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39464U - 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39464U
CN214339464U CN202023331871.1U CN202023331871U CN214339464U CN 214339464 U CN214339464 U CN 214339464U CN 202023331871 U CN202023331871 U CN 202023331871U CN 214339464 U CN214339464 U CN 214339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ond
seedling raising
purification system
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318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青华
杜佳
郑玉红
孟涵
须藤直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gze Yuzhi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Fishseeds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gze Yuzhi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Fishseeds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gze Yuzhi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Fishseeds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gze Yuzhiyua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318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394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39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394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领域,涉及一种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设备,包括育苗池、纳米曝气管、滤网中心出水管以及双路循环水质净化系统;育苗池是圆角池或无死角的多边池;纳米曝气管置于育苗池内壁底部四周;滤网中心出水管置于育苗池内部的池底部;双路循环水质净化系统包括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以及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育苗池中的上层水通过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与育苗池内部相贯通;育苗池中底层水通过滤网中心出水管以及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与育苗池内部相贯通;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以及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对称设置在育苗池两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长快、成活率高以及畸形率低的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苗种的设备。

Description

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领域,涉及一种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苗种的设备。
背景技术
鱼类苗种培育一直是困扰国内外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的瓶颈(Moorhead,2014;Slateretal.,2019),尤其是名贵鱼,包括美洲鲥鱼(American shad,Alosa sapidissima)和美国银斑鱼(crappie,Pomoxis spp.)育苗难度尤为显著困难。
现有的育苗主要是池塘育苗方法和水泥池室内育苗方法。池塘育苗方法受制于自然天气的变化,时冷时热,忽阴忽晴,变化无常。名贵鱼鱼苗纤细、娇嫩,鱼苗期间正值其生长和变态发育最为敏感和关键的时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水质极为敏感,例如,鱼苗或因温度过低冷死,或因爆晒热死;天气的不确定性造成育苗环境的变化,而且水质恶化,造成污染环境,致使鱼苗产生生理性应激反应,体质减弱或死亡,总之,室外育苗是靠天吃饭。
水泥池室内育苗方法尽管受天气影响较小,但育苗设施没有从名贵鱼苗的生物学特征和习性分析进行鱼池结构和附属设施的专业设计,只是关注天气尤其是温度对鱼苗的影响,只是满足鱼苗对溶氧和饵料的基本需求,而不是考虑如何降低鱼苗对育苗环境的生理性应激反应,无法对鱼苗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综合作用进行调节。由于鱼池结构、水流和曝气不合理,又缺乏水质净化处理设施,只能采用大量换水排污,无形中对育苗微生态环境进行了干预,难以保证稳定的育苗益生菌群环境和可持续的优良水质,名贵鱼育苗难以成功。以美洲鲥鱼为例,美洲鲥鱼是洄游性鱼类,本申请人自2003年从美国引进,成功推广了该品种的养殖技术(刘青华等2006),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美洲鲥鱼养殖亲本的人工繁殖(Liu等2020)。美洲鲥鱼商品鱼受到市场的追捧,已成为中国最名贵的养殖品种之一。然而,由于现有育苗技术的局限性,育苗环境难以控制,例如,水质得不到净化,氨氮和亚硝酸盐持续升高,构成对鱼苗的毒害,尤其是亚硝酸盐对鱼苗的危害更大,研究表明,在鲥鱼鱼苗发育早期,即使亚硝酸盐含量较低(<0.08),也构成对鱼苗的毒害,畸形率显著提高。水质持续恶化会引发生理性应激反应,危害健康,成活率下降,生长缓慢,鲥鱼育苗技术难以推广。严银龙等(2020)报道,采用传统室内水泥池育苗遭遇两个危险期,死亡率较高,并且出现大量的畸形苗,鲥鱼育苗的成活率低,连续三年的育苗平均成活率为11.01-15.72%,而且生长缓慢(达到50mm需要50天育苗期),苗种个体差异较大,体质纤弱,畸形率较高,为后期养殖管理带来了较多隐患。如何创造鱼苗适宜的微生态环境,预防鱼苗受伤的风险,降低应激反应将成为名贵鱼育苗成功的关键。
显然,现有的育苗方法由于缺乏专业的育苗设施和可靠的循环水水质净化处理系统和管理方法,加上育苗期间环境变化多样,无法提供优异和稳定的生长发育环境,无法满足其早期生长发育阶段对水质和环境的基本需求,引发生理性应激反应,导致鱼苗生长缓慢,畸形率高,成活率较低,育苗效率低,限制了养殖产业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长快、成活率高以及畸形率低的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苗种的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苗种的设备,所述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苗种的设备包括育苗池、纳米曝气管、滤网中心出水管以及双路循环水质净化系统;所述育苗池是圆角池或无死角的多边池;所述纳米曝气管置于育苗池内壁底部四周;所述滤网中心出水管置于育苗池内部的池底部;所述双路循环水质净化系统包括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以及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所述育苗池中的上层水通过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与育苗池内部相贯通;所述育苗池中底层水通过滤网中心出水管以及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与育苗池内部相贯通;所述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以及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对称设置在育苗池两侧。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包括上层水池壁出水口、滤网网箱、上层水滤网过滤池、上层水生物过滤池、上层水储水池、上层水气提泵以及上层水气提泵出水口;所述育苗池中的上层水通过上层水池壁出水口、滤网网箱、上层水滤网过滤池以及上层水生物过滤池与上层水储水池相贯通;所述上层水气提泵置于上层水储水池中;所述上层水储水池通过上层水气提泵以及上层水气提泵出水口与育苗池相贯通。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包括底层水出水口、滤网网箱、底层水滤网过滤池、底层水生物过滤池、底层水储水池、底层水气提泵以及底层水气提泵出水口;所述育苗池中底层水依次通过滤网中心出水管、底层水出水口、滤网网箱、底层水滤网过滤池以及底层水生物过滤池与底层水储水池相贯通;所述底层水气提泵置于底层水储水池中;所述底层水储水池通过底层水气提泵以及底层水气提泵出水口与育苗池池底部相贯通。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上层水生物过滤池以及底层水生物过滤池均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的生物过滤纳米曝气管以及与生物过滤纳米曝气管相连的生物过滤毛刷。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滤网网箱是50-80目的筛网。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底层水气提泵是置于底层水储水池液面之下的管状纳米气提泵;所述上层水气提泵是置于上层水储水池液面之下的管状纳米气提泵。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管状纳米气提泵包括PVC管以及置于PVC管内部的纳米曝气管;所述纳米曝气管的长度是200-800mm;所述PVC管的内径是60-100mm;所述纳米曝气管的一端堵塞,另一端接装有阀门的且与鼓风机连接的气管;所述PVC管以及纳米曝气管均置于底层水储水池的液面之下或置于上层水储水池液面之下。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滤网中心出水管包括PVC管;所述PVC管的管口包裹40-80目的筛网。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苗种的设备还包括与育苗池相贯通的排水口。
一种基于如前所述的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苗种的设备的构建方法,所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具有纳米微气泡流动汽帘的适于鱼苗和益生菌浮游生长的仿生态育苗池,具体是:
1.1)选择圆角池或无直角的多角池作为育苗池,所述育苗池大小是10-50平方米,水深为0.8-1.5米;
1.2)在育苗池底部中心开设底层水出水口,在底层水出水口处设置40-80目的筛网中心出水管;
1.3)在育苗池壁四周的底部安装纳米曝气管;
1.4)在育苗池的对角,育苗池水位上方,各安装一根水管,作为育苗池来自气提泵的进水管,持续不断地为育苗池提供优质的清洁水;
2)建立双路水质净化系统,所述双路水质净化系统包括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以及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所述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以及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均包括滤网网箱、滤网过滤池、生物过滤池以及储水池,具体是:
2.1)选择育苗池两侧,分别设置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以及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
2.2)滤网过滤池的设置:在滤网过滤池的入口设置50-80目的筛网,分别过滤来自育苗池上层水和底层水;收集的固态废物在网箱底部沉淀,过滤后的清水进入生物过滤池;
2.3)生物过滤池的设置:在生物过滤池的池壁四周底部安装纳米曝气管,在生物过滤池内装满上下垂直排列的生物过滤毛刷;
2.4)储水池的设置:在储水池内装有气提泵;经生物过滤池过滤的水在储水池储备,将由气提泵泵入育苗池,为鱼苗提供优质的净化水;
3)制作纳米曝气管的管状微气泡气提泵,具体是:管状微气泡气提泵包括60-100mmPVC管,内置20-80mm的纳米曝气管,所述纳米曝气管的末端堵塞,另一端接装有阀门的气管;当纳米曝气管充气时,形成上浮的微气泡水流从上部的PVC管口流出,进入育苗池;
4)通过管状气提泵将育苗池和水质净化系统循环为一体,形成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苗种的设备;通过管状气提泵将水质净化系统的净化水泵入育苗池,推动育苗池水通过底层出水口和池窗出水口流入水质净化系统。
与传统室内育苗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育苗池的专业设计更适宜鱼苗生长发育,尤其是通过墙壁纳米曝气管形成的纳米微气泡流动汽帘,为育苗池提供了一个屏障保护,避免鱼苗受惊吓撞墙受伤或死亡;Cobcroft and Battaglene(2019)报道集约化育苗中由顶墙行为(walling behavior)造成的颌骨畸形通常为18-64%,微气泡幕帘可阻止顶墙行为(walling behavior),从而有效地降低由此引发的颌骨畸形(低于0.23%);闭环式垂直缓流和气提泵水平缓流为鱼苗提供了温馨和富氧的微生态环境,溶氧含量可保持在7mg/1以上,促进了益生菌的生长;圆角设计或无死角设计避免了厌氧环境,消除了益于致病菌滋生的厌氧环境,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措施。
2)育苗池两侧的水质净化系统是鉴于育苗的周期短、对水质的要求高、稳定性要求强的特点,采用简便、快速、可靠的水质净化的方法,即筛绢过滤、生物过滤毛刷的方法。本水质净化系统具有益生菌挂膜快、净化效率高、性能稳定、很容易彻底清洗、简便易行、对鱼苗干扰小等优势。无需复杂设备,无需设备检修,降低了建造成本和运行成本。
3)本实用新型生物净化系统的生物菌群成熟与育苗池的水质净化需求具有较好的同步协调性。如图5所示,采用本实用新型高密度培育鲥鱼育苗,在育苗早期,水质污染较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较低(氨氮<0.实用新型08;亚硝酸盐<0.02),此时育苗池与净化系统的循环主要是维持育苗系统的稳定性。在育苗中期(第20天起),尤其是投喂开口饲料后,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开始逐步升高,生物净化系统的菌群逐渐成熟。此时,通过加快水体循环,提高水体交换量,并且开始清洗筛网过滤网箱和生物过滤毛刷中集聚的固态废物,补充10-30%的井水,将氨氮和亚硝酸盐控制在较低的含量(氨氮<0.45;亚硝酸盐<0.08),鲥鱼苗生长良好,成活率和生长率均令人满意。结果表明,该水质净化系统运转良好,可有效净化水质。值得注意的是,在育苗初期在水处理滤料中添加益生菌(健源EM菌液,苏州健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育苗池,可将氨氮和亚硝酸盐控制在更低的含量(氨氮<0.26;亚硝酸盐<0.03,如图5所示)。可见,添加益生菌可促使有益微生物菌落快速生长,对维持良好的微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育苗池为育苗提供了温馨的、优异的仿生态环境,水质净化系统保证了优质、稳定的水质,为名贵鱼育苗提供了有效的育苗设施和方法,以鲥鱼为例,传统室内育苗方法,放苗密度为1900尾/平方米,经50天培育达到30-50mm,成活率为11.01-15.72%。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放苗密度为3000尾/平方米,经40天培育达到43-61mm,育苗成活率为55.6%。本发明培育的鲥鱼苗不仅放养密度大、生长快、成活率高,而且畸形率非常低,充分展现了育苗效率的优势,可用于其他鱼苗的培育,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气提泵双路循环水生物净化育苗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气提泵双路循环水生物净化育苗系统的双路循环水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管状纳米气提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管状纳米气提泵的增氧效率曲线;
图5是鲥鱼育苗期间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曲线;
图6是鲥鱼育苗投喂的进程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水生物过滤池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水生物过滤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育苗池;2-纳米曝气管;3-滤网中心出水管;4-底层水出水口;5-上层水池壁出水口;6-底层水气提泵出水口;7-上层水气提泵出水口;8-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9-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10-上层水滤网过滤池;11-上层水生物过滤池;12-上层水气提泵;13-上层水储水池;14-底层水滤网过滤池;15-底层水生物过滤池;16-底层水气提泵;17-底层水储水池;18-滤网网箱;19-排水口;20-生物过滤纳米曝气管;21-生物过滤毛刷;22-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苗种的设备,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苗种的设备包括育苗池1、纳米曝气管2、滤网中心出水管3以及双路循环水质净化系统;育苗池1是圆角池或无死角的多边池;纳米曝气管2置于育苗池1内壁底部四周;滤网中心出水管3置于育苗池1内部的池底部;双路循环水质净化系统包括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8以及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9;育苗池1中的上层水通过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8与育苗池1内部相贯通;育苗池1中底层水通过滤网中心出水管3以及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9与育苗池1内部相贯通;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8以及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9对称设置在育苗池1两侧。
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8包括上层水池壁出水口5、滤网网箱18、上层水滤网过滤池10、上层水生物过滤池11、上层水储水池13、上层水气提泵12以及上层水气提泵出水口7;育苗池1中的上层水通过上层水池壁出水口5、滤网网箱18、上层水滤网过滤池10以及上层水生物过滤池11与上层水储水池13相贯通;上层水气提泵12置于上层水储水池13中;上层水储水池13通过上层水气提泵12以及上层水气提泵出水口7与育苗池1相贯通。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9包括底层水出水口4、滤网网箱18、底层水滤网过滤池14、底层水生物过滤池15、底层水储水池17、底层水气提泵16以及底层水气提泵出水口6;育苗池1中底层水依次通过滤网中心出水管3、底层水出水口4、滤网网箱18、底层水滤网过滤池14以及底层水生物过滤池15与底层水储水池17相贯通;底层水气提泵16置于底层水储水池17中;底层水储水池17通过底层水气提泵16以及底层水气提泵出水口6与育苗池1池底部相贯通。
参见图7以及图8,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上层水生物过滤池11以及底层水生物过滤池15均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的生物过滤纳米曝气管20以及与生物过滤纳米曝气管20相连的生物过滤毛刷21。滤网网箱18是50-80目的筛网。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底层水气提泵16是置于底层水储水池17液面之下的管状纳米气提泵;上层水气提泵12是置于上层水储水池13液面之下的管状纳米气提泵。管状纳米气提泵包括PVC管以及置于PVC管内部的纳米曝气管;纳米曝气管的长度是200-800mm;PVC管的内径是60-100mm;纳米曝气管的一端堵塞,另一端接装有阀门;PVC管以及纳米曝气管均置于底层水储水池17的液面之下或置于上层水储水池13液面之下。
滤网中心出水管3包括PVC管;PVC管的管口包裹40-80目的筛网;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苗种的设备还包括与育苗池1相贯通的排水口19。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苗种的设备的建造方法主要步骤包括:1、建立具有纳米微气泡流动汽帘的、适于鱼苗和益生菌浮游生长的仿生态育苗池。2、建立双路水质净化系统,包括筛绢过滤和生物硝化水质净化池。3、制作纳米曝气管的管状微气泡气提泵。4、通过气提泵将育苗池和水质净化系统循环为一体,形成气提泵双路循环水生物净化育苗系统。具体而言,该方法包括:
1、建立适于鱼苗和益生菌浮游生长的仿生态育苗池。
1.1)育苗池的形状:育苗池应该是圆角池或为切去四角的多角池(无直角)。育苗池不能有直角,这是因为鲥鱼有着昼夜不停的快速游动的行为,只会直线前行,不会转向游动。当遇到直角时,鲥鱼苗会一直顶着死角游动,容易造成头部损伤或死亡。
1.2)育苗池大小以10-50平方米,水深为0.8-1.5米为宜。由于鲥鱼不宜搬动,而且容易受到惊吓。如果育苗池过小,在突然的声响和光照变化时,鲥鱼苗会疯狂的逃窜或跳跃,狂奔会造成相互冲撞或撞墙壁致死。
1.3)育苗池底部中心为底层水出水口,管口垂直竖放着包裹着40-80目筛网的、切割有多孔的PVC管,养殖水经过滤进入出水口,但鱼苗被筛网阻止,避免鱼苗逃离。
1.4)纳米曝气管的安装:育苗池壁四周的底部安装纳米曝气管。当纳米曝气管充气时,在池壁四周形成气雾水混合的纳米微气泡流动汽帘,在增氧、形成缓流的同时,为育苗池提供了一个屏障保护,避免鱼苗在应急时冲撞池壁受伤或死亡;更重要的是,可调节的纳米微气泡流动汽帘,在育苗中期通过调节流动汽帘的强度,使得鱼苗无法接近墙壁,从而有效阻止集约化育苗中期常见的顶壁行为(walling behavior),降低颌骨畸形率(jawmalformation)或阻止育苗中期的顶墙行为,避免由此引发的颌骨畸形。
1.5)气提泵水管的安装:在育苗池的对角,育苗池水位上方,各安装一根水管,作为育苗池来自气提泵的进水管,持续不断地为育苗池提供优质的清洁水。
1.6)全方位动力学缓流的形成:育苗池缓流有两部分动力混合而成,即闭环式垂直缓流和气提泵水平缓流。首先,池壁四周的纳米微气泡流动汽帘的缓流方向是自池壁底部向上,在水面自外向内,然后在中心区向下,到池壁由内向外,形成闭环式垂直缓流;水平缓流是由对角的气提泵微气泡水流形成。闭环式垂直缓流和气提泵水平缓流形成复杂的全方位立体缓流,形成均匀的、富氧和无死角环境,适宜于初孵仔鱼和益生菌的浮游行为,也适合中后期鱼苗逆水顶流的习性,构成健康的微生态育苗环境。
2、建立双路水质净化系统,包括筛网过滤和生物硝化水质净化池。
2.1)双路水质净化系统的基本结构:是位于育苗池两侧的、结构相同的两个水质净化系统,分别处理育苗池上层水和底层水。每套系统包括上层水滤网过滤池、生物硝化水质净化池和装有气提泵的储水池。
2.2)上层水滤网过滤池:装有50-80目筛网过滤网箱的过滤池,分别过滤来自育苗池上层水和底层水。收集的固态废物在网箱底部沉淀,过滤后的清水进入生物过滤池。
2.3)生物过滤池:池壁四周底部安装纳米曝气管,为生物水质净化提供曝气功能,即增氧和去除CO2。在生物过滤池内装满上下垂直排列的“生物过滤毛刷”,该滤材便于清洗,有着快速培养益生菌和拦截吸附颗粒物的功能,生物膜可以快速形成,并且持续稳定,适于育苗生产的短期速效的特点。
2.4)储水池:内装有气提泵。经生物过滤池过滤的水在储水池储备,将由气提泵泵入育苗池,为鱼苗提供优质的净化水。
3、管状纳米气提泵的设计,制作纳米曝气管的微气泡气提泵:如图4所示,气提泵是由60-100mmPVC管,内置长度为200-800mm的纳米曝气管,其末端堵塞,另一端接装有阀门的气管。当纳米曝气管充气时,形成上浮的微气泡水流从上部的PVC管口流出,进入育苗池。由纳米曝气管形成的微气泡非常细小(<0.2mm,而气石曝气的气泡为1.4-3.6mm),形成的水流是微气泡水流,非常温和,不会对鱼苗构成伤害。现有的气提泵采用气石曝气,气泡较大,流速较大,气泡撞击鱼苗后,往往撞翻鱼体,甚至造成卵黄囊脱离,最后致死。本实用新型的纳米曝气管气提泵的增氧效果非常显著,从图4可以看出,在温度20-22℃的情况下,平均增氧效率为90%以上。增氧效率随进水口的溶氧含量下降而提高,当进水口溶氧含量为2mg/1时,增氧效率为180%。管状气提泵另外一个优点在于气提泵水流大小可以通过气阀的气压大小进行调节,操作方便,易于操作。通过管状气提泵将育苗池和水质净化系统循环为一体,形成“气提泵双路循环水生物净化育苗系统”。通过管状气提泵将水质净化系统的净化水泵入育苗池,从而推动了育苗池水分别通过底层出水口和池窗出水口流入水质净化系统进行净化。气提泵循环水流可调可控,在育苗早期,初孵仔鱼运动能力差,可采用气提泵微流水循环,助力其浮游在池中。随着鱼苗不断成长,集群游动能力提高,摄食量提高,可以通过加大微流水循环量,提高水质净化交换量,改善和维持良好的水质。
本实用新型鉴于名贵鱼初孵仔鱼纤细和娇嫩,而且正值其生长和变态发育最为敏感和关键的时期,根据其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水质极为敏感的特点,以及其特有的生物学习性,从避免机械损伤、病害防控、降低环境恶化引发的生理性应激反应等风险控制措施出发,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和微生态技术的整合,设计建造气提泵双路循环水生物净化育苗系统,提供一种适于鱼苗和益生菌生长的仿生态育苗富氧环境(育苗池),并且提供筛绢过滤和生物硝化水质净化系统(包括底层水和上层水水处理系统)净化水质,去除固态废物、氨氮和亚盐等危害物质,将育苗池(鱼池壁纳米曝气微气泡流动汽帘)-双路循环的富氧水质生物净化-微气泡气提泵循环(增氧)等功能整合为一体,建立全方位富氧的仿生态双路循环水育苗系统。
本实用新型围绕着如何避免机械损伤、病害防控、降低环境恶化引发的生理性应激反应等风险控制措施出发,通过整合以下多项措施,建立适宜鱼苗和益生菌生长的、稳定的微生态环境,降低水流冲击对鱼苗的伤害,阻止顶壁行为,提高生长率和成活率,降低畸形率:首先,通过双路循环水质净化系统,去除固态废物、氨氮和亚硝酸盐等危险物质,净化水质,避免水质恶化引发生理性应激反应毒害鱼苗;通过调节纳米曝气管(aerotubeTM)气压大小,提高增氧效率,为鱼苗提供了富氧的育苗环境,并且在四周的池壁上生成的气雾水融合体形成可调节的纳米微气泡流动汽帘,制止或减缓鱼苗在应急时冲撞池壁受伤,更重要的是,在育苗中期通过调节流动汽帘的强度,使得鱼苗无法接近墙壁,从而有效阻止集约化育苗中期常见的顶壁行为(walling behavior),降低颌骨畸形率(jaw malformation);由管状纳米气提泵形成气雾水混合微气泡水流,将育苗池和水质净化系统循环起来,不仅可提高增氧效率,而且可避免传统水泵的水流冲击伤害鱼苗,降低畸形率;最终,池壁微气泡流动汽帘与气提泵微气泡水流形成的育苗池全方位无死角的缓流,满足初孵仔鱼和益生菌的浮游行为需求,以及富氧的育苗池微生态环境,抑制喜欢厌氧环境的致病菌的生长,预防病害,提高成活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六个设计特点和措施,如下所述:
1、沿着育苗池内壁安装纳米曝气管(aerotubeTM)进行微气泡曝气,提高增氧效率;
2、通过池壁纳米曝气管的曝气大小控制形成可调节的“纳米微气泡流动汽帘”,在育苗池内形成水体立体缓流,无死角(消除了致病菌喜爱的厌氧环境),适于初孵仔鱼浮游和浮游益生菌生长,为鱼苗提供了温馨、健康的环境;可调节的纳米微气泡流动汽帘可制止或减缓鱼苗在应急时冲撞池壁受伤,更重要的是,在育苗中期通过调节流动汽帘的强度,使得鱼苗无法接近墙壁,从而有效阻止集约化育苗中期常见的顶壁行为,降低颌骨畸形率(jaw malformation);
3、本实用新型的管状纳米气提泵不仅可有效增氧,并成为循环的动力,在育苗池形成缓流,避免传统方法中水泵和普通管状气提泵冲伤鱼苗。普通管状气提泵采用气石曝气,气泡较大,不仅增氧效率不高,而且形成的水流含较大气泡,气泡撞击鱼苗容易造成伤害,尤其是对早期鱼苗尤为严重;
4、育苗系统的水质净化是由育苗池两侧的、性质不同的两套水质净化系统分别完成的,净化性能稳定可靠。育苗池的污水是通过双路排水,即底层水和上层水,分别进入育苗池两侧的水质净化系统进行净化的。如图2所示,底层水和上层水在各自的水质净化系统中,先后通过筛绢过滤网箱,过滤后的清水进入富氧生物过滤池,水质净化后,进入储水池,然后由气提泵流入育苗池。底层水的特点是水较为浑浊,固态废物较多,其水质净化系统重点为清污,可采用较密的筛绢网过滤,生物过滤池曝气量较小,便于滤料拦截吸附颗粒物。上层水的特点是水较清,可采用较粗的筛绢网过滤,其水质净化系统重点为生物净化,在育苗后期尤为重要,所以生物过滤池的曝气量要大,提高生物净化效率。
5、生物净化滤料采用易于益生菌快速着床,生物膜可以在一星期内形成,而且可以拦截吸附颗粒物的生物过滤毛刷(过滤毛刷,生物过滤毛刷是为了强调其生物水处理的功能,本实用新型选用野本牌山树毛刷),便于清洗,非常适用于育苗的短期速效的特点。普通工厂化养殖常用的滤料为滤珠或滤球,尽管后者的相对表面大,但微生物菌落成熟期长(一般需要一个月以上),而且清洗难度大,适于周期较长的成鱼养殖,不适于育苗生产。
6、育苗池两侧的双路循环水质净化系统可以根据育苗各阶段的水质要求进行调节,也就是说,对来自育苗池上层水和底层水的污染水分别进行水质净化和循环水量的调节。在育苗的初期,80%以上的育苗水是经过底层水的水质净化系统,主要是因为此时育苗池有机负荷较低,不需要较大的交换量,另外鱼苗体质较弱,底层出水口的中心管滤网出水面积较大,吸力小,不宜将鱼苗吸入筛绢,造成鱼苗贴网伤害。所以,在育苗初期,以底层水的水质净化系统为主,表层水的水质净化系统为辅,但20%的育苗水经过后者循环,重在培养生物菌群。随着鱼苗的生长,育苗池的有机负荷不断增加,不断加大上层水水质净化的循环量,系统内循环保证水质的稳定,降低有机负荷和水质污染的危害。
总之,该系统的双路循环水质净化,不仅去除了固态废物,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降低应激反应,也提高了对育苗水体各项水化学指标的可控性和净化效率。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气提泵双路循环水生物净化育苗系统为平面一体化的低杨程节能系统,无需复杂、高昂的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净化效率高,可控性强,性能稳定,建造和运行成本低,对鱼苗无干扰等优势,为鱼类高密度育苗,尤其是名贵鱼育苗提供健康的、仿生态、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高密度育苗系统。多年的鲥鱼等名贵鱼育苗实践证明,该系统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生长率和成活率,而且生产的鱼苗大小均匀,畸形率低,体质健壮,抗逆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潜力。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鲥鱼高密度育苗
鲥鱼苗非常娇嫩,在不同的发育期有着不同的游动行为和生理需求,而且,对外界环境和水质非常敏感。育苗期间不仅要温馨的育苗环境,还要根据不同的游动行为,调整曝气量的管理方法,制止自残撞墙行为,降低畸形率。鲥鱼高密度育苗系统由育苗池和其两侧的水质净化系统组成,如图1以及图2所示。
1、育苗池的准备:
1.1)育苗池1为圆角池或无死角多边池,规格以10-50平方米,水深为0.8-1.5米为宜。目前的育苗池多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有死角。鲥鱼有着昼夜不停的快速游动的行为,只会直线前行,不会转向游动。当遇到直角时,鲥鱼苗会一直顶着死角游动,容易造成头部损伤或死亡。
1.2)育苗池壁四周的底部安装纳米曝气管2。当纳米曝气管充气时,在池壁四周形成气雾水混合微气泡幕帘,起到增氧、防止鱼苗冲撞池壁受伤或致死。目前传统的育苗曝气方法为在育苗池中分布若干气石曝气增氧。该方法有两个缺陷:一是因为气石曝气的气泡大,气石附近冲力较大,气石间会形成旋流。曝气不均匀对鱼苗的直接危害表现在,初孵仔鱼为浮游阶段,极为娇嫩,身体细小,卵黄囊较大,曝气冲力大极易造成卵黄囊破裂,鱼苗死亡。正如严银龙等2020年报道,鲥鱼育苗第一个死亡高峰期为孵出后1-4日,正值鱼苗浮游期,采用气石曝气的气泡大,较大的冲力和旋流,很容易冲击卵黄囊,造成卵黄囊破裂或与鱼体脱离后死亡。二是因为气石曝气不均匀,不可避免地造成育苗池的四周底部或角落成为厌氧区,容易积累粪便和其他固态废物,尤其是育苗早期,鱼苗游动能力较差,无法吸污,又无法大量换水,该厌氧区则是致病菌容易滋生的区域,正如严银龙等2020年报道,鲥鱼育苗第二个死亡高峰期为孵出后第8-12日,此时“掉苗”的原因与早期水质管理不佳,体质较弱,与不均匀的曝气方式有较大的关系。
1.3)防逃滤网中心管3:育苗池底部中心为底层水出水口4,管口垂直竖放着包裹着40-80目筛网的、切割有多孔的PVC防逃滤网中心管3,形成较大的出水表面积,养殖水经过滤进入底层出水口4,但鱼苗被筛网隔离,避免鱼苗从底层出水口4逃离或鱼苗贴网。
1.4)上层水池壁出水口5位于与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8的上层水滤网过滤池10相邻的育苗池池壁
1.5)底层水气提泵出水口6和上层水气提泵出水口7的安装:在育苗池的对角,育苗池水位上方,各安装一根水管,作为育苗池来自气提泵的进水管,持续不断地为育苗池提供优质的清洁水。
2、建立双路水质净化系统,包括筛网过滤和生物硝化水质净化池。
2.1)双路水质净化系统是位于育苗池两侧的、结构相同的两个水质净化系统,分别为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8和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9。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8包括上层水滤网过滤池10、上层水生物过滤池11和装有上层水气提泵12的上层水储水池13;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9包括底层水滤网过滤池14、底层水生物过滤池15和装有底层水气提泵16的底层水储水池17。
2.2)上层水滤网过滤池10和底层水滤网过滤池14:分别装有50-80目筛网过滤网箱18的过滤池,分别过滤来自育苗池上层水和底层水。收集的固态废物在网箱底部沉淀,过滤后的清水进入上层水生物过滤池11和底层水生物过滤池15。
2.3)上层水生物过滤池11和底层水生物过滤池15:池壁四周底部安装生物过滤纳米曝气管20,为生物水质净化提供曝气功能,即增氧和去除CO2。在生物过滤池内装满便于清洗的生物过滤毛刷21,该生物过滤毛刷21有着快速培养益生菌的功能,并且拦截吸附颗粒物,生物膜快速形成并稳定可持续,适于育苗生产的短期速效的特点。
2.4)上层水储水池13和底层水储水池17:分别内装有上层水气提泵12和底层水气提泵16。经生物过滤池过滤的水在储水池储备,将由上层水气提泵12和底层水气提泵16分别泵入育苗池1,为鱼苗提供优质的清洁水。
3、管状上层水气提泵12和底层水气提泵16安装,启动育苗池1与两侧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8和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9的循环:在育苗池对角的上层水储水池13和底层水滤网过滤池14分别安装上层水气提泵12和底层水气提泵16,并与上层水气提泵出水口7和底层水气提泵出水口6相连。育苗池有两个出水口(底层水出水口4和上层水池壁出水口5)分别与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9和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8相连。育苗池底的底层水出水口4与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9相连,而上层水池壁出水口5与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8相连。当打开气阀供气时,上层水气提泵12和底层水气提泵16生成的微气泡涌出底层水气提泵出水口6和上层水气提泵出水口7,分别进入育苗池1,形成水平方向的缓流,与闭环式垂直缓流交融构成复杂的全方位立体的缓流,形成均匀的、富氧和无死角环境,适宜于初孵仔鱼和益生菌的浮游行为,也适合中期鱼苗逆水顶流的习性,构成健康的微生态育苗环境。
4、育苗管理:
4.1)投放鱼苗:在投放鱼苗之前,将育苗池水加满,并开启上层水气提泵12和底层水气提泵16循环水和纳米曝气管2育苗池曝气1-2天,水温控制在18-22℃。在投放鱼苗前,将自培的新鲜益生菌植入生物过滤池,益生菌容易在毛刷滤料着床,被充分的曝气激活后,进入育苗池。同时,将上层水气提泵12和底层水气提泵16和纳米曝气管2的气量减小,形成缓慢的微流足以使得初孵仔鱼浮游为宜。在将初孵仔鱼按照1000-5000尾/m3的密度放入育苗池。
4.2)初孵仔鱼的管理:如图6所示,在孵出的第一天开始加入卵囊藻,水色保持为淡绿色,持续10天。水温控制在18-22℃情况下,孵出后第2-3天,初孵仔鱼开始摄食,可投喂规格在60-100um规格的轮虫或桡足类幼体,每天投喂4次,保持饵料密度在10-20个饵料/ml。孵出后第7天开始,稍微加大上层水气提泵12和16的流量,投喂规格在60-100um规格的轮虫或桡足类幼体,每天投喂4次,保持饵料密度在10-15个饵料/ml。每天不排污,加水1-5%,弥补因水分蒸发的流失。
4.3)育苗中期的管理:孵出后第15天,鱼苗开始逆流顶水游动,加大上层水气提泵12和底层水气提泵16水流,以不冲走鱼苗为宜。每天清晨,鱼苗开始顶墙游动,如果不及时制止,会造成大量鱼苗的颌骨畸形。为此,加大池壁纳米曝气管2的曝气量,在池壁四周形成较大的微气泡幕帘,以冲开鱼苗,不再顶墙的气量为宜。同时开始投喂150-200um的桡足类和枝角类,每天投喂4次,保持饵料密度在5-10个饵料/ml。孵出后第20天,开始投喂开口饲料(S2微囊饲料,山东升索饲料有限公司),每天投喂4-6次,少量多次。每天排污5-10%,主要清洗上层水滤网过滤池,清除过滤池中的固态废物。
4.4)育苗后期的管理:孵出后第25天,鱼苗开始集群逆流顶水游动,加大上层水气提泵12和底层水气提泵16水流,以不冲走鱼苗为宜。开始投喂200-300um的桡足类和枝角类,每天投喂4次,保持饵料密度在2-6个饵料/ml。孵出后第30天,逐渐减少饵料的投喂,并开始投喂S3微囊饲料(山东升索饲料有限公司),每天投喂4-6次,少量多次,每次以鱼苗抢食不积极为止。每天排污10-30%,主要清洗上层水滤网过滤池和生物过滤池,尤其是清除筛网过滤网箱和生物过滤毛刷中集聚的固态废物,降低育苗系统中的有机负荷。
4.5)育苗结果:采用本实用新型培育鲥鱼苗,在放养密度3000尾/m3情况下,经过40天的培育,鲥鱼苗种的平均重量为481±26mg,体长为52±14mm,成活率为55.6%,畸形率为0.27%。严银龙报道(2020年)报道,采用室内长方池传统育苗的方法,在放养密度1900尾/m3情况下,经过50天的培育,鲥鱼苗种的平均体长为45±21mm,成活率为11.01-15.72%,畸形率大于23.6%。由此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各项育苗指标都有显著优势,鲥鱼苗不仅放养密度大、生长快、成活率高,而且畸形率非常低,充分展现了本系统设计组合的整合性和育苗效率的优势,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Claims (8)

1.一种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设备包括育苗池(1)、纳米曝气管(2)、滤网中心出水管(3)以及双路循环水质净化系统;所述育苗池(1)是圆角池或无死角的多边池;所述纳米曝气管(2)置于育苗池(1)内壁底部四周;所述滤网中心出水管(3)置于育苗池(1)内部的池底部;所述双路循环水质净化系统包括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8)以及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9);所述育苗池(1)中的上层水通过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8)与育苗池(1)内部相贯通;所述育苗池(1)中底层水通过滤网中心出水管(3)以及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9)与育苗池(1)内部相贯通;所述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8)以及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9)对称设置在育苗池(1)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水水质净化系统(8)包括上层水池壁出水口(5)、滤网网箱(18)、上层水滤网过滤池(10)、上层水生物过滤池(11)、上层水储水池(13)、上层水气提泵(12)以及上层水气提泵出水口(7);所述育苗池(1)中的上层水通过上层水池壁出水口(5)、滤网网箱(18)、上层水滤网过滤池(10)以及上层水生物过滤池(11)与上层水储水池(13)相贯通;所述上层水气提泵(12)置于上层水储水池(13)中;所述上层水储水池(13)通过上层水气提泵(12)以及上层水气提泵出水口(7)与育苗池(1)相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水水质净化系统(9)包括底层水出水口(4)、滤网网箱(18)、底层水滤网过滤池(14)、底层水生物过滤池(15)、底层水储水池(17)、底层水气提泵(16)以及底层水气提泵出水口(6);所述育苗池(1)中底层水依次通过滤网中心出水管(3)、底层水出水口(4)、滤网网箱(18)、底层水滤网过滤池(14)以及底层水生物过滤池(15)与底层水储水池(17)相贯通;所述底层水气提泵(16)置于底层水储水池(17)中;所述底层水储水池(17)通过底层水气提泵(16)以及底层水气提泵出水口(6)与育苗池(1)池底部相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水生物过滤池(11)以及底层水生物过滤池(15)均包括沿水流方向设置的生物过滤纳米曝气管(20)以及与生物过滤纳米曝气管(20)相连的生物过滤毛刷(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网箱(18)是50-80目的筛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水气提泵(16)是置于底层水储水池(17)液面之下的管状纳米气提泵;所述上层水气提泵(12)是置于上层水储水池(13)液面之下的管状纳米气提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纳米气提泵包括PVC管以及置于PVC管内部的纳米曝气管;所述纳米曝气管的长度是200-800mm;所述PVC管的内径是60-100mm;所述纳米曝气管的一端堵塞,另一端接装有阀门且与鼓风机连接的气管;所述PVC管以及纳米曝气管均置于底层水储水池(17)的液面之下或置于上层水储水池(13)液面之下。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中心出水管(3)包括PVC管;所述PVC管的管口包裹40-80目的筛网;所述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设备还包括与育苗池(1)相贯通的排水口(19)。
CN202023331871.1U 2020-12-30 2020-12-30 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设备 Active CN214339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1871.1U CN214339464U (zh) 2020-12-30 2020-12-30 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1871.1U CN214339464U (zh) 2020-12-30 2020-12-30 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39464U true CN214339464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53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31871.1U Active CN214339464U (zh) 2020-12-30 2020-12-30 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394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74022A (zh) 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设备及构建方法
CN104855310B (zh) 一种光唇鱼仿生态工厂规模化繁育驯养方法
CN113229198B (zh) 一种斑节对虾室内多层立体循环水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CN108684590B (zh) 一种马氏珠母贝植核贝术后低比重海水休养方法
CN106550920B (zh) 一种螃蟹养殖池及处理该养殖池的方法
CN111771772B (zh) 一种石斑鱼育苗方法
CN111758617A (zh) 一种密斑刺鲀的室内水泥池人工育苗方法
CN112119950A (zh) 一种大口黑鲈仔鱼转食驯化的方法
CN111003885A (zh) 一种池塘原位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KR20160091018A (ko) 새우 양식장
CN105123567B (zh) 一种小丑鱼的室内养殖方法
CN205161603U (zh) 一种对虾高位养殖用生物滤床
CN214339464U (zh) 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设备
CN107646766B (zh) 一种青虾的工厂化高效育苗方法
CN108633802B (zh) 一种生态培育南美白对虾亲虾的方法
CN213784892U (zh) 一种多层抽屉式河蚌稚蚌培育装置
CN115720862A (zh) 一种提高松江鲈放流成活率的野化训练养殖方法
CN213881391U (zh) 一种红螯螯虾离体卵批量化生产装置
CN112753622B (zh) 一种高密度培育名贵鱼类优质苗种的方法
CN108522362A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多品种池塘混养方法
CN212488004U (zh) 一种水体养殖与种植的循环生态系统
CN107535400B (zh) 夏季利用养虾废水持续培养淡水裸腹溞的方法
US20220201990A1 (en) Device for cultivating fish larvae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the device
CN112931365A (zh) 一种节能养殖箱及自净化生态养殖系统
CN217487317U (zh) 一种水产螺蛳养殖生态循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