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70193U - 上进风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上进风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70193U
CN214370193U CN202120054424.1U CN202120054424U CN214370193U CN 214370193 U CN214370193 U CN 214370193U CN 202120054424 U CN202120054424 U CN 202120054424U CN 214370193 U CN214370193 U CN 214370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burner
base
inlet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544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慧玲
俞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544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70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70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701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包括基座和连通至所述基座的引射管,所述上进风燃烧器还包括聚能环,所述聚能环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周侧,所述引射管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聚能环的下方。该上进风燃烧器将聚能环设置在基座的周侧,增大了在竖直方向的遮盖面积,使得在基座和聚能环的下方有更大的空间设置更长的引射管,提高了引射管的引射能力,进而提高上进风燃烧器的燃烧性能。同时,由于聚能环能够将热量保持在炉头的周围,使得位于聚能环下方的引射管受到聚能环的炙烤加热,进而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

Description

上进风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灶具燃烧器按照一次空气的引射方式可分为上进风燃烧器和下进风燃烧器,其中上进风燃烧器所需的一次空气是从灶具台面的上方进入引射管中。为了使整个灶具燃烧器的外观美观,通常将上进风燃烧器的引射管设置在火盖的下方。由于火盖的尺寸有限,要使火盖遮盖住引射管和燃气喷嘴,则只能缩短引射管的长度,由此导致一次空气和燃气预混不充分,使得火焰偏虚发软,进而降低灶具燃烧器的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进风燃烧器的引射管偏短,导致一次空气引射不足的缺陷,提供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包括基座和连通至所述基座的引射管,所述上进风燃烧器还包括聚能环,所述聚能环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周侧,所述引射管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聚能环的下方。
在本方案中,该燃烧器将聚能环设置在基座的周侧,增大了在竖直方向的遮盖面积,使得在基座和聚能环的下方有更大的空间设置更长的引射管,提高了引射管的引射能力,进而提高上进风燃烧器的燃烧性能。同时,由于设在基座的周围的聚能环温度较高,使得位于聚能环下方的引射管受到聚能环的炙烤加热,预热燃气和一次空气,进而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
较佳地,所述引射管的入口位于所述聚能环的下方。
在本方案中,聚能环下方的空气受到了聚能环的加热,被引射管引射的空气均是加热后的空气,有利于提升燃烧效率。
较佳地,所述聚能环与所述基座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引射管。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使得整个灶具燃烧器的外观美观;同时也有利于加热引射管内的气体。
较佳地,所述上进风燃烧器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连接于所述聚能环的下方并罩设于所述引射管的四周,所述支撑座与所述聚能环共同围成容置腔和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的入口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外周面上,所述空气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引射管的入口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在本方案中,支撑座与聚能环共同围成容置腔和空气通道,使得设于容置腔内的引射管处于相对封闭的区域且温度较高,便于加热引射管内的气体,提高燃烧效率。同时,引射管通过空气通道引射外部气体,外部的冷空气在空气通道内被聚能环和支撑座加热,被引射管引射的一次空气均是加热后的空气,有利于提升灶具燃烧器的燃烧效率。
较佳地,所述空气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聚能环与所述支撑座的结合处。
在本方案中,由于聚能环环绕基座设置,因此聚能环与支撑座相比温度较高,将空气通道的入口设置在靠近聚能环的位置,便于利用聚能环的热量加热进入空气通道内的一次空气。
较佳地,所述聚能环的外边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边部,所述空气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边部的下方。
在本方案中,边部用于阻挡上部的烟气经空气通道进入引射管,也防止灶上的溢液流入空气通道。
较佳地,所述上进风燃烧器还包括连通于外部燃气管道的燃气喷嘴,所述燃气喷嘴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且所述燃气喷嘴的喷口朝向所述引射管的入口。
在本方案中,聚能环与支撑座形成保护罩,该保护罩对设在容置腔内的燃气喷嘴形成保护,防止异物进入并阻塞喷嘴。
较佳地,所述聚能环还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设于所述聚能环的上表面的外边缘,所述倾斜部由所述聚能环的外边缘向中心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设置。
在本方案中,倾斜部形成回转体的内凹结构,便于将热量聚集在锅底,提高聚能效应。
较佳地,所述聚能环还包括多个锅支脚,多个所述锅支脚围绕所述聚能环的中部间隔设置于所述聚能环的上表面,每一所述锅支脚由所述聚能环的外部向中心的方向延伸凸起。
较佳地,所述基座内设置有混气室,所述引射管与所述混气室连通,所述基座的上端设置有多个火孔,所述火孔连通于所述混气室。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该上进风燃烧器将聚能环设置在基座的周侧,增大了在竖直方向的遮盖面积,使得在基座和聚能环的下方有更大的空间设置更长的引射管,提高了引射管的引射能力,进而提高上进风燃烧器的燃烧性能。同时,由于设在基座的周围的聚能环温度较高,使得位于聚能环下方的引射管受到聚能环的炙烤加热,预热燃气和一次空气,进而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进风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进风燃烧器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进风燃烧器的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进风燃烧器的另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基座1
混气室11
第一火孔12
第二火孔13
聚能环2
边部21
倾斜部22
引射管3
燃气喷嘴4
支撑座5
容置腔6
空气通道7
锅支脚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上进风燃烧器,该上进风燃烧器包括基座1、聚能环2和引射管3。基座1为炉头,聚能环2设置于基座1的周侧,增大了在竖直方向的遮盖面积,使得在基座1和聚能环2的下方有更大的空间设置更长的引射管3,提高了引射管3的引射能力,进而提高上进风燃烧器的燃烧性能。为了使上进风燃烧器的外观美观,引射管3沿水平方向延伸至聚能环2的下方。由于设在基座1周围的聚能环2温度较高,使得位于聚能环2下方的引射管3受到聚能环2的炙烤加热,进而提高燃气的燃烧效率。
如图3所示,引射管3的入口位于聚能环2的下方。由于聚能环2下方的空气受到了聚能环2的加热,被引射管3引射的空气均是加热后的空气,有利于提升燃烧效率。在此基础上,聚能环2与基座1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完全覆盖引射管3,以在保证整个灶具燃烧器的外观美观的同时,扩大了引射管3能够设置的范围,使上进风燃烧器的引射管3具备更大的可设置空间,实现提高上进风燃烧器引射能力的目的,同时,也充分利用聚能环2加热引射管3内的气体。
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提升聚能效应,上进风燃烧器还设有支撑座5,支撑座5连接于聚能环2的下方并罩设于引射管3的四周,使得引射管3处于相对封闭的区域且温度较高,便于加热引射管3内的气体,提高燃烧效率。支撑座5与聚能环2共同围成容置腔6和空气通道7。空气通道7的入口设置于支撑座5的外周面上,空气通道7的出口通过容置腔6与引射管3的入口连通。引射管3通过空气通道7引射外部空气,外部的冷空气在空气通道7内被聚能环2和支撑座5加热,被引射管3引射的一次空气均是加热后的空气,有利于提升灶具燃烧器的燃烧效率。空气通道7内的空气流向如图中箭头所示。
由于聚能环2环绕基座1设置,因此聚能环2与支撑座5相比温度较高,优选地,将空气通道7的入口设于聚能环2与支撑座5的结合处,便于利用聚能环2的热量加热进入空气通道7内的一次空气。
另外,在聚能环2的外边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边部21,空气通道7的入口位于边部21的下方。边部21用于分隔一次空气与烟气,边部21阻挡上部的烟气经空气通道7进入引射管3,同时也防止灶上的溢液流入空气通道7。
如图3-图5所示,基座1呈环状,基座1内设置有混气室11,引射管3一端与混气室11连通,引射管3的另一端设置有燃气喷嘴4,燃气喷嘴4的喷口朝向引射管3的入口。燃气喷嘴4设置于聚能环2与支撑座5围成的容置腔6内,可防止异物进入并阻塞喷嘴。在本实施例中,引射管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引射管3环绕基座1设置在下方。
如图2和图3所示,环状的基座1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均设置有若干第一火孔12,两侧的第一火孔12可提供两环火力加热锅具。在基座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多个第二火孔13,多个第二火孔13从基座1的外边缘至中心的方向间隔设置,第二火孔13用于将内圈火焰传递至外圈或者将外圈火焰传递至内圈。
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聚能环2的聚能效应,聚能环2还包括倾斜部22,倾斜部22设于聚能环2的上表面的外边缘,倾斜部22由聚能环2的外边缘向中心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设置,倾斜部22形成回转体的内凹结构,便于将热量聚集在锅底,提高聚能效应。
如图2所示,为了支撑锅具,在聚能环2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锅支脚8,多个锅支脚8围绕聚能环2的中部间隔设置,每一锅支脚8由聚能环2的外部向中心的方向延伸凸起。锅支脚8靠近中心的一端还设置有倾斜面,倾斜面用于支撑尖底锅,确保支撑稳定性。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其包括基座和连通至所述基座的引射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风燃烧器还包括聚能环,所述聚能环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周侧,所述引射管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所述聚能环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管的入口位于所述聚能环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环与所述基座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引射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风燃烧器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连接于所述聚能环的下方并罩设于所述引射管的四周,所述支撑座与所述聚能环共同围成容置腔和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的入口设置于所述支撑座的外周面上,所述空气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引射管的入口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聚能环与所述支撑座的结合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环的外边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边部,所述空气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边部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进风燃烧器还包括连通于外部燃气管道的燃气喷嘴,所述燃气喷嘴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且所述燃气喷嘴的喷口朝向所述引射管的入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环还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设于所述聚能环的上表面的外边缘,所述倾斜部由所述聚能环的外边缘向中心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环还包括多个锅支脚,多个所述锅支脚围绕所述聚能环的中部间隔设置于所述聚能环的上表面,每一所述锅支脚由所述聚能环的外部向中心的方向延伸凸起。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内设置有混气室,所述引射管与所述混气室连通,所述基座的上端设置有多个火孔,所述火孔连通于所述混气室。
CN202120054424.1U 2021-01-08 2021-01-08 上进风燃烧器 Active CN214370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54424.1U CN214370193U (zh) 2021-01-08 2021-01-08 上进风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54424.1U CN214370193U (zh) 2021-01-08 2021-01-08 上进风燃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70193U true CN214370193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54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54424.1U Active CN214370193U (zh) 2021-01-08 2021-01-08 上进风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701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72503U (zh) 一种具有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CN110566954B (zh) 灶具燃烧器
CN208804673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
CN214370193U (zh) 上进风燃烧器
CN110594742A (zh) 具有燃烧功能的聚能盘及包含其的燃气灶
CN113587093B (zh) 聚能圈组件及燃气灶
CN110260320B (zh) 一体式集热罩、灶具燃烧器以及灶具
CN110566953B (zh) 灶具燃烧器
CN214700685U (zh) 上进风燃烧器
CN214223099U (zh) 上进风燃烧器
CN111998340B (zh) 灶具燃烧器
CN110043901B (zh) 上进风燃烧器
CN111964061B (zh) 聚能圈组件及燃气灶
CN210291881U (zh) 灶具燃烧器
CN220397609U (zh) 锅支架装置和灶具燃烧器
CN219913151U (zh) 一种用于燃气加热装置的自热侧锅
CN216114204U (zh) 一种炉架结构及炉灶
CN110360565A (zh) 一种分体式火盖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CN218510946U (zh) 一种燃气灶
CN218510979U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
CN214172229U (zh) 一种燃烧器
CN111853783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7785244U (zh) 聚热罩及高效燃气灶
CN209893470U (zh) 一种中空燃气炉
CN220355484U (zh) 用于燃烧器的聚能圈、具有该聚能圈的锅支架及燃烧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