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31638U - 水龙头和供水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水龙头和供水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31638U
CN214331638U CN202022753093.9U CN202022753093U CN214331638U CN 214331638 U CN214331638 U CN 214331638U CN 202022753093 U CN202022753093 U CN 202022753093U CN 214331638 U CN214331638 U CN 2143316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ntrol knob
faucet
valve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530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晏德成
张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uliantianx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uliantianx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uliantianx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uliantianx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530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316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316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316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水龙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龙头和供水控制系统,水龙头包括:本体、水量调节器和水量控制旋钮;所述水量控制旋钮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外侧壁;所述水量调节器包括第一电机、阀座和阀芯,所述阀座的一端设安装槽,所述阀座一端连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阀座通过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本体的出水口连通,通过所述进水管与外部供水装置连接,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控制旋钮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与所述阀芯连接,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阀芯转动以调节所述水龙头的出水量。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现了可以通过电控方式对水量进行调节控制,操作轻便省力。

Description

水龙头和供水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水龙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龙头和供水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水龙头水量的调节都是转动外部的把手,然后把手通过机械传动控制内置在水龙头内的球阀转动,从而水量的调节,该种方式,控制阀只能设置在水龙头内,结构复杂,不便于维修,把手转动的阻力大,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龙头和供水控制系统,实现可以通过电控方式对水量进行调节控制,操作轻便省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水龙头,包括:本体、水量调节器和水量控制旋钮;所述水量控制旋钮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外侧壁;所述水量调节器包括第一电机、阀座和阀芯,所述阀座的一端设安装槽,所述阀座的另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阀座通过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本体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进水管用于与供水装置连接,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水量控制旋钮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与所述阀芯连接,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阀芯转动以调节所述水龙头的出水量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阀芯包括阀盖、与所述阀盖固定连接的固定阀体,以及位于所述阀盖和所述固定阀体之间的联动轴和转动阀体;所述转动阀体设有第一进水孔和第一出水孔,所述转动阀体位于所述联动轴与所述固定阀体之间;所述固定阀体设有第二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所述固定阀体与所述阀座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进水孔与所述进水管连通设置,所述第二出水孔与所述出水管连通设置;所述联动轴的一端位于所述阀盖内与所述转动阀体固定连接,并且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孔和所述第一出水孔的连通槽,所述联动轴的另一端贯穿至所述阀盖外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水量调节器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槽,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槽套接固定于所述联动轴位于所述阀盖外的一端,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槽套接固定于所述一电机的转轴。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水量调节器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有收容口,所述收容口的外周设有结合部,所述固定架通过结合部与所述阀座套接固定,所述一电机固定于所述收容口内。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本体的一侧壁设有安装座;所述水量控制旋钮包括第一旋转编码开关和第一旋转盘,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与所述第一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固定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第一旋转盘位于所述安装座外与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的旋转轴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水量控制旋钮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盘,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支撑轴,所述固定盘固定于安装座内,所述第一支撑轴延伸至安装座外;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通过所述第一贯穿孔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轴上,并且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与所述第一固定盘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水龙头还包括水温控制旋钮以及与所述水温控制旋钮电连接的即热式加热管,所述水温控制旋钮与所述水量控制旋钮同轴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同一侧壁,所述即热式加热管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出水管和进水管之间。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水温控制旋钮与所述水量控制旋钮之间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端与所述水量控制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设有收容槽;所述水温控制旋钮包括第二旋转编码开关和第二旋转盘,所述第二旋转编码开关与所述即热式加热管电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盘套设于所述第二旋钮开关的转轴。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水温控制旋钮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盘,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二固定盘安装固定于所述连接架的收容槽内;所述第二旋转编码开关的中部位置设有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旋转编码开关通过所述第二贯穿孔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轴,并且所述第二旋转编码开关与所述第二固定盘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水控制系统,包括:包括供水装置、控制装置和上述的水龙头,所述供水装置与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供水装置用于给所述水龙头供水,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供水装置、所述水量控制旋钮和所述第一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水量控制旋钮的触控信号,并根据所述触控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机转动,以调节所述水龙头的出水量。
本实施例中的水龙头,通过水量控制旋钮控制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驱动阀芯转动来调节水龙头的出水量,与传统的机械控制的水龙头相比,该种方式,通过电控方式对水量进行调控设置,用户旋转调节水量时所用的力度小,操控轻便省力,并且可以实现多级或者无级的精确控制,结构简单,更换维修更加方便。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的一局部爆炸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的另一爆炸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本体100,安装座110,触控显示屏120,红外感应器130,水量调节器200,第一电机210,阀座220,安装槽221,进水管222,出水管223,阀芯230,阀盖231,联动轴232,连通槽2321,转动阀体233,第一进水孔2331,第一出水孔2332,固定阀体234,第二进水孔2341,第二出水孔2342,连接件240,固定架250,收容口251,水量控制旋钮300,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第一贯穿孔311,第一旋转盘320,第一支架330,第一固定盘331,第一支撑轴332,水温控制旋钮400,第二旋转编码开关410,第二贯穿孔411,第二旋转盘420,第二支架430,第二固定盘431,第二支撑轴432,连接架500,收容槽5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的一局部爆炸视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的立体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龙头的另一爆炸视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水龙头,水龙头包括:本体100、水量调节器200和水量控制旋钮300。其中,水量控制旋钮300设置于本体100的外侧壁;水量调节器200包括第一电机210、阀座220和阀芯230,阀座220的一端设有安装槽221,阀座220的另一端连接有进水管222和出水管223,阀座220通过出水管223与本体100的出水口连通,进水管222用于供水装置连接,阀芯230设置于安装槽221内,第一电机210与水量控制旋钮300电连接,第一电机210的转轴与阀芯230连接,第一电机210用于驱动阀芯230转动以调节水龙头的出水量。其中,第一电机210可以采用步进电机。
传统的水龙头是通过把手带动球阀转动的方式调节水龙头的出水量,该种方式,需要将球阀安装水龙头内与把手相对应的位置,导致水龙头的内部结构复杂,拆卸装不便,机械传动的运动阻力大,水量调节控制时,用户需要用较大的力气去驱动球阀,对于儿童、年老的体力较小的用户群体来说,不容易将水龙头打开;另外,由于球阀长期工作在有水的环境中,容易出现老化,拆卸更换时,需要将水龙头的本体以及把手等部件也一并拆卸,更换麻烦。
本实施例通过水量控制旋钮300控制第一电机210,第一电机210驱动阀芯230转动来调节出水量的方式,阀芯230转动是通过电机完成,用户旋转调节时所用的力度小,操控简单,并且可以实现多级或者无级的精确控制;另外,水量控制旋钮300与阀座220之间不需要机械传动连接,水量控制旋钮300通过连接导线或电路板与第一电机210电连接,以及阀座220只需要通过出水管223本体100的出水口连通即可,使得水量调节器200中阀芯230、阀座220和第一电机210均可以设置于本体100外,有利于简化水龙头的内部结构,更换阀芯230时,不需要对本体100和水量控制进行拆卸,更换维修更加简单方便,从而实现了通过电控方式对水量进行调控设置,操作轻便省力。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阀芯230包括阀盖231、联动轴232、转动阀体233和固定阀体234,阀盖231与固定阀体234固定连接,联动轴232与转动阀体233位于阀盖231和固定阀座220之间。其中,转动阀体233设有第一进水孔2331和第一出水孔2332,固定阀体234设有第二进水孔2341和第二出水孔2342,第一进水孔2331与第二进水孔2341对应设置,第一出水孔2332与第二出水孔2342对应设置,固定阀体234与阀座220固定连接,并且第二进水孔2341与进水管222连通设置,第二出水孔2342与出水管223连通设置;转动阀体233位于联动轴232与固定阀体234之间;联动轴232的一端位于阀盖231内与转动阀体233固定连接,并且设有连通第一进水孔2331和第一出水孔2332的连通槽2321,联动轴232的另一端贯穿至阀盖231外与第一电机210的转轴固定连接,以使第一电机210通过联动轴232带动转动阀体233相对固定阀体234转动,改变转动阀体233的第一进水孔2331与第二进水孔2341的重叠区域的大小,和/或改变转动阀体233的第一出水孔2332与固定阀体234的第二出水孔2342的重叠区域的大小,以调节进水管222通过水量调节器200流向本体100的水量,从而实现水龙头的出水量的调节。
进一步地,固定阀体234的外周壁和阀座220的内周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图未示),第一密封圈用于密封固定阀体234的外周壁和阀座220的内周壁之间的连接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阀体234的第一出水孔2332和转动阀体233的第二出水孔2342与联动轴232同轴设置,也即第一出水孔2332设置于固定阀体234的中心,第二出水孔2342设置于转动阀体233的中心,第一进水孔2331设置于第一出水孔2332的外侧,第二进水孔2341位于第二出水孔2342的外侧,以使转动阀体233相对固定阀体234转动时,第一出水孔2332和第二出水孔2342始终处于完全重合的连通状态,此时,当第一进水孔2331和第二进水孔2341完全重合时,进水管222——第二进水孔2341——第一进水孔2331——连通槽2321——第一出水孔2332——第二出水孔2342——出水管223所形成水流通道的出水量最大;当第一进水孔2331和第二进水孔2341的重合区变小时,进水管222——第二进水孔2341——第一进水孔2331——连通槽2321——第一出水孔2332——第二出水孔2342——出水管223所形成水流通道的出水量也逐渐减少;当第一进水孔2331和第二进水孔2341相互错开时,第一进水孔2331——连通槽2321——第一出水孔2332无法连通,则水龙头无法出水。
由于水量的可调控范围越大,第一进水孔2331和第二进水孔2341的在转动阀体233和固定阀体234上所占用的空间尺寸越大,因此,将第一出水孔2332与和第二出水孔2342与联动轴232同轴设置,将第一进水孔2331设置于第一出水孔2332的外侧,第二进水孔2341设置于第二出水孔2342的外侧,实现只调整第一进水孔2331和第二进水孔2341的重合区域的大小就可以进行水量调节,可以减少第一出水孔2332和第二出水孔2342所占用的空间,增大第一进水孔2331和第二进水孔2341所能设置的空间,增加水量的可调节范围。
具体地,第一出水孔2332和第二出水孔2342均为圆形槽孔,第一进水孔2331和第二进水孔2341为位于圆形槽孔外侧的圆周方向设置的弧形槽孔,以增加第一进水孔2331和第二进水孔2341沿着圆周方向的可调节的重叠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的实例中,第一进水孔2331、第二进水孔2341、第一出水孔2332和第二出水孔2342也可以均为圆形槽孔,或者其他形状的槽孔。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水量调节器200还包括连接件240,连接件240的一段设有第一固定槽,连接件24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槽,连接件240通过第一固定槽套接固定于联动轴232位于阀盖231外的一端,连接件24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槽套接固定于第一电机210的转轴。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件240将第一电机210的转轴与阀芯230的联动轴232固定连接,使得第一电机210的转轴与阀芯230的联动轴232不需要设置连接配合的固定结构,有利于提高第一电机210的转轴与联动轴23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另外,阀芯230老化时,便于用户可以更换为其他的可以与阀座220相适配的普通阀芯230,降低阀芯230的使用成本。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水量调节器200还包括固定架250,固定架250设有收容口251,收容口251的外周壁设有结合部,固定架250通过结合部与阀座220的安装槽221套接固定,并且第一电机210固定于收容口251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固定架250,固定架250通过结合部与阀座220的安装槽221套接固定后,收容口251形成封闭的空间,从而将第一电机210保护起来。
具体的,结合部设有外螺纹,阀座220的安装槽221设有内螺纹,或者结合部设有内螺纹,阀座220的安装槽221外设有外螺纹,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的螺接配合实现固定架250和阀座220的固定连接,该种方式拆装方便,并且便于第一电机210以及阀芯230的更换维修。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本体100的一侧壁设有安装座110,水量控制旋钮300包括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和第一旋转盘320,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与第一电机210电连接,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固定于安装座110内,第一旋转盘320位于安装座110外与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的旋转轴固定连接。
旋转编码开关可以感知其旋转轴的转动角度及转动方向的变化,并输出相应的脉冲信号,旋转编码开关的旋转轴每旋转一周可以几十到几千个脉冲信号。因此,当旋转第一旋转盘320时,第一旋转盘320带动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的旋转轴转动,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则产生脉冲信号,通过该脉冲信号控制第一电机210的转动角度,第一电机210通过阀芯230的联动轴232带动转动阀体233相对固定阀体234转动的角度,实现出水量的调节。作为示例的,第一旋转盘320每输出一个脉冲信号,则第一电机210的转轴转动1度,当反向旋转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的旋转轴时,第一电机210也会进行反向旋转。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安装于本体100的安装座110内,第一旋转盘320位于安装座110外并且与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的旋转轴固定连接,可以对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起到保护的作用,提高其使用寿命。另外,旋转编码开关体积小,重量轻、力矩小、响应快,相对机械控制手柄与机械阀直接连接控制的方式,该种方式,控制灵敏度高,并且本体100水量控制旋钮300的整体连接结构简单紧凑。
进一步的,水量控制旋钮300还包括第一支架330,第一支架330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盘331,第一支架330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支撑轴332,固定盘固定于安装座110内,支撑轴延伸至安装座110外。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孔,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通过第一贯穿孔311套设于第一支撑轴332上,并且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与第一固定盘331固定连接。其中,第一贯穿孔311设置于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的中部位置;第一固定盘331与安装座110之间,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与第一支架330之间可以通过螺钉等固定件进行螺接固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支架330,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套设于第一支撑轴332上,并且与第一固定盘331固定连接,使得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和第一旋转盘320通过第一支架330与本体100的安装座110固定连接,增加了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的结构强度,使其不易损坏。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水龙头还包括水温控制旋钮400以及与水温控制旋钮400电连接的即热式加热管,水温控制旋钮400与水量控制旋钮300同轴设置于所述本体100的同一侧壁即热式加热管设置于本体100的出水管223与进水管222之间。即热式加热管用于对进水管222通过流向本体100的水进行加热,水温控制旋钮400用于控制即热式加热管的加热温度。
传统的水龙头采用控制阀控制冷热供水管的水进行混合调节水温,用户需要旋转把手调整控制阀中冷热供水管的开口的大小,去调整冷热水的混合程度,从而实现水温的调节,并且水量和水温之间的调节会收到相互影响,调节不方便。
而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水温控制旋钮400和即热式加热管(图未示),由于水温控制旋钮400电控方式控制即热式加热管对供水管流向本体100的水进行温度调节,水量控制旋钮300,而水量控制旋钮300也是通过第一电机210驱动阀芯230转动的电控方式进行控制,只要将阀座220和即热式加热管设置于同一进水管222中即可,该种方式结构简单,水温调节和水量调节不会相互影响,控制方便,操作省力,可以实现精确的水量和水温控制。
进一步地,水温控制旋钮400和水量控制旋钮300之间还设有连接架500,水温控制旋钮400通过连接架500与水量控制旋钮300固定连接,连接架500为圆柱状结构,连接架500的一端设有固定孔,连接架500的另一端设有收容槽510,第一支架330的第一支撑轴332插接固定于固定孔,以使连接架500的一端与水量控制旋钮300固定连接;水温控制旋钮400包括第二旋转编码开关410和第二旋转盘420,第二旋转编码开关410与即热式加热管电连接,第二旋转编码开关410安装于收容槽510内,第二旋转盘420位于收容槽510外与第二旋转编码开关410的旋转轴固定连接,使得连接架500的另一端与水温控制旋钮400固定连接。当旋转第二旋转盘420,使旋转盘带动第二旋转编码开关410的旋转轴转动,使第二旋转编码开关410控制即热式加热管的加热温度,从而实现控制进水管222流向水龙头的出水温度。
由于第二旋转编码开关410为电器元件,将其安装固定于连接架500的收容槽510内,可以避免将其外露在外部环境中,对其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另外,通过连接架500可以将水温控制旋钮400和水量控制旋钮300分隔开,避免两者在进行旋转控制时发生运动干涉。
进一步地,水温控制旋钮400还包括第二支架430,第二支架430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盘431,第二支架43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支撑轴432,第二固定盘431安装固定于连接架500的收容槽510内。第二旋转编码开关410的中部位置设有第二贯穿孔411,第二旋转编码开关410通过第二贯穿孔411套设于第二支撑轴432,并且第二旋转编码开关410与第二固定盘431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第二支架430,使得第二旋转编码开关410可以套设于第二支撑轴432上,并且与第二固定盘431固定连接,使得第二支架430可以作为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的支撑骨架,有利于增加第一旋转编码开关310的结构强度。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本体100的顶部还设有触控显示屏120,触控显示屏120分别水量控制旋钮300、第一电机210、水温控制旋钮400和即热式加热管电连接,触控显示屏120用于显示水量控制旋钮300控制阀芯230的开度的大小和用于显示水温控制旋钮400所调节的温度值,并且触控显示屏120可用于输入控制控制信息给控制器,并通过控制器控制阀芯230的开度以及即热式加热管的加热温度,以便对流向水龙头的水温和水量进行控制,另外,在水量控制旋钮300、水温控制旋钮400没法使用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触控显示屏120对水流量和水温进行控制,提高控制多样性。
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本体100面向用户的一侧还设有红外感应器130,其中,红外感应器130可以设置于本体100上面向出水部的一侧壁,红外感应器130与水量调节器200电连接,以使用户在不需要通过水量控制旋钮300或者水量控制旋钮300无法工作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红外感应器130控制水龙头出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供水控制系统,供水控制系统包括供水装置、控制装置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水龙头,供水装置与所进水管222连接,供水装置用于给水龙头供水,控制装置分别与供水装置、水量控制旋钮300和第一电机210电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水量控制旋钮300的触控信号,并根据触控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机210转动,以调节水龙头的出水量。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顶”“底”“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本体、水量调节器和水量控制旋钮;
所述水量控制旋钮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外侧壁;
所述水量调节器包括第一电机、阀座和阀芯,所述阀座的一端设安装槽,所述阀座的另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阀座通过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本体的出水口连通,所述进水管用于与供水装置连接,所述阀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水量控制旋钮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与所述阀芯连接,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阀芯转动以调节所述水龙头的出水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括阀盖、与所述阀盖固定连接的固定阀体,以及位于所述阀盖和所述固定阀体之间的联动轴和转动阀体;
所述转动阀体设有第一进水孔和第一出水孔,所述转动阀体位于所述联动轴与所述固定阀体之间;
所述固定阀体设有第二进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所述固定阀体与所述阀座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进水孔与所述进水管连通设置,所述第二出水孔与所述出水管连通设置;
所述联动轴的一端位于所述阀盖内与所述转动阀体固定连接,并且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孔和所述第一出水孔的连通槽,所述联动轴的另一端贯穿至所述阀盖外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量调节器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槽,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槽套接固定于所述联动轴位于所述阀盖外的一端,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槽套接固定于所述一电机的转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量调节器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有收容口,所述收容口的外周设有结合部,所述固定架通过结合部与所述阀座套接固定,所述一电机固定于所述收容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一侧壁设有安装座;
所述水量控制旋钮包括第一旋转编码开关和第一旋转盘,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与所述第一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固定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第一旋转盘位于所述安装座外与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的旋转轴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量控制旋钮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盘,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支撑轴,所述固定盘固定于安装座内,所述第一支撑轴延伸至安装座外;
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通过所述第一贯穿孔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轴上,并且所述第一旋转编码开关与所述第一固定盘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龙头还包括水温控制旋钮以及与所述水温控制旋钮电连接的即热式加热管,所述水温控制旋钮与所述水量控制旋钮同轴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同一侧壁,所述即热式加热管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出水管和进水管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温控制旋钮与所述水量控制旋钮之间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端与所述水量控制旋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设有收容槽;
所述水温控制旋钮包括第二旋转编码开关和第二旋转盘,所述第二旋转编码开关与所述即热式加热管电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盘套设于所述第二旋转编码开关的转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温控制旋钮还包括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盘,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二固定盘安装固定于所述连接架的收容槽内;
所述第二旋转编码开关的中部位置设有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旋转编码开关通过所述第二贯穿孔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轴,并且所述第二旋转编码开关与所述第二固定盘固定连接。
10.一种供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水装置、控制装置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水龙头,所述供水装置与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供水装置用于给所述水龙头供水,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供水装置、所述水量控制旋钮和所述第一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水量控制旋钮的触控信号,并根据所述触控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机转动,以调节所述水龙头的出水量。
CN202022753093.9U 2020-11-24 2020-11-24 水龙头和供水控制系统 Active CN2143316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53093.9U CN214331638U (zh) 2020-11-24 2020-11-24 水龙头和供水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53093.9U CN214331638U (zh) 2020-11-24 2020-11-24 水龙头和供水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31638U true CN214331638U (zh) 2021-10-01

Family

ID=77896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53093.9U Active CN214331638U (zh) 2020-11-24 2020-11-24 水龙头和供水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316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27723B1 (en) Low power electric operated thermostatic mixing valve
CN105673912A (zh) 一种触摸式恒温水龙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4331638U (zh) 水龙头和供水控制系统
CN105758000A (zh) 一种智能恒温电热水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460289A (zh) 水龙头及供水控制系统
CN205841920U (zh) 一种触摸式恒温水龙头系统
CN210716200U (zh) 燃气表用电机阀
CN112460288A (zh) 水龙头和供水控制系统
CN208886080U (zh) 温度控制阀
CN111561585B (zh) 一种电动冷热水恒温混水阀芯
CN212360959U (zh) 一种精准控流的水阀装置及应用其的饮水机
CN214331569U (zh) 水龙头和供水控制系统
CN214331570U (zh) 水龙头及供水控制系统
KR20040070555A (ko) 난방밸브 및 그 밸브를 구동제어하는 난방제어시스템
CN212899877U (zh) 恒温组件及恒温阀芯
CN113803498B (zh) 电子淋浴器阀、淋浴器阀芯、电子淋浴器系统
CN218992545U (zh) 温控龙头
CN214331568U (zh) 水龙头和供水控制系统
CN109425121B (zh) 热水器的流量调节反馈装置和热水器
CN215334627U (zh) 一种带有恒温混水阀的热水器
CN215981104U (zh) 一种水温水量调节装置及供水设备
CN212672477U (zh) 阀组件及恒温阀和热水器
CN219366933U (zh)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CN212131460U (zh) 一种冷热水调温阀组件
CN220055014U (zh) 一种具有体积计算的储液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