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63566U - 集水井提泵圈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集水井提泵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63566U
CN214363566U CN202023083588.1U CN202023083588U CN214363566U CN 214363566 U CN214363566 U CN 214363566U CN 202023083588 U CN202023083588 U CN 202023083588U CN 214363566 U CN214363566 U CN 2143635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leeve
gear
cover body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835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荆鑫鑫
王艳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econd Metallur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econd Metallur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econd Metallur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econd Metallur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8358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635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635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635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水井提泵圈装置,属于建筑工程基坑施工领域,抽水泵放置在一个承载箱体内,承载箱体上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柱,套管内设有用于支撑承载箱体的支撑架,承载箱体的上部设有安装容腔,安装容腔内设有固定套装在转动柱上的齿轮和分别设于齿轮四侧的抵接杆,每个抵接杆均位于齿轮的切线上,且抵接杆穿过附加盖体相应侧部分并向外侧延伸,抵接杆的外侧端固定有抵接块,每个抵接杆朝向齿轮的一侧均固定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应用方便,能将抽水泵架空在水体液面之上,并能实现对抽水泵较好的支撑,还能实现对抽水泵较好的防护。

Description

集水井提泵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基坑施工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集水井提泵圈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基坑地下工程施工时,均存在降水问题,在挖土至坑底后用集水坑或集水井进行基坑降水工作,其目的是保证基槽干燥,满足垫层、防水及后续正式工程施工,无论是采用集水坑或集水井来降低地下水位,最终均需要进行集水坑或集水井封填,而如何既能实现坑底降水干槽作业,又能把抽水泵取出循环利用,且能解决集水坑或集水井止水效果,将直接影响结构主体施工质量。
目前,在授权公告号为CN 211472541 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集水井提泵圈装置。其包括底座板、套管、内止水环和外止水环,并在套管底部的管壁上均布开设有四个透水孔一,在靠近外止水环上方的管壁上开设有四个透水孔二,透水孔一的孔径大于透水孔二的孔径。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透水孔一能满足地下水顺利流入井内,透水孔二可保证使垫层之上的积水能顺利流入井内,使管井附近后续施工全部处于无积水状态;由于抽水泵能够自由穿过内止水环,在浇筑混凝土前,可以抽水泵能取出重复使用,降低施工成本。但其存在如下缺点:抽水泵放入套管后不能稳定的架空在水体液面之上,且抽水泵的防护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集水井提泵圈装置,其操作简单,应用方便,能将抽水泵架空在水体液面之上,并能实现对抽水泵较好的支撑,还能实现对抽水泵较好的防护。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集水井提泵圈装置,包括底部固定有底座板的套管,所述套管内侧面上部焊接有内止水环,所述套管外侧面上部焊接有高于内止水环的外止水环,所述套管的下端沿其周侧等间距开设有位于底座板上方的大透水孔,所述套管的上端沿其周侧等间距开设有位于外止水环上方的小透水孔,所述套管内部放置有抽水泵;
所述抽水泵放置在一个承载箱体内,所述套管内设有用于支撑承载箱体的支撑架,所述承载箱体的上端连接有可拆卸的防护盖体,所述防护盖体的上方连接有附加盖体,所述附加盖体与防护盖体之间形成安装容腔,所述防护盖体的中心处连接有贯穿附加盖体并竖直向上延伸的转动柱,所述防护盖体上固定有套装在转动柱上的轴承,所述安装容腔内设有固定套装在转动柱上的齿轮和分别设于齿轮四侧的抵接杆,每个所述抵接杆均位于齿轮的切线上,且所述抵接杆穿过附加盖体相应侧部分并向外侧延伸,所述抵接杆的外侧端固定有抵接块,每个所述抵接杆朝向齿轮的一侧均固定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抽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有贯穿承载箱体一侧的抽水管,所述抽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贯穿防护盖体和附加盖体的排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位于高于大透水孔,低于内止水环的位置,所述支撑架呈“十”字形,且支撑架的四个外侧端均固定在套管内壁上。呈“十”字形的支撑架,可用于支撑承载箱体,而在抽水泵取出后,支撑架不会阻碍混凝土向套管内的浇灌。
更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箱体的底面上固定有四个端面呈直角三角形的定位块,且所述定位块与支撑架中部的四个夹角一一对应。在放下承载箱体时,使得定位块一一对应卡入支撑架中部的四个夹角内,可增强承载箱体的放置稳定性,在旋转转动柱时,支撑架卡住定位块,使得承载箱体不会发生转动,从而能保障转动柱发生相对于承载箱体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小透水孔的内侧端口上安装有第二滤网,所述大透水孔的内侧端口上安装有第一滤网。通过第一滤网可拦截通入大透水孔内的水体中的杂质,通过第二滤网可拦截通入小透水孔内的水体中的杂质,从而可保障套管内的水体没有明显的杂质,继而可防止较大的杂质进入抽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箱体上供抽水管穿过的位置处以及附加盖体上供排水管穿过的位置处均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的设置可防止水进入安装容腔和承载箱体。
进一步地,所述抽水管的输入端套设有浮体。浮体可随着套管内水体的液面进行升降式移动,确保在抽水泵的抽吸作用下,套管内的水体能进入抽水管。
3.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抽水泵放置在一个承载箱体内,承载箱体上端转动连接有转动柱,可通过提握转动柱带动承载箱体进行升降移动;套管内设有用于支撑承载箱体的支撑架,可初步稳定承载箱体的位置,使得承载箱体能稳定的架空在水体液面之上;承载箱体的上部设有安装容腔,安装容腔内设有固定套装在转动柱上的齿轮和分别设于齿轮四侧的抵接杆,每个抵接杆均位于齿轮的切线上,每个抵接杆的一侧均固定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转动转动柱,可带动齿轮转动,继而通过齿条可同步带动四根抵接杆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平移,抵接杆可伸出至抵紧在套管内壁上,最终使得承载箱体的四侧均能支撑连接到套管的内壁上,可增强承载箱体在套管内的稳定性,从而能为抽水泵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
(2)本实用新型将抽水泵放置在一个承载箱体内,应用时,将内置有抽水泵的承载箱体放入套管内,且抽水泵工作过程也位于承载箱体内,可避免套管内水体等因素影响抽水泵的正常使用,实现对抽水泵较好的防护。
(3)本实用新型在将抽水泵放入套管时,只需提握转动柱将承载箱体下放到支撑架上,然后旋转转动柱,至抵接杆抵紧在套管内壁上即可;要取出抽水泵时,只需反向旋转转动柱,至抵接杆复位,然后提握转动柱将承载箱体提拉至套管外侧即可,随后带有抽水泵的承载箱体可直接到下一处降水井进行应用。则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应用方便。
综上,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应用方便,能将抽水泵架空在水体液面之上,并能实现对抽水泵较好的支撑,还能实现对抽水泵较好的防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竖直中心面剖开后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区域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区域B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沿支撑架8所在高度的水平面剖开后的剖视图,图中未示出抽水管14和第一滤网7;
图6为承载箱体9底面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沿抵接杆10所在高度的水平面剖开后的剖视图,抵接杆10处于回缩状态,图中未示出抽水管14和第一滤网7;
图8为本实用新型沿抵接杆10所在高度的水平面剖开后的剖视图,抵接杆10处于伸出状态,图中未示出抽水管14和第一滤网7。
附图标记:1、套管;2、小透水孔;3、外止水环;4、内止水环;5、大透水孔;6、底座板;7、第一滤网;8、支撑架;9、承载箱体;10、抵接杆;11、转动柱;12、排水管;13、抽水泵;14、抽水管;15、浮体;16、第二滤网;17、抵接块;18、轴承;19、齿轮;20、附加盖体;21、密封圈;22、安装容腔;23、防护盖体;24、齿条;25、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充分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和再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集水井提泵圈装置,包括底部固定有底座板6的套管1,所述套管1内侧面上部焊接有内止水环4,所述套管1外侧面上部焊接有高于内止水环4的外止水环3,所述套管1靠近底部沿其周侧等间距开设有位于底座板6上方的大透水孔5,能满足地下水顺利流入套管1内,所述套管1的上端沿其周侧等间距开设有位于外止水环3上方的小透水孔2,可保证使垫层之上的积水能顺利流入套管1内,使管井附近后续施工全部处于无积水状态;所述套管1内部放置有抽水泵13,套管1的直径大于抽水泵13,可根据水泵大小灵活制造,使抽水泵13在浇筑混凝土前能取出重复使用;
如图2所示,所述抽水泵13放置在一个承载箱体9内,所述套管1内设有用于支撑承载箱体9的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位于高于大透水孔5,低于内止水环4的位置,如图5所示,所述支撑架8呈“十”字形,且支撑架8的四个外侧端均固定在套管1内壁上,呈“十”字形的支撑架8,可用于支撑承载箱体9,而在抽水泵13取出后,支撑架8不会阻碍混凝土向套管1内的浇灌;如图4所示,所述承载箱体9的上端连接有可拆卸的防护盖体23,所述防护盖体23的上方连接有附加盖体20,所述附加盖体20与防护盖体23之间形成安装容腔22,所述防护盖体23的中心处连接有贯穿附加盖体20并竖直向上延伸的转动柱11,所述防护盖体23上固定有套装在转动柱11上的轴承18,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安装容腔22内设有固定套装在转动柱11上的齿轮19和分别设于齿轮19四侧的抵接杆10,每个所述抵接杆10均位于齿轮19的切线上,且所述抵接杆10穿过附加盖体20相应侧部分并向外侧延伸,所述抵接杆10的外侧端固定有抵接块17,所述抵接块17呈与套管1内壁适配的弧形,每个所述抵接杆10朝向齿轮19的一侧均固定有与齿轮19啮合的齿条24;如图2所示,所述抽水泵13的进水端连接有贯穿承载箱体9一侧的抽水管14,所述抽水泵13的出水端连接有贯穿防护盖体23和附加盖体20的排水管1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承载箱体9的底面上固定有四个端面呈直角三角形的定位块25,且所述定位块25与支撑架8中部的四个夹角一一对应。在放下承载箱体9时,使得定位块25一一对应卡入支撑架8中部的四个夹角内,可增强承载箱体9的放置稳定性,在旋转转动柱11时,支撑架8卡住定位块25,使得承载箱体9不会发生转动,从而能保障转动柱11发生相对于承载箱体9的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小透水孔2的内侧端口上安装有第二滤网16,如图2所示,所述大透水孔5的内侧端口上安装有第一滤网7。通过第一滤网7可拦截通入大透水孔5内的水体中的杂质,通过第二滤网16可拦截通入小透水孔2内的水体中的杂质,从而可保障套管1内的水体没有明显的杂质,继而可防止较大的杂质进入抽水泵1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承载箱体9上供抽水管14穿过的位置处以及附加盖体20上供排水管12穿过的位置处均设有密封圈21。密封圈21的设置可防止水进入安装容腔22和承载箱体9。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抽水管14的输入端套设有浮体15。浮体15可随着套管1内水体的液面进行升降式移动,确保在抽水泵13的抽吸作用下,套管1内的水体能进入抽水管14。
其它同实施例1。
上述集水井提泵圈装置的具体应用过程为:
施工时,将整个装置放置在需要安放抽水泵13的降水井里,放置时保证外止水环3略低于防水层,在套管1四周放置卵石等透水材料,大透水孔5能满足地下水顺利流入井内,小透水孔2可保证使垫层之上的积水能顺利流入井内,抽水泵13放入本装置内进行抽水,可通过抽水管14将套管1内的水体抽吸到抽水泵13中,并通过排水管12将水体排出套管1,使管井附近后续施工全部处于无积水状态,最终使得降水井四周到达干槽作业的条件,待四周正式工程施工完成后无需降水时快速将抽水泵13取出,用混凝土将该集水井坑封死,既实现了降水干槽作业效果,又能把抽水泵13取出循环利用,且解决了止水效果。
在将抽水泵13放入套管1时,预先将抽水泵13放入承载箱体9内,可避免套管1内水体等因素影响抽水泵13的正常使用,实现对抽水泵13较好的防护,然后提握转动柱11将承载箱体9下放到支撑架8上,再逆时针转动转动柱11,其带动齿轮19转动,由于齿条24与齿轮19啮合,带动齿条24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抵接杆10随之移动,且由于四根抵接杆10分别位于齿轮19四侧的切线方向上,使得齿轮19的转动可同步带动四根抵接杆10同时向安装容腔22外侧伸出,至抵接块17抵紧在套管1的内壁上,使得承载箱体9的四侧均能支撑连接到套管1的内壁上,可增强承载箱体9在套管1内的稳定性,从而能为抽水泵13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
要取出抽水泵13时,顺时针转动转动柱11,其带动齿轮19转动,齿轮19带动四根齿条24沿自身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四根抵接杆10同时向安装容腔22内侧回缩,至回复原位,抵接块17脱离套管1的内壁,使得承载箱体9的四侧失去抵接杆10到套管1内壁上的支撑效果,之后便可提握转动柱11将承载箱体9提出套管1。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应用方便,能将抽水泵架空在水体液面之上,并能实现对抽水泵较好的支撑,还能实现对抽水泵较好的防护。
本实用新型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技术方案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6)

1.一种集水井提泵圈装置,包括底部固定有底座板(6)的套管(1),所述套管(1)内侧面上部焊接有内止水环(4),所述套管(1)外侧面上部焊接有高于内止水环(4)的外止水环(3),所述套管(1)的下端沿其周侧等间距开设有位于底座板(6)上方的大透水孔(5),所述套管(1)的上端沿其周侧等间距开设有位于外止水环(3)上方的小透水孔(2),所述套管(1)内部放置有抽水泵(13);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泵(13)放置在一个承载箱体(9)内,所述套管(1)内设有用于支撑承载箱体(9)的支撑架(8),所述承载箱体(9)的上端连接有可拆卸的防护盖体(23),所述防护盖体(23)的上方连接有附加盖体(20),所述附加盖体(20)与防护盖体(23)之间形成安装容腔(22),所述防护盖体(23)的中心处连接有贯穿附加盖体(20)并竖直向上延伸的转动柱(11),所述防护盖体(23)上固定有套装在转动柱(11)上的轴承(18),所述安装容腔(22)内设有固定套装在转动柱(11)上的齿轮(19)和分别设于齿轮(19)四侧的抵接杆(10),每个所述抵接杆(10)均位于齿轮(19)的切线上,且所述抵接杆(10)穿过附加盖体(20)相应侧部分并向外侧延伸,所述抵接杆(10)的外侧端固定有抵接块(17),每个所述抵接杆(10)朝向齿轮(19)的一侧均固定有与齿轮(19)啮合的齿条(24);所述抽水泵(13)的进水端连接有贯穿承载箱体(9)一侧的抽水管(14),所述抽水泵(13)的出水端连接有贯穿防护盖体(23)和附加盖体(20)的排水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井提泵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8)位于高于大透水孔(5),低于内止水环(4)的位置,所述支撑架(8)呈“十”字形,且支撑架(8)的四个外侧端均固定在套管(1)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水井提泵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箱体(9)的底面上固定有四个端面呈直角三角形的定位块(25),且所述定位块(25)与支撑架(8)中部的四个夹角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井提泵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透水孔(2)的内侧端口上安装有第二滤网(16),所述大透水孔(5)的内侧端口上安装有第一滤网(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井提泵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箱体(9)上供抽水管(14)穿过的位置处以及附加盖体(20)上供排水管(12)穿过的位置处均设有密封圈(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井提泵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管(14)的输入端套设有浮体(15)。
CN202023083588.1U 2020-12-18 2020-12-18 集水井提泵圈装置 Active CN2143635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3588.1U CN214363566U (zh) 2020-12-18 2020-12-18 集水井提泵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3588.1U CN214363566U (zh) 2020-12-18 2020-12-18 集水井提泵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63566U true CN214363566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87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83588.1U Active CN214363566U (zh) 2020-12-18 2020-12-18 集水井提泵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635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49239A (zh) 一种人工挖孔桩孔机械高压灌浆施工防护装置及人工挖孔桩孔施工方法
CN210917208U (zh) 一种防洪挡墙
CN112081126A (zh) 一种深基坑封闭式降水环保节能装置及其施工工艺
CN216713037U (zh) 一种浅基坑作业设备
CN214363566U (zh) 集水井提泵圈装置
CN210604018U (zh) 一种水质检测用取水装置
CN210797601U (zh) 深井降排水装置
CN216475128U (zh) 一种集水井内设临时水箱的建筑底板抽排水结构
CN103031851A (zh) 沉箱装置及其应用于水基坑中的施工方法
CN103061350A (zh) 一种深基坑刚性排水平台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2801545U (zh) 一种深基坑排水结构
CN214273568U (zh) 一种砂砾石地质灌注桩造孔装置
CN114059549A (zh) 一种软地基建筑专用基坑防护结构
CN203113360U (zh) 一种深基坑刚性排水平台装置
CN209585081U (zh) 一种地铁站基坑内集水坑的降排水装置
CN103696485B (zh) 一种核岛排水装置
CN205975691U (zh) 一种窨井盖
CN217537030U (zh) 一种工作井止水帷幕结构
CN219527708U (zh) 旋流井降排水系统
CN212405233U (zh) 一种塔吊基础自动降水装置
CN203834494U (zh) 一种集水井式的深井穿底板装置
CN215906823U (zh) 一种用于基坑施工的引流止涌装置
CN211472541U (zh) 一种集水井提泵圈装置
CN214005712U (zh) 一种用于集水坑内的水泥压力板组件
CN104153423A (zh) 台形内外进水自渗反滤回灌井井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