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66102U - 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66102U
CN214366102U CN202120488397.9U CN202120488397U CN214366102U CN 214366102 U CN214366102 U CN 214366102U CN 202120488397 U CN202120488397 U CN 202120488397U CN 214366102 U CN214366102 U CN 214366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template
horizontal
tunnel center
horizontal telescop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883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凯
寇卫国
张�林
李光均
赵豹
夏拥峰
周向国
赵自静
童伟伟
刘鹏
韩世安
刘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First Engineering Co Ltd of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First Engineering Co Ltd of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First Engineering Co Ltd of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ivil Engineering Co Ltd of CREC
Priority to CN2021204883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66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66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66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其包括车体、行走机构、水平伸缩机构、转动支撑机构和模板支撑连接机构;行走机构位于车体的底部;水平伸缩机构安装在车体上,水平伸缩机构的相对两端可在水平方向伸缩;两个转动支撑机构的一端一一对应安装在水平伸缩机构的相对两端,并可在水平伸缩机构上转动;两个模板支撑连接机构一一对应安装在转动支撑机构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通过水平伸缩机构、转动支撑机构和模板支撑连接机构对浇筑模板进行支撑和位置的调整,无需借助挖掘机和人工配合,因此不会出现交叉作业问题,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确保浇筑模板能够准确就位,避免模板损耗。

Description

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中心水沟一般都是与隧道填充找平层一起施工,传统的施工工艺是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进行中心水沟模板定位及脱模施工,而隧道洞内施工时存在交叉作业现象,中心水沟施工时大型机械往往会影响洞内行车安全或影响其他作业空间,进而影响施工效率,另外采用机械吊装模板定位中心水沟时容易造成定位不准确,模板损耗率较高,影响施工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隧道中心水沟施工存在交叉作业,影响施工效率,并且对模板定位不准确,造成模板损耗率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包括车体、行走机构、水平伸缩机构、转动支撑机构和模板支撑连接机构;所述行走机构位于所述车体的底部,并用于带动所述车体行走;所述水平伸缩机构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水平伸缩机构的相对两端可在水平方向伸出或缩回;两个所述转动支撑机构的一端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水平伸缩机构的相对两端,并可在所述水平伸缩机构上转动;两个所述模板支撑连接机构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转动支撑机构的另一端,并用于连接固定浇筑模板。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伸缩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件和直线往复运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和所述直线往复运动部件传动连接,以使所述直线往复运动部件的相对两端可在水平方向伸出或缩回。
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往复运动部件为丝杆。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支撑机构包括第二驱动部件和支撑杆件,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分别与所述水平伸缩机构和所述支撑杆件相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支撑杆件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模板支撑连接机构与浇筑模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模板支撑连接机构连接体、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连接体与所述转动支撑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下端与所述连接体上端相连接,上端用于连接固定浇筑模板;所述第二支撑臂上端与所述连接体上端相连接,下端用于连接固定浇筑模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互成角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连接体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用于连接固定浇筑模板;和/或,所述第二支撑臂包括互成角度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连接体下端相连接,所述第四部分用于连接固定浇筑模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体的长度可调,以调节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上端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下端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上设有多排所述水平伸缩机构,每排具有多个所述水平伸缩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通过水平伸缩机构、转动支撑机构和模板支撑连接机构对浇筑模板进行支撑和位置的调整,无需借助挖掘机和人工配合,因此不会出现交叉作业问题,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确保浇筑模板能够准确就位,避免模板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在脱模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在脱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的另一种转动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00-车体;
200-行走机构;210-行走轮;220-行走电机;
300-水平伸缩机构;310-直线往复运动部件;
400-转动支撑机构;410-第二驱动部件;420-支撑杆件;430-伸缩杆;
500-模板支撑连接机构;510-连接体;520-第一支撑臂;530-第二支撑臂;
600-浇筑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基于背景技术中的描述可知,现有的隧道中心水沟施工时常需要交叉作业,造成施工效率低下,并且对浇筑模板600的定位不准确,需要经常调整浇筑模板600位置,模板易出现损耗,造成模板使用寿命降低,并且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有鉴于此,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旨在通过机械化结构在隧道中心水沟内来实现模板的定位支撑,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结合附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包括车体100、行走机构200、水平伸缩机构300、转动支撑机构400和模板支撑连接机构500;其中,本实施例的车体100为整个装置的安装基础,本实施例的水平伸缩机构300、转动支撑机构400和模板支撑连接机构500均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车体100上。本实施例的行走机构200位于车体100的底部,并用于带动车体100在施工过程中的行走,行走机构200包括行走轮210和行走电机220。
本实施例的水平伸缩机构300安装在车体100上,水平伸缩机构300的相对两端可在水平方向伸出或缩回,为了提高对浇筑模板600的支撑效果,并且使得本实施例的装置能够同时支撑固定多块浇筑模板600,本实施例的车体100上设有多排水平伸缩机构300,每排具有多个水平伸缩机构300,同一排的多个水平伸缩机构300优选为均匀间隔布设。
相应的,本实施例的转动支撑机构400和模板支撑连接机构500的数量也是多个,一个本实施例的水平伸缩机构300对应连接两个转动支撑机构400,每个转动支撑机构400连接有一个本实施例的模板支撑连接机构500,具体的,是本实施例的两个转动支撑机构400的一端一一对应安装在水平伸缩机构300的相对两端,并可在水平伸缩机构300上转动;两个模板支撑连接机构500一一对应安装在转动支撑机构400的另一端,并用于连接固定浇筑模板600。
本实施例的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在具体工作时位于中心水沟内,浇筑模板600安装在本实施例的模板支撑连接机构500上,结合附图1所示,在脱模前,本实施例的水平伸缩机构300伸出,并且本实施例的转动支撑机构400处于水平状态,进而将浇筑模板600支撑固定在浇筑位,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养护成型后,结合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水平伸缩机构300可以缩回,并且转动支撑机构400转动至向上倾斜,使得浇筑模板600脱离浇筑位。
再结合附图1和3所示,本实施例的水平伸缩机构300包括第一驱动部件(图中未示出)和直线往复运动部件310,第一驱动部件和直线往复运动部件310传动连接,以使直线往复运动部件310的相对两端可在水平方向伸出或缩回,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部件可以是电机,本实施例的直线往复运动部件310为丝杆,由于丝杆和电机为现有结构,因此本实施例不对二者进行过多描述。
本实施例的转动支撑机构400包括第二驱动部件410和支撑杆件420,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二驱动部件410分别与水平伸缩机构300和支撑杆件420相连接,并用于带动支撑杆件420转动。
当然,本实施例的转动支撑机构400结构不限于此,结合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出了另一种转动支撑机构400,该转动支撑机构400同样包括支撑杆件420,支撑杆件420的中部与丝杆的端部铰接,支撑杆件420的上端安装有上述模板支撑连接机构500,并且转动支撑机构400还包括一个伸缩杆430,伸缩杆4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杆件420的下端铰接,通过丝杆的伸缩可以实现两个支撑杆件420的转动,进而带动浇筑模板600移动,此种结构无需第二驱动部件410,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本实施例还对模板支撑连接机构500的结构做出优化改进,首先,将本实施例的模板支撑连接机构500与浇筑模板600设计为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卡扣连接,以便于拆装浇筑模板600。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模板支撑连接机构500连接体510、第一支撑臂520和第二支撑臂530;其中,本实施例的连接体510与转动支撑机构400相连接,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撑臂520和第二支撑臂530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第一支撑臂520的下端与连接体510上端相连接,连接方式优选为一体连接,第一支撑臂520的上端用于连接固定浇筑模板600,第二支撑臂530上端与连接体510上端相连接,连接方式优选为一体连接,第二支撑臂530的下端用于连接固定浇筑模板600。
为了提高第一支撑臂520和第二支撑臂530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将第一支撑臂520设计为包括互成角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图中未标识),第一部分与连接体510上端相连接,第二部分用于连接固定浇筑模板600,同理,本实施例的第二支撑臂530包括互成角度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图中未标识),第三部分与连接体510下端相连接,第四部分用于连接固定浇筑模板600,另外还可以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之间增设加强筋等结构,进一步提高支撑臂的结构强度。
另外,还可以将本实施例的连接体510设计为长度可调的结构,具体的,可以是连接体510的两端相对于主体可以伸缩固定,进而调节第一支撑臂520的上端和第二支撑臂530下端的距离,以适配不同尺寸规格的模板。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通过水平伸缩机构300、转动支撑机构400和模板支撑连接机构500对浇筑模板600进行支撑和位置的调整,无需借助挖掘机和人工配合,因此不会出现交叉作业问题,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确保浇筑模板600能够准确就位,避免模板损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行走机构、水平伸缩机构、转动支撑机构和模板支撑连接机构;
所述行走机构位于所述车体的底部,并用于带动所述车体行走;
所述水平伸缩机构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水平伸缩机构的相对两端可在水平方向伸出或缩回;
两个所述转动支撑机构的一端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水平伸缩机构的相对两端,并可在所述水平伸缩机构上转动;
两个所述模板支撑连接机构一一对应安装在所述转动支撑机构的另一端,并用于连接固定浇筑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伸缩机构包括第一驱动部件和直线往复运动部件,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和所述直线往复运动部件传动连接,以使所述直线往复运动部件的相对两端可在水平方向伸出或缩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往复运动部件为丝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撑机构包括第二驱动部件和支撑杆件,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分别与所述水平伸缩机构和所述支撑杆件相连接,并用于带动所述支撑杆件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支撑连接机构与浇筑模板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支撑连接机构连接体、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
所述连接体与所述转动支撑机构相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臂下端与所述连接体上端相连接,上端用于连接固定浇筑模板;
所述第二支撑臂上端与所述连接体上端相连接,下端用于连接固定浇筑模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包括互成角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连接体上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用于连接固定浇筑模板;
和/或,所述第二支撑臂包括互成角度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连接体下端相连接,所述第四部分用于连接固定浇筑模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的长度可调,以调节所述第一支撑臂的上端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下端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设有多排所述水平伸缩机构,每排具有多个所述水平伸缩机构。
CN202120488397.9U 2021-03-08 2021-03-08 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 Active CN214366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88397.9U CN214366102U (zh) 2021-03-08 2021-03-08 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88397.9U CN214366102U (zh) 2021-03-08 2021-03-08 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66102U true CN214366102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70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88397.9U Active CN214366102U (zh) 2021-03-08 2021-03-08 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661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5522A (zh) * 2022-04-07 2022-06-21 宁夏公路桥梁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盖板涵墙身无拉杆施工模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45522A (zh) * 2022-04-07 2022-06-21 宁夏公路桥梁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盖板涵墙身无拉杆施工模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94518A (zh) 一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振捣装置
CN214366102U (zh) 隧道中心水沟行走支撑装置
CN112610152B (zh) 一种智能化超大行程紧凑式伸缩滑轨锚护装置
CN109057350A (zh) 混凝土浇筑装置及浇筑系统
CN210264745U (zh) 一种侧墙模板结构
CN212249253U (zh) 一种用于楼面混凝土施工的振捣装置
CN214777267U (zh) 一种便于运输的支撑胎架
CN202252669U (zh) 稳固安装架
KR100597872B1 (ko) 지그대를 이용한 교량시공방법
CN111119261B (zh) 用于既有建筑地基加固处理的微型桩注浆结构
CN110714789A (zh) 隧道自行式液压水沟电缆槽模板台车
CN105586987B (zh) 明挖隧道敞开型主体结构侧墙贝雷架支模及其施工工艺
CN110469111B (zh) 一种现浇混凝土组装式模板支撑结构
CN210049277U (zh) 一种用于城市地下管廊的管道加固支撑架
CN103382700B (zh) 适应大宽度单边变宽箱梁施工的移动模架主梁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11946076A (zh) 垂直度调节装置及混凝土方柱制造系统
CN112900284A (zh) 一种球铰支座定位安装方法
CN211116028U (zh) 隧道自行式液压水沟电缆槽模板台车
CN217692098U (zh) 一种配电箱可拆可调式内撑结构
CN213510689U (zh) 一种用于危岩体隧道的支撑结构
CN214498927U (zh) 一种钻机工作臂变幅装置
CN220187741U (zh) 一种隧道施工振动响应试验装置
CN217813523U (zh) 中隔墙翻转机的顶部牛腿的安装机构
CN218375017U (zh) 一种大面积超平地坪激光整平系统
CN211762455U (zh) 一种中心距定位机构及定位装置及定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