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70753U - 一种新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70753U
CN214370753U CN202023188298.3U CN202023188298U CN214370753U CN 214370753 U CN214370753 U CN 214370753U CN 202023188298 U CN202023188298 U CN 202023188298U CN 214370753 U CN214370753 U CN 2143707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resh air
indoor
mode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8829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x Wux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x Wux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x Wux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ix Wux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8829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707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707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707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新风装置,其包含装置本体、位于装置本体第一侧的进风口及室外排风口,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配置有与进风口相对的室内排风口,及与室外排风口相对的室内新风口,具有可旋转的风门的电动风阀,该风门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新风装置处于第一模式,所述风门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新风装置处于第二模式,其中,第一模式为新风模式、第二模式为除湿模式。通过对装置本体内的风道的优化简化装置的结构,同时这样的结构避免了因为开机室内,导致室内/外气压不平衡的问题。完全利用室外的空气将制冷系统多余的热量排掉,避免了室内空气温度升高的问题。除湿时用热交换器提起预冷待处理的提高了除湿量,提高装置的运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风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吊顶式新风装置。
背景技术
为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住宅的需求,需要对居住环境空气质量能做到严格的把控,以解决住宅内新风的需求以及环境空气温湿度的控制。除湿时利用制冷系统将空气降温使得空气中得水蒸气液化冷凝析出,开启新风功能时将室外新风经风阀20、过滤段7过滤空气中得杂质,在经过热交换器8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能量回收。现有的除湿方案大多如图1所示,在除湿时室内的回风经回风口2/3、风机6、热交换器8,再经过蒸发器9b冷却将水析出,最后经过冷凝器9c升温将空气排到室内。室内排风经排风口1也是直接进过热交换器8,然后再进过一个排热的冷凝器9a,将多余的热量排掉,以控制室内的空气的温升。再此过程中可通过风阀10的开关来控制是否要引进新风。若关闭风阀10,为了维持室内的气压不会低于室外的气压,则需要关闭排风风机5。此类型的新风装置在除湿时是没有发挥出热交换器的功能,热交换只有再新风功能的时候才能发挥出功效。另外,在关闭风阀和排风风机时,向外排热的冷凝器的热量并没有通过室外排风口4排到室外,因此室内空气在除湿时还是会有温升,增加除湿的时的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提出一种兼具新风和除湿功能的新风装置(有时也称除湿机),在除湿机时有效的利用热交换器提高除湿效率。该新风装置减少产品的风口数量,使得后期安装方便简单新风装置。本申请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成型的新风装置的本体模块,其以降低替换目前本体模块由多块拼接,安装复杂,漏风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装置本体、
配置于装置本体第一侧的进风口及室外排风口,
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配置有与进风口相对的室内排风口,及与室外排风口相对的室内新风口,
电动风阀,其配置于装置本体内,所述电动风阀具有可旋转的风门,所述风门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风门将本体内隔出新风风道/回风风道,所述新风装置处于第一模式,
所述风门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风门分别与第三接触点及第四接触点接触,使得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相对隔离,
其中,第一模式为新风模式、第二模式为除湿模式。通过对装置本体内的风道的优化简化装置的结构,同时这样的结构避免了因为开机室内,导致室内/外气压不平衡的问题。完全利用室外的空气将制冷系统多余的热量排掉,避免了室内空气温度升高的问题。除湿时用热交换器提起预冷待处理的提高了除湿量,提高装置的运行效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一接触点及第二接触点,其分别用以限位所述风门,所述第一接触点及第二接触点的连线与第三接触点及第四接触点的连接线垂直。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新风装置还包括,并联配置的第一蒸发器及第二蒸发器。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新风装置还包括,新风风机,其配置于所述装置本体内且靠近室内新风口侧,所述新风风机的上游侧配置有第二过滤模块、第三过滤模块。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新风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滤模块,其配置于所述装置本体内且靠近进风口侧,所述第一过滤模块的下游侧配置排热冷凝器。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新风装置还包括,热交换器,其配置于所述装置本体内且介于第二蒸发器与第二过滤模块之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所述风门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或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风门所处平面与第一过滤模块所处平面的夹角大于等于45°。
在一实施方式中,该新风装置还包括新风风机及排风风机,所述新风风机配置于所述本体的室内新风口侧,所述排风风机配置于所述本体的排风口侧,所述风门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新风风机及排风风机位于所述风门的两侧,所述风门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新风风机及排风风机位于所述风门的同侧。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本申请的优点:
1)新风装置,其结构简单易,易于安装;
2)该新风装置减少产品的风口数量,使得后期安装方便简单新风装置;
3)采用热交换器提高新风装置的经济效率,降低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现有的新风装置的功能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新风装置在第一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新风装置在第二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新风装置在第一模式下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新风装置在第一模式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限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如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本申请提出一种新风装置,其包含装置本体、配置于装置本体第一侧的进风口及室外排风口,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配置有与进风口相对的室内排风口,及与室外排风口相对的室内新风口,电动风阀,其配置于装置本体内,电动风阀具有可旋转的风门,风门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新风装置处于第一模式,风门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新风装置处于第二模式,其中,第一模式为新风模式、第二模式为除湿模式。通过对装置本体内的风道的优化简化装置的结构,同时这样的结构避免了因为开机室内,导致室内/外气压不平衡的问题。完全利用室外的空气将制冷系统多余的热量排掉,避免了室内空气温度升高的问题。除湿时用热交换器提起预冷待处理的提高了除湿量,提高装置的运行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申请提出的新风装置。
实施例:
下面结合图2及图3来描述本申请的新风装置的运行,该新风装置100,具有本体101,该本体101呈四方形,
本体101的一侧配置有:
新风口102,其用以引入室外新风,
排风口103,其用以排出室内的空气,该本体101的与新风口102相对的一侧上配置有室内排风口104,通过将室内的空气经管道经排风口103排出,
排风口104的同侧配置有室内新风口105,通过其向室内引入过滤的空气,
电动风阀130,其配置于装置本体101内,电动风阀具有可旋转的风门a/b,风门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如,风门a的一远离旋转轴的一端与第一接触点160a连接,风门b的一远离旋转轴的一端与第二接触点1141连接),新风装置处于第一模式(通过旋转风门将本体101内隔出新风风道/回风风道),风门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如,风门a的一远离旋转轴的的一端与第三接触点131连接,风门b的一远离旋转轴的一端与第四接触点132连接),新风装置处于第二模式(通过旋转风门以隔离室内/室外),其中,第一模式为新风模式、第二模式为除湿模式。该新风装置具有新风模式和除湿模式,本实施方式中,风门a/b的长度为l2,第三接触点131/第四接触点132距离本体的侧部的距离为l1。l2与l1的比值介于1.4~2.0,这样优化本体的体积。
如图2所示为运行于新风模式的示意图。
新风模式时电动风阀130的风门a/b水平,通过风门将本体101内隔出新风风道/回风风道,这时压缩机关闭制冷系统不工作,室外新风从新风口102进入,依次经过初效过滤段(第一过滤模块110),排热冷凝器120,热交换器150,活性炭过滤段(第二过滤模块180),高效过滤段(第三过滤模块151),再热冷凝器170,风机160a,经室内新风口105进入室内;室内污浊的空气从室内排风口104进入,依次经过热交换器150、风机160b经室外排排风口103排到室外。在此模式下,室外新风和室内排风经过热交换器150时发生热交换,将室内空气的一部分能量回收利用,降低能耗。
如图3所示为运行于除湿模式示意,在除湿模式下风门130处于第二预设位置(如控制电动风门旋转90度,呈竖直状,风门a/b分别与第三接触点131/第四接触点132接触),此时电动风阀将室内/室外两侧完全隔开,形成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这样避免了室内/外气压不平衡的问题。风阀左侧(室外排风口103侧)为排热系统,风阀右侧(第一/第二蒸发器140侧)为室内空气除湿系统,此时压缩机C开启,高温高压冷媒从压缩机C排出,经管路流入排热冷凝器120冷凝,再从排热冷凝器120流到再热冷冷凝170器冷凝,再流入蒸发器140蒸发,最后经管路又重新流入压缩机C,如此往复不断循环。在次过程中室外新风被风机吸入经过初效过滤段110,排热冷凝器120后又直接排到室外,此过程中新风和排热冷凝器120发生热交换,将排热冷凝器的热量带走,实现冷凝。排热冷凝器120配置于本体的靠近新风口102侧。
除湿模式下,风阀右侧室内的空气从室内排风口104进入,进过压缩机C,热交换器150后,再经过蒸发器140,此处设置两个蒸发器140,第一个蒸发器中可接入冷冻水(如,8度冷冻水),以此来实现对空气的预冷,提高除湿效率,第二个蒸发器走冷媒空气经过时冷却将水蒸气析出;之后空气再次经过热交换器150,在热交换器150处已经冷却之后的空气与第一次经过热交换器的还未冷却的空气发生热交换,将还未经过蒸发器的空气提前预冷,然后依次经过活活性炭滤网180、高效过滤网151、再热冷凝器170、风机160a,并通过室内新风口105引到室内。在此过程中利用热交换器150让已经冷却的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与还未冷却的空气发生热交换,可提前预冷待除湿的空气,增大除湿量。之后空气在进过再热冷冷凝器170升温排到室内。通过这样的设计,相较于图1的现有实施方式减少了风口的数量,在用最少的风口数量下避免了因为开机室内导致室内外气压不平衡的问题。完全利用室外的空气将制冷系统多余的热量排掉,避免了室内空气温度升高的问题。同时,新风装置处于除湿时用利用热交换器提起预冷待处理的空气提高了除湿量。提高新风装置的运行效率。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个蒸发器与第二个蒸发器并排设计,且第一个蒸发器位于第二个蒸发器的上游侧(空气流向上)。两个蒸发器140平行配置,且与热交换器150的侧面151的夹角为30°、45°、60°或70°
作为图2实施方式的变形,如图4所述,该新风装置200,
具有本体201,该本体201呈四方形,
本体201的一侧配置有:
新风口202,其用以引入室外新风,
排风口203,其用以排出室内的空气,该本体201的与新风口202相对的一侧上配置有室内排风口204,通过将室内的空气经管道经排风口203排出,
排风口204的同侧配置有室内新风口205,通过其向室内引入过滤的空气,
电动风阀230,其配置于装置本体201内,该电动风阀230具有可旋转的风门,新风装置处于第一模式(通过旋转风门将本体101内隔出新风风道/回风风道),新风装置处于第二模式(通过旋转风门以隔离室内/室外),其中,第一模式为新风模式、第二模式为除湿模式。该新风装置具有新风模式和除湿模式,本实施方式中,风门a/b的长度为l3,较佳的,该l3与图2实施方式中的l2相同或大致相同。与图2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具有4个并排设置的蒸发器240,远离蒸发器250的蒸发器240(配置成图2实施方式中的第一个蒸发器),余下的3个蒸发器走冷媒,其温度依次上升。
远离热交换器250的蒸发器距离第四接触点232的距离为l4。第四接触点232的距离为l1。本体201的长度为L、宽度为W。风门分别与第三接触点231及第四接触点232接触状态下(即处于除湿模式),其长度2*l3与W的比值介于0.3~0.6.通过这样的设计优化本体的体积。电动风阀230旋转至其风门与本体201的未配置风口的侧面平行(大致平行)时(即处于新风模式),其运行过程参考图2及3的描述。通过这样的设计,通过控制电动风阀230实现新风装置的工作模式的切换,在除湿模式下,室外新风和室内排风经过热交换器时发生热交换,将室内空气的一部分能量回收利用,降低能耗。
作为图2实施方式的变形,如图5所述,该新风装置300,
具有本体301,该本体301呈四方形,
本体301的一侧配置有:
新风口302,其用以引入室外新风,
排风口303,其用以排出室内的空气,该本体301的与新风口302相对的一侧上配置有室内排风口304,通过将室内的空气经管道经排风口303排出,
排风口304的同侧配置有室内新风口305,通过其向室内引入过滤的空气,
电动风阀330,其配置于装置本体301内,该电动风阀330具有可旋转的风门,
新风装置处于第一模式(通过旋转风门将本体101内隔出新风风道/回风风道,风门分别与连接部333及连接部334接触),新风装置处于第二模式(通过旋转风门,风门分别与第三接触点331及第四接触点332接触,以隔离室内/室外),其中,第一模式为新风模式、第二模式为除湿模式。该新风装置具有新风模式和除湿模式,与图2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具有2个并排设置的蒸发器340,其配置成与热交换器350的一侧面351平行或大致平行,远离侧面351的蒸发器配置成上述的第一蒸发器。通过这样的设计,进一步的优化本体的提交,以及在除湿模式下风路。该实施方式通过控制电动风阀330实现新风装置的工作模式的切换,在除湿模式下,风阀右侧室内的空气从室内排风口304进入,进过压缩机352,热交换器350后,再经过蒸发器340,此处设置两个蒸发器340(340a/b),远离侧面351的蒸发器340b接入冷冻水(如,8度冷冻水,蒸发器340b位于蒸发器340a的上游侧(空气流向上)),以此来实现对空气的预冷,提高除湿效率,蒸发器340a走冷媒空气经过时冷却将水蒸气析出;之后空气再次经过热交换器350,在热交换器350处已经冷却之后的空气与第一次经过热交换器的还未冷却的空气发生热交换,将还未经过蒸发器的空气提前预冷,然后依次经过活活性炭滤网c、高效过滤网d、再热冷凝器353、风机360a,并通过室内新风口305引到室内。在此过程中利用热交换器350让已经冷却的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与还未冷却的空气发生热交换,可提前预冷待除湿的空气,增大除湿量。之后空气在进过再热冷冷凝器353升温排到室内。风机360b为排风风机。通过这样的设计,相较于图1的现有实施方式减少了风口的数量,在用最少的风口数量下避免了因为开机室内导致室内外气压不平衡的问题。完全利用室外的空气将制冷系统多余的热量排掉,避免了室内空气温度升高的问题。同时,新风装置处于除湿时用利用热交换器提起预冷待处理的空气提高了除湿量。提高新风装置的运行效率。新风模式时电动风阀330的风门分别与连接部333及连接部334接触,在本体内隔出新风风道/回风风道,这时压缩机352关闭制冷系统不工作,室外新风从新风口302进入,依次经过初效过滤段(第一过滤模块310),排热冷凝器320,热交换器350,活性炭过滤段(第二过滤模块c),高效过滤段(第三过滤模块d),再热冷凝器353,风机360a,经室内新风口305进入室内;室内污浊的空气从室内排风口304进入,依次经过热交换器350、风机360b经室外排排风口303排到室外。在此模式下,室外新风和室内排风经过热交换器350时发生热交换,将室内空气的一部分能量回收利用,降低能耗。本体301的内配置有腔体301a,用以电动风阀的风门工的旋转,以新风装置的工作模式的切换。
在热交换器的设计中,其采用铝、铝合金材质、薄膜材质。
在电动风阀设计中,其配置于本体内,该电动风阀电性连接控制模块,并基于控制模块的指令旋转(如旋转至第一预设位置、第二预设位置)通过控制电动风阀的风门,其转动预设角度(如90度),借助风门将本体内的空腔隔开,形成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进而避免了室内外气压不平衡的问题。风阀的一侧为排热系统,另一侧为室内空气除湿系统,此时压缩机开启,高温高压冷媒从压缩机排出,经管路流入排热冷凝器冷凝,再从排热冷凝器流到再热冷冷凝器冷凝,再流入蒸发器蒸发,最后经管路又重新流入压缩机,如此往复不断循环。在此过程中室外新风被风机吸入经过初效过滤段,排热冷凝器后又直接排到室外,再此过程中新风和排热冷凝器发生热交换,将排冷凝器的热量带走,实现冷凝。
在新风装置框体本体的设计中,其内配置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其之间通过管道连接,以及热交换器。
在新风装置框体本体的设计中,其设置两个并列的蒸发器(第一/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中以接入冷冻水(如,8度冷冻水),以此来实现对空气的预冷,提高除湿效率,第二蒸发器走冷媒空经过时冷却将水蒸气析出;之后空气再次经过热交换器,在此处已经冷却之后的空气与第一次经过热交换器的还未冷却的空气发生热交换,将还未经过蒸发器的空气提前预冷。这样提高装置的效率。
在新风装置框体本体的设计中,其设置多个并列的蒸发器,其远离热交换器的蒸发器配置成用以接入冷冻水(如,8度冷冻水),以此来实现对空气的预冷,提高除湿效率,其余蒸发器走冷媒空经过时冷却将水蒸气析出;之后空气再次经过热交换器,在此处已经冷却之后的空气与第一次经过热交换器的还未冷却的空气发生热交换,将还未经过蒸发器的空气提前预冷。这样提高装置的效率。
在新风装置框体本体的设计中,其还配置有一级或多级过滤模块,用以将新风过滤至符合要求后再输入至室内。
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利用多个构成要素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一个构成要素所具有的多个功能,或者利用多个构成要素来实现一个构成要素所具有的一个功能。另外,还可以是,利用一个构成要素来实现多个构成要素所具有的多个功能,或者利用一个构成要素来实现通过多个构成要素实现的一个功能。另外,也可以省略上述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结构。另外,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其他的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追加或者置换。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申请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如本申请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本体、
配置于装置本体第一侧的进风口及室外排风口,
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配置有与进风口相对的室内排风口,及与室外排风口相对的室内新风口,
电动风阀,其配置于装置本体内,所述电动风阀具有可旋转的风门,所述风门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风门将本体内隔出新风风道/回风风道,所述新风装置处于第一模式,
所述风门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风门分别与第三接触点及第四接触点接触,使得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相对隔离,
其中,第一模式为新风模式、第二模式为除湿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触点及第二接触点,其分别用以限位所述风门,所述第一接触点及第二接触点的连线与第三接触点及第四接触点的连接线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并联配置的蒸发器,其中,所述蒸发器配置于热交换器的一侧,
且远离所述热交换器的蒸发器配置成接入冷冻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2个并联配置的第一蒸发器及第二蒸发器,且第一蒸发器远离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第一蒸发器用以接入冷冻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所处平面与其相对的热交换器的侧面的夹角介于0°~70°,
还包括,新风风机,其配置于所述装置本体内且靠近室内新风口侧,所述新风风机的上游侧配置有第二过滤模块、第三过滤模块。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过滤模块,其配置于所述装置本体内且靠近进风口侧,所述第一过滤模块的下游侧配置排热冷凝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交换器,其配置于所述装置本体内且介于第二蒸发器与第二过滤模块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内配置有容置腔体,所述电动风阀配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电动风阀电性连接控制模块,并基于控制模块的指令旋转以将本体内的隔开形成新风风道/回风风道或隔开使得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相对隔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门处于第一预设位置或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风门所处平面与第一过滤模块所处平面的夹角大于等于4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新风风机及排风风机,所述新风风机配置于所述本体的室内新风口侧,所述排风风机配置于所述本体的排风口侧,
所述风门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新风风机及排风风机位于所述风门的两侧,
所述风门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新风风机及排风风机位于所述风门的同侧。
CN202023188298.3U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新风装置 Active CN2143707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88298.3U CN214370753U (zh)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新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88298.3U CN214370753U (zh)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新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70753U true CN214370753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47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88298.3U Active CN214370753U (zh) 2020-12-26 2020-12-26 一种新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707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02915B1 (ko) 폐열이용 드라이룸 데시칸트제습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RU2744927C2 (ru) Кондиционер воздуха, содержащий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еременным воздушным объемом
CN111306646B (zh) 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10645636A (zh) 新风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11667926U (zh) 一种新风除湿一体机
CN103562657A (zh)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冷热源
CN102353112A (zh) 填料式再循环紧凑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WO2020244207A1 (zh) 空调系统
CN106288053A (zh) 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
CN104121676B (zh) 一种新风机组及温湿度调节方法
CN103994504A (zh) 新风除湿机
CN106411153B (zh) 一种变频柜及变频柜防凝露方法
CN214094742U (zh) 一种送风温度可调节的冷媒再热式新风除湿机
CN214370753U (zh) 一种新风装置
CN214468973U (zh) 一种全空气一体式空调
CN114688661A (zh) 一种新风装置
CN216790561U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其控制装置
CN206283419U (zh) 一种变频柜
CN210801397U (zh) 新风空调
CN213273672U (zh) 一种多功能热泵除湿烘干系统
CN104048361B (zh) 一种模块化顶置空调
CN211290456U (zh) 梯级热管热回收空气处理系统
CN210425366U (zh) 一种空调机
CN106705310A (zh) 一种利用热泵排热作为热源的节能吸附式除湿机系统
CN209459053U (zh) 一种多变风量氟泵节能型空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