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83388U - 车轮组件及多角度行驶车 - Google Patents

车轮组件及多角度行驶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83388U
CN214383388U CN202022861390.5U CN202022861390U CN214383388U CN 214383388 U CN214383388 U CN 214383388U CN 202022861390 U CN202022861390 U CN 202022861390U CN 214383388 U CN214383388 U CN 2143833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gear
driving piece
driv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6139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
程晓晟
陈嵩
陈福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ed Beard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ed Beard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ed Beard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ed Beard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6139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833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83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833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轮组件及多角度行驶车,其中,车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固定在车架上;转轴,一端连接于车架上,另一端穿过第一齿轮的中心向下延伸;安装架,可转动地连接于转轴的另一端;转向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齿轮,第一驱动件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二齿轮与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并与第一齿轮啮合,以在第一驱动件的带动下绕第一齿轮转动;行驶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和车轮,第二驱动件设置于安装架,车轮可转动地与安装架连接并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二驱动件连接,以在第二驱动件的带动下转动。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驱动件带动车轮转动可以完成车辆行驶作业,通过第一驱动件带动第二齿轮绕第一齿轮转动,可以调整车轮为任意角度。

Description

车轮组件及多角度行驶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轮组件及多角度行驶车。
背景技术
车辆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或运载工具,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一般地,车辆包括车架(底盘)和与车架连接的数个车轮组件,通过车轮组件中车轮的转动,完成车辆的行驶。
现有技术中,车辆在进行转向时,由于车轮组件整体的转动角度有限,首先需要调整车轮角度,然后车辆沿弧线行驶一定的距离后,才能完成转向。也即,车辆转向需要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灵活性较差,无法适用于场地有限或者需要车辆迅速完成转向的场景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固定结构、电池模组以及电池包,能够解决上述提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具体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轮组件,包括:
第一齿轮,固定在车架上;
转轴,一端连接于所述车架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齿轮的中心向下延伸;
安装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轴的另一端;
转向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以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带动下绕所述第一齿轮转动;
行驶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和车轮,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架,所述车轮可转动地与所述安装架连接并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以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带动下转动。
可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输出轴伸出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垂直连接,所述车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底端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输出轴伸出所述第一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所述车轮的轮轴可转动地插入所述第二壳体内,
所述传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和所述车轮的轮轴连接。
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链轮,套装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上;
第二链轮,套装在所述车轮的轮轴上;
传动链条,绕在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啮合。
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蜗轮,套装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上;
第二蜗轮,套装在所述车轮的轮轴上;
蜗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蜗轮和所述第二蜗轮啮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气孔。
可选地,所述车轮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中心板和多个支腿,所述中心板固定在所述车架上,多个所述支腿的一端连接在中心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中心板相对的一侧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一齿轮的传动比在预设值以上。
可选地,所述车轮组件还包括角度测量仪,用于测量所述安装架的转动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角度行驶车,包括多个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第二驱动件带动车轮转动可以完成车辆行驶作业,并且在行驶过程中,通过第一驱动件带动第二齿轮绕第一齿轮转动,可以调整车轮的行驶方向为任意角度,快速完成车辆转向,无需较大的转向空间,适用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轮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轮组件中去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部分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角度行驶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但这些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类似地,第二也可以被称为第一。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
实施例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轮组件,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包括:
第一齿轮1,固定在车架上;
转轴2,一端连接于车架上,另一端穿过第一齿轮1的中心向下延伸;
安装架3,可转动地连接于转轴2的另一端;
转向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4和第二齿轮5,第一驱动件4设置在安装架3上,第二齿轮5与第一驱动件4的输出轴连接并与第一齿轮1啮合,以在第一驱动件4的带动下绕第一齿轮1转动;
行驶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6和车轮7,第二驱动件6设置于安装架3,车轮7可转动地与安装架3连接并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二驱动件6连接,以在第二驱动件6的带动下转动。
使用时,第一驱动件4带动第二齿轮5转动,第二齿轮5与第一齿轮1啮合且第一齿轮1固定在车架上,因此,第二齿轮5自转的同时绕第一齿轮1(也即,绕转轴2)转动。由于第一驱动件4设置在安装架3上,第二齿轮5与第一驱动件4的输出轴连接,第二齿轮5绕第一齿轮1转动时,带动安装架3整体绕转轴2转动。第二驱动件6和车轮7均设置在安装架3上,第二驱动件6带动车轮7转动完成车辆行驶作业的基础上,第二齿轮5转动带动安装架3整体转动时,车轮7随安装架3转动,完成转向过程。进一步地,由于第二齿轮5可绕第一齿轮1360°周向转动,安装架3也可随第二齿轮5绕转轴2进行360°全方位的转动,进而可以调整车轮7至任意角度。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轮组件,通过第二驱动件6带动车轮7转动可以完成车辆行驶作业,并且在行驶过程中,通过第一驱动件4带动第二齿轮5绕第一齿轮1转动,可以调整车轮7的行驶方向为任意角度,快速完成车辆转向,无需较大的转向空间,适用范围较广。
其中,安装架3可转动地连接于转轴2的一端,可以指转轴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车架上,即,转轴2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安装架3与转轴2的另一端可以固定连接或者可转动连接。或者,也可以指转轴2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即,转轴2固定不动,安装架3与转轴2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上述可转动连接可以通过轴承等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使安装架3绕转轴2转动即可。
上述第一驱动件4和第二驱动件6可以为电机,例如,可以为步进电机或者伺服电机等。
本实施例中,安装架3作为第一驱动件4、第二驱动件6、第二齿轮5和车轮7等部件的安装基础,对于安装架3的结构,以下给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安装架3包括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第一壳体31可转动地连接于转轴2的另一端,第一驱动件4位于第一壳体31内,输出轴伸出第一壳体31与第二齿轮5连接;第二壳体32的顶端与第一壳体31垂直连接,车轮7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壳体32底端的外侧。
如此设置,第一驱动件4动作时,第二齿轮5转动带动第一壳体31转动,设置在第一壳体31内的第二驱动件6、与第一壳体31连接的第二壳体32、与第二壳体32连接的车轮7均随第一壳体31转动。第一壳体31能对其内的第二驱动件6起到保护作用。车轮7连接在第二壳体32底端的外侧,便于与路面接触起到带动车辆行驶作用。
进一步地,如附图2所示,第二驱动件6位于第一壳体31内,输出轴伸出第一壳体31位于第二壳体32内;车轮7的轮轴可转动地插入第二壳体32内,传动机构位于第二壳体32内并分别与第二驱动件6的输出轴和车轮7的轮轴连接。如此设置,第二驱动件6的输出轴和车轮7的轮轴分别插入第二壳体32内,便于在第二壳体32内设置传动机构。
其中,传动机构可以为齿轮传动机构,例如,第二驱动件6的输出轴和车轮7的轮轴上可以分别套装有齿轮,两个齿轮直接啮合在一起或者通过中间齿轮进行传动,使第二驱动件6的输出轴可以带动车轮7的轮轴转动。
或者,传动机构壳体包括分别套装在第二驱动件6的输出轴和车轮7的轮轴上的传动轮,以及等连接在两个传动轮之间的传动带(例如皮带等),第二驱动件6的输出轴转动时通过皮带带动车轮7的轮轴转动。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附图1所示,第一壳体31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气孔311,便于位于第一壳体31内部的第一驱动件4和第二驱动件6散热。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车轮组件还包括:连接件8,连接件8包括中心板81和多个支腿82,中心板81固定在车架上,多个支腿82的一端连接在中心板81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一齿轮1与中心板81相对的一侧面上。通过多个支腿82在第一齿轮1上产生多个作用力,使第一齿轮1受力均匀,固定效果较好。
其中,多个支腿82可以沿周向均匀分布,例如,图1中示出的支腿82为4个的情形,相邻支腿8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90度。
多个支腿82的一端和连接件8可以一体成型,或者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多个支腿82的另一端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齿轮1上,便于拆卸。如附图1所示,支腿82的另一端可以设置有U型压板,第一齿轮1上可以设置有螺孔,螺栓插入并固定在第一齿轮1上的螺孔内,螺栓端部的螺母将U型压板压紧固定在第一齿轮1上。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齿轮5和第一齿轮1的传动比在预设值以上。该预设值可以为3、5、10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如此设置,第二齿轮5自转的角度与第二齿轮5绕第一齿轮1所转动的角度的比值较大,可以提高车轮7转动时的角度控制精度。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车轮7上设置有防滑沟槽。如此设置,增加车轮7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提高防滑性能。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车轮组件还包括角度测量仪,用于测量安装架3的转动角度。由于车轮7随安装架3转动,通过测量安装架3的转动角度,可以得到车轮7的转动角度。
可选地,转轴2可以可转动设置,安装架3与转轴2的底端固定连接,两者同步转动,此时,角度测量仪通过测量转轴2的角度即可得到安装架3和车轮7的转动角度。
作为一种示例,角度测量仪可以为包括磁性元件和感应元件,磁性元件设置在转轴2的顶端,感应元件设置在车架上与磁性元件相对的位置并位于感应元件的磁场中,转轴转动时,磁性元件的磁场转动,通过感应元件切割磁感线得到的感应电流可以确定出转轴2的转动角度。
作为另一种示例,角度测量仪还可以为电流式角度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不再赘述,相同的结构部分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也不再赘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轮组件中,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链轮,套装在第一驱动件4的输出轴上;第二链轮,套装在车轮7的轮轴上;传动链条,绕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上并分别与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啮合。
如此设置,传动机构的占用空间较小。通过链轮和链条的啮合,避免发生滑动摩擦,传动效果较好。且链条传动为相对较软的软连接方式,在车轮7遇阻时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本实施例中,第一链轮的直径和第二链轮的直径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设置,既可以设置使第一链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链轮的直径,也可以使第二链轮的直径大于第一链轮的直径,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轮组件,通过第二驱动件6带动车轮7转动可以完成车辆行驶作业,并且在行驶过程中,通过第一驱动件4带动第二齿轮5绕第一齿轮1转动,可以调整车轮7的行驶方向为任意角度,快速完成车辆转向,无需较大的转向空间,适用范围较广。此外,通过链轮链条传动机构使第二驱动件6带动车轮7转动,传动效果较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或2相同的结构不再赘述,相同的结构部分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也不再赘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轮组件中,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蜗轮,套装在第一驱动件4的输出轴上;第二蜗轮,套装在车轮7的轮轴上;蜗杆,两端分别与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啮合。
如此设置,第一蜗轮转动时带动与第一蜗轮啮合的蜗杆转动,蜗杆转动进而带动与蜗杆啮合第二蜗轮转动,使第二驱动件6能够带动车轮7转动。通过蜗轮蜗杆传动,传动机构占用空间较小,传动精度较高。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轮组件,通过第二驱动件6带动车轮7转动可以完成车辆行驶作业,并且在行驶过程中,通过第一驱动件4带动第二齿轮5绕第一齿轮1转动,可以调整车轮7的行驶方向为任意角度,快速完成车辆转向,无需较大的转向空间,适用范围较广。此外,通过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使第二驱动件6带动车轮7转动,传动精度较高。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3相同的结构不再赘述,相同的结构部分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也不再赘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角度行驶车,如附图3所示,包括多个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轮组件。
由于每个车轮组件均通过其内部的第二驱动件6驱动行驶,多个车轮组件可以较为方便的进行差速控制,进一步降低转向难度。例如,在转向时,控制内侧的车轮组件中车轮7的转速较慢,外侧的车轮组件中车轮7的转速较快,可以快速完成转向。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角度行驶车,通过对车轮组件的结构进行改进,每个车轮组件均通过第二驱动件6带动车轮7转动可以完成车辆行驶作业,在行驶过程中,通过第一驱动件4带动第二齿轮5绕第一齿轮1转动,可以调整车轮7的行驶方向为任意角度。且通过对车轮组件进行差速控制,可以进一步缩短转向时间,使得多角度行驶车可以任意角度行驶,转向速度较快,无需较大的转向空间,适用范围较广。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多角度行驶车还包括多个摇臂,每个摇臂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车架上,车轮组件设置在摇臂的另一端。如此设置,多角度行驶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通过摇臂转动使车轮组件抬高,提高越障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或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齿轮,固定在车架上;
转轴,一端连接于所述车架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齿轮的中心向下延伸;
安装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轴的另一端;
转向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以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带动下绕所述第一齿轮转动;
行驶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和车轮,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架,所述车轮可转动地与所述安装架连接并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以在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带动下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转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输出轴伸出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垂直连接,所述车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底端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输出轴伸出所述第一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所述车轮的轮轴可转动地插入所述第二壳体内,
所述传动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轴和所述车轮的轮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链轮,套装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上;
第二链轮,套装在所述车轮的轮轴上;
传动链条,绕在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蜗轮,套装在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轴上;
第二蜗轮,套装在所述车轮的轮轴上;
蜗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蜗轮和所述第二蜗轮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中心板和多个支腿,所述中心板固定在所述车架上,多个所述支腿的一端连接在中心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中心板相对的一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一齿轮的传动比在预设值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组件还包括角度测量仪,用于测量所述安装架的转动角度。
10.一种多角度行驶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轮组件。
CN202022861390.5U 2020-12-02 2020-12-02 车轮组件及多角度行驶车 Active CN2143833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61390.5U CN214383388U (zh) 2020-12-02 2020-12-02 车轮组件及多角度行驶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61390.5U CN214383388U (zh) 2020-12-02 2020-12-02 车轮组件及多角度行驶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83388U true CN214383388U (zh) 2021-10-12

Family

ID=77990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61390.5U Active CN214383388U (zh) 2020-12-02 2020-12-02 车轮组件及多角度行驶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833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045C (zh) 膂力驱动的轮式车辆
US5735363A (en) Auxiliary drive apparatus
JP2904329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TW201634335A (zh) 用於帶有電力輔助驅動裝置之人工驅動車輛的驅動組件及其控制方法與應用
JP2019535590A (ja) トルク・センシング装置及び当該トルク・センシング装置を応用した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CN213566222U (zh) 一种全向运动机器人
CN214383388U (zh) 车轮组件及多角度行驶车
JP2962364B2 (ja) 電気自動車
JP2007313984A (ja) 車両の操舵機構
CN112498470A (zh) 车轮组件及多角度行驶车
KR102370522B1 (ko) 전기 자전거용 휠 모터 조립체
US20230336052A1 (en) Balanced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crossbars of bicycle
JP2009162627A (ja) シャシーダイナモメータ
JP6650371B2 (ja) 倒立振子型車両
CN212604468U (zh) 一种通用移动机器人全向底盘
JPH08183487A (ja) 前2輪の前輪駆動3輪自転車及び差動歯車装置
CN210126550U (zh) 一种用于电动赛车的后轮转向驱动机构及电动赛车
CN111532122A (zh) 一种通用移动机器人全向底盘
CN213566106U (zh) 一种能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TWM595067U (zh) 自動駕駛車輛之外掛式電動轉向輔助系統
CN205524442U (zh) 一种适用于机械转向叉车的电子转向助力系统
JP2003063421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4028322B2 (ja) 回転電機
CN219312920U (zh) Agv搬运车自动平衡轮架装置
CN214823592U (zh) 转向机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