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70754U - 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70754U
CN214370754U CN202120249890.5U CN202120249890U CN214370754U CN 214370754 U CN214370754 U CN 214370754U CN 202120249890 U CN202120249890 U CN 202120249890U CN 214370754 U CN214370754 U CN 214370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air
basement
fixed
supply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4989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郁峰
俞明
朱坚磊
沈颖
王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yuan Construction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yuan Construction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yuan Construction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yuan Construction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4989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70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70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707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密闭空间通风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其包括地下室、穿设于地下室顶壁的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管和出风管均与外界连通,所述进风管伸进地下室的底部固定有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内部设有可转动的百叶扇,所述进风管侧壁设有用于带动百叶扇转动连接机构,所述进风管的内部设有驱动连接机构动作的旋转扇,所述旋转扇位于百叶扇顶部。本申请具有提高了空气的多向流动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密闭空间通风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对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普遍,地下空间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较大的发展和突破。随着地下空间的规模扩大,相应地下空间的通风性也逐渐被关注,若地下空间的通风性低时,会造成地下室内存在异味,对此地下室的通风程度也作为地下室是否能够使用的重要评定标准之一。
授权公告号为CN20682955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室用高效通风管道组,包括一根进风管和一根出风管,进风管的进风口呈竖直状置于地面上方为横向进风式,进风管的出风口竖直置于地下室内呈横向出风,出风管延伸至地下室内的地面上方且管体外露于地下室室内,出风管的进风口呈竖向横向进风式,出风管的出风口呈水平式开口外露于地面外,出风管安装于地下室室内生活用热区域。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该通风管道组在进行地下室通风时,仅能固定朝向一个方向吹风,存在某些角落空气流通性不足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地下室内部空气的流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
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包括地下室、穿设于地下室顶壁的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管和出风管均与外界连通,所述进风管伸进地下室的底部固定有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内部设有可转动的百叶扇,所述进风管侧壁设有用于带动百叶扇转动连接机构,所述进风管的内部设有驱动连接机构动作的旋转扇,所述旋转扇位于百叶扇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风管进风时带动旋转扇进行转动,旋转扇转动带动连接机构控制百叶扇进行往复摆动,在百叶扇的摆动作用下,从进风管进入地下室的空气分别吹向地下室的各个角落,从而提高了空气的多向流动性,并且连接机构仅依靠旋转扇的转动驱动,实现了在无能耗的作用下提高地下室内部的通风性能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百叶扇包括若干扇叶,所述百叶扇包括若干扇叶,所述扇叶两端分别固定有穿过安装框架侧壁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伸出安装框架的一侧固定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铰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背离进风管外壁的一侧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进风管的外侧壁设有摆杆,所述摆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扇转动驱动连接结构带动摆杆实现往复摆动,摆杆往复摆动带动第一连接杆摆动,第一连接杆摆动带动第二连接杆实现往复移动,第二连接杆带动从而带动扇叶不断转向,从而实现从进风管进入地下室的空气往各个方向吹动,从而提高了空气的多向流动性。
可选的,所述旋转扇底部同轴固定有一根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进风管设有穿过进风管侧壁的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伸进风管的一端固定有与第一锥齿轮相配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齿数大于第一锥齿轮的齿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于从动轴的第一齿轮和转动连接于进风管的外侧壁并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同,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转动连接于进风管外侧壁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表面固定有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沿着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四分之一圆周均匀分布,所述摆杆转动连接于第三齿轮表面中间,所述摆杆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三齿轮表面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空气从外界进入进风管时,流通的空气带动旋转扇转动,旋转扇转动带动主动轴和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从动轴转动,从动轴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转动,固定杆带动第三齿轮往复旋转,从而带动摆杆沿着铰接点往复摆动,摆杆摆动带动百叶扇进行往复转动,从而实现从进风管进入地下室的空气往各个方向吹动,并且第二锥齿轮的齿数大于第一锥齿轮,使从动轴的转速小于主动轴,从而使连接机构能够带动百叶扇缓慢转动。
可选的,所述进风管固定有环绕内侧壁的卡块,所述卡块顶部表面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嵌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有供主动轴穿设的安装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扇通过支撑架固定于进风管内部,并且支撑架嵌设于卡块的凹槽,空气从进风管顶部进入,空气在进风管内部流通时能够提高旋转扇转动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进风管的外侧壁开设有连通进风管内部的开口,开口的边缘铰接有封板,所述封板表面边缘铰接有把手,所述进风管的外侧壁固定有用于锁住把手的锁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旋转扇的清洁时,打开封板即可将旋转扇从开口取出,从而能够对扇叶进行定期清洗,从而使进入地下室的空气保持清洁。
可选的,所述封板的边缘固定有橡胶条,所述橡胶条环绕封板的边缘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条能够对封板和进风管之间起到密封的作用,从而减少进风管和封板连接的位置出现漏风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表面分别开设有若干镂空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镂空槽能够减少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重量,从而提高进风管固定于地下室顶壁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进风管侧壁设有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罩住的机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罩能够防止灰尘等杂物落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从而减少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传动时被卡住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进风管进风时带动旋转扇进行转动,旋转扇转动带动连接机构控制百叶扇进行往复摆动,在百叶扇的摆动作用下,从进风管进入地下室的空气分别吹向地下室的各个角落,从而提高了空气的多向流动性,并且连接机构仅依靠旋转扇的转动驱动,实现了在无能耗的作用下提高地下室内部的通风性能的效果;
2.旋转扇通过支撑架固定于进风管内部,并且支撑架嵌设于卡块的凹槽,空气从进风管顶部进入,空气在进风管内部流通时能够提高旋转扇转动时的稳定性;
3.镂空槽能够减少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重量,从而提高进风管固定于地下室顶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进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进风管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进风管的后视图。
图5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连接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地下室;2、进风管;21、卡块;211、凹槽;22、支撑架;221、支撑杆;222、安装孔;23、旋转扇;24、开口;25、封板;251、把手;252、橡胶条;26、锁定件;27、机罩;28、安装框架;3、出风管;4、百叶扇;41、扇叶;42、第一转轴;43、连接片;44、第一连接杆;45、第二连接杆;5、主动轴;51、第一锥齿轮;6、从动轴;61、第二锥齿轮;7、摆杆;8、连接机构;81、第一齿轮;811、固定杆;82、第二齿轮;821、第一固定轴;83、第三齿轮;84、镂空槽;9、连杆;10、第二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
参照图1,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包括地下室1、穿设于地下室1顶壁的进风管2和出风管3,通过进风管2朝地下室1内进行通风,出风管3进行出风,从而实现地下室1内的循环通风。
参照图2和图3,进风管2内壁固定有卡块21,卡块21环绕贴合进风管2内壁,卡块21的顶部表面开设有多个凹槽211,凹槽211嵌设有支撑架22,支撑架22包括三根延伸至进风管2中心的支撑杆221,支撑杆221交汇形成一个安装孔222,安装孔222嵌设有一根主动轴5,主动轴5顶部固定有旋转扇23,主动轴5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锥齿轮51;进风管2设有一根贯穿进风管2侧壁的从动轴6,从动轴6可转动连接于进风管2,从动轴6伸进进风管2的一端固定有与第一锥齿轮5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61,第二锥齿轮61的齿数大于第一锥齿轮51。
参照图4,进风管2的外侧壁开设有连通进风管2内部的开口24,开口24的边缘铰接有一个封板25,封板25远离铰接位置的一侧边缘铰接有把手251,进风管2的侧壁固定有用于扣住把手251的锁定件26,封板25扣合进风管2外侧壁开口24的一侧边缘固定有橡胶条252。打开封板25即可将旋转扇23从开口24取出,从而能够对扇叶41进行定期清洗,从而使进入地下室1的空气保持清洁。
参照图3和图5,进风管2底部焊接有一个安装框架28,安装框架28内部设有可转动的百叶扇4,百叶扇4包括多个扇叶41,扇叶4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根穿过安装框架28的第一转轴42,第一转轴42背离扇叶41的一端固定有连接片43,连接片43铰接有第一连接杆44,第一连接杆44贴合进风管2的外侧壁,并沿进风管2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连接杆44中间铰接有第二连接杆45,第二连接杆45远离第一连接杆44的一端铰接有一个摆杆7,进风管2外侧壁固定有一根连杆9,摆杆7可转动连接于连杆9,连杆9穿过摆杆7的表面中间,摆杆7远离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带动摆杆7摆动的连接机构8。
参照图5和图6,连接机构8包括固定于从动轴6伸出进风管2一端的圆周面第一齿轮81,连接机构8还包括转动连接于进风管2的外侧壁并与第一齿轮81啮合的第二齿轮82,以及设于进风管2外侧壁的第三齿轮83,进风管2的外壁固定有第一固定轴821第二齿轮82转动连接于第一固定轴821,第三齿轮83转动连接于连杆9,第三齿轮83位于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底部,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的传动比为1:1,第三齿轮83可转动连接于连杆9末端,摆杆7远离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第二固定轴10固定于第三齿轮83表面顶部,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背离进风管2侧壁的一侧分别固定有多个固定杆811,固定杆811沿着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的四分之一圆周均匀分布,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转动时,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的固定杆811先后分别与第三齿轮83啮合,带动第三齿轮83往复转动,当第一齿轮81的固定杆811啮合第三齿轮83时,第二齿轮82的固定杆811会旋转至与不第三齿轮83啮合的位置,反之当第二齿轮82的固定杆811与第三齿轮83啮合时,第一齿轮81的固定杆811会旋转至不与第三齿轮83啮合的位置,从而使第三齿轮83能够实现往复旋转。
参照图3和图6,第一齿轮81、第二齿轮82和第三齿轮83表面分别开设有若干镂空槽84,减少第一齿轮81、第二齿轮82和第三齿轮83的重量,从而提高进风管2固定于地下室1顶壁的稳定性;进风管2侧壁设有将第一齿轮81、第二齿轮82和第三齿轮83罩住的机罩27,机罩27将连接机构8罩住能够防止灰尘等杂物落到第一齿轮81、第二齿轮82和第三齿轮83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当空气从外界通过进风管2进入到地下室1时,空气流动带动旋转扇23转动,旋转扇23转动带动主动轴5转动,主动轴5转动带动从动轴6转动,从而带动相啮合的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转动,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端面的固定杆811轮流与第三齿轮83啮合带动第三齿轮83往复转动,第三齿轮83往复转动带动摆杆7摆动,摆杆7摆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杆45摆动,第二连接杆45带动第一连接杆44往复移动,从而带动扇叶41往复转动,从而实现从进风管2进入地下室1的空气往各个方向吹动,从而提高了空气的多向流动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包括地下室(1)、穿设于地下室(1)顶壁的进风管(2)和出风管(3),进风管(2)和出风管(3)均与外界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2)伸进地下室(1)的底部固定有安装框架(28),所述安装框架(28)内部设有可转动的百叶扇(4),所述进风管(2)侧壁设有用于带动百叶扇(4)转动连接机构(8),所述进风管(2)的内部设有驱动连接机构(8)动作的旋转扇(23),所述旋转扇(23)位于百叶扇(4)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扇(4)包括若干扇叶(41),所述扇叶(41)两端分别固定有穿过安装框架(28)侧壁的第一转轴(42),所述第一转轴(42)伸出安装框架(28)的一侧固定有连接片(43),所述连接片(43)铰接有第一连接杆(44),所述第一连接杆(44)背离进风管(2)外壁的一侧铰接有第二连接杆(45),所述进风管(2)的外侧壁设有摆杆(7),所述摆杆(7)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连接杆(45)远离第一连接杆(44)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扇(23)底部同轴固定有一根主动轴(5),所述主动轴(5)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锥齿轮(51),所述进风管(2)设有穿过进风管(2)侧壁的从动轴(6),所述从动轴(6)伸进风管(2)的一端固定有与第一锥齿轮(51)相配合的第二锥齿轮(61),所述第二锥齿轮(61)的齿数大于第一锥齿轮(51)的齿数;所述连接机构(8)包括固定于从动轴(6)的第一齿轮(81)和转动连接于进风管(2)的外侧壁并与第一齿轮(81)相啮合的第二齿轮(82),所述第一齿轮(81)与第二齿轮(82)相同,所述连接机构(8)还包括转动连接于进风管(2)外侧壁的第三齿轮(83),所述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表面固定有带动第三齿轮(83)转动的固定杆(811),所述固定杆(811)沿着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的四分之一圆周均匀分布,所述摆杆(7)转动连接于第三齿轮(83)表面中间,所述摆杆(7)的另一端固定于第三齿轮(83)表面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2)固定有环绕内侧壁的卡块(21),所述卡块(21)顶部表面开设有若干凹槽(211),所述凹槽(211)嵌设有支撑架(22),所述支撑架(22)设有供主动轴(5)穿设的安装孔(2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2)的外侧壁开设有连通进风管(2)内部的开口(24),开口(24)的边缘铰接有封板(25),所述封板(25)表面边缘铰接有把手(251),所述进风管(2)的外侧壁固定有用于锁住把手(251)的锁定件(2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25)的边缘固定有橡胶条(252),所述橡胶条(252)环绕封板(25)的边缘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81)、第二齿轮(82)和第三齿轮(83)表面分别开设有若干镂空槽(84)。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2)侧壁设有将第一齿轮(81)、第二齿轮(82)和第三齿轮(83)罩住的机罩(27)。
CN202120249890.5U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 Active CN214370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49890.5U CN214370754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49890.5U CN214370754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70754U true CN214370754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60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49890.5U Active CN214370754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707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0935A (zh) * 2022-09-16 2022-12-09 扬州大学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防涡振防积尘矢量进风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0935A (zh) * 2022-09-16 2022-12-09 扬州大学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防涡振防积尘矢量进风装置
CN115450935B (zh) * 2022-09-16 2024-05-03 扬州大学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防涡振防积尘矢量进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5015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所用壳体
CN214370754U (zh) 一种地下室通风结构
CN108951449B (zh) 一种弯道路面转弯用安全装置
CN208635273U (zh) 一种厂房用置换通风除尘设备
CN106440304A (zh) 一种空调器进风口防尘机构及空调器
CN105697795A (zh) 一种密闭阀
CN102979433A (zh) 一种换气扇孔口门
CN106288286A (zh) 一种空调扫风装置及窗机空调
CN208108315U (zh) 空调柜机
CN205299869U (zh) 一种易于清洗型的空调系统防雨百叶
CN110410873A (zh) 空调柜机
CN114659204A (zh)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通风装置
CN210241762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213016U (zh) 一种圆管翻板阀
CN211727899U (zh) 一种旋转风门组件和包括该旋转风门组件的抽风除尘系统
CN209181123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7501266U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501562U (zh) 一种建筑物换气系统
CN205332372U (zh) 一种风管机及其室内机
CN220931295U (zh) 一种绿色建筑用通风节能装置
CN216204058U (zh) 一种建筑设计用节能通风结构
CN211777024U (zh) 一种新型开式钢质门
CN220355630U (zh) 一种绿色建筑通风结构
CN218296194U (zh) 用于空调的防尘组件和空调
CN221098954U (zh) 不锈钢结构的拆装通风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