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00026U - 一种废矿山地下水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矿山地下水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00026U
CN214400026U CN202120635737.6U CN202120635737U CN214400026U CN 214400026 U CN214400026 U CN 214400026U CN 202120635737 U CN202120635737 U CN 202120635737U CN 214400026 U CN214400026 U CN 214400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eaction chamber
filter
tank body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3573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海龙
顾法生
许黎明
杨伟明
白琦珍
李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ada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ada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ada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ada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3573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00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00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000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矿山地下水净化系统。本实用新型中包括依次相连的通风曝气塔、澄清池、多介质过滤器以及纳滤装置;澄清池包括池体,池体的底部与通风曝气塔连接,池体的上部与多介质过滤器连接;池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混合反应室、第二混合反应室,第一混合反应室和第二混合反应室之间设置有泥渣层;池体中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通风曝气塔、澄清池、多介质过滤器以及纳滤装置组合,既能够有效的去除地下矿井地下水中的铁、锰等物质,也能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无机盐、天然与合成有机物、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使得水能重复使用,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废矿山地下水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矿山地下水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废矿山为修复生态公园,考虑利用当地地下矿井地下水,用于绿化灌溉、景观水用水及生活饮用水。经取样分析,所检测项目中镉、铅、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铝、铁、锰、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氨氮等指标超标,该地下水无法满足绿化灌溉、景观水用水及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无法重复使用,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矿山地下水净化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采用通风曝气塔、澄清池、多介质过滤器以及纳滤装置组合,既能够有效的去除地下矿井地下水中的铁、锰等物质,也能起到软化原水的作用,还为后续进一步深度处理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志,提供了良好的水质运行条件;纳滤装置不仅能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无机盐、天然与合成有机物、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还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作为优选,包括依次相连的通风曝气塔、澄清池、多介质过滤器以及纳滤装置;所述通风曝气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部上方设置有与外部水泵出水管连接的喷头,所述喷头的下方设置有球型填料;所述塔体内的底部设置有与外部鼓风机连接的曝气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澄清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底部与通风曝气塔连接,所述池体的上部与过滤器连接;所述池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混合反应室、第二混合反应室,所述第一混合反应室和第二混合反应室之间设置有泥渣层;所述池体中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下部设置有搅拌桨,所述搅拌轴的上部设置有提升叶轮;其中所述搅拌桨位于第一混合反应室中;所述提升叶轮位于第二混合反应室中。
作为优选,所述多介质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无烟煤层、石英砂层。
作为优选,所述多介质过滤器与纳滤装置之间设置有保安过滤器,所述保安过滤器的进水口与多介质过滤器的出水口连接,保安过滤器的出水口与纳滤装置的进水口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保安过滤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设置有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设置有若干过滤组件;各个所述过滤组件均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上设置有若干进水孔,所述中心管外套设有滤芯;所述下安装板上设置有与各中心管端部出水口一一对应的出水孔。
作为优选,所述澄清池的出水口连接有中间水池,所述中间水池与多介质过滤器之间通过一中间水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通风曝气塔、澄清池、多介质过滤器组合工艺,既能够有效的去除地下矿井地下水中的铁、锰等物质,也能起到软化原水的作用,还为后续进一步深度处理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志,提供了良好的水质运行条件,节约了水资源。
2、采用纳滤装置不仅能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无机盐、天然与合成有机物、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还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3、采用多介质过滤器能够去除澄清池出水中夹杂的悬浮物和细小的絮体,进一步去除水中所含的铁、锰等物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保安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通风曝气塔;11、塔体;12、喷头;13、球型填料;2、澄清池;21、池体;22、搅拌轴;221、搅拌桨;222、提升叶轮;23、泥渣层;24、第一混合反应室;25、第二混合反应室;3、多介质过滤器;4、保安过滤器;41、罐体;42、中心管;43、滤芯;5、中间水池;6、纳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废矿山地下水净化系统,包括通风曝气塔1,通风曝气塔1包括塔体11,塔体11内部上方设置有与外部水泵出水管连接的喷头12,喷头12的下方设置有球型填料13,塔体11内的底部设置有外部鼓风机连接的曝气装置。通风曝气塔1使用时,外部水泵将深井水打入塔内,通过喷头12将水形成雾状子上而下均匀的洒在球型填料13上,同时由外部的鼓风机供给空气经过曝气装置自下而上在球型填料13的作用下与水充分接触,将水中的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矿井地下水经通风曝气塔1曝气后,水中的铁、锰离子进行氧化反应,生产沉淀物质。
如图1所示,通风曝气塔1通过一管道连接有澄清池2,澄清池2包括池体21,池体21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混合反应室24、第二混合反应室25,且第一混合反应室24和第二混合反应室25之间设置有泥渣层23;池体21中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22,搅拌轴22的下部设置有搅拌桨221,上部设置有提升叶轮222;其中搅拌桨221位于第一混合反应室24中;提升叶轮222位于第二混合反应室25中,搅拌轴22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转动。
澄清池2的工作原理是:曝气后的原水在澄清池2中由下向上流动,当原水中的悬浮颗粒与混凝剂作用而形成的微小絮凝体随水流通过泥渣层23时,在运动中与泥渣层23相计较大的泥渣接触碰撞就被吸附在泥渣颗粒表面而迅速除去,使水获得澄清;清水经由澄清池2上部的清水槽被收集排出;投药后的高硬地下水经进水管、配水管进入第一混合反应室24中,与回流泥渣混合并完成药剂与水的混合和反应过程,混合泥水从池中心提升至第二反应室,继续完成混凝过程,然后经由导流筒进入分离室完成泥水分离过程达到预软化目的。驱动电机驱动搅拌轴22转动,使得药剂与水混合更加均匀,且能够增加微小絮凝体与泥渣的碰撞几率,提高过滤效率。
如图1所示,澄清池2的出水口通过一管道连接有中间水池5,中间水池5用于收集澄清池2澄清后的清水。
如图1所示,中间水池5通过一中间水泵连接有多介质过滤器3连接,多介质过滤器3包括壳体,壳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无烟煤层、石英砂层,主要去除水中的氢氧化铁沉淀、悬浮物及其他有机物质,以保护后级处理设备免受生物污染和氧化性破坏。
如图2所示,多介质过滤器3通过一管道连接有保安过滤器4,保安过滤器4包括罐体41,罐体41内设置有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设置有若干过滤组件;各个过滤组件均包括中心管42,中心管42上设置有若干进水孔,中心管42外套设有滤芯43;下安装板上设置有与各中心管42出水口一一对应的出水孔。经多介质过滤器3过滤后的水进入到罐体41内,通过滤芯43过滤后从各个进水孔进入到中心管42内,然后从中心管42端部的出水口、出水孔排出。
如图1所示,保安过滤器4通过一高压泵连接有纳滤装置6,纳滤装置6过滤后的水到达国家生活饮用水质标准。纳滤装置6可以有效去除硫酸盐、钙镁离子、重金属、砷、氟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且其具有低压力、低能耗、保留有益的矿物质。
综上所述,采用通风曝气塔1、澄清池2、多介质过滤器3、保安过滤器4、纳滤装置6组合,前三项水处理工艺既能够有效的去除地下矿井地下水中的铁、锰等物质,也能起到软化原水的作用,还为后续进一步深度处理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志,提供了良好的水质运行条件;纳滤装置6作为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不仅能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无机盐、天然与合成有机物、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还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Claims (6)

1.一种废矿山地下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通风曝气塔、澄清池、多介质过滤器以及纳滤装置;所述澄清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底部与通风曝气塔连接,所述池体的上部与多介质过滤器连接;所述池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混合反应室、第二混合反应室,所述第一混合反应室和第二混合反应室之间设置有泥渣层;所述池体中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下部设置有位于第一混合反应室中的搅拌桨,所述搅拌轴的上部设置有位于第二混合反应室中的提升叶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矿山地下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曝气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部上方设置有水管,所述水管上设置有若干喷头,与外部水泵出水管连接的喷头,所述喷头的下方设置有球型填料;所述塔体外部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水管连通;所述塔体外部设置有鼓风机,所述塔体内底部设置有与鼓风机连接的曝气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矿山地下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介质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无烟煤层、石英砂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矿山地下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介质过滤器与纳滤装置之间设置有保安过滤器,所述保安过滤器的进水口与多介质过滤器的出水口连接,保安过滤器的出水口与纳滤装置的进水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矿山地下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安过滤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设置有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设置有若干过滤组件;各个所述过滤组件均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上设置有若干进水孔,所述中心管外套设有滤芯;所述下安装板上设置有与各中心管端部出水口一一对应的出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矿山地下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池的出水口连接有中间水池,所述中间水池与多介质过滤器之间通过一中间水泵连接。
CN202120635737.6U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废矿山地下水净化系统 Active CN214400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35737.6U CN214400026U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废矿山地下水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35737.6U CN214400026U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废矿山地下水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00026U true CN214400026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30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35737.6U Active CN214400026U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废矿山地下水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000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a Silveira et al. Treatment of acid mine drainage (AMD) in South Brazil: comparative active processes and water reuse
CN110407414B (zh) 一种酸性矿山废水处理方法
CN2799526Y (zh) 磁化光催化集成污水再生利用装置
CN107473466B (zh) 一种选矿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5036487B (zh) 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利用的装置和方法
CN102874991B (zh) 电化学组合式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及其设备
CN102874990B (zh) 三膜法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及其设备
Middlebrooks et al. Techniques for algae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stabilization ponds
CN203960001U (zh) 一种高氨氮焦化废水处理系统
CN102086078B (zh) 一种处理钢厂废水并回收利用的方法
CN102295389B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工艺
CN103951107B (zh) 一种处理焦化废水的装置及方法
CN204185333U (zh) 一体化深度处理系统
KR101417277B1 (ko) 폐수 응집 처리장치
CN103601339A (zh) 一种复合微污染水源水中Fe、Mn和氨氮协同去除工艺系统
CN202558715U (zh) 一种电解锰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装置
CN106630482A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4400026U (zh) 一种废矿山地下水净化系统
CN103043860B (zh) 一种生物质填埋过程中渗滤液利用设备及方法
CN102276112A (zh) 有色金属矿浮选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1090868B (zh) 磁化光催化集成污水再生利用装置
CN201268647Y (zh) 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6732469A (zh) 一种磁性吸附除磷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的再生方法
CN205933347U (zh) 一种高效的水体治理设备
CN205933345U (zh) 一种基于浓缩污泥的吸附‑混凝工业废水预处理沉降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