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45354U - 高效除尘系统 - Google Patents

高效除尘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45354U
CN214345354U CN202120143030.3U CN202120143030U CN214345354U CN 214345354 U CN214345354 U CN 214345354U CN 202120143030 U CN202120143030 U CN 202120143030U CN 214345354 U CN214345354 U CN 2143453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air
layer
fa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4303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司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Pensen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Pensen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Pensen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Pensen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4303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453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45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453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除尘系统,包括风机、一级除尘装置、二级除尘装置、空气内循环装置和水循环装置,风机、一级除尘装置和二级除尘装置依次排列并连通,空气内循环装置的一端与二级除尘装置连通,另一端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水循环装置与一级除尘装置、二级除尘装置连通。通过设有一级除尘装置和二级除尘装置,可以实现对风机抽入的空气中的粉尘进行清洁,大大提高了除尘效率;设有空气内循环装置,可以使得经风机吹入的空气,经过一级除尘装置和二级除尘装置后的除尘后,实现了空气的内循环;通过设有水循环装置,可以将水作用在一级除尘装置上,然后再对水进行收集使用,实现水的循环使用,实现节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高效除尘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除尘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很多产品在抛光、打磨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从而使得生产环境变得很恶劣,同时,将该类含有大量粉尘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造成了大气污染。如,人造石在打磨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对操作工人的工作环境造成影响,且排出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粉尘,不符合废气排放标准。针对这一现象,现出现了很多除尘设备,但是由于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较多,且收集不便,使得经过该类除尘设备除尘后,排出的气体中依旧含有较多的粉尘,除尘设备的适应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的一种高效除尘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高效除尘系统,包括风机、一级除尘装置、二级除尘装置、空气内循环装置和水循环装置,风机、一级除尘装置和二级除尘装置依次排列并连通,空气内循环装置的一端与二级除尘装置连通,另一端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水循环装置与一级除尘装置、二级除尘装置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有一级除尘装置和二级除尘装置,可以实现对风机抽入的空气中的粉尘进行清洁,实现除尘效果;设有空气内循环装置,可以使得经风机吹入的空气,经过一级除尘装置和二级除尘装置后的除尘后,洁净后的空气经空气内循环装置再回送至风机的进风口处,避免风机抽入的空气直接排放在大气中,实现了空气的内循环;通过设有水循环装置,可以将水作用在一级除尘装置上,然后再对水进行收集使用,实现水的循环使用,实现节能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级除尘装置包括毛刷层,毛刷层设有多个毛刷,相邻毛刷相接触。由此,设有毛刷层,通过毛刷可以大大增加粉尘与毛刷的接触面积,使得水循环装置喷出的水能够与粉尘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通过水的喷淋将粉尘带入水中,大大提高了除尘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二级除尘装置包括环保球层,环保球层内填充环保球,环保球层与毛刷层紧密排列。由此,通过设有环保球层,可以对风机输送的气体进一步除尘;同时,通过环保球层可以将毛刷层的水珠进行隔断,有效避免了风机将水带出,使得最终经过环保球层后的空气没有水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毛刷层的宽度为0.8~1m,环保球层的宽度为0.4~0.6m,毛刷竖直设置,毛刷一端固定在毛刷层的顶端,另一端固定在毛刷层的底端,环保球充满环保球层。由此,可以使得风机输送的空气中的粉尘,通过毛刷层后能够基本除尘;再通过环保球层中环保球的作用,可以对剩余的少量粉尘进行除尘,使得除尘率可以达到95%~97%,大大提高了除尘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空气内循环装置包括风道和通风管,风道与环保球层相邻设置,环保球层位于风道与毛刷层之间,风道与环保球层连通,通风管的一端与风道连通,另一端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由此,通过风道,可以方便风机输入空气的流通;设有通风管,可以方便除尘后的空气的再循环使用,有效避免了除尘后的空气直接外排,大大提高了环保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风道的宽度为0.4~0.6m,通风管位于风道、毛刷层和环保球层的上方。由此,风道的该宽度,可以有效保证了除尘后的空气的正常流通,使得风机抽送外界空气不受影响,保证了除尘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水循环装置包括收集池、沉降池和传送泵,收集池设于风道的下方,收集池与毛刷层、环保球层连通,沉降池设于风道的外侧,并与收集池相连通,传送泵的进水端与沉降池连通,出水端与毛刷层的顶端连通。由此,通过收集池,可以方便毛刷层和环保球层中除尘后,水的收集;设有沉降池,可以方便将收集的除尘后的水中的粉尘进行沉降,便于水的循环使用;设有传送泵,方便沉降粉尘后的水,泵送至毛刷层后再次循环使用,实现了水的循环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水循环装置还包括压榨机,压榨机与沉降池连通。由此,设有压榨机,可以方便将沉降池内沉降的粉尘抽出、过滤,然后将过滤粉尘后的水再流入沉降池内,提高了水的洁净度,利于提高除尘效率,且可以将过滤得到的粉尘滤渣再次作为产品原料循环使用,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沉降池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沉降池、二级沉降池、三级沉降池、四级沉降池、五级沉降池和六级沉降池,一级沉降池与收集池连通,传送泵的进水端与六级沉降池连通。由此,通过设有六级沉降池,可以有效将水中的粉尘进行沉降,使得最终传送泵泵送的水具有较高的洁净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风机为负压风机,风机的马达设于毛刷层的外侧。由此,风机为负压风机,利于保证风机的工作效率的前提下,降低风机的能耗,达到节能的效果;同时,风机的马达外置,可以方便安装和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效除尘系统的部分结构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效除尘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图2。高效除尘系统,包括风机1、一级除尘装置2、二级除尘装置3、空气内循环装置4和水循环装置5,风机1、一级除尘装置2和二级除尘装置3依次排列并连通,空气内循环装置4的一端与二级除尘装置3连通,另一端与风机1的进风口连通,水循环装置5与一级除尘装置2、二级除尘装置3连通。通过空气内循环装置4,使得风机1抽入的带粉尘的空气,经过一级除尘装置2和二级除尘装置3的除尘作用后,空气经由空气内循环装置4将空气收集并输送至风机1的进风口处,实现空气的内循环,有效避免的除尘后的空气直接排入大气中,达到了环保的效果。通过水循环装置5,可以将水对一级除尘装置2进行喷淋,进行除尘,然后除尘后的水再经水循环装置5回收,进行重复使用,避免了除尘后的水直接外排,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高效除尘系统可以用于打磨房,如人造石浴缸、柜子等打磨工位,在各工位的一侧安装一个风机1,风机1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场合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减少。风机1可以选用功率为1000W的负压风机,该风机可以将打磨或生产加工时产生的粉尘,通过负压作用吸入到一级除尘装置2和二级除尘装置3处,实现除尘。除尘后的空气再通过空气内循环装置4,将除尘后的空气输送至打磨或加工工位处,便于风机1的进风口再次将空气吸入,实现了空气的内循环,达到环保效果。采用负压风机,可以较常规用风机功率低,且对粉尘的吸入效果更好,降低了整体能耗,达到节能效果。
一级除尘装置2包括毛刷层21,毛刷层21设有多个毛刷211,相邻毛刷211相接触。其中,毛刷层21的宽度为0.8~1m,毛刷211竖直设置,毛刷211一端固定在毛刷层21的顶端,另一端固定在毛刷层21的底端。为了方便水循环装置5的水喷淋在毛刷211上,在毛刷层21的顶部安装多个喷淋头,喷淋头与水循环装置5连通,便于水通过喷淋头喷洒在毛刷211上。其中,喷淋头为多个,保证喷淋头喷出的水能够作用在每个毛刷211上,提高除尘效率。
当风机1抽送的带有粉尘的空气进入到毛刷层21内时,空气与毛刷211相作用;通过毛刷211,可以大大增加粉尘与毛刷211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由上而下喷淋的水可以更大面积的作用在毛刷211和空气中,大大增加了粉尘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得粉尘随着水落下,除掉空气中大部分粉尘,达到了除尘效果,大大提高了除尘效率。
二级除尘装置3包括环保球层31,环保球层31内填充环保球311,环保球层31与毛刷层21紧密排列。环保球311可以对一级除尘装置2流出的空气进行再次除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环保球311密集堆积,风机1送入的风经过一级除尘装置2后,将部分水珠通过风力带入到环保球层31处,经过环保球层31中的环保球311,可以对空气中残留的粉尘进行吸附,同时可以防止水珠在风力作用下带出,通过环保球层31实现了对水珠的阻隔作用。由此,通过一级除尘装置2和二级除尘装置3的除尘作用,使得空气的除尘率为95%左右,大大提高了除尘效果。
环保球层31的宽度为0.4~0.6m,环保球311充满环保球层31。由此,使得环保球311能够充分吸附空气中的粉尘,且有效阻隔水珠,使得经二级除尘装置3后排出的空气中不含水珠。其中,环保球311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具体使用要求,再进行清洗,清洗的水直接经由水循环装置5进行收集,并重复使用,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为了方便环保球311的放置,可以将环保球311装入到网状的袋子中,然后堆积到毛刷层21的后侧;或者通过在环保球层31的两侧固定有网格状固定片,将环保球放置在两块固定片之间,实现环保球311的放置。
空气内循环装置4包括风道41和通风管42,风道41与环保球层31相邻设置,环保球层31位于风道41与毛刷层21之间,风道41与环保球层31连通,通风管42的一端与风道41连通,另一端与风机1的进风口连通。其中,风道41的宽度为0.4~0.6m,通风管42位于风道41、毛刷层21和环保球层31的上方。风道41与环保球层31并排设置,使得经过环保球层31除尘的空气,在风力作用下直接进入到风道41。
风道41内的风经过风道41引出至打磨或加工工位处,然后再经风机1进行抽送,实现空气内循环。通过设有空气内循环装置4,使得风机1将加工工位处的空气抽至一级除尘装置2和二级除尘装置3,然后除尘后的空气,在风机形成的风力作用下,被送至风道41内;风道41内的空气在风力作用下继续沿着通风管42流动,排送至加工工位。由于在加工工位存在风机1的负压吸力,可以使得通风管42排出的空气,能够快速在风机1的负压作用下回流至一级除尘装置2处,进行再次循环,由此,可以实现了空气内循环,大大减少了经空气内循环装置4的空气排放到外界空气中,使得整体的除尘率可达95%~97%,大大改善了除尘效果,较现有的其他除尘结构除尘效果大大提高。
其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毛刷层21、环保球层31和风道41设于同一外壳的同一腔体内,三者平行排列。通风管42安装在风道41、毛刷层21和环保球层31的上方,可以方便整体的布局,利于节省整体占用的空间,以及降低成本。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风道41的外侧侧壁上开设有安装门,通过安装门可以方便操作者进入风道41,方便对一级除尘装置2和二级除尘装置3的安装,以及方便对二级除尘装置3中环保球311的清洗或更换,便于整体的安装和维修。
水循环装置5包括收集池51、沉降池52和传送泵53,收集池51设于风道41的下方,收集池51与毛刷层21、环保球层31连通,沉降池52设于风道41的外侧,并与收集池51相连通,传送泵53的进水端与沉降池52连通,出水端与毛刷层21的顶端连通。收集池51开设在风道41的下方,低于毛刷层21与环保球层31的底面,使得毛刷层21在除尘时的水,可以直接向下流至收集池51内;同样,环保球层31内的水也向下流至收集池51内。其中,沉降池52位于风道41的外部,收集池51与沉降池52可以通过水管连通,也可以开设通道直接连通,使得收集池51内的水流出至沉降池52内,实现水中粉尘的沉降。通过传送泵53可以将沉降池52内沉降粉尘后的水,泵送至喷淋头处,喷洒在毛刷211上,达到除尘效果,同时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有效避免了水的外排,实现了环保节能的目的。
水循环装置5还包括压榨机,压榨机与沉降池52通过连通管道连通。其中,压榨机为环保用压榨机,可以将沉降池52中沉降的粉尘抽出,并进行压榨,压榨后的粉尘取出,水继续排放至沉降池内,利于提高水的洁净度,以及可以实现水的循环使用,满足除尘效果。
沉降池52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沉降池521、二级沉降池522、三级沉降池523、四级沉降池524、五级沉降池525和六级沉降池526,一级沉降池521与收集池51连通,传送泵53的进水端与六级沉降池526连通。各相连通的沉降池的为上部连通,便于粉尘在各沉降池内的沉降,同时,在连通处可以放置海绵或其他过滤棉进行初步过滤,利于粉尘的沉降,提高水的洁净度。沉降池52通过六级沉降,可以有效将水中的粉尘实现沉降,使得传送泵53泵送的六级沉降池526中的水中的粉尘含量较低,利于实现水的循环使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提高沉降池52的对粉尘的沉降效率,提高水的洁净度,对各级沉降池进行如下排列:
一级沉降池521、二级沉降池522、三级沉降池523、四级沉降池524、五级沉降池525和六级沉降池526分布在平行设置的两行上,一级沉降池521、六级沉降池526和五级沉降池525依次设于第一行,二级沉降池522、三级沉降池523、四级沉降池524依次设于第二行。其中,一级沉降池521与二级沉降池522连通,在该两级沉降池连通处挂设有过滤棉,方便对粉尘进行过滤,减小进入到下一级沉降池中的粉尘,利于粉尘的沉降。二级沉降池522与三级沉降池523连通,在该两级沉降池连通处挂设有过滤棉,同时,该两级沉降池中水的流动方向与一级沉降池521向二级沉降池522流动的方向垂直,可以增加水流动时的阻力,便于粉尘的沉积。四级沉降池524和五级沉降池525的连通方向,与五级沉降池525和六级沉降池526的连通方向相垂直,便于粉尘的沉降,提高了六级沉降池526内水的洁净度。由此,实现了水的循环使用,避免了水的外排,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
当沉降池52内沉降有一定量的粉尘时,启动压榨机将沉降池52内的粉尘抽出,并进行压榨,可以将压榨得到的粉尘渣再作为产品的原料进行重复使用,水再排入到沉降池内继续使用,实现节能环保,实现原料的再利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风机1的马达11设于毛刷层21的外侧,可以方便马达的安装以及维修。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高效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1)、一级除尘装置(2)、二级除尘装置(3)、空气内循环装置(4)和水循环装置(5),所述风机(1)、一级除尘装置(2)和二级除尘装置(3)依次排列并连通,所述空气内循环装置(4)的一端与二级除尘装置(3)连通,另一端与风机(1)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水循环装置(5)与一级除尘装置(2)、二级除尘装置(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除尘装置(2)包括毛刷层(21),所述毛刷层(21)设有多个毛刷(211),相邻所述毛刷(211)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除尘装置(3)包括环保球层(31),所述环保球层(31)内填充环保球(311),所述环保球层(31)与毛刷层(21)紧密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层(21)的宽度为0.8~1m,所述环保球层(31)的宽度为0.4~0.6m,所述毛刷(211)竖直设置,所述毛刷(211)一端固定在毛刷层(21)的顶端,另一端固定在毛刷层(21)的底端,所述环保球(311)充满所述环保球层(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内循环装置(4)包括风道(41)和通风管(42),所述风道(41)与环保球层(31)相邻设置,所述环保球层(31)位于风道(41)与毛刷层(21)之间,所述风道(41)与环保球层(31)连通,所述通风管(42)的一端与风道(41)连通,另一端与风机(1)的进风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41)的宽度为0.4~0.6m,所述通风管(42)位于风道(41)、毛刷层(21)和环保球层(31)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装置(5)包括收集池(51)、沉降池(52)和传送泵(53),所述收集池(51)设于风道(41)的下方,所述收集池(51)与毛刷层(21)、环保球层(31)连通,所述沉降池(52)设于风道(41)的外侧,并与收集池(51)相连通,所述传送泵(53)的进水端与沉降池(52)连通,出水端与毛刷层(21)的顶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装置(5)还包括压榨机,所述压榨机与沉降池(5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池(52)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沉降池(521)、二级沉降池(522)、三级沉降池(523)、四级沉降池(524)、五级沉降池(525)和六级沉降池(526),所述一级沉降池(521)与收集池(51)连通,所述传送泵(53)的进水端与六级沉降池(526)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高效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为负压风机,所述风机(1)的马达设于毛刷层(21)的外侧。
CN202120143030.3U 2021-01-19 2021-01-19 高效除尘系统 Active CN214345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43030.3U CN214345354U (zh) 2021-01-19 2021-01-19 高效除尘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43030.3U CN214345354U (zh) 2021-01-19 2021-01-19 高效除尘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45354U true CN214345354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56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43030.3U Active CN214345354U (zh) 2021-01-19 2021-01-19 高效除尘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453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11022A (zh) 一种破碎机用高效节能除尘设备
CN211358063U (zh) 一种工业用节能环保一体化装置
CN211753331U (zh) 一种废气环保设备
CN216778278U (zh) 一种拌合站水泥罐粉尘回收再利用设备
CN214345354U (zh) 高效除尘系统
CN112870898A (zh) 高效除尘系统
CN217067802U (zh) 滤饼干燥机水膜除尘机构的多级沉淀净化式循环供水装置
CN216406299U (zh) 一种高效通风除异味的智能化垃圾分类收集房
CN216295665U (zh) 一种喷砂机的除尘装置
CN215507289U (zh) 一种高效节能静电除尘器
CN205090774U (zh) 一种干燥冷却器的热能回收利用系统
CN210356503U (zh) 一种川贝母加工用炒药机
CN210171077U (zh) 一种水膜除尘器
CN207867259U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家居控制设备
CN216638160U (zh) 干法真空吸尘系统
CN218810531U (zh) 工厂废水废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17556041U (zh) 一种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污泥烘干装置
CN214914637U (zh) 一种改良型湿式集尘机
CN220918591U (zh) 一种新型粉尘收集设备
CN215276417U (zh) 一种钢渣高效除尘装置
CN211571154U (zh) 一种纺织加工用废料收集装置
CN219462897U (zh) 一种建筑废料粉碎用除尘设备
CN210660175U (zh) 一种降尘装置
CN211562289U (zh) 一种选矿用除尘设备
CN217307051U (zh) 一种改进型电力变电站通风降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