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78647U - 一种可快速拔插进行多节充电的电池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快速拔插进行多节充电的电池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78647U
CN214378647U CN202022602482.1U CN202022602482U CN214378647U CN 214378647 U CN214378647 U CN 214378647U CN 202022602482 U CN202022602482 U CN 202022602482U CN 214378647 U CN214378647 U CN 214378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top end
conductive
cylinder
posi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024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涛平
王子腾
张昱
刘要奇
潘国庆
陶寅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26024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78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78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78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快速拔插进行多节充电的电池结构,充电模块设置于电池本体的顶端;充电接口设置于充电模块的侧壁;导电件设置于充电模块的顶端;第一弹簧嵌入内固定筒的底端;第二弹簧设置于导电片的顶端;内衬件设置于充电模块的顶端面;正极环状磁铁设置于内衬件的顶端面;绝缘层包裹于内衬件的外侧;正极组件设置于充电模块的顶端;负极组件设置于电池本体的底端;壳体包裹设置于电池本体和正极组件的外侧壁。本实用新型适配任意数量的电池结构进行快速同时充电,实现了“插一充多”的目的,充电过程更加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可快速拔插进行多节充电的电池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是一种可快速拔插进行多节充电的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充电电池的形式通过外接电源进行反复充电使用,是充电次数有限的可充电的电池。市场上一般有5号、7号电池,同时也存在有也有1号电池。充电电池的好处是经济、环保、电量足、适合大功率、长时间使用的电器。充电电池进行反复充电的过程需要使用充电器进行适配,其充电的便捷程度、灵活程度较低;充电电池充电的过程需要将电池结构与充电器结构进行插接,对电池的插拔过程操作繁琐,且充电器无法适用于任意数量的充电电池结构进行同时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快速拔插进行多节充电的电池结构,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快速拔插进行多节充电的电池结构,包括壳体、电池本体、充电模块、充电接口、导电件、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内衬件、正极环状磁铁、绝缘层、正极组件、负极组件和负极环状磁铁;
所述充电模块设置于所述所述电池本体的顶端,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电池本体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充电模块的侧壁,每侧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充电模块呈电连接;所述充电模块的顶端中心设有内固定筒;所述导电件设置于所述充电模块的顶端,所述导电件的底端嵌入所述内固定筒内;所述第一弹簧嵌入所述内固定筒的底端,且所述第一弹簧的端部抵合于所述导电件的底端,所述导电件通过接触第一弹簧与所述内固定筒底面的导电片实现连通;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导电片的顶端;所述内衬件设置于所述充电模块的顶端面,所述内衬件与所述内固定筒套合限位;所述正极环状磁铁设置于所述内衬件的顶端面;所述绝缘层包裹于所述内衬件的外侧;所述正极组件设置于所述充电模块的顶端,所述正极组件包括正极筒和正极柱,所述正极柱设置于所述正极筒的顶端面,所述正极柱的顶端设有正极顶触点;所述正极筒套合于所述充电模块的外侧,所述导电件贯穿所述内衬件,所述导电件的顶端嵌入所述正极筒内;所述电池本体的底端中心呈凹槽状,形成本体插接槽;所述负极组件设置于所述电池本体的底端,所述负极组件包括负极侧触点和负极顶触点,所述负极侧触点周向设置于所述本体插接槽的侧壁,所述负极顶触点设置于所述本体插接槽的端面;所述壳体包裹设置于所述电池本体和正极组件的外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模块的外形呈圆柱状结构,所述充电模块的外形直径略小于所述电池本体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模块的顶端周向设有固定插槽,所述正极筒的内壁面底端周向设有固定插块,所述固定插块嵌入所述固定插槽内,实现所述正极筒与充电模块呈固定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件包括弹片、正极侧触点、外导电筒、内导电筒和导电折边,所述弹片设置于所述外导电筒的顶边两侧,每侧所述弹片与所述外导电筒呈一体式结构,所述正极侧触点设置于每侧所述弹片的顶端一侧,每侧所述正极侧触点凸出于所述正极柱的两侧;所述内导电筒设置于所述外导电筒的底端内壁,所述内导电筒通过弯折与所述外导电筒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外导电筒的外径与所述内固定筒的内径相适应;所述导电折边设置于所述内导电筒的内顶边,所述导电折边与所述内导电筒呈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弹簧的侧壁贴合于所述内导电筒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弹簧的端部抵合于所述导电折边的内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的两侧内壁面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每侧所述弹片固定设置,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搁置于所述支撑块的顶端,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抵合于两侧所述弹片。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件的截面呈“工”字型结构,所述内衬件的中心呈通孔状,所述内衬件的套合于所述内固定筒的外侧壁;所述内衬件的顶面外圈呈凹槽状,所述正极环状磁铁嵌入所述内衬件的顶端面凹槽内实现固定,所述正极环状磁铁的顶端面与所述内衬件的顶端面齐平,所述内衬件的顶端面贴合于所述正极筒的内顶面。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筒的底端两侧呈缝隙状,形成收缩缝,所述收缩缝呈狭缝结构,并为纵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筒的底端两侧呈凹槽状,形成卡接槽,每侧所述卡接槽的设置位置与所述充电接口的设置位置相适应,每侧所述卡接槽为纵向设置,每侧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卡接槽呈可滑动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负极环状磁铁嵌入所述电池本体的底端面,所述负极环状磁铁周向设置于所述本体插接槽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装配时,通过将两节电池进行首尾设置,将尾端电池正极组件的正极柱插入前端电池的本体插接槽内,正极柱中的正极侧触点进行挤压收入正极柱内,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片处于弯曲状态,正极侧触点接触于负极侧触点,正极顶触点接触于负极顶触点,两节电池处于接通状态,同时正极环状磁铁与负极环状磁铁进行相互吸引,使两节电池实现首尾固定;当通过充电模块对一个电池本体进行充电过程,多个电池处于同时充电的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电池结构,使多节电池可进行首尾插接连接实现电流交换,首尾相连的两节电池通过磁力连接的方式进行快速固定,对相邻的电池结构连接形式简单,装配过程迅速,对一节电池的充电接口进行插接充电状态下,可实现对相连的多个电池进行同时充电,适配任意数量的电池结构进行快速同时充电,实现了“插一充多”的目的,电池结构使用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对单个电池结构进行设置有两个充电接口,适应Type-c和Lightning的双接口输入,使得电池充电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对电池充电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本体的底面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爆炸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池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衬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正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壳体1;
电池本体2;
本体插接槽2-1;
充电模块3;
内固定筒3-1、固定插槽3-2;
充电接口4;
导电件5;
弹片5-1、正极侧触点5-2、外导电筒5-3、内导电筒5-4、导电折边5-5、支撑块5-6;
第一弹簧6;
第二弹簧7;
内衬件8;
正极环状磁铁9;
绝缘层10;
正极组件11;
正极筒11-1、正极柱11-2、正极顶触点11-3、固定插块11-4、收缩缝11-5、卡接槽11-6;
负极组件12;
负极侧触点12-1、负极顶触点12-2;
负极环状磁铁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固定结构均为胶粘、焊接、螺钉连接、螺栓螺母连接、铆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公知技术。
结合附图可见,一种可快速拔插进行多节充电的电池结构,包括壳体1、电池本体2、充电模块3、充电接口4、导电件5、第一弹簧6、第二弹簧7、内衬件8、正极环状磁铁9、绝缘层10、正极组件11、负极组件12和负极环状磁铁13;
所述充电模块3设置于所述所述电池本体2的顶端,所述充电模块3与所述电池本体2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充电接口4设置于所述充电模块3的侧壁,每侧所述充电接口4与所述充电模块3呈电连接;所述充电模块3的顶端中心设有内固定筒3-1;所述导电件5设置于所述充电模块3的顶端,所述导电件5的底端嵌入所述内固定筒3-1内;所述第一弹簧6嵌入所述内固定筒3-1的底端,且所述第一弹簧6的端部抵合于所述导电件5的底端,所述导电件5通过接触第一弹簧6与所述内固定筒3-1底面的导电片实现连通;所述第二弹簧7设置于所述导电片的顶端;所述内衬件8设置于所述充电模块3的顶端面,所述内衬件8与所述内固定筒3-1套合限位;所述正极环状磁铁9设置于所述内衬件8的顶端面;所述绝缘层10包裹于所述内衬件8的外侧;所述正极组件11设置于所述充电模块3的顶端,所述正极组件11包括正极筒11-1和正极柱11-2,所述正极柱11-2设置于所述正极筒11-1的顶端面,所述正极柱11-2的顶端设有正极顶触点11-3;所述正极筒11-1套合于所述充电模块3的外侧,所述导电件5贯穿所述内衬件8,所述导电件5的顶端嵌入所述正极筒11-1内;所述电池本体2的底端中心呈凹槽状,形成本体插接槽2-1;所述负极组件12设置于所述电池本体2的底端,所述负极组件12包括负极侧触点12-1和负极顶触点12-2,所述负极侧触点12-1周向设置于所述本体插接槽2-1的侧壁,所述负极顶触点12-2设置于所述本体插接槽2-1的端面;所述壳体1包裹设置于所述电池本体2和正极组件11的外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模块3的外形呈圆柱状结构,所述充电模块3的外形直径略小于所述电池本体2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接口4分别为Type-c接口和Lightning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模块3的顶端周向设有固定插槽3-2,所述正极筒11-1的内壁面底端周向设有固定插块11-4,所述固定插块11-4嵌入所述固定插槽3-2内,实现所述正极筒11-1与充电模块3呈固定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件5包括弹片5-1、正极侧触点5-2、外导电筒5-3、内导电筒5-4和导电折边5-5,所述弹片5-1设置于所述外导电筒5-3的顶边两侧,每侧所述弹片5-1与所述外导电筒5-3呈一体式结构,所述正极侧触点5-2设置于每侧所述弹片5-1的顶端一侧,每侧所述正极侧触点5-2凸出于所述正极柱11-2的两侧;所述内导电筒5-4设置于所述外导电筒5-3的底端内壁,所述内导电筒5-4通过弯折与所述外导电筒5-3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外导电筒5-3的外径与所述内固定筒3-1的内径相适应;所述导电折边5-5设置于所述内导电筒5-4的内顶边,所述导电折边5-5与所述内导电筒5-4呈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弹簧6的侧壁贴合于所述内导电筒5-4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弹簧6的端部抵合于所述导电折边5-5的内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弹片5-1的两侧内壁面设有支撑块5-6,所述支撑块5-6与每侧所述弹片5-1固定设置,所述第二弹簧7的两端搁置于所述支撑块5-6的顶端,所述第二弹簧7的两端抵合于两侧所述弹片5-1。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件8的截面呈“工”字型结构,所述内衬件8的中心呈通孔状,所述内衬件8的套合于所述内固定筒3-1的外侧壁;所述内衬件8的顶面外圈呈凹槽状,所述正极环状磁铁9嵌入所述内衬件8的顶端面凹槽内实现固定,所述正极环状磁铁9的顶端面与所述内衬件8的顶端面齐平,所述内衬件8的顶端面贴合于所述正极筒11-1的内顶面。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筒11-1的底端两侧呈缝隙状,形成收缩缝11-5,所述收缩缝11-5呈狭缝结构,并为纵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正极筒11-1的底端两侧呈凹槽状,形成卡接槽11-6,每侧所述卡接槽11-6的设置位置与所述充电接口4的设置位置相适应,每侧所述卡接槽11-6为纵向设置,每侧所述充电接口4与所述卡接槽11-6呈可滑动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负极环状磁铁13嵌入所述电池本体2的底端面,所述负极环状磁铁13周向设置于所述本体插接槽2-1的外侧。

Claims (9)

1.一种可快速拔插进行多节充电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电池本体(2)、充电模块(3)、充电接口(4)、导电件(5)、第一弹簧(6)、第二弹簧(7)、内衬件(8)、正极环状磁铁(9)、绝缘层(10)、正极组件(11)、负极组件(12)和负极环状磁铁(13);
所述充电模块(3)设置于所述电池本体(2)的顶端,所述充电模块(3)与所述电池本体(2)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充电接口(4)设置于所述充电模块(3)的侧壁,每侧所述充电接口(4)与所述充电模块(3)呈电连接;所述充电模块(3)的顶端中心设有内固定筒(3-1);所述导电件(5)设置于所述充电模块(3)的顶端,所述导电件(5)的底端嵌入所述内固定筒(3-1)内;所述第一弹簧(6)嵌入所述内固定筒(3-1)的底端,且所述第一弹簧(6)的端部抵合于所述导电件(5)的底端,所述导电件(5)通过接触第一弹簧(6)与所述内固定筒(3-1)底面的导电片实现连通;所述第二弹簧(7)设置于所述导电片的顶端;所述内衬件(8)设置于所述充电模块(3)的顶端面,所述内衬件(8)与所述内固定筒(3-1)套合限位;所述正极环状磁铁(9)设置于所述内衬件(8)的顶端面;所述绝缘层(10)包裹于所述内衬件(8)的外侧;所述正极组件(11)设置于所述充电模块(3)的顶端,所述正极组件(11)包括正极筒(11-1)和正极柱(11-2),所述正极柱(11-2)设置于所述正极筒(11-1)的顶端面,所述正极柱(11-2)的顶端设有正极顶触点(11-3);所述正极筒(11-1)套合于所述充电模块(3)的外侧,所述导电件(5)贯穿所述内衬件(8),所述导电件(5)的顶端嵌入所述正极筒(11-1)内;所述电池本体(2)的底端中心呈凹槽状,形成本体插接槽(2-1);所述负极组件(12)设置于所述电池本体(2)的底端,所述负极组件(12)包括负极侧触点(12-1)和负极顶触点(12-2),所述负极侧触点(12-1)周向设置于所述本体插接槽(2-1)的侧壁,所述负极顶触点(12-2)设置于所述本体插接槽(2-1)的端面;所述壳体(1)包裹设置于所述电池本体(2)和正极组件(11)的外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拔插进行多节充电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3)的外形呈圆柱状结构,所述充电模块(3)的外形直径略小于所述电池本体(2)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拔插进行多节充电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3)的顶端周向设有固定插槽(3-2),所述正极筒(11-1)的内壁面底端周向设有固定插块(11-4),所述固定插块(11-4)嵌入所述固定插槽(3-2)内,实现所述正极筒(11-1)与充电模块(3)呈固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拔插进行多节充电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5)包括弹片(5-1)、正极侧触点(5-2)、外导电筒(5-3)、内导电筒(5-4)和导电折边(5-5),所述弹片(5-1)设置于所述外导电筒(5-3)的顶边两侧,每侧所述弹片(5-1)与所述外导电筒(5-3)呈一体式结构,所述正极侧触点(5-2)设置于每侧所述弹片(5-1)的顶端一侧,每侧所述正极侧触点(5-2)凸出于所述正极柱(11-2)的两侧;所述内导电筒(5-4)设置于所述外导电筒(5-3)的底端内壁,所述内导电筒(5-4)通过弯折与所述外导电筒(5-3)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外导电筒(5-3)的外径与所述内固定筒(3-1)的内径相适应;所述导电折边(5-5)设置于所述内导电筒(5-4)的内顶边,所述导电折边(5-5)与所述内导电筒(5-4)呈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弹簧(6)的侧壁贴合于所述内导电筒(5-4)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弹簧(6)的端部抵合于所述导电折边(5-5)的内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拔插进行多节充电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5-1)的两侧内壁面设有支撑块(5-6),所述支撑块(5-6)与每侧所述弹片(5-1)固定设置,所述第二弹簧(7)的两端搁置于所述支撑块(5-6)的顶端,所述第二弹簧(7)的两端抵合于两侧所述弹片(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拔插进行多节充电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件(8)的截面呈“工”字型结构,所述内衬件(8)的中心呈通孔状,所述内衬件(8)的套合于所述内固定筒(3-1)的外侧壁;所述内衬件(8)的顶面外圈呈凹槽状,所述正极环状磁铁(9)嵌入所述内衬件(8)的顶端面凹槽内实现固定,所述正极环状磁铁(9)的顶端面与所述内衬件(8)的顶端面齐平,所述内衬件(8)的顶端面贴合于所述正极筒(11-1)的内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拔插进行多节充电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筒(11-1)的底端两侧呈缝隙状,形成收缩缝(11-5),所述收缩缝(11-5)呈狭缝结构,并为纵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拔插进行多节充电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筒(11-1)的底端两侧呈凹槽状,形成卡接槽(11-6),每侧所述卡接槽(11-6)的设置位置与所述充电接口(4)的设置位置相适应,每侧所述卡接槽(11-6)为纵向设置,每侧所述充电接口(4)与所述卡接槽(11-6)呈可滑动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拔插进行多节充电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环状磁铁(13)嵌入所述电池本体(2)的底端面,所述负极环状磁铁(13)周向设置于所述本体插接槽(2-1)的外侧。
CN202022602482.1U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可快速拔插进行多节充电的电池结构 Active CN214378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02482.1U CN214378647U (zh)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可快速拔插进行多节充电的电池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02482.1U CN214378647U (zh)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可快速拔插进行多节充电的电池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78647U true CN214378647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76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02482.1U Active CN214378647U (zh) 2020-11-12 2020-11-12 一种可快速拔插进行多节充电的电池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786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08013Y (zh) 可携带薄形充电器
CN214378647U (zh) 一种可快速拔插进行多节充电的电池结构
CN201345556Y (zh) 蓄电池组串并联转换装置
TWI763862B (zh) 充電連接器,充電裝置以及套件和充電方法
CN107994254B (zh) 柱形电池
CN100416912C (zh) 蓄电池组成组充放电工作方法
CN101752891A (zh) 电池包连接结构
CN110931676B (zh) 自由装卸免焊接电池安装架
CN212085112U (zh) 一种带usb充电功能的充电电池
CN210724285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01741769U (zh) 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转插件
CN219419435U (zh) 一种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8731566U (zh) 一种锂电池组装固定装置
CN201289880Y (zh) 电池单元及阵列电池
CN215119122U (zh) 一种大容量的数码相机电池结构
CN220341451U (zh) 一种基于串联导电排的组合式电池
CN201122632Y (zh) 可充式电池
CN210074848U (zh) 一种电动工具用可换充电器
CN201766382U (zh) 与充电电池配合使用的一次电池替换适配器
CN219643154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充电器的输出端子
CN101834323A (zh) 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使用方式
CN218472165U (zh) 一种组合式电池盒
CN219479237U (zh) 电子烟电池与发热组件的连接结构
CN218568922U (zh) 一种便于组装操作的钛酸锂电池组
CN2561154Y (zh) 锂离子电池组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