仅在进风风道131的内壁设置第二凹槽,第二消声材料件133设置在第二凹槽内,或者,出风风道111设置第一凹槽,第一消声材料件113设置与第一凹槽内,进风风道131的内壁不设置第二凹槽。设否设置凹槽取决于消声材料的厚度及长度,若消声材料厚度较大,风道的内壁设置凹槽结构能够降低消声材料对气流通道的影响,若消声材料厚度较小,直接贴到风道的内壁,对气流流通的影响较小。
优选的,第一消声材料件113的内壁的表面与相邻的出风风道111的内壁表面大致齐平,第二消声材料件133的内壁的表面与相邻的进风风道131的内壁表面大致齐平。如此设置,保证了出风风道111和进风风道131的内壁的平滑过度,保证风道的内壁流畅没有阻碍,降低气流损失,避免由于消声材料件凸出于风道内壁,对气流的流通造成阻碍,影响气流流通。
风扇20在转动时驱动空气从进风口101进入风道内并从出风口102排出,从而形成高速气流。在此过程中,声波入射到第二消声材料件133、第一消声材料件113的表面时,部分声波被反射,部分声波顺着孔隙进入材料内部,引起孔隙中空气分子的振动,由于空气的粘滞阻力和空气分子与孔隙壁的摩擦,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损耗,从而达到吸声的目的,减少了噪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100,通过在机壳10的出风风道111处的壁设置第一消声材料件113以及在机壳10的进风风道131的壁处设置第二消声材料件133,即利用第一消声材料件113和第二消声材料件133可以对宽频噪声进行消声,从而减少了排气噪声,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消声材料件113/第二消声材料件133为消声海绵,并且消声海绵紧贴风道的内壁,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由于消声海绵为多孔吸声材料,部分高速气流经过多孔吸声材料时,气流与其摩擦产生热量,使部分气流的压力能转化为热能,即减少了气流压力能,从而减少了噪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消声材料件113/第二消声材料件133的硬度为 60A~95A,例如,第一消声材料件113和第二消声材料件133的硬度均为85A~95A,可以减小消声材料件对气流的影响力。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消声材料件对气流的消声效果明显,将第一消声材料件113/第二消声材料件133的密度设置为30KG/m3~90KG/m3,例如,第一消声材料件113和第二消声材料件133的密度均为90KG/m3,使得消声材料件的吸声系数达到0.8~0.95。
如图9和图10所示,为了更具体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100的技术效果,申请人采用两组实验进行比对,实验一为进风风道131以及出风风道111均设有消声海绵,对比实验为进风风道131无消声海绵且出风风道111设有消声海绵。
通过比对发现,在进风风道131以及出风风道111设置消声海绵时,综合等效声压级较低,噪声频谱较低,由此可知,与进风风道131无消声海绵的对比例相比,本申请通过在进风风道131以及出风风道111设置消声海绵,能够有效降低高频噪声和综合等级声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机壳10在出风风道111处的壁设有第一消声腔121,第一消声腔121通过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消声孔112与出风风道111连通,第一消声腔121和第一消声材料件113在出风风道111的延伸方向上排布。
具体地,高速气流在出风风道111中流动时,部分气流从多个第一消声孔112进入第一消声腔121内,气流在第一消声腔121内得到扩散降压,并在第一消声腔121内膨胀、反射和扩散,减弱了气流的流速和强度,从而针对的特定频率噪声进行消声,部分气流经过第一消声材料件113,气流摩擦产生热量,使部分气流的压力能转化为热能,即减少了气流压力能,从而减少了噪声。由此,通过在机壳10在出风风道111处的壁设置第一消声材料件113和第一消声腔121,利用多种降噪处理方式,对出风风道111 内的高速气流进行降噪,降噪效果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一消声材料件113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第一消声腔121的上游。
也就是说,高速气流在出风风道111中流动时,先经过第一消声材料件113,由于气流摩擦产生热量,使部分气流的压力能转化为热能,即减少了气流压力能,随后,部分气流从多个第一消声孔112进入第一消声腔121内,气流在第一消声腔121内得到扩散降压,并在第一消声腔121内膨胀、反射和扩散,减弱了气流的流速和强度,从而减少了噪声。
如图1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可选实施例,第一消声材料件113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第一消声腔121的下游。
具体地,高速气流在出风风道111中流动时,部分气流从多个第一消声孔112进入第一消声腔121内,气流在第一消声腔121内得到扩散降压,并在第一消声腔121内膨胀、反射和扩散,减弱了气流的流速和强度,随后,部分气流经过第一消声材料件113,由于气流摩擦产生热量,使部分气流的压力能转化为热能,即减少了气流压力能,从而减少了噪声。
如图3和图4以及图7和图8所示,第一消声腔121形成沿机壳10的周向延伸的环形腔,即第一消声腔121环绕出风风道111,多个第一消声孔112沿机壳10的轴向和周向间隔布置,使得更多的气流可以快速进入第一消声腔121内进行降噪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消声腔121包括一个或者沿出风风道111的延伸方向排布的多个。举例而言,第一消声腔121包括两个,两个第一消声腔121沿出风风道111的延伸方向排布,并且,两个第一消声腔121通过环形隔筋分隔开。
如图1以及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机壳10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一外罩 12,第一壳体11可以形成柱状,第一壳体11内限定有出风风道111,第一壳体11的一端形成有出风口102,第一壳体11的另一端与进风风道131连通,第一消声材料件113 紧贴第一壳体11的内壁,第一外罩12设在第一壳体11的外侧,并且第一外罩12的内表面与第一壳体11的外表面限定出第一消声腔121,第一壳体11的与第一外罩12相对的位置设有多个第一消声孔112,即第一消声孔112贯通第一壳体11的侧壁,从而连通第一消声腔121与出风风道111,结构简单、紧凑,装拆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和第一外罩12分别形成环形,第一外罩12套设在第一壳体11的外侧,使得第一外罩12的内表面和第一壳体11的外表面之间限定出形成环形腔的第一消声腔1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消声孔112的通流面积总和为S,第一消声腔121的体积为V,所述S和所述V的乘积对于基频区间为2e-5~6e-5,所述S和所述V的乘积对于叶频区间为6e-8~12e-8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消声腔121在出风风道111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L为 15mm~35mm,第一外罩12的内直径为D,第一壳体11在第一消声腔121处的外直径为d,其中,D/d为1.04-1.5,例如D/d可以为1.1、1.3和1.5等,延长高速气流在第一消声腔121内的流动时间,增加高速气流与第一消声腔121内壁的接触面积,保证第一消声腔121的体积,从而保证第一消声腔121对高速气流的降噪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消声孔112为圆孔或长条状孔,且第一消声孔112为圆孔时的直径为3mm~8mm。例如,第一消声孔112为圆孔时的直径可以为3mm、 5mm、8mm等,多个第一消声孔112可以将部分高速气流打散,而经过第一消声孔112 处的高速气流在进入第一消声腔121内可以扩散降压,保证降噪效果。
举例而言,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实施例中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100的第一消声孔112为圆孔,第二实施例中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100的第一消声孔112为方形孔,第三实施例中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100不存在第一消声腔121,通过三个实施例的实验比对发现,通过设置第一消声腔112,并利用多个第一消声孔112将第一消声腔112与出风风道111连通,可以提高消声效果,而当第一消声孔112为方形孔时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尖锐噪声,消声效果最好。
为了保证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100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将多个第一消声孔112的通流面积的总和设置为560mm2~3800mm2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壳体11的靠近风扇20转动轴线的壁面形成圆柱面,多个第一消声孔112沿所述圆柱面的子午线方向呈方形阵列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风扇20的远离驱动电机30的一侧设有导风件50,导风件50朝出风风道111内延伸,第一消声腔121或第一消声材料件113的一端延伸至超出导风件50预设距离的位置。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风件50设于第一壳体11内,且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风扇20的下游,第一消声材料件113设于第一消声腔121的下游,第一消声腔121环绕导风件50,且第一消声腔121的一端延伸至超出导风件50的位置。
其中,导风件50的外侧壁设有外凸的卡块52,第一壳体11的侧壁设有与卡块52 配合的卡孔114,从而保证导风件50与第一壳体11的连接可靠性。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用户在使用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100的安全性,在出风口102处设置防护网60。具体地,防护网60与第一壳体11卡接相连,防护网60形成圆盘状且包括外环件和内环件,所述外环件套设在所述内环件的外侧,所述外环件和所述内环件之间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连接片,所述外环件通过多个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内环件实现连接,由于所述内环件限定出的通孔的尺寸较小,可以对用户的手指形成阻挡,但又不影响出风效果。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机壳10还包括第二壳体13,第二壳体13内限定有进风风道131,第二壳体13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1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壳体13的另一端形成有进风口101,第二消声材料件133紧贴第二壳体13的内壁。其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可以套设布置且卡接相连,当然,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也可以通过中间管实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壳体13形成弯管,弯管向下开口,通过将第二壳体13设置成弯管,不仅可以改变进入进风风道131内的高速气流的流动方向,使气流在第二壳体13内碰撞、反射、扩散,从而减少噪声,而且可以降低进气气流对操作者的影响,由于进气口开口向下,进气气流从下方进入,而不是从操作者的正前方,远离操作者耳朵,使得操作者感受的噪音较小。
如图5-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3的外侧设有第二外罩14,第二外罩14的内表面与第二壳体13的外表面限定出第二消声腔141,第二壳体13的与第二外罩14相对的位置设有多个第二消声孔132,第二消声腔141通过多个第二消声孔132 与进风风道131连通。高速气流在进风风道131中流动时,部分气流从多个第二消声孔 132进入第二消声腔141内,气流在第二消声腔141内得到扩散降压,并在第二消声腔 141内膨胀、反射和扩散,减弱了气流的流速和强度,从而减少了噪声。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0在进风风道131处的壁设有第二消声腔141和第二消声材料件133,第二消声腔141通过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消声孔132与出风风道111连通,第二消声腔141和第二消声材料件133在进风风道131的延伸方向上排布,其中,第一消声腔121和第二消声材料件133的位置可以互换。
具体地,风扇20在转动时驱动空气从进风口101进入风道内并从出风口102排出,从而形成高速气流,高速气流在进风风道131中流动时,部分气流从多个第二消声孔132 进入第二消声腔141内,气流在第二消声腔141内得到扩散降压,并在第二消声腔141 内膨胀、反射和扩散,减弱了气流的流速和强度,从而减少了噪声。此外,高速气流经过第二消声材料件133,气流摩擦产生热量,使部分气流的压力能转化为热能,即减少了气流压力能,从而减少了噪声。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壳体13和第二外罩14分别形成环形,且第二外罩14套设在第二壳体13的外侧,从而使得第二外罩14的内表面和第二壳体13的外表面之间限定出形成环形腔的第二消声腔141。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壳体13包括转接弯管1301和壳体本体1302,转接弯管1301 连接在壳体本体1302和第一壳体11之间,壳体本体1302的侧壁设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二消声孔132,第二外罩14套设在壳体本体1302的外侧,且第二外罩14的内表面与壳体本体1302的外表面之间限定出第二消声腔141,结构简单、紧凑,装拆方便。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消声孔132、第二消声腔141以及第二消声材料件133的结构以及尺寸可以与第一消声孔112、第一消声腔121以及第二消声材料件133的结构以及尺寸对应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第二消声孔132、第二消声腔141以及第二消声材料件133的结构以及尺寸也可以与第一消声孔112、第一消声腔121以及第二消声材料件133的结构以及尺寸不相同,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100还包括:电机支架40,电机支架40设于机壳10,驱动电机30安装于电机支架40且位于机壳10 内,电机支架40具有连通进风风道131和出风风道111的过风口41。举例而言,电机支架40设于机壳10内,进风风道131位于电机支架40的一侧,出风风道111位于电机支架40的另一侧,电机支架40上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布置的过风口41,从而连通进风风道131和出风风道11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套设布置,电机支架40的至少一部分设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3之间,保证电机支架40的固定安装。进一步地,导风件50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位于电机支架40的下游,且导风件50与电机支架40套设布置,导风件50的外侧壁具有卡槽51,电机支架40具有与卡槽51配合的卡凸42,从而保证导风件50与电机支架40的连接可靠性。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100,在第二壳体13上设置手柄70,例如,手柄70沿第一壳体11的轴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驱动电机30的转速为18000RPM~80000RPM。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轴流高速电机吹风机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为了能够在高频率转动下降低风扇发出的尖音的分贝,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风机机构,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扇机构中风扇20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扇机构中风扇2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3和图14所示,该风扇机构可以包括:风扇20,风扇20具有绕其轴线呈周向分布的多片叶片21,叶片21之间呈非等间距分布;与风扇20相传动连接的电机,电机的转速在18000RPM至80000RPM之间。
当风扇20的数量较多,转速越高时,能够使得风机机构输出的风量得到有效增大。但是,尤其是在风机机构的风扇20的转速达到18000RPM至80000RPM之间时,风扇 20叶尖的气流产生的尖音分贝也大幅上升,出现大量噪声,该噪声程度较强,可能会另部分用户无法忍受。在本申请中发现当风扇20的转速达到18000RPM至80000RPM之间时,通过风扇20的叶片21之间呈非等间距分布的形式将风扇20旋转的噪声基频以及高次谐波都能比等间距风扇20所有下降,特别将大部分高次谐波消失,如此,可以在高转速下降低整体的降低风扇20叶尖的尖音分贝,提高用户体验。
如图13所示,风扇20具有绕其轴线呈周向分布的多片叶片21。该叶片21的数量需要满足为2的倍数,且叶片21的数量小于21。或者,叶片21的数量为3的倍数,且叶片21的数量小于21。叶片21之间呈非等间距分布。相邻叶片21之间具有夹角,若叶片的个数表示为n,相邻的叶片21的夹角均值为360/n,叶片21角度的差值不大于2 倍的20%×360/n,将叶片21分成m组,m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4。例如,每n/3或 n/2个相靠近的叶片21为一组,在每一组叶片21中相邻叶片21之间的夹角变化一致,且相邻叶片间中心线的夹角变化为范围为0.8×360/n~1.2×360/n,组内相邻叶片21间中心线的夹角不同,设定组内相邻叶片间中心线的夹角相加等于组夹角β,每组叶片之间中心线形成的组夹角β可以为90度,120度或180度。
本实施例中,叶片21的个数可以为12,相邻叶片21夹角的均值为30度,那么不等间距叶片21最大的叶片夹角1.4×30,分成3组,每组叶片为4个,每一组叶片中,叶片夹角差值的选择规律是:位于两端的两个叶片夹角度数和为60度,可以其中一个叶片度数加4度为34度,另一个叶片度数为减4度为26度,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数值,如3或5等;位于中间的两个叶片,其相对应的夹角分别为之和也是60,其中一个叶片度数加3度为33度,另一个叶片度数减3度为27度,其中该设定数值的大小一半不大于20%的360/n。当然,叶片的个数也可以是9,15等素质,叶片为9可分3组,15则可分3组或5组。
由于等间距风扇每一个扇叶的夹角相等,其在旋转切割空气时对空气作用产生的气流流动气压和流速基本相同,因此,基本相同的气流特性在每一个叶片上产生的噪音的频率基本是相同的,这个基本相同的频率的噪声发生叠加会导致噪声的叠加效应,增大噪声;而本申请中采用非等间距叶片,其通过不等间距的叶片在切割空气时产生的气流特征是不同的,从而使得噪音频率呈分散状态,进而不会发生噪音的叠加效应或减小发生噪音的叠加效应的可能,如此便可以产生降噪效果。
然而,叶片21的夹角决定了其切割空气时产生的气流特征,若夹角差别不大,气流特征也相差不大,其降噪效果不明显;若个别叶片21的夹角过大,或导致其与另外叶片21的夹角太小,则两叶片21夹角过小,也会导致其驱动空气的能力降低,最终影响叶片21产生气流的流量和速度,降低风扇机构的性能。所以说,叶片21之间夹角的选择是需要特殊考虑的。因此,申请人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进而发现,相邻叶片21 之间的最大夹角与相邻叶片21之间的最小夹角之差最好小于等于15度。
电机与风扇20相传动连接,例如,风扇20可以之间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该电机具有特定的转速范围,该转速范围在18000RPM至80000RPM之间,在该转速范围下,本申请中的风扇机构降低风扇发出的尖音的分贝的效果特别明显。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扇机构中风扇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4所示,叶片21远离风扇20轴线的一端的边缘处具有沿叶片21端部边缘延伸的凸起于叶片21表面的引流部211,引流部211用于将叶片21表面上流过的气流在叶片21末端向相反的方向引导。具体的,气流在引流部的作用下,气流方向被改变,被朝向大致与风叶机构的旋转轴线方向引导,这样避免气流向径向方向流动撞击到壳体 2的内壁处产生振动和噪声。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叶片端部的引流部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16所示,引流部211的横截面的形状呈泪滴状一半的形状,即引流部211在风扇机构的圆周面上的横截面与叶片21的横截面相类似,图16中内圈为叶片21的横截面,外圈为引流部211的横截面。引流部211沿叶片末端缘的横截面面积比叶片21端部的横截面可以大15%至200%,引流部211在风扇机构径向方向上的厚度是叶片21的厚度的100%至200%,引流部211沿叶片21呈圆弧状的端面大致以圆弧过渡。在上述参数下,引流部211将叶片21表面上流过的气流在叶片21 末端向相反的方向引导的作用效果较好,能够较大程度的减小因两股气流相撞而产生的噪音。并且,由于气流流动方向由径向向外被引导成大致与风叶机构轴向方向一致,气流不会直接撞击至壳体2的内壁,避免碰撞产生的噪音,且有利于提高气流的流通效率,使气流流向更加一致
图17为不同类型的风扇的噪声效果对比图,如图5所示,其中,图中X轴为叶片 21转动时发出的噪声的频率,Y轴为该频率下的分贝,将传统的等距叶片的风扇机构的噪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非等距叶片的风扇机构的噪声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非等距叶片加上引流部的风扇机构的噪声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基本在大部分频率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非等距叶片加上引流部的风扇机构的噪声分贝低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非等距叶片的风扇机构的噪声分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非等距叶片的风扇机构的噪声分贝低于传统的等距叶片21的风扇机构的噪声分贝,传统的等距叶片21的风扇机构出现尖声时分贝为95dBA、92.3dBA,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非等距叶片的风扇机构出现尖声时分贝为85dBA、73.4dBA,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非等距叶片加上引流部的风扇机构出现尖声时分贝则更低,达到了 79dBA、69.6dBA。由上可以看出,本申请可以在高转速下整体的降低风扇叶尖的尖音分贝,提高用户体验。
本申请中的风扇机构可以运用在吹风机以及热风枪上。例如,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风扇机构的吹风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吹风机可以包括上述风扇机构;具有一流道的机壳10;固定设置在机壳10流道中的导流锥3,导流锥3与机壳10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导流锥3与机壳10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用于气流通过,导流锥3中设置有电机(图中未示出),风扇20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
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吹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具有风道,所述机壳具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可转动的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轴流风扇包括轮毂及围绕所述轮毂的叶片;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风扇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风扇转动,
其中,所述风道包括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风风道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风扇的上游和下游且相互连通,
消声材料件,设置在所述进风风道的至少部分内壁,所述消声材料件的背离所述进风口的自由端与所述叶片靠近所述进风口的叶前端之间的距离小于4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材料件还设置在所述出风风道的至少部分内壁,其中设置在出风风道的至少部分内壁的消声材料件定义为第一消声材料件,设置在所述进风风道内壁的消声材料件定义为第二消声材料件,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和所述第二消声材料件均呈两端开口的圆筒形,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和所述第二消声材料件的周向外壁分别贴合所述出风风道和所述进风风道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形成有径向向外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致等于所述第一消声材料的厚度,和/或,
所述进风风道的内壁形成有径向向外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消声材料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致等于所述第二消声材料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的内壁的表面与相邻的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表面大致齐平,所述第二消声材料件的内壁的表面与相邻的所述出风风道的内壁表面大致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或所述第二消声材料件为消声海绵,且所述消声海绵紧贴所述风道的内壁,所述消声海绵的硬度为60A~95A,所述消声海绵的密度为30KG/m3~90KG/m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在所述出风风道的壁处设有第一消声腔,
其中,所述第一消声腔通过多个间隔布置的第一消声孔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一消声腔和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在所述出风风道的延伸方向上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限定有所述出风风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形成有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紧贴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
第一外罩,所述第一外罩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外罩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表面限定出所述第一消声腔,所述第一壳体的与所述第一外罩相对的位置设有多个所述第一消声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一外罩分别形成环形,且所述第一外罩套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多个所述第一消声孔的通流面积总和为S,所述第一消声腔的体积为V,所述S和所述V的乘积对于基频区间为2e-5~6e-5,所述S和所述V的乘积对于叶频区间为6e-8~12e-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声腔在所述出风风道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为15mm~35mm,所述第一外罩的内直径为D,所述第一壳体在所述第一消声腔处的外直径为d,其中,D/d为1.04~1.5。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消声孔的通流面积的总和为560mm2~3800 mm2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的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设有朝所述出风风道内延伸的导风件,所述第一消声腔或所述第一消声材料件的一端延伸至超出所述导风件预设距离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限定有所述进风风道,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形成有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消声材料件紧贴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设有第二外罩,所述第二外罩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限定出第二消声腔,所述第二壳体的与所述第二外罩相对的位置设有多个第二消声孔,所述第二消声腔通过多个所述第二消声孔与所述进风风道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速为18000RPM~80000RPM。
15.一种吹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具有风道,所述机壳具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
可转动的风扇,所述风扇设于所述风道内;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风扇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风扇转动,
其中,所述风道包括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进风风道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风扇的上游和下游且相互连通,
消声材料件,包括贴合所述出风风道的至少部分内壁设置的第一消声材料件,和贴合所述进风风道的至少部分内壁设置的第二消声材料件。
CN202021397549.6U 2019-07-16 2020-07-16 吹风机 Active CN21440412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413034 2019-07-16
CN201910641303 2019-07-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04123U true CN214404123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18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97549.6U Active CN214404123U (zh) 2019-07-16 2020-07-16 吹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041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K2237700T3 (en) Silencer for dryer and quiet hairdryer
EP2867539B1 (en) A fan
CA2216500C (en) Fan for air handling system
EP2850325B1 (en) A fan
EP0692637B1 (en) Centrifugal fan inlet orifice and impeller assembly
US5340275A (en) Rotary throat cutoff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centrifugal fan noise
US20110010958A1 (en) Quiet hair dryer
CA2578301C (en) Plenum/plug fan assembly
JP2006519336A (ja) ラジアル・ファン・ホイール、ファン・ユニット、およびラジアル・ファン装置
US6575696B1 (en) Method of sound attenuation in centrifugal blowers
WO2014006650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この室内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US20090185906A1 (en) Centrifugal impeller
DK2626644T3 (en) Ventilation component comprising a duct-shaped housing with surrounding house walls
JPH08232894A (ja) 横型ファン用の渦型壁とインペラとの組み合わせ
CN214404123U (zh) 吹风机
CN210196089U (zh) 一种静音鼓风装置
RU2287091C1 (ru) Канальный вентилятор (варианты)
JP2006211770A (ja) 回転機およびその運転方法
CN211975528U (zh) 一种园林风机
CN111365215B (zh) 一种气动消声器
KR200467395Y1 (ko) 송풍장치
CN210317897U (zh) 风叶机构和吹风机
JP6427620B1 (ja) 送風機の消音装置
CN109340193B (zh) 导流风道、气流驱动件以及油烟机
WO2011121642A1 (ja) 遠心式多翼送風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